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之国》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牧场之国》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
多法并举,提高识字效率。
教学中,我发现本课共有18个生字,而且有不少是小学生易错字。教学时,我采用儿歌、字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兴趣。如“凳”字很多学生容易写错,于是我给学生打字谜:“登上茶几”,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易错的字;对于同音字、形近字“骏、俊、峻、竣”,学生感觉到有难度,我把这几个同音字、形近字编成儿歌:“此人很英俊,骏马在飞奔,工程将竣工,山势很陡峻”。这样的生字教学,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分得清楚,用得正确。
这篇文章开篇句子“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总领全文,然后分写白天牧场的动物,接着写傍晚牧场的工人挤牛奶,最后写牧场的夜景。全文四次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循环呼应,使人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正是学生仿写的好材料,学生可以弄懂层次,了解文章结构,介绍一个古镇。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2
《牧场之国》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有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种意境中,留连忘返。
这堂课之前,开放月时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教学,自己有诸多想法:比如对教学突破口的思考,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方面的思考,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等。在教学中主要想贯彻这样的理念:
略去老师的讲解,注重学生的感悟。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练习入手,省去了很多老师的讲解。如:老师出示动物的名字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发现“黑花白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牛犊、老牛、、骏马、绵羊、猪、小鸡、长毛山羊”等,让学生发现,动物的种类很多,特别是奶牛的种类多,数量多。接着我又利用一个词语搭配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动物不但很多,而且它们的生活自由自在,是牧场的主人。”从而深入课文,感悟动物们生活自在的句子,在品句读句的过程中,其乐融融。
略去问题的串联,注重学生的朗读。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以“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这个主问题来展开教学,并根据课文的总分结构,几次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中心句,省略了很多细碎的小问题,有效避免了串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自读自悟。在第四小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找让你感受到牧场安静的句子,并读出那样安静的感觉。通过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女生齐读等让学生能充分的接触文本,感悟文本。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文中优美的语言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略去语言的分析,注重表达的指导。有了对文本的充分感悟和朗读的练习,学生对荷兰的美景有了深深地向往。于是,我就给孩子看了许多荷兰的图片,并提炼了文章的表达方式,让他们试着把荷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并创设了世博会上给荷兰馆当解说员的情境。孩子们情趣盎然,表达的效果也很好。
整个过程设计围绕着“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锻炼或者展示的机会。”这样一个目标展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自由阅读概括段意的训练。有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展示的过程。也有学生课文资料搜集的汇报。通过这些环节的展开,不仅让老师了解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情况,而且教给了学生如何阅读文章的方法。不只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荷兰美丽的风景,感受了作者优美文笔,更掌握了如何去读懂这份美丽的方法,以及如何表达眼中所见的美景的一些方法。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交流对文章感兴趣的句子的时候,老师的引导不够有条理,如果能够再组织的顺畅些,就不会凌乱重复了。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3
《牧场之国》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有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种意境中,留连忘返。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教学伊始,我首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根据阅读要求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抛砖引玉,提出一个问题牧场之国荷兰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让学生充分交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从白天和夜晚两个方面,抓住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重点句,说得头头是道。接下来,我请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在读的过程中,我除了适时作有感情朗读指导外,还相机结合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作者写牛、马、羊、猪、鸡在碧绿草原上的活动,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体现了荷兰以畜牧业为主的特点,更突出了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然后我再从写法上指导: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为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的优美,领悟文中拟人、比喻手法的妙处。
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本,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特别是文中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充分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层层递进地读好这四句,达到了人文统一的效果。
最后,在学习资料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教室里哇哇的赞叹声不绝于耳。本次课,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4
《牧场之国》是一张画。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的情趣和意境,我也被打动了。教学这篇文章,我想让同学们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首先我用大量优美图片导入,使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利用小组合作第五模块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利用思维导图的解释来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写作思路和方法。紧接着步入模块二:我的感悟。设计两个完整的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选择课文片段朗读,在全班分享。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这里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接下来进入模块三:我的批注与发现。质疑合作回答:1.荷兰的田园景色是怎样的?2.文中哪些地方能说明牧场是动物们自由的王国?3.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样小组的讨论在集体的力量中展现出来。问题也在全班范围内得到解决。
不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的引导作用还不够明显,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模块四小练笔也没有真正进行下去。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最后归结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遗憾是有的,所以提醒我要在教学中不要忘记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的把我,一定要和自己的学生相结合起来,临机应变,使课堂变得更加充实!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5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荷兰是一个另人神往的美丽国度,课文作者用华丽优美的语句描述着荷兰的美丽。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往往是读着很美,但真正要说出美在哪,为什么觉得美就很难。第一单元的一篇《七月的天山》,同样是语句非常优美,读完之后都觉得景色实在是美不胜收,但几乎没多少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那种美。也许对学生来说有难度,所以我在教学《牧场之国》时侧重引导学生多读,从读中慢慢感受动物们在牧场上自由生活的场景,只要学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牧场的和谐宁静,体会绵羊猪群骏马的悠然自得,那么这篇略读课文所要传递的感情就已经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之中了。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句想象画面,升华感受。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之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吸引你的理由,最后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反复读—悟—读,最后达到学习目标。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6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
课堂上的教学,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出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分享对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感受。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教给了学生如何阅读文章的方法我认为非常重要,不只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荷兰美丽的风景,感受了作者优美文笔,更掌握了如何去读懂以及如何表达眼中所见的美景的一些方法。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
遗憾的是不管自己设想的多么好,如果不和自己的学生相结合,不临场随机应变,那么整个课堂也会显得单薄而空洞。厚积薄发,学以至用,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追求的目标。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7
《牧场之国》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中的.第二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文本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犹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富足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样的意境中,留连忘返。
在选择本课作为教研组研讨课,是因为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教学,自己有诸多想法:比如对教学突破口的思考,对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方面的思考,对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等。于是决定自己尝试一下。但第一次的教学并不如人意,特别是对时间的掌握,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该略去什么,又应该注重什么等问题的实践,于是在年级组老师的共同研讨下,诞生了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想贯彻这样的理念:
略去老师的讲解,注重学生的感悟。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练习入手,省去了很多老师的讲解。如:老师出示动物的名字后,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发现“黑花白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牛犊、老牛、、骏马、绵羊、猪、小鸡、长毛山羊”等,让学生发现,动物的种类很多,特别是奶牛的种类多,数量多。接着我又利用一个词语搭配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动物不但很多,而且它们的生活自由自在,是牧场的主人。”从而深入课文,感悟动物们生活自在的句子,在品句读句的过程中,其乐融融。
略去问题的串联,注重学生的朗读。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以“真正的荷兰到底是怎样的?”这个主问题来展开教学,并根据课文的总分结构,几次感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一中心句,省略了很多细碎的小问题,有效避免了串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自读自悟。在第四小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找让你感受到牧场安静的句子,并读出那样安静的感觉。通过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女生齐读等让学生能充分的接触文本,感悟文本。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文中优美的语言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略去语言的分析,注重表达的指导。有了对文本的充分感悟和朗读的练习,学生对荷兰的美景有了深深地向往。于是,我就给孩子看了许多荷兰的图片,并提炼了文章的表达方式,让他们试着把荷兰的美景介绍给大家。并创设了世博会上给荷兰馆当解说员的情境。孩子们情趣盎然,表达的效果也很好。
上课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广大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8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节课伊始就出响了哑场,因为是在没有问题框架下进行阅读,孩子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这时,祝盈淮的发言启发了大家,他说,荷兰真美呀。一句话启发了大家,一只只小手高高的举了起来。看起来,这简单的一个美字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通过初读课文,他们谈出了荷兰给自己留下的初步印象。
紧接着,再读文本,含英咀华。
程思元第一个站起来发言,他提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非常精彩的问题——课文中四次写道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自己的理解。原本以为他会逐段分析的孩子一时又哑了场。甚至,连我都被这个孩子一上课就抛出了本课的难点问题而措手不及。但是想一想,在《小英雄雨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些课文里,孩子们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经验,所以他们会一下抓住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也并不应该让我意外。反倒是我在教学预设的时候,没有对学情进行充分的估计,这才是我今后在备课中要注意的。
这个重量级的问题马上引起了一些聪明伶俐的孩子的热烈争论,刘义恺站起来说——请大家注意,这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后面的标点还不一样呢。可不是吗?一三四后面都是句号。第二个后面是冒号。这是一个多好的问题呀。它提示我们把目光引向作者文章的结构——一三四段是分总,二段的结构是总分。在这个问题上孩子们讨论的可充分了,以上的结论就是王欣总结出来的。飞黄腾达兄弟虽然不能从结构上来说明,但是他们说,一三四段前面是原因,后面是结论。二段反之。这是从内容之间的关系上说的,我认为说得也很不错。
四个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抛出来了,但是体会荷兰的特点却委实不那么容易。孩子们在阅读第二段时就卡了壳。他们找出了三处拟人的描写,却读不懂这体现了荷兰的什么特点。这时,聪明的马安君出场了,他说出了自由一词,紧接着,受到启发的孩子们有的读出了无拘无束,有的读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坚冰打破了,孩子们慢慢学会了抓住词语来体会荷兰的特点。接下来的几个自然段那么顺畅。我明显感觉他们在分析理解时候的节奏比第二个自然段快了许多。看起来,语文学习离不开字词这一砖瓦,这对孩子们读懂课文的思想内涵有很大的帮助。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请他们写一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看起来这个设计依然没有考虑到学情,孩子们书写耗时很长,虽然这是一个升华主题的很好的练习,但我认为一个小节就足够了。类似这样的读写结合点,我们经常进行,所以今天孩子们也算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在读懂内容之后,就进入了导学阶段。紧接着上一环节,我问,为什么荷兰给你们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呢?
聪明的王欣说,因为作者写得形象生动。我立刻相机请他们找出写的形象生动的句子。孩子们找出了拟人的句子。我启发他们找出这样更多的句子。紧接着,我又请他们思考,是否还能找出一些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他们又找出了两处比喻句。这个环节进行得非常顺畅。孩子们读懂了拟人比喻的表达效果,虽然我没有明确的说明这两种修辞的名字,但是他们的表达效果孩子们已经懂得了。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更为精彩,我请他们说说自己积累了哪些语言,打算怎么运用这些积累的语言?这是和原来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原来我很注重孩子们读文后的积累,但是从没有问过他们积累下来怎么用。孩子们的热情高涨极了。但是这个环节还待思考,他们积累的大多是词,没有句子。我觉得还是我引导的不够到位。
因为下课时间已经到了,这节课缺少一个小组合作梳理盘点字词的时间。这还是因为预设不足的关系,以后要注意,可以在时间分派上做一个预设。这说明,在我的课堂上,一定还有一些并非核心的知识挤占了盘点词语的时间。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9
课上完的时候,感觉不是很好。后来仔细想想我知道了那节课缺点是在哪里了。关键是学生与文本的交流不够,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课文读得不透,虽然我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了,可是时间还不够,当然,老师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也不到位。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更不能忽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种对话怎么实现,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有人说:分析课文是让课文潜入水中,朗读课文是让内容浮出水面。我觉得这句话把朗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作了很形象说明。但怎么去读,仅仅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去读,肯定不行。这里就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一来是困挠我心头的一个难题。我看到许多老师就做得很好,值得我好好的学习。像汪立民老师的文言文读得引导,读得有趣,读得有味;吕红霞老师的抓住关键的语句,让学生对语句进行细细的品味,读得有激情;王瑞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抓住四次对话的朗读,每一次对话的情境不同,学生读得情感就不同。她(他)们让我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朗读教学,朗读让阅读教学走向多姿多彩,让阅读走入学生的心灵。
面对生成性的课堂,突现教师的教育机智,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自己还是经验尚浅。面对学生说出“马儿会不会结婚?”、“绵羊在谈恋爱”、“我闻到了汽油味”这些对文本有些另类的解读,可以说是反文本的解读,教师的教育机智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现在静下心来反思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知道我没有抓住这些解读,如果当时引导的好的话,完全有可能成为这堂课的亮点。比如说“绵羊在谈恋爱”,我当时如果适时的绵羊谈恋爱,在这里“结婚”,繁衍后代,不正是说明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的生活着吗?多好的资源呀,没有抓住,可惜!再如“我闻到了汽油味”当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当时的情况下,到底能不能闻到汽油味呢?学生们肯定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失之交臂,可惜!当然教育机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这需要老师文化的积累,经验的沉淀,正是自己年轻的不足吧。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10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首先我激情导入,接着让学生介绍收集到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小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一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的板书下,完全出现在黑板上,荷兰的美景尽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接下来进入质疑解疑环节。学生围绕“为什么称荷兰为牧场之国?从那些语句体现出来的?”展开交流讨论。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最后归结到课文最后小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多,没有让学生自由选择画面进行教学。启发还欠灵活。另外我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也不到位。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以来是困挠我心头的一个难题。
【《牧场之国》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7.诗经之国风篇
8.牧场社会实践报告
9.我之国学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