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5-30 22:40:3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3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平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平衡的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感知气温情况变化的兴趣。

  2、引导幼儿感受冬天气温的变化,探索水的形态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3、引导幼儿学习动手制作冰花、欣赏冰花,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矿泉水瓶、清水、细绳、花瓣、树叶、小石头等。

  2、温度计若干。

  活动过程:

  1.在天气不是很冷的时候布置幼儿回家制作冰花后,请带来冰花的幼儿讲讲怎样做的冰花,请没带冰花的幼儿讲讲为什么没带。让幼儿知道天气不太冷的时候室外是冻不出冰花的。

  “你的冰花在哪里做成的?”(冰箱里)

  “你为什么不放在院子里或房间里冻冰花”?

  “为什么院子里、房间里冻不成冰花”?

  (注:第一步先让幼儿感知气温是否适合冻冰花,不急于关注冰花的造型欣赏。)

  2、请幼儿带温度计到幼儿园,认识温度计后分别放在室内和室外,每天观察、记录气温的变化。

  3、在天气寒冷时再布置幼儿冻一次冰花,要求幼儿在室外冻。请幼儿观察室外温度到多少度时水会结冰。

  4、观看冰灯、冰雕的录像、图片,向幼儿介绍哈尔滨冰灯,为下一活动《不同地方的冬季》做知识铺垫。

  幼儿园科学、健康领域生成活动:卷起报纸做运动

  生成原因:

  “追、赶、跑、跳、碰”这一课程单元进行了刚一周,发现幼儿对于运动性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孩子常常信手拈来,随意物件在他们的手中就能玩出许多新花样。上周结合海啸赈灾活动请幼儿收集相关资料,一张带来的报纸在林海韬小朋友的手中被卷成了小棒,海韬小朋友一边挥动着一边念念有词:“接球、过网……”,其他的幼儿似乎也来劲了,纷纷抢过报纸耍弄起来。缘于对“魔法绳”活动的思考,我设想,一张简单的报纸是否也可以象一根简单的绳子一样成为孩子既动手动脑又快乐学习的好素材呢?于是,我大胆地尝试了将报纸与运动主题结合在一起,生成了此活动,试图通过有趣的活动设计将运动与学习巧妙地融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折、卷活动中感知报纸承受力的变化。

  2、发挥幼儿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活动准备:

  1、用皱纹纸在地面布置成小河的情景。(4条小河)

  2、报纸足量,玩具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动物到了河边没法过河,哎,有张报纸,我们用它搭座桥让小动物过河吧!

  观察:立即有幼儿提出:“报纸那么软那么轻,小动物怎么过河呢?

  师:那你们想想办法吧!

  二、幼儿操作探索:如何帮助小动物过河。

  观察:幼儿两人一组积极地行动了起来。大部分幼儿都能很快地将报纸进行折叠,让其变得牢固,让小动物安全过河,并激动地跳起来:“我们成功了!”也有部分幼儿两张椅子的间距太近,不用折报纸就能让小动物安全过桥,经教师引导后才又做尝试。

  三、为了让幼儿折叠报纸的方法更多些(如瓦楞状),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独木桥小动物很害怕,怎样才能让桥变宽一些,更安全一些呢?”幼儿再度探索操作。

  观察:经过反复的尝试、引导,有幼儿折出了瓦楞状的桥、有栏杆的桥。

  四、尝试用报纸做运动。

  1、师提议:“不如我们用报纸来做操吧!”

  观察:拿着又大又轻的报纸做操,幼儿有些不满意,很快有幼儿将报纸卷成棒,于是大家都高兴地这样做,然后大家一起高兴地做棒操。

  2、师又提议:“既然报纸又可折又可卷,我们用它做材料,开个小小运动会吧!

  观察:孩子们很兴奋,回顾了暑期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比赛项目后,幼儿很快创造性地用手中的报纸玩起了这些项目:

  1、用报纸卷成棒,两头折叠让其站立,反复多个,当成跨栏的栏杆,幼儿学百米跨栏冠军刘翔越过栏杆,比赛跨栏。

  2、简永川小朋友用卷成的小棒当成杠铃,学石智勇练举重。

  3、洪屹威、郭正霖等四位小朋友将报纸团成球,用报纸小棒击球玩棒球游戏。

  4、还有幼儿将报纸折成一个面当成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玩球类游戏,另有幼儿玩起了击剑、跳高、跳水等项目。小小的纸棒在他们的.手中妙用无穷,孩子们开心极了。有幼儿问:“纸棒可以带回家吗?”户外活动时他们又把纸棒带了去。

  备注:

  反思:

  这是一个科学与健康领域相结合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非常地积极和兴奋。只是在前半部分的“造桥”活动中,教师的要求不够仔细明确,如椅子的间距、怎样叫安全过河等,以及教师对科学探索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度的把握,因此活动效果有些不尽人意。在后半部分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令教师十分欣喜,小小纸棒在幼儿手中玩出的花样让教师也感受了无穷的乐趣。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时不爱动、年龄小的幼儿也非常投入地参与了这些游戏。这个活动非常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看来,无论再小再简单的物品,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加以巧妙的利用和设计,就一定能成为孩子快乐学习的好素材。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有趣的探索影子的产生。

  2、使幼儿知道灯光、太阳光、月光、烛光等都能照出影子来,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

  3、引导幼儿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自己探索发现光被物体挡住就会出现影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知道有光才会有影子,光被物体挡住就会有影子。

  难点是让幼儿自己实验发现影子与光和物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强光台灯、大屏幕、手电筒每人一个、座垫每人一个、操作台四张、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呈现出玩具的影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打开强光台灯,然后将玩具放在适当的位置挡住光的照射,让幼儿观察发现玩具的影子,并通过让玩具变换不同的姿势使影子随之发生变化,增强幼儿观察的兴趣。

  2、教师为幼儿准备多种好玩的动物玩具,让幼儿到灯光前自己选用各种玩具实验演示,观察影子、激发兴趣。

  评析:帮助幼儿保持兴趣,进行互动学习,在兴趣的驱使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感知发现:引导幼儿发现光与影子的关系。

  1、打开台灯,教师表演手影,让幼儿观察有趣的手影。

  2、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表演手影游戏,教师控制开关,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打开台灯时,屏幕上有没有手影,关掉台灯时屏幕上有没有手影,让幼儿知道:有光的地方才能有影子。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来。

  教师小结:太阳光、月光、烛光等,都能够照出影子来。

  评析:这个过程查老师的引导起到一个支架作用,让幼儿在支架的支撑下添加新的内容,如教师打开台灯表演手影,让幼儿参加表演,教师控制开关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台灯有影子,关掉台灯就没有影子了,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这种支架式的互动就是将幼儿的兴趣集于一个主题上,虽然孩子们并不很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但是这生动有趣的探索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成长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自由探索:引导幼儿自己实验发现影子与光和物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1、先让幼儿猜想:是不是有了光就一定会有影子。

  2、要求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引导幼儿注意观察。

  (1)打开手电筒有没有影子。

  (2)用手或玩具挡在光前,有没有影子出现。

  (3)关上手电筒有没有影子。

  3、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鼓励幼儿间大胆交流。

  评析:查老师对孩子的探索多次表现出惊奇和欣赏,使他们在打开手电筒和关上手电筒之间探索影子和光的奥秘,获得直接经验,并在老师的支持合作下,重新组合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在是灌输,而是用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在探索中主动学习,这种等待不是袖手旁观,而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光和影子时的需要,及时给幼儿提供操作的材料:白纸,手电筒,玩具,蜡烛等,精心设计问题:

  1、打开手电筒有没有影子?

  2、用手和玩具当在光线前有没有影子?

  3、关上电源有没有影子?

  适当的给孩子隐性的指导,整个活师幼互动是积极有效的,在探索时,孩子兴奋地交流着各自的发现。查老师没有给予任何答案,而是巧妙地问幼儿:你是怎么知道有了光才有影子呢?影子是怎么来的呢?及时恰当的提问有效的推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集体讨论学习:引导幼儿说出:光被物体挡住时就会出现影子。

  1、请幼儿回答在上个环节中的发现,教师做实验验证。引导幼儿说出:光被物体挡住时就会出现影子。

  2、让幼儿说说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影子,并说出产生影子的原因。

  评析:查老师与幼儿一起验证,发现影子的秘密:”光被物体挡住就会有影子”,让孩子知道这个秘密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热情更高了。可见有了宽松的环境丰富的材料和浓厚的兴趣,顺应孩子的探索活动,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巧妙的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解决了问题。体现了幼儿与材料和环境的互动,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正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

  五、户外游戏:《找影子》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认识。

  引导幼儿到户外寻找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要求幼儿找到影子后说出:“我找到了大树或某某的影子,因为大树或某某挡住了太阳光。”

  活动延伸:

  有关影子的知识还很多,如影子的大小变化等,在基本实现了这次活动目标的基础上,在活动区里多投放些操作材料。如:手电筒、厚白纸、暗箱、幻灯机、蜡烛等,引导幼儿继续探索有关知识,结合艺术、语气等活动加以开展“踩影子”、“画影子”、“测量影子”等活动。

  评析: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实际需要和游戏兴趣;教育活动生活化,它既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回归生活,幼儿既熟悉又感兴趣,内容的选材充分体现了生活化的教育特点。这是活动设计的创新点。影子的产生是因为光照到了物体(不透明)上产生的。影子与光和物体三者之间的是密切的,在孩子们了解影子产生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引导他们对”会变的影子”做进一步的探索.

  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在这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比较开放、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让幼儿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了幼儿的感官与客体的接触、感知和相互作用,获得丰富感觉材料。在活动中,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得到很好发展,提高了观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不是以呆板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死记硬背各种光的特征,而是让幼儿在教师提供的环境中自己去操作、发现、探索,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整个活动让幼儿在动、摸、看、说等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及发散性思维能力,达到了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效果良好。我会把这些成功的经验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以促进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2-27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09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10-30

大班汽车科学教案03-31

大班科学教案06-01

大班神奇的科学教案01-2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12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0-0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1-05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