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时间:2024-04-28 19:20:55 林惜 教案 我要投稿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3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3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1

  教学内容: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文

  2、读好日记

  二、写字教学

  1、认读生字

  注意:垂、沉、阵、蜘蛛、蝉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2、扩词训练(蜘蛛、蝉不扩词。)

  3、说记字方法

  4、写字指导

  (1)自己分析所有字的结构,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自己动笔描,说说:你的发现。

  (如:垂字的中间一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其余两横长短差不多;压字不要丢掉点;彩字的三撇要对齐)

  (3)请小书法家上台表演自己写得好的字并说写的技巧。

  (4)自己书写生字,每个两个。

  (5)互相学习、评价。

  5、完成读读抄抄。

  三、作业:

  1、抄写有关天气的优美文章。修改自己的日记。

  2、每个生字各写三个,组两个词。

  板书:雷雨

  前:闷、压抑、可怕

  中:雨越下越大

  后:清新、愉悦

  教学目标:

  1、认识“压”等四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3、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3、会用渐渐、挂造句。

  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课前准备:

  教学软件、挂图。

  板书设计:

  叶不动 枝乱摆

  雷雨前(图):乌云 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 蜘蛛逃

  15、雷雨 雷雨中(图):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 空气清新

  雷雨后(图):

  雨停了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下天常常下什么雨?(雷阵雨)雷阵雨就是雷雨。(出示课题)

  板书:15、雷雨

  1、雷雨天有什么特点呢?(雷雨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2、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边看边听,熟悉课文全文内容。(软件)

  三、自渎全文,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让学生观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的?(软件图①展示)

  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景象。

  如(满天乌云、天色昏暗、天气闷热。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3、句式比较:(软件)

  乌云压下来。

  (1)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具体说明数量,颜色。)

  解:满天的:本课指空中乌云多。

  黑沉沉:本课指乌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

  板书:乌云压下来刮大风

  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强调)

  (说明雨前天气不是一般闷热,而是十分闷热。)

  板书:叶不动蝉不叫

  (过度: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蜘蛛逃走了。

  (3)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解:垂:原指东西的一头向下,如垂柳。本课指蜘蛛逃走时吊在细丝上的样子。

  板书:枝乱摆蜘蛛逃

  4、小结:(看板书)这三个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雷雨前天色昏暗,没有一丝风,听不见蝉鸣,突然又狂风大作,蜘蛛逃走,电闪雷鸣的景象。这是雷雨要来的主要特征。

  板书:电闪雷鸣

  5、指导朗读1-3自然段。

  6、练习:1(略)

  (二)用以上方法学习4-6自然段。

  1、读课文4-6自然段,从哪些词中看出雨下得非常大?(软件)哗、哗、哗(突出了雨声大,很密,挡住视线所以看不清窗外的景物。)

  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

  2、课文连用两个渐渐地,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打雷下雨时间较长,雷声雨声都是由大变小的。)

  解:渐渐:一点一点,慢慢地。

  板书:渐渐小了

  3、小结:雷雨中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

  (雨势很猛,雷雨是慢慢变小的。)

  4、有感情读4-6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引导看图,雨停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软件)

  2、什么原因是天亮起来了?

  (乌云散了,所以光线好了,感觉到天亮起来了。)

  板书:天亮了

  3、过渡:大雨过后,空气怎样?句式比较。(软件0

  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来。

  (4)

  清新得空气迎面扑来。

  解:清新:本课指空气清洁而新鲜。

  扑比吹力量大,速度快。(动作演示)

  板书:空气清新

  4、课文里哪两句话与前文有联系?

  蝉叫了,蜘蛛有坐灾网上。

  (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叫,蜘蛛从网上垂下与雷雨后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有什么联系?)

  5、从哪些地方还描写了雨后的景象。

  (雨停后的太阳,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叫了。)

  挂:吊起,悬在高处。本课指彩虹出现在天空,好像是挂着的样子。

  板书:雨停了蜘蛛青蛙

  (四)总结全文。(复述板书全文)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记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五)反馈知识。

  1、选择正确的词语移动在括号里。

  黑沉沉一动满天的一声

  (1)()乌云,()压下来。

  (2)树上的叶子()也不动,蝉()也不叫。

  2、想一想,用哪个词最恰当,将选种的用鼠标按一下。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盖、压、落)下来。

  (2)打开窗户,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打、扑)来。

  (3)一条彩虹(挂、停、飘)在天空。

  (4)蜘蛛又(爬、停、坐)在网上了。

  3、造句。

  (1)渐渐地

  (2)挂

  4、说说雷雨前和雷雨后有哪些地方不同,再填表。

  雷 雨 前 雷 雨 后

  天空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蝉蝉 又叫起来

  蜘蛛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新词,初步了解雷雨前、中、后景象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比较看图,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雷雨中的动画及雷雨声)你们看,你们听,这是什么?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15课:雷雨。(板课题)你们见过雷雨吗?是怎么样的?

  2、(课件出示两幅插图)看,它们是什么时候的雷雨景象?都画了什么景物?哪些景物是只有第一幅图才有的,哪些景物是第二幅图中有的?从上到下观察,两幅图的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为什么两幅图会有不同的景物呢?

  3、大家的眼睛可厉害,一眼给瞧出了,夏天到了,就会常有的现象:雨下得大,但时间不长,天气变化极大的雨,叫做――(学生答:叫雷雨。)

  二、范读自读,读通课文。

  过渡:到底雷雨的天气是怎么变化的呢?我们一起来听课文朗读录音吧。

  1、(播放课件的课文朗读录音。)播放前提出要求: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并轻声地跟读;每听完一段就请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自己出声试读课文,括号括出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抢读、分组认读。相机纠正读音。

  三、表格引路,体现学法。

  1、(出示课件中的雷雨前、中、后的三幅图)读完课文后,课文可以分成几部份?哪三部份?

  2、(课件出示表格):

  时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景物

  特点

  好词

  我们先来看第一、二、三自然段雷雨前部份。指名读,请其它同学评议读得怎么样。齐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

  2、这一部份写了什么景物?他们有什么特点?(课件指导圈出课文中的景物,用波纹线画出特点的词。)这一部份你喜欢哪些好词,为什么?

  3、通过课件进一步体会黑沉沉、压、垂下来越越含义。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闪电亮,雷声响。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体会第二句用了越来越,写出闪电和雷声亮和响是一步步的,不是一下子。

  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读出雷雨前的紧张、沉闷的气氛。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这一部份的.?(学生边答边板书:1、读课文;2、圈景物;3、画特点;4、说好词;5、想象读。)

  四、学法引路,表格自学。

  过渡:有了学法,我们就懂得了该怎么学习这篇课文了,以下两部份,大家可以小组合作自学了吗?好,我们开始吧。

  1、小组按学法,根据表格合作学习雷雨中、后两部份。

  2、检查自学情况。哪一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他们的自学情况?按学法前四点,表格检查。(学生汇报,课件随之出现课文的圈、画的内容。)

  3、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理解重点词:渐渐、挂。

  (课件出示一阵雷雨声)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雷声和雨声慢慢地、一点一点变小的过程就叫――(学生齐答:渐渐地。)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能不能给渐渐地换个位置,但意思不变?下面老师说句子,大家试着添加渐渐地一词,可以添在前面,也可以添在中间,比比谁想得快、添得准。

  1、我长高了。

  2、四周安静下来。

  3、叔叔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

  4、我懂得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这种练习太容易了,老师再来难一点的题目。

  (课件出示四个画面:花儿渐渐地开放。老鹰渐渐地飞向远方。太阳渐渐地落下来。)谁能看着画面试着用渐渐地练习说话?

  补充句子理解挂

  1、我把()挂在()。

  2、墙上挂着()。

  3、()挂在()。

  挂的东西一定要在什么地方?(在高处)为什么作者想象彩虹挂在天空?

  4、检查朗读。分组读,其它组评议。(强调从边想象边朗读的角度去评议。第二部份要读出雷雨的猛烈、大。第三部份要读出雷雨的空气清新、凉快、舒服。

  四、 总结学法,结束全课。

  1、今天我们在课文里圈圈、画画,说说喜欢的词语,就学完了课文,今后我们学习课文也要如此才行,记住了吗?

  2、齐读学法。宣布下课。

  板书:

  前

  15、雷雨中

  后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4

  课时目标

  1.巩固认识“压、蝉”等5个字,会写“户、新、迎、扑”这4个字。

  2.能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体会“挂、坐”等字词运用的准确性。

  3.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试着背诵课文。

  4.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以及自己见到的下雨的情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巩固生字,回顾前文

  1.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课件出示:

  压力蝉鸣窗户垂下来扑过来

  2.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3.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背一背。

  在复习检查第一课时内容的同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板块二理解感受,雷雨中景象

  1.过渡:雷雨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自由读一读第4~6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作者听到了什么?

  3.理解“哗,哗,哗”。

  (1)作者为什么连用3个“哗”?

  (2)学生交流:连用3个“哗”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雨下得大,下得急。

  (3)指导朗读。

  4.理解“看不清”。

  (1)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雨下得大?

  课件出示: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2)想象:雨越下越大,能看清什么?

  (3)词语积累:这么大的雨,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倾盆大雨、滂沱大雨)

  5.体会雨的变化。

  (1)理解“渐渐地”:你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用上“越来越……”这种句式说说雷雨中景物的变化,比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也越来越小。

  (3)结合图片,朗读第4~6自然段。

  6.试着背一背第4~6自然段。

  【设计意图】把文字转化成画面,是语言文字的内化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雷雨的美妙。

  板块三理解感受,雷雨后景象

  1.默读第7~8自然段,说说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

  2.边读边想象画面。

  (1)感受天空的变化:天亮起来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①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你有哪些感受?

  ②理解“挂”。

  (2)感受空气的变化。

  仔细闻一闻,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3)感受小动物的变化。

  课件出示:

  蜘蛛又坐在网上。

  ①体会蜘蛛的心情:这时的蜘蛛是怎样的心情?

  ②对比体会“坐”,与“垂下来,逃走了”作对比,从而体会到“坐”字表达出的蜘蛛的心情。

  (4)和雷雨前的景象对比朗读。

  (5)试背第7~8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是语文课上的主要训练点,也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过程。通过朗读体会景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

  板块四迁移表达,整体提升

  1.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变化。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先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指名说。

  2.朗读全文。

  3.试着背诵课文。

  4.联系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见过的雨。

  你见过的雨是怎样的?试着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一写。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借助关键信息说说雷雨景象的变化,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从多角度引导学生结合语文情境,运用学过的词语进行个性化表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图文结合,留心观察。

  合理运用课文中的插图,解决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图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2.联系生活,表达训练。

  “联系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见过的雨”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拓宽了知识点,调动了学生对原有生活经验的思考和感悟,让学生明白更多的自然现象,需要平时去多观察,多发现。

  3.体会词语,积累语言。

  课文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在此基础上体会词语,读懂句子,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5

  一、教学要求:

  1、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云、电、风、雨等自然现象,了解鸡鸭不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两种新笔画(学会六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正确书写。

  3、在识字中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在反复对照图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潜力和思维潜力。

  二、教学重点:

  本课"云、电、风、雨、天、乌"这六个生字的音形义。

  三、教

  1、新笔画"。

  2、“雨、乌、风”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彩图、自制的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指导看图。

  1、小朋友,这天我们要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第8课雷雨。

  2、先请大家看看图,仔细地听一听。(出示彩图,并放录音)

  3、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了哪些声音呢?(看到了乌云、闪电、雨点、池塘、小鸡、小鸭、荷花)(听到了雷声、雨声、风声)

  4、小朋友看得很好,听得很认真,这些都是雷雨时的情景。(老师作形象描述)雷雨到来时,黑沉沉的乌云布满了天空,电光闪闪,雷声隆隆,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小鸡吓得躲在石头旁叽叽叽地叫着,小鸭在池塘里快乐地歌唱,好像在说:"下雨了!下雨了!"

  二、学习纯拼音句群。

  1、小朋友,书上有一首儿歌,生动地写出了雷雨时的情景,你们想不想读一读?(想),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46页,自己小声地读一读纯拼音句群,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还要边想,句群写了什么资料呢?(学生自读,老师巡视指导)

  2、此刻我请两个同学来读读句群,其它小朋友听一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二人读完后,众人评议)

  3、老师来提点意见,小朋友朗读时不仅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词儿连读,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读。

  4、老师评价,并对读错的地方加以纠正。

  三、学习"云、电、风、雨"四个字。

  1、读了句群,你们明白雷雨的时候,满天都是什么吗?(乌云)

  2、请小朋友把音节直呼三遍。(出示:wūyún)

  3、这个字就是乌云的云字,请大家读一读。出示"云"的生字卡片)

  4、云是几笔写成呢?请看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板书:云)"云"字有几笔?那里有个新笔画,我来教你们写。先由竖中线起笔写一撇,在横中线上写上折,它的名称叫撇折。请小朋友书书空。那么,撇折是几笔写成的呢?(一笔)(板书:)

  5、我们会写撇折了,谁来给云字书空?我们都来试一试。

  6、天空中除了有乌云,平时小朋友还看到什么云?(白云、红云、火烧云)

  7、请小朋友再看看图,大雨来临时,天空中不仅仅布满了乌云,还有什么呢?(闪电)我们一起读读音节?(出示:shǎndiàn)

  8、这就是闪电的电字,小朋友齐读三遍。出示"电"字的生字卡片)

  9、"电"字首先写一个什么字呢?(曰字),这个曰字要写得扁扁的,然后写上竖弯钩,那么,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电字呢?(曰加)(板书:电)

  10、除了闪电,你们还能给电组词吗?(开火车组词)

  11、你能用电字组成的词说一句话吗?(自由说)

  12、小朋友,电和我们的生活系系相关,有了电多方便啊!因此小朋友平时要注意节约用电,同时电也是很危险的,你们可不能随便用手去触摸带电的东西。

  13、课间休息。

  14、谁来回忆一下句群中写乌云怎样样呢?(满天)电光怎样样呢?(闪),请大家把第一句再读一读。

  15、这时候,风怎样样呢?(呼呼地刮着)什么风才会有声音?(大风)因为风很大,所以把大颗大颗的'雨点都吹斜了。请小朋友读读章节(出示:fēnghūhū)

  16、这就是风字,小朋友要读准后鼻音。出示"风"字的生字卡片)

  17、风字怎样写呢?先写一撇,再写横折弯钩,在里面写上撇和点。(板书:风)请大家在桌上写两个风字。

  18、风字的第二笔是什么?(横折弯钩)还有哪个字的第二笔是横折弯钩呢?(九字)

  19、小朋友比较一下,它们的写法相同吗?(不同,风字的弯钩要短一些,九字的弯钩要长一些)

  20、小朋友,乌云满天,电光闪闪,风呼呼,立刻会出现什么情景?(雨哗哗)(出示:yǔhuāhuā)这就是雨字,小朋友齐读三遍。(出示雨字的生字卡片)

  21、此刻老师教你们书写雨字,先写横,再写竖,横折钩,在竖中线上写一竖,最后在里边写四点,先写左边两点,再写右边两点,这四点要上下对齐。(板书:雨)

  22、小朋友数一数,雨字一共有几笔?(八笔)你们看看,里面的四点像什么呀?(飘落的雨点)

  23、你能编个儿歌记住雨字吗?(学生动脑筋自己编)

  24、那么,谁来告诉我,雷雨时,风怎样样呢?雨怎样样呢?(风呼呼,雨哗哗)

  25、风呼呼,雨哗哗要怎样读才让人感到风很大,雨越下越大呢?谁来试一试?全班同学把一、二行连起来读一读。

  26、小朋友,云、电、风都是雷雨时的几种自然现象,那么,这时候小鸡和小鸭各有什么不同表现呢?请看句群的三、四行。请小朋友跟着我读。

  27、小鸡被吓住了,说明它心里怎样样?(害怕,不喜欢下雨)那么它叽叽的叫声就应怎样读?(又快又急)个别读,群众读。

  28、小鸭子十分高兴,它嗄嗄的叫声要读得怎样?(响亮)个别读,群众读。

  29、男同学读一、二行,女同学读三、四行,有感情地朗读纯拼音句群。

  四、书写"云、电、风、雨"四个生字。

  1、每个生字带拼音写四个。(老师巡视指导)

  2、写出"云、电、风、雨"的笔顺。

  五、师总结,下课。(发散:雷雨时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6

  【教学目标 及训练重点】

  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 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 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者作品简介

  2、分角色朗读

  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

  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

  一、导入

  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

  二、速读

  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填图练习

  三、讨论

  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

  四、课堂活动:辩论

  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

  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

  [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总结要点:

  1、 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

  2、 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

  3、 周朴园的人物性格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2、 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

  3、 课堂练习

  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讨论

  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

  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

  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

  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

  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

  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

  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7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今天课件中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出示课件展示雷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谈观看的体会,相机板书课题:雷雨

  2、引发想象: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象。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教师板书。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形,说发现。)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

  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并说一说文中雨后的景色。

  2、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越()越()。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四、阅读:读读背背

  下 雨 了

  下雨了,快回家!

  小蜗牛,说不怕、

  它把房子背来啦!

  下雨了,快回家!

  小蘑菇,说不怕、

  它已备好伞一把!

  下雨了,快回家!

  甲壳虫,说不怕、

  它有一件防雨褂!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8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课文。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联系语境理解重点词语,并体会其在句子中的妙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课文。

  2. 理解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1. 深入体会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2. 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雷雨前、中、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及课文的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雷雨前有哪些景象?”

  2. 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雷雨》,深入了解雷雨中、雨后的景象,并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情感和氛围。

  三、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1. 学习雷雨中景象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画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词语和句子。

  (2)讨论并理解“哗,哗,哗”的连用,体会雨势之大和急促。

  (3)讨论“看不清”的原因,体会雨势之猛,感受“倾盆大雨”、“滂沱大雨”等词语的意境。

  (4)用上“越来越……”的句式,描述雷雨中景物的变化,如“雨越下越大,房子越来越看不清,后来雨越来越小,雷声也越来越小”。

  (5)结合图片或视频资料,再次朗读第4-6自然段,深入体会雷雨中的景象。

  2. 学习雷雨后景象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雷雨后景象的段落。

  (2)讨论并理解雷雨后景物的变化,如“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等。

  (3)想象并描述雷雨后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四、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雷雨前、中、后景象的变化以及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2. 提问学生:“你觉得雷雨前、中、后的景象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个阶段的景象?为什么?”

  3.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生活中的一次雷雨经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尝试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雷雨的短文,描绘出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理解:通过深入解读课文《雷雨》,使学生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色变化,以及作者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来展现这一自然现象。

  2. 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雷雨》,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色变化及其特点。

  2. 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之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雷雨带来的情感变化和心灵震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观察法、情境体验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提问学生关于雷雨的基本知识。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雷雨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2. 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 分段朗读,让学生体会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氛围和情感变化。

  (三)深入解读,理解内容

  1. 雷雨前:

  (1)提问学生: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让学生描述并背诵相关段落。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描绘乌云、大风等自然现象来预示雷雨的来临,感受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生动的描绘能力。

  2. 雷雨中:

  (1)提问学生:雷雨中作者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画出相关词语并分享。

  (2)重点讲解“哗,哗,哗”和“看不清”等词语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雨势的猛烈和视线的模糊,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3)指导学生用“越来越……”的句式描述雷雨中景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雷雨后:

  (1)提问学生:雷雨后作者又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并分享。

  (2)引导学生体会雷雨后大自然焕然一新、充满生机的景象,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四)拓展延伸,情感体验

  1. 小组讨论:你最喜欢雷雨的哪个阶段?为什么?

  2. 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雷雨中的经历和感受,以及雷雨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雷雨的自然魅力和作者的写作特色。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经历过的雷雨的文章,要求描绘出雷雨前、中、后的景色变化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本课时的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表现,以便在后续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描写雷雨所表达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雷雨相关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关于雷雨的基本特点。

  2. 播放雷雨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段内容,感受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

  三、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1. 小组讨论: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个阶段的.描写?为什么?

  2. 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3.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描写雷雨所表达的情感,如雷雨前的沉闷、雷雨中的激烈、雷雨后的清新等。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1. 提问学生: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雷雨吗?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雷雨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 总结本课内容,强调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雷雨的短文,描述自己亲身经历的雷雨景象和感受。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观察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变化。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雷雨的情感表达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11

  教学目标:

  1. 巩固朗读,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变化。

  2.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压”、“垂”、“挂”等,体会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描述雷雨前、中、后的自然景象,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并运用重点词语,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描述并感受雷雨前、中、后的自然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雷雨前、中、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生字卡片、课文录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关于雷雨前的一些现象。

  2. 播放雷雨前、中、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并描述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 听录音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感受课文的情感和氛围。

  2. 分组朗读课文,每组负责朗读一个部分(雷雨前、中、后),注意体会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

  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1. 学习雷雨中景象

  (1)指名朗读第4-6自然段,画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词语和句子。

  (2)讨论并理解“哗,哗,哗”的连用,体会雨势的急促和猛烈。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雷雨中的情景,如闪电、雷声、雨声等。

  2. 学习雷雨后景象

  (1)自由朗读第7-8自然段,找出描写雷雨后景象的词语和句子。

  (2)讨论并理解雷雨后景物的变化,如天亮起来、空气清新、彩虹出现等。

  (3)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雷雨后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四、品味语言,学习表达

  1. 出示生字卡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并学习新的生字。

  2.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得好的词语,如“压”、“垂”、“挂”等,并讨论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3. 让学生尝试用这些词语造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提升能力

  1. 让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雷雨情景,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出来。

  2. 小组讨论:雷雨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雷雨天气?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观察并记录一次雷雨天气,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1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继续深化对课文《雷雨》的理解,掌握文章主旨和描写手法。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精彩段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以及通过观察和比较雷雨前后大自然的不同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敬畏自然的力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 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大自然的魅力。

  2. 体会作者在描写雷雨时运用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及其所蕴含的情感色彩,以及如何将这种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观察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提问学生关于雷雨的基本知识和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雷雨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课文,感受雷雨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2. 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深入理解,探究变化

  1. 雷雨前:

  (1)引导学生分析雷雨前的天气变化,如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等,并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这种变化。

  (2)提问学生:雷雨前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

  2. 雷雨中:

  (1)提问学生:雷雨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如何描绘的?

  (2)重点讲解作者在雷雨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3)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雷雨中的景象,并与课文中的描写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3. 雷雨后:

  (1)引导学生观察雷雨后大自然的变化,如空气清新、万物焕然一新等,并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这种变化。

  (2)提问学生:雷雨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感受的?

  四、拓展延伸,情感体验

  1. 小组讨论:你最喜欢雷雨的哪个阶段?为什么?

  2. 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雷雨中的经历和感受,以及雷雨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3. 引导学生思考:雷雨对大自然和人类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雷雨的自然魅力和作者的写作特色。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经历过的雷雨的文章,要求描绘出雷雨前、中、后的景色变化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需要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做出调整和改进。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13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2.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压”“垂”“挂”等,学习其运用的好处。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描述自己见过的雨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雷雨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课文挂图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关于雷雨的基本特点。

  2. 播放雷雨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朗读效果。

  3.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氛围。

  三、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1. 学习雷雨前的景象: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雷雨前景象的句子。

  (2)引导学生体会“压”“垂”“挂”等词语的运用,感受天气的沉闷和压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读出雷雨前的氛围。

  2. 学习雷雨中的景象: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句子。

  (2)引导学生体会“哗,哗,哗”等词语的运用,感受雨势的急猛。

  (3)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中景物的变化,如越来越亮、越来越响等。

  3. 学习雷雨后的景象:

  (1)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描写雷雨后景象的句子。

  (2)引导学生想象雨后的清新和宁静,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读出雷雨后的美好。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 提问学生: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雷雨吗?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2. 引导学生思考:雷雨对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3. 组织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见过的雨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 总结本课内容,强调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次自己见过的雷雨景象。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察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09-03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09-07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案4篇09-07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07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01-17

《雷雨》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06-10

第一课时雷雨教案06-12

《掌声》第二课时教案 掌声教案两课时02-20

雷雨教案模板《雷雨》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