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2-10-22 15:30:50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小学美术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讲一个大树的故事,并且能够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断作为绘画的内容。

  2、为主人公设计形象。

  3、将这个片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尝试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否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故事主体形象和情节的设计与表现。

  教学用具:师——收集上些有关树木的图片、课件等。

  生——收集不同种类树的图片、图画本、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检查工具,师生问好!

  二、 引入

  1、猜谜导入新课,介绍新朋友。

  A、课件展示:春、夏、秋、冬树的图片

  B、揭示课题:大树的故事

  三、 认识大树

  1、各种姿态的树

  (1)看一看

  这些大树的生长姿态有什么不同?

  A、比较松树和双叶芦荟树枝生长方向有什么不同?

  B、比较枣椰与胡杨树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C、比较椰子树和枫树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你还知道其它种类的大树吗?

  2、树的结构

  (1)想一想大树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A、树枝、树叶、树寇、树根(展示图片)

  四、 大树的故事

  1、欣赏名家作品

  设问:画中给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

  A、《菩提树》作者:杰西·艾伦

  B、《乡情》作者:关山月

  C、《落叶季节》作者:东山魁夷

  D、《家乡老树》

  五、爱保树教育

  A、校园中的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

  B、人类不断地砍树木、破坏了大自然,危害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C、小朋友们要怎么做呢?

  五、 师以自己的故事为例,示范绘画的步骤、方法:

  1、为树主人公设计一个形象(出示图片)

  设问1:这两棵树哪一棵姿态美?

  2、将树主人公画在画面显著的位置(根据故事情节,画出动态)

  设问:比较这两张画的构图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画面饱满、主体突出)

  3、学生作品欣赏:

  六、 布置作业:画出大树的故事看谁的故事最有趣

  七、 师巡视辅导。

  八、 作业展示:师生点评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体验泥工的乐趣,了解汉代陶俑的造型特征

  实践与创造:抓住形象特征,运用概括方法,塑造人物

  欣赏与评议:观摩和评论同学的作品

  教学重点

  人物动态造型

  教学难点

  人物神态的塑造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欣赏

  1.欣赏《陶俑》图片,并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是什么人物?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

  2.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特点,模仿表演人物动作。

  3.比较陶俑中的人物造型与现实中的人有何区别。

  二.分析与感受

  1.了解人体大致的比例关系,坐姿与立姿的大体比例。

  2.陶俑的造型很夸张,然而夸张的的重点在哪几个地方?

  三.制作与指导

  1.学生讨论制作步骤,先整体后局部。

  2.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制作方法。

  ① 团块捏塑:塑造人像时,可先仔细观察人物动态,然后按照人体结构的四大部分用大团块来处理,分别塑头部、躯干、四肢等有动态的造型,各部分要接牢,整个比例大小要相配。

  ② 拼接:处理局部细节,采用拼接、添加等方法。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尝试。

  四.展示与评价

  1.交流制作经验:小组先讨论,对他人作品发表看法。

  2.各小组选代表发言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对有创意的作品加以表扬和鼓励。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第1册中的内容,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上的第五堂美术课,所以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尝试各种工具媒材,用剪刀、笔、纸等通过看看、撕撕、剪剪、画画的方法,大胆、自由地把学习过程中欣赏到的大师的画、学生的画,以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表现出来。本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未来发展的持续性,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材特点

  本课教材是以纸材、彩笔运用体验为基础的绘画工艺课。因此,教材中安排了一些撕贴添画、剪纸作品及学生活动的图片。其中,马蒂斯等作品的安排重在引导学生赏析现代艺术,开阔学生眼界及创作思路,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学生合作创作的作品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这一思路。欣赏作品及作业要求的多元组合,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探究的广阔空间,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并以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说教学目的

  《新课程标准》将总目标是按三个维度来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位于:通过体验以纸质材料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2、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位于: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3、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位于:通过学生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在尝试多种工具材料的过程中,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作品创作,并大胆发表看法。

  2、难点:根据剪纸、撕纸,进行大胆地添画、拼贴,并表述自己的看法。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机械训练的状态,倡导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持久地学,注重培养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而我设计并运用了以下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具体采用了游戏激趣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课解示范法。

  2.学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做游戏、变魔术、欣赏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并利用小组合作、组际比赛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让学生处于趣味动态感知活动中。因为,动态参与行为创设着情境并触发着激情,趣味将使学生主动投入探究并深感快乐。因而,一开始,我便很神秘地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世界级大师的作品,想知道是什么吗?然后,用变魔术的方法出示马蒂斯的剪纸贴画的作品,在学生们大为惊叹之时,我让学生猜一猜,知道这些作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在学生回答出“撕”或“剪”之时,我相机板书撕和剪的相关标志。随后,我请学生随心所欲地撕一撕、剪一剪各种纸张。在“撕一撕、剪一剪”这一师生互动中,学生们将兴致高涨,他们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全方位地体验纸质的特性和纸所带来的快乐。此后,我请大家集体交流一下:哪一种纸容易剪,容易撕?哪些不容易剪或不容易撕,为什么?这样组织学生交流经验,能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在交融中了解更多的纸性。

  接着,我在学生中任意选出几张剪纸、撕纸贴在黑板上,在一句魔术咒语“咯哩咯哩--巴巴变”中,我将其中的一件添画成有趣的东西。在学生为这种神奇的画而惊叹不已时,我问学生:这样的画有趣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呢?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将学习任务很自然地交给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撕撕剪剪画画贴贴》,同时板书课题。一个良好的开端就这样形成了。

  (二)赏析激思

  从工艺课的特点看,要抓住材料、加工手段和灵感三个要素,即要指导学生掌握材料的选择、加工方法的尝试和对学生创作灵感的诱发。其中创作灵感的诱发首当其要。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的想像力都是建筑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的,想像力的复活与发展和经验状态不无关系。根据心理学复述、提高、拓展等理论原则,让学生对经验状态中积淀的事物进行提取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我先引导学生欣赏法国马蒂斯的《爵士》作品,同时叙述:此后,我请学生观察这幅作品用了什么方法?这幅画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觉得这幅画什么地方很好看?这一步同时也是在暗示学生:可以表现什么题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像这种形态的纸可以变成什么、用什么材料、怎么变化。这样为学生积累了感性的创作素材,为他们打开了想像的翅膀。此后,我再小结:只要我们动动灵巧的小手,大胆地撕一撕、剪一剪,再根据纸片的形状进行巧妙地想像加工,也能变成有趣的画来。

  (三)启思训练

  “启思训练”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在积累了一定的创作素材之后,我激励学生通过“看看、想想、添添”学一学撕(剪)纸添画。首先,我先请学生看看黑板上小朋友们的撕、剪出来的纸片外形,想想这样的纸片像什么?还要添些什么?怎么添?第一步,“看看”。这里,我并不要求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看到的纸片是什么样子,只要他们用眼睛去观察,并保持一种最原始的感知状态。第二步,“想想”。我请学生根据纸片的外形特点进行大胆的想像。为了诱发创作灵感,我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换角度、去掉一个部分、添加一个部分等多种观察视角,创设一个多维求思的情境。而每一种视角,我让学生进行天马行空式的想像,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启发他们另辟蹊径的联想。“好胜”是儿童心理的突出特征。在这里,我激励学生比一比“谁的灵感最先闪现”、“谁的奇思妙想最多”

  ,学生的创作激情即刻被调动起来,他们大胆想像、相互竞争。第三步,“添添”。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解决怎样选择各种材料巧妙装饰的问题。因而,在直观示范时,我不断地暗示学生可以利用什么颜色的画笔或彩纸;运用哪些方法,是画上线条还是贴上剪纸……并请学生“帮老师出出主意”、“选选其它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前沿阵地”。

  (四)举办展览完成作业

  传统的作业形式,学生之间是独立的、封闭的,其气氛是沉闷的。现代教育学认为,课堂教学中各个因素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因而,我致力于创设一个交流合作、悦愉共振的作业背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和创作环境。本课的作业,我采用以四人小小组参加“小小纸片”艺术创想展览会的形式进行。作业之前,我先组织学生小组说一说自己想创作什么样的画?在这环节,我请学生先用语言作大胆的描述,内容可以模仿大师作品,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允许他们的思维进行海阔天空的运动。之后,再让他们说一说用撕贴添画、剪贴画还是自己喜欢的其它办法。

  (五)展评添趣

  在作业展示中,常会出现一些离奇的想像、夸张的造型和怪诞和组合,作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喜好、个人的眼光、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在这里,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不足、完善自我、建立自信,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美的共识。

  我先从学生中拿出一件作品请该小给成员介绍一下把把纸片变成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学生介绍后,我评:这几个小朋友想得真奇特,还尝试了这么多有趣的方法,真不失为一件好作品,我们把它展示出来好吗?教给学生评价方法后,我请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推选2~3件作品参加展览。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互评交流会”开始了,学生们情绪高涨,他们仔细欣赏,认真评选。在民主评选的基础上,我适当地加入点评:这件作品大家喜欢吗?你们认为他们好在什么地方呢?其他作品哪些地方还要努力呢?

  (六)课后延伸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将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展评结束后,我先请同学们说说你在这节课学得开心吗,学到了什么,还想到学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此后,我又问学生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用纸做的,用纸还可以些什么。以此造成一种“完而未完,意犹未尽”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新的探索中去。至此,我完成了教学任务。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课题生动形象地采用了树叶中写字的方法,内容设计为“撕撕”、“剪剪”、“画画”、“贴贴”及

  “看”、“想”、“添”,其功能是能清晰地揭示学习内容和创作思路。

  七、说主要运用的教学原理

  (一)暗示教学理论

  根据著名暗示教学专家卢扎诺夫提出的“变苦学为乐学”理论,运用音乐、比赛变魔术等手段进行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想像能力,并活跃课堂气氛。

  (二)合作教育理论

  根据前苏联沙塔洛夫等合作教育倡导者提出的“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是朋友关系、合作关系”的观点,我采用了四人一组集体讨论、创作,教师、学生互评作业等方法进行教学,有助于增进学生间的感情,相互交流、学习,互为补充,更利于学生创新。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对各地民居的欣赏,让学生在对自己生存的空间的感受中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对祖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认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对自己生存的空间的感受中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对祖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地域的居住形式有所认识。

  教具准备:

  1、中国民居系列图像资料。

  2、不同民居相关的音乐、舞蹈作品的VCD光盘及音乐磁带。

  学具准备:

  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复备学生活动复备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工具。

  2、出示课题:《你的房,我的房,他的房》。

  3、看一看:

  让学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

  4、说一说:

  提问:你收集到的图片是什么地方的房子?他们有什么特征?

  5、看一看:

  观察老师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地域的民居风格特点。

  6、议一议:

  大胆想象、按自己的理解说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白天风格的房屋建筑形式?如:蒙古包为什么是圆尖顶?窑洞为什么到现在还得到陕北人民的喜爱?傣族的竹楼为什么架得那么高?江南水乡得民居为什么是黑瓦白墙……?

  7、老师课堂小结。

  1、放好工具、静息。

  2、听老师讲课题。

  3、学生出示自己收集不同的民居图片的资料。

  4、学生说出自己收集的房子特点等。

  5、学生观察老师收集的各地民居的图片。

  6、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提出各种问题。

  7、认真听老师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课题:精美的邮票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邮票图案独特的构图和色彩,认识邮票这一独特的美术作品。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设计一张图案简洁、主题突出、色彩鲜艳的精美邮票。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创作邮票。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谜语导入,趣味引题

  师:听说你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今天我要出个谜语让你们猜一猜?

  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它当差使。

  2、揭示主题(精美的邮票)

  师:过去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居住在两地的人们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一封信寄往国外,当地的人们看到信就知道是从哪个国家寄来的。为什么?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现在通讯发达,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邮票,为什么?

  师:对,邮票有收藏价值又设计的很精美。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精美的邮票”。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欣赏邮票的特点:

  师:邮票美不美?它和一般的画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观察到邮票上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标记、边上有整齐的齿孔,它们和中间的图案一同构成了邮票的基本要素。

  师:邮票的每一个图案,每一个主题都是画出来的吗?

  师:邮票的主题很丰富,有军事、科学、植物、动物。有的是画的,有的是剪纸。邮票的内容包罗万象,宇宙间的万物都可以记载在小小的邮票上。造型方面,邮票多种多样,有的写实,有的变形。

  2、作业:

  (1)提出设计要求,小组讨论。

  师:看了这么多的邮票,你们想不想设计一张邮票?自己设计的邮票更有情趣。想设计什么主题的?把邮票的各个要素安排在什么位置,用什么字体?画纸是横放还是竖放?

  (2)提出作业要求:图案造型生动,形象饱满,主题突出,色彩鲜艳,富于装饰性;文字要设计,写艺术字,邮票的各个要素要安排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表扬优秀作业

  五、:今天大家设计的邮票很精美,内容很丰富,色彩很鲜艳。今天设计的是长方形的邮票,实际邮票的外形还有

  他的',同学们要多加关注,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更多更美的邮票。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区别对称、不对称(随意)纹样;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对称(对折后剪)与不对称(随意)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

  (2)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

  2、难点:

  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教学准备:

  角花纹样剪纸范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开头叙说。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板书课题)

  二、插入新知。

  教师传授角花的折纸方法。

  (1)指导学生看书自学,教师提问:制作单个、两个、四个相同的角花分别怎样折纸?

  1、制作一个角花:

  2、制作两个角花:

  3、制作四个角花:

  (2)学习设计描绘花纹。

  (3)剪制纹样。

  请看老师剪。(教师示范剪)

  是不是很难?你们自己剪剪看。学生试剪,教师观察,发现问题提请大家注意。针对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边讲边示范分解步骤:

  (4)、贴。在考虑好构图大小布局的基础上开始粘贴。角花最好贴在有色底纹纸上。鼓励同学们套色剪贴。

  三、补充观摩。

  上教师将收集的图案给学生看,稍加特色说明,引发学生的创作愿望。

  四、随后作业。

  布置学生剪出大小形式各异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学可让其粘贴在底纸上,提请注意底纸要尽可能把角花衬托明显。教师巡行指点,并不断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扬。

  五、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作业,课堂总结。

小学美术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树木的不同种类、作用,以及它对我们人类的自下而上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以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看有关介绍树木的录像,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本课的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表现各种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的树的种类、作用、生长特点,以及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的自觉性。由于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尝试、大胆表现。

  二、教学目标

  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材料准备

  图片、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

  ①你看到了什么?

  ②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③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④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3、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①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③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2)课件。

  带领学生观察分析。

  解决的问题:

  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

  ②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教师展示各种绘画。

  提出问题: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学生散开,自由观察、写生。

  5、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学生评价:先自评,再大家评,在评论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6、延展

  (1)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录像: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小学美术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教材是前一课《桥》的知识延伸,在学生考察了解家乡风貌,体验家乡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用美术表现的方法,为家乡规划、设计未来的桥梁。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来表现家乡未来的风貌;以桥梁设计师的身份,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来设计制作未来的桥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桥梁设计家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桥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本课教学中,要学生活动的情趣性,以及给予学生表现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大胆设计,巧用材料合作制作。以多元的教学形式,多样性的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想象,勇于实践的情感。

  仿生学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科学研究领域。六年级学生对于动物世界已有较深入的认识。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学可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材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在学生对桥梁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以美术课程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启发他们畅想未来,让他们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怎样的呢?本课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科技发展和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想象力。以多种美术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学生对桥的独特想象,制作和绘画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录像带(反映大都市的现代桥梁)。

  学具:各种废旧材料、沙盘、绘画和创作工具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

  (1)教师展示前一节《桥》的优秀学生作业。

  (2)学生作业,并提出如何为未来的家乡进行规划,使家乡更美丽。学生分小组讨论。

  (3)交流各小组的规划和畅想。

  ●教学新授:

  (1)教师播放现代大都市的桥梁录象,请学生欣赏。

  (2)教师提出我们能不能一起根据我们的规划和畅想,为家乡设计未来的桥梁。

  (3)各小组讨论,画出桥梁设计稿。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

  (4)交流各小组的设计稿。

  ●布置作业:

  (1)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设计稿和所带材料,分别创作桥梁模型。

  (2)各小组学生合作按设计稿巧用材料,制作桥梁模型。

  制作一:

  利用废可乐罐、纸板、丝线、筷子等制作斜拉式桥梁。

  制作二:

  利用废纸盒进行切割组合制作廊桥、公路铁路二用桥等。

  制作三:

  利用废泡沫、筷子等切割组合,制作多种艺术造型的桥梁。

  ●作业展示:

  (1)各小组为自己制作的桥题名。

  (2)各小组分头参观交流。

  (3)投票选举“创意奖”、“技术奖”。

  (4)授予“荣誉设计师”称号。

  ●结束教学。

  三、学习建议:

  ●是否有独创性的设计构想;

  ●是否积极参与合作;

  ●是否能够较清楚地说明自己的创意;

  ●是否能够巧用材料,完成制作;

  ●是否能热情地表达爱家乡的情感。

小学美术教案 篇9

  第1课、《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共2课时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儿童作品,掌握观察、评述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

  2.能力目标:欣赏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和感受作品题材的表现内涵,初步掌握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能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关怀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正确的审美评价。

  教学过程:

  1.《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要点。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学会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评价。

  活动:学习观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术文化→德育渗透→拓展创新

  2.看一看、说一说

  (1)、欣赏本课中的美术作品,你能说说画中表现了什么?

  (2)、说说那你喜欢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

  第2课、别具一格的建筑(共2课时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建筑为何别具一格。

  2、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自主设计一座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对古代建筑物的认同感受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建筑样式与类型,学习用线描加淡彩的

  方法,设计一座新颖独特的建筑。

  难点:建筑外形与结构的新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1、图片展示少数民族建筑,激发学生回忆身边少数民族建筑,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小结:我国传统建筑的常见表现手法斗拱、飞檐,梁柱等巧妙结合。

  2、教师出示几幅学生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这些作品最符合现实形象吗?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想一想,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建筑特点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建筑特点,除表现出它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甚至可以装饰上图案艺术……

  (二)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民族建筑,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课时:完善构图,装饰纹样也可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三)教师评价提示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导。

  (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第3课、水墨画蔬果(共2课时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画写意的技法,初步掌握中国写意工具材料和用笔用墨的方法。

  2、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体验笔势和墨色的奇妙效果,并用之画有关蔬果题材的水墨画。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用中国画水墨的技法创作一幅以蔬果为对象的水墨画。

  教学难点:

  笔墨技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品。

  二、过程:

  1.教师以游戏形式复习笔法:中锋笔法、浓墨、淡墨,在复习过程中实际操作育

  2.学习侧锋笔法:教师示范侧锋,从侧锋笔法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这是一个什么笔法

  3.教师画丝瓜,请学生仔细观察,在丝瓜中教师运用了什么画法,引导学生探索

  4.教师带学生尝试画丝瓜。

  5.尝试创作:水墨画—牵牛花

  水墨画——丰收的果实

  目标:尝试梨、柿子、葡萄、桃子、苹果、葫芦的画法及要领;发展孩子的想象思维;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画

  三.学生创作

  1.学生以《丰收的果实》为题,展开想象画一幅水墨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走指导育

  第4课、农家乐(共2课时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上节课学生关于〈农家乐〉主题的作品,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乡间玩耍)---主体环境(乡村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自拟)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小组讨论

  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7-10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3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9-05

小学美术教案06-18

小学美术教案07-08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8

小学美术教案10-26

小学美术教案07-04

小学美术的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