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6 10:51: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锦集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说课稿锦集6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采用的是交融式目标的拟定方法。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解“清晰、茫茫、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也更为广泛。但是他们在语言的积累方面有点欠缺,课堂上的知识内容能举一反三,但延伸、扩展、深化方面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还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难度较大的地方加于点拨,以启发、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三是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情景教学法。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我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展开教学。《白杨》说课稿相关内容:6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二课时)古诗词三首(2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爱如茉莉导学案《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实录《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揣摩文字见画面 彰显人文识精神——《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爱如茉莉》说课稿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树木的图片,认识白杨树,导入课题

  (二)初识白杨,拟定学习目标

  1、浏览课文,让学生直接找出课文中介绍白杨的一段话,初步感知大戈壁白杨的特点。

  2、朗读文中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质疑并拟定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学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此,老师先设疑:文中是谁在介绍白杨啊?让学生能放开思维,大胆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和自己课前对课文的梳理,整理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细读课文,感知白杨的生长环境。

  1、自由朗读课文,批划重点词语、句子;

  2、交流、感知戈壁滩的环境的艰苦;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茫茫、浑黄一体”等词语感受大戈壁的荒凉和环境的恶劣。至此,白杨的生长环境已在学生的心中根植。为加深体验,引发探究兴趣,紧接着出示课件——荒凉单调的大戈壁。老师用激情的语言“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是什么让它富有生机和希望?”迅速唤起了学生对白杨的崇敬之情。

  3、“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的白杨是什么样子的呢?”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教师的有机引导,学生很快找出“高大挺秀”一词,并加以体会和理解,为什么用“高大挺秀”而不用“高大挺拔”呢?让学生体会“秀”的含义,经过教师的点拨明白之所以说它“秀”是因为在毫无生命的荒漠里,白杨的一抹绿色是戈壁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能不美吗?并由此进入到下个部分的学习中。

  (四)研读对话,领悟白杨的精神品质

  1、在了解了白杨的“高大挺秀”以后,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学习兄妹俩的谈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细细品味,再说说兄妹俩对白杨的认识。

  2、研读相关段落,紧抓关联词语,通过填空和师生问答的方式体会白杨高大、适应能力强以及坚强的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队白杨的敬意。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升华认识。

  设计意图:此时的学生,在认真阅读,大胆揣摩,积极思考和探究,在自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感悟,深刻领悟白杨的品格——(“白杨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树干。不管是风沙还是雨雪,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在组织交流时,始终引导学生以读为本,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利用音调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复活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抒发自己心中的激情,绽放个性。

  (五)深读课文,体会爸爸的心愿

  1、引导学生思考体会:爸爸仅仅在赞美白杨吗?爸爸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2、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心愿;

  3、谈话小结。

  设计意图:有了上述教学环节的铺垫,再让他们回味爸爸话中的深意,层次分明地引导他们切近主题,教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激情过渡:一代又一代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就是戈壁滩上那一棵棵白杨,而他们的孩子,正是那迎着风沙茁壮成长的小白杨。既让情感得以升华,又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也成了具有“白杨精神”的人。边疆建设后继有人,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啊!

  (六)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出示今日西部地区的图片,随音乐感受边疆工作者取得的丰硕成果。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本课的板书设计我是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而定,将白杨的特点呈现在黑板上,再板书“表白心”,让学生明白课文是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以突破重难点。

  六、说预期效果和教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认为,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引领学生自主质疑定标,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研读,课堂中,如果注重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学习积极性,就能使学生在兴味盎然中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

  但上课过后,我更加明白一节成功的课不仅要有缜密的教学环节,更要求教师能充分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课堂上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对学生给予适时恰当的启发和鼓励,因为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它不仅是源于精彩的设计,更来课堂上生成的精彩。

说课稿 篇2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

  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我想将这首诗改编成小话剧,并在课内演出,将比较抽象的诗歌改编为直观性很强的话剧;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

  (2)创设情景教学

  (3)比较阅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诗歌的改编和话剧的表演中,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初步的认识。

  (二)课前检查

  1对原诗的改编是否忠于原作?

  2能否把握基本矛盾?

  3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三)安排学生表演

  1剧本分两部分:刘兰芝在焦府为第一幕,回到刘家为第二幕。两幕之中可各分几场,让学生分组表演。

  2结尾部分处理:配乐朗诵,采用《化蝶》乐曲为背景音乐,由一位同学在背景音乐中用低缓压抑的语调来朗读:两家求和葬,和葬华山旁。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用《化蝶》乐曲来演绎,使话剧难以表现的浪漫主义结尾得到了很好地处理。朗诵的最后四句是借用歌曲《孔雀东南飞》里的句子,既吻合原诗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意境,又表达出结尾部分人们美好的愿望。如泣如诉的配乐朗诵自然地将剧情推向高潮,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中,忘情于故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演出结束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1提问:刚才演出的小话剧中,同是感情深厚,爱情专一,敢于反抗的刘兰芝和焦仲卿有何不同?同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焦母和刘兄的思想性格有何差异。

  明确:刘兰芝对封建家长制有清醒的认识,不抱任何幻想;而焦仲卿对封建家长制有一定的幻想,性格比较软弱。焦母体现的是封建家长的冷酷自私,专制蛮横;刘兄贪财慕势,是一个势利小人,体现了封建家长的庸俗和丑陋。

  说明:该问引导学生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以养成细微之处留心的习惯,并进而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征。

  2提问:从诗歌中看,刘兰芝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具有许多美好的品德。那么这样一个优秀女子为什么却被“遣归”了呢?

  明确:诗中说焦刘二人“共事二三年”,可尚无孩子,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时代,“无后”是一个女子致命的弱点。再者作为一个独自抚养儿子寡居多年的母亲,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焦仲卿与刘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

  说明:这问题有很大的思维空间,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回答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南宋时,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与表妹唐琬成婚。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另娶他人,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一日,唐琬与赵士程来到沈园,恰巧与陆游相遇,一对有情人相对无言。陆游百感交集,提笔在粉墙上留下了传世经典的《钗头凤》。唐婉再游沈园,见到这首词,和之。不久唐琬抑郁而亡,而陆游也抱恨终生。

  播放这两首词的朗诵。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挹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说明:这一内容的扩展,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爱情婚姻生活的摧残及其吃人的本质。

  梁祝的化蝶,焦刘的孔雀东南飞,陆唐的钗头凤,哪个不是以悲剧结尾,哪个不沾染着青年人的血泪,从中我们就不难发现造成这一切悲剧的刽子手就是封建礼教。几千年来,冷酷的封建礼教,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无数的悲剧后面,还有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地追求。

  (六)布置作业

  思考:焦仲卿的母亲爱她的儿子,为什么又处心积虑地毁灭她儿子的美满婚姻?

  四反思

  语文教学中可以打破文体的限制,从兴趣出发,从艺术相通原则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坚持下去,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搞好素质教育。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以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7册第5课《喜气洋洋》这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本课的教学思想及教学策略。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喜气洋洋》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剪纸美术课。

  中国传统节庆源远流长,绚丽多资,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如春节、元宵节、三月三、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庙会、婚礼等等。目前,我们祖先数千年创造的包括传统节庆日在内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文化,正在与我们逐渐式微的同时,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洋节”却大行其道。

  正是面对这样的现状,本课教材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掌握了剪纸的一些基本技法,对于剪纸课他们是比较喜欢的,本课是在二年级《手拉手,好朋友》的二方连续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重点是剪一个简单的不带装饰的双喜字,让学生感受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的氛围,了解这些双喜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立了三点教学目标:

  (1)、感受中国喜庆节日的气氛,了解传统婚礼庆典中的民间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2)、了解双喜的含义,用图及造型色彩的特点

  (3)、掌握剪双喜字,并进行简单的变化

  3、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学习剪简单的双喜字。

  难点:拓展简单的双喜,剪出变化丰富的双喜字。

  4、说教学流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从这几个教学环节进行实施的:

  一、导入

  1、感受喜庆的氛围,及喜庆的日子里色彩的特点

  今天,老师想邀请大家一起去参加一场中国式的婚礼,想去吗?(想),那就赶快跟我一起来吧。

  播放录像(婚宴会场的布置——舞狮——抛绣球——新人入场)

  “看了刚才的婚礼,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喜庆的气氛?”

  学生说:

  种类(舞狮、抛绣球、新人的着装)

  布置(红双喜、红稠布置的宴会场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色彩(整个婚宴现场给你什么样的色彩?红。)那你知道,在中国喜庆的日子里为什么都用红色吗?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吉利的象征、给人以很热闹的感觉,这一切都给人感觉“喜气洋洋”)、

  揭题:喜气洋洋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一些代表人们喜气洋洋的场景,同时伴随着《喜洋洋》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喜庆的氛围,及喜庆的日子里色彩的特点,其目地是引出课题,为接下来的教学作铺垫。)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雾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9课。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本课安排三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教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生借助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通过朗读来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首先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请他们到教师制作的网页上进行新的学习探究。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深入学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2。细读品位,整体感悟课文共三个自然段,但都是重点段,需要细读。这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明白雾凇形成的原因,在读中体会雾凇的美,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心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①打破文章结构,学习第一、第三自然段,体会雾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别写了阳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雾凇的美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表现雾凇美的句子。接着通过范读或指读的方式说说应该抓那些关键词读好这句话。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启发学生:为什么会有雾凇这个奇观的?从而过渡到下文的教学。②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概括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让学生围绕句子,提出疑问:a。严寒季节具体指什么时候?b。雾气是从哪里来的?c。雾气遇冷以后会有什么变化?d。雾气怎样凝结成雾凇?e。饱和的雾气指的是什么?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并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解答。最后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悟语言就水到渠成了。

  3、网上活动,拓宽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因特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关于雾凇还有很多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探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来拓宽对雾凇的认识。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带领学生由小教材(课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说教学特色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网络教学以超媒体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整合多学科知识,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地发现、探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是长春版教材八年级(上)第20课《传序书箴四篇》中的一篇,

  《春夜宴桃花园序》说课稿

  本序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地点在今陆兆山桃花岩。从弟即堂弟,。文章记述了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叙天伦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等颓废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

  2、教学目标

  (1) 掌握“逆旅,阳春,烟景,大块”等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有关“序”这种文体的基本常识。

  (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经历与性格特点来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3)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4)体会李白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的热情。

  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作者感情变化的把握,以及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背诵全文,是本文教学重点

  课文三、四自然段作者的感情由乐到痛到悲,对人的生死这一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学生由于经历浅,多数未经历过生死,对其中表达的生死观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和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蕴含的积极情绪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用两课时,采用诵读法、点拨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从而更深的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点拨法” 能启发学生脑筋,自己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本文中,我主要点拨的是难句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提出难句质疑;

  3、用归纳法归纳文中的特殊文言现象。让学生学会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

  4、背诵课文时,要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通”“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四、教具准备

  1、录音机、课文朗诵带;2、李白的名诗名句。

  五、说教学程序

  (一) 作者简介及其“序”

  (二) 整体感知,朗读全文

  (三) 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四)结合文意探究主旨

  (五)背诵默写

说课稿 篇6

  一、课的内容

  小学《体育与保健》四年级上册第33课《跳绳接力》,主要有:掷轻物(掷远、掷准)练习和跳绳接力两个内容。

  二、教材分析

  《体育与保健》课以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为教学体系。本课的两个教学内容,掷轻物练习侧重于上肢锻炼,跳绳接力侧重于下肢锻炼,上下肢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本学科“全面发展身体”的教学原则。

  投掷是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既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又帮助学生学会多种投掷动作,发展投掷能力。教材编排遵循“循序渐进、整体提高”的原则,就是说,技术动作由易到难,投掷能力整体提高。四年级学生已学会了“肩上屈肘”、“原地侧向”的投掷技术,并已经有了一定的掷远、掷准能力。本节课投掷教学,它是学生新学了“上步投掷”的技术动作后出现的,通过轻物掷远、轻物掷准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改进“上步投掷”协调用力和准确投掷的方法,增强动作的`连贯性,发展投掷能力。

  跳绳接力既是一个跳跃游戏,又是一项跑跳结合的综合性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游戏,它以趣味性为前提,又具有一定的规则和技术要求。本课的跳绳接力游戏,它是在学生充分学习了跳短绳和快速跑以后出现的,技术基点在于接力比赛与快速奔跑、快速跳短绳的结合上,以接力比赛为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以快速奔跑和快速跳短绳为内容,提高跑跳能力。接力比赛又是一个集体项目,通过比赛,既可以提高学生迎面接力技术,又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学情分析

  本课施教的班级是我校四年级某班,学生48人,男女生各半。本班学生勤学守纪,凝聚力、荣誉感强,是学校的文明班。爱好文体活动,体育是班级的特长,曾获得过校运会三次冠军。学生特点,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学习上有创新精神。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认知目标:

  让学生理解投掷练习中协调用力的意义,理解出手角度对掷远的作用,理解正确掷准的方法,掌握跳绳接力的游戏规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

  (1)改进“上步投掷”快速挥臂、协调用力技术,初步学会运用合适的出手角度进行掷远练习和准确投掷的方法,增强动作的连贯性、协调性,促进上肢肌肉、关节和韧带的发展,提高投掷能力。

  (2)激发奔跑兴趣,发展跑跳能力,促进速度、弹跳、灵敏、协调等素质的提高,增强下肢力量。

  情感目标:

  (1)培养创造能力,发展学生自觉练习和独立锻炼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卫生习惯。

  (2)让学生接受勇敢顽强、沉着机智、听从指挥、 敢于胜利等品质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初步具有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掷轻物练习的教学重点是改进“上步投掷”的协调用力技术,教学难点是如何把“上步”与投掷的蹬腿、转体、快速挥臂等身体动作协调结合。

  跳绳接力游戏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跑跳速度,教学难点是怎样在接力中快速转换跑与跳的技术。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特色

  根据本课的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本课教学将努力实现以下几个特点:

  1、寓教于乐,健体健心

  体育教学重在健体,贵在健心。一节精彩的体育课既要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也应该使学生的心理产生愉悦和放松的情感。现在的学生不是不喜欢上体育课,而是不想上没有兴趣的体育课。他们平时学习紧张,在体育课上都有一种玩一玩、动一动、乐一乐的想法。为发挥学生这种学习心理的积极因素,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各教学内容将以游戏的形式出现,锻炼与游戏相结合,学中玩、玩中学,增强练习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

  2、一绳多用,提高练习密度

  为提高器材的利用率,本节课将以短绳作为学生练习使用的主要器具,并以短绳为辅助工作,开展相应的辅助练习,提高练习密度,提高课堂效率。又因为教学内容的运动强度不大,根据小学体育“强度宜小、密度稍大”的教学观点,本节课还将采用练习法,在一定的要求给予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把教的东西转化为学生自我需求的行动,提高练习密度。同时,通过学生的自由练习,让学生在“小团体”和“个人”相结合练习中领悟动作要领,克服困难,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

  3、又由于本班班风活跃,为加强教师对课堂纪律的调控力度,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采用竞赛法,大到教学比赛,小到队伍集合,通过比赛的办法,从而提高练习密度,也使学生接受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锻炼。

  六、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从教室到操场,视觉、听觉和注意力都发生了变化,情感、思维和情绪等心理状态都不能马上适应到体育活动中来。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到体育活动中来,课的开始突出一个“变”字,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人手一根短绳跑跳进场,在操场上稍作活动后再在指定地点集合排队,进行课堂常规练习。这种不同以往方式开始新课的方法,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师生关系,而且还帮助学生活动了身体,更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深入。

  为更好地活动身体各部位,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准备,我将组织学生进行绳操创编比赛,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生们分组讨论设计几节绳操,然后在把优秀的绳操动作让学生集体练习。在学生的自编自练中,既活动身体有关部位,激发学习积极性,消除惰性,从生理、心理上为即将开始的锻炼做好准备,又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因为本节课没有大强度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准备活动要求不大,为了节约时间,同时也为基本部分留更多的练习时间,因此准备活动时间安排10分钟左右。

  基本部分

  掷轻物练习

  本内容为复习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改进“上步投掷”的协调用力技术,教学难点是如何把“上步”与投掷的蹬腿、转体、快速挥臂等身体动作协调结合。为突破本内容的教学重难点,教学中我突出一个“练”字,让学生多练,练习中暴露动作的缺点,教师不断地予以纠正。教师指导的方法突出一个“变”字,采用讲解、示范、学生示演、比较等手段强化学生的动作意识;学生练习的过程也突出一个“变”字,根据教材安排和教学任务的需要,首先让学生练习纸飞机掷高,然后练习轻物掷远,以跳绳代替纸飞机进行掷远比赛,最后进行掷准比赛。通过不同器材、不同方向、不同目标的练习,使学生始终充满高涨的学习情绪,在反复的练习中巩固上步投掷协调用力的方法,从而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为提高学生的投远能力,学会合理的投掷角度,教学中我将采取学生探索与教师讲解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投掷角度在掷远练习中的意义,再用直观的图示帮助学生建立合理投掷角度的概念,通过反复的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学会投掷的合理角度。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掷准练习中不能正确理解“准”与“力”的结合,往往为了“准”而忘了“力”,结果掷准变成了“丢准”,失去了掷准教学的真正意义。为改进学生准确投掷的方法,我把掷准的目标由硬物改换成气球,要求学生既要掷准,又要用力把气球掷破,以此手段既向学生表明掷准既要准,又要有力,从而实现“准与力”的结合,掌握正确的掷准方法。

  投掷是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为突破教学难点,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较丰富,所以教学时间安排为15分钟左右。

  跳绳接力

  从投掷教学到跳绳接力需要一个过渡,为体现一绳多用的教学特色,投掷教学后,让学生进行花样跳绳自由练习。花样跳绳练习,一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为跳绳接力作好心理和技术上的准备。

  由于小学生争胜好比,荣誉感较强,可以肯定,在接力比赛中每个学生都会发挥自己的奔跑速度,为本小组争光。再加上早已学会快速跳短绳技术,因此突破跳绳接力游戏的重点比较容易。怎样在接力中快速转换跑与跳的技术,这才是教学中要解决的教学难点。

  跑与跳的快速转换,这是接力取胜的关键,但跑跳转换又没有统一的动作规范,全凭个人的身体素质与活动能力。为了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能力的方法,教学中我采用练习法,首先让学生进行练习,体会怎样转换的动作。然后学生进行交流,得出“我适合,我能行”跑跳办法,以在接力比赛中发挥跑跳速度。我将组织教学比赛三到四次,为提高练习密度,分八小组进行。教学中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在“快”字上做文章,张三李四,各显神通,才是本次练习的精彩之处。其次,通过教学比赛,及时向学生总结学习成绩,反馈教学效果。比赛中要强调游戏规则和迎面接力的技术配合,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本次练习时间安排10分钟。

  结束部分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结束部分,用表情歌舞──《歌声与微笑》进行放松,目的是使学生放松身体肌肉,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消除经激烈运动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此舞蹈组织成四列横队,第一遍学生跟着教师练习,要求把握节奏,第二遍听音乐练习,要求动作优美,轻松愉快。

  最后教师小结本课,对本课的练习效果进行讲评,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表扬,提出希望,然后要求学生注意卫生,体育活动后要及时洗手洗脸等。

  结束部分用时5分钟左右。

  七、运动量

  预计本节课的练习密度在40%以上,运动负荷中等,学生准备部分——跑跳进场开始心率平稳上升(130次左右),在跳绳接力时负荷达到高潮(160次左右),最后经过放松活动下降到(100次)以下。

  八、场地器材

  本节课适合小场地、少器材的情况下开展,一绳多用,学生人手一根;小垫子8只;录音机一架;相关磁带两盒;气球若干个。

【关于说课稿锦集6篇】相关文章:

1.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5篇

2.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9篇

3.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五篇

4.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九篇

5.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6.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十篇

7.再别康桥说课稿锦集5篇

8.关于兰亭集序说课稿4篇

9.关于兰亭集序说课稿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