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美术教案(通用19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过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材料如石头,树叶等加工成各种画面。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创新再造能力。
课时1-2课时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如树叶,豆类,铅笔屑等。
2.带领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能对各种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描述,并想象其表现那些事物。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引导深长观察所收集的材料,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材料可以表现出什么事物。
启发学生可以利用材料天然的颜色和造型进行创作,教师可以示范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贴,卷,插等。教师还可通过示范单项材料制作和多项材料组合的方法,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2.发展阶段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学生学会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力,利用或打破材料的原有形态和色彩,充分发挥其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构思奇妙,造型美观的作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求异,才会设计出好的作品。
3.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三、课后拓展
1.通过交流,自查作品中的'表现材料的方法,看看能找到更好的材料的方法吗?
2.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各种画面。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尝试使用不同纸材,体验造型快乐。
2、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美术游戏中尝试以不同纸村组织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纸材赋予作品的不同感受。
教学准备:
废旧挂历纸、电光纸、海报、各种大小的纸盒、纸箱、剪刀、胶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回忆:
“我们每个人都见过各种各样的房子,你见过的最漂亮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在哪里?你梦想中的最漂亮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建筑。欣赏:师生共同欣赏不同建筑风格的图片。
教学理念:
我们生存的星球上有着丰富的建筑格局与样式,它们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课本第36页引导学生欣赏了天坛的祈年殿,它创建于明代,有三层蓝色琉璃瓦屋顶,建在一座圆形的'基座上,阳光下,蓝、红、白、金分外耀眼。
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建筑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喜欢它?
选材:
如果你用旧报纸或旧的海报,上面的一些画面也许可以成为你的小建筑的最好的挪花纹,(赏析优秀作业)“动动脑筋,比比谁想的最巧妙?”如果我们用基本形表现,都可以用哪些形状?在童话故事里、在游乐场里、在你的想象中,建筑有哪些可爱的小窗?小门?
创作:
选择适合的颜色,剪出建筑各部分的基本形,摆一摆、看一看。在装饰细节时注意添加一些有生活情趣的摆件,如:随风飘动的窗帘、门前的小路、甚至一条跑来的小狗……也许不会非常形似,但只要儿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很轻松地表现出来了,就会是一幅好的作品。欣赏:对于学生作品的欣赏,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既对创作者起到鼓励的作用,又对集体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开拓大家的思路。
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你最想住在谁设计的建筑里?”为什么?
学生自我评价——“我最喜欢我的小建筑的那一点?”“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再让我进一步改造,我会把哪里做得更好?”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力、表现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2、使学生在创作中受到美的感染,体会到绘画活动的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教学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学习材料:
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请大家认真听、仔细想,看谁先猜出来!(课件出示谜语)
有个好朋友,
跟你不分手。
你走它也走,
你停它也停。
生:影子。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画影子。(师板书课题:画影子)
三、讲授新课
1、师:影子是生活中一种有趣的现象,它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你们在哪见过影子呢?
生1:在太阳光下有影子。
生2:水中有倒影。
生3:灯光下会产生影子。
2、师:(播放录像)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影子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它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
生1: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生2: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彩色的`倒影漂亮。
3、师:今天天气晴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太阳光下的影子吧!(教师组织学生在操场上站好)
学生来到操场站好。
师:“影子”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可不能让别人踩到呀!
学生开展踩影子的游戏。
4、观察图片
(1)师:(课件出示没有影子的风景图片)看看这张图片中的内容说说你的感受?
生1:这张图片不好看。
生2:我也觉得这张图片不好看、不生动。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不好看。
(2)师:大家都觉得这张图片不好看。(课件出示有影子的风景图片)那这张呢?这张照片有了倒影,你现在的感受还一样吗?
生1:比第一张好看。
生2:比刚才那一张生动,这张图片好看。
生3:这张图片有了倒影,变得好看了!
(3)师:你能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彩色的倒影,让自己觉得特别好看,特别有趣。
生1:我在润城的公园里看到水中的倒影,倒影里有绿树、红色的花。
生2:我在公园的湖水里看见火红的太阳。
生3:我在沁河里看见彩色的倒影,里面有沁河大桥,路灯。
5、欣赏
师:彩色的倒影真美丽,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幅美丽的作品。(课件出示作品)这些作品在绘画内容上、构图上、表现方法上有哪些值得你们借鉴的地方?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
组1:第一幅图画得是两只鸳鸯,用的材料是油画棒。水中的鸳鸯画得没有水上的清楚,是用虚线画的。
组2:第二幅图画得是两只白天鹅,他是用彩笔画得。水中的白天鹅轮廓清楚,但里面是用虚线画得。
组3:第三幅图画得是青蛙和荷叶,是用油画棒画得。水面上的青蛙和荷叶画得清楚漂亮,而倒影也是采用虚线的方法。
组4:第四幅图画得是大山和太阳,他是用水粉颜料画得。水中倒影和水面上的一样。
组5:第五幅图画得是许多树和湖水,绘画材料用的是彩笔,水中的树的颜色和岸上一样。
组6:第六幅图画得是妈妈和女儿,用油画棒画得,水中的倒影画得是虚的。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六幅漂亮的学生作品,他们运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表现了“影子”。他们在绘画的时候对物体采取的是“实”的表现,而对倒影采用的是一种“虚”的表现,这样就很好的表现出“物”和“影”的关系,使画面产生了梦幻般的效果和丰富的色彩。
四、尝试创作
1、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影子漂亮吗?
生:漂亮!
师:如何才能把影子留下来呢?
生1:用照相机拍下来。
生2:把它用剪刀剪下来。
生3:用彩笔画下来。
……
2、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用什么方法能更好更快的画出倒影呢?
生1:在纸上先画出物体,然后把纸倒过来再画个一模一样就行了。
生2:把纸对折,用印纸画。
……
师:影子真有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自创作一幅有趣的影子呢?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业要求:
(1)构图大胆、生动有趣。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可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也可画一幅表现“踩影子”的创作画等等)
(2)可以小组为单位画一幅。
学生作业,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五、展示作业、讲评
1、组织学生展评,全班学生作为小评委评价,所有的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走动,欣赏推荐他们认为最棒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2、师:请根据自己本课堂的表现填写下面的评价表:
(1)你知道表现影子大概有几种方法?
一种();两种();多种()。
(2)你知道“影子”有哪些特点?
学生填写评价表。
六、小结
师:“影子”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情趣,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板书设计:
画影子
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
物体实画,倒影虚画。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3、 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去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是利用学习过的绘画表现形式,来表现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品,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咱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二十四课《有人和动物的风景》。说到漂亮的风景和可爱的动物大家都喜欢,我们在生活中要爱护大自然,更要保护我们身边的动物。
三、讲授新课
首先和大家复习一下前节课学习的内容:
同学们以前都学习过写生吧?那么什么叫写生?哪位学生说一说?(写生就是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回答的很好, 有的同学又要问了画什么呢?画风景写生。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还有身边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入画。
在画画的时候,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和远景。把纷繁的景物,提炼概括成一个整体,在有限的空间里,渲染出情调和气氛。
1、 欣赏书中的例图,体会怎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2、 学习建议:可以用水粉颜料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3、 教师讲解写生风景的步骤及方法。
(一)带领学生观察风景。
(二)用铅笔勾形,注意透视和比例关系。
(三)进行图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评出优秀作业。
五、总结谈话。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知: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情感,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情感: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
教学分析:
重点:观察、分析京剧脸谱的谱式和色彩方面的基础知识。
难点:感受京剧脸谱人物
教学媒体:
教师:课件、实物投影仪、半开脸谱图、磁带等。
学生:课本、脸谱资料。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京剧《说唱脸谱》,上课铃响,音乐停止。
上课,师生互相问好。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在录音机里播放的歌曲是什么吗?歌词中又唱了些什么内容呢?
师:对。这五颜六色的脸谱能表现某些舞台男性形象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等综合特征。京剧脸谱是京剧艺术的重要表现。京剧脸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京剧脸谱
板书课题:《京剧脸谱》
一、了解京剧的角色 认知哪些角色画脸谱
课件演示京剧角色
生:戏曲表演角色主要类型之一,一般用作净、丑以外的男角色统称。
旦:戏曲表演角色类型之一,女角色之统称。
净:戏曲表演角色类型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装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
丑:戏曲表演角色类型之一,喜剧角色。面部化装用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
师:哪些角色运用了脸谱?
生:净角和丑角
总结:对。在京剧表演艺术中有角色之分,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只有净角和丑角画脸谱。
二、分析京剧脸谱 了解京剧脸谱分类
课件演示各种京剧脸谱的谱式,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谱式的特点。
1、整脸:是一种常见的谱式。是在整个面部先涂上一种颜色作为主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理,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此类脸谱画法极有讲究,要求笔锋准确有力,形象传神。
如:《水淹七军》中的.关羽,勾“红色整脸”,形象庄重威严。
2、三块瓦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法,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瓦脸”。它要求对称,用笔严谨,色彩多种多样。
如:《盗玉马》中的窦尔敦,勾成“蓝花三块瓦”谱式。
3、 十字门脸:由“三块瓦”发展而来,特点是将主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脑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个色条来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与眼窝在构图上形成一个“十”字形,故命名“十字门脸”。
如:《芦花荡》中的张飞,勾“黑十字门花脸”。
4、六分脸:是由“整脸”发展而来。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约占全脸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故称“六分脸”。
如:《群英会》中的黄盖。
5、碎花脸: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故称“碎花脸”。
如:《黑旋风》一剧中的李逵,勾“黑碎花脸”。
6、歪脸:顾名思义可知是一些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的人物。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
如:《三打祝家庄》中的祝彪。
7、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角色不同,“豆腐块”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方、有圆、有三角、有菱形,再配上不同的眉、眼、鼻、嘴以及表情动作,以表现不同的人物
解说:京剧脸谱因人物性格不同,各个部位的线条勾画与色彩处理也就各异,使每个人物都富有各自的个性,而决不雷同。
提问:
小结: 京剧脸谱是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色彩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心理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
三、播发《说唱脸谱》,和学生分析讨论脸谱色彩的意义
京剧脸谱的表现色彩十分丰富,可谓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切性格特点尽情展示于色彩中。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主要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色彩不同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色彩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师生互动活动:结合京剧脸谱谱式认知人物特征(1)京剧脸谱谱式(2)京剧脸谱色彩(3)京剧脸谱人物个性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1.培养表现力
2.学习构图和表现的绘画知识
重点: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难点:学习构图知识
教具:范例、图片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动作随着节拍,姿态伴着旋律,
丰富而又和谐,多样而又和谐。
板示课题
二、出示范例
选择一种乐器将它巧妙绘画,再组合描绘成有趣的,优美的群像。
学校里有小乐队吗?经常去看看他们的`演出或排练吗?同学们的表演让我们感到更亲切,画出他们演出或排练时的情景。
试一试,看谁观察的细腻。
三、比一比看看谁的画面最精彩?
四、做游戏
模仿小乐队吹、拉、弹、唱,进行模拟音乐会。
五、作业选择:
1.可以画你想象出来的小乐队。
2.注意人物和乐器的大小,高低、横竖、位置的穿插变化,讨论一下为什么。
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培养表现能力。
学习冷、暖色调的基本知识。
掌握冷、暖色调的配色方法。
教学重点:
冷、暖色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冷、暖色的配色法。
教具准备:
水粉画工具一套、范图。
教学过程:
一、现在很多同学家里装修,同学们肯定听到大人在商量时提到把这个房间布置成冷色调、暖色调,是什么意思呢?(色彩给人的感觉)。
对,给人热的感觉称暖色,给人冷的`感觉称冷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冷色和暖色(板书)。
二、1 、冷色棗紫、蓝、绿(包括以这种为主的深、浅色)
2 、暖色棗红、橙、黄。
3 、把各种深浅不同的冷颜色配在一起就构成“冷色调”,把各种深浅不同的暖颜色配在一起就构成“暖色调”在冷色调中可能会有面积很小的一点暖色,这也不影响总的色调。在暖色调中也可有一些冷色调。
4 、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说说是什么色调的?
5 、现在说说你家里哪个东西是暖色调的?有些什么颜色?你们家又有什么物体是冷色调的?有些什么颜色?
三、今天 ,我们变来画一画冷、暖色调的图案。
1 、选好一组暖色调的颜色。
2 、一组冷色调的颜色。
四、学生作业:
1 、注意块面之间的颜色搭配。
2 、涂色要均匀、仔细。
3 、注意作业本的整洁。
五、展示:
欣赏一些优秀的作业。
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区别对称、不对称(随意)纹样;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对称(对折后剪)与不对称(随意)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
(2)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
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三、教学准备
角花纹样剪纸范品。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小学美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感受声音的独特魅力,对自身的听觉进行初步的关注和了解。
2、能用水彩笔和油画棒,以不同的点、线、面、色彩表达不同的声音。
3、激发热爱生活、关注自我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使用绘画工具,利用不同的点、线、面,描绘听到的各种声音。
教学难点:
声音的表现和自我感觉、自我意识相联系。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各种声音的录音3、范画、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
水彩笔、油画棒
教和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的美术课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仔细听。(教师拍手)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邀请学生一起开展拍手游戏。
⑴模仿教师的拍手节奏拍手。拍出轻重不同、快慢不同的声音,感受掌声的节奏,体验快乐。
⑵学生自己创造不同的掌声,增强趣味,加强对声音的感受。
3、大家拍手的声音真好听,但是拍过了就没了,你有没有办法把掌声留住?
我们可以把掌声画下来,激励学生尝试用点、线、面描绘声音,进行第一次作业。
4、展示并讲评作品,出声音是可以画出来的。
揭示课题——画声音
二、讲授新课
1、通过比较,真实感受听清脆的铃声,感受和掌声的不同,你觉得这样的铃声该用什么颜色来画呢?试一试,第二次作业。讲评作业,从作业中反映出声音的颜色。并体会出声音不同色彩也会不同,原来声音是有颜色的。
2、模仿感受学生模仿生活中有哪些喜欢听的声音和害怕听到的声音,通过回忆、模仿,再一次感受丰富的声音。
3、介绍学生作品《外公的呼噜声》让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点、线、面的灵活运用。
4、考考学生的小耳朵灵不灵,能不能听出声音的变化。媒体播放风声,感受高低不同的风声变化。进行第三次作业:画出声音的变化
5、展示讲评作业
6、考考你的眼力展示德库宁的《喧闹声》你可以从图画中听到什么声音?:原来画中就有声音。
7、欣赏范图并播放相应的声音,进行比较,从中体会不同声音的不同之处并感受画面的`不同。
8、欣赏范图
三、布置作业
1、听不同的声音婴儿的哭声、雨声、雷声、鸟叫声、汽车的声音、直升机等等,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声音。
2、利用学习过的点、线、面的知识,来画一种奇特的声音。要学会找到声音的色彩及表现方式。
四、巡回辅导
辅导学生运用不同种类的点、线及色彩来表现声音
五、课堂
1、展示作业,学生自己讲解
2、本课内容
18、卡通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谈话:卡通画是一种结合一定情节内容并与传播途径紧密相连、深受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及儿童喜欢的艺术形式。卡通画常常与“漫画”的艺术形式“纠缠不清”,它以连环画的样式出现的时候也很多。卡通作品,有时可以出现在电影、电视或者是各种读物上,有时又会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各式各样的物品中.于是,不少中外优秀的卡通作品、卡通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2.读画:孙悟空、哪吒、金刚葫芦娃、三个和尚、渔童等卡通形象基本土代表了现代我国卡通艺术发展的历程。唐老鸭、米老鼠、爱丽丝、棒球小子等则是国外众多卡通形象的缩影。
一个经典的卡通形象往往离不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并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例如我国传统的卡通人物孙悟空的身上,就浓缩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意趣郁善恶观念膏机智勇敢、忠贞不渝、疾恶如仇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
小学美术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各种形态的线条,使学生认识到艺术表现手法来自于生活,艺术中线条的存在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会产生多种感觉,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3.学习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现思想情感,探索艺术的共性。
教学重点
认识线条的不同形态
了解线条表现出的情感,学会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达思想和情感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每一位同学小时候大概都玩过这种游戏,它可以是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是两三个人共同操作。让学生利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在翻线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线条变化的不同形式。
2.欣赏幻灯片
幻灯片的内容涉及到建筑、服装、雕塑、动物等。
天安门城楼:红柱子——竖线
民族舞蹈动作——波浪线
老虎虎皮——虎皮纹线
教师边带学生欣赏边让学生回答,这些线条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让学生观察思考,在你的身边,在大自然中,哪些方面存在着线条表现出的美。(可以将这些线条的存在形式进行分类)
例如,斑马身上存在着线条的表现形式,(动物)竹林中也有线条的存在,(植物)还有北大桥、烈士塔等等(建筑物)
教师总结:
A.线条无处不在B.它可以分为视觉的和听觉的线
指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视觉的线
4.学生思考,课本上《红色娘子军》和《飞天》都是舞蹈图片,但它们给人的感觉确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认识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5.阅读,阅读课本30~35页的图片,欣赏图片中指示的线条,并谈一谈自己的感觉。
6.听文章画线,要求学生用笔在纸上画出如下意境:
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风;
调皮的小鸟,投进了一粒小石子,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狂风掀起了一层巨浪。
7.作品展示,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8.课堂作业。
可出示两种作业形式,供学生进行选择:
作业① 用线条作画:我的生活(或情绪)。规则:老师请出一位同学,然后请他的好朋友用线条描绘出这位同学的心情。
作业② 用线条画出我的爸爸或妈妈。课后把自己画得画带给爸爸妈妈欣赏,并将他们的评语收进艺术档案夹。
小学美术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1、本课是一节综合练习课,主要是以折纸为主,另外用剪、撕、贴,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制作小动物的练习。
2、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特点和形体比例折出动物成为本课的要点。
3、折出小动物之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教材给予的制作方法较简单,难度不是很大,留给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空间很大。另外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教学目的:
1、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2、学会把握动物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
3、能基本运用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
5、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2、学会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教学用具:
动物娃娃、范画、课件、折纸作品、各色蜡光纸、音乐带、水彩笔、黄色塑板、双面胶,若干树叶和花布头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分两排席地而坐,。
2、教师将若干个动物娃娃挂在教室里,并将一张淡黄色塑板放置幻灯幕布下。
4、展示课件:(《折纸动物》的封面。)
一、导入:
1、老师手拿一只纸折的千纸鹤入场。(用千纸鹤引出一个小故事)。
2、课件展示:(动物王国中的选美大赛。)
3、老师提问:“动物王国中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
4、投影仪展示:范画(天空、陆地,水中的小动物代表比美)。
5、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哪个小动物最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6、深入:“小朋友,你们还认为什么小动物的体形和颜色很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7、学生站出来,学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和动态。(学生进行声音和肢体模仿练习。)
8、课件展示:(天上、陆地,水中的小动物图片。)
9、老师提问:“图片中的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身体各个部分互相有什么比例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回答。)
二、新授:
1、故事接下去:“动物王国里这么热闹,我们的纸动物也想来凑凑热闹。”(再次提起学生的兴趣。)
2、投影仪展示:出示不同颜色、形状、动态和种类的纸折小动物。
3、每出示一个后提问:“这个小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身体比例关系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进行鼓掌表扬。)
4、开始引导比赛:(学生准备动手制作折纸小动物)。
5、按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天上动物、陆地动物和水中动物),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小组围成一个圆圈。
6、老师讲解折剪小动物的三大要领:(1)要按照折纸的规律来折。(2)可以在折纸的基础上,用撕、剪、贴等方法进行完善作品。(3)用画笔添加小动物的各个部分。
三、练习:
1、开始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折纸练习。(老师发放各色蜡光纸给学生。)
2、老师坐在地上和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并轮流带学生做折纸小动物)(折纸过程中穿插音乐)
3、在折剪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老师发放小树叶和花布头给学生,让学生对折纸进行添加,并让学生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添画。)(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和互助的方式进行创作。)(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将双面胶贴在学生作品后面。)
四、评议:
1、老师随堂进行评画,请折得快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投影仪展示作品,讲己的想法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大家一起评议。(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将双面胶贴在所有学生的作品后。)
2、学生将自己好的作品按种类贴在黄色塑板上进行展示。
3、老师在三组中抽出最好的作品,描述作品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猜答)
4、老师请作者上来讲评自己的作品(特点和制作方法),其他学生也评议。
5、老师奖励学生,学生去拿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娃娃,大家鼓掌表扬。
五、活动:
比赛结束,老师带学生放松小手。老师和学生一起跳舞。(音乐带《我有一双小小手》伴舞)。
六、延伸:
1、学生将自己的折纸作品贴在黄色塑板上,将作品全面展示。
2、老师提问:“小动物这么美,周围好象缺了什么?”(学生回答)
3、老师和学生一起用水彩笔将折纸小动物四周美丽的风景进行添加。(天上、陆地和水中的风景)。
4、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欣赏美丽的动物王国。(放音乐)
八、尾声:
1、课件展示:(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向小朋友们说再见。)
2、老师带小朋友们向小动物们说再见。
3、老师和小朋友们互相说再见。
4、结束。
教学后记:
小学美术教案 篇13
课 题 :神州风采
课 时: 2 课 时
课业类型: 欣赏评述 授 课 人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了解欣赏评述离自己最近的世界遗产,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美丽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感。
隐性目标 :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
难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长城图片并提问: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它的长度有多少?经过哪些省?
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引出课题:神州风采 是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
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
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三、探究学习 秦大家继续研究长城。分成4个小组,研究下列问题:
1. 长城经过地区的地貌有哪些?
2. 长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 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哪些?
4. 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的作用。 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脉、山峰、湖泊、合股、盆地、峡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泽、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墙外,还有各种门、楼、关、台、墩、间、桥、洞、隧道等。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土、沙、砖、石、芦苇、木材、或者直接利用山岭、高地、悬崖、峭壁、沟壑、河岸等。
4.古代主要用于防御、边界。现代长城成为坚忍不拔和牢
不可破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领土完整和独立自由的决心。长城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文化。
四、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家白雪石、油画家詹建俊以长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摄影作者镜头下的长城作品。 学生观察、思考,确定创作主题。
五、学生实践
由于时间有限,给大家15分钟时间,用线描画出自己关于长城的构想。 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六、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研究教材 看书第30页。
上一课研究了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财富。
这一节,我们继续研究分布在我国各地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研究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
三、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 选择同学们有资料的景点或亲自去过的地方,进行与文化、历史、美术相关的研究。
四、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结合自选的景点进行汇报。
敦煌是人类文化的宝库。
自1900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以后,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掠走了大量的宝藏,目前散落在英、法、德、俄、印度等许多国家。敦煌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学者们的毕生事业,是人类文明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泰山的历史和文化都很悠久,自古以来被誉为“五岳独尊”,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建议同学们把图片和资料、文字汇总,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小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景观和历史文化。 分组汇报。
一组:敦煌石窟。
二组:泰山。
三组:乐山大佛。
……
五、课后延伸
我国目前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31处,还有许多景观符合世界遗产定义和标准未能列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对我们身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如何保护。 不破坏地形植被、生态和水系。
旅游时爱护环境。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它具有最高的价值。
不把遗产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
小学美术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熟悉工具和材料,进行感官体验。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2、通过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设计和表现,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3、培养学们的合作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教学难点:
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
学生的优秀作品、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想想它是什么东西,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太阳。
你们知道吗?太阳在天上自由自在,有时侯看看大地的景色,听着小朋友的歌,日子过得舒服极了,但是有一天,它突然觉得有些烦恼,因为它看到所有的景物都有美丽的色彩,小朋友们都穿着漂亮的衣裳,而自己却没有一件好看的`衣服。怎么办呢?小朋友想不想帮助太阳,为它设计一件漂亮的花衣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画的内容:太阳。
二、欣赏感悟畅想
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太阳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中间的圆球和外面的光芒)它本身是由哪些颜色组成?(红色和橙色)刚才小朋友回答得很好,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给太阳添上花衣裳,我们是不是只能用这两种颜色呢?好!下面看看老师是怎样给太阳穿上漂亮衣服的。
1、首先要画出一个圆作为太阳的基本形状,(课件)
2、接下来该干什么?(给太阳身上添上花纹)(课件)大家看,这些花纹主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点、线、面)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点、线、面,它们是怎样组成各种花纹的。
3、大家最后还要添上什么?(漂亮的颜色)(课件)大家仔细看,画面中的颜色是不是每个地方都不相同?(不是)那么这些颜色的组成都有什么特点?(以相近的颜色为主,间插其它的颜色,但是挨着的颜色都不是一样的)
我们还可以看看在同样的花纹下,添上不同颜色的效果。小朋友,你们说,太阳穿上花衣裳好看吗?现在,该你们动手了,别忘了,太阳还正等着呢。小朋友们,开始吧!
三、体验创新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展评:
1、学生互评
2、学生自评,教师总评。
五、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画得真好,太阳看了别提有多高兴了。你们看,这是它给小朋友的一封信:小朋友,谢谢你们了,你们给我画的花衣裳真漂亮,欢迎你们到我这儿作客……
小学美术教案 篇15
课题:
运动场上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具有动态的人物造型。
2、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些泥工的制作方法。
2、对运动中的人物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
教具学具:
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朋友们都比较喜欢上体育课,在运动场上你喜欢干什么?
2、新授:
师:你知道哪些体育项目?你可以来模仿他们的动作吗?
讨论:怎么制作跑步的.人?鼓励学生尝试着制作一个跑步的人。
展示尝试的作品: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更多不同造型的人物造型(可以从色彩搭配、立体造型、半立体造型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3、学生把自己运动中的人的图片展示给其他同学。
欣赏图例并思考:
(1)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2)你准备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今天我们要来开一个别开生面的"小小运动会"请小朋友尽情的发挥己的聪明才智。
四、:表扬优秀作业
五、课后拓展
1、运用所学到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人物
2、用其他材料如:陶土、纸张、布等制作运动上的人物。
小学美术教案 篇16
课题:
妈妈的节日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妈妈的辛苦与喜好,感受母爱的崇高和伟大。
2、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创意、描绘、制作,在妈妈的节日中为妈妈送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2、为妈妈做一件礼物。
教具学具:
绘画与手工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小朋友知道三月八日是什么日子吗?(妇女节)在妈妈的节日里,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新授:
师:看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讲讲你自己的妈妈,也可以把你妈妈的照片拿上来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妈妈每天除了上班,还要照顾我和爸爸,做家务,打扫卫生。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最无私和伟大的。你懂事了妈妈会开心,你遇到烦恼时,妈妈会理解你,帮助你。妈妈永远是你心灵的庇护所。
3、作品赏析
讨论:有哪些日子是妈妈的节日?在节日的.时候,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来表现的:书中图例
4、发展阶段:妈妈的生日不一定都有蛋糕,但一定少不了我的祝愿。请你动手为妈妈制作一件礼物吧!用自己的方式和行动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你最想做一个什么礼物送给妈妈?
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制作礼物呢?
彩纸、布、皱纹纸、干花,线……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可以拼贴,也可以做成立体的,颜色搭配和谐,造型新颖。
四、:表扬优秀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 篇17
教材分析:
神奇的口袋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神奇的口袋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神奇的口袋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神奇的口袋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神奇的口袋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神奇的口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神奇的口袋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
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
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思考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展示:
1、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生自由议论。
6、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小学美术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1、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孩子从生活中表现美、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初步培养孩子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
教学重点
发现生活中、艺术品中线条的美感,并初步尝试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线的组织及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认识线的种类
1、折线,反应心情,吸引孩子兴趣。
2、做找线游戏并揭题
二、授新课——线的美感及表现力
1、感受生活中的`线
2、看课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线
3、线的情感性
小组讨论、记录,回答。
4、线的运用和表现
(1) 欣赏课件中中外画家的几幅线造型艺术,感受美感
(2) 赏析赖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
(3)赏析线画《缅甸仰光大金塔》
(4)赏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画
三、课堂作业
1、讲述“我的梦”(语言描述)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的梦,请一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讲述自己记忆最深最感兴趣的梦。
2、请大家把最感兴趣的部分用线画出来,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作业 要求:可自己创作,也可自由组合共同完成。选择适合自己所画内容的纸、笔把它通过不同种类、不同粗细、不同疏密变化的线表现出来。
四、学生作画
五、作品评价,课外延伸
作业布置
用各种各样的线画一幅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可自己想象,要求表现出线的疏密变化又有秩序。
小学美术教案 篇19
第一课
我们的身体
教学目的:
让学生认识人体外形的四个基本部分,为今后学习人体结构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人体外形的四部分。
难点:让学生记住四个部分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投影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几幅不同类型(男、女、学生、工人、干部等)的人物挂图,指出人体中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使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由这四大部分构成。
三、教师示范指出四个部分在身体的什么地方。
四、引导学生指出四个部分在身体的什么地方。
五、课堂教学总结。
六、完成思考题。
人体由几部分组成?请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第二课
人体健康主要条件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人体健康的.三大主要条件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人体健康的三大主要条件。
难点:阳光、空气、水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投影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知道阳光、空气、水是人体健康的三大主要条件的主要原因。
三、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课堂教学总结。
五、完成思考题。
人体健康与哪些条件有关?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美术小学教案大全03-1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2-22
小学美术教案06-30
小学美术教案10-12
小学美术教案10-30
小学美术教案素材 美术小学教案大全12-16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05-26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10-13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04-03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优秀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