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时间:2025-04-23 12:25:18 银凤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1) 整理书柜时,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l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 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略有删改)

  9.阅读原文(4) — (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3分)

  (1) ▲ (2) ▲ (3)敬畏红字(4) ▲

  10.阅读第(5)段,用原文句子回答画线句中。我一连串的翻书动作为什么如此细腻与温柔。(3分)

  11.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中。眉色飞舞一词的妙处。(4分)

  12.为什么。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却能演绎最最快活的童年?(4分)

  13.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从寻觅了?结合全文内容回答。(4分)

  答案:

  9.勤做笔记当众朗读画简笔画

  10.因为我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

  11.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示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12.因为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找到了一种创作的快乐,给枯燥的读书生活带来了乐趣。或:因为 我能忙里偷闲,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偷偷找乐,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13.因为我失去了儿时的天真,失去了少年的期盼与梦想,失去了孩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就无从寻觅了。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对旧语文课本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童年学习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少年心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留恋,对年少时纯真、率性、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心境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少年心逐渐远去的惆怅。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 1 - 3 段):由整理书柜发现旧课本引出回忆,提到自己因跳级上学,感觉比同龄孩子少了些童年乐趣。

  第二部分(第 4 - 10 段):翻开课本,寻找童年踪迹。包括课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体现当时学习的认真;回忆当众朗读的快意;对红笔的敬畏和期盼长大用红笔的心情;以及在课本页脚画简笔画的年少顽劣时光。

  第三部分(第 11 段):引用宋人章良能的词句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表达对童年和少年心的怀念与感慨。

  写作特色

  以小见大:作者通过一本旧语文课本,选取童年学习生活中的几个小片段,如作笔记、朗读、对红笔的态度、画简笔画等,来展现童年的时光和少年的心境,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文中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如 “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通过 “捻”“掀”“放” 等动作细节,表现出 “我” 对课本的珍惜和对童年回忆的珍视。

  对比手法:将童年时对红笔的敬畏与长大后随意使用红笔进行对比,突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以及对童年那种纯真、敬畏之心的怀念。

  引用诗句:文章结尾引用章良能的《小重山》中的词句,巧妙地升华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少年心无处寻觅的怅惘之情。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09-11

《惟有少年心》的阅读答案10-11

梦想照耀少年心阅读答案12-31

《少年》阅读答案11-03

少年的涅槃阅读答案01-09

少年壮志阅读答案09-29

送报的少年阅读答案07-15

少年与海的阅读答案08-16

《少年壮志》阅读答案08-01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惟有少年心阅读答案

  (1) 整理书柜时,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l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 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略有删改)

  9.阅读原文(4) — (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3分)

  (1) ▲ (2) ▲ (3)敬畏红字(4) ▲

  10.阅读第(5)段,用原文句子回答画线句中。我一连串的翻书动作为什么如此细腻与温柔。(3分)

  11.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中。眉色飞舞一词的妙处。(4分)

  12.为什么。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却能演绎最最快活的童年?(4分)

  13.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从寻觅了?结合全文内容回答。(4分)

  答案:

  9.勤做笔记当众朗读画简笔画

  10.因为我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

  11.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痛快淋漓地展示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抑扬顿挫,神采飞扬的情态。

  12.因为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找到了一种创作的快乐,给枯燥的读书生活带来了乐趣。或:因为 我能忙里偷闲,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偷偷找乐,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13.因为我失去了儿时的天真,失去了少年的期盼与梦想,失去了孩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所以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就无从寻觅了。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对旧语文课本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童年学习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少年心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留恋,对年少时纯真、率性、充满好奇与求知欲的心境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少年心逐渐远去的惆怅。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 1 - 3 段):由整理书柜发现旧课本引出回忆,提到自己因跳级上学,感觉比同龄孩子少了些童年乐趣。

  第二部分(第 4 - 10 段):翻开课本,寻找童年踪迹。包括课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体现当时学习的认真;回忆当众朗读的快意;对红笔的敬畏和期盼长大用红笔的心情;以及在课本页脚画简笔画的年少顽劣时光。

  第三部分(第 11 段):引用宋人章良能的词句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总结全文,点明主旨,表达对童年和少年心的怀念与感慨。

  写作特色

  以小见大:作者通过一本旧语文课本,选取童年学习生活中的几个小片段,如作笔记、朗读、对红笔的态度、画简笔画等,来展现童年的时光和少年的心境,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文中运用了丰富的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如 “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通过 “捻”“掀”“放” 等动作细节,表现出 “我” 对课本的珍惜和对童年回忆的珍视。

  对比手法:将童年时对红笔的敬畏与长大后随意使用红笔进行对比,突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以及对童年那种纯真、敬畏之心的怀念。

  引用诗句:文章结尾引用章良能的《小重山》中的词句,巧妙地升华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少年心无处寻觅的怅惘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