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与土壤》阅读理解及答案

时间:2022-07-01 13:23:1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天才与土壤》阅读理解及答案

  ⑴1990年生的王骁威是韶关学院09级学生,其论文《仅用1表示数问题中素数猜想的一个反例》被权威数论期刊JournalofNum—berTheory上SCI收录,此前他找一些国内专家被泼冷水挂电话,投国内权威杂志第二天就被退稿。他偏科,四级未过,想读研可能没希望。

《天才与土壤》阅读理解及答案

  ⑵可以相信,有了这篇被权威数论期刊收录的论文,王骁威的读研之路可能峰回路转,会被一些高校破格录取。甚至可以说,仅凭这篇论文,其本人也能够申请到一所美国好的大学读数学硕士。但是,在为王骁威可能峰回路转的命运而期许时,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样的天才总是被别人慧眼识珠?对于王骁威如此有价值的论文为什么被国内权威杂志退稿,有国内数学专业学术期刊编辑表示,这是因为数论这一分支非常狭窄,国内研究这一方面的专家又不多,都没有审查这方面稿件的能力。说实话,这是一种相当牵强附会的解释,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并无太大差异。更何况,学术前沿的命题,原本就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审稿者有平心静气、一视同仁、发现创见的耐心。

  ⑶但是,对于很多国内的期刊杂志,不是按照迫切发现有创见观点的方式来对待来稿,而是按照论资排辈、墨守成规的方式来安排发表的稿件,从而使得很多有价值的论文遭遇明珠暗投的命运——如果不是严谨认真的国外学术杂志慧眼识珠,恐怕一个天才就会如此被埋没。

  ⑷近年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反复被提及,“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但是,王骁威之类事件的发生,似乎更应该被追问的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体制下总是难以发现那些杰出人才?”还是唐代韩愈在《马说》中说得好,“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⑸真正的学问之道,不仅需要有宽容自由的学术环境,而且需要有善于发现人才的制度机制。近年来,中国的教育制度饱受诟病,可是即便在这种不尽完美的制度环境中,还总是能够涌现出一些天才式人物,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有能力输出天才。可是,再有天赋的天才,如果没有一个让其充分发挥才能的环境,也会最终面临“伤仲永”的尴尬结局。

  ⑹当然,天才也不是等来的,而是需要培养造就的。这正如鲁迅先生在《未有天才之前》中谈到的,“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还切近;否则,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像一碟子绿豆芽”。在培养造就天才方面,好的制度机制就是最好的泥土。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泥土已经足够肥沃的话,那么天才的产生就不会像王骁威这样曲折,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就会圆满画上句号。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

  2、阅读全文,题目中的“土壤”在文中具体的涵义是__________。

  3、第⑷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第⑹段主要论述了。

  4、阅读全文,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外权威数论期刊JournalofNum—berTheory的编辑有平心静气、一视同仁、发现创见的耐心。

  B.尽管中国的教育制度饱受诟病,但总还是能够涌现出一些天才。

  C.鲁迅先生认为,要想天才不变为“绿豆芽”,就必须有足够肥沃的“泥土”。

  D.王骁威的论文被国内权威杂志退稿的真正原因是:国内研究数论的专家不多,都没有审查这方面稿件的能力。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两段之间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

  这说明,我们的差距不在于没有天才式人物,而是缺少发现天才的土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才与土壤》答案】

  1、我们需要发现与培养天才的机制。

  2、制度机制

  3、引用论证,论述发现杰出人才的重要性。天才是需要培养造就的。

  4、D

  5、第(5)(6)段之间,这段文字是对的总结,与第(6)段的“当然”呼应。

【《天才与土壤》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天才之路》阅读答案11-16

阅读理解及答案04-30

散步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散步阅读理解12-10

黑白阅读理解答案 黑白阅读理解12-13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12-15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12-13

《脚印 》阅读理解及答案03-17

孔雀阅读理解及答案11-15

苦瓜阅读理解及答案06-09

继父阅读理解及答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