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

时间:2020-09-10 11:30:3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含义,经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24---26页内容

  1、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2、情境一中的两个表中量变化关系相同吗?

  3、三个情境中的两个量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

  二、展示与交流

  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情境(一)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情境(二)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立观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

  情境(三)

  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活动四:想一想

  二、反馈与检测

  1、判断下面每题是否成反比例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

  (3)一个数和它的倒数。

  (4)一捆100米电线,用去长度与剩下长度。

  (5)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6)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7)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8)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2、教材“练一练”P33第1题。

  3、教材“练一练”P33第2题。

  4、找一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并与同伴交流。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三)比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xy=k(一定)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2、通过今天的学习,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43页做一做

  五、课后作业

  练习七6、7、8、9题。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xy=k(一定)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训练其观察能力及概括能力;

  3、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感受反比例的变化,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20支铅笔、一个笔筒;相关课件;学生分小组(每组一份观察记录单)

  每次拿的支数

  10

  5

  4

  2

  1

  拿的次数

  总支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什么?

  3、练习:课本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小组协作概括“成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一)活动一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按要求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单。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单的填写结果。

  2、引导观察:在填、拿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你能根据表格,写出这三个量的关系式吗?

  4、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每次拿的支数变化,拿的次数也随着变化,但每次拿的支数和拿的次数的积即总支数总是一定的。

  5、揭示反比例的意义(阅读课本,明确反比例关系)

  6、如果用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反比例关系式怎样表示?

  (二)活动二:(例3)

  1、课件出示例3,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总结归纳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强化练习发展提高

  1判定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它们的()是否一定。

  2全班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和()是相关联的量。

  每组的人数×组数=全班人数(一定)

  所以()和()是成反比例的量。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糖果的总数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4机动练习:

  想一想: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1、你能不能结合日常生活举一些反比例的例子。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4

  教学内容:教材第99~102页例1~例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正比例关

  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3.说一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课。

  如果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出示例2某运输公司要运一批300吨的货物。让学生计算并完成填表任务。

  每天运的数量(吨)1020304050

  所需的天数

  在本上填表,并观察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按学习正比例的方法观察表里内容,相互之间讨论,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得出:

  (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着每天运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总是一定的。(板书: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都是240。提问:这里的24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书补充成:运的总吨数一定时,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

  2.教学例1

  出示例1。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学习例4的方法,自己学习例1,仔细想想你发现了些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后,小组讨论:长方形的面积比变,当长发生变化时,长方形的宽发生变化吗?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综合例1、例2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1和例2,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义。

  例1、例2里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什么关系的量呢?请同学们看第101页1~3自然段。说明:像例1、例2里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迫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那么上面这种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板书:xy=k(一定))指出:这个式子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乘积k是一定的。这时就说x和y成反比例关系。所以,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我们就用xy=k(一定)来表示。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提问:看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3)判断。

  现在回过来看开始写的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指出:根据上面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时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

  5.教学例3。

  出示例3,看书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追问: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样想?其中关键是看什么?

  三、巩固练习

  用刚才我们说的判断方法来做几道题。

  1.做练一练。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看一看)

  2.下题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一根铁丝,剪成每段2米,可以剪成5段;如果剪成4段,平均每段x米。

  3.做练习十二第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用怎样的式子表示x和y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2~4题。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5

  教学目的:通过混合练习,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提高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上节课我们又把它们进行了比较,你们会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较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吗?

  二、课堂练习

  1.分析、研究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个量中.其中一个量与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教师板书出来:长宽=面积

  = 长 =宽

  提问:

  当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长一定时,面积和宽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宽一定时,面积和长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要判断三种相关联的量在什么条件下组成哪种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先写出它们中的一种量与另外两种量的关系,再进行分析,。

  2.第4题,让学生仿照第3题的方法做。订正后,教师板书如下:

  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运货的总吨数(一定) 每次运货吨数 与运货次数 =运货次数(一定) 成反比例关 系。

  运货的总吨 =每次运货吨数(一定) 数与运货次 数成正比例 关系

  3.第5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4.第6题,先让学生自己判断,然后指名回答,第(1)小题成反比例,第(2)、(4)、(6)小题成正比例,第(3)、(5)小题不成比例。

  5.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后,选一题说说是怎样解的。

  6.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8题。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7页例1,例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理解、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正确地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判断下面的量各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2)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让学生先分别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3.引入新课。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根据题意列一个等式。所以,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就学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

  提问:以前我们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2)说明:这道题还可以用比例知识解答。

  提问:题里再买几个同样的篮球说明什么一定?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式,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题里两次篮球个数与总价对应数值各是多少?这两次对应数值的什么相等?你能根据对应数值的比值相等,列出等式来解答吗?请大家自己试一试(启发弄清要设未知数x)。学生练习解题,然后口答,老师板书。追问: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单一量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

  (3)小结:

  提问:谁来说一说,用正比例知识解答这道应用题要怎样想?怎样做?指出:先按题意列关系式判断成正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正比例关系里比值一定,也就是两次篮球个数与总价对应数值比的比值相等,列等式解答。

  2.教学改编题。

  出示改变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请同学们按照例1的方法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时指名一人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列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提问:以前我们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这样解答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板书:效率时间=总量)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2)谁能仿照例l的解题过程,用比例知识来解答例2?请同学们自己来试一试。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学生练习后提问是怎样想的。效率和时间的对应关系怎样,检查列式解答过程,结合提问弄清为什么列成积相等的等式解答。

  (3)提问:按过去的方法是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总量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谁来说一说,用反比例关系解答这道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指出;解答例2要先按题意列出关系式,判断成反比例,再找出两种相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反比例关系里积一定,也就是两次修地下管道相对应数值的乘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4.小结解题思路。

  请同学们看一下黑板上例1、例2的解题过程,想一想,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指出: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先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板书:判断比例关系)再找出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板书:找出对应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板书:列出等式解答)追问:你认为解题时关键是什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怎样来列出等式?(正比例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积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出的等式不一样。指出:只有先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关系,才能根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式。

  2.做练习十三第1题。

  先自己判断,小组交流,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反比例应用题要怎样解答?你还认识了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第2~6题的解答。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路程(千米)

  1 :90

  2 :180

  3 :270

  4 :360

  5 :450

  6 :540

  7 :630

  8 :720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2) 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3) 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8

  教学内容:教材第53~54页练习十第4~13题,练习十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正确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并沟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基本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根据成正、反比例量的关系,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相应的应用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

  2.基本训练。

  小黑板出示练习十第4题,让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结合第(1)题判断说明:在一个乘法表示的式子里(板书:ab=c),如果积一定,另两个量就成反比例;如果一个因数一定,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另两个量就成正比例。

  二、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十第5题。

  (1)学生读题。

  提问:按过去的算术解法,第(1)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第(2)题要先求什么数量?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自己做一做。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提问:第(1)题是怎样想的?第(2)题是怎样想的,提问:正、反比例应用题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练习小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都要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找出两种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再列等式解答。解题时,正比例应用题要根据比值一定列等式解答;反比例应用题要根据乘积一定列等式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第11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提问: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 还可以怎样说?(第一个圆柱的高和第二个圆柱高的比是4 :5,或者第一个圆柱的高看做4份,第二个圆柱的高就是这样的5份)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当两个圆柱底面积相等时,(1)圆柱体积与高成什么比例?(2)两个圆柱体积的比与对应高的比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想一想,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式子.指名学生口答式子,老师板书(包括用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答)。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式子,说说各是怎样想的。说明:按照分数与比之间的联系,有些应用题可以 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用分数和比例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2.做练习十第13题。

  (1)提问:这是一道什么应用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老师板书)这样解答是怎样想的?(把树苗总棵数看做单位1,单位1的94%是470棵,所以列方程解)

  (2)把树苗总数看做单位l,成活棵数是94%,你还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列式理由。

  四、讲解思考题

  学生默读题目。提问:增加铅以后,铅与锡的比是5 :3,有怎样的关系式?根据这样的关系式可以怎样解答呢?请大家课后想一想、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内容? 指出:过去我们学过的先求单一量和先求总数量的应用题,可以用比例知识来解答。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要先判断成什么比例,找出数量之间对应数值,然后根据比值相等或乘积相等的等量关系,列等式解答。解答应用题,还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用不同的方法做。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第8、9、10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第6、7、12题。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相关文章:

1.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

2.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

3.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11篇)

4.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说课稿

5.成反比例的量说课

6.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单元测试

7.小学教案

8.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

9.小学六年级语文《为学》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