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美术教案合集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第1课三原色三间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技能目标: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进行审美教育。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及三原色相互调和出来的三间色。
教学难点:
掌握运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方法。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美术作品、绘画工具、纸杯一个、调色盘一个、色环。
学生准备:
绘画工具、调色盘一个、纸杯一个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老师:同学们,首先欣赏一下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的图片,来说一说,你能看到哪些颜色呢?
生:?(春天-绿色,夏天-红色,秋天-橙色,冬天-白色。)老师:这些颜色都有它们各自的相貌,我们就称它们为“色相”。老师:谁来说说,生活中带有红、黄、蓝颜色的物品有哪些呢?生:?
老师:同学们,看一看自己带来的颜料盒里面的12种颜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不能用其他颜色调和出来的,但是,它们能调和出任何的其他颜色,他们是色彩王国的老祖宗,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原色与三间色。
2、新课讲授
⑴认识三原色老师:任何其它颜色,都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⑵认识三间色老师:用两种不同的原色调和会形成什么颜色呢?(学生尝试)(老师在讲台上示范)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老师:橙、绿、紫这三种颜色叫做三间色
老师:调和两种原色时,其中一种原色添加的量不同,调出来的间色色相也会不同,同学们试验一下,老师辅导。
3、学生感受练习(3~5分钟)4、欣赏作品
老师:我们一起欣赏,用三原色、三间色装饰的画面是什么样的。
六、布置作业:
要求:1、自制抽拉玩具,做做色彩游戏,可以同桌两个人合作,参考书本第一页的左侧。2、可以用三原色与三间色画一幅你们喜欢的色彩图画。
七、互相评价
八、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三原色是哪三种颜色?三间色是哪三种颜色?
第2课好朋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无论哪个种族的人都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
2、了解不同种族人的相貌特征,服装打扮及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欣赏图片和大家讨论,了解不同人种的特征
2、抓住外形特征,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的人种教学教学准备:
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各种族人物图片、了解不同人种的风俗习惯,彩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师出示奥运会的.五环标志:这是什么标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人种的特征,可以从相貌、服装等处进行分析
(地球上有50亿人口,除了黄种人外,还有白种人、黑种人及其它有色人种)你知道各种族的差异是怎样产生的吗?
答案:由于地面上各处自然环境不同,在温度、雨量、阳光等存在差异,又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体形的发展,就分化出了现在世界上不同的人种。如黑色素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保护皮下的血管、神经和肌肉免受紫外线的袭击。所以长期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种变成了黑种人,他们的头发卷曲、覆盖头部,有隔热作用。而长期居住在高纬寒冷地区的人群,鼻子狭窄,使冷空气较慢进入气管和肺部。他们体形比热带地区要粗壮,肤色也较浅。这些特征代代相传,以至人类在地面上分衍成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
3.游戏:你知道吗?
师来表演不同的“问好”形式?
请学生有肢体语言来表示不同人种的风俗,其它同学猜一猜以小组为单位,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你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介绍我了解的种族。着重介绍其三大特征:
相貌特征、服装打扮、风俗习惯创造与表现
师生共同欣赏各族人的图片,认一认是哪个种族,哪个国家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推荐图片:《地球上的小人》
学生以“各种族朋友”为题,画人物肖像教师示范,并强调注意点:
抓住特征、概括特征、夸张特征(注重细节)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大胆表现。老师提示:
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
表现时抓住人物的外形及服饰特点。
三、反思与评价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如果??,那就更好了。”2.课后学生可以举办一个各种族的服装秀。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第1课、《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共2课时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儿童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正确的审美评价。
教学过程:
1.《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要点。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活动:学习观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德育渗透→拓展创新
2.看一看、说一说
(1)、欣赏本课中的美术作品,你能说说画中表现了什么?
(2)、说说那你喜欢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
第2课、别具一格的建筑(共2课时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建筑为何别具一格。
2、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自主设计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对古代建筑物的认同感受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建筑样式与类型,学习用线描加淡彩的
方法,设计一座新颖独特的建筑。
难点:建筑外形与结构的新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1、图片展示少数民族建筑,激发学生回忆身边少数民族建筑,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小结:我国传统建筑的常见表现手法斗拱、飞檐,梁柱等巧妙结合。
2、教师出示几幅学生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最符合现实形象吗?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想一想,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建筑特点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建筑特点,除表现出它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甚至可以装饰上图案艺术……
(二)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民族建筑,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课时:完善构图,装饰纹样也可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三)教师评价提示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导。
(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第3课、水墨画蔬果(共2课时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画写意的技法,初步掌握中国写意工具材料和用笔用墨的方法。
2、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体验笔势和墨色的奇妙效果,并用之画有关蔬果题材的水墨画。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中国画水墨的技法创作一幅以蔬果为对象的水墨画。
教学难点:
笔墨技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品。
二、过程:
1.教师以游戏形式复习笔法:中锋笔法、浓墨、淡墨,在复习过程中实际操作育
2.学习侧锋笔法:教师示范侧锋,从侧锋笔法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这是一个什么笔法
3.教师画丝瓜,请学生仔细观察,在丝瓜中教师运用了什么画法,引导学生探索
4.教师带学生尝试画丝瓜。
5.尝试创作:水墨画—牵牛花
水墨画——丰收的果实
目标:尝试梨、柿子、葡萄、桃子、苹果、葫芦的画法及要领;发展孩子的想象思维;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画
三.学生创作
1.学生以《丰收的果实》为题,展开想象画一幅水墨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走指导育
第4课、农家乐(共2课时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上节课学生关于〈农家乐〉主题的'作品,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乡间玩耍)---主体环境(乡村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自拟)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小组讨论
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人像比例、结构,提高对人物面部表情、头部结构的认识,从而达到刻划对象心理表情的高度,对日后进行创作有较好的帮助,并通过头像的训练,对事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是素描教学的较高级阶段。
教学重点:
对人物头部结构及人物神态的刻划。
教学难点:
对人物头部解剖结构的表现。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直观与讨论相结合。
教材:《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参考书目:
《现代素描肖像》 孙建平 著 天津美术出版社 ISBN 7-5315-0323-5/.0323
《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 乔治.伯里曼 著 广西美术出版社
ISBN 7-80674-065-1/.48
《素描基础知识》 郭绍刚 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 8260.0718
《素描技法》马玉如 陈达青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8027.7210
〈〈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素描教程〉〉贝洛乌索夫.柯尔布.卡别依金 著 曹春生 译
ISBN 7-5059-1262-3/.324
学时:6╳10
人物头像素描
一、 人物头像素描的意义
1、人物是素描研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很多专业画家研究的对象。我们可以从很多大师那里找到他们画的人像素描,并可见其所具有的艺术质量,那些充满魅力的人像素描大多是创作画中的设计稿,但是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2、研究素描头像的作画技法应对有关艺术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和研究,使之在提高技法的同时对艺术的思维、观点进行培养和锤炼。这样有利于在绘画成长的过程中发育健全。研究人像素描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练习程序。
二、人物头像写生
1、深入研究素描头像的一般规律
深入研究素描头像的一般规律,从头骨研究开始并借助头骨及肌肉解剖知识以及面部细节的帮助,大致掌握不同角度俯仰透视时头部的关系和表现方法。
2、掌握构图的基本原理
在画头像时要掌握基本的构图规律、原则,要看好纸的大小,而后开始定位、高低左右、中心线等辅助线的勾画,再确定头部的尺寸及比例和它的运动趋势,然后轻轻的定位描画。
3、头像的画法步骤
掌握画素描头像的方法和步骤,始终进行认真的观察、细致的比较,坚持从全局出发,从大处入手刻画,注意结构和比例关系。小的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只用长短不一的直线表示则可。
确定脸部的大轮廓、体积特征和比例之后,标出明暗交界线的位置,要考虑面部的高点和低点,细部的加工要仔细研究形体。从各方面多角度观察模特。找到对象的面部特征和心理表情,在逐渐加重暗部颜色的同时,更加清楚地画出明暗面、中间色,并使色调从属于整体并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细节。
画素描的过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比例关系、构图和模特的特征上,训练学习习惯,从不同角度观察模特儿,在任何时候都清楚头部各个面在空间中的状态,头部骨骼和肌肉、在脸部不同表情状态下其结构在细节上的相互联系,明暗和色调以及对细部造型研究,所以这些都必须统一于一个整体,做到画面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完整性。
三、头部造型结构
1、头骨的结构:
头骨是由呈球状的脑颅骨、额骨、颧骨、眼眶凹穴,以及连接牙齿的上下颌骨所构成。
2、简化头部的形体的观察方法:
头部的体积,可以借助最简单的立方体来理解,再进一步分析正面和侧面是不同方向的两个面。
3、头部的动势和透视:
找到头部的中心线与眼、鼻、嘴三条平行线成直角相交,头部倾斜时他们的关系不变。
四、头部的标准比例和五官的位置
1、标准比例:发际到眉毛为上停,眉毛到鼻底为中停,鼻底到下巴为下停。
2、三停五眼:正面看脸部最宽处为五个眼睛的距离。
3、不同角度的透视变化。
五、脸部的表情
1、重视五官的造型特征和神态:
要熟悉他们的`形体结构,理解五官由于脸部表情的变化而形成的变化。
2、眉、眼、鼻、嘴、耳:
深入观察掌握结构,各角度的透视变化。
3、肌肉对表情所起的作用:
头部骨骼决定头的形状,脸部肌肉决定脸部的表情,学好解剖知识掌握脸部肌肉收缩对表情的影响。
六、素描头像的其他因素
1、头、颈、胸的关系:
要简单的理解成几何形体,掌握解剖知识,及前后关系。
2、头发的表现:
头发的不同样式,体现了人的各种身份和性格,表现时要注意大型和整体关系的把握,注意远近虚实的刻画。
3、头部质感和色感的表达:
认真观察每个人的不同的皮肤颜色和身份特征,年龄、性别等因素,依靠线条和明暗来刻画对象。
4、背景和头像的关系:
背景的刻画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头像,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
七、素描头像的技法及工具
1、结构素描和全因素素描:
结构素描主要指以线为主的素描。全因素素描是包含光影反映真实的素描,三大面、五大调子。
2、工具:铅笔、碳笔、木炭条,
专业的素描纸、绘图纸、宣纸、新闻纸等,画板、画架、橡皮、定画液等。
八、素描头像的三个阶段
1、大体阶段。,
先观察,首先看对象的特征,主要任务是整体入手,安排构图、定位置、确定结构轮廓用长短不一的直线,要求动势、头、颈比例和基本型正确,画出大的明暗交界线及投影位置。
2、 深入刻画阶段
深入刻画,是进一步地刻画对象,根据作业要求、时间长短来确定,刻画的细致程度,以长期作业为例,要更加细致地调整外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达到造型精确,更加仔细地观察并牢记第一印象,理性的分析加上感性认识,表现对象的精神面貌及心理活动,做到画面人物形象生动,但深入刻划阶段要求从整体出发,分清主次,着重刻划和神态有关的部分(五官),所以,深入刻划阶段主要是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的过程。
3、调整完成阶段
调整阶段,主要任务是上大色调和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这样过程,要多动脑,少动手,对画面进行全面检查,对画面黑、白、灰的调整统一的过程,不要进行大的修改,以观察概括和加强减弱等方法,突出主要五官刻划,屏弃琐碎的不必要的非本质的东西的描写,努力做到使形象准确、鲜明、生动、做到画面的完整和谐统一。
完成阶段,画到什么程度是一张素描头像的完成呢?一张完整的作品,要求画面色调统一,黑、白、灰安排合理,线条排列及轮廓线处理有虚实软硬的变化,并尽力做到自己极限,错的地方要及时修改,按步骤制作,要求到任何阶段画面需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一张完成的作品,跟人的个方面素质、修养密切相关,在一定时间里要多读、多看大师的作品,从中吸收精华。
九、作业要求
1、长期作业:时间要把握好,严格的按步骤要求进行,多些理论的分析,完成在解剖、透视、三大面、五大调子、结构等方面全因素的写实头像。
2、短期作业:时间控制在四课时左右,要求造型准确,结构严谨,线条流畅,作业具备完整性和可观赏性.
3、 时间安排: 短期作业:四—六课时一副
男、女青年头像。
长期作业:十—十二课时一副
中、老年头像。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通过充分的视觉素材资源的展示与交流,使学生感受二方连续图案的艺术美感,初步了解其艺术特点及生活中的实际作用。通过本课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电脑工具借用或自行设计单独纹样,并运用复制、粘贴等方法组成二方连续图案,体验运用电脑工具进行创作活动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Word软件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及使用电脑的兴趣,使他们进一步体验通过电脑开展设计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技术优势。通过欣赏及运用电脑设计连续图案,提高学生的信息及艺术素养,感受艺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使他们养成善于美化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知识,并能够运用Word绘画软件创作出简单的、具有装饰性的二方连续图案,体验通过电脑工具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
教学难点:创作出具有装饰性的、形式新颖的二方连续图案作品。
教师准备:信息技术设备、教学课件及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各种学习资料等。
学生准备:各种与二方连续图案有关的素材。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出示一块印有美丽花边的方巾或一个有花边装饰的其他物品,让学生观察。
看实物找花边。
通过实物直观地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感受。
交流二方连续图案给人带来的艺术感受。强调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美感。示二方连续的概念。(课件或教科书)
认真看文字,并读出文字内容。
初步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概念。
二、欣赏课件。
在图片中请你找出二方连续图案在哪里。
如:花瓶、坐垫、地毯、书籍、服装、包装盒、房屋等。二方连续图案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衣物、日用品、书籍等的装饰美化方面。
小结:人们很早就利用各种各样的花边来装饰身边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非常美丽。
根据保件提供的内容,找出物品的二方连续图案。
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有二方连续图案装饰的物品。
通过来自于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认识到二方连续图案有广泛的'用途。
组织学生讨论二方连续图案的有关知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条美丽的花边是由什么组成的?(课件)
它们都是一种图案的重复排列,我们用箭头来表示出它们排列的规律。
观察并说出花边是由一种图案的重复排列组成的。
让学生找出二方连续图案的创作规律,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几种构成形式。
二方连续图案的形式可分为:(课件)通过课件演示二方连续图案的散点、折线、波线、综合等构成形式。
观察课件内容,理解浅显的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成知识。
初步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成知识,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帮助。
总结知识,引发质疑。
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漂亮的二方连续图案花边,对于它们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是想要了解的吗?
学生自由提问,说出自己的见解或疑惑。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或者疑惑,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辅导上网。
学生查看校园网有关二方连续图案的网页内容,自主探究相关内容的知识,并通过校园网的BBS论坛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式学习,搜集有关介绍二方连续图案的文字和图片,加以学习和整理,并通过BBS论坛与其他学生进行知识和问题的交流。
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式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教学的难点问题。
组织学生汇报自己通过网上学习获得的知识,如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成形式,有什么新的想法及生活中的应用等。
汇报学习成果,对二方连续图案的概念和它的构成形式进行总结,说出自己的设计想法。
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和网络合作学习,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加深对二方连续图案的了解。
指导学生电脑操作的方法:
1.复习插图图片的方法。
2.指导学生学会简单的处理图片的方法(可以结合Windows图画工具进行图像处理)。
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练习活动。提高学生电脑操作能力。
三、布置实践活动的内容。
设计或利用一个单独纹样进行二方连续图案的创作,为我们班的板报或中队小报设计美丽的花边。
根据作业要求,在电脑上设计一个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的花边。明确作业要求,以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个别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自己设计或从老师提供的资源中选择一个单独纹样进行二方连续图案的创作活动。
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使他们顺利完成作业。
四、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通过BBS填写问卷(内容可以是二方连续图案的定义、有几种组织构成形式、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知识等等)。
学生说说对作品的感受,如图形、颜色、排列方式等。再次感受二方连续图案带给生活的美感。通过BBS填写问卷。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课题:大的和小的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整体观察、认识和辨别大的和小的。
2。在比较和制作中体验大与小的组合。大的和小的教学重点:
观察和认识大与小,学会表现谁大谁小。
教学难点 :
理解大与小的区别。自然、和谐地将不同颜色的大与小的形象组织在画面中。教学过程:大的和小的
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有顺序地摆放学习用具及材料,然后,安稳坐好。
二、复习: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画一个大圆圈,一个小圆圈。圆圈画得随意,不要求规范,只要求有大有小(也可画简单的物象如:大小苹果等),由全体同学评论哪个大,哪个小。
三、讲授新课:
1。提问:请学生到前边指着图象回答,为什么这个大,那个小?学生回答:这个圆圈占的地儿多,那个圆圈占的地儿少。
2。观察:
(1)教师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果、水碗、书等物。演示它们的容量、体积的大小。让学生鉴别和理解大与小。
(2)看书第4页彩图:画面中大的有什么,小的有什么?(学生齐答)
(3)总结:
大:就是占的地儿大、盛的较多。。。。。。
小:就是占的地儿少、盛的较少。。。。。
(4)板书课题:大的与小的
3。教师演示:
(1)在黑板上挂8开演示底纸。选择不同颜色的废旧挂历纸,撕出一大块和一小块任意形纸片粘在底纸上。由学生区别它们
有大有小。然后差开颜色撕出大小不同柱形的'树干,叠贴在已粘好的大小纸块上。
提问:画中贴出的纸块像什么?
学生回答:像一棵大树和一棵小树。
教师粘贴时注意:把大树和小树在底纸中安排匀称,把远近关系、遮挡关系安排合理。
(2)示意徒手撕纸方法。
4。布置作业:看书第5页范图,了解
作业意图。
(1)制作大与小,撕和剪均可。
(2)摆与组合。
(3)粘贴。(11分钟)
四、学生制作:
1。选材:从材料纸中选择四种或六种不同颜色的纸,将两种差别较大的颜色为—组,摆放在桌面上。
2。撕或剪:从每组色纸中各拿一块,分别制作出大块和小块。其中大块可以由几小块组成。用是一色纸制作出大小长条(1圆形或方形)纸块,仍按颜色差别,分组摆放。废纸屑团放在桌角。
3。摆放与组合:在底纸上摆放大小;颜色有区别的纸块组织成大小不同的树。j树干的高低分出远近。
4。粘贴:先粘摆放在画面上方的再粘摆放在下处的,以解决远近问题。粘贴时,少用胶水。
五、小结:
1。组织学生集体处理废纸,整理用具。
2。自我欣赏、互相欣赏作品。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美术小学教案大全03-1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2-22
小学美术教案06-30
小学美术教案10-12
小学美术教案10-30
小学美术教案素材 美术小学教案大全12-16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05-26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10-13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04-03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优秀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