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

时间:2023-11-06 18:11: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化学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化学教案模板

高一化学教案模板1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是氧化产物。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发应叫做还原反应。”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综上所述,在必修阶段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及相关知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不能正确熟练的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得失电子或转移电子数易加倍计算。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有初中基础差,不脚踏实地学习。学习不得法,死记硬背。学生不认识高中学习的特点,照搬初中的方法和思路。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方式是:注重知识与初中的联系;分散重难点;把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形象、具体化。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通过分析多个化学反应,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过程和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分组合作,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培养学生从微观角度准确理解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交流、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实验观察推理能力。

  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并理解化学这门学科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其本质

  五、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六、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七、教学策略: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图片引入:生活中同学们常见的现象: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_,给用电器供电的电池。这些图片中呈现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这些现象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但本质上却是相同的,与我们这节课所学内容有关,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回顾初中所学,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并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

  学生1:两种物质反应,其中一种是氧气的反应。

  学生2:得到氧的是氧化反应,失去氧的是还原反应。其分类标准是得失氧

  学生3:举出实例

  投影:

  老师:18世纪末,化学家在总结许多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后,发现这类反应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提出了氧化还原的概念,与氧化合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如3Fe+2O2=Fe3O4,H2+CuO=Cu+H2O

  问题:请同学们从得失氧角度分析上述反应,各反应物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得到的氧从何而来?

  学生:分析

  教师:根据守恒原理,我们可以得知,对氢气、铁而言,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对氧化铜、氧气而言,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而氢气的得氧和氧化铜的失氧又同在一个反应中,那么,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否独立存在?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氧有得必有失,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教师:因此,从表观上,我们就将有氧得失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

  1、表观认识:有得失氧的反应

  教师: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19世纪发展化合价概念后,人们发现许多反应与经典定义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类似的特征,如:4Na+O2=2Na2O与CuO+CO=Cu+CO2除了有得失氧,还有化合价的变化。

  问题:请大家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并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的升降有何关系?从化合价角度看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CuO+CO=Cu+CO2H2+CuO=Cu+H2OH2O+C=CO+H2

  学生:氧化还原反应都伴随着化合价的升降,得氧的物质化合价升高,失氧的'化合价降低

  教师:因此,我们可以从特征上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个定义: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2、概念: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教师:我们将化合价升高的一类反应并入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一类反应并入还原反应。

  练习:

  1、判断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3Cl2+6KOH=5KCl+KClO3+3H2O

  B、2NO2+2NaOH=NaNO3+NaNO2+H2O

  教学设计-氧化还原教学设计-氧化还原C、2KMnO4K2MnO4+MnO2+O2↑

  D、AgNO3+NaCl=AgCl↓+NaNO3

  教学设计-氧化还原教学设计-氧化还原E、MnO2+4HCl(浓)MnCl2+H2O+Cl2↑

  F、3NO2+H2O=2HNO3+NO

  教师:从得失氧到化合价升降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更深一步,知道初中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只是表观认识,并非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现在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学会从表象到特征再到本质层层深化认识的深度,那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观察钠和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钠最外层有一个电子,主要化合价为+1,镁最外层

  两个电子,主要化合价为+2,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钠失去1个电子,可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镁失去2个电子也可以达到8

  电子稳定结构,失去电子都显示正价。

  教师:没错,原子反应都想达到一个最稳状态,当最外层电子达到8个电子时候,物质就

  稳定了。像钠,镁这些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容易抛弃最外层电子来使自己达

  到8电子稳定结构。像氧、氯这些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大于4,容易夺得别人的电

  子来补充自己的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像氖这类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已经达到

  8电子稳定结构了,所以不易得失电子,显示0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氢原子,它只有一个

  电子层,最稳状态不是8电子结构,而是2电子结构,所以它有得1个电子变成2电子稳定

  结构的愿望,可是,愿望是美好的,实现是困难的。

  投影: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动画视频

  教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因此钠有失去最外层电子的愿望,而氯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有得到1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的愿望,两者相见恨晚,钠

  把电子抛给了氯,变成钠离子,显示+1价,氯得到1个电子,变成氯离子,显示-1价,阴

  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

  问题:从氯化钠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什么呢?

  学生:因为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教师:对于氢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有想得到1个电子的愿望,对于氯,最外层

  有7个电子,它也有想得到1个电子的愿望,都想得电子,怎么办呢?

  学生:谁强电子归谁,氢原子核内正电荷少,吸引电子能力弱,失去电子,显示+1价。

  氯原子核内正电荷多,氢原子的电子会被氯原子抢去,显示-1价。

  教师:话虽没错,但还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是采用双赢的思想,即电子共用。

  投影: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动画视频

  教师:氢将电子移到中间,氯也将自己1个电子移到中间,这样就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不看氢,对于氯而言,最外层有8电子稳定结构,不看氯,对于氢而言,最外层有2电子稳

  定结构。但是,氯毕竟吸引电子能力强,所以,虽是共用电子对,但电子是偏向氯这一边的。

  所以氢显示+1价,氯显示-1价。

  教师:从氯化氢的形成我们可以得到,化合价升降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不是因为发生了电子的得失,而是发生电子偏移。

  教师:回答刚才老师问大家的问题,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教师:电子的得失和偏移可以用“电子转移”来概括。(投影)

  教师:电子转移分成两种情况,如果是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反应,就发生电子得失,如果是

  非金属与非金属进行反应,发生的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教师:怎么给氧化还原反应从本质上定义呢?

  学生: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失去电子,化合价会升高,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所

  以我们可以将这三组概念归纳一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练习:

  2、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化合价降为0

  小结:对比氧化还原的三个定义(投影)

  反应类型

  得失氧角度

  化合价角度

  电子转移角度

  氧化反应

  得到氧反应

  化合价升高反应

  失电子(或电子偏离)

  还原反应

  失去氧反应

  化合价降低反应

  得电子(或电子偏向)

  氧化还原反应

  得失氧反应

  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电子转移

  作业:

  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实质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怎样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并用图表表示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表观认识:得氧失氧(片面)

  2、概念:化合价升降(判断依据)

  3、本质:电子转移(本质)

  失,升,氧

  得,降,还

高一化学教案模板2

  课题: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NaOH NaCl 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 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 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 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 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 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 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 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 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 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 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 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 定义

  2、 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 [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 2、改离子 3、去相同 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 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 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 氯气通入水中

  4、 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 ]《基础训练》P40、9题。

高一化学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2.氯离子的性质。

  ●教学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

  第二课时: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氯气制取装置一套、集气瓶、大烧杯、蓝色石蕊试纸、水、有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

  第二课时:投影仪、集满氯气的集气瓶、酒精灯、火柴、坩埚钳、尖嘴弯管、制氯气的装置一套、铜丝、镁条、锌粒、稀硫酸、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知道碱金属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本章,我们来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们包括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

  [板书]第四章 卤素

  [讲解]在卤素形成的单质中,最主要的是18世纪70年代的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的氯气。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它的一些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氯气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投影]已知氯气是一种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它能溶于水,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并能与NaOH溶液反应。

  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请根据以上信息利用下列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仪器:烧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橡皮管、玻璃片、集气瓶、烧杯、石棉网、铁

  架台(带铁夹)、酒精灯。

  [上述仪器若能用绘图表示,效果更好]

  试剂:浓盐酸、二氧化锰(固体)、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蕊试纸、水。

  [讲解]一套完整的制气装置应包括:

  1.气体发生,2.气体净化,3.气体收集,4.尾气吸收四个部分,请大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

  [学生讨论、分析,老师总结并板书]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尾气吸收:NaOH溶液

  [讲解]根据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有关氯气的净化,我们留待后续课中讨论解决,下面我们按我们的设计方案来制取两瓶氯气。

  [教师连接好制取氯气的装置,请学生上台收集两瓶氯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氯气的颜色]

  [过渡]我们刚刚制得的氯气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4—4,Cl2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设问]干布条不褪色,湿布条褪色,说明了什么?

  [结论]说明Cl2和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作用的新物质。

  [板书]1.氯气与水的反应

  [讲解]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板书]Cl2+H2O=====HCl+HClO

  [补充实验]把盐酸滴在干燥的有色布条上,不褪色。

  [讲解]由上面的实验可知,干燥的氯气与盐酸都不具有漂白性,因此具有漂白作用的一定是次氯酸。

  [设问]次氯酸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和用途呢?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找出答案。

  [板书]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

  2HClO=====HCl+O2↑

  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

  [讲解并板书]HClO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弱酸,可用来杀菌消毒:HClO====H++ClO-

  [设问]Cl2溶于水是否全部和水反应?怎样证明?

  [补充实验]在上面收集有Cl2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振荡,与另一瓶氯气的颜色相比较,并把所得溶液颜色与纯水的颜色相比较(可在瓶后衬一张白纸,现象更明显)。

  [讲解]注入水后,集气瓶中的黄绿色变浅,说明氯气溶于水。溶液为黄绿色,而Cl-、HClO及ClO-无色,所以说明氯水中含有大量的氯气分子。由此可知,氯气溶于水时,仅有少量的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常温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思考:氯水为何要现用现制,并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

  [过渡]刚才我们制氯气时,用于吸收尾气的是NaOH碱溶液,说明Cl2是可与碱反应的。

  [板书]2.氯气与碱的反应

  [补充实验]把少量NaOH溶液注入另一瓶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黄绿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无色。

  [讲解]Cl2可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Cl和NaClO。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引导学生从Cl2与H2O的反应来理解该反应]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式,写出Cl2与Ca(OH)2溶液的反应。

  [板书]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讲解]上述反应就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的原理,是通过Cl2与石灰乳作用制成的。其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思考: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为什么不用HClO直接漂白,而要转换成次氯酸盐?漂白粉漂白的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书,得出结论]

  [板书]Ca(ClO)2+CO2+H2O====CaCO3↓+2HClO

  [设问]上述反应说明了H2CO3与HClO的酸性强弱顺序如何?Ca(ClO)2能与HCl反应吗?写出反应方程式,漂白粉应怎样保存才能不很快失效?

  [板书]Ca(ClO)2+2HCl=====CaCl2+2HClO

  [学生回答]

  [小结]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与水和碱的反应。

  [投影]课后思考题:

  1.实验室制Cl2为何不用Ca(OH)2溶液来吸收尾气?

  2.分析在氯水中都含有哪些粒子?

  3.用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检验Cl2时,为何试纸的颜色先变红,后变白?

  [布置作业 ]

  [板书设计 ] 第四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尾气吸收:NaOH溶液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

  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

  2HClO======2HCl+O2↑

  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

  HClO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弱酸,可用来杀菌消毒:HClO====H++ClO-

  2.氯气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ClO)2+2HCl=====CaCl2+2HClO

  [教学说明]

  把Cl2的实验室制法以信息题的形式提到前面讲,一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二是讲Cl2与水和碱的反应时,可一气呵成;三是对下节课Cl2的物理性质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在讲本节课以前,若能有时间讲一节有关实验设计的专题,效果会更理想。

【高一化学教案】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教案02-10

高一上册化学教案 高一上学期化学教案02-27

高一上学期化学教案08-26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02-15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教案-原子12-28

高中化学-高一化学教案钠的化合物12-28

化学教案模板04-08

高中化学教案02-24

初中化学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