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4-09-03 16:55:5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汇总9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大是这个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或许高矮、胖瘦、职业、年龄不同,也或许民族、国籍等有差异,他们组成了形形色色的人群,是可爱的人类。本课通过让学生回忆、观察、表现,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人,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关爱人类。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各式各样的人群,掌握他们的外形特征,能自如地表现形形色色的人。

  (2)操作目标:能用绘画或者手工制作的形式自如地表现各式各样的人。

  (3)情意目标:通过学习,对人类有广博的爱心,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更多的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式人群的特点,抓住人的外形特征以及人的动作特征。

  教学难点:造型时充分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群,用各种材质巧妙地造型。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张大铅画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等。

  学生准备:双面胶、水彩笔、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说一说:

  先组织教学,稳定学生上课的情绪。

  在国庆节或者是一些特殊的节日,在大街上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兴高采烈地购物、游玩,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些人群?

  我们的世界就是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组成的。

  (2)欣赏:

  我们来看看在我们身边经常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人。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不同类型的人,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

  (3)画一画:

  请一个小朋友躺在大铅画纸上,画出他(她)的外形,挂在黑板上。

  教师:这是一个巨人,你能画出平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人吗?让我们来组成一个有趣的小人国,让他们全部生活在这个巨人的身体里面。

  学生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形形色色的.人。(也可用一些有色卡纸。)

  (4)贴一贴:

  把画出来的人剪出来,贴在巨人的身体里,可以把画的人物剪下来,将脚或脚下多留的一块纸,向前或后折一下,粘贴于巨人身体之中;也可以在人物的反面中间,粘上折纸,贴在巨人身上,这样的人物更有一种立体的感觉;还可以在里面自由地画上一些建筑或植物等。

  (5)展评:

  让学生欣赏、讲评形形色色的人,充分体验集体合作带来的快乐。

  第二课时

  (1)找一找: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有特征的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猜出的?他们的特征是什么?(可以用漫画杂志上的明星头像等。)

  再找一找班级里脸部有明显特征的同学,你能说出他们的特征吗?

  学生讨论,交流。

  (2)表现(绘画或陶土):

  我们能不能用手工的形式来制作一个人物(材料可以是陶土、泥工、也可以是面团等,也可以加上各种综合材料的辅助),可以抓住人物的面部进行刻画,也可以突出他们的动作,也可以是人物的有趣外形或服饰。

  (3)评一评:

  对有新意的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思维的扩展。

  (4)欣赏(如:无锡的小泥人等)

  欣赏无锡的小泥人,感受他们的夸张变形和稚趣。再欣赏意大利画家莫迪利阿尼的作品,他的人物造型,鹅蛋型的脸,长长的略带倾斜的脖子,长长的鼻子等。这些都是艺术家在捕捉人物时,抓住了他们的特征,并加以概括制作成的。我们在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时,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

  (5)展评:

  让学生自由地欣赏各自的作品,最后放置于一块展板上,也可以是讲台上,让学生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反思自己的作品,并通过集体的展示,领略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世界之所以丰富,就是拥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呀!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画汗衫》是整个教材体系“设计应用”一条线中很有意思的一课,本课画汗衫主要不是设计汗衫款式,而是设计汗衫上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形式不外乎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和图形式。

  汗衫作为夏季T恤衫的一个特殊类型,在人们生活中,它既随意又时尚;既舒适又充满强烈的文化气息。《画汗衫》一课非常切合儿童的生活实际,通过画汗衫,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能力,激发其美化生活的愿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发展创新意识,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认知领域:了解汗衫上的文化和设计艺术。

  操作领域:学习设计汗衫图案,锻炼设计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汗衫实物、范作、实物投影仪或课件等。

  学具:8开(4开)白纸或旧报纸、剪刀、水粉颜料、画笔、硬纸板、油墨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

  请几名学生上台,利用简短的时间,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大纸上用颜料随意作画,之后教师用美工刀快速裁出汗衫图样。这种师生合作,情趣高涨的新课导入方式更受学生欢迎。

  ●教学新授:

  ①简单了解汗衫的类型。

  出示实物或范作、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将汗衫分为以下几类。

  从应用角度上:广告、装饰、公益、体育等。

  从年龄、性别上:老年、中青年、儿童(卡通衫)等。

  从表现手法上:文字式、图文并茂式、纯图形式等。

  ②汗衫的特点:时代性、简洁性、装饰性、随意性。

  ③汗衫图案设计。

  构思立意:构思立意贯穿于设计的始末,可考虑设计何种类型?为什么人设计的?设计什么主题?

  (1)有意义的主题:如禁止吸烟、还地球于和平、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等。

  (2)随意型主题:如“我喜欢的卡通形象”等,本课教学可着重讲解随意性主题。

  图案设计:

  (1)可设计非四边形的。设计时要注意图形面积的大小,袖口、领边与中心图案的协调呼应,既不能塞得太满,也不可太疏朗。

  (2)四边形的图案。四边形的.图案应在汗衫胸前或背后显要的位置。

  汗衫图案设计还可分为: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图形式,其中后两种更受学生欢迎,特别是书本上的几幅作品很吸引人,这些图案设计时采用了省略(图案人物中的头部省略)、借代(借穿衣人的头来完整图形,从而引起滑稽、幽默感)、前后呼应(前后背心的图案设计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产生戏剧效果)、渐变(一群动物手拉手,由小变大绘于胸前,产生了强烈的运动感)等表现手法。

  ●汗衫绘制方法、步骤:

  ①把8开(4开)画纸裁成汗衫样式。

  ②直接在纸做的汗衫上绘制图案,图案可绘制成四边形的或非四边形。

  ●学生作业:

  在白纸或旧报纸上用绘画的方式设计汗衫图案,力求图案新颖、别致。

  ●学生作业展评:

  可组织学生办个“汗衫专卖店”推销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谁的作品最畅销?谁最会推销自己的作品。

  ●教师语。

  三、学习建议:

  ●是否在汗衫设计只能感表现出新奇的创意?

  ●对自己的创作效果是否满意?

  ●能否用口头语言或短文形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能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3、使学生从小热爱航海事业,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船,从原始的独木舟演变到现在,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它悠悠地漂浮于小河上,或疾速行驶在蔚蓝的大海中,赋予人们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很多人渴望坐一趟船,去体味大海的辽阔和深沉,甚至渴望亲自造一艘船,让它航行在迷人的大海上,即使是世界上最简陋的一艘船,也会觉得满足与快乐。船是连接古代文明的纽带,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课以《船儿出航》为题,目的是使学生对未来怀有美好愿望,树立起朦胧的个人理想。教材通过提问船的类型、用途、造船特点,使学生了解有关船的知识,为进一步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船准备素材。教材提供了用蜡笔、油画棒和水彩创作并结合拼贴的示范作品,展示富有特点的行驶中的船,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打下基础。教材还提供了一些学生作业,有绘画的,有手工的,还有许多学生一起放船出航的场面,进一步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

  2、重点、难点。

  重点:航行中船的特点的表现。

  难点:描绘航行中的船,体现学生的想象和创意。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船的特点;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体会航行中船的魅力;准备油画棒(或蜡笔)、水彩笔、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航船。

  播放课件:航行中的船。思考: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点?怎样表现航行中的船(教师强调航行中的.船与环境的变化)?

  2、欣赏范作。

  (1)播放课件: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各种各样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点等。思考: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

  (2)师生共同讲讲有关航行中的船的故事。

  (3)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

  (1)创作主题:船儿出航。

  (2)学生提出创作意向。

  (3)教师建议:可以以故事单幅的形式画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画触礁或风浪中的船,还可以画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作业。

  (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品名称、创作过程、想法等)。

  (2)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5、回家作业。

  回家修改自己的船,下节课用手工的形式创作出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拼贴材料工具(如剪刀、纸张、布、胶水、两面胶等)

  (教师)船的模型、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评价作业。

  让学生上台介绍回家修改后的绘画作品,说说存在的优缺点。

  2、比较异同。

  (1)播放实物投影:绘画的船与手工的船。思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2)播放课件:船儿出航了(进一步体会手工船的特点)。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可以创作多功能的船、外形美观的船、有创意的船等。

  3、示范制作。

  (1)播放课件:以剪贴为例的手工船的制作过程。思考:这条手工船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有什么优缺点?

  (2)教师强调制作手工船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整体观察、剪、贴、安全等)。

  4、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航船在我心中。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价作品。

  (1)以自评为主,他评和教师评为辅。

  (2)评价建议:船的造型是否独特美观、富有创意。

  (3)进行思想教育,如:假如你是船长,遇到危险时怎么办?

  (4)举办一场航模比赛,看谁制作的船最棒。

  6、课外作业。

  收集有关船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航模比赛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使学生了解它的特点、品种与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重难点

  1、重点: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的区别。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CAI多媒体光盘,其中尽量收集当地工艺美术品。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三月三》,介绍童年时代放风筝的情景,以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㈡解决重点

  介绍民间工艺和一般工艺的区别

  民间工艺:实用经济与美观的结合较好,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地进行巧奇天工的创造,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质朴健康。

  1、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并满足自己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而创造的',大部分属于生活日用品,它根植于民间,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制作的材料就地取材;

  3、为手工方式制作的;

  4、它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的特征。

  一般工艺:虽因物质条件、生产条件优越而有便于发挥工匠艺术家的聪明才智,但却,由于材料价值过大,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㈢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

  民间工艺美术范围广泛,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有服装类、服饰类、器皿用具;雕刻类、竹藤柳草编织类、染织绣类;玩具、家具、车舟、建筑装饰以及戏剧人物造型等等。

  (以下为课件内容,其中穿插图片)

  1、民间雕刻工艺

  ⑴石雕:

  ①浙江青田石雕(出图片)

  ②福建寿山石雕

  ⑵木雕

  ①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出图片)

  ②浙江东阳木雕

  ③广东潮州金漆木雕

  ⑶竹刻

  上海嘉定竹刻

  2、民间编织工艺

  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麦杆编等。

  (出《提盒》、《垫子·草盒》)

  3、民间染织绣工艺

  我国染织绣工艺的两条发展道路:

  一是民间劳动者自纺、自织、自染、自绣、自用;

  二是由官方设置染织绣机构组织生产。

  (出《绣花鞋》等图片)

  4、剪纸工艺

  ⑴北方剪纸:

  风格朴实粗犷,造型精巧简练;(出图片)

  ⑵南方剪纸:

  构图繁密,剪刻精工秀丽。

  (出图片)

  5、玩具工艺

  是供儿童玩耍、观赏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彩塑、山东高密彩塑、北京布老虎、北京、天津等地的风筝等。(出图片)

  6、彩灯工艺

  上海龙灯、广东走马灯、硖石彩灯、泉州料丝灯、北京宫灯等(出图片)

  7、民间戏剧人物造型

  ⑴傩戏面具

  造型夸张,上色大胆

  显得古朴、洗练、浪漫、诡奇

  (出图片)

  ⑵社火脸谱

  是从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化妆表演形式延续而来的(出图片)

  ⑶木偶戏

  著名的有泉州木偶、广东木偶、四川木偶、泰顺木偶等

  ⑷皮影戏

  造型雕刻精巧优美,犹如窗花剪纸,色泽明快,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出图片)

  ㈣小结

  学习的目的,重复民间工艺美术和一般工艺的区别及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

  ㈤练习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创造能力

  2、学习标志的一般知识

  3、掌握标志的设计知识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标志的意义和用途,标志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过程

  2、怎样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标志范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案范画数幅,简单归纳图案设计的方法和表现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图案设计方法的印象。

  二、观察比较

  出示三幅范画:静物素描、色彩风景、标志,比较三幅图后,:标志和图案一样是平面的,它不但有优美的艺术形象,完整的构图,还能起到传递信息和识别形象的作用。

  三、观察、欣赏解释

  (1)出示投影片,观察、欣赏标志范画。

  (2)通过观察和欣赏后归纳

  标志:是人类社会中识别和传递信息的视觉符号。

  用途:识别示意、传递信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事物。

  种类:交通标志、生活标志、体育标志、商业标志。

  要求:设计意念新颖,主题表达明确;形象简练、概括、美观、易识别,有一定的寓意性。

  四、教师演示设计和绘制过程

  1、构思

  2、起稿

  3、着色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家乡的夜景。

  2、从描绘家乡夜景中,培养学生绘画技能和技巧,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画画家乡的夜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媒体使用

  欣赏课件简单的步骤图

  蜡笔、水彩笔、铅笔、橡皮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夜景的`特点,能用画笔来描绘夜间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夜景的不同感受,选择合适的颜色来表现不同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猜谜激趣:(略)(打一自然景观)

  过渡:星星在天上朝你眨着眼呢?这样的夜景怎么样?

  二新课教学

  夜景欣赏图片

  1、谈话导入

  2、提出要求:这些夜景图片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欣赏图片(课件)

  西湖平湖秋月

  香港兰桂坊

  德国国会大厦

  美国阿拉斯加

  美国阿拉丁

  中国北方

  讨论启发:夜景中的内容和它所体现的情绪以及感觉(热闹、宁静、动人、雄壮、奇丽……

  欣赏作品

  欣赏图画(课件)

  《星夜》凡高

  修《夜间的咖啡屋》凡高

  学生作品2幅

  思考:哪些是大师的作品?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

  讨论启发: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

  欣赏学生作品(课本)

  欣赏临安衣锦小学学生作品。

  观察讨论: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画的(蜡笔水彩)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任务:向游客贵宾推荐家乡的夜景

  送出礼物:照片设计

  出示步骤:草稿(铅笔)——轮廓线(蜡笔)——夜色(水彩)

  (采用的方式可机动)

  四、作业展评

  说说你画的这个地方的是什么特点。(内容、画法、感觉等)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应用活动,提高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

  3.初步学习利用招贴画宣传节约水资源,唤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资源知识,能设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

  难点:巧妙地设计并进行一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美术宣传活动。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世界水日等知识,初步了解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史、文化等。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名画家笔下水姿态的欣赏体会,完成第一次练习:用合适的线条画某一种水的姿态。

  3.展示学生用线条描绘的各种水姿态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水资源被破坏前后的现状对比,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总结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制定针对该办法的宣传活动方案。

  6.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中国国家节水标志的设计手法,教师介绍其他地区先进的水资源保护方法。

  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招贴画实物等。

  教学过程

  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习后搜集的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根据课本的图片欣赏,讨论以下2个问题:

  (1)什么是招贴画?

  (2)招贴画的特点是什么?

  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招贴画通常包括创意图形和标题两个部分:创意图形可以用各种手法来表现

  标题可大可小,要与图形协调地编排设计在一起。

  4.欣赏各种爱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学习招贴设计的多种方法。

  5.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设计一幅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画。

  6.学生完成招贴设计,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招贴画,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

  第2课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砖石雕刻作品的有关知识。

  2.运用刻、挖法,学习制作泥板雕刻,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砖石雕刻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泥板雕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难点:根据材质的特点,巧妙构思,创作出具有一定主题的浮雕作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浮雕作品《五四运动》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之

  一),说说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出示课题:《砖石上的雕刻》。

  3.引导学生欣赏历代砖石雕刻艺术品,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砖雕作品的艺术魅力。

  4.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第7页的泥板雕刻步骤图,师生共同探究:怎样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5.提出作业建议: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板雕刻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评价:以“泥雕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9.拓展延伸:欣赏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品:玉雕、木雕等。

  第3课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学习如何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将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独特的“墙”。

  3.感受丰富多样的墙,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难点: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纸张、泥巴和泥塑工具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墙。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关键词(材料、形状、色彩)选择一面墙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墙的种类繁多,不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稳固对建造一面墙来说,非常重要。介绍墙的组成部分:墙脚、墙顶和墙身。点明墙脚的重要性。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料的墙,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材料给墙带来了怎样不同的美感?

  5.教师启发学生创新: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墙?假如只用泥又该怎样创作表现墙呢?

  6.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用泥巴制作零件。

  7.教师创作墙体图纸,让学生欣赏同学创作的砖块墙图纸方案,感受砖的多样性,同时强调注意墙的稳固性和趣味性。

  8.引导学生欣赏陶艺大师创作的墙作品和同学的泥塑墙作品。

  9.教师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

  (1)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灵活运用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10.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II.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12.拓展:启发学生观察、欣赏各种艺术墙。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 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三、教学准备:彩色笔、学习材料。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

  2、什么叫社区?

  (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

  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指名描述)

  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

  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

  (学生描述)

  3、师: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

  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2)海岛(色彩):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后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三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冷色和暖色,是一次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过程。且本单元的学习对下一个画情绪的单元还作好了色彩基础知识与色彩绘画技能上的铺垫。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几乎到处都有色彩,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色彩。而人对色彩天生非常敏感的,色彩的感情来自各人对生活、自然的不同生理感觉和情感,但有些感情许多人还是近似的。当太阳晒到皮肤上,或看到橙色的火光映照时,我们都会感到温暖。当站在蔚蓝的大海边,在白色的雪地上,我们会感到凉爽。久而久之,当看到红、橙、黄等色时就感到温暖,它们就是暖色;看到蓝、蓝紫、蓝绿等色时就会感到冷,它们就是冷色。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为冷暖对比,但色彩的冷暖又是相对的,如紫色和绿色会随着不同色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在冷色环境中会显得较暖,在暖色环境中会显得较冷。

  (二)教学目标

  感受与认识生活和自然中色彩的冷暖和他们的相对性,学会用颜料调、画出冷暖的色彩。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教师可准备两幅色彩范画,一幅偏冷,一幅偏暖,请学生谈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教学新授:

  (1)复习一下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如三原色、间色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出示一个色环,分别由红、橙、黄、绿、蓝、紫构成,且可以将色环对半分开,然后分别出示色环的一半红、橙、黄,一半绿、蓝、紫让学生讨论不同的色彩效果。学生通过交流,主动了解冷暖色的不同效果。

  (3)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联想,从冷色中联想到什么,从暖色中联想到什么,通过交流加深对冷暖色的理解。

  (4)欣赏书本上的彩图,辨析哪些以冷色为主,哪些以暖色为主,并谈谈各自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

  (5)出示紫色和绿色的色卡,分别交换贴在导入时出示的范图中,感受它们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产生的不同变化,明白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学生作业:

  分小组尝试调色练习,在一张纸上调出几个冷色,在一张纸上调出几个暖色。教师辅导调色的方法,注意水分的多少对色彩厚薄的影响。

  三、学习建议:

  ●是否基本了解色彩冷暖的变化?

  ●是否在讨论研究中积极进行思考?

  ●调出的冷色、暖色是否正确?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能否在造型活动中体验到冷暖色对比的趣味。

  ●能否大胆用冷、暖色进行简单的设计创作。

  ●能否用口头语言和短文形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述。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汇总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美术小学教案大全03-1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2-22

小学美术教案06-30

小学美术教案10-12

小学美术教案10-30

小学美术教案素材 美术小学教案大全12-16

关于小学美术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05-26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10-13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集合04-03

小学美术教案教案优秀03-06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汇总9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大是这个世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或许高矮、胖瘦、职业、年龄不同,也或许民族、国籍等有差异,他们组成了形形色色的人群,是可爱的人类。本课通过让学生回忆、观察、表现,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人,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关爱人类。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各式各样的人群,掌握他们的外形特征,能自如地表现形形色色的人。

  (2)操作目标:能用绘画或者手工制作的形式自如地表现各式各样的人。

  (3)情意目标:通过学习,对人类有广博的爱心,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更多的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式人群的特点,抓住人的外形特征以及人的动作特征。

  教学难点:造型时充分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群,用各种材质巧妙地造型。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张大铅画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等。

  学生准备:双面胶、水彩笔、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说一说:

  先组织教学,稳定学生上课的情绪。

  在国庆节或者是一些特殊的节日,在大街上我们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人们穿着鲜艳的服装,兴高采烈地购物、游玩,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些人群?

  我们的世界就是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组成的。

  (2)欣赏:

  我们来看看在我们身边经常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人。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不同类型的人,激发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人。

  (3)画一画:

  请一个小朋友躺在大铅画纸上,画出他(她)的外形,挂在黑板上。

  教师:这是一个巨人,你能画出平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人吗?让我们来组成一个有趣的小人国,让他们全部生活在这个巨人的身体里面。

  学生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形形色色的.人。(也可用一些有色卡纸。)

  (4)贴一贴:

  把画出来的人剪出来,贴在巨人的身体里,可以把画的人物剪下来,将脚或脚下多留的一块纸,向前或后折一下,粘贴于巨人身体之中;也可以在人物的反面中间,粘上折纸,贴在巨人身上,这样的人物更有一种立体的感觉;还可以在里面自由地画上一些建筑或植物等。

  (5)展评:

  让学生欣赏、讲评形形色色的人,充分体验集体合作带来的快乐。

  第二课时

  (1)找一找: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有特征的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你是怎么猜出的?他们的特征是什么?(可以用漫画杂志上的明星头像等。)

  再找一找班级里脸部有明显特征的同学,你能说出他们的特征吗?

  学生讨论,交流。

  (2)表现(绘画或陶土):

  我们能不能用手工的形式来制作一个人物(材料可以是陶土、泥工、也可以是面团等,也可以加上各种综合材料的辅助),可以抓住人物的面部进行刻画,也可以突出他们的动作,也可以是人物的有趣外形或服饰。

  (3)评一评:

  对有新意的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思维的扩展。

  (4)欣赏(如:无锡的小泥人等)

  欣赏无锡的小泥人,感受他们的夸张变形和稚趣。再欣赏意大利画家莫迪利阿尼的作品,他的人物造型,鹅蛋型的脸,长长的略带倾斜的脖子,长长的鼻子等。这些都是艺术家在捕捉人物时,抓住了他们的特征,并加以概括制作成的。我们在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时,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

  (5)展评:

  让学生自由地欣赏各自的作品,最后放置于一块展板上,也可以是讲台上,让学生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反思自己的作品,并通过集体的展示,领略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世界之所以丰富,就是拥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呀!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画汗衫》是整个教材体系“设计应用”一条线中很有意思的一课,本课画汗衫主要不是设计汗衫款式,而是设计汗衫上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形式不外乎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和图形式。

  汗衫作为夏季T恤衫的一个特殊类型,在人们生活中,它既随意又时尚;既舒适又充满强烈的文化气息。《画汗衫》一课非常切合儿童的生活实际,通过画汗衫,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能力,激发其美化生活的愿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发展创新意识,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认知领域:了解汗衫上的文化和设计艺术。

  操作领域:学习设计汗衫图案,锻炼设计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汗衫实物、范作、实物投影仪或课件等。

  学具:8开(4开)白纸或旧报纸、剪刀、水粉颜料、画笔、硬纸板、油墨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

  请几名学生上台,利用简短的时间,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大纸上用颜料随意作画,之后教师用美工刀快速裁出汗衫图样。这种师生合作,情趣高涨的新课导入方式更受学生欢迎。

  ●教学新授:

  ①简单了解汗衫的类型。

  出示实物或范作、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将汗衫分为以下几类。

  从应用角度上:广告、装饰、公益、体育等。

  从年龄、性别上:老年、中青年、儿童(卡通衫)等。

  从表现手法上:文字式、图文并茂式、纯图形式等。

  ②汗衫的特点:时代性、简洁性、装饰性、随意性。

  ③汗衫图案设计。

  构思立意:构思立意贯穿于设计的始末,可考虑设计何种类型?为什么人设计的?设计什么主题?

  (1)有意义的主题:如禁止吸烟、还地球于和平、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等。

  (2)随意型主题:如“我喜欢的卡通形象”等,本课教学可着重讲解随意性主题。

  图案设计:

  (1)可设计非四边形的。设计时要注意图形面积的大小,袖口、领边与中心图案的协调呼应,既不能塞得太满,也不可太疏朗。

  (2)四边形的图案。四边形的.图案应在汗衫胸前或背后显要的位置。

  汗衫图案设计还可分为:文字式、图文并茂式、图形式,其中后两种更受学生欢迎,特别是书本上的几幅作品很吸引人,这些图案设计时采用了省略(图案人物中的头部省略)、借代(借穿衣人的头来完整图形,从而引起滑稽、幽默感)、前后呼应(前后背心的图案设计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产生戏剧效果)、渐变(一群动物手拉手,由小变大绘于胸前,产生了强烈的运动感)等表现手法。

  ●汗衫绘制方法、步骤:

  ①把8开(4开)画纸裁成汗衫样式。

  ②直接在纸做的汗衫上绘制图案,图案可绘制成四边形的或非四边形。

  ●学生作业:

  在白纸或旧报纸上用绘画的方式设计汗衫图案,力求图案新颖、别致。

  ●学生作业展评:

  可组织学生办个“汗衫专卖店”推销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作品的设计意图,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谁的作品最畅销?谁最会推销自己的作品。

  ●教师语。

  三、学习建议:

  ●是否在汗衫设计只能感表现出新奇的创意?

  ●对自己的创作效果是否满意?

  ●能否用口头语言或短文形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

  四、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能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3、使学生从小热爱航海事业,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船,从原始的独木舟演变到现在,种类繁多,用途各异。它悠悠地漂浮于小河上,或疾速行驶在蔚蓝的大海中,赋予人们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很多人渴望坐一趟船,去体味大海的辽阔和深沉,甚至渴望亲自造一艘船,让它航行在迷人的大海上,即使是世界上最简陋的一艘船,也会觉得满足与快乐。船是连接古代文明的纽带,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课以《船儿出航》为题,目的是使学生对未来怀有美好愿望,树立起朦胧的个人理想。教材通过提问船的类型、用途、造船特点,使学生了解有关船的知识,为进一步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船准备素材。教材提供了用蜡笔、油画棒和水彩创作并结合拼贴的示范作品,展示富有特点的行驶中的船,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打下基础。教材还提供了一些学生作业,有绘画的,有手工的,还有许多学生一起放船出航的场面,进一步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

  2、重点、难点。

  重点:航行中船的特点的表现。

  难点:描绘航行中的船,体现学生的想象和创意。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船的特点;收集有关船的资料,体会航行中船的魅力;准备油画棒(或蜡笔)、水彩笔、纸张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师)课件、范画等

  教学过程

  1、认识航船。

  播放课件:航行中的船。思考:航行中的船有什么特点?怎样表现航行中的船(教师强调航行中的.船与环境的变化)?

  2、欣赏范作。

  (1)播放课件:欣赏美术作品,体会各种各样的船和航行中的船的特点等。思考: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

  (2)师生共同讲讲有关航行中的船的故事。

  (3)教师小结。

  3、学生创作。

  (1)创作主题:船儿出航。

  (2)学生提出创作意向。

  (3)教师建议:可以以故事单幅的形式画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画触礁或风浪中的船,还可以画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

  (4)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评价作业。

  (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作品名称、创作过程、想法等)。

  (2)采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5、回家作业。

  回家修改自己的船,下节课用手工的形式创作出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拼贴材料工具(如剪刀、纸张、布、胶水、两面胶等)

  (教师)船的模型、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评价作业。

  让学生上台介绍回家修改后的绘画作品,说说存在的优缺点。

  2、比较异同。

  (1)播放实物投影:绘画的船与手工的船。思考: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2)播放课件:船儿出航了(进一步体会手工船的特点)。

  (3)师生共同小结,理出创作思路,可以创作多功能的船、外形美观的船、有创意的船等。

  3、示范制作。

  (1)播放课件:以剪贴为例的手工船的制作过程。思考:这条手工船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它有什么优缺点?

  (2)教师强调制作手工船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整体观察、剪、贴、安全等)。

  4、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主题:航船在我心中。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价作品。

  (1)以自评为主,他评和教师评为辅。

  (2)评价建议:船的造型是否独特美观、富有创意。

  (3)进行思想教育,如:假如你是船长,遇到危险时怎么办?

  (4)举办一场航模比赛,看谁制作的船最棒。

  6、课外作业。

  收集有关船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航模比赛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简介和欣赏,使学生了解它的特点、品种与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重难点

  1、重点: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的区别。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CAI多媒体光盘,其中尽量收集当地工艺美术品。

  五、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三月三》,介绍童年时代放风筝的情景,以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㈡解决重点

  介绍民间工艺和一般工艺的区别

  民间工艺:实用经济与美观的结合较好,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地进行巧奇天工的创造,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质朴健康。

  1、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并满足自己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而创造的',大部分属于生活日用品,它根植于民间,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制作的材料就地取材;

  3、为手工方式制作的;

  4、它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的特征。

  一般工艺:虽因物质条件、生产条件优越而有便于发挥工匠艺术家的聪明才智,但却,由于材料价值过大,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不利于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㈢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

  民间工艺美术范围广泛,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有服装类、服饰类、器皿用具;雕刻类、竹藤柳草编织类、染织绣类;玩具、家具、车舟、建筑装饰以及戏剧人物造型等等。

  (以下为课件内容,其中穿插图片)

  1、民间雕刻工艺

  ⑴石雕:

  ①浙江青田石雕(出图片)

  ②福建寿山石雕

  ⑵木雕

  ①浙江乐清黄杨木雕(出图片)

  ②浙江东阳木雕

  ③广东潮州金漆木雕

  ⑶竹刻

  上海嘉定竹刻

  2、民间编织工艺

  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麦杆编等。

  (出《提盒》、《垫子·草盒》)

  3、民间染织绣工艺

  我国染织绣工艺的两条发展道路:

  一是民间劳动者自纺、自织、自染、自绣、自用;

  二是由官方设置染织绣机构组织生产。

  (出《绣花鞋》等图片)

  4、剪纸工艺

  ⑴北方剪纸:

  风格朴实粗犷,造型精巧简练;(出图片)

  ⑵南方剪纸:

  构图繁密,剪刻精工秀丽。

  (出图片)

  5、玩具工艺

  是供儿童玩耍、观赏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彩塑、山东高密彩塑、北京布老虎、北京、天津等地的风筝等。(出图片)

  6、彩灯工艺

  上海龙灯、广东走马灯、硖石彩灯、泉州料丝灯、北京宫灯等(出图片)

  7、民间戏剧人物造型

  ⑴傩戏面具

  造型夸张,上色大胆

  显得古朴、洗练、浪漫、诡奇

  (出图片)

  ⑵社火脸谱

  是从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化妆表演形式延续而来的(出图片)

  ⑶木偶戏

  著名的有泉州木偶、广东木偶、四川木偶、泰顺木偶等

  ⑷皮影戏

  造型雕刻精巧优美,犹如窗花剪纸,色泽明快,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出图片)

  ㈣小结

  学习的目的,重复民间工艺美术和一般工艺的区别及民间工艺美术的种类。

  ㈤练习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创造能力

  2、学习标志的一般知识

  3、掌握标志的设计知识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标志的意义和用途,标志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过程

  2、怎样设计简明、传递信息准确、独特完美的.标志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标志范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案范画数幅,简单归纳图案设计的方法和表现形式,使学生加深对图案设计方法的印象。

  二、观察比较

  出示三幅范画:静物素描、色彩风景、标志,比较三幅图后,:标志和图案一样是平面的,它不但有优美的艺术形象,完整的构图,还能起到传递信息和识别形象的作用。

  三、观察、欣赏解释

  (1)出示投影片,观察、欣赏标志范画。

  (2)通过观察和欣赏后归纳

  标志:是人类社会中识别和传递信息的视觉符号。

  用途:识别示意、传递信息,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事物。

  种类:交通标志、生活标志、体育标志、商业标志。

  要求:设计意念新颖,主题表达明确;形象简练、概括、美观、易识别,有一定的寓意性。

  四、教师演示设计和绘制过程

  1、构思

  2、起稿

  3、着色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选用合适的颜色画出家乡的夜景。

  2、从描绘家乡夜景中,培养学生绘画技能和技巧,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3、画画家乡的夜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媒体使用

  欣赏课件简单的步骤图

  蜡笔、水彩笔、铅笔、橡皮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夜景的`特点,能用画笔来描绘夜间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夜景的不同感受,选择合适的颜色来表现不同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猜谜激趣:(略)(打一自然景观)

  过渡:星星在天上朝你眨着眼呢?这样的夜景怎么样?

  二新课教学

  夜景欣赏图片

  1、谈话导入

  2、提出要求:这些夜景图片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欣赏图片(课件)

  西湖平湖秋月

  香港兰桂坊

  德国国会大厦

  美国阿拉斯加

  美国阿拉丁

  中国北方

  讨论启发:夜景中的内容和它所体现的情绪以及感觉(热闹、宁静、动人、雄壮、奇丽……

  欣赏作品

  欣赏图画(课件)

  《星夜》凡高

  修《夜间的咖啡屋》凡高

  学生作品2幅

  思考:哪些是大师的作品?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

  讨论启发: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夜色的。

  欣赏学生作品(课本)

  欣赏临安衣锦小学学生作品。

  观察讨论: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画的(蜡笔水彩)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任务:向游客贵宾推荐家乡的夜景

  送出礼物:照片设计

  出示步骤:草稿(铅笔)——轮廓线(蜡笔)——夜色(水彩)

  (采用的方式可机动)

  四、作业展评

  说说你画的这个地方的是什么特点。(内容、画法、感觉等)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应用活动,提高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

  3.初步学习利用招贴画宣传节约水资源,唤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资源知识,能设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

  难点:巧妙地设计并进行一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美术宣传活动。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世界水日等知识,初步了解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史、文化等。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名画家笔下水姿态的欣赏体会,完成第一次练习:用合适的线条画某一种水的姿态。

  3.展示学生用线条描绘的各种水姿态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水资源被破坏前后的现状对比,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

  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总结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制定针对该办法的宣传活动方案。

  6.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中国国家节水标志的设计手法,教师介绍其他地区先进的水资源保护方法。

  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招贴画实物等。

  教学过程

  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习后搜集的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根据课本的图片欣赏,讨论以下2个问题:

  (1)什么是招贴画?

  (2)招贴画的特点是什么?

  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招贴画通常包括创意图形和标题两个部分:创意图形可以用各种手法来表现

  标题可大可小,要与图形协调地编排设计在一起。

  4.欣赏各种爱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学习招贴设计的多种方法。

  5.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设计一幅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画。

  6.学生完成招贴设计,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招贴画,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

  第2课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砖石雕刻作品的有关知识。

  2.运用刻、挖法,学习制作泥板雕刻,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砖石雕刻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泥板雕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难点:根据材质的特点,巧妙构思,创作出具有一定主题的浮雕作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浮雕作品《五四运动》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之

  一),说说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出示课题:《砖石上的雕刻》。

  3.引导学生欣赏历代砖石雕刻艺术品,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砖雕作品的艺术魅力。

  4.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第7页的泥板雕刻步骤图,师生共同探究:怎样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5.提出作业建议: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板雕刻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评价:以“泥雕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9.拓展延伸:欣赏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品:玉雕、木雕等。

  第3课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学习如何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将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独特的“墙”。

  3.感受丰富多样的墙,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难点: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纸张、泥巴和泥塑工具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墙。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关键词(材料、形状、色彩)选择一面墙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墙的种类繁多,不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稳固对建造一面墙来说,非常重要。介绍墙的组成部分:墙脚、墙顶和墙身。点明墙脚的重要性。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料的墙,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材料给墙带来了怎样不同的美感?

  5.教师启发学生创新: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墙?假如只用泥又该怎样创作表现墙呢?

  6.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用泥巴制作零件。

  7.教师创作墙体图纸,让学生欣赏同学创作的砖块墙图纸方案,感受砖的多样性,同时强调注意墙的稳固性和趣味性。

  8.引导学生欣赏陶艺大师创作的墙作品和同学的泥塑墙作品。

  9.教师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

  (1)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灵活运用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10.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II.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12.拓展:启发学生观察、欣赏各种艺术墙。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 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三、教学准备:彩色笔、学习材料。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

  2、什么叫社区?

  (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

  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指名描述)

  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

  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

  (学生描述)

  3、师: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

  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2)海岛(色彩):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后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学生在了解三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冷色和暖色,是一次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过程。且本单元的学习对下一个画情绪的单元还作好了色彩基础知识与色彩绘画技能上的铺垫。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几乎到处都有色彩,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感受着色彩。而人对色彩天生非常敏感的,色彩的感情来自各人对生活、自然的不同生理感觉和情感,但有些感情许多人还是近似的。当太阳晒到皮肤上,或看到橙色的火光映照时,我们都会感到温暖。当站在蔚蓝的大海边,在白色的雪地上,我们会感到凉爽。久而久之,当看到红、橙、黄等色时就感到温暖,它们就是暖色;看到蓝、蓝紫、蓝绿等色时就会感到冷,它们就是冷色。因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对比为冷暖对比,但色彩的冷暖又是相对的,如紫色和绿色会随着不同色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们在冷色环境中会显得较暖,在暖色环境中会显得较冷。

  (二)教学目标

  感受与认识生活和自然中色彩的冷暖和他们的相对性,学会用颜料调、画出冷暖的色彩。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教师可准备两幅色彩范画,一幅偏冷,一幅偏暖,请学生谈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教学新授:

  (1)复习一下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如三原色、间色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出示一个色环,分别由红、橙、黄、绿、蓝、紫构成,且可以将色环对半分开,然后分别出示色环的一半红、橙、黄,一半绿、蓝、紫让学生讨论不同的色彩效果。学生通过交流,主动了解冷暖色的不同效果。

  (3)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联想,从冷色中联想到什么,从暖色中联想到什么,通过交流加深对冷暖色的理解。

  (4)欣赏书本上的彩图,辨析哪些以冷色为主,哪些以暖色为主,并谈谈各自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

  (5)出示紫色和绿色的色卡,分别交换贴在导入时出示的范图中,感受它们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产生的不同变化,明白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

  ●学生作业:

  分小组尝试调色练习,在一张纸上调出几个冷色,在一张纸上调出几个暖色。教师辅导调色的方法,注意水分的多少对色彩厚薄的影响。

  三、学习建议:

  ●是否基本了解色彩冷暖的变化?

  ●是否在讨论研究中积极进行思考?

  ●调出的冷色、暖色是否正确?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能否在造型活动中体验到冷暖色对比的趣味。

  ●能否大胆用冷、暖色进行简单的设计创作。

  ●能否用口头语言和短文形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