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时间:2020-07-31 09:05: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3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正确描写“等、壶、悠、甩、楼”。积累“耸立云霄、悠然自得、五彩缤纷”等四字词语。理解“边陲、嬉戏、悠然自得”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背诵。

  3、了解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模仿课文中的句式介绍自己知道的植物或动物。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出示课题

  1、看西双版纳短片,

  师:边看边想,这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这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就是我国的西双版纳。

  出示词语:西双版纳

  3、出示地图,师说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

  西双版纳是我国云南省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西南边界,那里终年温暖,阳光充足,湿润多雨,物产丰富。

  4、出示:西双版纳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傣族、汉族等14个民族。

  5、师:请同学们轻轻地朗读第一节,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边陲

  6、今天,就让老师当向导,带领我们二(2)班这个旅行团一起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去游览一番。各位游客,旅行开始咯!让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出示:第11课美丽的西双版纳

  【说明】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看西双版纳的短片,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西双版纳美丽的风景中,仿佛身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感受,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结构。

  师过渡:人们都说,西双版纳是个美丽的地方,它到底美在那里?让我们跟随课文,一起去领略一番吧!

  1、请同学们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内容,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按标点停顿。

  (2)边读边思考填空题:

  出示练习:西双版纳既是()的王国,又是()的王国,()是这块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2、交流,板书:植物王国

  动物王国

  各族人民

  3、师过渡: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小朋友们再快速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写了西双版纳是植物王国,哪里写了它是动物王国,哪里又写了各族人民的生活情况?

  4、交流,板书:

  植物王国(2、3)

  动物王国(4)

  各族人民(5)

  【说明】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同时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2、3节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二、三节,边读边想:课文介绍了哪些植物?用括号括出植物名称,用小圆圈圈出它们的特点。

  (1)自己准备。

  (2)指名交流。

  2、师:谁能看着板书,也来当一回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西双版纳的植物。

  出示填空练习: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有(),有(),有(),有(),有(),有可以当()的()和可以当()的()。

  3、出示第二节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

  【说明】

  通过一个表格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概括理解,同时也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字词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有侧重地认识,通过看图、找近义词理解词义直观又易懂,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当导游和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有感,感有所悟,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西双版纳的植物只有这些吗?从哪儿看出?

  5、课文第三小节还重点介绍了两种有特殊本领的植物——“扁担藤”和“海芋叶”,请反复朗读第三节,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扁担藤”和“海芋叶”的,请用这个句式进行介绍。

  出示句式:我是扁担藤,人们又叫我“天然水壶”,是因为()。

  我是海芋叶,人们又叫我“天然雨伞”,是因为()。

  学生交流。

  6、西双版纳的奇花异草远不止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展开想像,为大家介绍一下

  出示图片:时钟花、猪笼草、依兰香

  句式:我是(),人们又叫我(),是因为()。

  【说明】

  说话训练由课内延伸课外,为学生提供句式来说话,犹如给学生一根有力的拐杖,规范了语言,并由扶到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提供的空间进行说话训练,一来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有的放矢地展开合理想象。二来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把自己想说的话说清楚,说完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7、师:在课文介绍的这些植物里一定有我们小朋友喜欢的,下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来读读。

  【说明】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里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来读一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学习第四节

  过渡:西双版纳的植物多,动物也多,所以也被称为,生——动物的王国。

  游客们,接下来,就要请各位游客自己去找一找这些动物了。

  1、轻声朗读第四小节

  (1)请用“谁在哪里干什么?”来告诉我这个导游。

  出示并理解:嬉戏

  悠然自得

  五彩缤纷

  (2)多可爱的动物呀!让我们一起读出可爱的感觉。齐读第四节。

  过渡:看到我们这么多游客的到来,还有些小动物也出来了

  2、西双版纳的动物远不止这些,其它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呢?也请你用“谁在哪里干什么?”说一说。

  练习说话:西双版纳的珍贵动物可真多,有……有……有……有……

  (1)同桌互说

  (2)集体交流。

  【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想象说话,感悟中心。因此,设计了这个语言训练点,借助儿童丰富的想象,发展他们的多元思维。这一想象说话训练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学习第五节

  1、过渡:当你欣赏完了植物和动物,走进西双版纳的村子时,你会看见,生――

  ——,引读第5节

  小结:西双版纳的人民与动物们和平相处,与自然和谐共处,其乐融融,他们的确是这块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四、复习巩固

  1、复习词语:水壶扁担发愁宽大羽毛喷流海芋悠然自得西双版纳耸立云霄别有情趣五彩缤纷

  2、请你做小导游,把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1美丽的西双版纳

  植物王国(2、3)

  动物王国(4)

  各族人民(5)

  【作业设计】

  1、写话练习:

  西双版纳的珍贵动物可真多,有……有……有……有……

  2、请你做小导游,把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

  2、学习文章巧妙的布局,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景物。

  3、锻炼提高语文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习、展示、拓展、反馈环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文章的内容、写法进行鉴赏,完成学习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描述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自然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导游词的写法,小标题的运用。

  2、品味并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人文美,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歌曲:傣族民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创设情境,优美的旋律引起我们无尽的遐想,美丽的画面能让我们身临其境。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南端,她美丽富饶,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共同畅游一番。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2、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学会用导游词向别人介绍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三,景点感知馆

  1、简介西双版纳。

  2、速读课文,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西双版纳给李舵留下的总体印象?

  四、景点展览馆:

  1、下面请大家边走边看,(大屏幕展示图片)随着李舵的脚步,到景点展览馆,看看这里向我们展示了西双版纳哪些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

  2、如果你是一位导游,请选择一处文中你最喜欢的文段,把它变成导游词的形式向游客介绍。请你用这样的开头:“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文段中写道的地方),大家看。

  (请你声情并茂朗读,达到吸引并感染游客的目的)。

  五、景点品味馆: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进行诵读,说说你喜欢(关键字词句)的理由。

  可参考下列句式,其他赏析方式亦可。

  我很喜欢文中的哪一段,其中的 (词语,句子皆可),因为我觉得  。(可从语言、修辞、句式、感情等方面加以品析)

  示例:“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

  赏析:我很喜欢第一段其中的“神奇秀丽”,我觉得作者用此词来概括了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文中的“心驰神往”写出了人们对西双版纳的神往。

  六、景点探究馆:

  走出了品味馆,我们走入景点探究馆,可以发现这个馆列有五个小标题——《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这是对刚刚欣赏过的版纳风光习俗的.概括,你觉得这五个小标题用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又是为什么?你能拟一个比它更好的标题吗?

  学生选择一个小标题自己先思考,再四人小组简单讨论交流一下,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发言。

  七、景点体验馆(当堂训练):

  1、赛一赛:看谁积累的多

  请你说说你积累的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古诗词名句

  2、写一写,看谁描绘得最美

  (1)、请你采用导游词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最喜欢的家乡风光。

  (2)、学习课文的小标题形式,为你的导游词拟一个精彩的标题。

  八、景点感受馆【结语】。

  伴随着这悠扬而熟悉的旋律,我们挥手告别那高高的望天树,迷人的竹楼,神秘的原始森林,我们马上要与美丽的西双版纳说再见了。但我们中华大地江山处处如画,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自己心驰神往的地方,“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

  2、学习本文运用的对照手法,并加以运用。

  3、培养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在作者的笔下,展现了西双版纳美丽、富饶、神奇的一面。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本文紧扣“美丽”二字描写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之美和人文景观之美,五个小标题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美丽”的鲜明的特征,教学本文着重引导学生先从总体上寻找美丽,再围绕小标题带领学生欣赏、感受美丽,和作者一起身临其境,体验、享受美丽,在体验中带领学生去了解享受着自然之美和创造了人文之美的傣家人的生活情趣、宗教信仰、人生态度,去欣赏本文饱含感情的、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解决字词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说说文中西双版纳的美丽体现在何处?

  2、文中的五个小标题从五个不同的角度突出了“美丽”二字,给人印象鲜明。前四个小标题是名词性短语,你能否将第五个小标题也改成含有“庙”字的短语?

  从这五个小标题也可以看出:文中所写的美丽包括自然景观之美和人文景观之美。

  四:研读课文

  (一)研读“高高望天树”体会自然之美;研读“竹楼映蓝天”“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体会其中展现的民风民俗以及傣家人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1、“高高望天树”

  该部分描绘了一副全景的热带雨林图,望天树有什么特点?在这幅图中还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有怎样有趣的经历?

  2、“竹楼映蓝天”

  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傣家竹楼的特点?傣家人热情好客,他们待客的饮食有什么特色?

  3、“妩媚傣寨水”

  这部分写了傣家人的几件事?傣家人有怎样淳朴的民风?请体会傣家人对水的不一般的感情。请描述水中嬉戏的美丽画面。

  4、“笑对生与死”

  傣家人对佛的虔诚体现在何处?傣家人因何能笑对生与死?由此可见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感悟情感

  自然风景、民俗风情交织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令人心驰神往。身临其境,作者的心情如何?感悟全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品味语言

  找出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例:望天树直插蓝天,高约60多米。写望天树之高,用“插”字写出其笔直的挺拔雄姿。,

  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竹楼的外形,点明了小标题,突出了竹楼“映蓝天”的特征。)

  (四)活动体验

  如果你有机会去西双版纳,你最想奔向哪处景点?如果去傣家做客,你最想和他们聊些什么?

  五、小结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设计3篇】相关文章:

1.《美丽的西双版纳》精简教学设计

2.《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3.《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

4.《美丽的村庄》教学设计

5.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15篇)

6.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15篇

7.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15篇

8.八年级上册《美丽的西双版纳》说课稿

9.2015年西双版纳泼水节作文:美丽的泼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