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12 06:38:43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四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对四边形进行分类,通过分类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四边形按两组对边是否平行可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四边形。教材给出的三组图形是根据两组对边是否平行来进行分类的,教材主要是对A组和B组进行研究。教学分类方法后,教材还适时安排了一些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渗透集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四行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教法、学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法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有目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我设计了“激趣导课——探索新知——巩固应用——课堂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1、激趣导课

  出示各种四边形: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板书:四边形分类)这样,赋于数学知识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

  2、探究新知

  (1)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四边形。“观察-比较”是现代科学探索中常用方法。让学生观察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再进行比较。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建立了丰富的表象。

  (2)小组合作。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分类摆放,再说一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分类方法。

  (3)反思评价。学生到前面黑板上演示分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的特点,再给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师生共同概括分类的方法,同时利用集合图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看课本,体验成功喜悦。

  3、巩固应用。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填一填、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四个练习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把四边形分类的?

  通过学生自主总结梳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发展性教学目标在课时的体现。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也许不够完美,但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会体现出极大地热情,非常投入,获得强烈的感受。这是单纯靠书所达不到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会体验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和组织信息的特点,逐渐掌握通过多媒体形式学习知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信息素养。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26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 60+15= 70+23=

  二、练习、

  1、想想做做3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4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你发现什么?

  (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3、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形式:摘水果)

  4、完成第六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习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5、想想做做第7题。

  (先指名说题意,再提问题,最后列式解答。)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同学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以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用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3)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培养同学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明、能力。

  教学重点 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这也是难点所在。

  课前谈话

  1.谈话(出示直尺):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直尺)对,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直尺,那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直尺呢?

  过渡:人们为了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长度发明了直尺。那直尺是通过什么信息告诉我们物体的长度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直尺。

  2.同学观察自身的直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整理。

  (1) 同学观察直尺上有什么?(尺子上有长长短短的'线,有数字,大格,小格。)

  指导并板书:直尺上这些长长短短的线有个名字叫做刻度线。(板书 刻度线)

  (2)找一找:数字和线是怎么排列的?

  指导并板书:数字0对的长刻度线取名叫0刻度线,你知道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吗?(这里的0不是表示没有,而表示起点)你也能学着给数字1对长刻度线取名吗?(1刻度线),数字5对的长刻度线就叫( )?

  (3)描述: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小格的长度怎样?相邻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大格,数一数你的直尺一共有( )个大格。一个大格里面有( )小格。

  3.小结:直尺就是通过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告诉我们长度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

  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赛,小牛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远

  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赛,小熊跑的快,因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 比较小牛和小熊

  师: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师:谁能解释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钟行70米和80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线段图

  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钟的路程。这一分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解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一分钟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三分钟跑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四分钟跑的路程。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钟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师:他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

  生:时间和路程。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速度怎么算,你会求速度吗?咱们试一试

  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

  出示题目

  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

  2、小青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师(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飞船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样的,“神七”飞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时8千米。

  师:但黑板上写的都是8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

  生:写上时间。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别写成8千米/秒,8千米/时。

  师:1小时、1分钟这些都是单位时间。那么单位时间还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

  师: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飞行8千米。

  师: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请同学们将刚才走路速度单位也改一下。

  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

  3、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刘翔110米栏的速度约为8千米/秒

  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师:刘翔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师: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约是8米多,我们一眨眼,刘翔就从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应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咱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那?

  生答

  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能用刚才的知识解释了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

  (拓展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过实例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教师先请学生间说一说,在组织交流。

  生:平均时间内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时多少米。

  师: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师:速度怎么计算?

  生:路程÷时间=速度(教师板书)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既然我们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谁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对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师:也就是速度=路程÷时间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14

小学数学教案05-30

小学数学教案07-09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03-10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03-02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2-22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2-27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