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2-28 15:36:3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五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说课主题: 龙的传人

  学习水平: 水平二

  说课内容 : 合作跑与游戏

  指导思想 :本课遵循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感受自主与合作的快乐,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好奇。这样的天性应该予以保护,而不是抹杀,要想使学生保持这种好奇心,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设计出能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好奇的教学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越学越爱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相互配合、能进行合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和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 ------ 快速安全的完成合作练习。知道尊重他人,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体会合作跑的概念,使学生掌握合作跑的技术方法。

  2、技能目标:发展学生的速度、肌肉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和耐力,改善心肺功能。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不同的协作练习,能与同伴一起分担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正确理解合作与竞争。利用“龙的传人”情景教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五、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示范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比赛法、谈话启发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比较法、自主学习法等。

  六、教学过程

  体验性导入 引龙 学龙

  引龙 教师:在举国上下喜迎六十周年之际,我们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内心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同学们,你们喜欢龙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龙的文化。先一起来学龙的样子吧。

  学龙 龙飞凤舞----伸展运动 生龙活虎----扩胸运动

  龙马精神----踢腿运动 活龙活现----体侧运动

  神龙摆尾----腹背运动 龙腾虎跃----跳跃运动

  简单的徒手操被我赋予了龙的色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更喜欢我们的热身运动了。通过适当的运动,活动开身体的各个部位,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提高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为后面的活动奠下基础。

  自主性学练 舞龙 游龙

  我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舞龙,利用学生熟悉的迎面接力跑,然后我加以启发学生,让他们用跳绳系住两个合作者的腿进行两人三足跑的活动,并命名为“二龙戏珠”。一次特别的活动,孩子们一个个都暗暗地给自己鼓劲,一定要和同伴配合好,顺利地完成任务。为此,他们想尽了办法,在不断的地尝试中,一组组队员终于都能快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第二个活动是游龙,在学生初步感受到两人合作跑的乐趣,基本找到合作跑的节奏感和方法后,再对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进行四人次的合作跑,也就是我说的“车水马龙” 。孩子们一边理解着成语,一边享受着合作跑的乐趣。老师没有刻意的教授合作跑的动作技术,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动作,他们靠喊“一二一二”“嘿哟嘿哟”终于逐步掌握了两人到四人合作跑的节奏和技巧,能快速又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声中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巩固性提高 戏龙 颂龙

  第三个活动是戏龙。孩子们最喜欢的莫过于游戏,因此针对本课的特点,我选用了投掷类的游戏“打龙尾” ,在游戏中孩子们再一次的复习了合作跑的动作技巧,同时充分利用跳绳这一小器材使学生连在一起成了一条真实的龙,并让一名学生自制了绳球进行了打龙尾的游戏,在玩中神不知鬼不觉地提高了掷远的和掷准的能力,这样的安排使教材搭配也更为合理,更为适用。也使得体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不至于浪费 。

  颂龙 既然大家这么喜欢龙,下面我们就用自己的方式(说、唱、画、演……)来表达对龙的喜爱之情吧!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结束本课。从而达到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的目的,同时渗透美育,陶冶情操。通过说、唱、画、演这些方式考察了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艺术素质、创新能力等,在整节课中有音乐,有美术,有劳动,有语文多学科有机的整合,使得本节课更加丰富多彩,使得本节体育课不仅仅是只停留于体力、体能的教学,而把它延伸到了一个更宽更广的精彩世界之中。

  一节合作跑的课就这样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我通过引龙 、 学龙、 舞龙、 游龙、 戏龙、 颂龙这些活动,没有提一个“跑”字,学生却满头大汗。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在水到渠成中不觉完成了,直到下课学生还意犹未尽,不肯离去,久久沉浸在课堂上的快乐情绪中。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愉快,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最终在五个学习领域中完成水平一的教学目标,使每位学生在本节课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和进步。

  七、教学特色

  1、学习方式自主化:

  2、课堂教学情景化:

  3、多学科合作化:

  4、场地器材利用最大化:

  八、教学效果预测

  心理状况预计:因为对教材、学情、重难点、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学生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

  生理状况预计: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练习密度35﹪--45﹪

  九、场地器材

  跳绳若32根

  圆形场地四个

  彩球四个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学理念

  新高中艺术课的“内容标准”,其中对认识音乐节奏在生活中如何表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体验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宽广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潜能。本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教育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重点,通过感知作品、体验作品这两个环节,升华到学生自己创作作品。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节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3)注重个性发展。这节课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外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兴趣都有不同,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

  (4)鼓励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自己的创作过程,达到一个目的,发展学生创造潜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 说教材

  1、 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有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多视角的探讨,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2)通过探讨音乐要素中的节奏在表现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分辨和体验不同生活场景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3)初步获得理解音乐、分析和评价音乐情感的能力,并在创作和交流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3、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新理念。能够运用自己具有的综合知识将多种节奏元素融入到节奏的创编中,丰富其创作。

  三、说教法:

  教师确定的教法,必须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能力来决定的,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了“引——激——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坚持新课标、新理念,注重学生获得音乐的经验,培养学生创作能力为原则。高中艺术课应该注重多元性,本课的设计就本着与多学科联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为主线、创造为目的。发展学生个性体现能力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欣赏经典音乐作品作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活动。运用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己的体验,体验后的自我创作与表现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来体现教学目标——表现生活的能力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创作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这是感知本节课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加强了解本课的内容,同时也触动了学生创作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检验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四、说学法:

  在音乐学习中,让学生参与活动是最主要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我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着让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运用“引——激——拓”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首先引,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在学习前是很重要的。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我采用了讨论法,让学生们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有利条件进行实践法,自我创造、表演。拓展知识面,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科的多元性学习是新课标的教育新理念。在教学中,以讨论、表演、评价形式在课堂中教学,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人格魅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觉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教学过程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导课

  (1)创设情景。(教师播放优美的音乐)这样做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设计有节奏的音响,让学生先动手感受音乐节奏。

  第二部分:授新课

  (1)播放一段精彩的打击乐片段。

  (2)学生思考问题:片段中用什么物品作为打击乐来进行演奏

  B这些日常生活用品所发出的声音有何特点或层次之分。

  C他们演出的场地在那里?你觉得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D观察教室里,有什么东西可以成为你手中的打击乐器。

  (3)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这一环节设计是给学生一些音乐常识性的知识,作为一种知识积累。

  (4)音乐体验:让学生感受节奏情绪。这样做的目的是对讨论的一种认识。

  (5)引申环节:结合上面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提炼片段中的典型节奏,并且共同体验。设计这个环节,就是体现探究性学习这个新理念,让学生在理解、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6)创作与表现:通过对前面知识的认识,学生们把研究性学习中得到的感悟进行创作,展示他们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这个环节是根据新课标的发展学生研究性学习设计的。

  (7)教学评价: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设计这个环节是加深学生的对所学的知识的评价,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价力。让学生通过对比进行评价和互评加深交流学习。同时起到本课小结的作用。

说课稿 篇3

  一、指导思想

  1.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大力开发课程资源,着重通过课堂上各个环节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2.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锻炼所带来的乐趣。

  二、设计思路

  1.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的第一需求,本课通过情境设置、游戏、竞赛等形式来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去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2.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教师用鼓励性语言和良好的自身素质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我体验及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

  3.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教学流程

  1.课的准备部分根据儿童活泼、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安排了富有情境的仿生练习和乒乓球动作模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模仿创造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达到热身目的。

  2.主教材的开始部分,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下,利用手中的器材创编各种玩法,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发展,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学习的兴奋点得以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颠球(毽子)练习,在练习中,通过走着颠、跳着颠、转圈颠等各种形式来提高颠的兴趣,提高颠的能力,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然后组织学生利用器材进行打高、打远的练习与比赛。最后在学生最熟练、最喜欢的玩法汇报表演中结束主教材的学习。游戏部分安排了打电话的内容,先引导学生打一些生活中的常用电话及一些应急电话,还可以打学校电话及家中或自己熟悉的电话号码,最后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打电话比赛,这样使游戏活动更具有儿童化、生活化,并且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使学生上下肢得到协调发展。

  3.课的结束部分又组织学生在一种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游戏,学生的内心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升华,身心在这里得到了放松。

  四、器材的来源及意义

  本课所用的器材都是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器材,这就打破以往由学校提供统一的器材的局限,给学生一个自我设计、自我展示的舞台。球拍的制作,是用一些废旧的硬纸板、三合板等材料制成,而且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将球拍做得大一些,可做圆形的,也可做方形的,总之,同学们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器材。在球的选择上,除了乒乓球外,还可用比乒乓球大一点儿的小皮球、塑料球等,甚至还可用毽子来代替乒乓球。这种器材的使用,不仅降低了难度、简化了规则,而且使学生有了亲身实践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随着自己的灵感和动作的简化而增加。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要写了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惊人成功的故事。

  二、设计理念:

  文本中的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积,它蕴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从文字中,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情景与历史时刻的情与意。所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从文本中关键的词句和意象出发,通过对关键的词句的诵读和领悟,使学生沉浸于文字营造的特定语境中,感受着语言的精妙、语言的魅力,实现学生的阅读与文本的视域有机融合。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功到自然成”“姿态各异”“反反复复”“揣摩”“贴满”“常常”“仔细观察”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的阅读方法,理解重点词句对表现课文中心的作用。

  3、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只有专心致志,刻苦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通过“追车看马”、“生活在马的世界”两个典型材料,理解徐悲鸿为取得成功所下的苦功夫。

  五、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词语切入、直奔重点

  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需要寻找突破口,或者说需要找到切入点,这是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需要面临的问题,所以我是在完成了词语认读、扫清障碍的基础上,通过引出“功到自然成”这一词语,顺势切入重点段落:我们认识了这些词语,那“功到自然成”这个词又出现在课文中的哪句话里呢?然后指名读,再出示句子~齐读。接着让学生结合这个句子的意思谈对词语的初步理解,然后由词语中“功,即徐悲鸿所下的苦功夫;成,即徐悲鸿所取得的成功。”这两个字义所涵盖的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那么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他付出的努力?哪几个自然段又写他所获得的成功呢?”。理清课文层次后,为了引导学生感知文章中心句、过渡句的作用,我又引导他们发现:“原来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写的,那你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吗?”然后直接切入教学重点,“那就让我们先来看看徐悲鸿为了画好马都下了哪些苦功夫吧!”展开对课文2、3自然段的教学,然后在每个自然段的教学之后,再一次引导学生对这个句子进行朗读回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词语“功到自然成”的理解。可以说是以“功到自然成”一词串联全程,,运用“一咏三叹”的教学方式,以此突出教学重点并辐射全文,让全课一下子 “立”起来的。

  (二)抓住词语、品读文本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学语习文”,尤其对于二年级低段的学生而言,词语教学更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我是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感知人物特点。

  首先,我引导学生动笔画出文中描写徐悲鸿为了画好马而下的苦功的词句,然后随着学生的汇报交流相机进行2、3自然段词语教学。

  对于“反反复复”的教学,采用和“反复”进行对比的处理方式,让学生说说“反反复复”换成“反复”行吗?从而感知并总结叠词在表达上表示程度加深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拓展“反反复复”这类叠词的方式,让学生对词语进行积累。

  关于“姿态各异”的教学,我是通过先出示四幅骏马不同姿态的图画,再出示四个与之相对应的词语,让学生进行连线的小游戏,从而完成一次词语积淀的学习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徐悲鸿笔下只有老师出示的这四种姿态的骏马图吗?还可能有怎样的姿态?”给学生一个句式填空的语言训练环境,让学生自主发挥,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得出:“这许许多多姿态各不相同的马,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姿态各异”,完成了对这个词语的教学。巧妙之处在于,不仅是就词解词,更是抓住文中的留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对“揣摩”一词的处理,我想可以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认知的特点,创设一个情境,通过“小采访”的方式,“现在假如你就是这小屋里的徐悲鸿,每天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马,你不厌烦吗?那你又会想些什么呢?”如此一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借学生之口反映了他们对徐悲鸿画马时刻苦与认真的理解,然后教师相机总结:“是啊,徐悲鸿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把马画好,每天都在认真地观察,每天都在进行反反复复的练习,那这个过程就是‘揣摩’。”从而轻松完成对这一难点词语的教学。

  当学生对本段中的词语进行充分品读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因为二年级孩子较小,所以,要引导他们学会抓词品读。可以把文字中的重点词语标示出来,告诉学生,这些词,正是说明了徐悲鸿的刻苦与认真,我们在读时应该把语速放慢,好好品味品味。然后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读。

  文中第二自然段的词语教学,我觉得可以采用去掉关键词,让学生通过发现、比较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通过两个句子的比较,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另外,我还设计让学生从文中“盯”字的意思,进行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那把文中的‘盯’字换成你们所说的这些词可以吗?为什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更能帮学生品读出‘盯’字背后,文本所反映出的徐悲鸿追车看马的专注与认真,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

  然后在本段学习后再次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来感受徐悲鸿的勤奋和刻苦。“如果是你,摔了一跤,把手脚的皮都擦破了,你什么感受?那你的心情呢?”是啊!我们读时就应该语气低沉些,语速放慢些。然后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再次引读中心句。然后切入其他段落的教学,“那徐悲鸿又获得了哪些惊人的成功呢?”

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能运用方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路线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

  设计思路:

  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我首先在课前让学生做正反口令辨认方向的游戏,运用游戏让学生复习空间方位及地图上东西南北方位。然后我创设了带领学生参观凤凰村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不同的方位。这一活动情景的创设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最后通过一系列的联系,让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更深刻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方法:

  学生主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例,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经历观察、操作、合作、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1、老师喊出:“向西转,向北转”的口令让学生做出动作。

  2、同样的游戏正令反做

  3、快速说出地图上的东西南北的方位。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老师放了学想去你们家作客,你能告诉我你们家怎么走吗?

  (多找几名学生说说?)[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方位]接下来

  师:“通过刚才的谈话,看来咱们同学的方向感非常强,出去旅游肯定不会迷路。诶,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十一黄金周想出去旅游的同学请举手,你都到过哪些地方?老师也想去旅游,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去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呢?嗯,老师去的地方叫凤凰村,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凤凰村的村口

  师:在我们熟悉环境里知道了东西南北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当我们来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当中还可以怎样去辨别方向呢?(看地图)

  三、探究新知

  观察发现,初步感知。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试着把看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加以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从内化到外显,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看到现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以牡丹亭为中心,依次贴出凤凰村的其他景点,通过贴的过程探究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几个方位。

  (1)师:“现在老师隆重推出凤凰村的一个最著名的景点就是,牡丹亭,它在村口的北边,也在村子的中央,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找到它的准确位置?

  (2)师:“在牡丹亭的北面是规划整齐的住宅区,同学们看这就是美丽的住宅区,谁愿意帮助老师把它贴上去?”

  (3)师:“在凤凰村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就是风景区,它在牡丹亭的东北面,哪位同学帮老师在黑板上找到它的位置?为什么要贴在这里?”

  “对,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东北面,就是在它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4)师:“在牡丹亭的西北面是以娱乐、学习为主的文化中心,里面有凤凰村的一些著名的文化遗产,我们很有必要去看一看,同学们看这就是文化中心。好,谁能在黑板上贴出它的准确位置?为什么要贴在这里而不贴在别的地方?”

  “对,因为它在牡丹亭的西北面,应该在西面和北面之间。”

  (5)师:“在凤凰村的西南面是誉满中外的饮料加工厂,它应该贴在牡丹亭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要贴在这里?”

  “对,它在牡丹亭的西面和南面之间,所以要贴在这里。”

  (6)师:“凤凰村还有最后一个景点,那就是以村子的名字命名的凤凰塔,它在牡丹亭的东南面,一起说应该贴在哪里?”

  “对,应该在牡丹亭的东面和南面之间,贴在这里。”

  2、以小组为单位参观凤凰村,最后选出一名导游员起来交流,说出你们小组是按什么路线游览凤凰村,要求从村口出发。

  师:“凤凰村的所有景点已经全部出示在黑板上,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游览凤凰村,

  3、要求学生根据今天探究的知识在纸上制作一个平面方向示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参与的热情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说、去做,在交流碰撞中积累关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感性认识。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感知材料则尽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学生构件准确概念提供支撑。

  四、拓展应用

  1、第2题

  出示:省地图(1)、先向学生介绍我省有17个主要城市。(2)、师生共同做第(1)小题后,再自己作其它小题,填在书上。(3)、集体纠正。

  2、请你当小导游

  :出示第4题(仔细看图后,完成填空题)师:谁有勇气带领大家游览整个公园?要求不走弯路,不漏景点。

  3、小游戏:8人站在八个方向,1人在中间说:“我的朋友在西南。”请这位同学快举手,同时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4、一展所长:以学校为中心让学生自己画一张回家地图综合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机智性与灵活性。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的自己表现的怎么样?都有什么收获呢?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我在教学中,唤起并激活了学生的已知,自然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生活经验转变为数学现实,使学生真切地感受,使学生亲其所学。教师把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语言表达有机地融合,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的数学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产生了“数学很有趣,我喜欢学数学”的情感。

【精选说课稿五篇】相关文章:

1.《草原》说课稿(精选7篇)

2.《奇妙的克隆》说课稿精选

3.《荔枝》说课稿精选2篇

4.《节日》说课稿(精选5篇)

5.科学《蚂蚁》说课稿(精选5篇)

6.化学《元素》说课稿(精选5篇)

7.望洞庭说课稿(精选2篇)

8.生命生命说课稿(精选15篇)

9.扁鹊治病说课稿(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