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
前些天,我一直在琢磨这节课,《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对这个知识点我很疑惑这部分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后续相应知识点有什么相通?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程度如何?我要让孩子们明确的掌握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具体怎么教学?
问题萦绕了我好久。
秦老师就解决问题的话题,也指出了我平时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不正确的一些做法。
陈老师则讲了关于建构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路子。
我思量着,怎么把他们讲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路?
一番也许比较肤浅的思量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我定了这样三个目标:
1、学生能全面搜集信息
2、学生能找到相关联的两个量,并能提出问题(即中间问题)。
3、学生能较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正确解题,并找出中间问题。
教学难点: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课前趣题】
课前,我在黑板上出了老船长带7只小猫、8只小狗、5只羊出海,问老船长多少岁的题目。孩子们一看就兴高采烈的列了很多算式,广益看了题后忍不住走过来悄悄跟我说,老师,这里老船长的岁数只是他自己的岁数,我们不能根据这些没有联系的条件求出来。
我组织孩子们交流后,我又追问了一下,为什么这里不能求出老船长的岁数?
孩子们明确了,针对一个问题,只有相关联的量才能解决问题。
(绿水:这里主要让孩子们体会信息对于问题而言的关联性。)
【教学例题片段】
例题:有6袋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求6袋一共多少元?
(教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并且第二个信息隐藏在图中。)
师:谁来说说这里的信息。注意说全了。
苏苏:有6袋乒乓球,每个2元。
融融:还有一个信息呢。每袋乒乓球5个。
师:你怎么知道的?
融融上台指。
师:我们搜集信息时不能只看文字,还要联系文字看看图。
(绿水:本节课的题目都有信息隐藏在情境图中,所以,孩子们的解题习惯需要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西西,渗透还包括一种习惯的养成吧!)
师:同学们先观察思考题中的信息,再独立解题,可以多种解法,最后小组交流你的解法,说说先求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
(我看到很多小组都用了3种解法,分别是
52=10(元)、106=60(元);
65=30(个)、302=60(元)
26=12(元)、125=60(元))
(绿水:在这里巡回时,我看到孩子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很轻松就列出了算式,大部分能列出第一第二种,小部分还列了第三种。所以,我把教学重点侧重了一下学生能较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集体交流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派代表来发言,组员自告奋勇上台补充。孩子们劲头十足,为了防止有孩子不投入,我只说了一句话,善于聆听别人的发言,能立刻举手发表观点,是老师评价你们聪明的唯一标准。范老师就在一边等着欣赏你们的智慧啦!
小海小组说了第一种解法。融融爱表达,但表达不清,小海冲到前面表达清晰,孩子们没有异议。我追问了,为什么可以先求一袋乒乓球的价钱?
嘉欢小组说了第三种解法,嘉欢说完,底下孩子的神态千奇百怪,有迷茫,有认同,有急着也想说的。
我让嘉欢说了思路,原来,他们是这样理解的。26=12(元)就是每袋中拿一个乒乓球出来的钱数。125=60(元),就是5次拿完也就是6袋一共的.价钱。
嘉欢说完后,小敏上台指着把他们的意思说了一次。
底下有些孩子说着,我们也是这样想的。
(绿水:如果单纯看文字呈现的信息,我还真想不出有这样的解法,我表扬了部分孩子善于从图上搜集信息。但是,为了防止作业中学生不思考,胡乱把数与数乘,所以,我建议他们一般不用这样的思路解题。)
小雨小组介绍了第二种算法。表达不错,就是几个孩子轮回着说着补充着,挺费时的。
绿水反思:在这节课,孩子们体会最深的就是要找出相关联的两个量并提出问题。课末,再回到老船长的问题上来,孩子们都清楚了解决实际问题,不是单纯的数之间相加相减,乘乘除除。需要理解才能解决。
在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开始用lexin姐姐说的问题意识去引导孩子们,江苏教材没有的,我们就在课堂上渗透多些些啦!
绿水疑惑:芦苇说她在二年级时教孩子们用每份数、份数的概念去找数量,解决应用题,我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不知道这对孩子建构知识是起着提炼的作用,还是压制的作用,期待指点,期待学习!
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2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相比,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全面搜集信息,找到直接相关联的两个量,能较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即通过之前找到的直接相关联的两个量,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安排了2个环节:
环节一:逐一出示条件,猜题导入。
在教学之出,我先出示“一袋乒乓球”、“乒乓球每个2元”和“6袋乒乓球”、“每袋5个”这两组条件,让学生来猜老师将要提出的条件并解答,以此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从图中找出条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出示全部条件,让学生解答“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再之前的一步计算的基础上,学生都能很快地列式计算,并能按照要求,说出用哪两个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通过指名交流和同桌互说之后,让学生感悟解决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时,要先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再计算。之后,再出示小动物运水果和摆水果两题,让学生加深对找出解决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的重要性。
环节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我故意在题目中少出示一个条件,第一个情况是出示了“桃树有48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和“苹果树有多少棵?”这些条件让学生来解决。学生立即反应出所给的条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做。而在更改过条件之后,又出示了“桃树有48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3倍”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些条件,让学生来解决,仔细的学生也会发现,虽然条件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和问题没有联系。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加深对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我重在强调让学生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然后再进行计算。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让学生说出根据哪两个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面上强调地还不是很到位,导致部分好的学生能理解做题的思路,但还有少数学习上比较弱的学生对解题思路还不是很清楚。
【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精选6篇)03-20
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03-10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09-04
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通用11篇)04-07
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0篇)03-22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2-18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后感07-21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05-26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