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8-02 13:16:32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集锦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

  兔妈妈可以怎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

  2.明确要求

  ①出示条件:把12枝铅笔平均分。

  ②提问: 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

  ①你愿意来帮帮兔妈妈吗?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②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

  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

  ①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让一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分对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

  ②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分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教师先请上台展示的这位同学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

  ③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刚才分的过程却可能并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最后,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枝数相同,因此都符合 平均分。

  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别人和你的分法相同,他还可能是怎么想的?

  5.小组内交流

  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

  ②小组讨论:除了小组内的几种分法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分法?

  ③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

  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明晰了平均分的两种基本策略,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为把握平均分的本质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

  ①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②想一想,他们分别可能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

  ③独立完成填空。

  ④在小组内校对。

  2.想想做做第5题。

  ①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

  ②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

  ④独立完成填空。

  ⑤小结:像这样每份同样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为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

  3.想想做做第6题。

  ①出示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②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自己先说一说。

  ③和同桌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这里的每一个习题,都紧扣教学重点力图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表述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并学会尊重他人。]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下课以后去分一分。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课后的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设计思路:先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再让学生模仿画图案,进一步强化感知: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平移、对称的现象,探究图案和进行图案设计,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教学准备:各种图案、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案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出示书上的四幅图案),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图案代表的意义吗?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在书上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和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紫荆花”是由一个花瓣绕中心旋转四次得到的。“风筝”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花边图案”是由一组小图案平移后得到的。“雪花图案”是由一瓣雪花然中心旋转五次得到的。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二、解释画法,动手操作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3页画一画1)。(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将感知转化为设计理念,亲身体验应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进行图案设计,并掌握必要的绘图策略和技能。)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3页画一画2)。淘气也画了一幅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画完了吗?观察图案,它是由哪个简单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学生汇报。根据自己观察的规律把图画完。)

  3、作品展览、鉴赏全体同学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巧手奖、互助奖等,使学生得到美的启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图案和进行图案设计,理解并掌握复杂图案是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教学反思:结合欣赏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参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5题(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进一步利用平移、旋转的知识把七巧板各图形拼成鱼图。

  教学过程:

  一、 独学:请观察下图,同位说一说第2个三角形是由第1个三角怎样演变来的?

  再说一说第1个三角形是由第2个三角怎样演变来的`?

  二、对学、群学

  1. 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后得到了鱼图,请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标出序号同时说明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2.我有多种方法得到的

  三、群学:(巩固提升)左图是被打乱的4张图片,怎样才能还原成右图?

  四、检测:P88第1、3题。 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10页“小熊购物”及“试一试”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三、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 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中做

  1、 做一做。

  (1)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 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 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 试着做一做。

  (2) 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 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 试一试

  (1) 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 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 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先认真观察,然后说说图意,最后列式计算。

  (2) 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3) 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这是一题思考题,让学生根据“小熊购物”的情境叙述算式的意思。例如30—4×5可以这样叙述:小熊有30元钱,买4袋糖果应找回多少钱?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再根据情境叙述算式的意图。)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 搭一搭 》这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冊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的起始课,它主要考察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并能由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它重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

  本课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是重点,。能根据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有具体图形观察,比较形象直观,而由形到立体图形则比较抽象。

  学生分析:

  心理学研究指出,小学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知识障碍:

  ⑴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有的已遗忘,所以课前有必要进行复习。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立体图形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结合直观图形、深入浅出的分析。

  动机兴趣:

  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教学手段:

  1、采用情景教学法;

  2、“摆——画——议——讲”结合法;

  3、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

  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充分运用了教具、学具、课件等手段,直观形象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激趣促学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在生活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2、老师带来了一个搭好的立体图形,(出示用4个搭好的)(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从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状?

  此问题的出示,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复习的同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3、导入,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

  1. 师:老师搭好了一个,看看你能摆好并画出来吗?指名演示。集体订正。

  2.用5个小立体块自己摆图形,再分别画出三个面的形状。

  3、交流汇报

  师:有没有小组摆得 不 一样的,请同学到前面边看边说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仔细看,认真听。

  正面:上面:左面

  4、师:现在搞个小比赛,小组之间,你摆一个他摆一个,然后交换过来画出三个面的情况,再交换过来检查,看谁画得准,正确率高。

  活动二:根据给出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1、 出示3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自己动手搭一搭。

  这个过程也就是根据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况进行推理调整的过程。

  2、再出示2个方向的平面图形,让学生猜一猜有几种。再搭一搭,验证。

  3、归纳小结。

  三、尝试应用,深化认识

  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给出两个方向(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立方块?最多可以有几个小立方块?搭一搭。

  重视课本问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总结反馈

  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和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简单的路线图,会辨认运动方式,并能根据要求画出相关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方位图。

  1、复习。

  (1)简单地让学生回顾一下有关方位的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教室里同学间的相互之间的位置情况。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1)教材示范:邮局在(华光路)和(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让学生理解是填路名和方位。

  (2)问题1:育英小学在电影院的()方向。

  引导学生找到育英小学和电影院,然后根据它们的位置来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问题2:公园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同样引导学生先找到公园,再找到与公园相邻的两条路,再判断其方位。

  (4)问题3:张丽去上学,她可能沿着()向()走,到华光路再向()走,在马路的()侧就是育英小学。

  让学生找到张丽家和小学,然后根据张丽所走的路线来完成此题。

  (5)问题4:张丽上学还可以走哪条路线?

  同学之间说一说后集体交流。

  二、运动。

  1、回顾。让学生回忆一下,像哪些物体的运动我们认为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逐一出示四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哪种运动方式?

  思考后举手发表。

  三、在方格纸上画图。

  1、出示几幅图,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你们画出对称轴。

  2、在方格纸上出示几幅比较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形,并说一说是什么图形。

  3、出示书本上第88页第13题的第1小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

  这幅图形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借用镜子来完成。

  4、平移图形。出示三幅图形,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平移,在平移前让学生说一说在平移的过程要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5、完成书本上第2小题。

  将小船向下平移5格。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0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14

小学数学教案05-30

小学数学教案07-09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03-10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03-02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2-22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2-27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