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让语文更贴近心灵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让语文更贴近心灵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还没有学习《木兰诗》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已经主动在早读课朗读了,并且有一部分同学能够熟练的背诵,这种现象完全有别于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常态。虽然我曾宣称有我在,大家不用怕文言文,我会让大家很快乐的度过文言文的课堂时间。事实上,我也如此努力去做,把文言文教学尽量变得有趣一点,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与成长。但,背诵却是始终绕不过去的坎。相比现代文学习,任务要重一些。但为何他们这么主动而情趣高涨的去背诵《木兰诗》呢?作为教师,自然是心知肚明。恰好,这个问题又是教学重点之一。于是,我就从此切入教学。课堂上,我说,老师发现,大家学习木兰诗热情高涨,乐读乐学,让老师很感动。相比之前学习的《伤仲永》,此文长度增加,可是大家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这很了不起。为什么课文变长了,大家反而背的快了呢?请你再次阅读课文,抓住课文,做一点探索研究,告诉老师原因,好吗?经过一番安静的思索,同学们陆续发现,这篇文章语言通俗好懂读起来又顺口(民歌)、上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和下一句的第一个字是一样的,所以好记(顶针)、有重复的句子段落(复沓)、押韵……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大家总结出了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也找到了易读易背的原因。由此文的教学,我得到启发,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始终考虑学情,关注学生,让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学活动的开展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在不知不觉中收获。
同样,还是《木兰诗》的学习,学生之所以喜欢这篇文章,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形式上的原因,还有木兰这个形象本身的魅力。千百年来,木兰为何为大家所喜爱,是因为她是大家心目中不慕名利、忠君爱国的“女英雄”吗?抛开所有参考书,清洗大脑这么多年来受到的各种影响,我抱着课本,与木兰相对而坐,静静思索,我仔细打量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人,我发现,我不仅被她的孝顺、勇敢精神感染而敬佩她,还从她身上感到一种亲切一种活力一种娇羞,甚至还有一些调皮可爱……她的精神世界那样丰富,她动若脱兔,静若处子。越过浩如烟海又千篇一律的参考书,我和木兰直接对话,第一次发现了她在我心中真正的美,那样清澈。带着这些原生态,我再去领略孙绍振、王君、熊芳芳、刘祥等老师的精彩解读,我明白,文本意义与读者意义是不一样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但作为教材的文本,课程观也不能丢。作为教材的文本,其意义不是无限的。我要做的是,激发学生自己的能量,努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维,保持思想的独立性,以文本为本,让他们挥动心灵的笔,把自己装点得五彩斑斓。于是,课堂上,我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我们与文本,不断交流、碰撞,一个有着勤劳、勇敢、孝顺、智慧、可爱、女儿情态的丰富情感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各人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体验,但又不是凭空架构,它们都来自结合时代特征对文本的仔细探索。
近两年,随着对教学的不断实践和思考,自己的语文教学越来越简单与朴素,课堂的趣味也尽量由插科打诨的题外话而进入深度思索文本而带来的思维引爆。语文,是心灵的对话。如此,我只是想要努力触摸到学生的心灵,从他们的心灵出发,和他们一起进行一趟愉快的语文之旅。
【让语文更贴近心灵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明天更辉煌教学反思03-13
《让我们更健壮》的教学反思07-15
明天更辉煌教学反思5篇03-14
语文的教学反思09-01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7-24
教学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19
语文古诗教学反思10-09
语文教学反思10-21
语文《假如》教学反思09-13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