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科学说课稿

时间:2020-10-26 15:16: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课科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课科学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课科学说课稿

  小学课科学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的第三课《凝结》。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集中研究有关水的形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它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第四单元《水的科学》构成小学阶段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认识的整体框架。本课继"蒸发"、"沸腾"两课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也为学习下面两课《水的三态变化》《小水滴的旅行》做好知识铺垫;使学生认识到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促使学生更多关注周围常见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的系列。我们要秉承"小学科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 的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课本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一个关于水蒸气凝结的问题:对着镜子哈气,观察有什么现象?这是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认识水蒸气的凝结现象。建立初步的"凝结"概念: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三部分,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二、说学生

  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对于科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像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已经比较熟练。

  学生生活中虽然常见到凝结现象,像水烧开时的白气,冬天我们呼吸的白气,锅盖上的水珠,冬天窗户上的水珠等,也有部分学生通过书籍,父母的教导可能知道凝结现象,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地研究、思考过水珠的成因,对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比较陌生。

  对比实验的方法,学生刚刚在《蒸发》这一课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对于实验的细节还是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认识凝结,知道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巩固使用对比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锻炼动手实验能力。

  3、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乐趣;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渗透自然界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观。

  4、愿意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认识凝结的条件。

  五、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1、教法我将用到复习法、实验探究法、学生演示法;2、学法以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集体讨论法为主。

  六、教学准备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烧杯 2个、金属盘2个、热水、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演示材料:烧杯2只、热水、金属盘2个等。

  2、学生准备:小镜子等。

  七、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提倡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先通过学生生活常见现象——向镜子哈气出现小水珠从而引出问题,通过思考,提出假设,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并尝试应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学导入

  我将采用复习法:本课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见过凝结现象,但除个别学生外,一般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学生对蒸发现象的理解、掌握直接影响着对凝结现象的认识,因此,这里我加入复习环节,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为后面的认知作了铺垫。强化空气中存在水蒸气这一知识点。

  老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探究了蒸发现象、沸腾现象,谁说说什么是蒸发现象?哪些地方有蒸发现象?水在蒸发过程中会怎样?请生回答 老师小结:江河湖海,动植物体,只有有水的地方,就存在蒸发现象,自然界中的水日夜不停地吸收周围的热量,变成水蒸气,发散到了空气中,因此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水蒸气。

  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究大自然中另外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下面我们从一个小游戏开始。对着镜子哈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同学们边哈气,边观察,边思考。好,现在开始。

  这就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提出问题,进入新课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再汇报现象。

  师:联系刚才哈气时看到的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提出问题:水珠是怎样产生的呢?

  进入第三环节——

  (三)学生猜想

  (可能是呼出的(热)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到镜子变成了水珠。)水蒸气真的能变成水吗?我们做个实验验证一下。这里有个烧杯,倒入一些温水,盖上一个金属盘,你猜一猜,会有什么现象?

  教师问:这些水珠是怎样"跑"到杯盖上去的?小组讨论一下。

  启发他们推想出:杯内的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杯盖上去。

  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由于导入环节进行了铺垫,学生很容易猜想出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

  板书:水蒸气 水

  师:看来,镜子上的水珠就是由我们的呼出的水蒸气变的。那,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

  学生可能有许多种猜想。

  (四)验证猜想

  1、在验证猜想时,我加入了一个教师演示实验做了一个过渡。先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再认识转变的条件。

  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想要研究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我们先要制造出这种现象,利用我们的实验材料,你能制造出水蒸气并使它变成水吗?)我采用了三个烧杯,分别用同样多的热水、温水、冷水,同时盖上金属盘,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水温越高,蒸发越快,水蒸气越多,越容易凝结。

  2、之后探究: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

  学生不容易想到是小水珠在遇冷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这里我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个别学生知道,就引导学生直接进行设计,如猜想不到,就由教师引导——这种现象什么季节容易产生?学生可能答:冬季。为什么在冬季更容易看到?引导学生猜想:冬季的气温比较低,那镜子的温度也比较低。可能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遇到热的物体行不行呢?

  师:如果老师给你提供材料,你能否证明水蒸气是遇到热的物体,还是遇到冷的物体能变成水吗?

  3、实验验证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有:两个同样的烧杯,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盘,试管夹、火柴、酒精灯、热水、冷水,对实验材料,我进行了新的尝试,用不锈钢金属盘代替了课本上要求的小瓷盘,这个金属盘的好处在于加热方便,安全,效果明显,缺点就是不透明。

  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先小组讨论一下:如何进行探究,你们打算怎样实验。然后找同学边演示,边讲解。

  如果学生设计不出,教师就这样引导:要证明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容易变成水,还是遇到冷的物体容易变成水,首先得制造水蒸气,方法是向烧杯倒入热水,(可以提问为什么用热水)。

  引导学生说出:要用对比实验方法,在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金属盘和烧热的金属盘,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前讨论注意事项:怎样找到热的杯盖?加热时应注意安全,如用钳子夹着小盘。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梳理,出示在PPT上。

  教师: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烧杯、水多少、水的温度同、金属盘相同、盖金属盘的时间相同。有一个条件不相同:一个金属盘的冷热程度。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师:同学们要知道,在科学研究中做一次实验是不够的,科学的结果不是偶然的,科学的结论必须经得起反复再反复的检验!所以采用多个小组实验的方法。 小结:如果在两个实验中看到了不同的现象,这两个实验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不同的条件可能就是发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根据这个道理,你认为小水珠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学生: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教师: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板书课题:凝结 ) 我们可以用箭头和简单文字来表示这种变化。

  板书:水蒸气--受冷-→水

  在对比实验的设计上,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即对比实验的特点,要求要清晰,明确。在讲授对比实验时,我先利用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如研究怎样加快蒸发的时候,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对比实验!一个盘加热另一个不加热,比较蒸发快慢。)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进行知识迁移。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思维的严密性不够,不能简单汇报一下就直接进入实验,否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随意性强、对变量的控制不到位、甚至不知所措的情况发生。因此我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会进行实验方法的梳理,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验。并提示学生实验注意事项。

  (五)得出结论

  对于对比实验中条件的控制,实验条件的分析记录,我放在了实验后,作为分析实验进行出示,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方法的认识。巩固对比实验的方法。 学生得出结论:小水珠是在水蒸气受冷的条件下形成的。

  出示凝结的概念,并指导学生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

  (六)生活中的凝结

  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凝结现象 ?

  学生举例: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天花板、玻璃上的水珠,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一进入室内,眼睛上长一层白雾,早晨草叶上的水珠等等。师:请小组讨论,尝试解释以上现象。

  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加深对凝结的认识。

  师:老师有个问题,戴眼镜的同学可能深有体会:在室外眼镜明亮清晰,可一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就会长"白雾",那是不是水蒸气遇热变水珠?激发学生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冲突。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现象含有有趣的科学道理,培养科学兴趣、质疑探究精神。

  (七)拓展应用

  思考: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从控制凝结产生的条件入手去思考。

  八、板书设计:

  凝结

  凝结:水蒸气-受冷→水

  五年级 自身身体变化,声光电现象,天气变化现象,昼夜变化现象,日月星空现象,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等是学生新的关注和体验对象,这些方面的生活经验是五年级教材的"切入点"和"生长基"。教材以人的身体器官,动植物的身体器官,声、光的产生与传播,电的产生与安全应用,风、雨的形成,昼夜成因、月相成因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原因;进行问题、假设、计划、模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培养"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珍爱生命,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课科学说课稿2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活动,让他们关注自己的饮食情况,学会给食物分类,了解一些常见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从而懂得自己该吃什么、该怎么吃。学生要在一个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存在于不同的食物中,明白没有哪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们的饮食习惯是否伴随着知识的增长在向着科学和健康的方向靠近,健康意识有没有得到增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自己平时吃了些什么东西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所吃的各种食物究竟能够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哪些营养等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而这恰好会影响学生饮食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和保持。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我们设计了活泼、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清晰地掌握科学知识要点,为后面学习"怎样搭配食物"作好准备,为建构自己正确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由以下四大块内容组成:

  第一块是引导学生回忆大家平时常吃的食物和最爱吃的食物有哪些,呈现丰富多彩、品种多样的食物。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吃过的食物有选择地带一些到课堂上来,使活动更直观、生动。

  第二块是指导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食物的种类很丰富,给食物分类的标准也很多,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给食物分类。分类的食物可以是学生自己带的,也可以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食物图片。

  第三块是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主要营养,帮助学生认识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和作用,知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这块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呈现出来,这样会更加直观、生动、灵活一些。同时还要让学生从自己所带的食物中发现它们各含有哪些营养,学习按照营养的成分给自己所吃过的食物分类。这一次分类是对食物所含有营养的分析和巩固。

  第四块指导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这样的次序编排与教材内容安排上有一些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已经了解营养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统计活动,再分析班级里学生的饮食情况是否科学、合理。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合作、操作等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过程与方法

  ● 按照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 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知识与技能

  ●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 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关心饮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1、谈话: 看了这些图片你想干什么?

  2、我们为什么要吃东西呢?

  3、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广泛发言。

  评析:这样导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又能引起学生对营养话题的关心,起到"聚焦"作用,同时又了解了学生的饮食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统计全班同学爱吃的三种食物做好了准备。

  二、 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

  1、你能利用学具袋中的食物卡片,根据日常生活实际将它们分分类吗?你能说出这样分的理由吗?

  2、小组交流、汇报。

  评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给食物分类,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渠道和思考的空间,对于学生能讲出理由的分类,教师给予合理评价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富有儿童情趣,使全体同学都投入合作交流的活动之中。

  三、 指导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1、谈话: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一下你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2、活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并作出统计图。

  评析:通过统计活动,使学生了解用图表的方法,更能一目了然地看清统计结果,从而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四、 阅读资料,认识人类需要的营养来源和作用

  1、让学生自学教材第44页的资料,通过阅读使学生知道粮食类含有丰富的淀粉,供给人热量和力量;鱼、肉、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食物;油脂类含有丰富的脂肪,供给人能量、保持体温;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生物纤维。

  2、通过阅读资料和对统计图的分析,思考: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营养是否均衡?我们应该吃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评析: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凌乱、模糊的认识更加清晰化,使学生了解按营养成分为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明确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从而形成"建立合理饮食结构"的意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关心和注意自己的`饮食,为正确搭配食物、设计自己科学合理的饮食做好铺垫、打了基础,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把课堂探究引入到生活实践。

  教学片断赏析

  1、 利用食物卡片给食物分类的教学环节

  师: 你能利用食物卡片给食物分分类吗?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师: 请同学汇报一下,你们有几种分法,为什么这样分?

  生: 我把苹果、梨分为一组,因为它们都是水果。

  生: 我把鱼单独分为一组,因为它是水里的动物,把鸡蛋也单独分成一组,因为它是鸡下的,鸡在岸上活动。

  生: 我把巧克力、面包、鱼分为一组,那些都是我喜欢吃的,把其他的分为一组,那些是我不喜欢吃的。

  生: 我把苹果和西瓜分在一起,因为它们都很圆。

  师: 噢,你是按形状把它们分组的,不错。

  生: 我把菜和西瓜分在一起,它们都是绿色的。

  师: 噢,你是把它们按颜色分了组。想法挺好的,同学们如果把思路打开,把眼界放宽,我们会想到更多的分法。

  说明:学生按自己的标准分,教师不加以限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挖掘出学生更多的潜能,教师及时鼓励可使学生更加自信。

  生: 我把米饭、馒头和花卷分为一组,它们都是粮食。

  生: 我把鱼、豆腐、各种菜分为一组,它们都是菜;把苹果、草莓、梨、香蕉分在一起,它们都是水果。

  生: 我把鱼、虾、蟹分为一组,它们都生活在水中;把苹果、柿子、梨分为一组,它们都长在树上。

  生: 我把柠檬、芒果分为一组,它们都是黄色的;把草莓、樱桃分为一组,它们都是红色的。

  生: 鸡蛋、鸭蛋可以分为一组,它们是圆的;芸豆、扁豆可以分为一组,它们是细长的。

  师: 通过今天的讨论交流,老师觉得你们真的很了不起,有的同学一下子想出很多种分法。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做什么事都善于动脑的话,你们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让人佩服!

  片断评析:利用贴近孩子生活的事物和现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更能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合作与学习,当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升高时,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使他们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教师鼓励学生"只要你们做什么事都善于动脑的话,你们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让人佩服",目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期望学生永远都不要言败,只要付出,终归会有收获。

  2、阅读资料、建立合理饮食的教学环节

  师: 自学教材中不同种类的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的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学、讨论)

  师: 谁能说说通过学习和讨论,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 通过阅读和讨论,我们知道米饭、馒头、玉米、土豆、地瓜等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它可以供给我们热量和力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生: 鱼、肉、蛋、奶、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我们生长发育必需的食物。

  生: 各种油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它能供给我们能量和保持体温。

  生: 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是我们保持健康所不可缺少的食物。

  师: 通过汇报,我知道同学们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有了一定的了解,想想看,如果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吃?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生: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人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好多的营养,而这些营养又分别含在不同的食物中,比如,我们组有的同学喜欢吃肉、有的喜欢吃鱼、有的喜欢吃鸡腿,但大多数同学都不喜欢吃蔬菜,这样营养就不够全面,如果经常这样就会损害我们的健康。

  生: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种食物分别含有不同的营养,而这些营养对我们的成长都是十分有好处的,如果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就会使我们缺乏一些生长所必需的东西,这样,我们的身体健康就没有保障。

  生: 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就会形成偏食的习惯。我们知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我们必须养成食物多样化、不偏食的好习惯。

  片断评析: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了偏食的危害,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明确不偏食可保证身体正常发育的重要性。

【小学课科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课《赠汪伦》说课稿

2.青岛版科学《金属》说课稿

3.舞韵课说课稿

4.作文课说课稿

5.科学课工作总结

6.科学技术哲学说课稿

7.科学技术的力量说课稿

8.科学《蚂蚁》说课稿(精选5篇)

9.小学品德与生活说课 我们长大了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