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09 09:50:02 毅霖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通用20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通用20篇)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1

  《陶罐和铁罐》一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备课时,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识到应该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在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同学们欣赏课件,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紧接着提出问题“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今天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2

  《陶罐和铁罐》一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的一篇寓言,该课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能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耻、逝”是翘舌音,“荒”是后鼻音。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按结构来分一分,学生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这样的安排不但让学生熟记生字的字形,而且也为学生的端正书写作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这样简简单单的小问题,让学生既体会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内心活动,又理解了“傲慢”与“谦虚”的意思。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一节课上下来看到学生情绪高涨。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3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根据课标要求,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语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回顾公开课《陶罐与铁罐》的教学,感受颇深。本课的教学目标,以人文目标为基本点,通过文本的学习,与文本交流,感受本课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表达人物内心的写法。以期达到对学生待人处世方面良好品德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朗读,却忽略了文本内涵的挖掘;对铁罐的反面教育过于注重,却忽略了以陶罐为住的正面引导。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1)、本课教学中,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我多次安排学生自读,指名读,表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和铁罐,进行分角色表演朗读,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努力调动每一个成员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想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2)、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在课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说的语句,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来体验。课后拓展设置了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鼓励学生进行续写。但是对续写考虑不够周全,要求不够明确。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通过神态和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

  3、在教授本课时不仅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注重了通过反复朗读中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如“傲慢、轻蔑、相提并论”等。在反复朗读和老师的激发下,以读带讲,学生能够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在讲解轻蔑一次时,我查阅了资料,利用字理解学,让学生感受这个蔑字,还让学生通过动作体会当你这样看人时心里是怎样想的,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助。

  4、本节课让学生反复自读、展示读的内容比较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每一次的朗读做出了鼓励性的有效评价,不再是空空而谈。比如:学生在读到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时,我给出“通过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师感受到了你的轻蔑。从你的动作和上扬的语调中我们知道了你瞧不起陶罐。”学生读到铁罐恼怒时,我给出“你眼睛瞪得圆圆的,从嗓子里吼出的话语,我知道你恼怒了。你指着它,跺着脚,我感受到你恼怒了。从你咆哮的声音中我明白你真的生气了。”有效评价,不是“好,再来。读得太好了!”而是要细心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出准确、具体的指导。教师要融入其中与学生,还有文本进行交流和对话。从而教师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5、由于太过投入铁罐的角色,课上教态显得略有生硬。课后有老师向我提出教态要具有亲和力,语速再慢些,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会更好。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4

  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作为第二个课时,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体会人物的对话上。课文中的四次对话的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在操作中要很好地驾驭,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我是这样设计的:播放课文对话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留心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也很好的把握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接着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铁罐说的话让学生读,并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学生回答是抓住了铁罐的傲慢无礼的神态来读的,再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很快掌握这种学习的方法。这样既放手让学生学会处理对话无形之中又让学生抓住重点理解了文章。随着对话的得感情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发浓厚,对课文的对话理解的更透彻,朗读的兴趣非常高昂,纷纷争着要求对话朗读。

  文章中有些词语的理解我实这样设计的:抓住铁罐的第二次的说话“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引导学生:“铁罐这样用自己的长处去讥讽别人的短处,这就是课文里说的——”学生很快就联想到了“奚落”这个词,又如:理解“和睦相处”一词,“怎样才能做到和睦相处呢?”,学生说:“两人在一起不争吵,要互相帮助”,把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文章,联系生活结合起来,而不是问学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理解。学生有了很大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词语的理解更深刻!可以很快应用到说话和写文章中。

  为了更好的体会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也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完课后我设计让学生演下这个故事的环节,以达到巩固所学,检查反馈的目的。学生争着要求表演,积极性很高,表演的同学非常认真,演铁罐的同学目不斜视,高昂着头,一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神态,把铁罐那种傲慢、无礼、恼怒到愤怒的样子表现的非常到位,演陶罐的同学同样能很好的把握住陶罐谦虚、平和、宽容。整节课的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合理,虽然没有进行试教,但效果还挺好。

  教学完后回顾一节课也还有很多的不足,总结了几点:

  1、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即我先来指导学习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的时候,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的方法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然后体会人物的感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这个环节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感觉不是很到位,学生讨论的过程比较短,我在总结学法的时候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应该在细节方面讲得更清楚,小组内也要注意到人员的合理分配,一个组内应该有一个组织者,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些方面的训练在平常也还需加强。

  2、我觉得学生的朗读有个别的地方有些重复,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语气和情感了,所以就不必再去重复练习朗读了,如陶罐和铁罐的第三次对话,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把握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我让学生自由读,和同桌分角色读,男女分角色读,读得太多了,以至时间拖沓,导致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好。可见,读也要有度,而不时非得为了训练而去读,重在效果。

  4.在教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课文的内容中四次对话的层次性,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怎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又不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呢?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其实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已经能够认识到了我所考虑的这个问题了。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这些分歧就会渐渐趋与统一,不要要求学生一次就能达到所想要的高度,而是让他们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到智慧的果实。作为老师,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还放不开,怕学生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其实这些都是杞人忧天。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也非常同级组老师的帮助,大大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5

  ——品读对话、感受内心、领悟寓意

  《陶罐和铁罐》是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在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虚、善良和真诚。

  在精读环节,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我在教学中采用范学式,先指导学习第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学习第一次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通过指导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由小组长组织进行学习。在小组充分学习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让我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要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万别小瞧孩子们,铁罐和陶罐的特点被孩子们演绎出来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我想这样自主主动的学习,带给孩子们的是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吧。并请学生说说悟出了什么道理,这样读写结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写作。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多种形式品读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个词语,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中,悟出这就是铁罐“奚落”陶罐,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并且通过品读,学生还知道了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不足之处

  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可能是因为下午学生比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于自己也有些紧张,一直绷得比较紧,从而影响了学生,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我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2)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

  (3)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做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

  (4)延伸文本:“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6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这篇文章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了些许的感悟与想法。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曾说:教师的教学“导入语”像动听的曲子,只有精心设计的设计,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时间活动来。这节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给学生出示了几组有关表情的图片,让学生用表示心情和神态的词语说一说。这个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很好地导入新课对下步的教学流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注重对话,读中悟理。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抓住“奚落”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对“傲慢、轻蔑、和睦相处”等重要词语加以理解,以及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还让学生透过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忙。从学生反复的对话读中,让学生自己悟出本课的道理。

  三、朗读表演,加深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和善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让学生戴着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营造了课堂上的小高潮。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不足之处,继续努力。

  不过,由于自身经验及准备不足,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遗憾:

  首先,是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到位,语言不够丰富。

  其次,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也没有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

  再者,对于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足。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是指导朗读的重点。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够表现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而且每次对话都有所区别。应该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练,从而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逐渐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本节课的指导不够有梯度,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

  总之,每一次优质课比赛都是自我历练、不断提升的过程,就像这篇课文所讲的道理: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期待着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好的表现。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7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反复的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我对课文的思考、想法在加深,教学理念在变化,教学设计也随之改进。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鲜而易见。在第一次试教中,我一直把抓人物性格作为学习的主线,反复朗读对话的过程中加深对陶罐和铁罐的印象。于是,大家对铁罐的傲慢、轻蔑、恼怒很感兴趣,他们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动作、语气,把盛气凌人的铁罐表现地活灵活现。而对谦虚温和的陶罐,大家则表现得不温不火。因而整堂课的反面人物形象过于强调,突出了铁罐而忽略了陶罐,轻重倒置,难怪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时候都选择铁罐。这都是一味感受傲慢、轻蔑与恼怒的结果,其实这些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贬义词,只是帮助体会人物性格,无须过分强调,陶罐才是一个正面的,让学生有价值去体悟的人物形象。

  在课后,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老师的帮助下,我认识到应该让学生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整堂课以分析朗读为主。不论是对于铁罐的话,还是陶罐的话,我先是让他们读通,接着找一找神态的'词语,最后读好这样一步步来设计的。在铁罐的话中我主要抓住恼怒一词,如,接着他变得(恼怒)了,谁来读?“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实际上是说————,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这就是恼怒的铁罐,看图看看他的神态怎样?让我们学着铁罐的样一起来读读。在指导陶罐的话中,我主要抓住谦虚、懦弱、争辩等重点词,特别是争辩,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同学们,铁罐说陶罐懦弱,其实在说陶罐怎样?陶罐同意这种看法吗?他认为————(再说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跟铁罐比呢?)同学们,像这样,认为别人的观点不全对,亮出自己的看法,叫(争辩)。出示幻灯片,你能用争辩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始终想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但是在课件出示对话部分,我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的内容,让学生找出神态词语,告诉学生该怎么读,原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模仿课件上的语气和老师的提示,更快、更好地读出人物语气,但是这样急于发挥语文工具性的做法,却起到画蛇添足的反作用,让学生失去了在对话中亲身感悟的经历,如果这里我能创设情境,学生会兴趣盎然,感受也会深刻。另外,我一直想着这一课教学任务完不成,于是,我加快速度赶,结果,忽视了学生,导致有几个环节匆匆而过,学生感悟不深。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的经历中,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与遗憾,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宝贵的财富。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还要不断刻苦钻研,看更多,听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充实自己。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8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生动搞笑,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这篇阅读课文,我是把握着这样的脉络来教学的:初读——说——品读——表演——悟理——自编——自创。初读是解决生字的读音,说则在读的基础上把握全篇文章的主要资料,这时分主角进行品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之后带上面具进行表演,对文章的精华了解更为透彻,文章的灵魂得以升华,像一个烙印一样刻在学生的脑海里,最后让他们轻而易举的悟出文章的真谛——道理。层层深入,步步紧扣中心,水到渠成。

  这时有了必须的基础后更加用活了文本,进行思维的拓展,即我设计了自编——自创,又给学生一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台阶,让他们顺理成章、不自觉中就跨越这道屏障,由此到达创作积累语言的过程,完成了一个作家的工作,这时老师适当的鼓励,将会激发孩子创作文学的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十分紧凑,一环扣一环,学生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来完成教学,在再读课文时,问他们你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许多后进生或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可见他们对课文比较熟悉、感兴趣。说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时,平时爱好读书的学生纷纷举手,一比高下,并且还锻炼了合作精神。精制的面具及时对文章的理解使得他们跃跃欲试,营造了课堂上的小高潮。最后体悟出道理,明辨是非,使生受益。

  在拓展思维中,老师的引话中提出了新问题,但在引导学生弄清二者优缺点的过程中,学生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自觉地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互换思维,并群众改编故事来赞扬铁罐批评陶罐,对课文的理解到达新的程度。自创寓言则是读写结合,生成创造,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这样既引导学生内化了语言,又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因此更为受益匪浅。

  但再成功的课堂也还是留有不足和遗憾,在这节课中,时间过于紧张、仓促,以致于在面方面没有注意到,后面创作寓言时间不够,只能留于作业形式。当然作业布置我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即照顾到各个层次、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在三条中任选一条来完成。

  总之,多尝试、多实践,我相信会更完善,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9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从故事中让人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本篇童话故事人物的对话居多,而且透过对话,能让学生领会更多的道理,因此,我让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就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在课堂上放手,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学生的表现也非常棒,课堂上有更多的精彩之处。

  二、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要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本课中我与学生一起沉浸在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只有真正让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体会陶罐和铁罐各自的性格,尤其是领悟陶罐的价值,感受陶罐的美好的.心灵,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深入感悟、体验文本。这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三、练就学生扎实的基本功

  这节课,我着重让学生领悟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的神情、动作、语言,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陶罐铁罐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这种要想表达人物思想的就要通过语言文字来加以描绘,在学生熟读、感悟、深入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深刻,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10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课教材的特点、学生认识事物规律,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陶、谦、虚”等10个生字;理解“奚落、轻蔑、懦弱、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2.初读感知3品读课文4布置作业。

  在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一是学习书面词语,二是理解句子联系,三是领悟寓意,揭示主旨。

  一、学习书面词语

  这课需要学习的词语包括:奚落、傲慢、懦弱、轻蔑、和睦相处、相提并论等,这些词语多是书面词语,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词语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我把这些词语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奚落、轻蔑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懦弱是采用换词的方法理解”;“相提并论”是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和睦相处则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理解。其余则放在教学中自然渗透。

  比如,在教学“奚落”这个词语时,一开始,我用导入下文的方式,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学生读下面的对话,这样对奚落有个初步的了解,使用语言讽刺别人。那么在下面的教学中,读到课文的`第四段,也就是铁罐讽刺陶罐的话时,我又回过头来,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的话,让学生理解“奚落”的意思,轻蔑的意思,这样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容易读懂铁罐的傲慢,和对陶罐的嘲讽。也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这样做,目的是引导学生意识到词语的存在,在词语的表达方式上揣摩体会。

  二、感受句子之间的联系

  中年级教学中,读懂段落并运用段落去表达是读写训练的重点内容。这篇课文在三年级上册,我觉得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理解和学习段落做铺垫。

  课文第一个场景里,铁罐的语气神态变化十分明显,由傲慢,到恼怒,再到火冒三丈,程度层层加深,我引导学生“铁罐一直在嘲笑陶罐的什么短处?”让学生回顾之前铁罐说了什么话,再读懂这些话都是围绕“陶罐易碎这个短处来说的”,这样也就更能体会铁罐的傲慢和他不听别人的解释、劝解,只是认准了自己的长处,更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较。这样的联系,学生也能感受到铁罐的蛮横无理。回过头来再读课文,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就会更深。

  这样教,学生就会在课上对课文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同时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

  三、领悟寓意,揭示主旨

  本篇课文说明了一定的道理,事物的强弱或者人的长处和短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要发展地看问题。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更不能恃强凌弱——要和谐相处。

  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气、表情、语言的词句,认真揣摩,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所描写的生动细致的画面,铁罐肆意欺凌弱者,他无缘无故地挑衅,侮辱对方时丝毫不留情面,总认为自己不可一世,强调自己身份不一般,强调别人没有资格和自己说话甚至没有资格表达观点,直至最后欲将对方置于死地。我从陶罐为突破口,渗透尊重别人、平等对待、和谐相处的思想,突破教学难点。这其中,我力求发展语言、感受文化、滋养心灵为一体。

  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评价不够及时,引导不够到位等等。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11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纯粹的分析,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画一画,抓住“人物”的特点。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同时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让学生分角色读、表演读。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在上述画、说、演的基础上,我抓住时机出示“思考练习”的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能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学生各抒己见,学习情绪高涨。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12

  《陶罐和铁罐》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这篇课文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寓言照亮生活”进行分析。讲述了国王的橱柜里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坚硬无比,瞧不起谦虚的陶罐,常常奚落它。多年以后荒凉的土地上,陶罐依旧光洁、朴素、美观,成为无价之宝,而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教学重点:

  1.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2.学习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效果:

  1.教学本课时,我给学生设定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把目标分解为3个小的预习单。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自学能力,让学生心中有目标,然后根据录音和自己的朗读进行初步探究,对文本有整体的认知和理解。

  2.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在学习文本的第一部分,也就是突破重难点的时候让学生各种形式的读,指导学生情感带入,以情激情。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就指导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从提示语中我们能感受到铁罐的傲慢、轻蔑的态度。学生大部分都能找到,为了有更好的情感体验,我指导学生想象添加一些傲慢、轻蔑的态度:双手叉腰,斜着眼睛,用手指着别人的鼻子……同样的方法,添加到陶罐身上。添加动作之后,那种情感学生体会的更深刻;为了刺激学生阅读能力,还让他们小组合作上台表演,男女生融入角色,在读中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语记情感体验出来,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也水到渠成。第二部分结局的对比让学生看到了不同的下场,更加深刻明白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进行比较。

  3.教学中我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在对话练习中,对学生的话语不能意义指导到位,有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在阅读时放不开,而我有些忽略;另外,没有完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读过之后没能及时让学生评价,如果能让学生读,学生评,学生在读这样效果会更好。对学生思维把握不够深入,当学生的回答与提问预设不相符时常会措手不及,使得关键词语的板书与教学环节脱节。

  4.评价语单一,重复语句较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应该重视课堂鼓励,寻求与文本、教师的共鸣,但整节课对于学生表扬较少,评价语单一。学生说过的话重复的较多,对学生放不开手,这是需要注意并加强改进的地方,希望自己以后的教学中能多加注意。

  反思这节课,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改进,在以后教学路上才能不断进步。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13

  这一节课,从开始准备到最后呈现,经过了多次修改。在这个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我苦恼、纠结、煎熬,不断推翻自己,最终豁然开朗。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得到了锻炼,有了不少收获。

  这次执教的课文《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童话这种文学体裁有以下几个特点:充满想象与幻想,常用拟人化的手法,故事生动有趣,曲折离奇的故事背后蕴藏着一个道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以对话推动情节,通过对话、神态描写表现人物个性品质这两个点都可以作为本课的语言训练点。考虑既要帮助孩子们建立一种文体意识,又要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同时也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接受程度,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习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描写,表现铁罐傲慢无礼和陶罐谦虚的个性品质的手法;初步了解童话,对童话所阐释的道理有自己的理解。

  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形式,故事浅显易懂,情节曲折离奇,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文体。因此,我认为学习童话故事的课堂就应该是一个充满童心童趣、富有趣味性、让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如何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呢?分角色朗读表演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课堂上,在孩子们找到了提示陶罐和铁罐对话时神态的词语,并且对这些词语有了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我提出要求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且将每一处对话的提示语剔出来,放在这一处对话的.前面起一个提示神态表情的作用,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尽情地去展示表演。《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正是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演塑造出了自己心目中陶罐和铁罐的形象。“表演者”“卖力”地表演,“观众们”也都看得津津有味,课堂也就趣味盎然了。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最遗憾的一点是:我与学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我的表情、动作、语气还不够到位,还不够夸张。朗读童话除了要求准确、流利以外,关键是“化妆”好角色。朗读时可以适当地把声音“化化妆”以加强表现力,朗读的音色因角色不同要有变化。为了逼真地表现出作品中的角色,可以进行模仿、夸张等。课堂上我没有做好这一点,对于角色的表现力上就差了些!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正因为这样,才让我们不断追求,不断完善。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14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将陶罐、铁罐拟人化,围绕铁罐奚落陶罐以及时间流逝后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铁罐却腐蚀消失这两个事件来写,并通过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和动作来表现出两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出要正确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据学习目标,我特将此课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词语

  此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复习本课重点、易错生字新词,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再由全班齐读一遍加以巩固。第二,是从文中找出“骄傲、傲慢、懦弱、轻蔑、谦虚、奚落”等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旨在让学生从中理解词语意思,与之同时考虑到三年级阅读中也经常出现“根据文意填空”此类型的题目故特意设置这一部分。而在课堂里面,学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现较为积极活跃,避免了直接展示词语和解释的枯燥。

  二、文意

  让学生朗读课文,概括文意。朗读前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话的语气,为之后的分角色朗读环节做准备。在指名生回答后,我特意让其他同学分别对概括的同学进行点评,让他们学着自己发现、自己评价、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让同学们着重找出对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分为“议铁罐”和“议陶罐”。并总结出铁罐的性格特点“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蛮横无理和自以为是;陶罐的性格特点友善、谦虚而不软弱、宽容和善良。这一部分,学生基本都能找得准,并且说得很贴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顺势讲解了提示语在中间,对话在前和后的情况下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最初设计时,是打算把标点符号空出来让学生补充来引起注意。但又考虑到出示老师总结的`体现性格特点的句子后是全班齐读PPT,这时如果没有标点符号就会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后只是把那些标点标红,再直接提问”为什么老师要标红?”而实际上,学生在刚刚接受完铁罐性格的朗读后,一时半会没能跟上节奏。因此这样的提问显得太过突兀,让学生来不及反应过来。过后思考发现,把对话提示语以及标点的运用放在朗读前提示会更自然一点。

  四、故事

  这一部分是进行分角色朗读,同学可以自由选取两个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个,和同桌合作进行有感情朗诵。开始之前,有三个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叹号用法。本文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号,因此重点提出来让学生感叹号的使用情况以及引起学生注意有感情朗读时语气的把握。第二,提示铁罐语气“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谦和宽容、心平气和”。第三,提示可以适当配上动作。

  在这一环节,学生很感兴趣,胆子放得很开,声情并茂的。大概因为是故事性较强的原因,很多平常较沉默学生也主动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读当中,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

  五、道理

  此环节从本单元前两课《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的写作特点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启发写下,为这个童话故事加上阐明道理的结尾。

  最后,出示两句与本文想表达的道理相近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为积累总结。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15

  在这次工作室研讨教学活动中,我所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的第27课《陶罐和铁罐》。它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荡然无存。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在课文第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以多种形式的读去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根据三年级的学段特点,《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故我设计了让学生默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表示神态、语气的词语。再让学生用上句中提示的语气和神态再读这些部分,初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再抽生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的.过程中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奚落”、“懦弱”等词语,并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同时配以表情和动作,接着通过师生合作读这一形式进一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即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陶罐的谦让、友善、宽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新课标》要求: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方面:理解和积累。要在此学段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在教学本课时,我不仅引导学生理解、积累了课文中的词语:看不起、奚落、恼怒、和睦相处、懦弱。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懦弱”这一环节时,我这样处理的:师:铁罐奚落陶罐是“懦弱的东西!”,“懦弱”是什么意思?可以找找它的近义词。一学生说是“虚弱”,另一学生说是“弱小”。我引导学生:说一个人虚弱、弱小,我们不会看不起他,而说他懦弱,我们就会瞧不起他。“懦”字有个竖心旁,就说明这个人胆小。那“懦弱”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胆小怕事、软弱无能、不坚强。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还刻意利用各种语境,送给了学生许多好词佳句,如:支离破碎、坚如磐石、耐人寻味、明知故问、趾高气昂、心平气和、忍气吞声、灰飞烟灭。学生也能将平时积累的一些词语正确地运用到课文的语境中,如:火冒三丈、气急败坏、怒气冲冲、怒火中烧、大发雷霆等。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我相信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这堂课教学中,自我感觉不够理想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朗读的形式还不够多样,在学生中抽读的面还不够广。引导学生积累的好词还可以写在黑板一侧,让学生读一读、抄一抄,加深印象,将理解积累落到实处。

  我想:在教学中,边走边思,边思边走,作教学的有心人,精品就是在有心中慢慢磨出来的。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16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很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很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

  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我觉得可以从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也有很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师傅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多的惊喜。例如说通过对话让薛恒感受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我就安排学生从称呼着手,从“东西”、“子”、“兄弟”,这样从学生了解的着手,就容易出效果,学生也容易理解。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地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另外,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指导铁罐和陶罐的功能与区别,从而知道陶罐的谦虚。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对于我个人来说缺乏一定的锻炼,听的少,练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在教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课文的内容中四次对话的层次性,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怎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又不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呢?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其实这根本不时一个问题,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已经能认识到了我所考虑的这个问题了。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在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这些分歧就会渐渐趋与统一,不要要求学生一次就能达到所想要的高度,而是让他们一步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尝到智慧的果实。作为老师,我觉得自身在这个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还放不开,怕学生跟不上自身的脚步,其实这些都是杞人忧天。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身在阅读教学方面和课堂经验的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17

  关于陶罐和铁罐的回顾我对自己的教学有着深刻的感受。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人文目标为基础的。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和与文本的交流,我们可以感受到通过表达和语言描述来表达人物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以达到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和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朗读,却忽视了文本内涵的挖掘,过于注重铁罐的负面教育,而忽视了陶罐生活的正面引导。在整个课堂上,有收获也有遗憾。现在我们反映如下:

  1.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材料。《课程标准》中规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rdquo“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文本中陶罐和铁罐所说的句子,并通过阅读、思考、说话、表演等方式进行体验。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课后扩展将鼓励学生继续写作。但是,关于延续的思考不够全面,要求不够明确。学生可以模仿文本,通过表达和语言表达人物的内心。

  2.在这节课中,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我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点名阅读、表演阅读、以自己的方式阅读。想一想这是什么样的陶罐和铁罐,由主角表演和朗读,让学生在体验中、在感知中、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努力调动每个成员的学习意愿。目的是把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获得全面、自主的发展。

  3.在这门课上,教授不仅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注意通过反复阅读理解重要单词,如“ldquo;傲慢、蔑视、比较。在反复阅读和教师的刺激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说话来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在解释藐视一次的时候,我参考了数据,用单词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藐视的单词,让学生通过行动了解他们在看这样的人时的想法,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陶器和铁罐。

  4.在这门课上,学生可以自己反复阅读,并展示更多的材料。在课堂上,我每次都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了鼓励和有效的评价,这不再是空谈。例如,当学生们读到铁罐的外观更为轻蔑时,我给出了“通过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师感到了你的蔑视。从你的动作和升调来看,我们知道你鄙视陶器“当学生们读到铁罐愤怒时,我给出了”你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声音洪亮的。我知道你很生气。你指着它跺跺脚。我感觉到你的愤怒。我从你洪亮的声音中知道你真的很生气“有效的评估不是”;好,再来。伟大的阅读相反,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给予准确而具体的指导。教师应参与与学生和课文的交流与对话。因此,教师以读代说,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和理解。

  5.由于《铁罐》的主人公参与太多,课堂上的教学态度似乎有点僵硬。下课后,一位老师向我建议,教学姿势要有亲和力,说话要慢一些,让学生感觉到师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好。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18

  第二次课,是在第一次课的基础上,结合老师们提出的建议,对教案进行修改,然后再上的。但是,上完之后,给我自己的感觉是:这一节课还没有上一节上的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节安排不够合理

  回忆我的教学环节,在学习第一部分时,在教学设计上是这样安排的:理解对话内容,练读对话,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才学习第二部分。但由于我当时过于紧张,太着急,在理解完对话之后,脱口而出:那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会如何呢?把这个问题抛出之后我才发现,我已经自乱阵脚了,把后面的环节提到前面来了。不得已,我只好先了解了第二部分,再回过头来练读对话,分角色朗读对话。就这样,教学环节就显得不够合理了。在下一次课中,我首先要背熟教案,放松心情,才能做到按自己设计的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扶得太多,不敢放手

  在这一节课中,我总是担心学生无法回答出我的问题,在抛出每一个问题之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就匆匆地指名回答,匆匆地因说出答案,赶着到下一个环节。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学习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我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马上指名学生回答,只让两个学生回答之后,就出示道理,让学生读一读。这个环节是是对课文的总结升华,也是对学生情感的薰陶教育。但我只是走过场,未能突出教学重点。在下一次课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交流,再让学生回答,这样就会水到渠成,无需老师过多的讲解。

  三、感受形象,内化情感

  崔峦老师说过:“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在这一节课中,除了朗读对话体会文本中的形象以外,我还设计了一个环节——表演课本剧。我让学生戴着头饰进行表演,加强学生的形象感受,内化学生的情感。但是,由于学生对文本不够熟悉,在表演时不能背诵对话,要看屏幕,不能充分体现出文本中的形象,对情感的感受体会就没有那么深刻。如果学生能背诵对话,效果应该会更好。

  在上一次评课时,有老师提议:应对铁罐这个形象进行评议。在这一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对铁罐进行评议:铁罐这样做对吗?并对学生进行迁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行为吗?见到这样的行为,我们该怎样做才对?通过这一个环节,使学生懂得对是非进行判断,不断纠正自身的行为。

  总的来说,这节课虽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也有一些成功之处。在这就不再多说了。我会结合老师们提出的建议,把下一节课上好。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19

  回顾《陶罐与铁罐》的教学,感受颇深。本课的教学目标,以人文目标为基本点,通过文本的学习,与文本交流,感受本课通过神态和语言描述表达人物内心的写法。以期到达对学生待人处世方面良好品德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朗读,却忽略了文本内涵的挖掘;对铁罐的反面教育过于注重,却忽略了以陶罐为住的正面引导。纵观整堂课,有收获亦有遗憾,现反思如下:

  1、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资料。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在课中,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说的语句,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方式来体验。课后拓展设置了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鼓励学生进行续写。但是对续写思考不够周全,要求不够明确。能够让学生仿照课文,通过神态和语言来表达人物的内心。

  2、本课教学中,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我多次安排学生自读,指名读,表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和铁罐,进行分主角表演朗读,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努力调动每一个成员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想把学习的主动权、选取权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获得充分自主的'发展。

  3、在教授本课时不仅仅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注重了通过反复朗读中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如“傲慢、轻蔑、相提并论”等。在反复朗读和老师的激发下,以读带讲,学生能够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在讲解轻蔑一次时,我查阅了资料,利用字理解学,让学生感受这个蔑字,还让学生通过动作体会当你这样看人时心里是怎样想的,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忙。

  4、本节课让学生反复自读、展示读的资料比较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每一次的朗读做出了鼓励性的有效评价,不再是空空而谈。比如:学生在读到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时,我给出“通过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师感受到了你的轻蔑。从你的动作和上扬的语调中我们明白了你瞧不起陶罐。”学生读到铁罐恼怒时,我给出“你眼睛瞪得圆圆的,从嗓子里吼出的话语,我明白你恼怒了。你指着它,跺着脚,我感受到你恼怒了。从你咆哮的声音中我明白你真的生气了。”有效评价,不是“好,再来。读得太好了!”而是要细心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出准确、具体的指导。教师要融入其中与学生,还有文本进行交流和对话。从而教师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5、由于太过投入铁罐的主角,课上教态显得略有生硬。课后有老师向我提出教态要具有亲和力,语速再慢些,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会更好。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 20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强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和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我今天教的是第二课时,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如以下几点:

  1、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用激发性语言激励学生大胆展示,并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做有几方面好处:

  ①学生评价学生是站在同一高度来看问题,这样做更直接,更容易被接受。

  ②学生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

  ③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④学生在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鼓励学生以不同方式感受课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成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谈读后体会。学生说出了陶罐很美,很有价值和人们很珍惜它的体会,此环节挖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宽了思维宽度。

  3、生活处处皆语文,在课堂教学中,让生活阳光普照学生心灵,也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途径,学了这课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道理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会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靠。

  不足之处也有一些:

  1、上课时,我要求自己的语言,教态,教姿应该是亲切,活泼富有亲和力的',但我觉得自己有点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提问时,因为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有很多学生举了手却没有被叫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无法兼顾到所有的举手的学生。

  3、小练笔环节时,忘了让他们先同桌交流就直接指名回答,这对中下程度的学生而言太难了。

  一次公开课教学就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虽然我做得不好,但比起开课前,我进步了,这就够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陶罐和铁罐》课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7-02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1-10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6-17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3-19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5-20

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3-17

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07-27

课文《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09-08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精选12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