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07 18:34: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华】说课稿汇编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说课稿汇编10篇

说课稿 篇1

  1、教材课题: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人教版思想政治课经济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第一框题。教材第一节介绍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第二节讲经济体制。二者的关系可以类比为剧本和舞台的关系,经济制度是确立经济体制的依据,经济体制则是按照经济制度所设计的经济运行方式。整个经济常识教材的主线就是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知识,所以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文科尖子班的学生,基础好,思维能力强,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经济体制问题,且对过去实行的计划经济缺乏生活感受,因此,授课应有充分的过度和系统的讲解,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典型事例,理解经济学原理。

  3、教学目标:

  按照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技能上,识记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特征,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能在具体材料中分析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效率意识。

  (3)过程与方法:阅读、归纳、设疑、讲解、运用。

  4、教学重点:

  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市场能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因所在,因此要作为教学重点。但这一知识点重而不难,不宜一一讲解,可采取阅读、归纳、填表的方式解决。

  5、教学难点: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市场三要素(供求、竞争、价格)的互动是市场能够调节资源配置的原理所在。难点的解决采取温故知新的办法,通过复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理解市场如何通过供求、竞争、价格三要素的互动配置资源。

  6、教学过程:

  (1)复习课程导入新课,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联系中引出第一个话题:什么是资源,为什么要进行资源配置。

  (2)问题过渡(资源配置应采取什么方法),引出第二个问题是市场,什么是市场经济。

  (3)问题引路,克服重点和难点:

  ①市场能否实现资源配置?

  ②市场能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4)练习环节、学以致用:设计具体的工程招标材料,让学生分析所体,所体现的市场经济特征。

  (5)简要总结,引导预习。

  7、课后反思:

  (1)讲惯了高三总复习的课,总是好讲,好多讲,导致时间安排不当,整节课前松后紧。

  (2)借这个机会衷心地表达我的谢意:今年六七月份,我参加省上和全国的系列教研赛课活动,校领导、教务处、科研处、政治组贾组长及全体同行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都是我立足三尺讲台,努力进取的不竭动力。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梦圆飞天》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文章通过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二)、根据教材建设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体会飞船发射过程人们的心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树立对祖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三)、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2、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树立对祖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四)、课时安排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我将此课安排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课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第三课时:总结全文,把自己收集有关“神舟”飞船信息进行交流。

  (五)教学准备 多煤体课件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大多数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大多数在朗读和回答问题上还活跃,是教学中的有利因素,不过在收集信息这方面,由于条件有限,学生在要求上比较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教学策略,优化结合。

  (一)、说教法本课的教法是:朗读——讨论交流——反馈——小结这一过程进行。这样能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本课时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反馈的环节进行,这样能便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开拓视野,加深巩固,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大胆提问,积极参与探索。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处我构建、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三大部分进行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这部分从四个要点来说:

  1、谈话引入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当你的梦想实现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板书课题:梦圆飞天

  梦圆飞天是什么意思呢?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神舟”5号飞船发射过程

  3、理清文章脉络

  4、教师小结,相机板书

  梦 送行:人们心情激动

  圆 发射:扣人心弦

  飞 问候:充满自豪

  天 梦圆:意义重大

  (二)、围绕板书进行教学

  1、送行 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①、指名学生说说读懂的内容,然后提出疑问,通过讨论交流并回答

  ②、我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A、20xx年10月15日是什么日子?

  B、我国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员是谁?

  C、找出人们为杨利伟送行时表达心情的句子。

  让学生来讨论交流 ③、指名学生反馈④、教师小结

  (希望这时刻快点到来)

  2、发射①、指名朗读②、让学生讨论,找出发射人们心情变化的句子,感受喜悦和自豪 ③、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倒计时和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地动山摇,腾空而起的这些词语,感受火箭升空时的壮观景象 ④、教师小结

  3、问候 ①、我在这里提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②、齐读第三段

  ③、找出杨利伟说话的句子 ④、指名有感情朗读这部分内容

  ⑤、提问:从这些语言当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⑥、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⑦、教师小结(这些语言文字的描述,表达了杨利伟登上太空的兴奋之情和充满自豪,感受地球是那么迷人、可爱。

  4、圆梦 让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①、梦圆的意义是什么?

  ②、让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喜悦和自豪 ③、教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学习课文后,让学生收集有关“神舟”号飞船的信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航天梦是怎样实现的,从而感受到梦圆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对立对祖国的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更好地突出了本组训练的重点。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民俗文化。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是斑斓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通过对《本命年的回想》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社戏》,《端午》两篇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家乡的民俗风情,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能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写作材料,从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父母,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作者通过回忆幼时过年的点点滴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极富浓郁地方特色的风景画。表现了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过沈从文的散文《端午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一些了解,也已经感受到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初一学生还处在盼年的年纪,对本文的内容应该很有兴趣,他们过年的一些经历和体验对学习本文也会有帮助。因时代、地域差异,学生可能对文中所写的部分民俗感到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重点)

  2、感悟中国春节的内涵。(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思路设计:

  学生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辅以提问引导、讲解评价,串联全课教学。

  说教法

  1、合作探究法: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自己对文章某片段的理解。

  说学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动笔勾画、积极读书。

  2、合作探究法: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

  本课所用的教法学法是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1、教师问:“大家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 (学生根据经历,谈出不同的感受与原因。)(提问外地的同学:“你们的春节是怎样过的?”)学生根据经历,谈谈其他地区是怎样过春节的。

  2、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课教学。

  从题目入手,了解“本命年”的含义及其讲究。再了解春节,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件想说爱它很容易的事,为什么呢?民谷作家刘绍棠在60高龄回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仍是津津乐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3、下面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3—6题。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强调小组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以及根据问题需要口头展示或者板展。

  问题如下:

  (3)、春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试着从文中找出原话)文中开头这样列出二十四节气有何用意?

  (4)、同学们能不能从第三段中找出体现运河乡亲父老过年感受的四个词语?这四个词语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5)、从这四个词语中个,我们感受到了旧时过年的热烈气氛,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家乡过大年的习俗?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这几件事。

  (6)、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京郊运河父老乡亲过年的浓厚气氛和情景。为什么人们这么看重过年?你觉得人们在过年中寄托着什么?

  4、小组口头展示,或者板展。

  教师在学生讲解过程中补充、点评、串连内容。

  5、结课

  以小组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关于春节的手抄报来结课。

  教后反思:

  这是公开课上我第一次尝试把小组合作和多媒体相结合使用的一次教学,感觉有点手忙脚乱。希望在未来的尝试中能够慢慢提升。

  就这节课而言,我认为还需要再将内容精简,特别是几个问题的设计要针对目标而定,重点要更加突出才好。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起始单元,承担着为本套教科书后续单元——《地球和地表变化》奠定基础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学会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地球的奥秘。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培养过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我对本课的理解,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通过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了解地球的概貌。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对“地球概貌”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和猜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为科学认识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多渠道查阅、整理资料,使学生知道地球有关知识。

  难点: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四、教学准备:教师:认识地球的视频。文字及图片资料。

  学生:查阅人们对地球的猜想及认识方面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本课授课地点:二楼多媒体实验室。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与学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用资料、文字、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的全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显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主人。

  七、教学程序设计:基于以上这些问题的考虑,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真正突出活动的实效性、层次性、有效性,我设计了三个活动主题:第一,交流我们对地球的认识;第二,古人是怎样认识地球的?第三,历史上人们是怎样证实大地是球体的?

  1、第一个环节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并运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这美丽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有关地球你知道什么?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资料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我认为这样导课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认识事物的过程之中,拉开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序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通过师生资料交流汇报: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300千米,周长约4万千米。

  2、科学探究起始于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科学课教学应时刻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适时引导学生提出“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的?他们认识地球是什么样的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师生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第一幅是古人设想的“天园地方”图;第二幅图是古代人设想的大地——有三头站在巨大的乌龟背上的大象驼着大地这块园盾;第三是“浑天说”……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古人猜想的认识。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交流的画面,意在给学生提供自主交流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教学中热烈交流的场面,意在让学生感到“古人的想法真奇特”来揭示了学生对人类认识地球过程的好奇心理,从而为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在第三个环节中,从问题入手,利用导向性的语言:“历史上人们又是怎样证实地球是球体的呢?”这里采用师生讲故事,多渠道展示资料。课件展示:麦哲伦、哥伦布航海史;图片、文字等资料交流。并揭示课题《航海家的发现》。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伟大的发现都凝聚了人类不懈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愿意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自由活动:

  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会知识并不是目的,关键是启发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自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目标。因此,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地球是球体,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这个环节设计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并能用观察到的现象去论证事物本质的能力。

  5、拓展活动:

  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活动,少一点限制。因为,科学课的探究内容有很多是不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成的,可以将本课的探究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自动探究和实践创新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谈一谈自己的构思,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想象,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课幻故事进行展示交流。如举办墙报展示、科幻故事会等。让学生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和生活,给学生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科学探究者。完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总之,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善于发现扑捉学生的闪光点,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学习,引导学生互动,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从而有效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八、板书设计: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特做如下板书:

  13、航海家的发现

  地球是一个大球体,平均半径为6300千米,周长为4万千米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数及数的组成的基础了进行的,读数和写数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意义来进行,它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及100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用算珠表示——数的读、写这样一个过程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是本课的重点。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法和学法

  本课时的教法和学法打算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时,教师借助教具、实物等的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2.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读数与写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要学会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像、操作等学习方法。因此,教师教的过程要与学生学的.过程统一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读数、写数的活动。

  四、说教学程序

  教具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学挂图

  (一)、复习

  (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6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75里面有( )个一和( )个一。

  (二)、新授

  1.教学例4、

  (1) 出示例4挂图

  (2)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24枝)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记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

  (3) 接着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

  (4) 请学生在计数器的相应的位置上写出24,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教师说明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设计意图:(由用铅笔表示数过渡到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来表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会利用计数器正确读数、写数。)

  (5).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2,同时写出读出42,提问:42与24中的“2”、“4”的意义是否相同。(设计意图:通过42与24的对比,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

  2.教学例5 、

  (1) 出示挂图

  (2)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一行3题,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3)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行第一题,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 读作:四十。

  (4) 请学生独立完成剩下两题并读一读。

  (5) 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置,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设计意图:整十数的写法时,使学生明白,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

  (6) 用数字卡片0到9,做贴数游戏。

  3.教学例6、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进行满十进一,拨珠练习。

  (2) 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请学生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3)出示挂图、

  提问:怎样写出100?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个位与十位都写“0”,并尝试写出一百。

  (4) 生对着数位表,说一说从有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然后在书上填空。(设计意图: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5)让学生再回头看例5、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开始的(左边或右边?)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读数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

  (6)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大家都会了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第35页做一做第2题。

  2.找朋友游戏、第36页第4题。

  (四)、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例4、

  例5、

  例6、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键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不同的方位。

  2、能运用方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方向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面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路线图确定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所在的具体方位。

  设计思路:

  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我首先在课前让学生做正反口令辨认方向的游戏,运用游戏让学生复习空间方位及地图上东西南北方位。然后我创设了带领学生参观凤凰村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并能用适当的术语进行描述,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不同的方位。这一活动情景的创设既符合这一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又便于操作,最后通过一系列的联系,让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更深刻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方法:

  学生主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例,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经历观察、操作、合作、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1、老师喊出:“向西转,向北转”的口令让学生做出动作。

  2、同样的游戏正令反做

  3、快速说出地图上的东西南北的方位。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老师放了学想去你们家作客,你能告诉我你们家怎么走吗?

  (多找几名学生说说?)[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方位]接下来

  师:“通过刚才的谈话,看来咱们同学的方向感非常强,出去旅游肯定不会迷路。诶,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十一黄金周想出去旅游的同学请举手,你都到过哪些地方?老师也想去旅游,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去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呢?嗯,老师去的地方叫凤凰村,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凤凰村的村口

  师:在我们熟悉环境里知道了东西南北是固定不变的,那么当我们来到一个不熟悉的环境当中还可以怎样去辨别方向呢?(看地图)

  三、探究新知

  观察发现,初步感知。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试着把看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加以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从内化到外显,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看到现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以牡丹亭为中心,依次贴出凤凰村的其他景点,通过贴的过程探究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几个方位。

  (1)师:“现在老师隆重推出凤凰村的一个最著名的景点就是,牡丹亭,它在村口的北边,也在村子的中央,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找到它的准确位置?

  (2)师:“在牡丹亭的北面是规划整齐的住宅区,同学们看这就是美丽的住宅区,谁愿意帮助老师把它贴上去?”

  (3)师:“在凤凰村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就是风景区,它在牡丹亭的东北面,哪位同学帮老师在黑板上找到它的位置?为什么要贴在这里?”

  “对,风景区在牡丹亭的东北面,就是在它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4)师:“在牡丹亭的西北面是以娱乐、学习为主的文化中心,里面有凤凰村的一些著名的文化遗产,我们很有必要去看一看,同学们看这就是文化中心。好,谁能在黑板上贴出它的准确位置?为什么要贴在这里而不贴在别的地方?”

  “对,因为它在牡丹亭的西北面,应该在西面和北面之间。”

  (5)师:“在凤凰村的西南面是誉满中外的饮料加工厂,它应该贴在牡丹亭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要贴在这里?”

  “对,它在牡丹亭的西面和南面之间,所以要贴在这里。”

  (6)师:“凤凰村还有最后一个景点,那就是以村子的名字命名的凤凰塔,它在牡丹亭的东南面,一起说应该贴在哪里?”

  “对,应该在牡丹亭的东面和南面之间,贴在这里。”

  2、以小组为单位参观凤凰村,最后选出一名导游员起来交流,说出你们小组是按什么路线游览凤凰村,要求从村口出发。

  师:“凤凰村的所有景点已经全部出示在黑板上,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游览凤凰村,

  3、要求学生根据今天探究的知识在纸上制作一个平面方向示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参与的热情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说、去做,在交流碰撞中积累关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感性认识。而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感知材料则尽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为学生构件准确概念提供支撑。

  四、拓展应用

  1、第2题

  出示:省地图(1)、先向学生介绍我省有17个主要城市。(2)、师生共同做第(1)小题后,再自己作其它小题,填在书上。(3)、集体纠正。

  2、请你当小导游

  :出示第4题(仔细看图后,完成填空题)师:谁有勇气带领大家游览整个公园?要求不走弯路,不漏景点。

  3、小游戏:8人站在八个方向,1人在中间说:“我的朋友在西南。”请这位同学快举手,同时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4、一展所长:以学校为中心让学生自己画一张回家地图综合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机智性与灵活性。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的自己表现的怎么样?都有什么收获呢?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我在教学中,唤起并激活了学生的已知,自然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生活经验转变为数学现实,使学生真切地感受,使学生亲其所学。教师把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语言表达有机地融合,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几个方向的数学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产生了“数学很有趣,我喜欢学数学”的情感。

说课稿 篇7

  走进这一课,我发现这一课是属于造型表现课,是一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让学生学会利用石头和其他材料组合、添画成一件作品,教材从感受、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入手,帮助学生关注石头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课文旨在透过生活中平凡、朴实的材料发现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时培养想象思维能力,提高对艺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获得美的熏陶。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以及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1.通过对灵璧奇石、家乡风光的欣赏,感受自然美。

  2.利用石头、颜料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欲,提高设计、制作的兴趣和能力。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及石头造型的新颖和富有美感。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美术课标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本堂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小组探究学习法 :

  在给自己小组所带的材料分类时这一环节,我运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欣赏范作和学生作品时,我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自主探究巧妙选材、构图的方法,来实现三维目标。。

  2、欣赏观察法: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了范作和优秀学生作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全班学生都能用多种感官感知到演示对象,激发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能利用学习的构图知识,巧妙利用所带的材料进行本课的创作。

  3、合作交流法:

  在欣赏范作和学生作品时,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堂课能否顺利地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课前准备十分重要。寻找家乡奇石的录像,制作好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并且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三至四人为一小组坐在一块儿。学生应在课前收集各种材料、胶水、制作工具。

  接下来,我来说说教学程序。我分为5个环节来说明。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请学生观看了安徽灵璧的奇石。接着让学生说说这些石头的神奇之处。引出课题《灵璧奇石》。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关注石头的形状、颜色、纹理上的神奇之处。

  第二个环节:走进家乡,探寻奇石

  从有名的灵璧切入到自己的家乡,让孩子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家乡乍浦,感受乍浦的山石之美,我特意安排了一段录像,让学生在感受家乡风景之美以外,更好的了解收集材料的方法以及乐趣。

  第三个环节:欣赏作品、探究方法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并在讨论中探究石头造型的方法。

  第四个环节: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合理利用带来的材料,用拼贴的方法创作一件有趣的石头造型。既对学生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对于学困生我会适时给他们指导,特别是要注意堆石头的观察和一些装饰材料的选择。

  第五个环节: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评价重点是看学生是否巧妙的利用了所带的材料。其中一间眼镜蛇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小作者很好的利用了石头的本身的造型特点,简单的添加,是作品非常生动。学生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小鸟和牵牛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文本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小鸟和它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学生一读就能懂。在开学的时候,我已经引导学生进行了自学,大部分孩子对故事内容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当我得知自己要上这篇课文时,心中是担心而害怕的。但后来针对文本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我经过仔细斟酌,还是确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重组教材,挖掘和创造课文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通过说、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3、通过朗读感悟和想象体验,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说教学设计及教学感悟。

  1、着眼课文空白处,培养学生想象力。

  这是本堂课我最感到自豪的一点,因为能够独立的处理教材是一个教师水平的体现,任教四年来,虽然在一直在不停地学习,但直至近来才真正理会“教材不过是模本”,“教材要为我所用”的含义,尝试着对教材通过不同形式的挖掘和处理,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前,我对文本进行了反复地研读,发现文本本身有七个自然段,将近靠五百多个字,对学生来说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就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如果不进行取舍显然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我肯定无法进行任何有效地语言训练。考虑到与其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如进行大胆地取舍,选择几个重点段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训练。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选用了符合我教学目标的第一、二、五、六,四个自然段着重展开教学。同时为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还在反复地比较中,确定了几处比较有效的课文空白点,促进学生的想象,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如: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小鸟会与好朋友做哪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小鸟没有生病之前,与伙伴们幸福愉快的生活,为下文能更好地体验小鸟的孤独和伙伴之间深切的友谊做好了铺垫。在第二段的教学中,我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畅谈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和想法,由此迁移到小鸟的感受,为指导朗读奠定了情感基础。而最成功的一处想象,是我挖去了文本的两个自然段,特意创设的。首先我从文本引发:“小鸟那么痛苦,如果你是它其中的一位好朋友,会想出哪些好办法来安慰它?”让学生将自己作为故事的一个人物展开想象,在学生尽情畅谈的基础上,来学习文本中的“牵牛花”一节,在体会牵牛花的坚持不懈和甘为朋友付出一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的朗读,让孩子将想象和仿写相结合,这是本堂课最出彩的亮点。

  2、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牵牛花”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体会牵牛花的精神是本课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牵牛花精神的体会总是不够到位,于是,我就利用自己的范读,让学生在我的读中去感受,这一招果真很效果,学生思维马上就跟上来了,可是我觉得这还不够,于是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了牵牛花的这种坚持不懈”,通过引导学生找重点词句、学着牵牛花做动作、让学生想象“牵牛花就象你现在一样头也酸了,背也痛了,她当时会想些什么呢?”的方法,让孩子多维的感知牵牛花的精神,这样他们的朗读才会有真情实感,他们模仿写作的东西才会更有血有肉。

  四、说遗憾

  一堂课下来,总会留下各种遗憾,我的课也不利外:

  1、课时安排比较紧张,许多孩子的习作没写完就下课了,放到后一节课,从连贯的情感上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破坏吧!

  2、在引导学生做动作的过程来看,虽然意图是让孩子感受牵牛花的艰辛,但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爆发出来的笑声,成了本堂课最不和谐的音符。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事物,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爱做钻爬的动作,钻山洞、爬地垫及扮演黑猫警长。因此我在中班设计了“接送小动物”的健康活动沿直线、穿过各种障碍、阻挡敌人的袭击,以减少对身游戏的难度。有效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黑猫警长和白猫队员及动物是幼儿平日喜欢的,本次健康活动利用黑猫警长和白猫队员及动物作为幼儿游戏的对象,通过幼儿以任务的形势尝试沿直线快跑、穿过各种障碍,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培养幼儿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幼儿学前纲要》为依据,确立了能力、认知、情感方面的目标,本节课共设计了三个目标

  1、让幼儿练习直线快跑,提高幼儿自身的平衡力;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能加强幼儿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对于中班的幼儿对于钻山洞、过独木桥、趟过小河并不陌生。

  我经常发现有许多幼儿从拱形门钻过,但却不能很好的掌握钻过的动作,不不会把身子放低。动作还不够熟练和巩固,在复杂的变化的条件下,动作易变形,从而出现有些幼儿落地时脸,影响了钻的安全性。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继续巩固和提高已掌握动作,使动作更加熟练和不断提高。根据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在活动中,着力巩固幼儿钻山洞的正确姿势,以增加钻时的安全性。

  活动难点:穿越过各种障碍。当障碍创设到一定程度时,幼儿会产生一定的害怕,这时需要老师鼓励他们勇于挑战、提醒他们注意要领。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穿越过各种障碍,使活动呈现出挑战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

  三、说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创设多个尝试区。

  2、物质准备:平衡木(椅子)、山洞(拱形门)、崎岖的路(垫子)、小动物(玩具)、头饰(黑猫警长和白猫 队员)、磁带

  四、说教法

  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体现纲要中: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原则。激发幼儿学习和锻炼的兴趣。活跃幼儿的思维,发展其能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演示法:教师在幼儿在尝试任务前的准备,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要领。教师把正确的按直线快跑、窜过各种障碍、阻挡敌人袭击方法演示给幼儿,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

  2、激励法:

  3、交流讨论法:通过练习、集中交流,再练习再交流,使教师和幼儿共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活动中出现的不正确姿势、和特殊情况师生共同探讨使之得到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自主探索法;活动安排了三次探索,第一次,按直线快跑的方法将动物转移出森林。第二次探索,穿越过各种障碍将动物送往医院。第三次探索,接动物出院。三次探索的活动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在对保护的要求上也逐层深入,体现了一节课中层层递进的要求。

  5、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分散练习,纠正部分幼儿不到位的姿势,引导幼儿想出不同方法。及时对勇敢的幼儿加以鼓励。

  6、对比法:在集中展示的时候,教师通过邀请个别示范,通过对比展示,让幼儿发现正确完成任务方法。此外我还采用了重复练习法、问题设置法、动静交替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尝试练习及接受人物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

  7、游戏法: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以游戏贯穿于整个内容,使幼儿觉得这个教育活动充满诱惑,能积极的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

  五、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设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采用了以下学法。

  1、尝试法: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尝试接受任务前的训练,使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正确的、快速的完成任务,当然幼儿在练习过程中会发现问题:穿越障碍的时候姿势的掌握。选择正确的位置的合适性,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自己借鉴同伴的 经验。尝试用正确的完成任务。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想这次健康活动“接送动物”一定会对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快乐,和勇于挑战的精神也将会永远让他们回忆。与此同时他们不仅学会了本领,也会回忆与同伴老师一起游戏的情景,从而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说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组织幼儿进行准备活动——进行游戏——放松运动。

  1、开始部分: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让幼儿“沿直线快跑→走过平衡木→钻过山洞→趟过小河→爬过山路→沿直线快跑);让幼儿熟悉活动前的内容,能为活动打下基础。

  2、基础部分:让幼儿尝试按直线快跑、穿越各种障碍、合作阻挡敌人袭击展开各个游戏,鼓励幼儿能勇敢的接受任务,完成任务;整个活动以游戏为主,对幼儿充满诱惑。

  3、结束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做各种放松肌体的动作,也是动静交替。让幼儿从先前紧张的情绪中平静下来,并和动物进行交流,培养幼儿爱动物的情感。

  反思

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自编教材,是根据我校研究的市级课题:《将博物馆资源充分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来设计的。在教材上归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皮影戏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本课设计意图在于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让学生了解中国皮影的历史、发展与传播、,了解皮影的艺术特色,感受皮影艺术的绘画、雕刻、演唱、动作之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传承、发展中国民族文化的责任感、自豪感,并且让学生从中感受制作、玩耍皮影的乐趣。

  二、教法分析

  本课我主要采取了观察欣赏、思考分析;创设情景,尝试表演;分组探究,分工合作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学生在欣赏、玩耍、尝试、探究中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观察欣赏,思考分析法

  本课首先是请学生欣赏老师自制的皮影玩具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皮影,通过多媒体介绍川北皮影,让学生对皮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几件皮影,由面到点的分析概括出皮影的造型、色彩、纹样特点。

  2、创设情景,尝试表演法

  为了让学生理解皮影动作的特点,创设了让学生模仿皮影舞蹈的环节,学生在理解皮影动作的同时,又体验到表演的快乐,激发学生对皮影探究的欲望。为了让学生理解皮影是怎么动起来的,老师请学生上台尝试玩皮影,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学生学得直观,学得有兴趣。

  3、分组探究,分工合作法

  在讲皮影制作的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分组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在皮影制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几个问题,学生通过对皮影玩具的观察、讨论、分解、再组合等的研究,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探索的成功感。学生作业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学情、学法分析

  我抓住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皮影是即陌生又好奇的,并且小学生具有好玩、好表现的天性这两个兴趣点,再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及技能,并具备一定的思考判断能力和生活体验。所以学生采用了1、自主体验:学生通过自己的欣赏,观察,讨论及动手玩耍等方法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2、分组探究: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和谐合作:小组分工上做到任务落实,同时又强调合作协调,在合作中体验制作皮影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皮影的历史、意义地域特色。着重认识川北阆中皮影的艺术特色,利用简易的工具材料、方法,制作皮影玩具。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审美能力等。

  情感目标:激发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传承、发展中国民族文化的责任感、自豪感,并且从中感受制作、玩耍皮影玩具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认识川北阆中皮影的艺术特色 。

  六、教学难点:利用简易的工具材料、方法自制皮影玩具 。

  七、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师说:“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特别的“客人”来为大家表演,你们想看吗?生:想。师放配音,表演皮影,学生欣赏。

  师问:“同学们知道刚才这位客人表演的是什么吗?”生:皮影。板书课题——皮影。

  二、讲授新课

  1、师说:“对,这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民间艺术,发源于西汉时期的陕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我国的皮影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北、浙江、福建等地。

  2、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川北阆中皮影,CAI川北皮影介绍。

  师问:“谁来说说你了解的皮影知识?生:材料、造型、色彩……。

  3、 师说:孩子们说得都非常好,我们再来欣赏几张四川皮影人物,深入分析皮影的:

  A 造型:夸张、大气、古朴;

  B 色彩:艳丽、多用红、黄、绿、黑等纯色;

  C 纹样:丰富、饱满、富于变化。

  4、老师说:有一群可爱的老婆婆,他们跟据皮影动作改编成舞蹈《俏夕阳》,跳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舞台。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她们像皮影一样的舞动起来吧!(播放视频)师生感受皮影的动作。

  6、现在谁想上来玩老师自制的皮影玩具呢?请生上台玩皮影。师问:孩子们,皮影是怎样动起来?生:活动的关节。

  7、师:同学们想不想做一个皮影玩具来玩玩呢?生:想。师:补充课题——自制皮影玩具。在做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解决在制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每个小组把课桌里的一个皮影玩具拿出来,分析研究。可通过对皮影玩具的观察、讨论、分解、再组合等的方法来研究。

  1) 皮影玩具由哪几部分组成的?(1、2组)头、躯干、四肢,手、脚

  2) 怎样装饰皮影玩具的各部分?(3、4组)

  3) 皮影玩具的各部分是怎样连接的?5、6组)

  4) 皮影玩具的支杆是怎样连接的?(7、8组)

  分别请四个小老师来示范讲解(师辅导讲解,着重示范花纹装饰:a纹样设计丰富,有变化。b把设计好的纹样用复写纸印在广告纸背面。C剪刻出花纹,粘贴。)

  8、 孩子们太聪明了,解决了这些难题,现在我们就可以来做皮影玩具了,今天我们是分组完成一件皮影玩具的制作,每一组要按步骤来制作:

  黑板出示:1)分工2)设计剪贴花纹3)连接各部分4)连接支杆

  三、学生作业

  CAI 作业提示:请各小组在已剪好的各部分结构上分工合作完成一件皮影玩具,要求花纹装饰精美,连接恰当。比一比哪组作品完成的又快又好。最后,还有一个精彩的皮影表演等着大家呢?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表演:每组派一人上来表演做好的皮影玩具。

  五、课堂总结:

  师:皮影好玩吗?生:好玩,皮影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这次我们四川阆中的王皮影还去参加了世博会的展出呢!(CAI)所以,皮影不仅可以通过表演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还可以陈列展览。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皮影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为了保护它,我国已为皮影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很多皮影博物馆。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国家级的皮影呢?

  生:1、多了解,学习皮影艺术;

  2、多宣传皮影艺术;

  3、学校可成立皮影社团等等。

  CAI:这是我们学校师生以皮影为内容创作的皮影画,九月十号参加金牛区教师节师生画展。

【【精华】说课稿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英语说课稿汇编15篇

2.散步说课稿汇编15篇

3.【精华】赤壁赋说课稿三篇

4.木兰诗说课稿(汇编9篇)

5.【精华】兰亭集序说课稿4篇

6.【精华】兰亭集序说课稿三篇

7.【精华】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十篇

8.短歌行说课稿汇编5篇

9.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汇编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