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

时间:2020-09-19 10:13: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精选9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精选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精选9篇)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1

  没想到这次优质课竞赛课题竟然是古诗教学,真是出其不意。本来诗歌教学就像一块烫手的山芋。特别是低年级,很难调动学生学古诗的积极性。再加上我从来没执教过古诗公开课,这对我来说的确是一次挑战。这烫手的山芋怎么吃呀?所以备课时,我首先在学习目标上进行了仔细琢磨,最后把吃山芋的目标定位在认识5个会认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初步理解诗意,能有感情地读背诗句上。执教后,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绝句》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杜甫一生历经丧乱,颠沛流离。社会的现状使得杜诗充满了“沉郁顿挫”之感。除了他的“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外,《绝句》应当算得上是一首表达老杜喜悦心情的千古绝唱了。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全诗一句一景但又合而为一,通过景物完整表现了诗人复杂细致的内心活动。诗的美,人的情怎样让学生感受到呢?

  “以生为本”真的很重要。我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小孩子。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能力弱,理解诗意困难,有情感地诵读古诗更是有些枯燥。因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慢慢走,欣赏啊”的姿态学习。我尽量避免逐字逐句的分析讲解,本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读上我注重了读的层次:先读正确,再读出节奏,然后读出意境,读出韵味。生字教学还算比较扎实,因此学生很快能读正确,读出节奏。因而读出意境,读出韵味便是重点了。

  怎样让学生读出意境呢?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比如要学习一二句诗句时,我让学生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感受黄鹂的活泼可爱,白鹭的姿态优雅,画面明丽的色彩,意境的高远,感受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美的吟诵中得到美的熏陶,培养语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一是创设情境,扮演角色,如学小黄鹂唱歌,学白鹭飞翔等,二是多种形式诵读。如开火车识字说词,男女赛读,欣赏图画,背诵古诗等。三是多维评价。比如“你真善于积累”“你真聪明”“你的办法真妙”等,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信心。

  山芋烫手,品尝后觉得还是很有味的。执教《绝句》后收获多多,遗憾问题也多多。课堂上总是放不开,我心中老想着教案,总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些地方学生的风采没充分彰显出来。比如,“白鹭”的介绍还可以让学生多说说,当学生唱到《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我让学生多唱唱多好啊,不应在学生正有兴致时戛然而止。当时完全可以作为课中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得到了轻松。这也说明我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我还要多磨练。还有比如当时白板画不出节奏线,就让学生在书上画画不是也挺好吗……

  总之,感谢这个“山芋”,山芋烫手,香味浓啊……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2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上课伊始,教师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观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学生埋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拨动,诗兴喷涌而出,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与画面相关的诗句,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白描画面,引入诗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作画配诗,以“画”为媒介,为学生“走”向古诗搭一座美丽的引桥。“画”仅仅是手段,目的是把学生领到诗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在白描画面后,让学生图诗对照,对画进行点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也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3

  语文教学中的写景诗可谓比比皆是。诗人多通过景物描写,展现美好风光,或借景生情,或情蕴景中……因亲临其境,故诗人之情能自心而发,深得景中之妙处。而作为读者的学生则置身其外,由于年代久远所造成的距离,以及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的局限,很难引发共鸣。悟性不够,生活经验不能迁移,联想不及的小读者们,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领其皮毛,真是浪费了一首首好诗文,很是可惜。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诗。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通过引导学生抓诗中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黄”、“翠”、“白”、“青”等,再结合语言训练,展开画面,使学生体会到画面色彩绚丽鲜明,春天景色的`明朗秀丽。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用简笔画出窗框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不仅帮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领悟到景物描述的生动性,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诵读挑战赛,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目标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达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但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对诗人写诗时的观察顺序(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没有来得及引导学生了解。

  今后在教学中,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有效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关注后进生每节课学情上多下功夫。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更多投入情感,用自己的姿体语言和生动的语言来感染学生,让师生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谐。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4

  前两天进行了《绝句》的教学,讲完之后,也有一些自己的反思。

  这篇古诗是三年级下册的第一篇古诗,从题材上来看是一首五言绝句,内容也比较简单,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学生读起来也比较容易理解。讲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所讲解的内容,还存在以下不足:

  1. 讲的内容比较基础,缺乏一些拔高的知识。在这次讲解中我主要紧扣课标来讲解,重要的内容虽然没有漏讲但是没有深入的讲解,孩子们将来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可能会比较疑惑。

  2. 缺乏阅读指导。首先教师的朗读示范不够,讲课中播放了音频但是教师再范读效果会更好。其次,缺乏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比如说开心的时候怎么读?哪里该读的快一点?哪里该读的慢一点?这些跟学生详细讲解孩子们会更乐意朗读。

  3. 对古诗大意的重视程度不够。三年级应该掌握古诗的大意,但是我觉得对于大意应该在孩子理解的基础上再记忆,最好自己能够理解、分析出来。所以在讲课的时候讲了但是没有让学生加深印象,可以在最后的时候展示出来让孩子们再记忆一下。

  作为一名新老师,还有很多需要学习、改进的,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5

  我刚刚上完古诗《绝句》,感觉效果不错。这首诗学生早已经会背,所以在上的时候,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绝句这种诗歌体裁,并简单介绍了杜甫。然后直接从插图入手,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上都有哪些景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学生很快找出了雪山白鹭 翠柳 黄鹂 小船,并进行了描述,然后我再让学生说说图上都有哪些较醒目的颜色。学生说完这些以后,我给大家点出这就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么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个漂亮的地方呢,一起来学习。

  学生很快就简单说出了前两句的意思,这时候我就问,黄鹂在叫,白鹭在飞,这说明了什么?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学生说出了“有声”,我大大的鼓励了学生,紧接着又问,那么,黄鹂是黄色的,白鹭是白色的,并有青青的翠柳。蔚蓝的天,这又是什么呢?学生很快说出了“有色”,理解了诗人描述的“有声有色”美景。后两句的描写,学生略感到困难,通过孩子简单的描述,我给学生对照窗户画框进行了讲解,学生很快理解了“含”的意思,并且把诗人观察的角度位置都清楚地说了出来,概括时又准确地说出了动态 静态描写,我感觉这节课学生上的非常踏实,我自己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亦如此……

  1.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在本节语文课中有幸抓住文章体裁的特点,对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古诗的教学本课采用了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步进行教学,在教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相信在今后我们的班本课程“我和唐诗握握手”的开展过程中也会对学生有所启迪。

  2.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总是想把自己知道的都传授给学生,殊不知是一种错误,低年级段的课就是教给孩子们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积累)练习说话(写话),而本节课在识字写字部分的笔墨还是稍微淡了些,观察,范写,临摹书写,评价这些环节应该再去扎实。拓展部分出现的《望岳》这首诗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难度太大了,不太适合。因此在今后课程的知识拓展部分还应多加斟酌。

  3.技到用时方恨少。

  诗的朗读缺少了韵味,因此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对于诗歌的朗诵可以下载相应的音频,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写字的基本功不够硬尤其是在田字格中的书写,大小,占位,压线笔等,处处有讲究,笔笔皆学问。对于文本还不够较真,对于诗中个别字词的讲解有含糊之处,丰富自己,教学相长的任务迫在眉捷。

  4.自主学习需指导

  对于低年级的自主学习采用同桌为一小组为宜,由于其能力有限,主要开展识字,读文,背诵等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建设还需要平时多加指导。教给他们交流合作的方法。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去做。

  除此之外,对于古诗写作背景的讲解可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这对于学生明诗意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古诗作者只需了解朝代即可。学生的写字姿势以及握笔姿势一定要反复重点强调。

  唯有学习方宁静,最是反思能致远。愿我在这教学之路上不断的求索。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7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古诗不仅色彩美——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而且结构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对仗运用得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导理解。比如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结合《补充》上的练习,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8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教学中,跟上首诗对照学生能够迅速找到“三千尺”、“落九天”、“千秋雪”、“万里船”中的这些数字,知道这些数字都是虚指,它们分别是指……待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引领学生认识诗歌中的对仗,感受诗歌的美(学生此时马上联想到春节的春联都是对仗的)。最后点拨朗读技巧,延长语气,读好重音,读好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

  《绝句》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的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路途的遥远。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自己也很喜欢这首诗,本月的明日之星就选择了这首诗,但上下来却发现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整个教学设计的环节欠合理,朗读指导也没到位,互动环节也没互动好。说来惭愧,在上这堂课之前,曾经听了其他老师上这节课,她一边上,我也一边在想:自己这个环节会怎样处理,应该怎样处理。也和师傅讨论过某些环节该如何处理,如何设计,但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发现自己思考的还是远远不够,没有细细地解读文本。

  在朗读环节的设计中,没有精心处理好朗读的层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课堂上要体现朗读的指导过程。在这节课上,我也重视了古诗的朗读,并设计了多处朗读,但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却没有好好地指导。到课的尾声,学生本来读得蛮好的,并且熟读成诵了。但我却提出了让学生划一划节奏,根据节奏来朗读,这就又回到了浅层次的朗读上了。课结尾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诗的意思了,应该是深层次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而不应该只根据节奏点来读一读。在“初读”环节上,我的要求太高了,初读便提出了边读边思考诗的意思,问的问题太广了,缺乏针对性。其实,“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感悟了诗人的感情,断句就不会成为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在朗读的层次上多下功夫。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9

  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

  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

  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

  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1、初读知其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

  (2)指名学生读第1、第2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4)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再读临其境。

  (1)学生回答:第1、第2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3、第4句写了什么景物?

  (2)教师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

  (3)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3、三读悟其情

  (1)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雪,

  门泊东吴船。

  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

  (2)表演读。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

【小学古诗《绝句》教学反思(精选9篇)】相关文章:

1.杜甫古诗《绝句》教学反思

2.小学古诗《绝句》教学课件

3.绝句教学反思(精选8篇)

4.《绝句》古诗绝句赏析

5.小学古诗夏日绝句赏析

6.《绝句》的古诗绝句赏析

7.绝句教学反思(15篇)

8.绝句教学反思15篇

9.梅花绝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