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父亲和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者应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读好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后反思:
优点:
1、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
2、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学习课文。
3、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又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
不足:
1.教学时过于紧张,准备的仍不够充分,思维过于混乱。
2.语言不够简练,总是重复。问题过难,学生难以理解意思。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2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读好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后反思:首先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学习课文。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对鸟了如指掌,与鸟亲密无间的关系。接下来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老师的评价更是让学生感受到真切的人文关怀。这些鼓励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引导,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此处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老师的一系列追问,“爱鸟——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可谓是水到渠成,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不足的地方:教学时,课堂上出现了离不开教案的现象,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当学生的思维没有达到我的预设时,就心急了,没有让学生再读课文,细读课文,去领会、去体悟。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3
因课题研究结题的需要,今天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第29课《父亲和鸟》。课,上完了,这心里总有一咱沉甸甸的感觉。
临时加上的“焐”字。
因一段时间来生字的学习都是由小组合作完成,而且完成的情况不错,每次检查,绝大部分学生顺利过关。所以,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没在生字的学习上想得太多。一个没留神,这就出乱子了。
孩子们自读后,我让他们齐读课文,读了三个自然段后,我开始急了起来,怎么感觉他们读得那样慢呢?临时改变注意,由齐读变成指名读,叫到见博的时候,他把“焐”字读成了第三声。读完课文后,我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重点指导了读音。接下来是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与往常一样,孩子们的合作应该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解决组内成员认读有困难的生字,二是总结生字的记忆方法。合作学习后,我让孩子们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交流后,我开始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的情况。当我把“焐”字举起来的时候,第一个孩子读出了读音,但没能组词,叫起第二个,仍是这样;又叫起第三个,结果还是这样。此时,心里很是奇怪,为什么今天的合作会这样不成功呢?虽说在检查完小组合作后,我再一次重点指导了“焐”字字义的理解和组词,但为这个字我却耽误了不少时间(本来因机器问题,上课就晚了近五分钟,现在又……)。
一直在为今天孩子们合作的反常感到奇怪,一直合作都没有问题,怎么今天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刚才突然想到,这个“焐”字本不是要掌握的生字,昨天在制作字卡时,发现本课要掌握的生字是9个,为了凑成双数,一张纸打两个字,我临时加上了“焐”。字,孩子们在合作时并没有就这个字进行研究,现在突然检查,问题当然就来了。这分析到最后,问题的根源在我这里。一个不经意,一个心血来潮竟惹出这么大的“乱子”。孩子们的合作还是非常有效的,这也说明:合作学习,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缺少有效的朗读指导
一节课下了,学生们自读一遍课文,齐读、指名读一遍课文,只读两遍课文,显然不足以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虽说我设计中第一课时只是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这两遍,是不能让孩子做到正确的。一直以来,就因为孩子朗读时间不够而苦恼,但一直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不读课文,孩子们的理解,也就变成了老师的理解。孩子们自主的内容没有了,有效又从何谈起呢?自主有效课堂,可是眼下最最时髦的东西了,赶不上这时髦,自然也就是不什么好课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得在朗读上再下功夫。
就这节课来看,孩子们的分组合作,应该是成功的;就我的整体评价上,也是到位的。一节课下来,就孩子们合作学习生字情况,课上发言情况,作业书写情况进行了评价。评价是及时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业。有得有失的一节课,仍是让我感到心里沉甸甸的。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4
因督导课的原因,今天我把29课《父亲和鸟》提到前面去讲。我改变了平时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我先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不限方式。读完第一遍,问学生有什么想说的吗?有几个孩子比较活跃,把读完一遍课文后所知道的,以及感受争先恐后地说出来。接着我又让学生读第二遍,并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自己读,可以同桌合作读,找前后位伙伴读。这种形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激活他们朗读的热情,孩子们读得都很投入。
在读后,我鼓励学生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简单的让别的学生帮助回答,我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挑选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当堂打到屏幕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如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亲对鸟很了解?,这样孩子们就能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答案,从而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虽然很累,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这节课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学生能够走进书里去,真正在读中悟出道理。
上完课,及时的进行了反思,除了对课本身的反思,还有对学生表现的反思,有一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很听老师的话,让读就读,让写就写,但是就是不动脑筋,所以老师提出其问题,这部分同学就安静的呆着,从不举手参与。我在反思如何激起这部分同学的参与的欲望。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5
这篇文章真新鲜。可是因为要赶课,所以没有细讲,只是让学生读。为了要赶课,把读书时间都停了下来。哦,不是读书时间,是调整了一下读书时间的读书内容。不再是读课外书,而是要学生读没有学过的课文。我觉得这样可以加快课堂的进度。那么只在课堂上讲字就可以了。我知道学生消化得不好,可是有什么办法了。时间已经不够了。我没有耽误上课呀。有时还建议两到三课时,我们是一课两课时上下来的,还是不够用。而且有的口语交际都拿到了班队会上进行了。可是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初了。课时还有不到两周,可是课还有十课。这怎么能讲得完。为什么新书这么多学习内容,我真的不知道别人别的学校别的地方是怎么进行的/反正我们年年上不完。我一直在想对策,可是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什么好方法。上网发现别的教师也是这样紧张的。是不是教材有问题,不应该安排这么多内容。我想,可能是教材只管编教材不管学校还有别的活动吧。可是一线教师没有发言权。可是,为什么实验者只能实验却没有发言权呢?那实验的可操作性从哪来呢?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教学重点: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味文本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以及父亲为什么快活。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并标好自然段。
2、多媒体课件。
3、田字格。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喜”和“重”。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让学生初步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群朋友,你们看,它们唱着歌儿来了。(播放鸟叫声图片)
看了这些鸟儿朋友,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鼓励学生能抓住鸟儿的羽毛、声音、颜色等方面用上优美的词语来赞美鸟儿)。
预设:这位同学懂得把句子说完整,真棒!
你能用上优美的词语来赞美鸟儿,真了不起!
这位同学能从鸟儿的声音来赞美它,值得大家学习!??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有位父亲也和同学们一样,也非常喜欢鸟儿,今天,我们就学学这位父亲和鸟之间的故事吧。
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吧!
( 预设如果学生课题读得不到位:老师想给你们提个醒,如果你们能把“父亲”的“亲”读得轻些,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课题读得更加动听,让我们再来试试吧!)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A、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掌握
情况。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生字你会读吗?(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B、检查字音。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些生字的字音要特别注意的?(指名回答。)
C、识记生字。看来生字的字音难不倒大家了,那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你们觉得比较难记的,说说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们?(重点指导“蒙、腾、黎”的识记方法。)
(2)认识生词。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些生字的字音和字形了,那老师把这些生字藏进词语中,你还会读吗?(课件出示词语:父亲 惊动 快活 潮湿 容易 气味 猎人 黎明 雾蒙蒙 热腾腾 浓浓的 喃喃地)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让这位小老师带领大家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学生领读。)
(3)、检查句子。
那老师把这些词语送回句子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6句,请学生齐读、分组读、男女生读等方式。)
(4)检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
看来大家都预习得不错,那预习完课文,你们知道父亲喜欢什么?(指名回答: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指导朗读。
三、品读课文。(学习课文3—8自然段)
1、自由读第3——8自然段。
是啊,父亲非常喜欢鸟儿,他对鸟儿也应该非常地了解。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3到8自然段,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父亲对鸟儿的了解,请你用“——”画出来,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交流。
3、交流反馈,深入研读。
师:谁来说说你画出的句子?(指名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课件出示句子)
师:你从父亲的哪些动作看出了父亲对鸟儿的了解?
预设1:学生找到“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结合板书:望 闻
师:“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这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又”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生:看了很多次,闻了很多次)
师:你能说说这类的词语吗?(生说。指名3、4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了又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听、说、写、跑等都是什么样的词语?(动词)以后当一件事情做了很多次就能用上这样的词语,使我们说的话变得更加生动。
师:父亲为什么要望这么多次,闻这么多次?(预设1、生:父亲非常喜欢鸟。师:父亲这么喜欢鸟儿,他对鸟儿也应该非常了解,那么这么爱鸟的父亲在树林中为什么还要望这么多次,闻这么多次?请你联系上文找找答案。引导学生找出“雾蒙蒙” 。)小结:像这样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预设2、生:因为这是一片雾蒙蒙的树林。)
师:那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带有浓雾的树林。)指名学生回答:(很多雾,看不清楚。)
师:在有着这么多雾,看不清楚的情况下,父亲居然能发现林子里有不少鸟,可见父亲?(指名1、2个学生回答。生:父亲对鸟很了解。 父亲非常喜欢鸟。)
朗读句子。谁能带着父亲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来读读这句话呢?(指名2、3个学生读。全班齐读。)
在雾蒙蒙的树林,父亲通过上上下下地——生读:望了又望,用鼻子——生读:闻了又闻。父亲通过望、闻这两个动作就发现了——生:林子里有不少鸟。
(2)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课件出示句子对比:他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
A、齐读这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点。
B、“喃喃地说”是怎样的说?声音是大声还是小声?速度是快还是慢?(指名读句子。)父亲为什么要“喃喃地说”?(体会父亲对鸟儿的喜爱,生怕惊动了鸟。)
C、对比两个句子,体会“喃喃地说”。
D、句式训练。
a、小明考了100分,他()地说:“我终于考了100分了。”
b、小红刚买的铅笔丢了,她()地说:“真倒霉,我的铅笔又不见了。” c、今天是小东的生日,他()地说:“( )。”
小结:平时,我们在说的前面如果也能用上这样的词语,不仅使句子更加生动,还能让我们体会到人物的心理。那我们也来说一说吧。
师:谁还找到了其他的句子,也能看出父亲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指名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3)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 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师:你从这句话中什么地方看出父亲对鸟儿的了解?(没有风,叶子在动;闻到了鸟味。)
师:父亲在说这句话时的声音应该?(指名生: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结合板书:话音轻
父亲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是因为什么?(生:父亲很喜欢鸟。)板书:爱鸟
你能把父亲对鸟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指名2、3个学生读。全班齐读。) 预设评价: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父亲生怕惊动了鸟,话音真轻啊!
轻点,别惊动了林中的鸟。
你能加上动作读,真了不起!
(3)“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指导读。
师:父亲望见没有风,叶子在动,知道了什么?(生:林子里有不少鸟。预设评价:你也能(你们现在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真了不起。)父亲还闻到了鸟味,而我呢?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生读: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
师:那真的有鸟味吗?父亲是怎么说的?(指名回答:“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课件出示句子。)
师:你们觉得父亲在说这句话时能像刚才同学那样读得那么大声吗?那声音
要怎样?(轻声,生怕惊动了鸟。)看,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多么有用啊!现在你能学着父亲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吗?(指名1、2个生读。)
感悟爱鸟
师:那树林里过夜的鸟是怎样把自己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的?请看看图片,谁来说说?(紧紧地挨在一起。靠在一起。)
师:是啊,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紧紧地挨在一起,把自己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这样才散发出了鸟味,而这淡淡的鸟味,只有谁闻到了?(父亲)为什么只有父亲闻到了?
预设1: 生:父亲闻了又闻。师:是啊,父亲闻了又闻,闻得多仔细啊。父亲能在浓浓的草木气味中,闻出了我闻不到的这淡淡的鸟味,可见父亲?(指名1、2个生回答:爱鸟 了解鸟)结合板书:爱鸟
预设2: 生:父亲很喜欢鸟。 师:是啊,正是因为父亲喜欢鸟,才能在浓浓的草木气味中闻出那淡淡的鸟味,看来父亲对鸟真的非常了解。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小结:父亲的望,父亲的闻,让我们看到了父亲对鸟儿的了解,父亲轻轻的话语让我们体会到了父亲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去感悟父亲对鸟儿的了解以及他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写字。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带来了两个生字宝宝(课件出示“喜”和“重”字。)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该怎么把这些生字写漂亮吧!
1、这两个生字读什么?(强调“重”是多音字。喜字可以怎么记?(生说,师:十粒豆子落口里,真欢喜。)
2、学生自由观察生字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生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有个长横,横向笔画很多。)是啊,这两个生字的主笔就是长横,写得时候要平稳。横向笔画多的字,只有一个长横,笔画要紧凑些,横之间要写得匀称。(课件出示要点)
3、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4、学生练写,师巡视,强调“双姿”。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138页,认真描红生字,并书写一个汉字。老师要把带有“奖”字的小红花送给那些坐姿、握姿漂亮的同学。
5、展示作业。
请看看这位同学写得“喜、重”字,请评评他的字哪儿写得漂亮?评价时,请你抓住他是否把老师刚才强调的书写要点做到了?
6、学生继续练写。
现在请大家接着再写一个,注意是否把长横写平稳了,笔画写紧凑了。
板书设计:
29 父亲和鸟
望
了解鸟
闻
话语轻 爱鸟
《29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我觉得,这堂课有这么些比较好的地方:
1、情境导入,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让学生去感受,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还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落实低段的教学目标,夯实了识字写字教学。教学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了课文,课堂伊始,我就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从生字的字音、字形入手,让学生由字入词,由词入句,逐层递进,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3、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本节课中,我特别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情境导入环节,我让学生欣赏了鸟儿的精彩图片并要求学生说感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望了又望,闻了又闻”时,引导学生练说“ 了又 ”这类的词语,并进行了小结,让学生明白当某种动作做了很多次时,就能用上这样的词语。在引导学生理解“喃喃地说”时,我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对比,找出优劣,并让学生进行练说句子,让学生明白在说的前面用上这样的词语,可以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总感觉课堂上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特别是在感悟部分,虽说已经设计了“从哪些句子看出父亲对鸟儿的了解?”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在反馈时,我还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老师的事先预设,牵着学生“走”,在学生的学路和我教师的教路发生裂层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机智和良好的知识功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我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学机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多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流程,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课堂中的生成能更精彩!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7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我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生字。第二课时:读好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
首先复习课后的词语,巩固了对本课字词的认读记忆,同时也复现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为进入新的学习活动创造了条件。接着谈话导课,畅谈感受,渲染了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儿童心理,让儿童去感受,促使儿童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然后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深入学习课文,以”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章的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到父亲望了又望,闻了又闻的原因后,引领学生逐步感悟父亲知鸟爱鸟,又引导学生继续与文本对话,抓重点词句朗读,深入感受父亲的知鸟爱鸟。在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交流之后,组织了多次层层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读,并给以学生许多鼓励性的评价。这些鼓励性的评价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激发他们更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通过“父亲若是猎人”的问题的引导,学生迫切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没有生硬的说教,通过一系列追问,“爱鸟——爱身边所有的生灵”应该是水到渠成。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比如:这样设计: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你还有哪些疑问?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由于准备不好,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练。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8
在讲《父亲和鸟》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们回顾了一下七单元的一些文章,让他们自主发现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护环境”,在七单元中识字七是爱护动物的拍手歌,《“红领巾”真好》中表达了“红领巾”对小鸟的呵护,《浅水洼里的小鱼》小孩子对小鱼的在乎,所以在读本节课课题,我就说:同学们猜猜父亲和鸟的关系?或是父亲对鸟儿会怎样?轻松认识到本节课的主旨后,利用一个问题“从哪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爱鸟”贯穿始末。
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句子画出来,很多孩子很快找到了句子,我发现大多数孩子能找到“喃喃地,轻手轻脚”这些动词,体会出父亲爱鸟。接着让同学们反复读引导孩子在读中体会父亲爱鸟,因为爱所以才会轻手轻脚,但是大部分同学没发现父亲了解鸟也是爱鸟的一种表现,我适当地加以指导,我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干什么?”他们有的说:玩游戏、有的说下棋,等等。我就说:“你喜欢这些东西你先得怎么样?是不是必须知道它怎么玩,怎么操作,了解这个东西才能说明自己喜欢。”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父亲懂鸟,对鸟的习性了如指掌:知道鸟什么时候最快活,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打中,这些也是爱鸟的表现。
“焐”这个字我采用演示法来解决,让同学们做了做“焐”的动作,活跃了氛围,提起了孩子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我顺势抛出问题:父亲这么懂鸟,如果他是猎人,会有什么结果?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父亲会打到很多鸟,有的说父亲会是好猎人,收获大大的……我见时机成熟,马上问: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孩子们恍然大悟“我”受到父亲的感染也很喜欢鸟,我很想保护鸟。这样层层引导,由潜入深,不漏痕迹地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效果不错。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9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丰富,含蓄深沉的文章,教完这一课后,我感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一些不足。
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教学应侧重于对主人公的理解和把握上。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注意了这一点,抓住父亲这条主线展开教学,通过找读能体现父亲爱鸟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但文本中并没有直接表明父亲爱鸟的句子,比如,写父亲具体的爱鸟举动,全文主要在写父亲对鸟的情况很了解,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伤,真可算得上是鸟的知音,所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父亲对鸟了解的相关句子中感受父亲的爱鸟情,在教学中我努力去体现这一点。
另外,我认为在教材处理上可以肯定的有这么两点,一是抓住了文本中的一些语言训练点,比如,模仿“我们刚坐下,鸟就唱了起来。”用“刚……就……”说一句话。二是借助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在教学小鸟唱歌的相关段落时,我播放了森林中各种鸟叫,让学生想象小鸟当时可能在唱什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想象资源,促进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但我的总体感觉是这一节课上的比较凌乱,最大问题是“有意图,没操作”,很多问题都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暴露出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语言不精炼
语言罗嗦是我教学中比较大的问题,原因在于我在学生反馈的引导上比较稚嫩,不会期待学生的反馈,总是急着把自己的意图说出来。比如,我让学生理解“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这句话时,学生一开始并不能反馈,我就急着举例引导:你爸爸妈妈会因为你的快乐而快乐吗?那说明什么呢?由于是随机想到的问题,语言不够精炼,且把问题答案也公布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所以,学生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停留在表面,原因在于我引导过于牵强。
2、处理教材过于死板
我的意图是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达成“体会父亲是个爱鸟的人”这一中心目标。所以我就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我预设好的圈子转,结果学生反而被引进了死胡同,思维被限制了。我揭题后就让学生通读课文,填空“父亲是个( )的人”。其实我在试教时,就是这样操作的,但发现学生的回答很多元,比如“父亲是个很了解鸟的人”“父亲是个很有学问的人”等,但我觉得这没有落入我的预设,又不知怎样引导总结,于是我在第二次教学中,就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讲讲父亲和鸟之间有怎样的感情。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少数同学理解了问题的意思,但答案比较单一,父亲很喜欢鸟。我就在课件中出示答案:爱鸟。把学生的思路统统限制在爱鸟上。由于学生的迁移能力不够,所以在找读句子时非常生硬。其实我可以这样操作,指名学生说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时,可以板书学生比较合理的答案,让学生在不断地朗读,自然感悟到父亲的爱鸟之情。即使学生体会不到爱之情,如果能深刻理解“了解之深”,那么也是实现了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追求学生在合理范围内的多元理解。
3、媒体和文本联系不紧密
我通过播放小鸟的叫声,让学生想象小鸟当时在唱什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就可以了,但没意识到媒体运用应该和文本联系起来。比如,可以让学生模拟小鸟的各种叫声,在模拟中亲身体验小鸟的快乐之情,进而自然生成情感,理解小鸟对父亲的感激。我可以设问,小鸟这时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或许会身临其境地说出文中的句子,比如:这位叔叔真了解我们,闻闻我们的味道就知道我们在森林里了……这样就把想象目标和文本理解的目标结合起来了。
通过我这一课教学,我认为自己还需要多钻研教材,设计好课堂流程。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0
钱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地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钱老师用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学修养,灵活的教学机智,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感悟课文,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用出神入化的点拨,让课文包含的精神品格如柔柔春风,似绵绵细雨,融进了学生的心田。特别钱老师在本课教学中“以情带读,读中悟情”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钱老师安排了非常充分的读,而且主要是诵读。为什么作这样的考虑与设计呢?
首先,它牵涉一个对“读”的价值的重新定位和理解的问题。阅读教学“读”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课就是为了“读”而“读”。关于“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培养,靠“听”是听不会的,靠“讲”是讲不出的,靠“做”(特指做习题)是做不成的,只有通过“读”才能学会“读”。把课文读准读通,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问题在于,这样让学生读书,有人不以为然,也有人不知所措。学生的读书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见,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花在读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把课文读美读活更非易事。这就需要学生反反复复地读、专心致志地读、细致入微地读、切已体察地读、浮想联翩地读,最终达到清人唐彪所说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热,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钱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就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其次,钱老师执教的《父亲和鸟》这一课的教学主要安排的是诵读而非默读,为什么?我认为,钱老师是从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从语感培养的机制、从课文本身的特点等角度来考虑的,对小学生来说诵读尤须加强。从读的功能效果看,诵读过程不光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还是一个感受的过程,一个感情勃发的过程、想象飞扬的过程,灵性闪现的过程。诵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更有利于内化学生的语感图式,更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更有利于实现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一篇课文,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学生容易厌烦。但是,读得不充分,课文中的形象就很难鲜活起来,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因此,要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必须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要注意读的目标、读的频率和读的方式。每一次读,都应该有每一次的具体要求,体现读的质量的动态上升过程,而不只是读的数量的简单堆砌。在读的方式上,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以情带读,读中悟情”。就语文教学而言,没有感情的课堂,如同没有清流的溪涧、没有清香的荷塘。
再次,充分发挥教师在读中的引导作用。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读,而非代替学生读。因此,老师的作用首先是放手让学生读,还学生以读的权利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这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老师“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提不起精神来的时候,钱老师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读得印象平淡、形象模糊的时候,钱老师引领学得充分、读得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钱老师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想象。
总之,教师应该是学生读的唤醒者、激励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能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信地读、自主地读、自觉地读”。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大家看看今天小编推荐的这篇《父亲和鸟》课堂实录评析,是否做到了这一点,欢迎您的补充和建议。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1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能结合新课标精神,把准课文中的布疑点,巧妙地运用自主质疑,解疑的探索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突破点,找出重点词句,随之相机指导朗读,诱发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语言环境中体验生活,受到感染和熏陶。对于课堂上的教学资源能合理应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有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2
《父亲和鸟》这篇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父亲”可算得上是鸟的知心朋友了,“知鸟”不正是对鸟的深深的爱吗?
本文是比较富有感情色彩的,那天与孩子们聊他们的家长,聊喜欢的小动物开始,大家情绪比较高涨,随后走进我和父亲的生活,让孩子融入课文的角色中,体会父子间的情意。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能够明白,“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因为“我”和父亲一样,也很喜欢鸟,从而使文中难于理解的句子变得简单了。在理解“雾蒙蒙”一词时,学生适时说出,今天的天气就是“雾蒙蒙”的,能够结合生活,把词语用到语境中去,理解比较到位。在理解“喃喃”一词时,学生马上引用了前一课学过的“叨念”,把新旧知识结合了起来。由此来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确是远比教学生学会几个字要重要得多。如何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是我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3
以前上课很少让孩子们提问题,常觉得他们小,提的问题不着边际,净浪费时间。准备上这一课前,我认真读了好几遍课文,读时心中产生了一种感觉,这位父亲真了不起,对鸟这么了解。同时对最后一句话“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个问题很顺畅地就把孩子们带进了本单元的主题,“保护动物,珍惜生命”。
备完课后,我想试试孩子们的问题意识,于是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大体能把课文读通以后,我对孩子们说:“老师读完这篇课文后,头脑中产生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你有没有问题,看谁的问题好?”这样一说,有孩子就开始认真再读课文了,看着学生读得差不多了,我让他们把自己的问题先写在书上,我下去溜达看了一下,一看,果真有孩子把问题给提出来了,而且还不只一个。孩子们在大量读书中,对文章的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时,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为什么父亲能闻出鸟的味道而我不能?”多好的问题!我马上抓住这个问题,引领孩子们开始读课文。我说:“其实有一句话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找一找。”一会儿,孩子们划完了,很多孩子举起了手。
“因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什么”
“我觉得父亲对鸟非常了解,所以他才能闻出鸟的味道。”
“那你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能看出父亲对鸟非常了解呢?”
孩子们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就这样,孩子们边交流边朗读,“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恩,还有鸟味。”“听,鸟要唱歌了。”“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由他们自己提出的几个问题迎刃而解了。最后,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了鸟的这个小秘密,会不会去伤害小鸟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鸟类朋友?”孩子们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室里更加热闹了。
这节课问题是由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也是孩子们自己思考解决的,整节课他们兴味盎然,孩子们感受到了思考的乐趣。这节课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自主学习不是一句空话,不能老是领着他们走,放手对他们是一种历练。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4
备《父亲和鸟》这一课时,看了好几遍文章,摸不清文章到底要讲什么,感觉有些难懂,后来联系上本单元的爱护环境主题,再读课文,读着读着仿佛就走进了古老的童话世界。作者利用儿子和父亲的感受对比衬托出父亲对鸟和树林的特殊情怀,抓住主题入手解读文本就容易了许多。
语文教学把环节简洁化,可以无形中把自主学习的过程还给孩子。课始,领着孩子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识字七爱护动物的拍手歌,《“红领巾”真好》中“红领巾”对小鸟的呵护,《浅水洼里的小鱼》小孩子对小鱼的在乎,读本节课课题,猜猜父亲和鸟的关系?或是父亲对鸟儿会怎样?轻松认识到本节课的主旨后,利用一个问题“从哪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爱鸟”贯穿始末。(但感觉这个问题有点专业)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句子,孩子们不费吹灰之力找到了句子,顺子孩子的思路读下去,体会知鸟、爱鸟。作者通过笔墨渲染父亲知鸟,文中的句子很适合孩子反复读,父亲的喃喃、轻手轻脚、张望的动作,引导孩子在读与模仿中体会父亲内心。孩子们明白了父亲很喜欢鸟,也很懂得鸟,对鸟的习性了如指掌:知道鸟什么时候最快活,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打中,这“焐”的理解,采用演示法来解决真是不错,活跃了氛围,提起了孩子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我顺势抛出问题:父亲这么懂鸟,如果他是猎人,会有什么结果?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父亲会打到很多鸟,有的说父亲会是好猎人,收获大大的……我见时机成熟,马上问: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孩子们恍然大悟“我”受到父亲的感染也很喜欢鸟,我很想保护鸟。这样层层引导,由潜入深,不漏痕迹地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效果不错。
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样一个难理解的问题此时已经可以水到渠成的找到问题答案。
自己也非常自以为是的认为对语文教学有很多的思考,但是,每次上完课总会有遗憾。本节课,算是比较顺利的,没有拖堂,但有好几个生字没有讲完。高效课堂体现的不只是换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如何更有效的安排教学环节是面临的一个难题,识字教学的与文本的理解融合一起,减少识字的乏味,随文识字中增加对生字的理解。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15
第一遍默读,只有寥寥的几个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接着再让学生标记出"我"和"父亲"的言语,反复阅读,并让学生进行交流:从阅读中你明白了什么从哪些话中能体会出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让学生反复读出这些话并谈一谈感受,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你是怎样理解的,表明了"我"怎样的心愿。
【《父亲和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3.珍珠鸟教学反思
6.鸟岛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