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0-12-09 17:10: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文章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而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一是要训练学生抓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查找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感受异域风情。

  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异域风情。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过程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思想: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努力遵循这一理念,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后,以跟随季羡林先生展开“异域风情之旅”的课堂展开形式,贴近作者视角,选择“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切入点,以“寻觅美丽___感悟美丽___升华美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升。

  导学提纲:

  1、读通课文,学会“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的景色?

  3、课文是怎样写出德国奇丽的景色的?把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积累下来。

  4、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6、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感受“奇丽的景色”

  作者在德国到底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前,我们已经摘抄了描写花美的句子,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抽生读抄写的描写花美的句子)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这段话中用了三个成语,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三个成语,谈谈你的感受!

  花团锦簇:(花很多,很美)

  姹紫嫣红:(花朵五颜六色,漂亮)

  那么在德国街头看到的这么美的花,你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五彩缤纷、绚丽多姿、五彩斑斓)同学们积累的词语可真多呀!正是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颜六色……的花,让看的人是“应接不暇”,“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眼睛看不过来),这足以说明在德国街头看到的花不但美,而且还怎么样?(多)

  那么你还能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花的多?(任何、家家户户、海洋.)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这段话,看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些花的“美”与“多”(生练读)

  推荐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交流体会景色的奇丽。)

  师:(出示课件),看,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再次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齐读)

  师: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愉悦、舒畅)那么就带上此时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奇丽景色的句子,如果能够把这么美丽的异国风光记在脑子里就更好了。(学生读、背诵。)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___,___。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___,让我们看得人如___,___。)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设计了“在读中理解词句,通过理解词句来学习课文”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体会德国的景美。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通过有感情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奇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

  二、感悟“奇特的民族”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那么你又是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能够表现“民族奇特”的句子。(生读、划)

  交流:

  (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同学们家里养花吗?你们为什么养花?(因为花美,自己欣赏。)

  师:我们养花为了自己欣赏,季先生可能跟你们一样的想法,所以当他初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会是什么感受呢?(吃惊,奇怪,不理解)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作者的这种吃惊、不理解,读读这句话。(齐读)

  那么作者后来理解了德国人们的这种做法吗?(理解了。)

  师:文中作者用了一句更精辟的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是哪句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课文中的“人人为我”指的是___(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指的是___(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那么你觉得这两者应该那个做在前?(我为人人)

  也就是说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我们应先想着为别人做贡献,才能换来人人为你做贡献。这样的道理确实很耐人寻味啊!其实我们身边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情也有很多,你能不能举例说明?(值日生,图书角等)

  是啊,我们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自己也能够得到很多,来大家再来读读这个耐人寻味的句子。(出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是啊同学们,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花儿绽放的清香,能感受到他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深深打动了季先生,难怪他会由衷地赞叹道:(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感情诵读、角色体验、情境想象、联系生活等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德国风情,体会异国文化,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季羡林的一篇介绍德国的风景民俗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板书课题: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2、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了资料,现在请你们把搜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

  ⑴关于季羡林你了解什么?

  学过关于季羡林的什么课文?季羡林先生在你的印象中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或者怎样的作家?

  小结:

  在你们的眼中,季羡林是一位慈祥和蔼、学问渊博的96岁高龄的老爷爷;其实,季羡林先生精通六七种外语,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当之无愧的被称为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是山东人,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这篇文章就是在季羡林先生旧地重游时的感受。

  ⑵关于德国的民俗风情你知道哪些?

  (广袤的原野,安静的河流,古老的教堂,狂热的都市,精致的小镇。)

  3、教师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有许多新的词语,不知大家在预习的时候解决了没有?

  出示:

  莞尔一笑脊梁应接不暇

  自顾不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2、指名读文,思考问题:

  德国的风情民俗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三、精读全文,交流感受

  1、过渡:

  德国的风情民俗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先用自己的话说说,然后读相关的句段)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景色的奇丽?

  随机出示相关的重点句段: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⑴学生读──教师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仿佛看到了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

  师: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

  (评价读得怎样。)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说明了什么?体会花之多、花之美。闻着花香。

  ⑵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奇特的民族?

  本段最后两句的确耐人寻味,意味深长,默读一下2、3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吧!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句段: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联系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班级图书角、轮流打扫卫生)

  师: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们付出,在互相帮助中我们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这本身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读懂了这段话,再来读,大家就一定会读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寻味了!

  (齐读3自然段:男女生接读,看图背诵。)

  ⑶走在德国,满眼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走在德国,感受到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

  走在德国,让季羡林先生回忆起留学德国十年的求学的足迹!此情此景,怎能不令季羡林先生思绪万千?此时季羡林先生的心情怎样?

  谁愿意入情入境地为大家朗读最后一段?把这种种思绪,滴滴感受读出来。

  师:你最喜欢哪句话?谈谈你的体会?

  ①预设一: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美丽的含义包含什么?女主人的淳朴善良的人生境界像花一样美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俗风情!

  ②预设二: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赞美德国街道奇丽的景色!赞扬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③预设三: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作者陶醉于鲜花艳丽之中,触景生情,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梦呢?梦中他在思念什么?

  (思念亲人,思念家乡,思念祖国。)

  课下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的感悟,续写一段话:梦见了;梦见了。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伸出异国他乡的青年季羡林先生怎能不怀念祖国和家乡?怎能不怀念亲人?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走进了德国,感受到了德国的风景美和人情美,相信这篇隽永的小短文留给我们记忆深处的不仅仅是这些。现在我想知道此时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感谢季羡林先生引领我们感悟美丽,引领我们去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如今,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仍然坚持读书写作,假如我们能为季爷爷声情并茂地朗读他的作品,他一定会很欣慰!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

  3、季羡林先生本身就具备这样的人生境界,老师为大家推荐两篇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月是故乡明》《黄昏》,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走进季羡林崇高的人生境界。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么奇丽的景色!(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多么奇特的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得知是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时就更加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过许多遍,越来越感觉到季老就在眼前,伟人的形象随之高大;越来越感觉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精美隽永的短文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学大师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进季羡林成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回忆起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对季老提出的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记忆犹新;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在季老的散文《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中,体会到了魂秦梦绕的思乡情和赤子深情;走进季羡林,让学生被字里行间弥漫的真情挚意所打动,树愈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植今天,孩子们也许还不太懂,但是这位鸿儒长者肯定会在他们的心灵立起一道丰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这不仅仅是说给给孩子们听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感悟德国风景,风情的奇丽与奇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积累文中优美词句,感悟德国民族的奇特奇丽。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学情

  师: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1:我知道本文作者是季羡林,他曾留学德国十年,写下了这篇饱含深情的回忆散文。

  生2:读了课文我明白了德国是一个非常爱花的民族。

  师: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相信通过这堂的学习大家会收获更多!来与我一起齐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抓住主线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作者重游故地时发出的感叹是什么?在文中划出原句。

  明确: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奇丽,奇特这两个词分别什么意思呢?

  生1:奇丽:神奇美丽

  生2:奇特:神奇特别

  师:文中的“奇丽”“奇特”又有何丰富的内涵深意呢?

  三.细品文章,体会“二奇”

  (1)默读文章,找出体现景色奇丽的句子,划出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并批注体会。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花团锦簇”什么意思?你能从词中看到花的形态,颜色吗?

  生1:花多,花美。

  师:补充介绍“锦”的字理字趣。

  师:“姹紫嫣红”又为何意?你从词中读出些什么?

  生2:花的颜色很多,很美。

  师:补充介绍“姹”“嫣”的字理字趣。

  师:相信此刻大家对这两个词理解比较深入了,谁能用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眼前出现的画面?

  生1:想象说话

  师:带着自己独有的体会我们再读此句!

  师:还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风景的奇丽?

  出示: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重点体会:山阴道上。

  师:沿途美丽的景色真的是看也看不尽,你瞧:

  走进一条幽深的小巷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走出小巷,来到街角,又一次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街角处转弯步入繁华闹市,我们再一次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___全体。

  (教师创设情境,引读)

  师:真正的德国街景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图片)和你想象中的一样美吗?

  让我们用美的声音,去朗读这段文字吧!

  (2)品悟德国民族之奇特,找出体现民族奇特的句子,划出体现民族奇特的词语。并批注体会。

  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师:这段话里,连用了三个“都”你觉得作者此处连用多余吗,为什么。

  生1:不多余,连用三个“都”更好地表现这个民族爱花超乎想象,已经成为日常习惯,无法与生活分离开。

  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德国的一户普通人家,看看面对我们以及作者的吃惊,德国女房东会如何回应?

  出示: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师:哪个词很好的回应了我们的吃惊?你读出女房东怎么的心理?

  生1:莞尔一笑。

  生2:面对我们的大惊小怪,女房东早已习以为常,非常平静。

  (3)就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德国民族的奇特。

  师:的确这种奇特的习惯早已深入到德国民众的日常,难怪作者初到德国就发出这样的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示)

  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八个字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听到,文中出现是想表达什么?

  生1:只要你心中有他人,他人心中就会有你。

  生2:德国人人人都爱付出,都爱养花,自然都能得到别人养的鲜花带来的美的享受。

  生3:德国是一个人人都懂得先付出后索取的民族。

  师:大家都谈得很深入,的确下面这段话印证了你们的理解。这是个值得我们学习敬畏的民族!

  出示:哥廷根素以风景秀丽闻名全德。一年四季,绿草如茵。此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从未遇到过大风。既无扇子,也无蚊帐,苍蝇、蚊子成了稀有动物。跳蚤、臭虫更是闻所未闻。街道洁净得邪性,你躺在马路上打滚儿,决不会沾上任何一点尘土。家家户户的老太婆会用肥皂认真地刷洗人行道,这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师:当作者再度重返德国,谈论德国变化时又说了这样一句话:

  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我说的“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

  师:你觉得哪些美丽是不会改变的?

  生1:德国家家户户窗前美丽的花不会变。

  生2:德国人,人人都养花的美丽的心灵不会变。

  生3:德国整个民族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丽境界不会变。

  (齐读此段)

  师:因为这是一个奇特不凡的民族,所以它才会处处呈现出奇丽的风景。奇特的民族习俗源于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那就是___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板书,小结)

  四.回归文体,初探写法

  师:如果说我们今天跟随季老领略了异国风情,德国美景,就将此文归于一般写景风情类文章,未免太过草率,你觉得这篇文章和我们之前接触的写景文章有何细微差别?

  生1:本文并非纯粹的写景抒情

  生2:文章中还有作者富含哲理的体会,比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简单一句话就是:景中融情,情中寓理。所以我们以后再写景抒情时,能够在情到深处时有一句意味深长的哲理句子,议论性句子,那就堪称点睛之笔了。

  五.布置作业

  必做:完成课文第三段的背诵。

  选做:课外阅读《留德十年》或者季羡林的其他文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会读会写“莞、诧、嫣、脊”等生词,“并且弄懂“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能够深刻明白文章标题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文本和合作探究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性美。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的风景美和人性美。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小组合作法、生活迁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疑导入:同学们,这篇文章是季羡林先生对德国景象的描写。其实我们也像德国人一样,自己也种花,但是我们种花更多是为了自己欣赏、好看,而季羡林先生说德国人种花为了给别人看?让我们带着好奇进入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预习

  (1)请一个同学扮演小老师大声朗读生字词并评价,同时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生字本上规范地书写生字。完后老师在黑板上强调“脊”的笔顺。

  (2)请另一个同学扮演小老师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生字词,并尝试造句,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别的同学作补充,教师都给予激励评价。

  2、扫清生字词障碍后,同学齐声朗读全文,并思考问题“文章写了那两方面的内容?”,在文中找出来,并请学生分享。

  明确: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德国”、“景色奇丽”、“民族奇特”)

  (三)深入研读

  问1:文章标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别人看到的又是怎样的奇丽景色呢?自读2、3段,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

  明确:①文章标题意思:“德国人养花不像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所以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②看到的奇丽景象:“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齐声朗读,感受景美)(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景美”)

  问2:这个民族的奇特作者用了一句话概括,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来,并以语文小组的分组形式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钟后每个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

  明确:民族的奇特:“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组1:德国人种花真神奇,为己又为人。

  组2:德国人真善良,他们的关系肯定很和谐。

  组3:德国人他们在种花这么小的事情上都在为别人着想和服务,他们这个地方不仅景美,人的心灵更美。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说得很棒!确实,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德国人的一种乐于、主动奉献的人性美、心灵美,也正是作者在最后一段说的“不变的美丽”。(板书“人美”)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把视角放到生活,发问“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哪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现象啊?”学生自由发言。(如警察叔叔维护治安、清洁阿姨打扫街道、边疆战士保家卫国……)

  (五)小结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季羡林先生的笔触认识了景美人美的德国,老师希望课下同学们能够去参加你们小区的社区活动,比如捡垃圾,敬老爱老等,学校有类似的活动也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够主动去服务和奉献他人,做一个心灵美的好孩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设计12-16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12-16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课文理解06-15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新课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2-16

小学语文《自己花是让别人看》听课报告09-11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12-16

五年级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理解06-14

“习惯别人”还是让别人“习惯自己”作文11-25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12-05

讽刺别人,伤害自己的随笔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