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科学教案1
一、活动题目
苏打喷泉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苏打喷泉,培养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塑料盖的瓶子、吸管、胶带、白醋、小苏打、水、纸、笔。
五、活动过程
看一看。有趣的实验。
教师演示:
(1)在瓶盖上插入吸管,吸管离瓶底距离约2厘米。
(2)在塑料瓶中倒入30毫升的'水,并加入50毫升的醋。
(3)瓶内放人两勺小苏打,迅速将瓶盖盖上。
幼儿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1)这个实验真有趣,水从吸管中喷出来了。
(2)像喷泉一样,瓶子里有许多小泡泡。
(3)喷泉真好看!我也想做一个小喷泉。
我来做小喷泉。
(1)先在瓶里放入水,再放醋和1勺苏打,喷泉没有做成功。
(2)盖子没盖好,泡泡都跑出来了。
(3)将吸管插入瓶盖中,用胶带将吸管固定在瓶盖上。先在瓶子里放人一些水,再放入一些醋,最后放人2勺苏打,迅速盖上带有吸管的瓶盖。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放l勺苏打不成功,醋要多放一些,再放2勺苏打,水就喷出来了。
(2)瓶盖没有盖严,泡泡都跑出来了,一定要盖严瓶盖。
(3)先放一些水,再放一些醋,最后放了2勺苏打,喷泉就做成了。
幼儿记录实验过程。
使用药品的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水
醋
苏打
六、注意事项
1.教师提醒幼儿要进行分工:负责记录的幼儿要将醋、小苏打的用量记录清楚。
2.检查醋和小苏打的比例是否适当,瓶盖密封是否严紧。
3.盖瓶盖的速度要快。
4.要将小苏打碾碎后放入瓶内。
中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比较黄牛和水牛的外形特征。
2感知黄牛和水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黄牛和水牛”组图;《黄牛和水牛》故事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见过牛吗?见过什么牛?
——它是什么样子的?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二出示组图引导幼儿比较黄牛和水牛外形的异同
1.出示组图“黄牛和水牛-1”,认识黄牛和水牛。
2.出示组图“黄牛和水牛-2”,比较黄牛和水牛的异同。
三播放音频及图片了解黄牛和水牛的不同本领
1.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爱劳动的黄牛和水牛》,引导幼儿欣赏故事。
2.出示图片“黄牛和水牛”,引导幼儿了解黄牛和水牛的不同本领。
中班科学教案3
活动背景:
在一次午餐吃水果活动中,一小朋友拿着手里的香蕉来问我:“老师,这香蕉里面黑黑的、一点点的是什么?”“老师,这个可以吃吗?”我问全班的小朋友:“你们谁知道香蕉里面黑色的小点是什么吗?”有小朋友说:“这一定是香蕉快要烂了,香蕉变了颜色就不能吃了。”马上有小朋友说:“不对,这是香蕉的种子,我爸爸教过我的”我肯定并表扬了这个小朋友。看着小朋友将信将疑的神态,我设计科学活动“找种子”,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种子的奥秘,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
3、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昨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了我们的蔬菜园地,看到了许多碧绿碧绿的蔬菜,你们知道吗?这些蔬菜是由什么长出来的吗?
老师总结:这些蔬菜是由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长出来,我们平时吃的水果也是由种子发芽的结果的。
(评析: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课题,显得自然而亲切,一个小小的问题,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明确了活动主题,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找种子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样?(幼儿自由探索)
(评析: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对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瓜果左看右看,有的用手摸摸,有的用手捏捏,有的用鼻子闻闻,有的交头接耳,相互交流,每个幼儿都处于积极的探索中。)
2、幼儿交流探索的发现。
(1)、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种子?
幼儿一:我找到了苹果的种子。
师:我们大家来看看苹果的种子的什么样子的?
幼儿:苹果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评析:教师让幼儿找出种子并放在视频转换仪下进行展示。通过视频转换仪放大了种子,幼儿很清晰、明确地观察了种子的外形特征。)
幼儿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种子。
师: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评析:当幼儿看见西瓜的种子的时候很兴奋,原来西瓜的种子就是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儿一起观察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的种子。
(2)、师:有谁找到香蕉的种子吗?
幼儿一: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幼儿二:我找到香蕉的'这个小黑子。
师:其实香蕉它也有种子,这些小黑点就是它的种子,只不过是他们退化了,现在的农民伯伯非常聪明,用科学的方法不用种子也能种香蕉,所以香蕉的种子就慢慢退化了。
(评析:香蕉的种子具有特殊性,幼儿很少了解,通过单独提出,幼儿了解香蕉种子的独特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3、我们知道苹果、黄瓜都有种子,老师告诉你们,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都有种子,小朋友以后长大了就会慢慢知道了。
(评析:在本次探索活动中,幼儿积极讨论,主动询问,了解了各种瓜果蔬菜的种子的特征。)
三、操作活动:种子和果实匹配。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种果实,旁边有各种种子,请你们给这些果实找种子,找到后把种子贴在果实的下面。
(评析:教师为幼儿设计一份记录表格,表格的上面是各种果实,考虑到种子的外形特征,教师在下面用双面胶带贴着,幼儿找到种子后就可以把种子贴在胶带上,这样方便了展示。)
2、幼儿交流活动结果,并且请集体检查操作结果的正确。
师: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我们一起看看他找的种子对不对?
(评析:幼儿从感知到接受、理解,而教师设计这一环节,不但能检查幼儿的学习的结果,还使幼儿学习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四、活动延伸:
1、种子发芽实验。
3、种子贴画。
中班科学教案4
设计意图:
冬天来了,面对寒冷的环境,我们该怎么办呢?本主题的活动设计我是利用变冷的这一契机,和孩子们张开了冬天用的宝贝的探索活动,让幼儿在感知冬天的寒冷特征了解生活中的取暖方式有什么,《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从而来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体展开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所以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冬季用品。
活动目标:
1.认识冬季的日才物品.。
2.让幼儿愿意大胆讲述自己喜欢的冬季日常物品。
3.了解它们的用途并能正确使用。
活动准备:
1.事先要求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自带一些冬季用品(即冬季专用的物品,以达到防寒保暖等功能)或图片。
2.建议从以下类别中收集真用品:润肤品,包括护手霜、润唇膏等;保暖衣物,包括帽子、围巾、手套、羽绒衣、雪地鞋、耳罩、口罩等;取暖用品,包括热水袋、暖宝宝、空调等,不方便携带的用品可采用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热水袋。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宝贝,这个宝贝就藏在我的魔法箱里,现在我要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摸一摸(提问:幼儿摸起来的`感觉)(可以请两个小朋友来完成),刚刚小朋友说这个宝贝毛绒绒的,软软的,热热的,那小朋友你们开动你们的脑筋,你们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的宝贝是什么?(教师出示热水袋),那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热水袋呢?冬天到了,天气特别的冷,我们可以用热水袋来给我们的身体取暖。
二、介绍冬季用品。
1.小朋友,除了热水袋可给我们冬天取暖,那有哪些冬天用到的物品呢?
(幼儿自由讲述),可以请2—3个孩子讲述。
2.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冬天物品图片,请幼儿来说一说图片上的物品,请你说一说物品的名称、它有什么作用,以及它的使用方法。(请3个孩子回答)
三、使用冬季用品。
1.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些冬季的用品,请你们自己来挑选一样物品使用一下,并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感受。(幼儿自由回答感受)小结:大多数冬季用品都有抵抗寒冷、保暖的作用,使我们感到温暖、不觉得冷、保护我们的身体,有的还可以呵护我们的皮肤,使用这些冬季用品,能使我们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过的更舒服、更健康。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再去找找生活中还有那天冬季的物品吧,并和小朋友分享。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多次讨论取暖用具的名称和发热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从同伴哪里得到许多新信息、新经验。让幼儿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比教师告诉幼儿更能让他们接受,我设计了分类的环节,将这些取暖用具按用电和不用电进行分类,加深幼儿对取暖用具发热方法的了解。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区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来袭的时候会减少生命活动,很多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有的称作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过冬。
中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动物的意识。
2、了解动物鼻子的特殊功能。
3、知道动物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活动准备
1、猪、狗、马、牛、大象等动物的鼻子图片各一张。
2、课件《动物的鼻子》。
3、救灾犬搜救、鲨鱼捕食等短片视频。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在之前的活动中,小朋友们认识了很多动物的鼻子,请问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鼻子是什么动物的吗?教师依次出示猪、狗、牛、大象的鼻子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说说这是谁的鼻子。
二、开拓视野。
有些动物的鼻子长得很奇怪,可是它的嗅觉却非常灵敏,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教师播放鲨鱼捕食短片,请幼儿观察,鲨鱼为什么能在很远的地方就开始追踪猎物?(鲨鱼的鼻子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地方就闻到猎物的`气味)教师出示鼹鼠找吃的图片:鼹鼠要想在黑暗中找到吃的,靠的也是它的鼻子。教师播放救灾犬搜救的视频,请幼儿观察,救灾犬为什么能找到被深埋的人或者物?(狗的鼻子比人的鼻子灵敏,它能分辨出超过200万种不同的气味)
三、快乐游戏。
请10个小朋友出来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再请8个幼儿当小鱼,在圆圈内外钻来钻去,一个幼儿当鲨鱼,只能在圆圈外面抓小鱼。小鱼是在圆圈内游动的,当鲨鱼抓到小鱼时,换人游戏继续。活动应变在播放救灾犬搜救的视频时避免过于血腥的场面。活动延伸了解别的动物鼻子的特殊功能,如警犬帮助警察查毒等。区角活动益智区自制迷宫,帮助救灾犬找到被拯救目标。环境创设张贴动物帮助人类的图片。家园同步请家长协助在网上搜集一些有特殊功能鼻子的动物,并讲解给幼儿听。随机教育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要爱护动物。相关链接和幼儿观看救灾犬救灾的视频。附录:狗鼻子狗鼻子能分辨大约200万种不同的气味,而且,它还具有高度的“分析能力”,能够从许多混杂在一起的气味中,嗅出它所要寻找的那种气味。狗鼻子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各种动物鼻子的构造大致相同,鼻腔上部有许多褶皱,褶皱上有一层粘液膜,粘膜里藏着许多嗅觉细胞,当粘膜上分泌出来的粘液经常润湿着这些嗅觉细胞时,就会使具有气味的物质分子溶解在粘液里,并刺激嗅觉细胞,嗅觉细胞马上向大脑嗅觉中枢发出信号,于是就有“味”的感觉了。狗鼻子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嗅觉细胞特别多,连鼻子那个光秃无毛的部分,上边也有许多突起,并有粘膜组织,能经常分泌粘液滋润着嗅觉细胞,使其保持高度灵敏。狗的嗅觉细胞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其他动物胜过一筹,所以对各种气味辨别的本领也就比其他动物高强多了。
中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2、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观察环境,引出主题―观察尝试,操作发现―自我创造、描述构思―情感激发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4.小结花的用途
提问:花还可以做什么?
(1).做药(2).可以吃(3).泡茶喝(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仙子的花朵头箍:花仙子的礼物你喜欢吗?我也用送点礼物给花仙子。我的'头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准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情感激发
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环保教育)
中班科学教案7
活动思路:
春天来了,幼儿园里的柳树慢慢发芽,一个个粉色的桃花也渐渐的开了花。每次到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是围着那株桃树议论个不停。有的问老师:"这是什么花?"有的问:"它怎么这么造就开花了,别的花怎么还没开?""春天还有什么花?"……因此结合季节和幼儿的好奇,我们开展了这一教学活动。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各式各样春天的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2、能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春天常见花的特征(颜色、花瓣形状、气味等),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花的用途。
3、在茶艺展示中,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茶艺文化。
二、活动准备:
PPT图片托盘已经完成的关于《我认识的花朵》亲子调查表花朵拼图茶具花茶《好一朵茉莉花》音乐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教师:上周小朋友已经同丁丁老师一起了解关于春天的知识,并且宝贝与家长一起完成了《我认识的花朵》亲子调查表,现在丁丁老师要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关于春天的英语律动)
2、展示ppt,分享亲子调查表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亲子调查表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常见花的特征用途)
(3)教师总结
3、展示PPT,幼儿观察常见花,加深幼儿的对花特征以及用途的了解。
教师提问:
(1)花的名称
(2)花的形状(花朵是由一片一片的小花瓣组成)
(3)花的用途(幼儿自由回答)
(4)教师总结花的特征以及用途
4、花朵拼图游戏教师:今天早上小花朵悄悄的告诉丁丁老师,它们的小伙伴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希望我们KB班的小朋友来帮忙。(规则:看编号找身体的'一部分,拼完后要及时收整)
5、茶艺展示,幼儿同家人品茶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花能泡茶,现在李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展示一下我们传统的茶艺文化。
(1)茶艺展示
(2)品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做为新教师的我,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的。活动中我的语速较快,重复了幼儿的回答,其实应该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教师再进行总结,提升幼儿的经验。在春姑娘打电话的情景创设这一环节中,感觉太突兀了,幼儿都没有反应过来,可以创设另一个情景,比如:春姑娘想请各种颜色的花参加“百花会”,春姑娘想请小朋友们帮她制作邀请函,邀请他们。教师再出示邀请函问幼儿:你觉得这张邀请函,春姑娘想邀请的是几朵什么颜色的花呢?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操作,最后以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春姑娘顺利召开了“百花会”,结束本次活动。这样的情景创设会计较自然,幼儿容易接受。活动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操作活动中也不敢大胆尝试,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还需要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以后我会更加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在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中初步感知纸盒悬空的多少与辅助材料摆放的位置及其轻重有关。
2、能大胆猜测答案并动手验证,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小黄、小灰的蜗牛图片若干。
2、贴有小灰图片的牙膏盒人手一个;铁块、木块、塑料人手一份。
一、情境导入,引发幼儿探索纸盒悬空方法的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发现小黄悬空不掉下山坡的秘密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朋友,小绿和小黄,它们是最好的朋友,今天,它们约定一起去坡上看风景。它们爬啊爬,终于爬到了山顶上,它们看到山顶上有两个纸盒悬在半空中,它们想如果能爬到纸盒上,看看山坡外面的风景,那该有多好呀!于是,他们爬呀爬,爬呀爬,当他们爬到纸盒的顶端时,(教师放手,师:发生了什么?)小绿稳稳地站在悬空纸盒上,小黄却随着纸盒掉了下去。
2、引导幼儿猜测小绿的纸盒成功悬空的原因。
(1)师:这是怎么回事?可能是什么原因。(先请3~4位幼儿来说一说)
预设一:因为小黄太重了。(师:有这个可能,还有其他想法吗?)
预设二:因为小黄没有站稳。(师:你的想法很特别,谁有不一样的想法?)
预设三:两盒盒子不一样?(师:哪里不一样,给你机会,上来仔细看看。 你可以拿起来,掂一掂,摇一摇)
(2)幼儿可以通过看,摸、摇一摇,掂一掂的方法知道小绿的纸盒里有东西。
(3)教师打开纸盒,揭示答案。
(4)师总结:会是什么呢?(教师打开盒子),呀,是什么呀?(一块木块)原来小绿的纸盒里有一个木块,所以它的纸盒能稳稳地悬空在山坡上。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感知纸盒悬空与木块摆放的位置有关。
1、教师提供材料,幼儿探索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1)师:小黄也想稳稳地站在悬空的纸盒上看看山坡外面的风景,而且小黄想,如果我的纸盒能悬空的多一些,我就能看到更多的美景了。我们来帮帮它好吗?
2、讨论:你觉得怎样才能让小黄的纸盒在山坡上悬空的'最多呢?(请2位幼儿来说一说)
3、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利用木块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
师:后面的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块木块,请你们想办法让小黄的纸盒悬空最多,让它看到最多的美景。
(教师指导:你把木块放到了那里?放到小黄的另一头,纸盒悬空的怎样?放在中间点呢?放在小黄的一头呢?引导幼儿关注木块的位置和纸盒悬空的多少有关。)
4、交流讨论:
(1)师:你让小黄的纸盒悬空最多了吗?你是怎么做的?你把木块放到了哪里?(让幼儿先说木块放到了哪里,然后说是怎么做的,然后教师示范幼儿说的做法)
(2)细化问题:你把木块放到了哪里?然后怎么做?
预设一:把木头放在盒子底部,小黄的另一头,然后就直接放在桌子上。(师:这样是悬空最多吗?还能悬空的多一些吗?)
预设二:掉下去的时候,就压一下。(教师示范:能压得住吗?可是一松手,盒子就掉下去了。)
预设三:如果幼儿说道了移动,就请幼儿上来示范,一点一点往前移动。
预设四:把积木放在中间或者其他位置(师:他把木块放在中间,那是放在中间纸盒悬空的多还是放在底部悬空的多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盒子,操作验证。师:木块放在哪里纸盒悬空的多?)
5、教师总结:首先要把木块放到纸盒的末端,然后操作的时候要一点一点的往前移动,发现快要掉下来的时候往回移一些。这样就能让小黄的纸盒悬空最多。(边说边操作)谁也用了这个办法?没想到的小朋友等会也可以去试一试。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塑料、木块、铁块与纸盒悬空的关系,感知纸盒的悬空长短与辅助材料的轻重有关。
1、师:小黄看着美丽的风景,心想,除了木块,还有其他的材料能让我的纸盒悬空地更……多吗?这样,我就能看到更……多的美景了。于是,它在山坡上找呀找,突然它发现了一块铁块和一块塑料,小黄说:“啊呀,木块、铁块、塑料,到底哪种材料能让我的纸盒悬空最多呢?”小朋友,你们觉得呢?
2、幼儿猜测,并说一说理由。
师:你觉得哪种材料能让小黄的纸盒悬空的最多?为什么?
预设一:铁块——因为它最重。
(师:你觉得呢?有不同的想法吗?都同意他的想法吗?那我们来掂一掂,是不是铁块最重。 请两位幼儿来掂一下,师:谁最重,谁最轻?)
3、幼儿第二次操作,感知纸盒的悬空的长短与辅助材料的轻重有关。
师:那是不是重的材料能让纸盒悬空的最多呢?老师也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块铁块、木块和塑料,请你们帮小黄试一试,看看哪一种材料能让它的纸盒悬空最多?
4、分享交流:
师:刚才,我们分别试了铁块、木块和塑料,你有什么发现?(请三位幼儿来回答)
5、师:你们都同意铁块能让小黄的纸盒悬空最多吗?看来,越是重的材料,能让纸盒悬空的越多。(说一下记录的方法: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方法)
四、延伸活动
1、师:小黄说,小朋友们,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帮我解决了难题,让我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风景。可是下次,如果没有这么长的纸盒,只有这么短的纸盒,或者下次我坐在纸盒的中间,用刚才的方法,我的纸盒还能稳稳地悬空在山坡上吗?木块、塑料就一定比不过铁块吗?我把这些材料借给你们,你们回教室继续探索吧。
2、幼儿回教室继续讨论。
中班科学教案9
设计意图:
近来,我发现很多幼儿都喜欢动物,对动物也有着自然特殊的情感,他们喜欢小动物,乐意于小动物亲近;小动物们都有各自的尾巴,可它们长的什么样?有什么用?却是幼儿平时非常容易疏忽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幼儿对小动物的认识,通过"找尾巴"来开展此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想想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能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
3幼儿能在探索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的尾巴。
2ppt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寻找动物的尾巴。
师:小朋友们,昨天老师在电视上看见一个新闻,新闻里面的记者阿姨说:动物园里发生了一件事情,小动物们的尾巴不见了需要小朋友们的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尾巴。
师:我们来看看师那些小动物调皮把尾巴弄掉了。
小结:教师和幼儿一起帮助小动物找尾巴
二、让幼儿观察图片。(ppt)
1出示图一:小松鼠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动物呀?,他的尾巴像什么?(雨伞)
2出示图二:燕子师:这是什么动物呀?他的尾巴像什么?(剪刀)
3出示图三:金鱼师:这是小金鱼,小金鱼的尾巴像什么呀?(扇子)
4出示图四:蜻蜓师:小蜻蜓的尾巴像什么呀?(竹竿)
三、说说那些动物的尾巴本领大。
师:刚才呀我们看到了那些动物呀?这些动物们的`尾巴都想什么呀?他们的本领大不大?
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动物园里看看还有谁的尾巴本领大呀?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中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激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
2、知道吃汤圆是我国的一种习俗。
3、了解汤圆的制作材料和过程,丰富动词“搓”。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制作汤圆道具、卡片、搓汤圆视频、乒乓球一个、热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卖汤圆》导入。
——师:刚刚我们听的是什么歌曲?它卖的是什么?汤圆。
——师:你们有没有吃过汤圆?喜欢吃什么味道的?
二、学习儿歌。
——师:吃汤圆是我国许多地方过节的风俗。你们知道汤圆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的吗?
——教师播放《搓汤圆》视频,请幼儿观看并说一说。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启发幼儿理解“搓”的动作含义,体会儿歌的情趣。
——教师带领幼儿双手做“搓”的动作,体会“搓”的动作含义。
——师:汤圆是什么形状的?(汤圆是圆形的,引导幼儿说:汤圆汤圆圆又圆)
——师:汤圆都有什么馅的?(花生、芝麻等等)
——师:汤圆好不好吃?(教师做真好吃的表情,带领幼儿感受吃汤圆时的.愉快心情)
——引导幼儿一起看图,朗读儿歌,提醒幼儿注意表情和动作。
三、游戏活动:开心制作汤圆。
——请幼儿用橡皮泥搓出汤圆形状,比一比谁搓的圆。(边念儿歌边搓汤圆)
四、实验探究为什么汤圆熟了会变大。
——播放煮汤圆的视频,请幼儿观察并说说汤圆煮熟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出:汤圆浮了起来,而且变大了)
——教师进行实验:神奇的乒乓球。教师用热水把扁了的乒乓球变回原来的样子。
——教师小结:乒乓球里面的空气因为遇到了热水,就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大,就把乒乓球给变回原来的形状了。同样地,汤圆受热后体积会慢慢膨胀,所受的浮力面积也变大,所以说,煮熟后的汤圆会浮起来。
——和幼儿解析一下生活中其他热胀冷缩的例子。(如:饺子、包子、馒头等)
活动应变
1、播放视频活动环节还可以用图片来代替。
2、游戏活动中可以用面团、泥巴、纸团来代替橡皮泥。
区角活动
语言区:把儿歌挂图贴入语言区,请小朋友诵读儿歌。
美工区:投放橡皮泥,请小朋友搓汤圆等。
活动延伸
1、仿编儿歌。
切苹果,切苹果,
苹果苹果圆又圆。
有红的,有黄的,
苹果苹果真好吃。
2、体能游戏:下汤圆
游戏准备:垫子。
游戏规则:请教师组织幼儿排队站在垫子周围,请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动作:教师说“下汤圆”幼儿就跳到垫子上,教师说“水开了”幼儿抱住膝盖滚动身体。
环境创设
主题墙区:贴入汤圆的制作过程。
家园同步
1、让幼儿回到家中,在家长的看护下,煮一次汤圆,让其亲身感知热胀冷缩的现象。
2、请家长和幼儿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随机教育
到汤圆相关节日时,引导幼儿复习儿歌。
运用和丰富儿歌的词汇(圆又圆、长又长)。
相关链接
歌曲:卖汤圆歌。
附录:汤圆
汤圆是宁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与北方人不同,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中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或录象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玩具)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 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叫国宝大熊猫)它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的特有的动物,很早就生活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少,我们都要爱护它。)
3、教师用关爱的情感与幼儿共同小结:大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和,是我们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现在却越来越少,它的生存面临的危险很多,我们都要关心它。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中班科学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蝌蚪的出生和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磁带
2、小蝌蚪生长变化图片
3、素描纸、彩笔、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
一、诗画导入引起幼儿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1、诗画大脑袋长尾巴变成蝌蚪小娃娃游来游去找妈妈。一个桃子裂开口两片叶子绿油油。再画两个小喇叭变只青蛙呱呱呱。
2、提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和妈妈长得像不像它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二、欣赏录音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了解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青蛙妈妈在水里产下的是什么青蛙妈妈在哪个季节产卵卵变成什么小蝌蚪先长出什么后长出什么最后变成了什么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1、卵——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小结蝌蚪变成青蛙要以上四个过程从卵变成青蛙要70多天。
2、青蛙生活在哪里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是两栖动物。
3、青蛙吃什么蚊子、苍蝇、蜗牛和田野里的许多害虫
四、教育幼儿
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五、幼儿绘画
《蝌蚪》、《青蛙》幼儿自由选蝌蚪或青蛙进行绘画活动。
六、结束部分
小青蛙饿了我们送它们去捉害虫吧。活动延伸在活动区养殖蝌蚪供幼儿观察。
活动反思
农村的孩子对青蛙和蝌蚪非常熟悉能很流利的说出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生活习性。通过活动在了解青蛙的出生和生长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幼儿特别喜欢动手操作我把快乐诗画与本节活动相结合更符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中班科学教案13
【内容与要求】
1、了解打气筒的正确使用方法,感知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2、在装扮教室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节日到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在装扮教室的过程中,感知打气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节日到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正确使用打气筒的方法
【材料与环境创设】
1、经验准备:
幼儿有玩过手动、脚踩打气筒的经验
2、物质准备:
各种颜色气球若干;手动、脚踩打气筒14个;电动打气筒一个;自制PPT
3、环境准备:
背景音乐《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彩带布置的活动室。
【活动流程】
情境导入——操作分享——拓展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老师给教室里挂上了彩带,你知道为什么?
你觉得还可以挂些什么?
气球要很多,请你们来帮我吹气球,好么?
2、幼儿吹气球
问:你把气球吹大了么?
吹完气球你有什么感觉?
3、小结:用嘴巴吹气球吹不大也很累。
二、操作交流分享:
师:气球来不及吹,你有什么好办法么?(打气筒)
●第一次操作:
要求:每人选择一种打气筒尝试打气球。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2、个别幼儿介绍
师:你用的是那种打气筒?你的气球有没有变大?
提示:介绍打气筒的名称手推打气筒和脚踩打气筒
3、教师小结并演示手推打气筒
气球套在打气筒的口子,一只小手捏紧,一只小手不停地拉推打气,气球才会变大。
4、交流介绍脚踩打气筒的使用方法
师:有谁用了另一种打气筒?
你是怎么打气的?
5、小结:不论手动和脚踩的打气筒都要先把气球套进出气孔,捏紧不让它漏气,然后不停的打气,这样才能把气球吹大。
●第二次操作:
师:用刚才我们说的方法来打气球,试一试能不能成功?
看看谁打的气球多。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放音乐)
要求:注意安全,不要太大,以免气球爆掉。
打完一个可以继续打。
2、师:哇,我们用气球打扮教室漂亮么?
你觉得自己吹气球和用打气筒那个方便?
小结:使用打气筒打气球比较方便,但是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让气球变大。
3、演示电动打气筒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更方便的打气筒,想不想看看它是怎样打气的?
你们发现电动打气筒和刚才我们试过的打气筒那个更快呀?
三、经验拓展
1、师:你知道哪些地方也使用打气筒么
2、播放幻灯片(打气筒的用途)
3、师:其实还有许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请你去找一找。
中班科学教案14
教学目的: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溶解的现象。
教学准备: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红糖粉。
2、温水,小口杯,小勺,糖,盐,橘子草莓奶粉等饮料粉。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活动引入主题。
1、玩游戏"做客"老师以主人的身份说:小客人请进,请喝水。
2、幼儿品尝糖水和盐水,引导幼儿说说水的味道。
教:小朋友水好喝吗?
幼:水甜甜的很好喝。
幼:老师我的水是咸的不好喝。
教:怎么有的小朋友说水是甜的有的是咸的呢?
幼:因为甜的水里有糖。
教:糖在哪呢?
幼:对啊,糖在哪呢?
幼:糖在水里不见了。
幼:我知道,糖溶了。
教:那咸的水呢?
幼:是盐。
幼:盐也是不见了,溶了。
教:小朋友说甜的水和咸的水里放了糖和盐,那糖和盐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现在老师做个实验。
3、老师示范小实验:糖和盐不见了。
教:小朋友看,老师把糖放进水里糖在吗?
幼:在,糖在水底呢?
幼:怎么糖不会不见呢?
幼:有一点糖不见了。老师你摇一摇。
幼:用筷子搅动,妈妈做糖水给我就是用筷子搅动的。
教:好,我用筷子来搅一搅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哦,糖越来越小了。
幼:糖不见了。
教:糖到哪去了呢?
幼:没有了。
幼:跑到水里去了?
教:糖在水里就会不见了,这是糖"溶解"了。那盐呢?
幼:盐也是溶解了。
幼:糖和盐溶解在水里就成了糖水和盐水了。
幼:那放进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儿实验活动。
1、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教:除了糖和盐,小朋友还知道哪些东西也会溶解呢?
幼: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纸会溶解。相片,笔,鞋子,花,小动物,布娃娃不会溶解。
教:那小朋友看老师这些东西哪些是会溶解的哪些是不会溶解的呢?
2、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想并记录。
幼:"我想沙子会溶解,""方糖也会溶解""豆豆不会溶解"
教:请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记录在你的'记录纸上。
幼:"老师我猜想味精不会溶解,""我认为沙子不会溶解""我猜小米会溶解,这样它才会变成米饭的"。
教: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拿实验材料一一试一试。
3、幼儿做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及发现。
教师让幼儿将方糖和红糖放进水中进行观察,并用筷子搅拌后发现方糖变小了,且越来越小至不见了。
实验中小朋友还发现红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及发现。
三、延伸活动:
1、制作饮料。
教:小朋友在刚才的实验中已经知道糖放在水里溶解后就变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饮料粉放在水里会变成什么呢?
幼:"会变成饮料""变成草莓饮料""变成橘子水"
教:我们现在就来制作饮料。
幼儿动手做饮料。"老师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还没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问题:溶解的快和慢。
中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的形式,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2、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活
3、体会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从而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难点:向老师提出关于自己妈妈肚子里的.问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向父母了解自己从哪里来。
物质准备:关于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从受精卵到出生]的课件,
“在妈妈肚子里的我”ppt,皮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我从哪里来”,幼儿了解我从哪里来。(8分钟)
1、师:“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2、幼儿相互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3、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宝宝孕育生长过程的课件,看了之后就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了”
4、播放[从受精卵到出生]的课件,幼儿观看。
二、幼儿大胆提问:”在妈妈肚子里”,了解更多孕育生长过程的知识。(10分钟)
1、师:“你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秘密,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大胆的提问,你们的问题越多,知道的秘密就越多。”
2、根据幼儿回答播放“在妈妈肚子里的我”ppt,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
3、师:“你在妈妈肚子里都做什么了?”
三、游戏:我来做妈妈,体验做孕妇的辛苦(7分钟)
1、请幼儿说说做孕妇的感受。
2、游戏:我来做妈妈
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大皮球。〈教师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
3、请小朋友谈做妈妈的感受,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4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1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1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16
中班科学教案07-12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5-31
中班《夏天》科学教案03-29
关于中班的科学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