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时间:2021-01-07 08:20:0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如茉莉》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1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描写,渗透出父母之间深深的爱。爱原来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但却散发出缕缕幽香。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紧紧抓住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仔细寻找课文中的能体现父母之间爱的细节描写,慢咬细嚼,体会其中滋味,通过体会重点词句和朗读训练,体会父母之间以及和我之间的平 淡淡却又散发着浓浓亲情的爱。成功之处是:

  一、以读为主,贯穿全课。

  在这堂课中,我没有运用多媒体课件,一支粉笔、一张嘴。在初读课文时就注意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同时,要注意体会字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精读课文时,着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的基础上,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老师只给于一些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地碰撞,从而让学生悟出爱如茉莉的真谛。

  二、重点字词 品读感悟。

  教学时,我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描写的细节,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父母间的那份“茉莉爱”,在重点字词的品读中引起共鸣。如对“直奔”“探”、“轻轻”“蹑手蹑脚”“布满血丝”的品读感悟体会父母之间的平淡无奇的爱,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发言踊跃,体会独特富有见解。

  通过教学我认为如果在以下环节做得更好些,效果一定会更好。第一,课前要布置预习,明确预习的任务,节省课堂学生自学的时间,为学生品读感悟留有充分的时间。

  第二,学生朗读的时间不足,特别是指导朗读的时间不足,引起学生共鸣不够。

  第三,在挖掘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爱留给学生的时间有限,学生未能感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孝敬与关爱。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2

  《爱如茉莉》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散文,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 了父母之间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感情的赞美之情。

  在对这节课进行研究的时候,我注意了以下三点:

  1、找准切入点。

  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牵一点而动全文”,避免繁琐的分析与讲解,在简简单单的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于永正老师认为“简单不是减少,是目标简约、精简环节”。

  以前我也听过有的老师讲《爱如茉莉》,从头讲,妈妈说爱像什么?我一开始同意妈妈的看法吗?后来,我又怎么认为的?整个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停地问,学生不停地回答,把学生读书的时间占用了不少,学生也没有真正地深入文本去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在听课的时候,我就在想或许这篇文章有更好的切入点吧。看着文章的题目,我在想“爱如茉莉”,不就是这篇文章的切入点吗?一是茉莉花有什么特点,二是父母之间有什么样的爱。二者都弄懂了,找到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我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也就抓住了这两条线索:茉莉花的特点与父母的爱。

  2、细节悟真爱。

  “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本课中父母之间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爱,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

  所以,我先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句话语”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直奔”、“紧握”、“叮嘱”等词语感受真爱,引导学生理解“直奔”、“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父母说的两段话,感悟他们之间的彼此体贴、默默付出;透过“探”字体悟“人有情,景有语”。学生品词析句,在“品字”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读文”中感受出文字中的温度,对父母的真情有了了切身的感悟。

  3、寻找身边的爱。

  现在的孩子怨言太多,对父母的抱怨、对老师的抱怨非常的多,除了一些合理的之外,有的时候显得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而不会体谅师长的良苦用心。他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爱,而“爱”这一字眼涵盖的范围太广,内涵又太深,所以我就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爱的细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爱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我以“爱是什么?”为题让学生谈感受。我先开头说:“爱是什么?爱是妈妈的担心,爱是爸爸的叮嘱,爱是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眼神,爱是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爱是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爱是家长们的关心和帮助??”课后作业布置小练笔,让学生写写身边的真爱。

  一件件小事啊,一个个细节啊,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一缕微笑??只要留心,我们便会发现它们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啊,但因为太平常了,常常给忽略了,正酷似茉莉的质朴无华、幽香袅袅、平淡无奇。也不知道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真爱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是否也能有一颗爱别人有心。

  课堂教学永远存在遗憾,文中还有许多爱的细节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也请在坐的老师们批评指正。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3

  《爱如茉莉》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散文,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互相关爱,告诉我们真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怡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幅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的茉莉图便出现在我眼前,我在想,如何将这篇清新自然的课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谐中将主题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间那种平淡又真切的爱情呢?于是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导学案,又精心制作了课件,配上了美妙的音乐。课上下来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设计该课时,我抓住“爱”这个字眼,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体会这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在寻找文中细节描写时体会到人物内心那至深至爱的情意,从而理解“爱如茉莉”的含义。

  一、善于捕捉细节,用心体会字词

  1.细节悟真爱。

  父母之间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爱,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教师的点拨引领,明白了字词的意义与功能,知道了细节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爱如茉莉”。

  2.析词品句,体会真情。

  我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引导学生理解“记住”“虚弱”“钻”“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母之间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理解“直奔”“麻木”等词的意思,从而感悟到父母心灵相通的那份默契。

  二、赏读体验,品味真情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自主找到的几个细节描写的句子,让他们自己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自主的体会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浓情蜜意,品味父母之间的那份真情。

  三、设计开场白,体现语文味

  抓重点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听写词语: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 弥漫

  这些词语都和茉莉有关,茉莉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

  我这样设计一是让学生会读并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二是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的同时学习运用。这两种目的都隐含在具体的要求之中,体现着浓浓的语文味。

  四、寻找身边的爱

  现在的孩子怨言太多,对父母的抱怨、对老师的抱怨非常的多,不会体谅师长的良苦用心。他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爱,所以我就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爱的细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爱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我让学生补全“爱”的小诗,以“爱是什么?”为题让学生谈感受。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爱是妈妈辛勤的汗水。”“爱是妈妈缝上的纽扣。”“爱的妈妈的唠叨。”“爱是妈妈煮好的香喷喷的饭菜。”……此时此刻,我想孩子们已经真正理解了真爱。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沉浸在茉莉花般幽香恬淡的氛围之中,时时被真爱打动着。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缺憾:执教时还是没能大胆地放开手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慢慢体会、感悟真情,我有些环节又把自己的设计通过强硬的方式给学生,而不是始终顺应着学生的学习。

  让语文课堂充满茉莉的花香,在平淡中见真情,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4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从设计教学开始,我就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首先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接着从一组组“细节图”中去感受“爱”,去体验平凡小事所带给人的温暖。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自己对于爱的见解,充分关注了学生对“爱”的理解和认知,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大略的了解。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学习主体的角色,也为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较浓厚的情感基础。这是第二课时教学的设计思路。

  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自读感悟为主,老师的点拨引导为辅。本班学生的朗读及口语表达能力都比较优秀,并且在理解词句的含义上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感而发,因此“读中感悟,悟后有感而读,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显学生亮点,促进课堂的精彩”这一出发点是符合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从教材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自读课文,找句子,写体会,区别于以往教师牵着学生读的被动局面,让学生在自学阶段就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

  在阅读汇报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因为这过程是学生自我学习体验的一种展示,也是学生学习文本的一种积极交流。汇报中,深层次感悟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是重头戏,这两者相辅相成。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渲染的方式,通过音乐、教师的热情与细腻还有煽情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悟父母之间的真爱;或是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父母之间温馨感人的画面------从而使学生沉浸在爱的氛围中,感悟字里行间那浓浓的爱,最后通过朗读告诉我们爱就如平淡无奇却是芳香宜人的茉莉。深层感悟,感动每个人,学生在感动了自己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与渲染之下,发自内心地读出那感人的语句,实现了学的有效目的。

  在教学结束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如茉莉般平淡却真切的爱,我积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去思考,去感悟身边的爱,让学生明白爱就在身边。在此基础上,结合5.12汶川大地震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爱:母子之爱、国家的领导人的博爱------这牵动千千万万人心的感人事迹,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爱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爱的心灵,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爱!这一设计使课文思想得到升华和延伸,是全文学习的一个亮点,关注了文本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联系,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每天来自不同角落的关爱,并懂得回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爱真正“钻”入学生的心田。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堂上,不断闪烁着学生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创新的价值,走向创新的人生。

  实践证明,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语文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语文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乐土,才能称之为有效。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5

  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你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你的心房。

  1、音乐创情境

  音乐与文学,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让人有灵性。因此,在课的伊始,我就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创设情感场,在最后学完全文后的总结时,我也配上了音乐。合适的音乐非但不会伤害语言,而且会让语言自身的意味保持得更长久。尽管语文教学要回归简单,但也并不一定要谈多媒体色变。

  2、字词促理解

  语文教学有时也需要咬文嚼字。在字词的感悟中,有助于学生读懂文字的内涵,体验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在对“奔”字的教学中,我从语音入手,让学生获得语义的理解,从语义的理解感受当时父亲的心情。把语文学习的真谛隐含在这个字的`处理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感觉到文字的温度。课堂教学永远存在遗憾,感觉不足的是在对“掏”“钻”等动作的领会上还没有到位,文中还有许多爱的细节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

  3、诗歌见真情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优秀的表达,必是思想锤炼的结果。当学生即兴创作的小诗在课堂上静静流淌时,那一刻的我内心被滋润了。“爱,是一把大伞,为你遮风挡雨。爱,是一束鲜花,芬芳怡人。爱,如甘甜的露水,滋润心田;爱似灿烂的阳光,带来无限温暖……”即使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孩子,也在最后的创作中吐露出了心声。

  也许,在“品字”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读文”中感受出文字中的温度。这样的教学,或许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6

  《爱如茉莉》是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对于该课的设计,我抓住一个“爱”字,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体会这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在寻找文中细节描写时体会到人物内心那至深至爱的情意,从而理解“爱如茉莉”的含义。

  一、析词品句,体会真情。

  执教时,我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引导学生理解“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理解“直奔”“麻木”等词的意思,从而感悟到父母心灵相通的那份默契??

  二、赏读体验,品味真情。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自主找到的几个细节描写的句子,让他们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自主的

  体会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浓情蜜意,品味父母及与女儿之间的那份真情。

  三、课后拓展,品味爱心。

  真情如平淡无奇的茉莉,人间处处有真情。为了让学生对这份平淡却又深厚的真情有更深刻的体会,我设计了四个拓展练习。

  1、读读有关“爱”的文章,谈谈读后感受。

  2、说说身边发生的有关“爱”的小事。

  3、朗诵一首“爱”的小诗。

  4、写一篇“爱”的文章。题目《爱如 》

  在读、说、诵的基础上,学生愈发对平淡无奇的爱有了深刻的感受,课后很多学生都谈到了自己身边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关爱的故事,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无私的爱,什么才能称之为真情无痕、至爱无声。于是一篇《爱如 》水到渠成。

  这节课中,有一点遗憾的是执教时还是没能大胆地放开手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慢慢体会、感悟真情,我有些环节又把自己的设计通过强硬的方式给学生,而不是始终在顺应着学生的学习。这是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及改正的。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7

  学生已学过很多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但多限于“母爱”,像《爱如茉莉》这样以“爱情”为主题的现代文却是第一次接触到。

  上学期,上《清平乐村居》时,第一次大胆拨动了那根情弦:

  当问到什么是“相媚好”时,有一学生立即回应“谈情说爱”。全班哄笑。当时也惊讶于该生的大胆表达,他拨动了所有学生懵懂的不好意思触及的那根弦,但他说的基本正确,不该让他面临尴尬,更加不能使课堂走向嬉闹,回应所有学生“你别笑,差不多是这个意思。‘相媚好’就是说彼此之间很亲热,亲热地聊天、打趣说笑。”学生兴致更高了,趁势引导想象说话,“这对老夫妻,喝了点小酒,带着点微醉,在亲热地打趣说笑,他们会对彼此说些什么呢?”随手拉起前排一个学生,他有点不知所措,带点羞涩。喊他坐下,重复问题,不一会儿,该生主动举手了,回头请他说,“先说,是谁对谁说?老头子对老婆子还是老婆子对老头子?”他断断续续说,“老头子对老婆子说,‘老婆子,咱们结婚这么多年了,还记得我们刚结婚时的情景吗?’”继续引导说话,“哦,老头子想领老婆子回忆刚结婚时的情景。他们还可能说什么呢?”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那个直呼“谈情说爱”的男生迫不及待了,“老婆子对老头子说:‘老头子啊,你都好几年没说你爱我了,我好想再听你说一遍。’”口气极挠人。再引导,“哎呀,老夫老妻了也需要不时甜蜜一下的嘛!”

  一对女生举手,想扮演两人说话。学生间对话,这是我在引导说话时没有想到的方式,学生自己“冒”出来了,教学相长啊!“老婆子,那片竹林是咱俩亲手栽种的,如今已经高耸入云了,明天,咱们过去看看吧!”“好啊,明天一起去看看,它们见证了我们生活的变化啊!”不羞涩的学生积极说话,其他学生也都乐在其中,“同学们,我相信这一对老夫妻‘相媚好’的样子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各不相同,读书就是要这样把文字读活。”“你感觉这对老夫妻的生活怎么样?”生答“美满”“和谐”“幸福”。“俗话说,‘只羡鸳鸯不羡仙’,任谁看到这样的情景都会被打动的。再读这两句词,把理解和感情读进去。”有感情朗读水到渠成。

  那是我们第一回在课上共同“谈情说爱”,彼此都有些不好意思,但交流下来,我知道了什么叫“思无邪”。

  继续交流了下片对三个儿子的描写之后,我们回头再品了“醉”字,“醉”不只是“喝醉”,更是“陶醉”“沉醉”,这样的感情和睦、生活安宁怎能不让人“酒不醉人人自醉”?旁观的词人也不免羡慕向往。那一课,我们都上的很开心,因为有情。

  有了那一课的铺垫,本课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了:

  一、感受爱:从字里行间感受“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幽香沁人心脾”。

  “爱体现在细节处”,“爱是互相怜爱”。

  二、交流爱:爱体现在细节上,谈自己感受到的父母、朋友、老师对自己的爱。

  辩析恋爱是电视上看到的那样的吗?

  父母之间在爱吗?结婚是恋爱的结束吗?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父母间爱的细节。

  三、采访爱:采访父母,了解他们恋爱时对方为自己做过的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个爱的故事或爱的细节。

  四、追踪爱:调查孩子成功采访完成作业的比例,70%。

  发现遭遇的困难——父母耻谈或表示不记得了。

  成功案例分享,询问是如何和父母沟通的、何以能采访成功,交流当时父母的神态、语气、对采访的态度。

  五、爱不完……

  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对我说,“麻烦以后不要布置这样肉麻的作业了。”我回应,“这是爱的作业。”看来,爱,依然是中国孩子羞于交流、需要学习的。爱不完,我愿意在自己更有体会更能发言之后给学生以启发、引导。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8

  《爱如茉莉》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散文,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感情的赞美之情。

  题目十分新颖、别致,能激起人的阅读兴趣,但它也正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将“爱”与“茉莉”挂起钩来?如何引导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出“爱如茉莉”呢?

  为了解决好这一难点,我在仔细研读文本后,拟定了教法:摒弃按部就班的程序,遵循“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里特点,对内容大胆取舍,抓住题目和细节进行教学,整合成四个板块:1、导入课题,初步感受茉莉;2、品读课文,寻觅“爱如茉莉”;3、交流讨论,品味“爱如茉莉”;4、归纳提炼,拓展延伸。

  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先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句话语”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直奔”、“紧握”、“叮嘱”等词语感受真爱,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父母之间的一些小事体会到生活中的真爱,将文本中的情延伸到文本外,让学生对爱有了切身的感悟。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9

  一直很喜欢《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总喜欢配着喜欢的音乐,轻轻地入情入境地读给孩子们听。可是,真要想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教学环节传达给学生,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记得一篇文章曾这样写到:爱情如杯中的细沙,时间久了,沉入水底,仿佛不再存在,可是当你轻轻晃动水杯,你就会发现,细纱依然在杯中轻轻地舞蹈。我想,亲情更是如此。

  课文中父亲和母亲相儒以沫多年,父母在生活中形成的默契,正是让我们为之动情的。那平淡的惦念、那执手而眠的温馨,如茉莉般平淡、洁白、幽香缕缕……这样高的爱的境界,却要才十多岁的孩子去体会,是不是强人所难呢?茉莉虽美,孩子们却还没有能力欣赏。这也正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所以,我在课堂上选择抒情的、具备渲染功能的语言,竭尽全力地将学生引入“那间病房”,引入作者的心境里,引入父母的心境里,如:“其实这段话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就连阳光也静悄悄的……让我们用心品味这份静谧与美好吧!”“就在这些细节中,老师感受到了这份爱……真爱就在这些平淡无奇的细节之中”。平平淡淡才是真!孩子们即使不全懂,也会被他所触动。其实不论爱如茉莉、如玫瑰、如火焰……只要是真爱都令人感动,学生只要感觉到如茉莉之爱是美好的就行。

  我们老师在解读文本时还是不要过早的把自己的领悟加给学生吧,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茉莉的美丽与芬芳,在我心中依旧充满魅力!希望孩子们心中也能留下茉莉的影子吧!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10

  新课改至今已有八个年头,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一直在思索: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是热闹非凡,还是轻松平淡的课堂?是“吃”透文本,还是收获良知的课堂?是······

  在我彷徨求索的时候,收获了《爱如茉莉》这篇文章,它以一个个无声又无痕的细节感动着我们。这些细节就像平淡无奇的茉莉花一样散布在课文中,咀嚼这一个个细节就像品味着茉莉花的缕缕幽香,温馨又美好。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片字豪言壮语,但在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突然明白:感人至深的一定是最真最小的细节;最好的课一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那就是——课如茉莉——平淡中沁人心扉!

  一、抓细节,品字词,让语文课堂充满花香。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花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我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种眼神”,“感受语言,抓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抓重点字词体味真情,品读关键句段感受真爱,给文中的插图配上解说词,让学生对爱有了切身的感悟。

  二、适时进行学法指导,让花香沁人心扉。

  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从而让花香沁入学生心灵,让学生终身受用。

  三、 内化延伸,让花香净化心灵。

  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组关

  于“爱”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体味爱的内涵,明白生活中的爱都隐藏在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一个个毫不起眼的动作中,抑或是一句句平平常常的话语中。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爱,体验爱,直至自己也付出爱。课终,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在我的心中,爱是_________,使爱的花香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需要,从而净化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爱的洗礼。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许多不足,如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把握和区分不够清晰,在目标界定上总是犹豫不绝;如在问题与情境的把握上还不到位,还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问题与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温暖氛围,差点因为问题的思考与困难而破坏。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学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与问题的交融。

  我将继续努力,为我的课真正成为一朵沁人心脾的茉莉花而奋斗!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11

  这是苏教版国标五年级的一篇课文,“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你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你的心房。

  在设计这篇课文这一课时时,主要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来进行的:初步感知。因为是第一课时,孩子们以前也没怎么接触过,所以首先磁带的范读让孩子们整体感受课文。接着说话训练。先说说你见过的茉莉,再通过看图片,学习课文中的表现茉莉特点的词语,试着用这些词语再说说茉莉。接着进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找一找课文中的一些能表现出爱的细节,读一读,说一说。最后总结出爱与茉莉的特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注重教学引导

  在语文课堂中,各个环境之间的引导与连接相当重要。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范读磁带,图片、音乐等的渲染快速地把学生带入学习这篇课文的情境中,为后面的说、找、读打下基础。

  二、注重对学生读、说能力的培养

  朗读是学生与课本的情感对话。有时候有感情的读胜于喋喋不休的讲,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安排了大量的读,并有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努力让孩子们在读中体会感情加深理解。

  说话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本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一系列从简到难的说的训练。刚开始学生可能不知道说些什么,可是说着说着就便有话可说了。

  三、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学生的找细节,谈体会。同学们找了很多也说了很多,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的体会,只要他的体会有道理,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当然如果说的不合理的也给予及时的纠正。

  四、理解过程中引导学习生字词

  传统的生字词教学是把生字词都集中起来逐个教学,但这样的教学太枯燥。因为孩子们都是五年级了,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所以本节课没有安排生字的认读教学,而是把一些词语的教学穿插在课文的教学当中。这样既不枯燥,又可以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五、关注到少数家庭特殊的孩子

  本来的课后习题想设定为:请回家观察观察自己的爸妈之间的爱是什么样。后来一想不行,有些孩子父母不离异或不在身边,这样的题目可能会引起学生的自卑。于是在课堂上把课题的爱范围扩大,并把题目换成:你感受过平凡无奇的爱吗?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也能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有爱。

  因为很欣赏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所以课堂的有些设计就是模仿他的教学,但又根据我们这边的学生特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发现孩子们接受的还是不错的。

  在这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收获很多。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特别重要,要学生体会到的内容,教师必须首先能够更深刻地感悟到,然后才有可能让大多数学生也感悟到;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的生成语言很重要,要能抓住学生语言中的亮点进行生成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更和谐融洽。在教育教学中我需要努力学习的还很多。很幸运能参加这样的活动,感谢区教育局给我们这次学习机会!

  一、一节课下来,觉得把握得比较好的有这样几方面:

  1、一个大问题“从那些细节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真爱?”统领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2、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默读、交流探究、课堂练笔的时间。

  3、析词品句,体会了真情。李海林说:“语文课上出了多种味道,唯独没有语文味”,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执教时,我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引导学生理解“直奔”、“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父母说的两段话,感悟他们之间的彼此体贴、默默付出;透过“探”字体悟“人有情,景有语”……

  二、40分钟的时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以致匆匆结束。反思这一教学行为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1、为体现这节课情节的完整,我将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又提了出来。本想以复习的形式带过,没想到学生对这个问题显得有点懵,可能是我提问的语调唬着他们了吧。

  2、整节课的节奏有点松散,本想让学生在宽松一点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的,很显然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足。同时也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保证优等生的提高又要照顾到层次低一些的学生。在练笔环节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好的学生早就写好了,差的学生还在写写涂涂改改的……说实话,如果是赛课,我可能就“带”过去了。

  3、个人语言还需锤炼,重要的是把很多的东西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4、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把握的还不准。正如叶圣陶所说: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如何能让读写“水到渠成”还需不断研读文本,教学研讨,从实践中摸索。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12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生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开始,我就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首先让学生从诗歌中去感受“爱”字,去体验“爱”所带给人们的温暖。也为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较浓厚的情感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自己去找句子,写体会,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找的句子的内涵,我让学生带着感悟读自己的句子,区别于以往教师牵着学生读的被动局面,让学生在自学阶段就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

  在教学结束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如茉莉般平淡却真切的爱,我积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去思考,去感悟身边的爱,让学生明白爱就在身边。这一设计使课文思想得到升华和延伸,关注了文本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联系,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每天来自不同角落的关爱,并懂得回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爱真正“钻”入学生的心田。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堂上,不断闪烁着学生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创新的价值,走向创新的人生。

  实践证明,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语文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语文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乐土。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13

  在月教科研沙龙中,马老师执教了《爱如茉莉》,在轻松恬淡的《好一朵茉莉花》乐曲声中,学生欣赏了茉莉花,并从文章当中找出写茉莉花或与茉莉花有关的句子,理 解了它的特点,并紧扣“平淡无奇”,进一步认识了茉莉花的色白形小香淡。在此基础上,老师指导:妈妈说,她与爸爸的爱就如这茉莉,女儿同意吗?后来又有什么表现?是什么使女儿改变的呢?教学中,教师抓住妈妈的一言,爸爸的一行进行体验,重点指导学生走进病房那温馨的场景,感 受爸爸妈妈之间爱得真,爱得深。课堂层次清晰,由表及里;老师学生互动对话明了,从人物言行走进人物内心;音乐渲染了浓浓的爱的氛围,学生在大声读中进入画面,走近人物身边去感 受、体会爸妈之间无价的亲情——永远替对方着想,爱得平淡,一切尽在细节中,可谓“细无声”却能滋润心田。

  如何优化“病房温馨场景”的教学,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 受爸妈之间的亲情无价,而又爱在细节,谈一些个人的见解,与同行们商榷。

  推开病房的门,“我”看到了什么?同时向学生出示文章当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考虑、交流看法。接着向学生出示书中文字,让学生自由读,并考虑:是什么让“我”怔住了?或“我”看到了什么?交流看法时,先理 解“怔住”的意思,再追问:“我”怔住了,是因 为“我”看到……

  教师指导:“看到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你有什么要问爸爸的吗?(因 为 什么不睡在陪床上?因 为 什么还要紧握妈妈的手?你夜里睡得好吗?……)同样要指导学生与妈妈对话:你身体是那样虚弱,脸上因 为 什么还露出恬静的微笑?这一夜你睡得踏实吗?……在对话中,学会联系下文考虑、交流看法。

  进而指导学生归纳提炼:使“我”怔住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写阳光又是为了什么?借“一切都……”这段话,其实“我”想说的是什么?

  最后在温馨的乐曲声中尽情地读,让画面留在学生的脑中,让情感存在学生的心中,让文字激扬,让情感流淌。

  这样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怔住”展开,是什么让“我”怔住,让学生读懂画面与文字;因 为 什么让“我”怔住,指导学生进入角色,追问主人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借物抒情与段末的直抒胸臆,进一步凸现了“我”怔住的深层原因——是爸妈平淡无奇的真爱使 “我”怔住了。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与主人公对话,与作者对话,将温馨的场景永存心间。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14

  一是让学生会读文中的重点词语,二是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的同时学习运用。这两种目的都隐含在具体的要求之中,体现着浓浓的语文味。尝试了知道,学生现场反应和自己的预想是相同的。一是因为学生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更主要是我平时经常给学生这样的训练,所以他们才能很好理解这次的意图。难怪有人说,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程度。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运用中,更深层次品味语言,培养对语言独特的感受能力。

  三、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朗读、写批注、读中感悟等,让学生逐步

  感受语言文字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不过,让我吸取的教训是,象类似比较抒情的课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学法指导,不要让过多的学法指导冲淡了花香。教学《爱如茉莉》这篇课文的时,我既有围绕文章的词句来进行读词,用词语说话,关键词语的理解等。又有引导学生去思考文本以外的东西,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同时引入“于细微处见真情”等词句促使学生感受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境界。这样的教学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是一节充满文化气息的语文课。一个看似平静的课堂,其实存在太多的思想。怎么让这些思想统一在一起,共同去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这需要教师充分考虑。我在上课时就给学生留下空间,既是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同样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在修改和揣摩中升华。

  从知道要上评优课开始,我就酝酿着,准备着,想着该怎样设计出新颖的流程,怎样把握教材学习的重点,怎样写出富有诗意的引导语言。我在不断地研究教材,不断地搜索别人先进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尤其是结合我们身边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觉得“感受语言”不必和“关注细节”割裂开来。最后教学设计中定下这样一个学习目标:关注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茉莉般的爱。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关注细节”就是在“感受语言”。

  阅读原文,解读教学参考书,欣赏教学配套课件,动笔撰写教案等的一系列工作;到上第一课时时,我再读教案,感觉一直关注的是自己的思路,没有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考虑,说白了,就是预设不够充分。

  接下来的时间,一边在心中模拟着学生可能会说的话,一边播放着自己设计的课件。渐渐的,对每个环节学生的交流情况逐渐心中有数起来;对两处景物描写的内容,在《茉莉花》优美的旋律中尽情朗读的过程中,我被课文优美的语言所感动。我豁然开朗,像这样抒情性的景物描写,不必让学生拘泥在一个字或一个词中,就让学生像我一样,在音乐的渲染下尽情地读。语言的分量,真爱的魅力自然而然就会进入学生的心里。语言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多了会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

  实践证明这些修改是有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沉浸在茉莉花般幽香恬淡的氛围之中,时时被真爱打动着。“教学相长”,说的不错,学生的发言有许多闪光之处,激发出我的激情和灵感。比如对于“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一句的理解,有个女生说:“爸爸非常紧张妈妈,连听我的解释也来不及了,说明爸爸爱妈妈!”在正式上课的过程中,我采用句子比较法,引导学生发散开去,很好地理解了这句话。

  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特别重要,要学生体会到的内容,教师必须能够感悟到,然后才有可能让大多数学生也感悟到。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关照了文本中的词句,对于文章整体的情感脉络把握就显得稍弱;还可以在课末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觉得爱如什么?”等等,都有利于学生巩固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学生读书的感情还要加强指导,我想,在学生不熟悉的情况下,如果我能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互相读一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等。让语文课堂充满花香,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然而在引导过程中,在问题与情境的把握上还不到位,还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问题与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温暖氛围差点因为问题的思考与困难而破坏。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学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与问题的交融。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15

  第一次深情地朗读这篇课文时,我就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感动于妈妈生病时仍牵挂着那顿允诺的饺子,感动于爸爸感知到妈妈生病时焦急的脚步,感动于那幅安静幸福的相依图……是呀,感动贯穿于全文的各个角落!鉴于此,我想:这课的教学不需要太多的讲述,学生独立地个性化阅读应该占据主导。于是,在充分的阅读课文以后,我就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品析。虽然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各方面的教学点很多。但是,通过每位孩子充分地读、品、说、再读。孩子们体会到了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爱。孩子们发现了“奔”、“怔住”、“蹑手蹑脚”、“布满血丝”等这些词语背后包含的深情。

  同时,我们得清醒地看到:我们自始至终被感动的爱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默默地、无声地、自然地流露。这就是本文的文眼:爱如茉莉。怎样让“爱”和“茉莉”连接起来,这也是我始终在努力的。于是,我在揭示课题时,让孩子们初识茉莉,在读通课文时,我又让孩子们体会“平淡无奇”的茉莉。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这样简单,平凡,却饱含深情,就想茉莉一样,虽“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散发出“缕缕幽香”。这样,孩子们在最后的联系生活实际时,才能够去发现自己身边那茉莉般的爱。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爱如茉莉教学课件

2.《爱如茉莉》教后反思范文750字

3.如茉莉-课件设计

4.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说课稿

5.小学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备课教案

6.五年级下册语文《爱如茉莉》评课搞

7.爱者如宝成语解释

8.爱如墨香念如水散文

9.爱如玫瑰作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