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美丽的》高三必修教学设计

时间:2020-11-24 08:07: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科学是美丽的》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设计范文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是美丽的》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是美丽的》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设计范文3篇

  《科学是美丽的》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研究性阅读知识,掌握科技文的研读方法。

  2、转变对科学的认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增强科学认识,弘扬科学精神,学习科学方法。

  3、学习并能运用通过大量的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全文,体会科学之美;学习作者间接描写科学之美的方法和运用通过大量的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提到科学,我们就会觉得深奥、难懂、枯燥,一讲到从事这一行的科学家我们也总觉得他们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有位科普作家——沈致远将会告诉你:科学是美丽的。

  二、课文分析

  1、通读全文,字词疏通

  2、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提出论点“科学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的。

  第二部分(3—10)以威廉斯的科学歌舞表演论证科学之美。

  第三部分(11—14)探讨科学美之源泉: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

  3、总结全文思路:提出观点——阐述理由——得出结论

  4、重点部分探讨:为说明科学是美丽的,作者列举了那些理由,陈述了那些事实?

  三部分理由:天文物理学、物理学、数学

  事实:

  画家用中国画表现科学美,科学家威廉斯用诗歌、乐曲、舞蹈、现代派雕塑家和画家表现了几何形体的视觉美。

  电子云、叶绿素、DNA、纳米等研究对象也是美丽的。

  全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课堂重点)

  5、重点语句的理解

  A、第一自然段的手法和作用——先抑后扬引起读者兴趣。

  B、第二段开头问句——设问句作用上强调,模拟读者语气,为下面正面立论做铺垫。

  C、第三段中运用的句式——排比反问句式。

  D、结尾的叹号和问号作用——感叹号加强反问力度;问号与读者对话、交流,既表现作者的自信,有不失对读者的尊重。

  三、写作特色

  1、思路清晰。

  2、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例证)、祥略得当。

  3、表达方式:以叙述为主、夹叙嘉议。

  4、语言风格:既准确、严密,有活泼、生动。

  《科学是美丽的》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丰富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感受科学之美。

  2、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论证过程,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

  3、通过学习,结合参观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的论证过程,掌握课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科学是新世纪的热点话题之一。在常人的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然而在科学家心目中,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沈致远便是这样一位科学家。

  二、了解作者:见注1。

  三、理清结构:

  课文是一篇议论文,请根据议论文“提出观点——论述观点——得出结论”的思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学生速读课文,教师巡视点拨。

  讨论明确:

  文章共14个自然段,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1~2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第3~1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论证观点。

  第11~14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得出结论。

  四、研读课文:

  1、第一部分:作者提出观点的句子是哪一句?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讨论明确:

  第1自然段先从反面解题:“在常人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提到科学家,就想到爱因斯坦的形象——白发怒张、皱纹满面。”然后,作者模拟读者的语气提出疑问:“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这个开头很有创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引起阅读的兴趣。

  第2自然段正面立论:“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与上文“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形成强烈的对比。但作者又提出一个设问:对科学之美,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答案是“责任在科学家”。科学家沉浸于科学美中,其乐融融,忘记了与大众分享。再用“但是”一转,举出李政道主编《科学与艺术》的事例。李政道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都是中国画大师,他们共同用中国画表现科学美,是很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2、第二部分: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论证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重点研读第3自然段。

  第3自然段有三层意思。首先说明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以歌舞和诗歌的形式传播科学美的原因。接着引用威廉斯的话,称赞宇宙诞生、宇宙流之美。再模仿威廉斯的反问句式“还有什么比……更美丽”,列举科学美的种种表现形态:电子云的朦胧美,叶绿素的神秘美,DNA的活力美,纳米世界的精致美……这个排比句由四个反问句组成,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科学美的丰富多彩。

  第4~5自然段介绍威廉斯的科学诗《碳是女孩之最爱》。第4自然段引用,第5自然段评论。女孩爱钻石——碳的特殊形态,是借以炫耀外表美;威廉斯的诗,赞美碳的实用价值及其对生命循环的重要性,表现的是内涵美。内涵美是科学美的重要方面,但恰恰为常人所忽视。

  第6自然段评介威廉斯的小诗《爱之力》,认为“爱之力”是凌驾于宇宙四种力之上的伟大的力。诗中注入了浪漫情怀,表现了科学家的人文关怀。

  第7自然段评介《黑洞之歌》。威廉斯给科学诗配乐编舞,载歌载舞,登台表演。如《黑洞之歌》借流行音乐《黑鸟之歌》的曲调,传播关于“黑洞”和引力波的知识,用以庆祝索恩教授六十寿辰,风趣而又切题。

  第8自然段评介《物质化女孩》。这是专为中学生作的歌舞表演,意在唤起新一代的科学热情,引导少男少女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首诗虽短,却是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的榜样,它已超出传播科学知识的范围,而涉及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出了新世纪公民科学素质的起码要求:不懂量子力学,连谈情说爱的资格也没有。

  第9、10自然段从威廉斯的表演所引起的不同反响,引出了科学家素质的重要话题。有的人不理解科学歌舞表演,有的人不能领会她的幽默,而在天文学家的集会上,与会者与威廉斯一起尽情欢唱起舞。由此说明:科学家和艺术家都需要幻想和好奇心,应具备反传统、求新求异的气质,否则就不可能成为有创意的科学家和优秀的艺术家。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3、第三部分:作者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科学美之源泉: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

  第11自然段论述数学之美。列举了三个例证:人体的曲线美,毕加索的怪异人像,奇幻迷离的“分形”图案。

  第12自然段归纳、概括科学美之源泉。因为科学的使命在于追求真理,揭示宇宙万物的真相及其变化规律。真理是简单的。科学美之源泉在于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这与开头的“深奥、艰难、枯燥”形成对照。

  第13自然段论述科学研究之乐。科学研究是艰辛的劳动,要付出汗水和心血。但顿悟、突破、发现、发明却是最高的享受,所以科学家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虽辛苦却乐在其中。这又与第2自然段前后照应。

  第14自然段以标题作结:科学是美丽的!用感叹号加强肯定的力度,然后又用“你同意吗?”与读者对话、交流,既表现出作者的自信,又不失对读者的尊重。

  五、归结写法:

  先请学生自主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明确:

  大致有以下几点:

  1、 本文在总体结构上,基本遵循“提出论点——阐述理由——得出结论”的思路。

  2、 选择论据时,以威廉斯的科学歌舞表演为主要材料,一篇短文中,不惜引用她的四首诗,并层层深入地进行评论分析;而其他材料在第3和第11自然段中略加引证,一笔带过。

  3、 在表达方式上,不以议论、说明为,主,而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

  4、 在语言风格上,不仅讲究准确、严密,而追求生动、活泼,如设问、反问句就有10多句:

  “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

  “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责任在科学家……”

  “爱之力凌驾一切!科学家想到过吗?”

  “一字之改,不是很风趣而又切题吗?”

  “科学是美丽的!你同意吗?”

  教师阐释:作者之所以要这样写,与论述的对象有关。本文要论证“科学是美丽的”,而美感即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对同一件事物,人们看法迥异。例如甲认为把黑发染成红色很美,乙却不以为然,而丙则觉得很丑,见仁见智,观感悬殊。科学美不美?不同的人也会有截然不同的回答。所以作者不想靠大道理来说服别人相信科学美,而选择用科学家、艺术家对科学美的切身感受来感染读者。科学家中,作者略写李政道及其《科学与艺术》,详写用多种形式展示科学美的威廉斯的科学歌舞表演;艺术家中,国外有毕加索的怪异人像,国内有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等国画家描绘物理学之美的创新作品。这些丰富的事例极具说服力,能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科学之美。

  六、课外拓展:结合课后练习五。

  七、布置作业:课外上网阅读,收集关于科学美的文章、图片、资料,丰富科学知识,端正对科学的认识,激发对科学进行探索的热情。

  《科学是美丽的`》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学习,掌握议论文有关文体知识。

  2、了解课文论证过程,学会使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3、通过本文学习,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科学是美丽的”,能更加全面地看待科学,体会科学之美。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论证过程,学会使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2、通过本文学习,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科学是美丽的”。

  教学难点

  通过本文学习,能更加全面地看待科学,体会科学之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5年10月,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可见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重要,但是一提到科学,我们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想的是“深奥”、“严格”、“艰难”、“枯燥”等词语。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科学是美丽的》,学完之后相信大家将会对科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文题解读

  1、认识作者。

  沈致远,江苏溧阳人。浙江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应邀赴美,先后在纽约理工大学等担任研究科学家、教授。后转工业界,从事高温超导电子学及无线电通讯等方面的研究。

  沈致远在物理、电子、激光、微波等领域中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并握有十一项美国专利。沈致远近年来致力于提倡科学文艺,从事科学散文及科学诗创作。其中文艺作品集结成书《科学是美丽的》,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后,佳评如潮,对科学散文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请同学们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科学是美丽的》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看出本文的文体?

  明确:题目是一个判断句,科学指的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美丽指的是一种状态是主观感受。题目告诉我们科学是美丽的,表明了作者对科学的看法和认识,所以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是“科学是美丽的”。本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

  二、文本学习

  请同学们花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

  1、探究写法。

  (1)我们刚才已经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科学是美丽的,作者在何种情况下提出的呢?

  明确:在常人的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严格的、艰难的、枯燥的……科学家的形象是白发怒张、皱纹满面的。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提出“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

  (2)作者举出哪些科学之美,请试着找出来。作者使用何种论证方法?

  明确:(第三、十四自然段)

  宇宙的诞生是美丽的;

  黑洞、多重宇宙、宇宙流是美丽的;

  电子云具有朦胧美;

  叶绿素具有神秘美;

  DNA双螺旋具有活力美;

  纳米结构具有精致美;

  《碳是女孩之最爱》碳元素的内涵美;

  数学也是美丽的,人体的曲线美、几何形体的视觉美、分形图案千变万化。我们把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论点加以论证的方法称谓“举例论证”。举例论证能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通过举出实例能使科学之美展现在我们眼前,更好的让我们理解。(幻灯片展示几种美)

  (3)作者着力写美国女天文学家琳达·威廉斯的诗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美国女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写科学诗《碳是女孩之最爱》、《爱之力》,《黑洞之歌》、《物质化女孩》运用引用论证的来论证方法来证明学之美。同时论证了科学家并不都是常人心目中白发怒张、皱纹满面的形象的,也可以像琳达威廉斯一样活泼。

  (4)如果放在你面前有一颗钻石和煤炭,你认为哪一个更好看呢?请同学朗读琳达·威廉斯的诗歌并观看视频《金刚石、石墨、碳60》,体会碳元素内涵之美。

  明确:

  ①碳是钻、煤炭、石油的构成元素;

  ②碳是生命之源,来自天外;

  ③碳可以在大气中循环;

  通过琳达·威廉斯的诗歌《碳是女孩之最爱》和小视频告诉我们,科学能帮我们看透事物的本质,这就是科学的内涵之美。碳和钻石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只看事物的外表。

  2、质疑探讨。

  除了书本上作者给大家展示的科学之美外,老师还给大家展示了几幅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幻灯片展示)

  (1)科学这么美丽,那科学之美丽的源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理解?

  明确: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这就是科学之美的源泉。科学求真,真中含美;文艺唯美,美不离真。科学追求真理,能揭示宇宙万物的真相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真理是简单的,而且越是深层次的,适用范围越是普遍的真理就越简单。很多我们平时忽略掉的现象,有了科学我们才能发现其中的意义。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水为什么是往低处流不能往高处流,月亮为什么会总是绕着地球转,海边为什么会潮涨潮落,这些现象看起来很复杂,但是我们都可以牛顿的“万有引力”来解释,所以说真理是简单的。再比如在大自然中为什么会有千变万化的颜色,以前人们不理解,但是牛顿用三棱镜分析出太阳的光谱,因此我们知道平时看到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颜色组成,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波长,不同的物体能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便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2)动手小实验,科学之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看到我手中有一张白色的纸,上面写有英文单词“now”,现在考考大家,能不能在不破坏这张纸和不涂改的情况下使“now”变成“won”呈现在我们眼前呢?

  明确:隔着注水的玻璃杯,我们就能发现字母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对,就是光的折射。科学能从简单的现象中发现深奥的原理,反过来这些原理又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复杂的事物。科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复杂的奥妙,从复杂的事物中发现简单的规律,从杂乱无章、形形色色的事物中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历史或现实的关系。科学之美一直在我们身边。

  三、课堂总结

  科学是美丽的,攀登科学巅峰、发现科学之美并乐在其中的科学家也是美丽的。科学的美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科学研究对象的美、科学研究过程的美、科学研究成果的美、科学理论应用的美……”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感悟。

  四、作业布置

  1、说说自己的专业美。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科学是美丽的》人教版高三必修教学设计范文3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雷雨》教学设计12-1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必修五)08-27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囚绿记12-13

望海潮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08-27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08-27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08-27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08-27

隆中对(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2-16

过秦论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08-27

动物游戏之谜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必修三)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