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教案

时间:2020-08-13 11:40:51 教案 我要投稿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教案

  教学目的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教案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

  2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3了解本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

  4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教学设想

  1本文的教学重点为教学目的的第1、4点。

  2教学难点是对“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的理解。

  3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导读、提问、讨论等方法。

  4教具:绘制一幅信陵君礼待侯生,亲自给他驾车的场面图,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文章的主题。课文原插图有三处失真:车错、马错、座次错。据王力先生《古代汉语·车马》一节说,战国时供贵族出行的人坐的马车叫小车,运载货物的叫牛车。小车只有一根或直或曲的辕(当时称为“轅”),这根独辕上应有挂马具的“衡”。但书上插图中的车,却有两根辕木,辕木上也没有“衡”,却有轭,这是运货的牛车上才有的物件。其次,插图上马的数量错。战国时,驾人乘小车的马,或是二匹,或是三匹,或是四匹,分别称为骈、骖、驷。插图中的车前只有一匹马。信陵君为礼贤下士,专程亲自去接侯生,自然应该是用骈马、骖马甚至驷马。另外,插图所绘座次也错了,课文明确写着:“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从插图上看,实际是“虚后”。正确的座次排列,应该是信陵君和侯生同在车厢前部,侯生居左。(摘自《语言知识》1991年11期李瑞琴文)教学时数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指导预习,讲读第一、二部分。

  导入新课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它不仅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种不同的体例,其中“本纪”“世家”“列传”写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司马迁曾为战国时代哪四大公子作传?(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我们今天要学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司马迁在这篇列传中,亲切地用了一百四十七个“公子”,叙述信陵君“仁而下士”,终于得到游士、门客的帮助,抵抗了秦国的侵略,救赵存魏,振奋诸侯的故事。时代背景简介(参看人教社1991年5月第1版高中第四册《教参》第175页)。

  指导预习:

  1学生阅读“预习提示”,教师提问并为归纳“提示”要点:(1)课文的主要内容:(2)一般传记的写法;(3)本文情节结构;(4)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5)叙事曲折起伏,精选典型事例,结构谨严的特色。

  2根据要点让学生:诵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巡堂释疑、归纳有关字词的读音、释义及用法。)

  实词(除课文已有注释的):

  敝衣冠:敝,坏、破旧。

  公子执辔愈恭:辔,驾驭牲口用的缰绳。

  公子自度不能得之于王:度,(duó),估计。动词。

  直上载公子上坐:载,乘坐。动词。

  实持两端以观望:端,事物的一头或一方。

  侯生果北乡自刭,刭(jǐng)用刀割脖子。

  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

  虚词(据《单元知识和训练》中所提的几个虚词:所、者、安、何、故、且、莫,画出文中有关的例句(略),联系上下文体会其含义、用法。

  3学生讨论后,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信陵君的身分和为人声望。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为举动。这部分分为两层:

  第1层:新迎侯生。(详写)

  第2层:数请朱亥。(略写)

  第三部分:第5—12自然段。记述信陵君窃救赵的全过程。

  第1层:(5、6自然段)写赵请救于魏,公子欲助不能。

  第2层:(7、8自然段)写侯生献奇谋,朱亥慷慨领命。

  第3层:(9—11自然段)写合符椎杀晋鄙,公子破秦救赵。

  第4层:(12自然段)写魏王怒兵符被窃,公子留赵不归。

  研习新课

  1讲读第一部分

  教师出示问题(1)(2)(见下文),对一些重点词语用现代汉语作出解说。例如:“仁而下士”中的“下士”指屈己尊人,即降低自己身分与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交往;“士无贤不肖”中的“无”“不肖”作“无论”“不贤”讲;“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中的“骄士”作“对士骄傲”讲。也可以让学生比较此部分中三个“以”字的不同含义“不敢以其富贵族骄士”的“以”,作“凭”讲;“士以此……”的“以”,作“因此”讲;“诸侯以公子贤,多客”的“以”作“认为”讲。

  (1)提问:这部分的两个自然段怎样介绍信陵君的?明确:文章首先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分:“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的品德特点:“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提问:这部分所写的内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此问题可不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提示学生思考,在全文分析完后回答。明确:这部分的概括介绍,起了笼罩全篇的作用。文章的后两部分就具体描写信陵君“仁而下士”及他“仁而下士”所获取的成果。

  2讲读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后,要求学生回答:

  (1)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陵君与侯生的交往从而体现他“仁而下士”的?

  明确:作者选用了典型的事例:第一件是身为魏国公子的信陵君,听说侯生是个隐士,并不顾及他是一个看管城门的老头,家境贫寒,地位低下,而“往请,欲厚遗之”。当侯生不肯受,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时,信陵君反而更优厚地以礼相待。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自迎夷门侯生并篇赞宾客。

  (2)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

  答: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宾客”,等宾客坐定,他才“从车骑”“自迎夷门侯生”且“虚左”以待。而侯生毫不谦让直上公子上座,“侯生摄敝衣寇,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又写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而信陵君竟还为侯生“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还写“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者窃骂侯生”,信陵君则“色终不变”。至家,“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同时所选的这几个细节,都安排在“大庭广众”的特定的典型环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贤若渴,仁而下士的鲜明形象,得到充分而具体的展现。

  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

  略讲第4段:只须指出作者在这段对朱亥的两次描写,一是朱亥与侯生在市中久久谈话;二是侯介绍朱亥的贤能,信陵君“数请之”,而朱亥“不复谢”,是与反文相照应,表现他不以“小礼”回报,而终能舍身相报的义勇精神。

  归纳指出:这部分详写信陵君与侯生的交往,略写与朱亥的义往,正由于他“仁而下士”,他才能得到士的真正帮助,侯生为他谋划救赵的计策,使他能却秦救赵,建立功业。在结构上这部分为下文救赵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

  (1)公子闻之,往请(谒见)

  (2)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

  (3)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

  (4)微察公子(暗暗地)

  (5)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代信陵君)

  (6)往请,欲厚遗之(代侯生)

  (7)公子怪之(代朱亥不答谢回拜)

  (8)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亦(在主谓间,结构助词)

  2预习第三部分。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讲读第三部分。

  研习新课

  1讲读第三部分第1层(5、6自然段)。

  学生朗读这两段。引导学生弄清下列字 词含义:“胜所以自附为婚烟者”中的“所以”表“……的原因”;“以公子之高义”中的“以”作“由于”讲;“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中的'“安”作“哪里”讲;“独不怜公子姊邪”中的“独”作“难道”讲。

  (1)提问: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

  明确:当时,“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长平之战,赵国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使40万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赖外国的援兵)。赵国局势非常紧张。信陵君的救赵就成为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

  (2)提问: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

  明确:“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由此可看出他自私、怯懦,屈从于秦国的压力,而取观望态度。信陵君则明确救赵即自救,见义勇为,“数请魏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3)引导学生领会第6段写平原君“使者寇盖相属于魏”,接连派使者赴魏国,万般无祭,只好提到信陵君的姐姐,以求救兵,而信陵君“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始终不听。这一段描写,对侯生于危难之中巧设奇谋是一种衬托。

  2讲读第三部分第2层(7、8自然段)。

  学生朗读这两段。

  (1)让学生解释下列加黑的词语(可先写在小黑板上):

  ①计不独生而令赵亡(单独)

  ②约车骑百余乘。(套、备办)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不满意)

  ④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表被动)

  (2)提问:侯生向信陵君献了怎样的计谋?要求学生据课文内容复述献计经过,即“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一段。又,要求学生找出描写信陵君与侯生几次见面时各自的言行:

  (3)学生讨论评价侯生献窃符的奇谋及“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明确:①面对侯生的冷淡态度,信陵君“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从而“复引车”向侯生求救,说明信陵君知人善任、虚心谦恭。侯生所说:“尚安事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伦理道德。侯生在信陵君走投无路时,想到的窃符之计是救赵的万全之策。他对计策的每一环节都作了周密的分析和妥善的安排,以至想用朱亥推杀晋鄙,解救一时之急。他对当时的国事、人事了如指掌,“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表现他料事如神,是一个出众超凡的人才。

  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

  ②侯生献策,“公子从其计,请如姬”,说明信陵君善纳人言、大勇大义。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畏秦的暴力,扶持弱小。值得强调指出,秦的野心是要并吞六国,一旦秦灭赵,魏则势孤,也会被秦所灭。所以窃符救赵,也是自救,表现了信陵君的爱国精神。

  (4)提问:这两段侧重写谁?与表现信陵君有何关系?

  明确:侧重写侯生,表现他出众的智慧和忠诚,但中心人物仍是信陵君,反映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效果,表现他义勇的精神。文章通过人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讲读第三部分第3层(9-11自然段)。

  学生朗读这三段。

  (1)让学生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①矫魏王令(假传)

  ②袖四十斤铁椎(袖里笼着,名词作动词)

  ③公子遂将晋鄙军(带领)

  ④公子与侯生决(辞别、告别)

  (2)讨论归纳各段内容。

  第9自然段:写信陵君夺取晋鄙军权的经过。整个过程验证了侯生料事如神。

  第10自然段:交代救赵结果。(所述战争过程极为简略,这是中国古代描写战争的传统笔法,上承《左传》,下传后人,影响深远。)并以赵王、平原君衬托信陵君。

  第11自然段,交代侯生“北乡自刭”与前文照应,至此情节结束。(本文窃符救赵的情节以侯生献策并誓言“北乡自刭”始,到此段而终。)

  (3)提问:对侯生“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如何看待?

  让学生讨论后,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看法:

  ①从当时的社会背景考虑:战国时代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臣事君以忠”,信陵君“仁而下士”,就会有“为知己者死”之士。作者写侯生的自刭及朱亥“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都反映了当时“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观念。

  ②侯生自刭,是在信陵君窃到兵符,又得到朱亥,正向侯生辞别出发时。前面说到要椎杀晋鄙,信陵君马上就“泣”,侯生用这样的举动来激励信陵君,坚定公子夺晋鄙军的意志,并表明事必成功的信心。

  ③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符救赵,虽使信陵君救赵成功,但对魏王是采取了欺骗的行为,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刭。

  4讲读第二部分第4层(12段)。

  学生朗读后归纳:这段交代信陵君救赵后的处境,突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义勇精神。

  练习:

  1熟读课文,思考分析: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

  2要求用讲故事的形式有声有色地讲述信陵君自迎侯生这一片段。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总结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内容与步骤

  1检查复习:

  用故事形式讲述信陵君自迎侯生的片段。提示:学生讲故事时,一要注意情节的完整,二要有角色的语言,形象、生动。讲评时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评述。

  2提问: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

  明确:文章第一、二部分为第三部分窃符救赵作了铺垫。第三部分写窃符救赵成功,正是上文所写信陵君“仁而下士”“交结侯嬴”的结果。窃救符赵过程,是全文的主体。从情节看,第5自然段秦兵围邯郸是情节的发生;第6—8自然段是情节的发展;第9—11自然段是情节的高潮和结局;第12自然段是尾声。

  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标签: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

  3作者善于用人物的言论和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请学生分析信陵君和侯生的各自言行,说说两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完成“思考和练习”一,答案参见“教参”179页)。

  4本文作者对“仁而下士”“义勇精神”是持赞扬态度的,我们对此如何评价?

  略。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仁而下士”“义勇精神”在当时所起的作用,从目的不同去认识其作用。

  练习:

  1完成“思考和练习”二。

  2将“自迎侯生”“窃符救赵”或其他片段改编成课本剧。(教师可给学生作一些改编工作的指导)在课余时间排练,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附〕板书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分及“仁而下士”的品德。

  第二部分:详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行动。(铺垫)

  公子(位显达贵)侯生(位卑贫寒)

  虚左、执辔坐上、不让

  引车、色和入市访友

  色终不变与客久谈

  引为上坐、为寿坐上坐

  第三部分:信陵君窃符救赵。

  椎杀晋鄙──情节高潮

  信陵君却秦救赵——情节结局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教案】相关文章:

信陵君窃符救赵原文及赏析11-17

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09-26

《唐睢说信陵君》阅读答案及翻译09-25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原文及赏析08-23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原文及赏析07-22

《爱迪生救妈妈》教案12-15

《赵世家》教案设计12-17

《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阅读答案附翻译09-17

《窃读记》教案10篇12-21

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文言文练习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