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通性》说课稿

时间:2020-11-02 10:21: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酸的通性》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酸的通性》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酸的通性》说课稿范文

  《酸的通性》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位于初中《自然科学》(浙教版)第五册第一章第三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大重要的酸:硫酸、盐酸的性质之后,对酸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归纳酸的性质;在比较不同金属跟酸反应的基础上,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它既是对前面一部分知识的总结,又对以后学习中和反应、常见无机物之间的关系作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并且这一节的学习方法是从现象研究本质、从个性抽象共性。以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性质以及研究其它方面的知识都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参照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 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了解酸的涵义、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②、运用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归纳、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本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科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其中,知识目标为主要目标,技能、德育、科学方法等目标渗透于知识目标中来体现。我确定此目标基于以下四点:①、教学大纲的要求。②、教材编写意图。③、初三学生实际。④、素质教育的要求。

  2、 确定重、难点

  本节内容从知识块来说,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考虑到教材内容的设置、对今后教学的影响及初三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内容的重点为:酸的涵义、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点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3、 课前准备

  除了正常的备课外,自制投影片四张(具体内容见教学过程),学生课堂分组实验药品:金属Fe、Cu、Mg、Zn、Al、稀H2SO4(两人一组约25组)、砂纸每组一张及必要的实验器材。

  4、 改进方面

  ①、 把本是教师演示的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因为学生经过初二化学实验的学习以及已经做了硫酸、盐酸的化学性质的学生实验,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分组实验,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再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②、讲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增加了第三点(具体见教学过程中),本人主要考虑这一点在练习中应用很多,但书上又没有明确提出。

  二、说教法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教学方法。自然科学的教学重视通过实验给学生直观的认识,也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确定教学方法为实验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整体思路为:“引入问题情景→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训练”的教学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好自然科学的信心。本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在教知识的同时关键要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在学中悟法,会中用法。本节课主要教给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归纳的方法。另外,充分利用分组小实验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实验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自主交流与合作学习,最终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 简 要 )

  设 计 意 图,复习提问,设疑

  总结

  讲解,练习,设问,师生讨论

  小结

  提问,分组实验

  课堂小结

  布置练习

  提问:①、硫酸有哪几点化学性质?②、盐酸有哪几点化学性质?

  投影:写出下列几种常见酸的电离方程式:HCl

  H2SO4、HNO3

  问题:根据所写的电离方程式,同学们能不能归纳出酸电离生成的离子有什么共性?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与同学们一起归纳出酸的涵义并板书其涵义: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强调:全部的涵义

  投影:请根据电离方程式来判断下列两种物质是不是酸

  H3PO4

  NaHSO4

  既然酸都能电离出相同的H+,哪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

  由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相互补充,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并用爱心激励

  投影:出示酸的通性的五点,并强调其中要注意的问题,可用人的五个手指形象比喻,方便记忆

  酸能跟某些金属反应,其中某些是指什么呢?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又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两面人一组做如下实验:

  ①、Zn、Cu与稀反应(Cu与稀硫酸反应加热)

  ①、 Zn、Fe、Mg、Al与稀硫酸反应(提示学生用砂纸把金属表面的一层氧化物去掉,使反应现象明显)

  ①、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酸反应

  ②、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不一样

  投出金属活动性表,并请学生一起读两次并告诉学生记忆方法

  ①、位置越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②、排在H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酸要除出浓硫酸、浓稀硝酸外)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投影出示,包括课后练习二道,作业本上练习三道

  ①、作业本及同步训练相关练习

  预习第四节

  再现旧知识,为学习本节的知识作好铺垫,并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连接

  提出问题,循思设疑,点拔诱导,引发思维,打开思路,使学生由疑到思,培养思维能力

  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及时巩固,再一次突破难点

  提出问题,引发思维

  充分利用师生关系与学生关系,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思到知

  系统化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实验带路,让学生去探索,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系统化知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的重点知识

  及时巩固,信息反馈

  课后巩固

  五、板书设计

  酸的通性

  一、酸的涵义

  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二、酸的通性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1、位置越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越后,活动性越弱。

  2、排在H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酸要除出浓硫酸、浓稀硝酸外)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酸的通性》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能力目标:

  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意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

  ㈠总体思路:

  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巩固迁移

  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

  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学习过程可描述如下:

  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学习过程(学习事件)

  ①接受器接受刺激①引起注意,确保刺激被接受

  ②通过感觉登记器登记信息②告知学习目标,建立适当的预期 ③选择性知觉信息,以便在STM中储存③提示从LTM中提取先前学习的内容

  ④通过复述在STM中保持信息④以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现材料,确保选择性知觉

  ⑤为在LTM中保存对信息进行意义编码⑤以适当的语义编码指导学习

  ⑥将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⑥引出反应,包括反应生成

  ⑦反应生成并进入效应器⑦提供学习结果的反馈

  ⑧学习结果学习者的环境中⑧评估作业,包括提供学习结果反馈机会

  ⑨通过执行策略对过程实行控制⑨安排多种练习以帮助将来的提取和迁移

  根据本课实际——教学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安排两次上述的学习过程(学习事件)以此达到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即⑴—⑺为第一次学习过程,重点落实酸的通性;⑺—⑿为第二次学习过程,重点突破金属活动性顺序。

  2、以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过程为基础的设计思想

  人类认识自然、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是从外现的、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理性认识。因此,在设计中要体现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以便使学生感到学得自然、学得轻松。本课总体设计中的“⑵→⑶→⑷⑸⑹”、“⑼→⑽→⑾”均体现了认识规律(即:现象→规律→本质)。同时设计中的“⑵→⑶⑷⑸⑹→⑺”、“⑼→⑽⑾→⑿”也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来自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的思想(即:实践→理论→实践)。

  3、以整体的连贯性为基础的设计思想

  为了能使整堂课一气呵成,成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体系。首先,将教材中酸的涵义部分移至酸的通性之后,目的是使学习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又使教学内容顺利落实。不把知识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有效学习中获得知识,而不时接受知识;其次,特意在环节⑺中设计了不能发生的酸和金属的反应,以此顺理成章地将学生思维迁移至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上来。

  ㈡流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法学法教学说明

  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创设问题情境H2SO4、HCl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实验演示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

  H2SO4、HCl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实验现象

  逐步引入H2SO4、HCl在性质上是否还有共同点提问思考

  酸的通性学生讨论、归纳H2SO4、HCl的共同点归纳讨论气氛轻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得出“酸的通性”个别事物↓一般规律适当辅以实验演示的背景材料。作适当评价,反馈学习成果,保持良好的学习情趣

  探求本质为什么H2SO4、HCl具有共同的性质?质疑

  引导学生发现反应变化的共同特征(H+的变化)辅以离子方程式,基点是可溶性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存在

  酸的通性的本质:H+现象本质适当评价

  酸的涵义分析内涵

  巩固迁移练习练习中充分体现酸的通性,尽量顾及酸的通性中的五项,把金属与酸反应放在最后一类题中,其目的是引出下面的内容。

  创设情境酸和金属都能反应生成H2?质疑

  学生议论讨论无需辨别结果是否正确

  金属与酸反应1、金属A组:K、Na2、金属B组:Zn、Fe3、金属C组:Cu、Hg4、酸A组:稀H2SO4、稀HCl5、酸B组:浓H2SO4、稀HNO3实验演示对比指导事实说话: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为了使演示可观性更强、范围更广,可运用投影放大;同组实验对照时采用同时进行。

  归纳结果1、金属的活泼性不同。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H2,不活泼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H2。2、不同的酸与金属的反应情况不同。稀H2SO4、稀HCl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浓H2SO4、稀HNO3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H2。归纳指导一般规律的局限性适当评价

  探求本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指明金属置换H2的本质

  巩固迁移练习全面回顾本节学习有关内容

  改组智能结构

  1、酸的涵义

  2、酸的通性及其局限性

  3、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归纳教师总结,

  《酸的通性》说课稿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酸的分类方法和命名。

  2.了解酸的通性,能熟练书写一些典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并记住金属活动顺序表,并能用它来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 应。

  二、科学素养目标:

  从电离角度了解酸的通性,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 过程。

  教学重点:酸的通性及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练习法。

  实验与电教:[实验8-19、8-20] 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叫酸,写出已学过的酸的化学式。

  [引入新课]略

  [讲授新课]

  一、出示教学目标(投影)

  二、酸的分类和命名

  引学生阅读课文P161,相应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酸有几种分类方法?根据是什么?

  2.酸是如何命名的?

  3.硫酸和氢硫酸是不是同一种酸?为什么?

  (由学生代表总结,教师归纳并板书)

  练习:说出下列各种酸所属类别和名称:

  HF、HBr、HCl、HClO3、H3BO3

  三、酸的通性

  (小组讨论)根据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归纳,酸具有哪些相似的化 学性质?

  学生回答后小结(投影)

  石蕊:变红

  指示剂─→使酚酞:不变色

  酸金属 金属氧化物 碱 盐

  (提问)酸为什么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请写出HCl、H2SO4、 HNO3 的电离方程式,并找出它们电离产物的共同点。

  (小结)酸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阳离子──H+,故它们有相似的化学 性质,我们称之为酸的通性。

  以下由学生阅读,师生共同总结出酸的通性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活泼金属+酸→盐+H2

  (提问)为何要强调活泼二字? 是否有些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8-19] 结论:铜及银跟酸不反应

  小结:并非所有的金属都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能否与酸反 应与金属本身的活动性有关。

  (投影)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分析

  K Ca Na Mg Al,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失电子能力 强─→弱

  活动性 强─→弱

  (讲解)①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 中的氢。②硝酸及浓硫酸跟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H2而生成H2O(它们有 很强的氧化性)

  《酸的通性》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了解酸的通性。

  2.了解和初步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不能发生。

  3.从物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观点出发,了解某种酸的通性和特性。

  实验准备

  药品: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酸的浓度都为10%~20%左右)、紫色石蕊试纸、无色酚酞试液、氧化铜粉末、氧化铁粉末、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仪器:投影仪、培养皿、试管、滴管、酒精灯、试管夹。

  教学过程

  引言:上几节课我们学过盐酸和稀硫酸能跟酸碱指示剂、某些金属、某些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这节课我们将探讨酸的共同性质。

  板书:酸的通性

  自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酸的分类和酸的命名,了解酸的分类标准和名称的读法。

  板书:

  HCl

  H2SO4

  H3PO4

  HI

  H2SiO3

  H2SO3

  HF

  H2CO3

  HBr

  H2S

  师:指出哪些酸是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哪些酸是无氧酸、含氧酸,并读出名称。

  (学生回答略。)

  生:H2SO4和H2SO3怎样读?

  讲述:同种元素组成酸时,价态有高有低,所以名称有高、亚、次之分。

  今后在高中化学课中将会学到。

  板书一、酸溶液跟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演示:把稀硫酸、盐酸和稀硝酸分别倒入三只培养皿中,放到投影仪上,观察屏幕上所显示溶液的颜色。然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屏幕上的现象。再取以上三种溶液,倒入另外三只培养皿中,放到投影仪上,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再观察屏幕上显示溶液的颜色。

  小结:由学生得出结论,然后在书上勾划。

  板书二、酸溶液跟某些金属的反应

  演示:将已除锈的镁条、锌片、铁片、铜片分别装入四只盛有稀硫酸的培养皿中,放到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屏幕上显示的现象。

  师:金属跟酸溶液是否都反应?现象如何?

  生:不是,铜跟稀硫酸不反应,其他培养皿中都有气泡冒出,但激烈程度不同。镁跟酸反应最激烈,锌次之,铁较差。

  师: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生:生成的是氢气。

  小结: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说明金属能不能跟酸反应,与金属的性质有关。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总结出常见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

  板书: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讲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从左到右,金属的活动性逐渐减弱。

【《酸的通性》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2020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说课指导:酸的通性

2.酸的和甜的说课稿11篇

3.鼻子酸的经历作文范文(精选33篇)

4.酸的和甜的课件设计

5.酸包菜的制作方法图片

6.鼻子酸的经历作文(通用6篇)

7.鼻子酸的经历作文(精选34篇)

8.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15篇

9.《范仲淹的故事》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