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

时间:2020-12-14 15:17: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液体热胀冷缩》,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3课。下面我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向各位老师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有3页,分两个部分。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

  活动一延续了前一节课的话题。前一节课学生已经发现,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增大了,本课我们将和学生一起进一步研究“水在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问题。这一活动,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水具有热胀冷缩性质这样的认识,而且要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在活动一结尾,安排了一个让学生“依据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变化”的活动。这项活动将前面的学习成果再次提升,从实验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温度计的原理。这个设计是水到渠成的一个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新的认识得到巩固,而且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其他的液体也有这种性质吗?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急于做出回答。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开展相应的观察实验予以证实。当学生对其他液体进行研究之后,是否就可以肯定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呢?在这还要提醒学生,还不能得出这个结论,因为我们只研究了几种液体,只能说明我们研究的这部分液体有这样的性质。活动二设计的“其他液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现象”的活动,把学生们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也是对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乐于动手,善于操作。本节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本节课教师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策略】

  科学课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解释,强调过程中的观察、发现、预测和假设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发现问题,在交流、比较中发现最佳方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观察——实验——发现问题——选择最佳方案——修改实验方法——探究发现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能力得到了提高,科学素养得了到培养。在教学中应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真真正正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不是“验证”新知的过程,在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教学立足点】

  探究性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主体性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个性性

  在教学中能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充分挖掘教材,进行创造的教学,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能根据实验效果修改探究方法的初步能力。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法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意识到要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教学重点】

  观察及描述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经历对水等多种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设计观察水受热体积膨胀的实验。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小瓶子、纸杯、细吸管、红墨水、小水槽、暖瓶(内装热水)温度计,另备牛奶、食油、白醋、黄酒等易分辨的液体。

  演示实验:试管、红水、酒精灯、气球皮、橡皮筋。

  【教学过程】

  课前实验:喷泉实验。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如果学生对学科、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情境引入,引导学生猜测

  1、教师操作: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

  提问: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或问题?为什么水面会升高?(重在争论增减和水面、体积等变化)

  观察思考讨论:水为什么没开就溢出来了?

  [从一种生活现象引入,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问题情境下让学生猜测,提供感知,产生认知失衡,激发思维、争论,培养探求欲。明确本课要探究的内容—冷热对水体积变化的影响。]

  2、演示实验:试管装满水用气球皮蒙紧,放入热水中。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看清了吗?能想办法让大家看清楚吗?

  [初步观察感知热胀冷缩的现象,给学生空间,讨论思考如何改进探究方法。]

  二、水热胀冷缩的探究

  1、设计水热胀冷缩实验

  (1)老师给大家提供材料。

  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能更明显看到水受热会发生变化什么吗?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3)出示一套组装好的仪器

  把仪器组装好后,调节细管上的黑色小圈,使它与水柱相平,再放到热水中。这样我们就能对比出水柱是否发生了变化。

  [出示实验材料,激活学生的思维,并通过小组的讨论和生生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并引导学生思考材料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从而突破该课的难点。而用黑色的小圈来标明液柱的起始位置,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也难以通过探究讨论得出,所以这里采取讲解的方式。]

  2、水的热胀实验

  (1)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提出实验要求:

  A、注意安全,小心热水,小心别把玻璃仪器打破。

  B、实验时,小组成员要互相合作。

  C、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想想是什么原因引起水柱的变化?

  D、小组长负责填写好实验记录卡,并负责小组内的纪律管理。

  (2)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刚才汇报的小组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

  水柱上升说明水受热后的体积和原来的体积相比有什么变化?

  在科学上我们的表述是“体积膨胀”。是什么引起了水的体积膨胀呢?

  (4)归纳总结

  水受热,体积会有什么变化?(水受热,体积膨胀)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什么,并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让学生有目的去实验,才能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提高实验的`效率,并使实验后的交流更有效。]

  3、水冷缩的探究

  教师: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如果水受冷会怎样?

  (1)这次实验应该怎样做呢?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

  (2)学生做水的冷缩实验

  (3)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这次的实验现象和刚才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一样?

  (4)归纳总结

  水受冷,体积又有什么变化?(水受冷,体积缩小)

  [有了水热胀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汇报时,引导学生对比受热和受冷的实验,让学生分析得出:水受冷,体积缩小。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活动小结。

  1、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谁能说说水受热的时候体积有什么变化?受冷的时候体积又有什么变化?

  2、水的体积变化反应水的温度变化。

  大家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水有热胀冷缩的特点,那生活中我们知道了这个特点有什么用呢?结合教材指出水的体积变化反应水的温度变化,就像温度计的雏形。

  [学生思考相互讨论,深入理解水的热胀冷缩与生活实践相系,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提供了食油、白醋、黄酒等易分辨的液体,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要求实验多做几次,反复验证。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5、归纳总结。

  像醋、饮料、酱油等等属于同种物体(液体),这些液体加热或者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不仅如此,许多液体都能热胀冷缩。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准备一些液体供他们选择,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在实验之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猜测,之后用较多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讨论。这样就可以把学生们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

  五、联系生活,启发创造

  1、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2、现在你能解释一下,烧开水时,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那么我们在烧开水时,需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以上是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这一课要怎么教。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2

  一、说自己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第x号参赛选手xx,来自xx学校。我本次说课的主题是:上科学就要做实验;选材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说说我的设计思路。

  二、说课标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前言的课程性质部分就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是啊,国人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不能再让外国人说我们中国的学生都是高分低能。而要提高国人的科学素养,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难道我们能让这决定性作用的一环在我们手中荒废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上好科学课呢?

  另外,课标里还提出了科学课程的六条基本理念,因时间关系,我不能一一解读,我想强调其中一点,那就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探究最重要途径就是实验。所以,在此我郑重说明我的一个观点,也是我本次说课的主题,那就是“上科学,就要做实验”下面我就以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为例说说为什么上科学,就要做实验。

  三、说教材

  《液体的热胀冷缩》在“热”这个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对前一课的'延伸,又是为后两课作铺垫。前一课《给冷水加热》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冷水加热后由沉变浮,但重量并没有变化,那变化的只能是体积。由沉变浮,体积应该是变大了,而通过给加满水的试管口套上气球皮加热观察,发现气球皮会鼓起来,但液体受热膨胀的现象并不是非常明显。而我们这一课将通过另一个实验来明显看到水受热后,体积在逐渐膨胀。当我们通过这个实验研究和认识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后,下两课再研究气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就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了。

  四、说目标

  通过本课的活动,要让学生得到以下收获:

  科学概念(也就是知识与技能)方面:

  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要缩小(4℃以上),我们把水的这种体积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都具有和水一样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科学探究(也就是过程与方法)方面:

  1、引导学生改进和利用实验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等现象。

  科学态度(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意识到严格地实验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2、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是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五、说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水和其它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来验证液体的热胀冷缩,并能通过改进实验装置来达到让实验现象更加明显的目的。

  六、说学生

  《科学课程标准》六条基本理念的前两条都是关于学生的。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解训练更有效。

  鉴于以上理念,我们在上课以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科学学习习惯情况和科学知识储备情况(前概念)。如果是经常做实验的班级,可以多让他们自己思考和设计,而对于没有经常做实验的班级,可能就要多作指导了。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来,我们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如我班上一共有72人,我就分为12个组,每组六个人,一位组长(即总监督和协调员),两位操作员,一位记录员,一位汇报员,一位记时员(需要计时的实验中,不计时就是观察员)这让每个孩子就都能有效地参与到科学实验中来了。

  七、说教法

  前面已经说到课标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在本堂课上,我主要的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另有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等。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则主要是亲自实验,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汇报评价。

  八、说准备

  我校很多老师都不愿意上科学课,因为科学不像语文数学那样只拿一本书就可以去上课了。不说分组实验,就是演示实验一般都要提一篮子,甚至要请学生帮忙才能去上课,这可见科学课是最需要准备也最难准备的课。如果你不准备,就这样去空讲,那还叫科学课吗?我要把这节实验课上好,我事先就要为我的12个组每组准备一个1000ml的大烧杯,一个烧瓶(最好是平底烧瓶),一个带孔橡胶塞(大小能塞烧瓶口),一根玻璃管(最好插入橡胶塞中),一个水槽,一小瓶红墨水,一根橡皮筋,一支温度计,一瓶酒精。而老师除了要准备一套上面的器材来演示以外,还要准备两到三壶开水,一盒未喝带管的牛奶。

  九、说过程

  因为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不能孤立地进行,应该先复习联系前一课的内容。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给冷水加热→上浮→膨胀→不明显

  那怎样才能明显地观察到水的体积膨胀了呢?

  (二)设计实验装置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先指名请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然后老师口渴了喝牛奶,可一不小心,只轻轻一捏,牛奶就从管里流出来了,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我们能不能找一种器材代替牛奶盒,在里面装水(引出烧瓶),找一种器材代替牛奶盒管,让瓶里的水膨胀一点,管里就能明显看到(引出玻璃管),那就这样直接把玻璃管放入烧瓶中行不行呢?当然不行,因为这样要漏水,所以还要用一个橡胶塞,让玻璃管从中间穿过去。结合桌上现有的器材,引导学生得出画出实验装置图。

  问学生,水是透明的,方不方便观察,如果不方便,可以怎么力,引导学生想到给水加色(如滴红墨水)。教师把瓶塞塞在装了水的烧瓶口上,注意不要漏水(检查一下)。这时问学生,为了便于后面观察液面有没有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作记号,然后就在玻璃管液面处作上记号(系橡皮筋),最后放在大烧杯里。

  (三)用水做实验

  因为老师不示范,可能很多学生在组装器材是会遇到困难甚至产生意外,所以老师先示范了,然后让每组的学生像刚才老师那样把实验器材组装好,放在桌子上。而开水是很烫的,不能让学生自己倒,以免发生意外,所以让学生把组装好的器材放在桌子边上,老师一组一组地加热水,请孩子们观察并记录下来。加热水前让同学们把温度计也放入烧杯中观察,并指导学生可用画图的方法记录,也可以用文字和数字来记录。

  (四)交流讨论

  实验一段时间后请几个组的汇报员来汇报小组实验的发现和收获。尽可能引导学生说准确,说清楚。(开始不面慢慢上升,然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后来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

  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体积变化,那我们能不能从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呢?例如:把同一个装置放入甲烧杯中和放入乙烧杯中液面高度不同,那液面上升高的温度应该高些,液面低的温度就该低些,这就非常像我们用来测温度的温度计了。

  最后形成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五)用其它液体做实验

  刚才我们研究了水的热胀冷缩,水研究了之后,你们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吗?可能很多同学就会提出想研究其它液体,如酒精,牛奶,食用油等。那我们就选择酒精,牛奶,醋,果汁,啤酒,酱油进行再次实验(每两个组做一种)。

  实验之前观察装这些液体的瓶子,为什么没有装满呢?引导学生用本课知识进行思考,从而得出液体热胀冷缩需要空间,所以不能装满的结论。那是不是真的这样呢?马上用实验进行验证。(这时烧杯中的热水已经变冷,所以应该倒入水槽中,由老师重新加热水。)

  (六)总结

  我们做了水、酒精、牛奶、醋、果汁、啤酒、酱油的实验,它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是不是可以说所有的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那我们应该怎么说呢?(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3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三课《液体的热胀冷缩》。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液体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教科书第30—32页)。本单元主要探究的是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即:热胀冷缩现象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关于热现象,学生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已经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以及五年级上册的“光”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热的知识。这节课承接了前一节课《给冷水加热》的内容,对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进行研究,同时本课结论的得出又为后面《空气的热胀冷缩》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是一节实验课,“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要使学生了解液体受热和遇冷引起体积大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的利弊,学生只有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一些常见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本课使学生不仅获得了液体的热胀冷缩这样的认识,而且使他们通过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体验到不段改进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

  本课围绕液体的热胀冷缩设计了两个活动三个实验,三个实验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第一个实验探究水的热胀,采取“扶”的策略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水体积膨胀的原因。第二个实验探究水的冷缩,则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水受冷,体积缩小”。最后一个实验是探究其他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个实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高,不仅让学生比较饮料、醋、酱油等液体和水受热、遇冷时有什么相同的性质,还让学生比较不同的液体受热受冷有什么不同。每次实验后让学生交流,形成解释,构建起热胀冷缩的概念。使学生初步意识到物体遇冷、遇热后发生的变化是一种物理现象并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中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习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理解了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另外,“热胀冷缩”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二、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我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位如下: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教学准备

  为了完成探究活动,我需要如下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胶塞、试管、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高锰酸钾溶液(红水)。

  3、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的液体。

  【六、教法、学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小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将本课的教法、学法拟定如下:

  教法:采用讲——扶——半扶半放——放——收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

  讲:用谈话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回忆所学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扶:采取“扶”的策略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水体积膨胀的原因。半扶半放:学生能做到绝不插手,学生不能做到也绝不全部告知,只能提示。

  放: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水受冷,体积缩小”;

  2、放手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其他液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收:

  1、收集、整合实验数据、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2、实验结束后给学生收拾、整理实验仪器的时间,培养学生严谨、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七、设计理念

  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3、研究不同液体制作的“温度计”,在热水和冷水中液柱的变化。

  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形成概念得出结论。

  【八、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谈一谈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本32页活动一,观察气球皮鼓起的状态来判断两杯水的冷热情况的导入部分,我以前在做这个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如果每个小组都做的话需要太多的气球皮,而且在固定气球皮上不可能每个装置都做得一样,如果只做一组来给学生演示的情况下,顾及到的学生或者能看到的学生不多,这样一开始就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会占用更多的教学时间,加上本课是一节实验课,学生要做两个以上的实验,要填写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单,这也是很需要时间的,所以为了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保证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决定用另一种更快的实验方法来进行研究。因此我将导入部分改成让学生“玩”温度计,因为学生在三级下册中已经学习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所以我就预先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放上盛有少量的不同温度的水的烧杯,一支温度计。让学生“测量”水的温度,看看那组完成得快。因为每组只有一支温度计,学生肯定会将温度计一下放入冷水中,一下放入热水中,深怕自己这组落后于其他组,并会一直观察温度计读数的变化,因为不是每组的两个烧杯的水的温度都完全相同,而且我们的目的不是测量水的温度,所以这时我就把学生的思维从观察温度计的读数上转移到注意温度计中液体的升降变化上来,在让他们对温度计提出各种问题。(如,为什么温度计中的液体放如热水中会升高,放入冷水中会降低等问题)适时讲解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是一种液体,遇热后体积变大,受冷后体积缩小,所以我们能测出物体的温度。提出问题,水也是液体,那么水也具有水银的这种性质吗?)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温度计,我们要知道这两杯水的冷热程度又该怎么办呢?我们能根据水银灯这种性质用水来代替水银制作出一个简单的温度计装置来证明这两杯水哪一杯的温度要高一些,哪杯水的温度要低一些吗?能做吗?会成功吗?因为前一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水在受热过程中的一些变化,(水在受热过程中体积增加)我只需要简单的复习一下旧知识,很多学生能把已学知识和本课联系起来。这时我就适时的导入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给冷水加热》一课,知道了水在受热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如果没有温度计,你们能根据已学知识和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来制作一个简单的“温度计”装置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

  (板书:3、液体的热胀冷缩)

  这样的导入既实现了对已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同时激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又顺利的完成了导入部分的任务。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这里,我并没有把实验器材直接发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讨论制作一个简单的温度计装置需要什么材料,为什么需要这些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32也活动2的装置对比所选材料是否能完成实验后,核对实验器材,填写实验记录表一,确定所需材料。在把材料发放到每个小组手中。如果一开始就把材料发放给学生的话,他们就可能会根据图示开始做起实验来,不能更好的知道每个实验器材的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材料:烧杯、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红水”。引导学生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制作一个简单的“温度计”。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水,有什么作用?学生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然后我再出示一套组装好的仪器,让学生观察仪器讨论组装仪器的注意点1、玻璃管内的水不能漏出来。

  2、为了方便观察水体积变化,要在吸管原来的液面做记号。

  只有让学生有目的去实验,才能让他们既动手有动脑,提高实验的效率,并使实验后的交流更有效。

  接下来是水的热胀实验,我先提出实验要求,“做实验之前,先和大家提几个要求: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想想是什么引起水柱的变化?

  ③做好记录:实验报告单、记录纸就放在大家的桌面上。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交代完毕后让学生开始实验,我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汇报结束,教师因势利导:“刚才汇报的小组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水受热,体积膨胀。(板书:水受热,体积膨胀。)

  接下来是水冷缩的探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如果水受冷会怎样呢?这次实验应该怎样做呢?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汇报,根据前面水热胀的方法做水的冷缩实验。有了水热胀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做好实验现象记录。小组讨论后汇报实验情况,教师因势利导:“这次的实验现象和刚才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水受冷,体积缩小。(板书:水受冷,体积缩小。)汇报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比受热和受冷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记录分析。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提问:“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谁能说说水受热的时候体积有什么变化?受冷的时候体积又有什么变化?能不能用四个字来概括水这种的性质?”学生汇报:热胀冷缩。

  (板书:热胀冷缩)

  (板书: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河北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液体的热胀冷缩》。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天气变化、物态变化和生物变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物质变化,包括一些可逆的和不可逆变化过程。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四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乐于动手实验。本课即是通过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应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等科学探究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归纳出液体受热受冷的规律,并列举常见的液体热胀冷缩现象。

  能力目标:

  能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

  情感目标:

  能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讨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难点是指导学生探讨实验条件的控制。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的思想,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下面将逐一进行展示。

  1、情景引入

  2、实验探究

  3、实际应用

  4、拓展延伸

  (一)情景引入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有趣的现象,你注意观察了吗?播放夏天充满气的轮胎容易爆裂、水没烧开就从壶里溢出等视频短片。虽然物体的热胀冷缩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由于这种体积的变化比较微小,所以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真正的感受很少。利用多媒体不受时空制约的优点,以影视形式创设出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探究

  为什么还没烧开的水就从壶里溢出呢?

  学生普遍认为是因为生了气体。猜想偏离于预设。于是我让学生将装满了染色的水的实验装置分别放到热水和冷水中观察。让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有气体产生吗?试管中的水有什么变化?

  然后对酒、果汁、醋、酱油,受热受冷情况进行猜想,实验探究。

  学生通过一年半科学学习,接触的实验仪器少,使用传统仪器操作麻烦。烧瓶容量大,要一定时间实验效果才明显。因此我改用了简易的实验装置,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因为简易装置小,如果用常规手段直接实验讲解,学生看不清楚,耗时长。动画演示在此派上用场,它使复杂的实验步骤、方法变得简单、直观,学生在短时间就能学会。起到了优化课堂的效果。保证了充足的实验和讨论时间。此课的意外惊喜是:因为实验充分,有小组对同种液体做了两次实验,发现同种液体在不同情况下热胀冷缩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三)实际应用:

  让学生列举液体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例如超级瓶装液体不装满,温度的原理等。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建立起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四)拓展延伸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科学探究不能局限于课堂。所以我增加了拓展延伸这个部分,鼓励学生在课堂探究中发现新的问题课外进行研究。

  学生通过观察数据发现各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程度不一样。但这些数据是在没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所得,合理吗?从而引发了实验条件控制的探讨。

  我采用媒体展示对比图,图象直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找出:实验必须控制起始体积以及起始温度。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本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相关的影片、动画、图像合理地加以组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多媒体课件呈现在最佳时期,既吸引学生,帮助学习,又省时省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相关文章:

液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4篇11-14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11-05

认识液体说课稿11-05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3篇11-14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说课稿11-02

液体蒸发致冷作用说课稿11-06

热胀冷缩的爸爸作文11-24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空气的热胀冷缩说课稿11-02

液体压强公式10-12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5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