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山》说课材料设计稿

时间:2020-08-23 15:12: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漂浮的山》说课材料设计稿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漂浮的山》,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授课。

  第一,说教材

  《漂浮的山》是西师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漂浮的山——冰山的身高、外形、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漂浮的特点。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任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有关知识;2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触到说明文的方法,所以在这篇课文里,我认为教学重点除了了解南北极冰山的特点。更重要的还是使学生了解一般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第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读中质疑,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以分组讨论法为辅,师生在讨论中解疑。师生站在对等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的解读,尊重学生情感和认识。

  第三,说教学过程

  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趣导入,揭出课题。

  首先做自我介绍,出示字谜“说山不是山,此山最奇妙,无土也无石,常在海上漂”。经过同学们的预习,知道了将要学习的是哪一课,教师相机板书 “漂浮的'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冰山的兴趣,产生了解冰山的欲望。

  2、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提出问题,有在水上漂浮的山吗?然后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冰山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冰山。得到答案的同学,可以和同桌进行讨论,看看答案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也可以辨论一下,看谁的答案更准确。

  并随机板书: 冰山 的危害 ,身高,外形,漂流。

  我对这个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四年级的学生,不但要求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还要学会聆听和欣赏别人的精彩之处,取长补短,真正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

  3、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A、因为冰山对我们的生活是很远的,所以我先介绍冰山的知识:海上漂浮的冰山其实是南极或北冰洋上冰盖破裂后,进入海洋的巨大冰块。尤其是南极大陆,中间高,四周低像一个盾。数万年不化的积雪在它上面覆盖了数千米厚的冰盖。冰盖自身的巨大压力使它们不断地向四周的大陆边缘运动。在海边,这些冰渐渐伸入水中,叫作陆缘冰。当它们伸入水中过多时,由于水的浮力,它们会折断,成为一块漂浮在海上的巨冰。这就形成了冰山。让孩子带着好奇,走进冰山。

  对于冰山漂浮的部分,课文安排在了最后一段,我觉得首先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冰山的起源,在逻辑上也更能让孩子们接受。所以随后出示问题,让学生们读后找出来冰山漂浮的句子。在这段描写中,拟人化的语言是重要的特征,在这里,还很有必要重温一下,让学生找出来,读读,并仿写,加深对拟人句的印像。在这段文字的学习中,还有另一个特点,冰山的数量,可以通过寻找具体的词来说明。比如,多得惊人,成千上万等。

  B、学习了冰山漂浮的特点之后,就可以转入对漂浮在海上的冰山的危害进行学习了,在学生默读之前,我仍然要出示问题,冰山怎样漂浮的?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呢?对这一段的学习,方法也同上,按照带着问题读,在读中解决,解决后再讨论这个过程。

  这一段的文字中,抓住随波逐流这个重点词,来理解冰山漂浮的状态。可以让学生们说说随波逐流的意思,即随着波涛起伏,跟着海水漂荡。

  关于第二个问题,学生的回答里举了一个例子。教师作相应的补充,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感叹冰山的顽皮的一面。

  C、课文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是重点段,这是这样导入的,这些冰山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却又非常顽皮,总是突然出现,制造悲剧。不过,现在人们利用雷达,可以对他们进行探测,从而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只有了解冰山,认识冰山,人们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那么,人们对冰山的大小和形状还有哪些了解?默读第四,五两段,思考并讨论,选择你感兴趣的部分给大家介绍。

  学生们读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师适当提问,提示重点。比如,学生读到,北冰洋己发现的最大的冰山高出海面达134米,南极地区的冰山 高出海面最高的约有90米。教师插问,就这么高吗?学生接着读,下同。这一特点的介绍中,出示新的说明方法—列数字。

  在学习冰山的外貌特征的时候,我采取了动笔画的方法。这样,手脑并用,加深了对南北极冰山特点记忆。

  这一部分,作者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南北极冰山 的大小和特征。我又设计了一个活动,如果你们就是南北极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冰山,面对走近你们,想了解你们的科考人员们,你打算怎样向他们介绍自己呢?这样做,是通过对比,为了把课文两段的内容综合起来理解,对南北两极冰山有一个整体性的概念。

  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利用孩子们好奇的天性,旺盛的求知欲,通过自学,讨论,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冰山的认识。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是要学会运用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在学习完冰山的特点后,让学生扮演冰山来做个自述,介绍冰山的特点,让学生在介绍中就把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真正实现语言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D、到这儿,这节课基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学生们认识了冰山,学会了说明文的方法,不过,我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也应该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于是,我又对作业进行了设计,两个作业,可以选择一个来完成。神奇的大自然,可爱而又顽皮的冰山,我们只有理解它们,认识它们,才能更好的掌握它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去寻找更多冰山的知识吧,来和大家分享。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自己的东西,如文具盒,钢笔,玩具,使用今天学习的说明方法。这样布置作业,即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以致用,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第四,说板书设计

  我对这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精要。中间书写课文的题目,下面部分,左边写出冰山的几个特点,右边写出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以上就是我对《漂浮的山》进行的说课,当然,和每个课堂一样,只是精心设计的预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生成,我也会随之调整,让它更适合教学要求的需要。谢谢大家。

【关于《漂浮的山》说课材料设计稿】相关文章:

《老人与海鸥》说课材料稿模板12-20

匆匆说课设计11-12

小船说课设计11-12

游褒禅山记复习课说课11-08

《卢沟桥的狮子》说课设计12-16

奇异的结果说课设计11-12

图形的变化说课设计11-08

生命的药方说课设计12-16

物质的密度说课设计11-12

最大的“书”说课设计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