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

时间:2024-11-13 16:35:0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词语、根据题目质疑。

  教学步骤:

  一、帖图导入,学习“帽”和“窝”:

  1、帖图(帽子):问同学:这是什么?

  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帖图(鸟窝):问同学:这是什么?

  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对于生字的学习与理解,应掌握适当的时机,不一定固定某种模式,如讲读课文前,或分析课文之后。可以顺情、顺势而学。老师板书到这两个生字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此时学习生字既能印象深刻,又有助于理解意思。]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的能力。避免学生漫无边际地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学生可能会问:鸟窝与帽子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纠正字音: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翔翔和小朋友们把帽子送给小鸟做窝的事)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议学生发言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说清课文内容。]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指导书写“鼠”

  1、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形状:长方形。

  2、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上短下长;上窄下宽。

  3、难写部分研究:下面竖提、竖提、斜钩及四点之间的间隔要均匀。斜钩要长。

  4、学生练写,实物投影展示、师生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小鸟做窝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感悟课文中的词语,体会任务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读课文

  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课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2、感悟二:

  (1)课件出示: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2)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3)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4)练习读三自然段。

  3、感悟三:

  (1)课件出示: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2)指名朗读、评议。

  4、感悟四:

  (1)课件出示: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5、感悟五:

  朗读6、7自然段。以读代讲,评议理解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重点体会:“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所表达的心情。

  6、归纳:

  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五、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1、出示文字课件: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2、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3、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4、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5、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培养学生查找、运用资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六、布置作业:

  1、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

  (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

  (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词语、根据题目质疑。

  教学步骤

  一、帖图导入,学习“帽”和“窝”:

  1.帖图(帽子):问同学:这是什么?

  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帖图(鸟窝):问同学:这是什么?

  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对于生字的学习与理解,应掌握适当的时机,不一定固定某种模式,如讲读课文前,或分析课文之后。可以顺情、顺势而学。老师板书到这两个生字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此时学习生字既能印象深刻,又有助于理解意思。]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的能力。避免学生漫无边际地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学生可能会问:鸟窝与帽子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纠正字音: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翔翔和小朋友们把帽子送给小鸟做窝的事)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议学生发言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说清课文内容。]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指导书写“鼠”。

  1.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形状:长方形。

  2.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上短下长;上窄下宽。

  3.难写部分研究:下面竖提、竖提、斜钩及四点之间的间隔要均匀。斜钩要长。

  4.学生练写,实物投影展示、师生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小鸟做窝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感悟课文中的词语,体会任务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课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2.感悟二:

  (1)课件出示: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2)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3)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4)练习读三自然段。

  3.感悟三:

  (1)课件出示: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2)指名朗读、评议。

  4.感悟四:

  (1)课件出示: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5.感悟五:

  朗读6、7自然段。以读代讲,评议理解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重点体会:“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所表达的心情。

  6.归纳:

  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五、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1.出示文字课件: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2.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3.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4.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5.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培养学生查找、运用资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六、布置作业:

  1.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3

  小学三年级语文《帽子和鸟窝》原文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直到报时鸟叫“不早了,不早了”,他们才想起已经是下午了,于是就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脑袋,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还好,帽子还在草地上。咦(yí)!那是什么?蹲在帽子里,朝孩子们一探头,又一探头。孩子们嚷(rǎng)起来:“松鼠!一只大松鼠!”

  孩子们的叫声太大,把松鼠吓跑了。松鼠跑得太慌张,腰被帽子上的绸(chóu)带缠(chán)住了。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树,帽子也被带到树上去了。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nài)何地下山去了。

  第二天,翔翔找了几根又细又长的竹竿(gān),约了他的小伙伴,走进松树林,要把松树上的帽子挑[tiǎo]下来。他们走到那棵松树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这回,那只大松鼠可没有再把帽子带走,绸带挂在树枝上,帽子像一只篮子似的吊(diào)着。

  翔翔和小伙伴举起又细又长的竹竿,就想去挑帽子。忽然,一只美丽的鸟儿衔着几根干草,飞进帽子里。“这只鸟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窝。”“做窝?是要下蛋吗?”“下了蛋,是要孵(fū)小鸟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翔翔的!”

  孩子们丢下竹竿,又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小学三年级语文《帽子和鸟窝》教案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帽子和鸟窝。

  2、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学生可能会问:鸟窝与帽子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教师检查生字认读及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注意“耍”“坡”的读音。强调易错字:慌:右边容易加点。耍:与“要”区分。学生练写这两个字。

  (2)指名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学生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1)自读(2)小组交流(3)汇报

  【设计意图】以字词学习为基点,以朗读为学习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翔翔把自己的帽子留给小鸟做窝的故事,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4、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三、巧设疑问悬念结尾

  翔翔为什么要把帽子留给鸟儿做窝呢?希望大家寻找答案,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以悬念结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课外学习创设了情境,为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创造了契机,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勾画标记

  翔翔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默读课文,把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的语句画出来。把自己的感想写在书的空白处。

  【设计意图】以帽子为中心,展开学习活动。先让学生自学,采用勾画,批注的读书方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二、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帽子——(丢、找、追、挑、送)——鸟窝

  (1)丢帽子。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A、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B、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C、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找帽子。朗读“松鼠!一只大松鼠!”

  A、讨论:连用了两个感叹号,请你说说翔翔他们当时的心情。

  B、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追帽子。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A、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B、指名朗读、评议。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A、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B、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当时的样子,表演体会。用“无可奈何”说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4)挑帽子。理解“七嘴八舌”。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5)送帽子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A、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B、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C、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D、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以帽子为中心,通过丢帽子、找帽子、追帽子、挑帽子、送帽子这5件事展开教学活动,层次比较清楚,学生易于理清条理。对于文章的情感,主要通过孩子们爱帽子,却送帽子这一矛盾入手,感受孩子们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通过朗读、比较、讨论的方式来领悟情感、抒发情感。其中加入基础知识训练,使教学落在实处。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写一条爱护动物的小标语

  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设计意图】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帽子和鸟窝》教学反思

  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至少有两方面的优点:

  1、呵护了孩子的心灵

  读书出错对学生来说,常常是难免,读错的这名学生心情本来就非常紧张,如果师生再不依不饶地揪住错误不放,孩子主动读书的积极性就会慢慢被扼杀。其实孩子对自己的错误非常清楚,由于老师的积极引导,他还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坚定了改正错误的决心,这样让学生自我纠错,应该说效果更佳。

  2、资源的巧妙运用

  我们常常感叹课堂缺少生成,事实上生成性资源很多,可惜的是有些资源没被当成资源,常常被我们无意识地浪费了。而这里的错误(把“帽子”一词连读二遍)却被教师巧妙地作为一个生成性资源恰当地运用了。教师的用心倾听,发现了这“高明的错误”,所以才会积极地引导,“这样读有道理吗?”教师轻轻一问,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当然有道理呀,结果引发了学生许多精妙的见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理解得更为深入。

  这美丽的错误体现了教师的博爱,也表现了可贵的资源开发意识。真是一段美丽的艺术展示。如果我们的课堂上多一些美丽的错误,那么我们的孩子将增添多少自信?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识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

  3.简要地复述这个小故事。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尊重别人。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识的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戴帽子吗?平时都在什么情况下戴帽子,今天学习一篇和帽子有关的文章。

  2.齐读课题,读完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二、引导学习课文。

  1.疏理问题,刚才同学的最想知道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吗?她戴着帽子为什么能自如地到学校去上课?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认识的字运用常用的识字方法解决。

  3.围绕疏理的问题展开讨论。

  4.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全班交流。

  在学生明白她戴着帽子自如到学校上课的原因后,进一上追问“从她能自如到学校上课”这件事你感受到什么?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切入课文指导朗读。

  三、整体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学习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明白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复述。

  2.学习语文天地中D4。

  3.会写文中10个生字。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苏珊的帽子》,愿依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吗?

  二、指导再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

  3.根据学生的叙述点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4.学生分别读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部分。

  三、引导学生语文天地D4体会说话人的心情,有感情朗读这段话。

  四、指导学生学习写字。

  1.观察字,说出难写的字。

  2.引导学生注意区别肿-冲、瘤-溜、症-证、秃-秀、妨-仿、碍-得、疗-辽和多音字落。

  3.学生练写。

  五、巡视指导,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完成本单元中词语和成语。

  2.引导学生初读文章《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导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词语。

  1.出示“热、熟,宣、宜,闭、闲,乱、刮;引导学生观察写法并组词区别。

  2.出示D2中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积累。

  3.指导观察D3题填写成语。

  4.学生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

  5.小结。

  二、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1.学生自读文章。

  2.同桌互相说说文章写了什么事?

  3.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围绕”尊重与平等“写一篇读书笔记,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小组互评,说说同学的优点,学会尊重同学。

  2.学习办板报。

  导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在口语交流中学会尊重同学。

  1.同桌互相介绍优点,要求态度真诚,发自内心。

  2.全班介绍你最了解的同学的优点。

  3.教师评价。

  二、引导学生写习作。

  1.根据学生介绍要求学生选最了解的同学一方面优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

  2.学生打作文草稿。

  三、引导学生办板报。

  同学自愿结合设计一份板报小样,以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为内容。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词语、根据题目质疑。

  教学步骤:

  一、帖图导入,学习帽和窝:

  1.帖图(帽子):问同学:这是什么?

  板书:帽子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帖图(鸟窝):问同学:这是什么?板书:鸟窝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纠正字音: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翔翔和小朋友们把帽子送给小鸟做窝的事)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指导书写鼠

  1.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形状:长方形。

  2.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上短下长;上窄下宽。

  3.难写部分研究:下面竖提、竖提、斜钩及四点之间的间隔要均匀。斜钩要长。

  4.学生练写,实物投影展示、师生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小鸟做窝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中的词语,体会任务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课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2.感悟二:(1)课件出示: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2)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3)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4)练习读三自然段。

  3.感悟三:(1)课件出示: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2)指名朗读、评议。

  4.感悟四:(1)课件出示: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5.感悟五:朗读6、7自然段。以读代讲,评议理解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重点体会: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所表达的心情。

  6.归纳: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五、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1.出示文字课件: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2.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3.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4.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5.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1.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

  (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

  (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6

  教学内容

  语文版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6页2课《帽子和鸟窝》

  教材与学情分析

  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翔翔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痛痛快快地玩耍,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结果帽子被松鼠带到了高高的松树上。他们发现鸟儿要在帽子里做窝,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做窝。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学生知识量逐渐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维更活跃了。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采取多读多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嚷、绸”等7个生字,会写“帽、坡”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帽子和鸟窝。

  2、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学生可能会问:鸟窝与帽子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教师检查生字认读及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注意“耍”“坡”的读音。强调易错字:慌:右边容易加点。耍:与“要”区分。学生练写这两个字。

  (2)指名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学生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1)自读(2)小组交流(3)汇报

  【设计意图】

  以字词学习为基点,以朗读为学习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翔翔把自己的帽子留给小鸟做窝的故事,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4、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三、巧设疑问悬念结尾

  翔翔为什么要把帽子留给鸟儿做窝呢?希望大家寻找答案,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

  以悬念结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课外学习创设了情境,为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创造了契机,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勾画标记

  翔翔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默读课文,把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的语句画出来。把自己的感想写在书的空白处。

  【设计意图】

  以帽子为中心,展开学习活动。先让学生自学,采用勾画,批注的读书方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二、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帽子——(丢、找、追、挑、送)——鸟窝

  (1)丢帽子。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A、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B、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C、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找帽子。朗读“松鼠!一只大松鼠!”

  A、讨论:连用了两个感叹号,请你说说翔翔他们当时的心情。

  B、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追帽子。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A、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B、指名朗读、评议。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A、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B、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当时的样子,表演体会。用“无可奈何”说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4)挑帽子。理解“七嘴八舌”。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5)送帽子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A、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B、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C、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D、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

  以帽子为中心,通过丢帽子、找帽子、追帽子、挑帽子、送帽子这5件事展开教学活动,层次比较清楚,学生易于理清条理。对于文章的情感,主要通过孩子们爱帽子,却送帽子这一矛盾入手,感受孩子们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通过朗读、比较、讨论的方式来领悟情感、抒发情感。其中加入基础知识训练,使教学落在实处。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写一条爱护动物的小标语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相关文章:

《帽子和鸟窝》教案03-30

帽子和鸟窝课文原文03-05

找鸟窝的教案01-04

雨伞和帽子作文08-16

大班语言鸟窝教案05-02

大班美术教案鸟窝12-31

帽子教案08-26

帽子教案08-26

帽子教案08-26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词语、根据题目质疑。

  教学步骤:

  一、帖图导入,学习“帽”和“窝”:

  1、帖图(帽子):问同学:这是什么?

  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帖图(鸟窝):问同学:这是什么?

  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对于生字的学习与理解,应掌握适当的时机,不一定固定某种模式,如讲读课文前,或分析课文之后。可以顺情、顺势而学。老师板书到这两个生字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此时学习生字既能印象深刻,又有助于理解意思。]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的能力。避免学生漫无边际地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学生可能会问:鸟窝与帽子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纠正字音: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翔翔和小朋友们把帽子送给小鸟做窝的事)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议学生发言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说清课文内容。]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指导书写“鼠”

  1、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形状:长方形。

  2、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上短下长;上窄下宽。

  3、难写部分研究:下面竖提、竖提、斜钩及四点之间的间隔要均匀。斜钩要长。

  4、学生练写,实物投影展示、师生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小鸟做窝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感悟课文中的词语,体会任务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读课文

  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课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2、感悟二:

  (1)课件出示: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2)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3)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4)练习读三自然段。

  3、感悟三:

  (1)课件出示: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2)指名朗读、评议。

  4、感悟四:

  (1)课件出示: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5、感悟五:

  朗读6、7自然段。以读代讲,评议理解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重点体会:“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所表达的心情。

  6、归纳:

  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五、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1、出示文字课件: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2、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3、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4、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5、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培养学生查找、运用资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六、布置作业:

  1、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

  (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

  (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词语、根据题目质疑。

  教学步骤

  一、帖图导入,学习“帽”和“窝”:

  1.帖图(帽子):问同学:这是什么?

  板书:帽子

  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帖图(鸟窝):问同学:这是什么?

  板书:鸟窝

  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对于生字的学习与理解,应掌握适当的时机,不一定固定某种模式,如讲读课文前,或分析课文之后。可以顺情、顺势而学。老师板书到这两个生字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此时学习生字既能印象深刻,又有助于理解意思。]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的能力。避免学生漫无边际地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学生可能会问:鸟窝与帽子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纠正字音: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翔翔和小朋友们把帽子送给小鸟做窝的事)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评议学生发言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说清课文内容。]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

  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指导书写“鼠”。

  1.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形状:长方形。

  2.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上短下长;上窄下宽。

  3.难写部分研究:下面竖提、竖提、斜钩及四点之间的间隔要均匀。斜钩要长。

  4.学生练写,实物投影展示、师生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小鸟做窝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感悟课文中的词语,体会任务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课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2.感悟二:

  (1)课件出示: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2)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3)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4)练习读三自然段。

  3.感悟三:

  (1)课件出示: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2)指名朗读、评议。

  4.感悟四:

  (1)课件出示: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5.感悟五:

  朗读6、7自然段。以读代讲,评议理解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重点体会:“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所表达的心情。

  6.归纳:

  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五、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1.出示文字课件: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2.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3.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4.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5.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培养学生查找、运用资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六、布置作业:

  1.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3

  小学三年级语文《帽子和鸟窝》原文

  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草地。一群小男孩儿在草地上翻哪滚哪,痛痛快快地耍闹着。直到报时鸟叫“不早了,不早了”,他们才想起已经是下午了,于是就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突然,翔翔一摸脑袋,惊叫起来:“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还好,帽子还在草地上。咦(yí)!那是什么?蹲在帽子里,朝孩子们一探头,又一探头。孩子们嚷(rǎng)起来:“松鼠!一只大松鼠!”

  孩子们的叫声太大,把松鼠吓跑了。松鼠跑得太慌张,腰被帽子上的绸(chóu)带缠(chán)住了。它一跑,帽子也被拖走了。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松鼠更慌了,急忙爬上一棵松树,帽子也被带到树上去了。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nài)何地下山去了。

  第二天,翔翔找了几根又细又长的竹竿(gān),约了他的小伙伴,走进松树林,要把松树上的帽子挑[tiǎo]下来。他们走到那棵松树下面一看,松鼠不在了。这回,那只大松鼠可没有再把帽子带走,绸带挂在树枝上,帽子像一只篮子似的吊(diào)着。

  翔翔和小伙伴举起又细又长的竹竿,就想去挑帽子。忽然,一只美丽的鸟儿衔着几根干草,飞进帽子里。“这只鸟要干什么?”“它要在帽子里做窝。”“做窝?是要下蛋吗?”“下了蛋,是要孵(fū)小鸟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翔翔说:“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翔翔的!”

  孩子们丢下竹竿,又一窝蜂地跑下山去。

  小学三年级语文《帽子和鸟窝》教案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帽子和鸟窝。

  2、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学生可能会问:鸟窝与帽子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教师检查生字认读及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注意“耍”“坡”的读音。强调易错字:慌:右边容易加点。耍:与“要”区分。学生练写这两个字。

  (2)指名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学生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1)自读(2)小组交流(3)汇报

  【设计意图】以字词学习为基点,以朗读为学习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翔翔把自己的帽子留给小鸟做窝的故事,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4、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三、巧设疑问悬念结尾

  翔翔为什么要把帽子留给鸟儿做窝呢?希望大家寻找答案,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以悬念结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课外学习创设了情境,为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创造了契机,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勾画标记

  翔翔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默读课文,把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的语句画出来。把自己的感想写在书的空白处。

  【设计意图】以帽子为中心,展开学习活动。先让学生自学,采用勾画,批注的读书方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二、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帽子——(丢、找、追、挑、送)——鸟窝

  (1)丢帽子。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A、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B、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C、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找帽子。朗读“松鼠!一只大松鼠!”

  A、讨论:连用了两个感叹号,请你说说翔翔他们当时的心情。

  B、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追帽子。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A、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B、指名朗读、评议。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A、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B、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当时的样子,表演体会。用“无可奈何”说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4)挑帽子。理解“七嘴八舌”。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5)送帽子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A、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B、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C、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D、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以帽子为中心,通过丢帽子、找帽子、追帽子、挑帽子、送帽子这5件事展开教学活动,层次比较清楚,学生易于理清条理。对于文章的情感,主要通过孩子们爱帽子,却送帽子这一矛盾入手,感受孩子们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通过朗读、比较、讨论的方式来领悟情感、抒发情感。其中加入基础知识训练,使教学落在实处。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写一条爱护动物的小标语

  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设计意图】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帽子和鸟窝》教学反思

  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至少有两方面的优点:

  1、呵护了孩子的心灵

  读书出错对学生来说,常常是难免,读错的这名学生心情本来就非常紧张,如果师生再不依不饶地揪住错误不放,孩子主动读书的积极性就会慢慢被扼杀。其实孩子对自己的错误非常清楚,由于老师的积极引导,他还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坚定了改正错误的决心,这样让学生自我纠错,应该说效果更佳。

  2、资源的巧妙运用

  我们常常感叹课堂缺少生成,事实上生成性资源很多,可惜的是有些资源没被当成资源,常常被我们无意识地浪费了。而这里的错误(把“帽子”一词连读二遍)却被教师巧妙地作为一个生成性资源恰当地运用了。教师的用心倾听,发现了这“高明的错误”,所以才会积极地引导,“这样读有道理吗?”教师轻轻一问,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当然有道理呀,结果引发了学生许多精妙的见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理解得更为深入。

  这美丽的错误体现了教师的博爱,也表现了可贵的资源开发意识。真是一段美丽的艺术展示。如果我们的课堂上多一些美丽的错误,那么我们的孩子将增添多少自信?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识的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

  3.简要地复述这个小故事。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尊重别人。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识的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戴帽子吗?平时都在什么情况下戴帽子,今天学习一篇和帽子有关的文章。

  2.齐读课题,读完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二、引导学习课文。

  1.疏理问题,刚才同学的最想知道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吗?她戴着帽子为什么能自如地到学校去上课?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画出认识的字运用常用的识字方法解决。

  3.围绕疏理的问题展开讨论。

  4.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全班交流。

  在学生明白她戴着帽子自如到学校上课的原因后,进一上追问“从她能自如到学校上课”这件事你感受到什么?体会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切入课文指导朗读。

  三、整体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学习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明白事情发生的六要素,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来复述。

  2.学习语文天地中D4。

  3.会写文中10个生字。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苏珊的帽子》,愿依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吗?

  二、指导再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

  3.根据学生的叙述点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4.学生分别读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部分。

  三、引导学生语文天地D4体会说话人的心情,有感情朗读这段话。

  四、指导学生学习写字。

  1.观察字,说出难写的字。

  2.引导学生注意区别肿-冲、瘤-溜、症-证、秃-秀、妨-仿、碍-得、疗-辽和多音字落。

  3.学生练写。

  五、巡视指导,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完成本单元中词语和成语。

  2.引导学生初读文章《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导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词语。

  1.出示“热、熟,宣、宜,闭、闲,乱、刮;引导学生观察写法并组词区别。

  2.出示D2中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积累。

  3.指导观察D3题填写成语。

  4.学生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

  5.小结。

  二、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爱因斯坦与小姑娘》

  1.学生自读文章。

  2.同桌互相说说文章写了什么事?

  3.全班交流。

  三、布置作业。

  围绕”尊重与平等“写一篇读书笔记,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小组互评,说说同学的优点,学会尊重同学。

  2.学习办板报。

  导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在口语交流中学会尊重同学。

  1.同桌互相介绍优点,要求态度真诚,发自内心。

  2.全班介绍你最了解的同学的优点。

  3.教师评价。

  二、引导学生写习作。

  1.根据学生介绍要求学生选最了解的同学一方面优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

  2.学生打作文草稿。

  三、引导学生办板报。

  同学自愿结合设计一份板报小样,以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为内容。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字,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用具: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和词语、根据题目质疑。

  教学步骤:

  一、帖图导入,学习帽和窝:

  1.帖图(帽子):问同学:这是什么?

  板书:帽子学习帽:怎样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帽的字形,强调帽的右上是曰不是日右下是目,也不是日。

  2.帖图(鸟窝):问同学:这是什么?板书:鸟窝学习窝:引导学生思考:窝是什么偏旁(是穴宝盖,不是宝盖头。)

  二、出示课题、质疑:

  1.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2.齐读课题:帽子和鸟窝。

  3.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会。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一边思考: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

  3.纠正字音:

  4.指名回答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干什么的事?(翔翔和小朋友们把帽子送给小鸟做窝的事)

  5.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词:齐读生字、词卡片。

  2.强调易错字:慌:右边容易加点。

  耍:与要区分。

  挠:右上边不要加点。

  五、指导书写鼠

  1.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形状:长方形。

  2.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上短下长;上窄下宽。

  3.难写部分研究:下面竖提、竖提、斜钩及四点之间的间隔要均匀。斜钩要长。

  4.学生练写,实物投影展示、师生评议,修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小鸟做窝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中的词语,体会任务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题中的帽子是谁的?他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

  二、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把这些语句画出来。

  三、分组讨论交流。

  四、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1.感悟一:课件出示: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问:在这之前他们什么心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发现帽子丢了前后不同的心情。练习朗读。

  2.感悟二:(1)课件出示:大家又爬上了山坡,帮翔翔去找帽子。

  (2)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又:此时他们一定觉得怎样?(累、渴)

  (3)联想自己玩累时的感觉,说说如果你的帽子不见了你会怎样?

  (4)练习读三自然段。

  3.感悟三:(1)课件出示: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2)指名朗读、评议。

  4.感悟四:(1)课件出示: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2)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3)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翔翔走的样子,表演体会。

  5.感悟五:朗读6、7自然段。以读代讲,评议理解翔翔和小朋友着急的心情。重点体会:几根、又细又长、举起、挑哇,挑哇,等词所表达的心情。

  6.归纳:翔翔和小朋友太想找回这顶帽子了。他们不仅当天不顾劳累不顾饥渴,爬山、追松鼠,而且第二天还做了充分的准备去够帽子。眼看就要够着了,结果却怎样呢?

  五、理解翔翔和小朋友对小鸟的爱心。

  1.出示文字课件: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2.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3.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4.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5.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1.必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选做:

  (1)自己也为小动物做一件事。

  (2)收集关于爱护、保护动物的故事。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6

  教学内容

  语文版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6页2课《帽子和鸟窝》

  教材与学情分析

  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翔翔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痛痛快快地玩耍,把帽子丢在了草地上,结果帽子被松鼠带到了高高的松树上。他们发现鸟儿要在帽子里做窝,就决定把帽子送给鸟儿做窝。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学生知识量逐渐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了,思维更活跃了。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采取多读多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嚷、绸”等7个生字,会写“帽、坡”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翔翔对帽子的喜爱之情,从而感受他对小鸟的爱护。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设悬疑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帽子和鸟窝。

  2、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学生可能会问:鸟窝与帽子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教师检查生字认读及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注意“耍”“坡”的读音。强调易错字:慌:右边容易加点。耍:与“要”区分。学生练写这两个字。

  (2)指名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学生再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1)自读(2)小组交流(3)汇报

  【设计意图】

  以字词学习为基点,以朗读为学习方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翔翔把自己的帽子留给小鸟做窝的故事,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基础。

  4、解答问题:现在知道为什么题目叫做“帽子和鸟窝了吗”?

  三、巧设疑问悬念结尾

  翔翔为什么要把帽子留给鸟儿做窝呢?希望大家寻找答案,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

  以悬念结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课外学习创设了情境,为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创造了契机,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勾画标记

  翔翔把自己的帽子送给小鸟做窝,是不是他不想要了?默读课文,把翔翔非常想要自己的帽子的语句画出来。把自己的感想写在书的空白处。

  【设计意图】

  以帽子为中心,展开学习活动。先让学生自学,采用勾画,批注的读书方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二、合作交流朗读感悟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帽子——(丢、找、追、挑、送)——鸟窝

  (1)丢帽子。帽子!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我的帽子丢在草地上了。

  A、指名对比读句子,感受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B、启发想象:翔翔心里怎样?他在想什么?

  C、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找帽子。朗读“松鼠!一只大松鼠!”

  A、讨论:连用了两个感叹号,请你说说翔翔他们当时的心情。

  B、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追帽子。

  孩子们追呀追呀,一直追到松树林里。

  孩子们追到松树林里。

  A、对比朗读,感悟孩子们追的时间长,路途远,始终没有停下歇息。从而体会追回帽子的急切心情。

  B、指名朗读、评议。

  孩子们望望拖着帽子蹲在树上的松鼠,挠挠脑袋,无可奈何地下山了。

  A、理解“挠挠脑袋”:为什么挠脑袋?心里怎么想?

  B、理解“无可奈何”。想像一下当时的样子,表演体会。用“无可奈何”说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4、5自然段。

  (4)挑帽子。理解“七嘴八舌”。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5)送帽子

  我不要帽子了!让鸟儿在里面做窝吧!

  听翔翔的,我们听听翔翔的!

  A、合作朗读,感受心情。

  B、总结:虽然翔翔和小朋友极想要自己的帽子,但是面对小鸟,他们放弃了。由此看出他们更爱什么?

  C、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如果拿回帽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D、你们喜欢翔翔和小朋友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

  以帽子为中心,通过丢帽子、找帽子、追帽子、挑帽子、送帽子这5件事展开教学活动,层次比较清楚,学生易于理清条理。对于文章的情感,主要通过孩子们爱帽子,却送帽子这一矛盾入手,感受孩子们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通过朗读、比较、讨论的方式来领悟情感、抒发情感。其中加入基础知识训练,使教学落在实处。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写一条爱护动物的小标语

【小学三年级《帽子和鸟窝》教案】相关文章:

《帽子和鸟窝》教案03-30

帽子和鸟窝课文原文03-05

找鸟窝的教案01-04

雨伞和帽子作文08-16

大班语言鸟窝教案05-02

大班美术教案鸟窝12-31

帽子教案08-26

帽子教案08-26

帽子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