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教学计划

时间:2020-12-07 13:02:16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推荐】学期教学计划汇总7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切实地帮助到自己将来的工作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期教学计划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学期教学计划汇总7篇

学期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1)班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9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您现在访问的是数学教学计划,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的具体内容,谢谢查阅。

学期教学计划 篇2

  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学生、家长三年来的希望可以说在这一年里能直接决定是否能成功实现,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九年级教师对工作十分重视,不可掉以轻心。现针对九年级特点制定本学期计划。

  一、总体目标

  1、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语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为中考的胜利而夯实基础。

  新课标变化较大,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跟上时代步伐。课堂教学要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培养思维能力型转变,这样才能适应九年级的中考。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训练并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极为重视,并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此,要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除此之外,每周还要补充一定量的精美时文,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3、加强作文指导,加强书写练习,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训练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想说话,要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创作激情作文;作文评改也要形式多样;大力提倡周记、随笔、日记等作文形式。

  4、精选训练材料,明确训练目的,备战中考,力争尖子生分数人数的突破。对课外参考资料,教辅资料进行筛选,认真训练、及时批改、仔细分析、讲评落实,对后进生让他们树立起信心,迎头赶上,对中间学生力争促进,向优等生看齐,靠近,对尖子生让他们更上层楼。

  5、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路决定出路。如果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问题不解决,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根源,要让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能学好语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方法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进行。只要达到目的就行。

  二、教学设想

  1、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纬度的有机结合。

  2、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4、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5、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具体措施

  (一)关于阅读:

  1、开放阅读,尽快学完统编教材,力争在上学期完成教学,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多方寻找,挑选资料,用好资料,不做无用功,讲效率,讲实效。

  2、课堂尽量少讲,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生字词有作业,会注音、默写。

  3、关于语感培养的设想:

  a.诵读吟咏,感知语言神妙。

  b.揣摩品味,领悟语言精髓。

  c.探究规律,把握语言理趣。

  d.强化实践,增进运用习惯。

  (二)关于写作:

  1、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写。

  2、改革作文评改方法:采取互评法、教师讲评点拨法,师生面对面探讨批阅法。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方法上进行研究,摸索,积累。

  (三)语文综合能力的及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培养:

  1、硬笔书法及课外练笔作业(周记)每星期一篇,并督促学生学用结合,创新思维。

  2、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提高辨别选择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3、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引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学。

学期教学计划 篇3

  一、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高一学生会感觉地理难学,高一地理教师也会感到地理难教。

  我担任3个班级的教学任务:高一(11)班、(12)班、(15)班。在地理学习方面,这三个班级的学习能力总体相差不大,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可以保持一致;但是,从以往经验来看,随着时间推移班级内部分化会越来越严重,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教学难题。

  二、必修一地理总体教学目的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

  四、教材分析 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单元“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然而自然环境也有破坏人类活动的时候。发生一些人类暂时无法抗拒的环境灾害。比如气象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地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应该利用好各种环境资源,同时也要预防各种环境灾害。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主要讲解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和各个地区的差异性。

  五、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 “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学期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一至六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从初一的学习情况看,学生整体水平一般,学生自身对政治课不太重视,忽视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针对这种情况,联系当前的教育形式,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本书的基础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制定如下计划。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第四、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二、主要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针对学生的现状,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系实际使其加深印象,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性,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贯彻知行统一,可读性和可教性相结合,通过课文中所设置的各种栏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和生理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节课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课堂上注意调控,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收集资料和图片的准备,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4、充分利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和歌曲、讲故事和诗歌的朗读等手段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进行情景教学。

  5、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表现来进行心理品质教育,丰富课堂教学。

  6、组织开展小品表演,唱歌和鼓励学生收集时事新闻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进度表

  第一至三周完成前言及第一课及第二课教学任务

  第四至六周完成第三、四课教学任务

  第七至九周完成第五、六课教学任务

  第十周复习检测

  第十一至十三周完成第七八课的教学任务

  第十四至十五周完成第九课教学

  第十六周时政复习

  第十七至十九周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学期教学计划 篇5

  一 、班级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授课3个班,分别是高一(5)、高一(11)和高一(17),共有162名学生。在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地理成绩的提高,更要关注他们听课习惯的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中图版地理必修一,主要分为四章学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力交换,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内容是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环境的探知部分,它从宇宙环境,地球上大气、水、地壳运动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介绍地理环境,进而总结归纳地理环境的整体与差异规律,本模块是高中地理中的基础模块,其中的规律及逻辑关系,将成为其他模块利用和学习的基础,通过它的学习,可建立一种逻辑的综合思维模式。

  三、教学目标

  1.做到课前认真备课,教案完整,课堂认真讲授,板书工整,批改作业认真,课后及时总结,及时改进。课堂教学时不迟到、早退,中途退堂,不擅自调课,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力争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坚持出满勤。认真备课,为45分钟的课堂教学做充分准备。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及时认真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

  2.听课学习要珍惜。每一次认真的听课学习,都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3.教学方法上,提倡引导式教学,反对照本宣科。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简明易懂,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教学内容上,要精益求精,及时向学生介绍本学科领域内高新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新成果。

  4.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不断练习基本功,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四、教学措施

  为了更好落实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1)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2)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5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浓厚。

  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习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学期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1.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原则和语文教育的规律,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知道,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应联系生活,扎根课堂,向课堂要效益,向课堂要成绩,把课堂内外的知识加以整合,取得应有的成绩。

  2.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目标:

  整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在现代文上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文言文上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够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具体目标如下: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1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倏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三)写作

  1.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学会写调查报告。

  2.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本学期应完成大作文8次,其他练笔等不少于5000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活动,在演讲、调查、讨论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就教材提出的问题,或提出学习的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先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的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三、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所增强,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大部分男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增强,如王亚斌同学,头脑非常活跃,数理化解题能力很强,但对语文学习一直提不起劲儿。经过半年时间的引导、辅导,他端正了学习态度,认识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并且掌握了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测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期末测试竟得到了102分的高分。全班成绩比刚进九年级时大有进步。期末文化素质检测,我班总平均分居11个班第一,优秀率达38﹪,合格率100﹪。

  但本学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时间紧。扎扎实实的上课时间只有十四周,共计70课时,要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还要进行中考的全面复习。有时阶段测试与县、区的模拟测试还要占用课时。二是预计到学生会出现如下消极的思想状况:A、我不想读书了,搞不搞好复习无所谓;B、我基础差,反正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干脆放弃算了;C、我的语文在小学没学好,也一直没兴趣,现在学也来不及了,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做我喜欢的数学题等。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势必会使他们本身学不好,甚至会波及周围的同学,造成极恶劣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与复习中,一定要配合班主任,多找这些学生谈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与复习中,争取取得满意的成绩。后段复习还要注意培优工作。我班男同学偏科较严重,在课堂教学与课下辅导时应多关注他们,给他们以信心,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与复习方法,针对他们薄弱的知识点与能力点一一攻破,即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四、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在整个初中阶段教材体系中属于最后一阶段。本册课程学习结束后,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应全面完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得到了全面提高。而且,学生面临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选拔考试。因此,本册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有它的特点: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戏剧)为主,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安排了两个单元的文言文,为先秦时期诸子散文与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名篇,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感受古代人物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并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与评论历史人物。

  全册内容仍分为六大版块,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及课文后面的“补白”。全册共24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3篇,自读课文11篇,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10首,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家名篇为主,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其中的名句。

  名著导读:本册推荐三部名著:《格列佛游记》《简·爱》及泰戈尔的诗歌。

  附录:《谈谈散文》《谈谈戏剧文学》

学期教学计划 篇7

  一、教学目标

  加大力度狠抓教学,努力抓出实效、抓出成绩,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向规范管理要质量

  1、统筹安排,加强管理。

  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科学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加强日常指导检查,认真开展学科教学质量调查研究工作,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及时了解教学质量状况,通过调研发现问题,调整策略,全面提高。进一步强化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博客圈、多媒体教室、办公电脑等电教平台的作用,规范学校电教、教学信息化的管理,加强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登记制度,严格电教器材和教材的管理工作,加强电教设备的维护,保证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规范学校学籍管理工作,严格学生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学生的转入、转出等工作,努力实现学籍的信息化管理。

  2、加强常规管理、注重过程实效。

  我们将以进一步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为突破口,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1)备课。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教师要明确一课、一章节、一单元、一册、一年级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人(学生),胸中有书(教材),站在全局的高度驾驭教材(整合教材)。备教法设计,抓重点难点(根据生情、班情、师情),优化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好作业的量与质。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可写,可打印,上课教师在教案上圈点批注。注重反思,记学生好的思维方法,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学生的困惑。

  (2)上课。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所有任课教师都必须依据《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上好每一节课,转变教学方式,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时间能力,指导学生研究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创立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作业。加强作业、辅导、检测管理力度,避免大量重复性作业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师要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基本要求,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把握好作业的质与量,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实践性、操作性作业,注重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并注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批改作业时要注意: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讲评,认真纠错。

  a、作业设置。除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书法等学科外,其余学科课程均不设书面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适量、难易适度,类型全面。

  b、作业批改。所有作业的批改均实行有等级、有日期的评价制。使用统一的批改符,批改符和等级的书写要规范,学生作业要整洁、齐全、规范。

【【推荐】学期教学计划汇总7篇】相关文章:

【推荐】学期教学计划模板汇总6篇12-16

【推荐】学期教学计划汇编八篇12-09

学期教学计划模板汇总五篇12-20

【必备】学期教学计划汇总7篇12-05

【推荐】学期教学计划锦集六篇12-16

【推荐】学期教学计划范文合集10篇12-15

【推荐】学期教学计划模板合集5篇12-19

【推荐】学期教学计划范文合集5篇12-19

【推荐】学期教学计划锦集九篇12-03

有关学期教学计划模板汇总10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