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 1
教学目标:
一、聆听不同体裁、形式的《北风吹》感受音乐情境的美,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喜爱我国优秀民族音乐艺术,追求生活的纯洁与美好。
二、在活动中赏析乐曲的结构、情绪。了解歌剧与其它艺术的异同。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明力。
三、在欣赏过程中,能与他人合作参与模仿、演唱、创作等活动,体验创作和表示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一、 感受音乐所表示的情景,分析乐曲体裁、结构特点。
二、能与他人合作、大胆创新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示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毛女》剧照宣传画、胡子、红绳子、旧帽子等、
优秀教案:
本课我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运用现有媒体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超级模仿秀”娱乐节目为导向,贯穿欣赏课始终,通过创设情景、形象模仿、唱腔模仿、创作展示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同学在活动中进行欣赏学习。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通过场地的安排,营造模仿活动气氛,通过展示同学、教师收集的资料,让同学了解故事的内容、人物、歌剧与其他相关艺术的区别。模仿外形、感受形象。模仿能调动同学积极性,这个环节主要是力求让同学在模仿歌剧人物中初步欣赏乐曲,走近人物、感受形象。赏析作品、体验形象。唱腔模仿赏析歌曲、以情感为线分析歌曲结构特点,熟记主题音乐,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明想像能力。创作表示、才艺展示。这一环节是一个巩固、拓展、延伸的过程。在创作展示过程中引导同学从新角度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扮演,并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和他人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师:五、一班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舞蹈,大家想看吗?(教师扮演《白毛女》)
师:刚刚老师跳舞时的音乐大家有没有听过?他叫什么名字?你知不知道他是选自哪部电影里的音乐。(《白毛女》)
师:在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电影《白毛女》的资料,哪位同学愿意跟大伙说说你收集的情况。
同学展示收集情况,教师进行点评。
师:老师也在网上、新华书店收集到了《白毛女》中的一些音乐资料,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下,同时帮教师区分一下,它们都采用了哪些形式来表示歌曲。
二、模仿外形、感受形象
师:通过这些视频资料,大家可能对《白毛女》中的两位主角从形象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来玩个游戏,大家看过“模仿秀”节目没有?想不想今天也来亲身参与、秀上一把。首先进入第一关:形象模仿。请各组选出两位模特,利用老师提供的资料,从外形上模仿一下喜儿、杨白劳。限时3分钟看哪一组模仿得又快又像。
师:时间到,让我们来看看各组的完成情况。掌声有请我们的模特上场。从他们的这身打扮上你们觉得人物会具有怎样的性格。(同学回答)教师补充:喜儿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而杨白劳则是一个受尽了剥削、很老实的一个农民。请我们的`模特们做出几个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
师:对他们的精彩扮演我们掌声表示感谢。
三、赏析作品、体验形象
师:接着进入我们的第二关:唱腔模仿。让我们来听听“原音重现”你可以随着音乐摆动你的身体。(视频欣赏《白毛女》)听完歌曲后你有哪些感受?能不能起来说一说!
师:轻轻地哼唱第一局部,并发挥你的想象力喜儿会有什么样的表情。(第一局部的音乐)喜是什么样子,大家做一做!是什么事让家境贫穷的喜儿感到了喜悦?盼又是什么样?为什么喜儿那么盼父亲快回来!(担心父亲的安危)
师:让我们随着乐队的伴奏用我们的声音、表情来读一读有喜有盼的第一局部,体会喜儿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
师:轻声哼唱每二局部,为这局部取一个你认为恰当的名字。(第二局部音乐)并谈谈你的理由。当喜儿在家盼爹爹回家的时候,大家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父亲杨白劳他在做些什么?让同学进行相应的扮演。
师:女生跟老师一起表示喜儿在家中的盼,男生由一名扮演较好的男同学带着表示杨白劳在风雪天急急忙忙又躲躲藏藏的回家时的情景。
师:跟着老师的琴让我们有感情的把这首歌曲完整的唱一唱,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进入第二关唱腔模仿。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喜欢?能不能轻轻的唱一唱!
四、创作展示
师:小朋友们喜儿一家的遭遇让我们十分同情,在黑暗的旧社会地主一手遮天,穷人有冤无处伸,只有默默地接受。可要是换在今天发生这种事情的话,大家帮杨白劳、喜儿出出主意,他们可以采用哪些途径来解决问题。
大家为他们出了那么多的好消息,这下杨白劳该高高兴兴的回家和喜儿一起过年了。大家觉得他现在的心情应该怎样?(愉快、轻松)假如老师现在用第一局部的音乐来表示杨白劳现在的心情,大家觉得好不好?什么样的的旋律才干表达?可以怎样改、采用哪些形式?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一下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和扮演。
小组展示创作扮演效果
五、小结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老师相信大家对我们国家的民族艺术作品歌剧《白毛女》从内容、情绪、形式上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大家的积极参与让我们看到了大家极强的发明力和想象力。希望大家能把这种发明力和想象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相信你是最棒的。最后让我们伴着熟悉的旋律,高呼我们的口号来结束这堂欣赏课。“参与!我最棒!耶!”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洋乐器的介绍,能够了解乐器的知识,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
二、学唱歌曲《DO RE MI》,掌握简单的歌唱方法。
三、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乐器知识的学习、歌曲《DO RE MI》演唱
教学难点:
歌曲《DO RE MI》的演唱、打击乐的配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吉他弹唱《雪绒花》、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问:刚刚老师演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雪绒花)、是用什么乐器伴奏的?(吉他)从而引入西洋乐器的介绍。
二、新课教授:
1、提问:西洋乐器的种类有哪些?弦乐: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管乐:小号、长号、圆号等
打击乐:小军鼓、定音鼓、架子鼓等
2、介绍弦乐:吉他
细分:民谣吉他、古典吉他、电吉他、贝斯等。音色:六线、葫芦形。
另有一点不为人知的是,吉他家族中最“贵族”的古典吉他与小提琴、钢琴并列为世界著名三大乐器
介绍管乐:小号
小号,俗称小喇叭,铜管乐器家族的。一员、音色强烈、锐利、极富辉煌感,声音嘹亮、清脆、高亢,具有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的表现力;是铜管族中的高音乐器,既可奏出嘹亮的.号角声,也可奏出优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小号使用弱音器可增加神秘色彩。小号音色明朗响亮,非常锐利。不仅可以演奏振奋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够演奏抒情的优美乐段。因此无论是交响乐团还是军乐团或者爵士乐团,它都是常见乐器。小号的中音区与高音区是最有表现力的音区,中音区力度变化幅度最大,低音区发音软弱,可以强奏,但需要特殊技巧,高音区效果最好,但音量不很大。
打击乐:架子鼓(爵士鼓)
爵士鼓(JAZZDRUMS)起源于美国。它是一套以鼓为主的组合性打击乐器。由一人演奏始时专为爵士乐伴奏。架子鼓英文称作Drum kit或Drum set,集合许多打击乐器为一体,基本的组合包括了大鼓(ba drum)、军鼓(snare drum)、两个中鼓(tom tom)、一个落地鼓(Floor Tom)、脚踏钹(Hi-Hat Cymbal)和两片铜钹(a ride cymbal and a crash cymbal)。
4、通过游戏、猜一猜、画一画沙锤、响板、碰铃、木鱼。
3、介绍另外一首吉他伴奏的歌曲《DO RE MI》,通过视频欣赏歌曲,把握歌曲欢快的感觉。进行歌曲的学习,唱准DO RE MI FA SOL LA SI 。掌握变化音的演唱。最后通过学生敲打小打击乐进行伴奏演唱。
小结:
通过对本次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唱方法,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感觉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鉴赏视野。一起感受音乐享受音乐。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2)过程与方法
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准确度下,充分展开想像,鼓励和保护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3)知识与技能
A、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B、进一步了解二胡的表现力,感受其形状及音色。
二、教学重点:
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感受乐曲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
二胡的表现力
四、教学准备:
课本、琴、音响设备及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
同学们,欢迎大家和老师又一次走进音乐世界,今天我们将要了解的`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的塑像就屹立在我们的校园中,大家每天都会从他的身边走过。他每天看着我们读书、学习、游戏。你们知道是哪位吗?一起说:(刘天华)
3、简介刘天华
出示刘天华的照片挂图。
对,那大家又对刘天华先生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请大家说说吧。
(学生回答)
同学们不愧是长在天华故里的,对刘天华了解的真多!今天我们就和老师一起走近刘天华。
板书:走近刘天华
老师介绍:
刘天华:字寿椿,江阴城内西横街人。我国近代杰出的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是刘氏三兄弟中的老二。在刘天华以前,二胡只出现在婚丧嫁娶的小乐队里,以及街头卖艺时。当时二胡被一些中国人和外国人所轻视,认为我国的民族乐器是没有前途的。而刘天华先生却立志要把民族音乐推向世界舞台,要与西洋音乐并驾齐驱。为此,他奋发学习,到处求师拜友,艰苦的学习各种民乐。同时,他也学习西洋音乐理论,改革二胡及其演奏方法。他先后创作了十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二首合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目标:
通过聆听和体验《玩具交响曲》和《出发》两首乐曲,熟悉本单元《童趣》的内容及主题思想。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解和学生的音乐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能用动作和讲故事的方式表现出自己听到的音乐,加深乐曲各段的理解。
(二)能力发展目标:
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思、议、记、看,全方位开阔思维空间,能用线条、点、动作和故事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音乐语言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感受音乐、表现生活、感染情绪、美化生活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对《玩具交响曲》和《出发》的欣赏,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喜爱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懂得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音乐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趣》的第一课时,是一节音乐欣赏课。
《玩具交响曲》是莫扎特的父亲莱奥波特莫扎特所写,一直为儿童所喜爱。乐曲中除弦乐器外,还加上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玩具乐器,如杜鹃、夜莺等拟声,还有笛、鼓、三角铁、小号等,用来表现天真可爱的儿童情趣,产生了独特的音乐效果。
管弦乐《出发》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于1945—1950年间所作的交响组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曲。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冬日郊游时出发的情景,为标题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聆听和体验,熟悉与本课《童趣》相关的乐曲内容及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能用线条、点和动作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三、设计思路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乐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教学,力图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儿童是纯真、快乐的,世界各国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独特的度过童年美好时光的方式,各国均有不同的音乐表现童年的乐趣。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发挥小学生好奇、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调动多种感官、多学科的元素,通过反复的聆听和体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促进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的目的`。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形式。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试图通过听音乐、讲故事的教学形式,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听音乐学生自由模仿动物形象走进教室。(播放《口哨与小狗》的音乐)
师:同学们好!(师边拍手边问好)
生:老师好!(边拍手边回答并按两大组坐下)
师:同学们,愉快的音乐四十分又开始了。
(二)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师:下面,请小朋友来看看这六幅童年嬉戏的卡通画。(师边说边挂出六幅图画)。注意观察画面里都画了些什么,然后为六幅画排列出顺序,并根据你排列的顺序讲一个简单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讲的故事真好听!能告诉老师这几个故事的名字吗?
生:《丢沙包》。
生:《玩具王国》。
生:《小鸟叫》……
师:今天,我们就用音乐来讲一个音乐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童年趣事》(或其他适合的名字)。(出示课题《童趣》)
师:在我们的童年中,玩具是必不可少的。你都有拥有那些玩具?
创新设计:选择作品最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贴近儿童音乐能力的最近发展区“童年趣事”入手,运用多媒体手段,从图片入手,用图片提示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从而使学生融入教师精心营造的童趣氛围中,为音乐欣赏的开始奠定情感基础。
(三)听音乐,讲故事,品内涵。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片断。(播放只有画面没有声音的音像资料)
在学生观看完音像资料后:
师:看了画面你觉得还缺少什么?
生:缺少说话、声音;缺少音乐;……
师:只有故事画面而没有音乐来相配是多么遗憾的事呀!下面我们配上音乐再来看看,想想两次画面带给你什么不同的感受。(欣赏有配音的画面)
生:更生动;更好看;更有趣……
创新设计:从“无声”到“有声”,用讲故事的形式品味音乐的魅力,运用多媒体手段,从动画、图片入手,播放《玩具总动员》的画面片断,通过由“无音乐的录像到有音乐的录像”的反复听、反复品味,让孩子们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谈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加深他们对作品的感悟,从而训练学生正确体验音乐的不同情感。
师:其实音乐可以表现很丰富的故事,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我们一定能体会到音乐所讲述的美妙故事。
师:我们来做一个“老师与你猜猜猜”的游戏,猜一猜下面的音乐片段里到底藏着哪些玩具?(播放音乐片段)
生:欣赏音乐,观看手中的图画。
师:现在是大家公布答案的时候了。如果你觉得这段音乐和你手中的画的是同一个玩具时,请高高地举起你的画。(学生们都兴奋极了,每一段音乐都仔细地听,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师:你能不能根据你手中的图画,按自己排列的顺序,把这几段音乐连起来,说一个完整的故事呢?
生:能!
师:请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讨论讨论,这个故事怎么表现更完美。
生:相互讨论。
师:现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小组的同学来给大家讲这个音乐故事。
生:上台准备。
师:小组长,告诉大家,你们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生:排顺序,讲故事。(师根据故事顺序播放音乐)
师:大家觉得他们讲的故事怎么样?
生:进行互评。
师:下面,我们再请出另一小组给大家表演。
生:讲故事,并表演。
创新设计意图:用音乐表演来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展现音乐魅力。在多次欣赏《玩具进行曲》时,我设计了在学生了解音乐故事内容后,跟随音乐,用神气的神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及表演来表现玩具们可爱、顽皮的形象,从而加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欣赏《出发》。
师:大家看,玩具王国里这么多的玩具,那我们可要整装待发,去玩具王国了。
师:小组讨论一下,怎么运用你们知道的乐器和你喜欢的曲调,来为我们的出发配乐呢?
生:讨论得很积极,觉得能为自己喜欢的出发配乐感到很兴奋。
师:哪一组讨论好了,来说一说用什么音乐方式表现我们快乐旅程的开始呢?(学生汇报)
师:那我们看看苏联音乐家是怎样用音乐来演绎出发的呢?播放音乐《出发》,让学生仔细品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
创新设计目的:我在设计整个欣赏课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不去问:“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这样的难题,而是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听到小鸟叫声的时候你就坐小鸟的动作,表达欢快的情绪”,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并及时给予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达到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五)小结,下课。
师:小朋友们不但能从音乐中听出精彩的故事,还能根据故事编配合适的音乐,老师相信,只要大家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定会创造出更美妙的音乐。
生:学生伴着音乐愉快地走出教室。
五、教后反思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美妙的音乐时常拨动人们的心弦,触及人们的灵魂,对人的心灵有着积极的陶冶作用。小学音乐课的任务就“通过演唱、演奏、欣赏、创作、表演,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和声美,创造出美的音乐。”我用声音编织故事、为故事、诗歌选配音乐、创编旋律等方法,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在音乐的全过程。通过对音乐的表现,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悦。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特别注意通过真诚的赞扬、多搭建平台、减低活动难度、中肯的分析、积极的鼓励尽量体现了以上理念。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不足,例如,注重了学科融合的同时,对课堂时间把握不准,造成《出发》一曲欣赏不够充分;学生展现音乐的方式单一,教师未进行适当的点拨,致使错失时机,没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多学科知识的融合,美术、讲故事等多种手段的运用确实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把握,但教师自身的语言艺术感染力还有待提高。
总之,在这一课中,我创设出一个温馨、和谐、愉快地音乐课气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不断地努力,音乐课的效果也就会越来越好。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傣族音乐的独特风格,了解傣族音乐的节奏、旋律特点以及常用乐器。
2. 通过欣赏、哼唱、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感受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熟悉傣族音乐中常见的乐器音色。
2. 难点:体会傣族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能够准确哼唱傣族音乐的典型旋律片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傣族泼水节的热闹视频,视频中展现傣族的特色建筑、服饰以及人们欢快泼水的场景。
2.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引导学生回答出傣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傣族音乐欣赏。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1. 介绍傣族音乐
运用PPT展示,讲解傣族音乐历史悠久,与傣族人民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其音乐风格优美、抒情,节奏多为2/4拍和3/4拍,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常常出现五声音阶。
列举傣族音乐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如在劳动、节日、祭祀等活动中的表现形式。
2. 欣赏傣族音乐作品《月光下的凤尾竹》
播放纯音乐版本,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音乐的整体情绪、速度和节奏,提问学生:“听完这段音乐,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音乐带来的感受,如舒缓、宁静、优美等。
再次播放音乐,同时展示傣族的自然风光图片,如茂密的竹林、宁静的月光、潺潺的溪流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 分析音乐特点
节奏特点: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典型的节奏型,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体会这些节奏为音乐增添的独特韵律。
旋律特点:教师用钢琴弹奏音乐的主旋律,引导学生跟随哼唱,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分析旋律中高音、低音的分布,以及旋律所表达的情感。
乐器特点:介绍《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常用的乐器,如葫芦丝、象脚鼓等。播放这些乐器的单独演奏音频,让学生辨别乐器音色,感受不同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力。
(三)拓展与实践(15分钟)
1. 学唱歌曲片段
教师范唱《月光下的凤尾竹》的第一段歌词,一句一句地教学生哼唱,注意发音、节奏和音准的指导。
学生分组练习哼唱,互相倾听、纠正,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2. 乐器体验
拿出准备好的葫芦丝和象脚鼓,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尝试演奏简单的节奏,让其他学生感受乐器的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
教师简单介绍葫芦丝和象脚鼓的基本演奏方法,如葫芦丝的按孔技巧、象脚鼓的'击打部位等,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傣族音乐的特点、《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分析、学唱的歌曲片段以及体验的乐器等。
2. 再次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傣族音乐以及其他民族音乐,感受不同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教学资源
1. 傣族泼水节视频、傣族自然风光图片。
2. 《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音频及纯音乐版本。
3. 葫芦丝、象脚鼓等乐器的演奏音频。
4. 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葫芦丝、象脚鼓。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对于学生在演唱和乐器体验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耐心指导。课后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傣族音乐资料,加深对傣族音乐的了解。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小提琴的外观、构造、音色特点以及演奏方式。
2. 通过欣赏小提琴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小提琴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小提琴的基本特征和音色特点,感受小提琴在不同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力。
2. 难点:分辨小提琴在不同音区的音色变化,体会小提琴演奏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著名的小提琴演奏视频,如《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经典片段,视频中展示小提琴家优雅的演奏姿态和精彩的演奏画面。
2.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演奏的是什么乐器吗?”引导学生回答出小提琴,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小提琴。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1. 介绍小提琴
运用实物小提琴(或PPT展示),向学生介绍小提琴的外观特点,包括琴身、琴颈、琴头、琴弦等部分,讲解每个部分的作用。
讲解小提琴的构造原理,如琴弦的振动发声、琴身的.共鸣等,让学生对小提琴的发声机制有初步了解。
介绍小提琴的历史渊源,简单讲述小提琴的发展历程,从起源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增加学生对乐器的文化认知。
2. 欣赏小提琴音色
教师亲自演奏小提琴(或播放专业演奏音频),依次展示小提琴的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的音色,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不同音区音色的特点,如高音区的明亮、清脆,中音区的柔和、圆润,低音区的深沉、浑厚。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个音区的音色最好听?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不同音区音色的感受。
3. 欣赏小提琴作品
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沉思》,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氛围,提问学生:“听完这首曲子,你们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再次播放《沉思》,同时展示相关的艺术画作,如描绘宁静田园风光或人物内心思考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播放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卡农》,让学生感受小提琴在与其他乐器合奏时的和谐之美,体会不同乐器之间的配合和呼应。
(三)拓展与实践(15分钟)
1. 模仿演奏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每人手持一把玩具小提琴(或用手臂和手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姿势),教师在一旁指导,让学生模仿小提琴的演奏动作,如持琴姿势、运弓动作等,感受演奏小提琴的乐趣。
教师简单讲解一些基本的演奏技巧,如如何正确握弓、如何控制弓的速度和力度等,让学生在模仿中初步了解演奏方法。
2. 节奏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如2/4拍的X X | XX X | ,让学生用拍手、跺脚或模仿小提琴演奏的动作来表现这些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分组进行节奏比赛,每个小组依次展示不同的节奏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节奏表现最准确、最有创意。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小提琴的外观、构造、音色特点、演奏方式以及欣赏的音乐作品等。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小提琴音乐,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尝试学习小提琴演奏,感受音乐的魅力。
五、教学资源
1. 小提琴演奏视频、艺术画作。
2. 《沉思》《卡农》等小提琴音乐音频。
3. 实物小提琴、玩具小提琴、PPT课件。
4.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小提琴的魅力。对于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后可以布置一些与小提琴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小提琴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作品,准确感受并区分音乐所表达的欢快与忧伤情绪。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表达对音乐情绪的理解。
3. 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欢快与忧伤情绪,理解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速度、音色等)对表达情绪的作用。
2. 难点:能够准确分析音乐作品中各要素如何共同作用来表达特定情绪,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演绎。
三、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演示法、体验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播放一段欢快的儿歌《幸福拍手歌》,同时引导学生跟着音乐一起拍手、跺脚、点头,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
2. 播放一段忧伤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让学生安静聆听,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3. 提问学生:“同学们,刚才两段音乐给你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两段音乐带来的.情绪感受,如快乐、高兴、悲伤、难过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感受音乐的情绪。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1. 介绍音乐情绪
讲解音乐情绪是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色彩,不同的音乐情绪可以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速度、音色等要素来表达各种情绪。
举例说明不同音乐要素与情绪表达的关系,如欢快的音乐通常节奏明快、速度较快、旋律起伏较大;忧伤的音乐通常节奏舒缓、速度较慢、旋律较为低沉。
2. 欣赏欢快的音乐作品《拉德斯基进行曲》
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的音频,让学生聆听,感受音乐的整体情绪、速度和节奏,提问学生:“这首曲子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从哪些方面能感受到它的欢快?”引导学生从节奏的强弱规律、旋律的上扬等方面进行分析。
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拍手、跺脚,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欢快节奏,同时引导学生观察音乐中乐器的运用,如铜管乐器的明亮音色为音乐增添的欢快氛围。
3. 欣赏忧伤的音乐作品《神秘园之歌》
播放《神秘园之歌》的音频,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氛围,提问学生:“听完这首曲子,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音乐中哪些地方让你们觉得忧伤?”引导学生从旋律的下行、节奏的缓慢等方面进行分析。
再次播放音乐,展示一些与忧伤情绪相关的图片,如寂静的夜晚、飘落的树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忧伤情感。
(三)拓展与实践(15分钟)
1. 分组讨论与表演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欢快或忧伤的音乐作品(教师提供一些音乐素材供选择),进行讨论分析,然后用动作、表情、舞蹈等方式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每个小组依次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观看,并进行评价和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2. 音乐创作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欢快和忧伤情绪的理解,尝试创作一段简单的节奏或旋律。可以用拍手、跺脚、哼唱等方式表现出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创作,让其他同学猜猜他们表达的是欢快还是忧伤的情绪,并请创作者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音乐情绪的概念、如何通过音乐要素感受音乐情绪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对音乐情绪的表达和创作。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感受音乐所传达的丰富情绪,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
五、教学资源
1. 《幸福拍手歌》《拉德斯基进行曲》《神秘园之歌》等音乐音频。
2. 与音乐情绪相关的图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对音乐情绪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课后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欣赏。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欣赏课件02-26
音乐欣赏课教案模板优秀03-28
音乐《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示范09-24
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08-25
音乐欣赏课《牧歌》教学设计10-28
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06-17
音乐欣赏课龟兔赛跑说课稿07-12
《瑶族舞曲》欣赏课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