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7 17:01: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说课稿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高一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三部分内容,基本上每一个内容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应该是在在前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另外,也是为后面学习天气系统、洋流和全球气候变化变下基础和理论依据,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关于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要注重通过教材中涉及的活动引导探究学习,以实现难点突破。活动中首先以北半球为例,在假设下垫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不自转的前提下,形成单圈环流。这样既让学生复习了热力环流的知识,又很好地为三圈环流的形成做了铺垫,让学生认识到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也是在热力的基础上,假设下垫面均匀,太阳直射赤道,但是要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画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或者用动画演示,以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培养其绘示意图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这种移动完全可以用动画的形成进行呈现,不用过多的进行讲解和分析。 本节课紧接着上节课内容学习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二、说教学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2、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转变的影响。

  3、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影响。

  三、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北半球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转变的影响。

  难点: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影响。

  四、说教学过程

  通过学生上黑板画图复习上节课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顺利导入新课。

  过渡: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比上述状况要复杂得多,气压带被分割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在海陆相间的地带被破坏成块状,北半球尤为明显。地球上的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气候有很大影响。

  活动题:指导学生思考课本36页活动题目,回答问题。学生读图,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空气柱上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得出结论:冬季大陆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大,形成高气压,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副极地高气压带。夏季大陆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少,形成低气压,大路上的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夏季大陆气压带被分割成高低气压中心。

  学生阅读课本37页图2、13和2、14。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分析北半球海洋和陆地高低气压中心的变化。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第二课时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做活动,读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地图从地图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训练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以及影响。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重要的地图和教学环节和结论,使整个教学过程集中紧凑。重难点凸出。不足之处是还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学习兴趣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巷深处》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版)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内容以写人的记叙文为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四篇课文都洋溢着强烈的美好情感,这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陶冶情操,是十分有益的。

  《小巷深处》是一篇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着重对养母无私的母爱、养女的情感变化过程进行叙述,成功地刻画出了养母的感人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爱心的能力。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本课从情感内容和能力培养上是对前一课的延续和深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写人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懂得把人放到事件中写,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中领略体会到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2)通过质疑、合作、探究,尽量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琐事上,认识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情感。

  【确立依据】:新课标中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的和记叙文教学要求,确立了以上目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从课文中读懂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外貌、神态描写及生活中琐事的叙述来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写作。

  【确立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我把“情”字作为教学重点,在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体验,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感受、体验爱心的能力。

  二、说方法

  (一)学情分析

  每个孩子都依赖自己的母亲,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离开母亲的怀抱,开始在初中学会独立,对于母爱的温暖更有切身的体会,对于以“母爱”、“亲情”为主题的文章,应该很有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兴趣,并把它引导到阅读课文上来,从而理解文章是怎样表现母爱和亲情的。

  (二)教法分析

  具体教法:创设特定情境,通过诗朗诵《游子吟》,将学生一下子引入到温馨的母爱的氛围中,在此基础上立足文本,合作学习;重点内容,讨论总结;母爱亲情,领悟体验并现场感受。

  【确立依据】:本文文质兼美,文中的浓浓亲情感人肺腑。创设这样一种情境,很容易让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激起学生的共鸣,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本文的课堂教学。

  (三)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指导:师生共同完成4项活动:

  ①合作探究:了解“养母”为“我”所作的一切及“我”对“养母”感情变化的过程;

  ②诵读品味:反复朗读文末三段文字,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③讨论小结:领会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及通过描述生活琐事来突出中心的写作特点;

  ④拓展延伸:理解、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获得启迪。

  (四)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效果设想

  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提出重点问题;在学生合作研讨后,进行交流展示;在分析总结后,进行延伸探索;在领悟体验后,现场感受母爱的伟大。自始至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组织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心灵对话的引导者。我想只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一种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应该是良好的。

  三、说程序:(本课设为两课时教学)

  (一)、导入新课

  1、师生共同朗诵唐诗《游子吟》: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自然回响在我们耳边,这就是伟大的母爱!母亲给予儿女无私的爱,儿女们却总是要经过许多年才能懂得母亲的一片深情。今天,我们要聆听一位从小巷深处走出的女儿的心声,不知她是否能懂得母亲的那片深情。

  2、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由此导入新课,创设温馨感人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

  (二)检查预习,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用幻灯片展示生字、词;

  2、学习任务(幻灯片展示)

  (1)讨论交流:了解“养母”为“我”所做的一切及“我”对“养母”感情变化的过程;

  (2)诵读品味:反复朗读文末三段文字,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3)合作探究:领会文章多种描写方法及通过描述生活琐事的方式来突出中心的写作特点;

  (4)拓展延伸:理解、感受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获得启迪。

  【设计意图】:

  1、检查字词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展示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习有目标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整体感知,讨论交流

  1、通读课文,讨论:课文中哪些具体描述表现了养母对养女的爱?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的?

  养女是怎样对待自己养母的?她对养母的感情有过什么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

  1、整体感知课文,获得初步体验,鼓励学生质疑。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主、合作、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提高教学效率。

  (四)合作探究讨论小结

  1、讨论:作者描写养母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养母是位怎样的人?

  2、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本文的写作特色,教师再作点拨(1、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来刻画人物;2、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和形象生动的具体描述来表现人物、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

  (五)质疑探索拓展延伸

  1、学生可以就文本中任何方面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

  2、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相处中最让自己的感动的瞬间,重温感动,体会母爱的温暖与幸福。

  3、让学生畅谈:该如何对待母爱?如何做一个孝顺母亲的孩子?

  【设计意图】:1、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尝试使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母爱对亲情的理解;接着让学生畅谈对母爱的认识,这比空洞说教或是让学生在还没有体验、感悟的情况下就站起来“口上谈兵”更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七)布置作业:

  1、用一小段文字描绘母亲的外貌和神态,要求能突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回家后主动与母亲交流,多和母亲相处,主动邀请母亲参加学校活动,用实际行动来珍惜伟大的母爱。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借鉴本文的写作特色,提高习作水平;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体验,感悟亲情,陶冶情操。

  板书设计:(两个课时)

  6小巷深处

  林莉

  养母爱养女

  收养抚育满足自豪描写方法仿写要求

  为“我”骄傲沉默回避外貌描写选取生活片断

  抑制感情淡忘隔绝语言描写运用描写方法

  送生活费、营养品悔悟感激动作描写写出真情实感

  (时间顺序)(感情线索)

  【设计意图】:这一板书揭示出本文叙事的顺序和感情线索,能够体现上课流程,并着重揭示了本文的重点与难点。

  结语: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除了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更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感受人间种种温情。让我们的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成为学生人性养育的殿堂,这是我教学本课的追求,也是我平时教学中一直坚持的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谨请各位多多赐教。谢谢大家!

  马志国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三

  单元第37—40页“锐角和钝角”。

  2、教材分析:“锐角和钝角”这个部分内容是在上册认识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达到会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材在编排上注意到低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从一幅“儿童乐园”主题图入手,引起孩子的兴趣,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动手做一做,一步步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的。

  3、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依据《大纲》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确定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 正确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思维。

  (3)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举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1) 正确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这些角。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操作法。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力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得出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的结论。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一步步达到学习目的。为使教学更直观、简明,我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图让学生找角,辅助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以一张笑脸为奖励,极大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说学法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为此我努力作到“授人以渔”。首先从学生的已知出发,让学生观察,主动获取知识。如找到学过的角。其次,让学生合作交流、比较,引入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从而会区分三种角,最后,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角,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并且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复习铺垫。第二环节:探究新知,认识锐角和钝角。第三环节:巩固练习,丰富感知。第四环节:思维拓宽。

  1、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根据儿童的特点,先出示主题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兴趣。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角,并让学生说说对角已有哪些认识,达到复习铺垫的目的。并为下一环节为角分类,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2、探究新知,认识锐角和钝

  锐角和钝角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缘于学生对角和直角已有一定的认识,能从大大小小的角中,应用工具三角板找出直角来,教学中设计让学生把大小不同的角分类,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一步步引入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这样让学生从浅到深,来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3、巩固强化

  在学生知道了“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角,体会三种角的不同;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实物画上找角。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角,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自己喜欢的角,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学到知识的乐趣。

  4、思维拓宽

  电脑显示几副以角为轮廓线的图,让学生在一次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说学生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始终站到主体地位,从说到做,又从做到说,说动结合,既轻松又愉快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说课稿 篇4

  课文《快乐王子》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根据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同名童话而改编的剧本,也是近百年来世界公认的优秀童话之一。课文讲述了快乐王子救助穷人的动人故事,赞扬了他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穷苦人的伟大精神。文中的王子和小燕子,一个原本快乐高贵,令人羡慕,一个本是自由自在、快乐高飞;小燕子在快乐王子无私奉献精神的感召下也充满了爱心,是奉献爱心的实践者。可他们都因帮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在作家营造的浓浓悲情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极善”,领悟到了一种“大乐”。文章语言平实,故事性强,字里行间蕴涵着一种荡气回肠的美,激发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真诚和善良是人世间永远歌颂的主题,也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拥有它时,我们会变得美丽无比,这种美丽不在乎外表,而是心灵。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真诚和善良的心灵深深地感动了我,让学生也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和熏陶,体会快乐的真谛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朗读是一种能力。本课教学以读为本,在朗读上着重下功夫。以读为轴心,来统领、覆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课堂上书声琅琅,读书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引读、范读,学生读得饶有兴趣,读得充分且不枯燥。品词品句,读中感悟。在不断的朗读中达到“以读促理解,又以理解来读。”感受王子的善良、牺牲和伟大;体会燕子的不忍、好心与至死不渝。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研读文本,注意问题的提纲挈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几个问题:“群燕是怎样赞美快乐王子的,有一只小燕子为什么留了下来;快乐王子在小燕子的协助下救助了哪些穷苦的人,是怎样救助的?”读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并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归纳。这样的学习方式,能鼓励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同时,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对人物神态、语言、心理的体会和感悟。放手让学生去体会,去交流读后的感受,学生都能找到关键的句子去说,能体会到快乐的真谛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多么善良的王子啊,他做出了那么多的牺牲,给人们带去了那么多的欢乐,连大街上也能听到笑声了。多么忠诚的小燕子啊,它不辞劳苦地奔波着,至死不渝地陪伴着王子。可是,我们的心却为快乐王子和小燕子感到那么悲痛,曾经自由自在,展翅高飞的燕子冻死了,曾经无忧无虑,高贵富有的王子心碎了。在情感朗读中,孩子们深入体会这两颗善良的心停止跳动时的悲痛、心碎;从而刻骨铭心地感悟到“快乐”的真谛。通过孩子们的深情诵读,对重点语段的细细揣摩品味,有效地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双线贯穿,体会快乐 。《快乐王子》这篇童话故事曲折动人,是一个凄美的悲剧。快乐王子和小燕子是作家王尔德塑造出来的两个善良的代表。这个悲剧,它一方面用它的悲情敲击着拷问着我们的灵魂,另一方面也用它的至善至美,唤醒着人们的向善之心。研读课本时,我就想:倘若从王子这一条线展开教学,撇开燕子,那势必削弱文本与作者的意图,无法突破作者从小燕子这条线索入手,来凸显快乐王子品质这个教学难点。于是我采用了“王子从慷慨付出---无私奉献---舍己牺牲 ,燕子从不愿意—主动助人---生死相随 。” 双线贯穿的方法来牵动全文,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悲伤,品出王子内心的快乐,直至内心颤动。

  最后,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来演一演这个童话剧。孩子们兴致盎然,把对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难舍,悲痛和深情赞美的感情融入到表演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体会感悟,孩子们真挚生动的表演渲染烘托了课文所蕴含的情境,也感动着每一颗稚嫩纯真的心灵。孩子们深刻地感悟到“付出是一种快乐”的真谛。

  课后,布置同学们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并继续搜集中外童话名篇来读,由语文课堂文本的学习,向课外延伸。通过课内外的紧密衔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到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去,引领孩子们在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里陶醉,遨游。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看图作文《胜似亲人》。

  一、说教材

  《胜似亲人》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的习作训练之一。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单元 "人间真情"专题要在孩子们的心田上撒上爱的阳光,盛开爱的花朵,淌过爱的溪流,点燃爱的烈火。书上这幅《胜似亲人》的图画就描绘了一首爱的赞歌,通过习作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因为有了互相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画面上的一位苗族老奶奶怀里搂着一位小姑娘,用手抚摸着小姑娘的脸,似乎在说着什么;旁边有只木盆,周围晾着已经洗好的衣服;墙角靠着一根拐杖。由此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

  (2)组织语言,尝试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习作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3)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在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中体会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尝试习作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进行合理想象。

  二、说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话能力。进行独立写作文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由于孩子们多数是独生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再加上生活条件的优越,很多孩子对爱的体验不是很深刻,不少学生往往畏惧习作,甚至无话可写,习作语言干巴枯燥,内容空洞不丰满,一篇文章就像一具"木头人",缺乏个性和生命的灵性,作文中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常常令我们读起来索然无味。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上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让他们用心灵去感悟。

  三、说教法、学法

  看图习作,主要通过大胆想象、猜测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创新思维、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本节课上,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

  2.问题交流法。引导学生从图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入问题情境,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找到可能性的答案。学生在各抒己见、畅说欲言的氛围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拓宽写作思路,为自由而有创意的习作丰富材料。

  3.指导点拨法。在学生讨论和发言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和语言上需要及时修改的地方,老师要适当点拨引导。

  4.点评、借鉴法。引导学生用自评、他评等方法在小组内共同探讨,进一步修改习作。欣赏范文,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音乐《爱的奉献》,请学生用一个字或一句话来说说听音乐后的感受,引出"爱"的主题。

  接着让学生自由说说生活中体会到的爱,老师加于引导,逐步明白有亲人的爱,也有别人给我们的爱。

  至此,我已经引出了本课的课题。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加深学生对爱的体会,引导学生进入人间真情的情感氛围,为学生的真情流露做好铺垫,相信孩子们心中一定会受到深深地触动。

  2.明确目的,导入主题: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下面,我们来观察一幅图画,看看画里面表达的又是谁对谁的爱。

  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体现目标导学理念。

  (1)认真观察图画,注意图中画了哪些内容。

  (2)从图中信息猜测老奶奶和小姑娘之间的关系,想象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补充完整画面之外的内容。

  (4)发挥想象,将画中看到的内容和画外想象到的内容联系起来,完成一篇习作。

  (二)观察图画,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看图画上有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归纳画中的内容:画面上的一位苗族老奶奶怀里搂着一位小姑娘,用手抚摸着小姑娘的脸,似乎在说着什么;旁边有只木盆,周围晾着已经洗好的衣服;墙角靠着一根拐杖。

  2.讨论:她们的服饰各有什么特点?想想这反映了什么?小姑娘与老奶奶是什么关系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她们之间的关系:老奶奶是少数民族,小姑娘却是汉族人,她们不是亲人。这时出示本课的题目——胜似亲人

  仔细观察画面,老奶奶为什么要搂抱、抚摸着小姑娘?这一环节应该能让学生明白画中反映的事情:小姑娘帮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感谢小姑娘,为写作奠定基础。

  (三)拓展思维,丰富内容

  1. 发挥想象:小姑娘是怎样帮助老奶奶洗衣服的呢?

  要求学生动笔写写:

  ①用上"先……再……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关联词把小姑娘洗衣服的经过写清楚。

  ②把小姑娘洗衣服的动作、声音和心理活动等写具体。

  根据学生情况,相机出示参考词汇:

  动作描写: 系 背 蹲 浸 擦 搓洗 捶打 刷 漂 拧 展开 搭

  声音描写:哗哗哗 嚓嚓嚓 唰唰唰

  心理活动:呀,这些衣服可真沉。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洗衣服多累呀!可我年纪轻,有的是力气。

  细节描写:细细的汗珠渗满了额头 溪水溅湿了小姑娘的布鞋

  2.当小姑娘洗好了衣服,把衣服和床单晾晒好后,老奶奶回来了,看到此情此景,老奶奶会怎么感谢小姑娘呢?小姑娘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发挥想象,把当时她们的动作、语言和表情写下来。

  3.讨论思考以下问题:

  (1)老奶奶为什么是孤身一人呢?她没有亲人照顾吗?

  (2)老奶奶身边没有亲人,生活遇到了困难,乐于助人的小姑娘平常还可能会帮她做些什么事情呢?

  (3)这么一位美丽、善良的小姑娘,用她的爱心让老奶奶得到了比亲人还好的照顾,你有什么想法?

  (四)深化主题,拟订题目

  在合理想象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小姑娘与老奶奶之间的爱,更加明确"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主题,并确定文章的中心,围绕中心去选材;在拟定题目时,引导学生可以用"胜似亲人"做题目,也可以根据习作的具体内容自拟题目,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自主作文,又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重点写详细,写具体。

  指导学生列好习作提纲,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

  自主作文,教师巡视,相互点评。

  板书设计:

  看图习作《胜似亲人》

  人物的衣着、外貌、动作、表情

  仔细观察 周围的环境

  判断她们的身份、年龄

  可能是什么关系

  展开想象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时间、地点、

  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总之,只要我们努力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写作内动力,就能使学生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使作文变成一件充满乐趣的事儿,从而迎来一个收获的冬天。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精华】说课稿5篇】相关文章:

1.尊严说课稿

2.《送行》说课稿

3.中东说课稿

4.口技说课稿

5.画风说课稿

6.樱花说课稿

7.养花说课稿

8.金鱼说课稿

9.瀑布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