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课稿

时间:2023-03-07 14:40: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课稿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这部分教材先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再从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引入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有关知识。即三个中心问题:

  1、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

  3、人体内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消化、运动、循环、排泄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对“新陈代谢”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士标:

  (1)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肺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过程

  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分析:

  (1)肺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生物学观点的建立。

  (2)呼吸运动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该原理需要通过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动画之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点。

  (3)呼吸运动解决的是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如何交换问题,无论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还是从能力的培养来看,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应作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

  1、呼吸运动的过程

  2、扩散作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分析:

  (1)呼吸运动是负压呼吸,而学生还没有压强的概念,就很难理解空气是“压入”肺内而不是“吸入”肺内。

  (2)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而扩散作用这个物理概念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教给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加上肺泡里、血液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都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微观过程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教学方法

  自学导思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自学导思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运动的演示实验是平面的,不够形象,很难形成知识的迁移。而媒体动画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将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授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以后的学习。

  4、学会用系统表、表格、图解表来总结,便于记忆。

  四、教学程序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引言

  1、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有哪些?

  学生活动: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2、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通过生活常蚀设问,激发了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课题,

  新知识学习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设问: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活动:

  学生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的系统模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

  ① 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②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③ 注意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实际来学习,使学生感到能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提醒学生观察图形、模型时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观察,使观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条理和细致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重点突出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观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设问:

  1、呼吸系统各组成器官有何特点?

  2、鼻涕和痰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呼吸道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设问:

  1、肺的功能是什么?

  2、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猪肺实物,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自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教师评价。

  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示媒体动画一

  我们进行呼吸,外界气体进入体内的什么器官?

  那么气体是如何进入肺的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如何变化。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和呼气有什么关系呢?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取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学习有得必先有疑”,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也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新知识学习示媒体动画二、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演示实验,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

  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

  胸廓扩大——rarr;外界气体入肺

  胸廓缩小——rarr;肺内气体排出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演示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先让学

  生明白是胸廓变化引起气体进出肺的,解决肺的负压吸气问题。再让学生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最后综合思维。形成对呼吸过程的整体理解。

  与教材相比,这种教学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更容容易接受。

  强调学生在观察动画时,要有目的,有重点、有次序、有对比地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胸廓的变化的呢?

  示媒体动画三(侧面观和正面观)

  学生活动:

  观察媒体动画,思考:

  1、主要哪些骨胳肌参与引起胸廓的变化?

  2、肋间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肋间肌舒张,胸廓如何变化?

  3、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膈肌收缩,胸廓如何变化?

  示媒体动画四,这里既反映了肋骨的运动,也反映了膈的运动,肺的体积变化也体现出了。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结合动画,以及前面的观察结果,开展小组讨论后,通过层层推理,依次说出吸气的过程。利用表格来进行总结。

  至于呼气的过程正好与吸气相反就可以了。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对比记忆。

  学生活动:

  呼吸频率:

  让学生进行自测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报告结果。让三、四个同学快速做15个起蹲动作,马上测定1分钟内呼吸的次数。请学生概括什么是呼吸频率?

  肺活量:

  结合体检经验,强调肺活量是在尽力吸气后,再一次尽力呼气呼出的量。讨论为什么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人工呼吸:

  强调是人为外力完成表格中粗体字标出的工作。再介绍人工呼吸的方法。

  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呼吸频率、肺活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新知识学习人体内如何进行气体交换?

  (1)由学生实验引入

  学生活动:

  先让学生来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对比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继而提出为什么呢?(问题产生)

  再问:增多的二氧化碳哪里来?

  ——组织细胞利用了氧而产生了二氧化碳。

  再问:肺吸入的氧是如何进入体内组织细胞的呢?体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的呢?(推理分析)围绕氧和二氧化碳的来与去层层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符合探究式学习规律。

  学生亲自动手,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2)原理

  学生活动:

  喷洒空气清新剂,为什么前排的同学先闻到香味,而后排的同学后闻到?

  观察图片,为什么在书房能闻到厨房里的香味?

  观察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气体分子由浓度高向浓度低方向扩散。通过一些现象(香味的扩散),这是一种感性认识,再用一个模拟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过程

  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要学生结合动画,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哪里的氧含量高?哪里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并将气体交换的原理迁移到这里,说明为什么气体扩散的方向是这样的?

  应强调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与肺泡部的气体交换相对比地学习,相对比地记忆。

  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发生了气体交换后,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如何转变的?加深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的理解。再结合血液循环的路径,强调气体是由血液进行运输的。从而把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呼吸全过程的整体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用媒体动画的形式来展现微观的生理动态,突破难点。

  这里是用层层提问的方式,侧重的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体现了呼吸与循环系统的联系。

  小结

  练习学生活动:

  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煤气中毒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指导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

  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分三大块。

  第一大块是用系统表来总结呼吸系统的组成。

  第二大块是用表格的形式来总结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

  第三大块是用图解来总结呼吸的全过程。

  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

  练习与评价:

  我精心编拟了难度适宜,题量适中的练习,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及时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反馈评价,学生则可以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在练习的内容上,主要分为基础知识题,分析思考题,综合应用题。层次分明,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

  在练习的形式上,让学生以游戏式愉快参与,轻松投入,答对有电脑奖励,答错有电脑鼓励,有的题目还让学生亲自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练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认知心理,符合现代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使学生感到学习“易”、“趣”、“活”。

  五、教学思想

  下面我概要地说明一下,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优点,以及其理论依据。

  1、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模型、学生实验,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2、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学设计中有大量学生活动,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通过启发式教学,逐步引导观察和思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课稿2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一节。是继第一章生殖第二章消化之后对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等知识的学习,也是学习本章后两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基础。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之一就是增进人类的健康。本节课也是学习生物学的要实现的终极目标之一“了解自己,增进健康”的基础。

  二、说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水平);

  2、概述人体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理解水平);

  上述第二个要求,既可以让学生明确呼吸作用的含义,又可以使学生在弄清呼吸作用的意义、价值的基础上,激发学好本章知识技能的兴趣和动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如何通过资料分析,想象并理解呼吸道的作用。

  三、说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表现自我,不喜幌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实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人的生命和呼吸息息相关。

  四、说教学方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交流、讨论。

  五、说教学过程分析

  1、教师提问: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学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2、如果你捏鼻子,闭嘴,有什么感受?(学生实际体验,通过思考,描述感觉,回答问题。)

  推进新课 板书: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人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首先,我们来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板书: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请看书43页图Ⅳ—25,思考: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演示课件:呼吸系统的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一个通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

  请学生谈谈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感觉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板书:二、呼吸道的作用)

  请阅读44页资料分析,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寻找答案。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

  演示图片:气管呈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与软骨。

  学生讨论得出:骨与软骨作支架,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

  情景:在冬天张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觉有什么不同?

  演示图片:鼻黏膜

  用鼻呼吸,黏液能湿润空气,鼻毛能清洁空气。鼻黏膜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

  可见,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演示图片:北欧人和赤道人的鼻子。提问:北欧人鼻子的特点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吗?

  人类在长期的计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点。

  3、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

  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

  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

  4、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演示:气管壁纵切图

  痰中含大量的病原体,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肺炎、麻疹、百日咳以及白喉等都可以通过痰来传播。痰干燥后,其中的细菌就会随灰尘漂浮到空气中。结合SARS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

  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

  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功能:气体进出的通道,并对进入体内的空气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说板书

  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教师出示“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引导学生叙述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

  学生观察“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形成“食不言”的正确观点。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学生多人站起来发言,互相补充,比较完整的进行了小结。

  巩固练习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 )和( ) 组成的。

  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 )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 )。

  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其 ( )。

  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的。

  板书设计

  一、 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道

  2、肺

  二、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进出的通道。

  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三、 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布置作业 P46 第1、2

  总体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生物”这一理念,适当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教学长处。通过纵向横向的对比,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以诗一般的结束语,给学生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这部分教材先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再从呼吸系统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引入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的有关知识。即三个中心问题:

  1、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 气体是如何进出肺的?

  3、 人体内是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的?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消化、运动、循环、排泄系统存在紧密的联系,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与物质的交换,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学好这一部分内容也有助于对“新陈代谢”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士标:

  (1)认识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呼吸频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推理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通过学习人工呼吸,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学习呼吸频率、肺活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肺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过程

  3、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

  分析:

  (1)肺的结构和功能是学习本节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的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生物学观点的建立。

  (2)呼吸运动是本节基础知识的重点。该原理需要通过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动画之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点。

  (3)呼吸运动解决的是人体外环境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问题,接着要解决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如何交换问题,无论从知识的完整性来看,还是从能力的培养来看,气体交换的原理与过程应作为本节的重点。

  难点:

  1、呼吸运动的过程

  2、扩散作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分析:

  (1)呼吸运动是负压呼吸,而学生还没有压强的概念,就很难理解空气是“压入”肺内而不是“吸入”肺内。

  (2)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而扩散作用这个物理概念要从生物学的角度教给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加上肺泡里、血液里、组织细胞里的气体都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微观过程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教学方法

  自学导思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自学导思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运动的演示实验是平面的,不够形象,很难形成知识的迁移。而媒体动画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将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授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以后的学习。

  4、学会用系统表、表格、图解表来总结,便于记忆。

  四、教学程序

  下面通过教学程序来谈谈教法、学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

  环节教 学 过 程设 计 意 图

  引言

  1、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有哪些?

  学生活动:

  请学生像游泳时练习憋气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

  2.气体的进入是由哪个系统来完成的?通过生活常蚀设问,激发了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课题,

  新知识学习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设问: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活动:

  学生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中的系统模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

  ①看书和看模型要联系自己的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

  ③注意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身体实际来学习,使学生感到能为自己的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的兴趣。

  提醒学生观察图形、模型时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依次观察,使观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条理和细致的特点,进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重点突出肺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辩证观点;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设问:

  1、呼吸系统各组成器官有何特点?

  2、鼻涕和痰是怎样产生的?

  3、为什么呼吸道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上述问题,各小组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设问:

  1、肺的功能是什么?

  2、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猪肺实物,观察肺的层层放大图,自学肺的结构特点,开展讨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教师评价。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中的第一节。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本节内容,提供的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等资料,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开展分析活动,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水平);

  2、概述人体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理解水平);

  3、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理解水平)。

  上述第三个要求,既可以让学生明确呼吸作用的含义,又可以使学生在弄清呼吸作用的意义、价值的基础上,激发学好本章知识技能的兴趣和动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

  然而,纵观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整本教材,均未对这一问题作具体的描述。仅在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课文最后一段,有关于“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的简单叙述。为此本节的教学内容,除教材内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外,将补充人体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如何通过资料分析,想象并理解呼吸道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表现自我,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实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人的生命和呼吸息息相关。

  四、教学方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交流、讨论。

  五、教学教学过程分析

  (一)情境导入

  提问: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学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相互完善。)

  (二)学习新课

  1、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

  学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观察图4-25呼吸系统的组成,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2)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回答,表达各自观点,相互完善。

  2、呼吸道作用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4—45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问题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管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问题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呢?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引导学生联系鼻腔气管的结构特点,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得出正确答案,并对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问题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

  组织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

  问题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师生共同小结: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它通过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排出体外。

  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易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不文明。

  问题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北欧人的鼻鼻端较尖和大,这可能与御寒有关。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教材第45——47的文字及图片,并进归纳总结。

  1、观察“吃饭时大家会呛着”的小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

  学生认真地讨论回答,得出正确答案。

  2、组织学生表演课前准备的小品《三心二意》,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意识到边吃边说的危害。

  讨论题中的第3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

  (三)知识拓展

  声音的发出

  图片声带拉紧和松开

  引导学生叙述声音的发出。

  学生观察“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叙述声音的发出,明确大喊大叫的危害。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可多人发言,互相补充、相互完善。引发学生关注环境,加深对环保问题的思考。

  (五)学以致用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举手回答,互相完善。

  (六)巩固练习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xx和xx组成的。

  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xx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xx。

  它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其。

  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的。

  (七)布置作业

  1、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要先清除口、鼻内的污物?

  2、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怎样传播的?叙述这些至少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

  (八)板书设计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

  二、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进出的通道

  2、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3、发声(喉、声带)

  总体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生物”这一理念,适当借鉴了其他学科的教学长处。通过纵向横向的对比,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以诗一般的结束语,给学生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课稿10-09

《呼吸道对空气处理》说课稿07-14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说课稿02-24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说课稿11-08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说课稿范文11-25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反思08-02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教学反思范文01-26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教学设计范文07-02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教学反思范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