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时间:2020-09-04 12:35:42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计划汇编八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计划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教学计划汇编八篇

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份析

  四年级共有53个学生,大部份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还有一部份学生空间感较弱,线条的应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进步。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进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取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爱好;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进程中,激起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构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熟悉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起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利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照与***、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潢,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写,说出其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现,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采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采知识,体验色采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应用。

  2.能用日记画的情势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故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熟悉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表现四周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爱好与愿望。

  4.应用对照与***、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子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四、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夸大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情势,组织学生熟悉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熟悉美术的特点、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和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酷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惟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题目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态。堂堂课有评价,评价有结果

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功夫学习掌握。

  2. 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认识学习概念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3. 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为其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内容分析

  1. 地位和功能

  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地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于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激烈碰撞,破坏化学键,使得各原子间的组合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化学键,产生了新的分子,同时也了解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本模块是以学生此前的化学学习为基础,以学生对许多具体化学反应的知识积累为前提,为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需求而设立的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教科书中介绍的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和活化分子、活化能模型及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将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2. 内容结构

  绪言在内容上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第一、第二自然段,简要地介绍本模块的基本教学内容。教科书以大量事例说明,化学反应种类繁多,条件极其复杂,但都有规律可循。而这些规律恰好是化学的精髓,是吸引人们学习、钻研化学科学的魅力所在。二是第三、第四自然段,凸显研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侧重介绍了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的构建思路,及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培养学生自觉地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认识事物的存在具有多样性,物质的稳定具有相对性,而化学变化的复杂性和规律性相辅相成。与此同时,还指出了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方法:

  (1)完成书中规定的实验、活动。

  (2)观察周围(包括大自然)发生的化学现象,思考或进行模拟实验。

  (3)认真学习概念模型,它是学习、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绪言在论证了有效碰撞模型的合理性之后,坦陈现有理论的缺憾:“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计算或推测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理论方法”。这种客观的科学态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更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将来进行更深入探究的意识。

  绪言的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3. 内容特点

  绪言中概括地介绍了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与思路,同时还简介了“有效碰撞理论”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两个概念模型,对全书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课时分配建议

  建议用1课时。

  一、教学设计

  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概念较为抽象,学生接受相关知识有较大难度,所以绪言教学采取以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为宜。教学中对概念模型的表述应尽量简化,对概念模型的认识还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逐渐深入,这里更多地是强调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意识。通过绪言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内容上对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范围有所了解,在方法上对科学的研究方法——概念模型法有所领悟。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学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教学建议:

  根据绪言内容特点,本课可设计成下述教学模式:课前自学→查阅资料→课上交流讨论→师生共同研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小组整理资料、先行讨论形成共识,再通过课堂上的汇报、讲解、交流和评价,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学习。

  新课引入首先教师指出,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化学中最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化学家们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如果对化学原理的理解不够清楚则无法做到。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为人所用?这是我们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宗旨。化学反应原理所包含的内容及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方法正是本书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中的主要过程可以结合学生汇报交流自学与讨论的成果,围绕下列问题展开:

  1. 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内容可列举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情景1:

  说明:同样都与H2反应,由于O2、CuO 、N2的性质不同,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于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也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内因”。

  情景2:将H2+O2混合,在室温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数百年,但点燃后却会发生剧烈的爆炸反应,而且只要配比相当,可以完全转化成生成物。

  说明:外界条件可以促使其反应发生。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进行得比较“彻底”。物质之间反应的“内因”已经具备,“外因”则是变化的条件。不同的外界条件都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情景3:H2+N2即使在高温、高压、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也不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 说明:该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总结:化学反应速率、方向及限度正是“化学反应原理”要研究的问题。此时有必要指出:在不同物质体系、不同的环境中,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如在第三单元将介绍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在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将分别介绍化学反应中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电化学的最基础知识等等,这些都是“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的范围。这些基本原理与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化学现象密切相关,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研究,大自然将成为无所不在的大课堂。

  2. 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思路与方法——概念模型法。

  教科书介绍了合理简化的概念模型以及如何运用概念模型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对该段内容的处理可分三步进行:

  (1)建立简化的有效碰撞模型的设想:为了突出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内涵,忽略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选择气相反应体系作为研究有效碰撞的基础模型。其优点是:气体分子运动空间远大于自身体积所占有的空间,环境影响因素相对较少。该概念模型最重要的内涵也更加突出,更容易掌握。如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水是较大量的,研究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就不能忽略水分子的作用。

  (2)模型的基本构架

  模型的建构:在一洁净的容器中,使氢气与氧气按体积比2∶1的比例混合,气体分子因自由运动而不断发生碰撞(互相接触)——这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

  假设与事实:研究结果表明,从分子的热运动来看,分子发生碰撞的机会很多。如在常

  10温常压下每个氢分子、氧分子自身或它们之间的碰撞几率为2.355×10次/秒。假如每次碰

  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则化学变化瞬间即可完成,但事实并非如此。

  立论:并不是每次分子间的碰撞都会引发化学反应,只有其中部分的气体分子碰撞是有效的,即有效碰撞——这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

  (3)活化分子和活化能

  对该模型的进一步认识可结合教科书上的图示(图1)。具有足够能量(活化能)的分子——活化分子的碰撞是有效碰撞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只有当活化分子采取适合的取向进行碰撞时才能反应。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部分

  教科书以活化能为0的反应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有效碰撞模型的合理性。进一步说明了活化能的大小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结论: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有关;而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活化分子的多少又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的,而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又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可以说,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那么,对于一个特定反应,人类如何使用和控制,还需要研究外部条件对它的影响。这将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讨论。

  最后教科书特别指出: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当实验条件不同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催化剂的应用就是实例之一。人们尚未掌握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有效的理论推算方法,这种留有缺憾的教学观点值得关注,既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科学规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于催化剂,在化学2中已有介绍,这里着重说明催化剂的作用、意义,在第二章中进一步从由于催化剂的参与改变了活化能,从而改变了反应速率来认识催化剂的作用。

教学计划 篇3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适应学科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制定了初二物理第三章教学计划: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中的蒸发吸热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物理问题,在教学中尽管老师采用多方面的举例方式讲授,但学生总是百闻不如一见。为了提高学生对蒸发吸热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激发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蒸发吸热的原理制作了一个《蒸发制冷水成冰》简易演示实验。由于没有用到冷柜,冰箱,在教室里当场就将水变成了冰块,使学生在非常惊讶之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获得了魔力般的效果。

  所需器材:铁架台、儿童饮用果冻盒、打火机气体(市场有售)粗铁丝小段、细铁丝(扎丝)小段、水。

  制作方法:用细铁丝在瓶嘴端柱面的凹处扎上一圈,并在接口处扭成一个小圆环,再用一段粗铁丝穿过圆环,并回头夹紧瓶嘴杆(作杠杆),然后将气瓶倒置并固定在铁架台上,最后把盛水的果冻盒放在瓶嘴杆的正下方,让瓶嘴杆浸入水中一小部分。

  演示方法:老师一手握住果冻盒,另一手按下粗铁丝,瓶嘴喷出的气体经水中后很快的蒸发在一秒钟左右,果冻盒里的水很快就变成了冰块,让学生充分观察与触摸。

  注意事项:

  1、由于打火机气体易燃请老师注意安全,演示时切不可离前排的学生太近。

  2、果冻盒里的水如果偏多,则吸取水中热量使之降低温度达到凝固点的时间会偏长,因此果冻盒里的水应根据环境温度而适量,而且老师演示时以达到全部水变成冰块的效果适当掌握喷气时间。

  优点:制作容易,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可见度大等,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思考。

教学计划 篇4

  一、开学第一课

  1、介绍八年级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孩子们刚升入八年级,由于七年级的认识,认为历史和生物、地理都是小副科,只要是上课好好听讲就可以应付过去,学的好坏无关紧要。更有甚者,搞个“临阵磨枪”战术,最后也能勉强及格。其实,八年级的历史很重要!培根曾经说“历史使人明智”,历史上的好多伟人都酷爱历史,熟读历史,精通历史。其次,历史是中考学科之一,也是最容易得分和失分的学科,如果你理解了,掌握了就可以轻松得分,如果不好好学,等到考试时胡乱的翻课本,知识点答得颠三倒四,混乱不清,没有条理性,得分就很难了。再者就是为将来的深造学习和未来生活打基础。

  2、介绍学习方法。学习历史不能死抠课本,应该广泛的阅读与历史相关的课外书籍,观看相关的影片,有必要时可进行实地考察等,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知识,知识也是多层面的。

  3、学习历史的课上要求。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动脑记忆、认真思考;做好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做好课堂笔记;上课探讨交流,大胆发表意见和想法;课后认真复习,多做练习。

  二、教育教学

  1、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与实施。在单元学习前,就把本单元的前置性作业布置下去,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整理资料,翻阅书籍,并形成书面资料。有的作业布置给学习小组,课余互相交流,有的课上交流,有的整理好上交书面材料,收集成册。

  2、课上教学。a、先检查所学内容,形式为全班抽查,同桌互查,全班默写等,让孩子边学边复习,b、新授内容按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设问解疑→全班探讨→教师小结→口诀强化→巩固练习步骤进行。c、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上课时间有限,课时较紧张,自编口诀有难度,前期直接呈现,后期再尝试自创知识点口诀。

  3、课下复习,每周一节晚自习的时间,进行分层复习,a层知识点扩充,难度练习尽量链接中考试题;b层梳理知识点,巩固知识点练习以提高;c层强化知识点,知识点过关检查等。另外自由背诵时间,争取每天背诵一大知识点,在班上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督促与监督。c对于走读学生提高对他们的作业要求,课上多关注,都提问。

  三、课外知识扩充。

  向孩子介绍一些和课本有关的影视作品,课外书籍,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

教学计划 篇5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初一年级六个班,每个班有学生七十多名,除每个班有1-2名特殊病生,不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外,其余学生都健康,都能从事体育运动锻炼。

  2、技能情况:七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喜欢跑、跳、投、和球类游戏等体育活动。但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合理性,规律性还有待于逐渐提高。

  二、教材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体育阶段,培养的目标。中学体育教材,以及我校体育器材,场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学习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保健知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初一体育教师工作计划:锻炼)想品德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培养学生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 学习田径、体操、技巧、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巧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3、 充分利用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顽强,拼搏、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四、主要工作:

  1、认真备课,上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爱学、乐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2、开展好班级的体育活动,班与班进行,短区接力赛、立定跳远、跳绳、仰卧起坐等体育项目的比赛。

  3、写课后反思,心得,总结等理论。

  五、具体安排:

  1、抓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的提高。(立定跳远、肺活量、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中长跑、短跑等)。

  3、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练习,建立互帮,互学,相互鼓励地共同进步的团体。

  4、对学困生,要有耐心,爱心和关心,交流和谈心。鼓励,大家都来关心的方式。激励他学习。充分激发他向上的欲望。

  5、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新目标,新要求。

  六、教学措施:

  1、逐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学习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2、要用体育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遵守纪律,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优良作风。

  3、发展学生优良的个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向上。

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分析

  必修2中只学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学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例如烃的教学,一定要能够举出多种烃的代表物的名称,以及其在自然、生活生产中是否真实的存在,掌握其应用,再例如酸,必修仅仅学习乙醇性质,还应了解其他常见醇、酚以及其物理性质、用途以及一元醇的简单命名。

  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分类、组成和存在的认识从代表物上升到类别。也就是,不应该一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就奔着化学反应去,然后就拘泥于典型有机化合物身上。

  二、从认识水平、能力和深度的层面。

  对于同样一个反应,在必修阶段只是感性的了解这个反应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到了选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要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进行分析和解释:基于官能团水平,学生需要了解在反应当中官能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了什么。

  2.能够实现化学性质的预测:不仅能分析给定的事实,还应该对化学性质有预测性。对于给定的反应物能分析出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生何种产物。

  3.明确结构信息:在预测反应的产物的基础上,能明确指出反应的部位,以及原子间结合方式,重组形式,应该基于官能团和化学键,要求学生了解官能团的内部结构。例如羟基的氢氧键是能够断裂的,羟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是连接在碳原子上的,而碳氧键是可以断裂,进一步,还可能了解这个原子的成键环境。这样就要求建立化学键的认识,极性、饱和性等。

  因此,从必修到选修,对有机物化学性质的认识应上升到用官能团的结构及化学键变化来解释、预测反应水平。

  三、从合成物质层面:

  选修阶段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认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顺推,逆推。

  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它是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共设置了三个主题: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烃

  2.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3.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在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引导下,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应达到的发展目标,整个体系由三个目标纬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层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和针对部分学生的)构成。体现了“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科学教育为大众”等教育理念;完善了课程目标的维度;实现了与课程结构的对应。

  了解化学课程的总目标体系,对教师合理、全面的设计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并将其体现于教学目标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安排于高中二年级,是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物”的认识基础上拓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更有系统、有层次加深认知程度。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设置在于学习有机化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有机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广泛的存在于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及生产、研究的各个领域。基于此设置意图,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更关注学生较高层次的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教学目标中就加大关注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造精神的培养。理论知识、实践活动、生活经验的相互关系的联系和应用。

  四、采取的教学措施

  (一)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有机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开展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真实的感受到世界的进步与化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认真学习也许下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人就是他,从而学生们就不会认为他们每天学习的知识都是与生活毫无联系,将来都用不上的东西,也就不会觉得乏味无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教师教学中要围绕这一主线对各类有机化合物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虽然有机化合物种类多,数目巨大,但有规律可遁,有方法可用,并不是生搬硬套,主要是学习方法的掌握。

  例如:讲到乙炔时,因为之前讲过乙稀,老师可以引导让同学们自己推测出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通过实验让学生能自行得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区别,重点认识到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的加成、氧化、聚合反应。得出乙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总就出乙炔的用途。通过乙炔的讲解的,得出炔烃因为都含有所以碳碳三键性质与乙炔相似。

  (三)是要重视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立体化学知识在有机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这方面知识涉及较多。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如果准确掌握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由于学习此模块之前学生未学习过《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其中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模象直观手段。

  (四)重视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总结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学生自己能做的实验一定让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做,在实验过程中既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观察,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总结实验的规律,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我也常常提醒同学们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思维的严谨性。

  比如做乙醛的银镜反应时,银氨溶液的配置,用何种加热方式,反应中注意的事项,反应后试管的洗涤方法等,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论证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五)充分了解学生,事半功倍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部分存在着如下缺陷:

  1.对各类主要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主要性质和反应掌握不牢,容易混淆。

  2.知识网络化程度差,对大型推断题没有思路,不能很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的应用。

  3.书写方程式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五、优差生辅导计划

  对后进生的辅导方面,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三好生”更为重要、更有价值。我要按照成绩排出了化学后进生和较差生的名单,对于较差生,主要是利用课堂时间多提问,多加注意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化学成绩,而对于差生,我则决定利用课后给他们经常补课,经常给他们布置一点任务,利用课前上课的几分钟检查。每天给他们一点任务,完成后大加赞扬,不完成的哪怕留到晚自习结束也要当天过掉。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并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测测清”: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三步。并积极检查.把当天的功课在当天解决。周周有总结。在测试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再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利用辅导时间,加强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教学计划 篇7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高三3-7班均为理基班,生源基础较差,加之政治课课时量偏少,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较差。从生源实际情况来看,高考最有希望的增长点确实文理基。因此,如何让学生重视程度较差的科目有效增加分值,在高考中尽量多得分数,是理基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内容

  进行两轮复习

  1、第一轮:知识梳理、夯实基础。以单元为单位,以每课为一个课节单元。

  要求:知识要点化、系统化、逻辑化

  要点化(符合考纲要求以08年的为依据)

  系统化(进行知识整合,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系统,便于记忆和理解)

  逻辑化(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使要点化的知识丰富而生动)

  每周一节课,复习课,完成一个单元的内容(可以结合练习);而在紧接下来的一周则以练习为主,并适时进行讲评,以最基础的知识为复习主线,尤其强调对基础知识要点的把握和理解。

  2、第二轮:约在三月初开始,本轮以结合本年度内所发生的国际内外重大时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适应性训练。

  从三月初到五月初大约月左右的时间,以完成此项内容为重的专项适应性训练,在此期间,学生应完成大量与之相关的练习。对教师要求每次作业(练习)要全批全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

  在五月初到六月初的一个月时间当中,我们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查漏补缺,对复习中未重点强调的知识要点根据本年度的备考形势要求,进行重点“回炉”,同时针对与本年度时政热点相关的一些知识重点进行再次的训练,另外,可针对个体的情况进行单个的“补火”,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三、教学措施

  1.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多做交考试题,多研究交考,特别是广东近两年的高考,模索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出来;

  2.提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讲练结合,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的达成程度,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3.提炼出解题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适合学生的作业练习,通过平时的反复训练,日积月累形成学生自己的能力;

  4.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促进发展——备课组、教研组内相互多听课、多研讨、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势、资源进行有效共享;同时多走出去,向内外、市内外的同事多学习、多取经;

  5.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和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及时了解和把握高考相关信息,使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性;

  6.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抓好学生的学习管理;

  7.特别强调认真做好本周集体备课工作,倡导先听后教,先管后教,抓住课堂为中心环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进度

  第一、二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第二、四周《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第五、六周《经济生活》第三单元

  第七、八周《经济生活》第四单元

  第九、十周《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第十一、十二周《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第十三、十四周《政治生活》第二单元

  第十五、十六周《政治生活》第三单元

  第十七、十八周《政治生活》第四单元

  第十九、二十周《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

  第二周《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第三周《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第四、五周《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第六、七周《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八周《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

教学计划 篇8

  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活动,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识字量普遍达到400字左右,最高已经达到800字左右,能够借助拼音识字自主阅读。然而孩子们一边拼拼音一边读书,不利于理解,需要把句子读流畅才能明白书中的内容,这样使得许多孩子不愿意看书。用孩子自己的话说,读起来太麻烦了。孩子们更喜欢看漫画之类的有图有趣的故事书,因此“陪”孩子一起读书很重要。

  二、绘本教材分析

  我校一二年级选用的绘本教材印刷精美,故事性强,内容简单便于理解,以外国有名的绘本为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三、绘本阅读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主动阅读,逐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结合图画仔细观察,理解故事中的意思。

  3、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理解感悟。

  4、在师生互读中,体验读书的快乐。

  四、教学措施

  1、利用多媒体的投影,让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看到精美的画面,看到图中角色生动的表情,激发阅读兴趣。

  2、每周坚持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课时,鼓励学生课下自主阅读。

  3、为学生推荐相关的绘本阅读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4、师生一起阅读,简单的句子让孩子们自己读,较长的句子老师读给孩子们听。

  5、老师在读的时候要声情并茂,调动孩子们听、看的积极性。

  6、找准故事中的“节点”适时提问,引导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把句子说完整。

  五、教学进度

  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在每周抽出一节课开展绘本阅读。如果出现节假日,适时调整阅读时间,保证孩子们在本学期能读完六套书(16册)。

【【精选】教学计划汇编八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语文教学计划汇编8篇

2.精选小学教学计划模板汇编10篇

3.精选学期教学计划汇编9篇

4.【精选】小学教学计划模板汇编六篇

5.精选语文教学计划汇编五篇

6.【精选】学期教学计划范文汇编10篇

7.精选语文教学计划汇编十篇

8.精选语文教学计划模板汇编八篇

9.精选学期教学计划模板汇编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