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

时间:2020-12-09 11:05: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精选3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及相应练习。

  2、教材及一般学情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从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几何知识部分的编排上看,由长度单位过渡到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一次飞跃,所以这节课也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中比较重要的一课。这节课的学习也是后面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打下基础。

  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他们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对于这种抽象的面积知识相对困难。然而,中高年级学生又对“有用”的数学开始感兴趣,此时,如果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注重了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他们便愿意并想学数学。

  所以,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难点是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关键在于能否为学生营造好恰当的生活情境与探究氛围,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3、教学目标

  据此,我为本课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2)学能目标:

  ①使学生在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物体或图形的面积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估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德育与情感目标: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合作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

  我确立以上目标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本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力创设多种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2、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所以本课教师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从纵向考虑了新旧知识及方法的沟通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高效地实现以上目标,我选择了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让学生动心

  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巧设悬念,以现实生活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3、交流辨论,让学生动口。

  数学课堂应是一个多向互动的环境,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在集体中进行知识和经验碰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思维更活跃、更发散。

  4、运用媒体,让课堂高效。

  多媒体以它省时、高效、直观、生动等特有的优势而被课堂教学广泛运用。本课还精心设计符合儿童情趣的精美图片和画面,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程序

  在具体的实施教学过程中,我将本课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教师先将学生引进生活,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为后面回归生活,体验数学化的生活作好准备

  (课件播放情境短片:星期天,小明与小华打电话。明:小华,听说你们要搬新家了,是吗?华:是的,我们的新家在“天香丽景”,装修好,到这儿来玩吧。明:可我不知道怎么来呀?华:你可以坐1路车到“天香丽景”站下车,然后向南面顺着一条长100厘米的过道,来到一个大约100平方米的大型广场,请注意,那儿有一个高约10分米的建筑雕塑,我在那儿等你好吗?明:好的,呆会儿见!)

  师:你们说,按照小华的描述,小明能顺利地找到小华家吗?为什么?(生:不容易,因为小华的描述中有些错误。)师:你能帮出找出来吗?由此说明单位的重要性,并引入新课。

  二、实践感知,学习新课

  1、学习面积的含义

  先通过摸、比、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体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含义然后请学生看书P92"面积的含义",并提问:书上的概念与我们所得出的概念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生辨论"围成"的含义,并说明"和"与"或"的区别。形成正确的概念。

  教师不仅要奉送真理,更要教人发现真理,学生的理解往往不是非常完美的,适时恰当地使用课本,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力手段。这一环节中,有意避开人们常用的课件展示的方法,新颖别致,利用书本和文字,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及看书自学习惯。

  2、学习面积单位

  这一环节容易雷同重复,为不让学生产生疲劳,我做了以下设计:

  (1)引入

  用课件创设情境:出示小华家的两个铺着同样大小地砖的房间,师问:你能知道哪一间大,哪一间小些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华的邻居也有一个房间,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大/article/?(房间大小相同,但用的地砖不一样大>)师:这两个房间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师:看来,要度量大小,必须先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国际上已经有了,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你知道哪些用来表示面积大小的单位?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这一教学过程,深入浅出,衔接自然,最后引出"面积单位"这种统一的标准。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渗透着许多数学方法,充分体现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也开发了智力。

  (2)学习平方米看、估、量、说、围、找、用(先估后测)

  出示平方米的模型,目的在于加强直观,便于演示,然后通过观察、测量、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其大小。用平方米去测量图形面积中,教师要求学生先估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形成自觉、主动甚至自动化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使学生在脑中形成更为准确鲜明的平方米的表象。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先学平方米,]

  (3)学习"平方分米"

  引创、量、说、测、用:

  这里有效地制造矛盾,激发思考,鼓励创造,使学习高效进行。

  (3)学习"平方厘米"及其它的面积单位

  师:你认为还有其它的面积位吗?谁来说一个?

  (创说量比找)

  这两个面积单位的教学,可谓是一个大胆实践。通过平方米的教学,教师诱导学生从平方米的名称中创造出,甚至平方千米、平方毫米等面积单位,并类推出它们的意义。这种运用相关旧知去促进新知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从理性到理性的积极迁移的学习能力。

  (五)比较小结

  将三个面积单位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感知。

  把三个面积单位放在一起作比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上看到它们的大小相差很大,为下一节课教学面积单位的进率作心态上的准备。

  三、分层练习,深化提高

  1、数一数

  2、填一填

  3、拼一拼

  4、画一画

  设计意图:"数一数"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作下了伏笔;"填一填"巩固了所学知识,特别是第1小题作了很好的发散,使学生对面积单位上冠以"平方"两字有了更深的领悟;"拼一拼"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画一画"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想象的空间。四组题目相映成趣,使课堂教学得到了美的升华。

  四、课堂小结:

  课外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课外活动:随音乐下课,(面积在哪里呀,面积在哪里,面积在同学们的眼睛里……)

  设计意图:总结全课,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系统化。在音乐声中下课,使学生感受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又受到美的熏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第120——122页《面积和面积单位》,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认识上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同时也是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基础内容。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的含义,在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接着学习面积的单位,使平面图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标准,这样就减少了认识上、理解上的难度。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观察、比较、拼摆、测量的过程中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二、说学生

  (1)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的概念,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这为他们学习面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促过有关面积的知识。不过,这些知识都是比较零碎的,他们也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述出来。

  (3)聋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在建立正确的表象时,还是要依赖于实物。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去充分感知。

  三、说过程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尽可能给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更主要的是完成自己对知识的构建。

  1、通过比赛给两个大小不同的平面图形涂色,让学生直观感知面有大、小之分,为“面积”概念的建立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探求新知。通过各种实践操作活动感受面积的概念,正确建立面积的表象。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常用面积单位的掌握。

  (1)调动多种感官感知面的存在,建立面积概念。为了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正确的概念,在教学中让他样观察,摸一摸课本的面、桌子的面、文具盒的面使学生感受到面的存在。在触摸的过程中比较出面的大小,从而得出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建立面积概念。

  (2)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概念以及面积是有大有小的之后,有意安排让学生用不同的单位去测量同一物体,由于测量结果不同,造成学生认知上矛盾冲突,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单位时让学生先认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闭上眼睛想一想,再找找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与1平方厘米差不多大。再通过操作,摆一摆测一测知道一个图形中由几个1平方厘米组成,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学与平方厘米的教学相似。

  3、巩固练习。巩固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及面积单位的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本课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从而建立正确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提供了思维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来展开的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2、情感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3、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表象。

  2、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法、学法。

  1、活动教学法:

  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行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2、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识的起点。教学中要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直观经验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两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2、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指的什么?(尺子的`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来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

  (二)探索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观察身边的很多物提,比如黑板、红旗、桌椅、书本等,让学生指出他们的表面在哪?

  (2)让学生比较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便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板书)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课件出示各种规则及不规则封闭图形,让学生说出什么是封闭图形。

  (2)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比的过程,归纳出观察、重叠等数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概念:

  通过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和封闭图形大小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面积的概念。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识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①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比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②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宽,再摆出长,计算几个几。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土地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指定不需要学生的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在汇报、拿、画、找、试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四)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第74页“做一做”第1题。

  2、第76页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和环保教育,从而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五)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六、说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

  封闭图形

  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面积的概念和常见的面积单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样板书不仅突出教学重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精选3篇)】相关文章:

土地面积单位说课稿11-04

面积与面积单位说课设计11-12

数学三年级下学期《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报告09-05

什么是面积说课稿11-08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11-04

组合图形的面积说课稿11-04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11-12

表面积的变化说课稿11-04

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11-04

面试小学数学经典教案:《什么是面积》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