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时间:2024-11-08 20:05: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

  “共同备课工作坊”结束了,感觉还不错。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黄州期间写的一篇散文小品。这篇短文仅用84个字就巧妙地勾画了一幅月夜景色图,用淡淡的月景诉浓浓的愁情,似从胸中自然流出,回旋激荡,烟波生色。教读此文,历来不会忽视这样几个问题:赏析月色,理解“闲人”,感受苏轼的人生态度。在呈现的这堂课上,我的努力方向与此相同,只是在如何让学生更自然、更容易、更真切、更深刻地达成这些目标上费了些脑筋,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设计有:

  教学结构完整、严谨。我一直认为,设计一堂课犹如构思一篇文章,要做到线索明晰,结构严谨。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安排了两个关键词:黄州、苏轼。首先,导入时,我引用了苏轼自己的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让学生感受“黄州”在苏轼人生中的重要地位,给学生以“黄州”是苏轼的福地的印象。在教学环节“悟闲愁”之前,我又为学生提供了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关于苏轼被贬官黄州的落魄经历,学生恍然大悟,原来黄州本是苏轼的受难之地。最后在学生读懂了“闲人”的豁达之后,再次以苏轼在“黄州”的政绩作结,生发学生的人生感悟。这一结构也为学生把握苏轼的人生态度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撑。

  教学环节新颖、巧妙。为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紧扣一个“闲”字,主要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知文意—品闲情—悟闲愁—懂闲人。这使得整个教学流程环环相扣,层层递深,把对文章的理解条理化,简单化了,达到了化整为零的效果。其中之巧还体现在背景资料的适时出示上。在日常的备课中,我一直坚持先要“裸读”的'原则,即不借助任何课文以外的资料,让自己沉浸文中,先要捕捉到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初读此文时,我相信很多人包括学生的第一感受就是:苏轼好有闲情雅致,好清闲啊,文中的月色写得太美了,太妙了。根据这种初读的体验,我首先设计了“品闲情”这一环节,其中包括了对月色的赏析。是不是“闲人”的内涵仅止于此呢?此时出示苏轼被贬官黄州的资料是适时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递深,既而再通过“悟闲愁”来理解“闲人”的更多内涵。这要比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这一点要有益得多。

  当然,更值得反思与总结的还应该师本节课的遗憾。

  我希望自己能够切记:一节课45分钟,任何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结果就是全面平庸。选择价值点、兴趣点深入挖掘,方能成就精彩课堂。我想本节课严重拖堂应该也与此点没有处理好有关。

  正确的理念践行得不够。很同意张老师的说法:评价一堂课的标准正是看它是否是以“学”为主。本节课所做出的所有努力,主要是为着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搭建桥梁,课堂上听到的最多的还是老师的声音,学生的精彩展现得不够,。我想对于我来讲,要将理念变为思维方式,转化为行动,还有更多的问题要思考,更多的事要做。

  总的感觉,此次比赛是对自己平时教学的一个总结,得与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论。但对我而言,我要说一句:本想收获一缕清风,而你却给了我整个夏天!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2

  辛苦准备很久的《记承天寺夜游》上完后,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听课老师的较好评价,课赛评委们也给出了如下评价:“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挖掘的知识面广、深,充分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很好。让学生提出异议,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将材料进行理解,空间较开放。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有深度,真正做到了文学给人需要的境界。”领导的错爱让我很是惶恐,在认真做完课堂实录后我静下心来反思了一下这堂课,现将收获整理如下:

  其实这堂课我自己也还算满意,打磨过很多遍,真正上的时候因为学生的参与和投入让我也能放下所有顾虑去激情施教,所以下课后很久我仍处在课堂上那种高涨的热情中。

  不得不说,学生给了我很多惊喜,首先是“明句读”部分学生的质疑与解疑让我很惊喜。为了践行我教学设计中利用加标点的方式来疏通文意的想法,课前我并未布置学生预习,但这篇文章学生其实已经在之前早自习上齐读过多遍,有的学生已经会背了,所以课前我还担心学生很简单地就完成了加标点的任务,却静不下心来仔细推敲,达不到“晓文意”的目标,但学生的表现让我很是惊喜,他们在加标点的时候我就简单地检查了大家掌握的情况,没有我预想中的顺利,最可喜的是他们还主动将自己的困惑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四个问题都是极有价值的:“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和“夜”之间要不要停顿?“解衣欲睡”后面似乎应该打句号?“寻张怀民”后面语意未完,应该打逗号?“水中藻荇交横”和“盖竹柏影也”中间应该是逗号吧?明确了共性问题后学生小组讨论自己解决,解决的效果也比较好,大家依次明确:“夜”字前加逗号是为了停顿表强调;“解衣欲睡”和“月色入户”是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情,语意未完应该是逗号;“寻张怀明”一句是承接“念无与乐者”想要去找,而后面是已经找到,分别是两个完整的语意,所以中间应该是逗号;“水中藻荇交横”用了比喻,而“盖竹柏影也”一句则点明了比喻的本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中间应该打逗号。因为我的学生基础不很理想,文言文的学习,他们本能地就有畏难情绪,四个文意问题的解决为后面的课开了好头,学生发现问题是他“跳一跳”能够到的,他们便来了兴致。

  此外,在“悟奇情”部分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也让我很惊喜。设计这环节时,思前想后,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最终我只抛出了一个主问题:“赏空明之月的是个什么样的人?”结果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和我预设的差不多,很多学生拿到这个问题便直奔着“闲人”二字去了,将文中其他信息一概抛到脑后,巡视学生小组讨论情况时我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我立即补充了一个要求:尽量多挖掘,把文章中每个句子都用上。这样一来,学生又回到文中从头细细分析,其实这对后面“闲人”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学生最终得出了苏轼是一个“爱月、有诗意”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一个“幽默”的人,一个“随缘自适”的人等评价。并且深刻地解读了“闲人”二字所蕴含的心境。学生都有话可说,举手的人太多,但因为后面我还有一个借苏轼的诗词来揭示他心境的环节,不得不尽快结束了这一轮发言,这点让我很遗憾。如果是常规课里,我一定会尽量让每个举手的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哪怕的发言并不够精彩或独到,我始终觉得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就是在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在我“坚持”拖了几分钟堂的情况下划下了一个完整的句号,宣布下课时,我留意到很多学生眼中都闪烁着两簇小火花,那是一种有所获的表情,而这也才是我这堂课最大的成就感来源。课毕和听课老师们交流,大脑风暴般的讨论后,我又有了很多收获。就我最担心的学生一来就直奔“闲人”二字,完全忽略其他文本的问题,老师建议我可以倒过来处理,让学生回到文中进一步寻找闲人的证据。这种处理很机智,比我要求学生要全面得、认真地分析每一句文本要好。一位非语文老师的课赛评委告诉我,他从我这堂课中得到了一个感悟就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一点和我近期看书的心得不谋而合。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中,老师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及时、准确、恰到好处、带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才是有效的评价,而有效评价可以促进师生交流,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我平日的课堂,因追求“答案”,不注意鼓励学生,或者鼓励停留在表面,没能及时地抓住生的闪光点,以后要注意。

  最后说说这堂课带给我的两个思考。一、如何帮助学生简历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明句读”一部分我没有重讲文意,学生很欢愉地学了。“析美文”时我让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句中读到的月夜美景,除了一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了一遍便再无人举手。我反思到这可能和学生对文言文没有信心有关系,他们其实有些抗拒字词的翻译,因为不确定,所以不安不自信,其他开放一些的问题就没有出现如此的情况。二、如何点评学生的回答?最近听了很多老师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课堂语言太罗嗦了,就拿我自己而言,我总担心学生没有听清,所以习惯性地会重复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话语,这种机械的重复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浪费时间,很多本来答问题就不够自信,声音很小的同学也因此养成小声习惯,他们都等着我再帮他们重复一遍。想来,这还真是个致命的习惯,在整理教学实录的时候我就关注了一下本节课的点评语言,较日常课堂要简练些,重复学生话语的情况要少些,但是鼓励性的话语还不够。

  总说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找到遗憾再去弥补才会提升。这堂课里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对“盖竹柏影也”一句中的“盖”字的挖掘还只停留在惊喜这个层面,其实“盖”字也有一种闲适的情愫在里面,正在因为闲,才会突然发现“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对于文本的解读一点点在加深,对教学的理解也一点点在积累,我愿意多借助一些公开课的平台来打磨自己。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3

  《记承天寺夜游》以语言洗练、意蕴深幽、文化含量丰富而被誉为“神品”。全文虽仅有84个字,但字里行间又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文本解读容易,解读出作者欲掩藏的内容就不容易了,这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一个挑战。其中牵涉到有关苏轼的人生际遇、人格形象、哲学思想等问题,不是几节课就能够说清楚的。这又需要老师对于苏轼其人有一定的了解,对教师的学养积淀又是挑战。

  扛着锄头铁锹站在一座金山面前,怎么不叫人激动。

  我处理这篇文章,重点抓了以下几点:

  一、以“寻张怀民”为切入口,联系写作背景进行文本分析,推理演绎被作者小心隐藏的当夜复杂烦闷的心境。

  二、通过对“欣然”、“为乐”的辨析,理解作者故作笑颜表现了他夜游以及之后写作的目的在于排解心中的`苦闷。

  三、通过对“月光”之空明的描写和“竹、柏”意象的分析,体会作者苦闷的化解,并探讨作者之所以能够实现自我超脱的原因。

  四、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把握作者自信自尊、超然不群的精神面貌。

  教学中一层层剥下去,让学生逐层推理、感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分析推理的快感,但对于能力相对偏弱的同学来说,可能就比较难以跟上思路的演进。甚至有的同学在同学已经清楚推理了为什么寻张怀民同游暗示了作者心中苦闷的整个逻辑过程后,依然茫然不解。固然有思维的能力和惰性的问题,但如何让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中也能够跟着把脑筋动起来,或者至少达到与之能力相应的低层级目标,却也是应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思考的。

  遇到真正的好文章,就像玉人得到了一块好玉料,欣喜、激动、不安,又难免遗憾。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为新课程教学展示课。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一直注重诵读和积累,常用竞赛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接到开课任务后,我就想对一年来的文言文教学作一个归纳总结,来体现我的文言文教学。于是在本节课我作了以下的设计:

  诵读──积累──感悟──拓展

  重点体现在诵读上:整体感知时,我设计了自由放声朗读、听读,有感情朗读、译读师生朗读比赛;在精读课文时,我设计了默读,重点句品读和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以学生背诵全文归结。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最后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不仅读懂作者,而且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我觉得本节课的课是成功的,因为在各种不同形式朗读中,学生比较顺利地走进了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但遗憾的是我准备不充分,在各部分衔接中比较生涩,课堂语言比较粗糙,当堂激励和随机深入引导不能达到水到渠成,更要命的是可能自己诵读不够熟练,竟然卡带,虽无伤大雅,但可见准备不充分。

  反思二:

  在文言积累方面,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立足课内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二是注重文言语名的积累。我觉得这两个环节是成功的,我把学生分成两大阵营,进行分组竞赛,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重点字词句,而且课外有关描写月亮诗句,也说得相当多。有点感觉不是的是学生不能像经常一样自如兴奋,而在要求学生说出有关月亮的诗句时,我想我完全可以让一部分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而我仅让学生说出而已,这在教学处理上过于浅显。

  反思三:

  在感悟文本,领悟作者情感之一环节上,这是我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焦点。一直以来,我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且有时许多学生还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可能是由于本节课前面读的.铺垫做得比较好,特别是品读环节的设节,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于是学生对主题的解读便异彩纷呈,让我大为满意。这也引起我的深思:解读文言文主题虽然很难,但只要我用心体会、领悟,努力寻我突破口,这个顽疫是可以突破的。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5

  20xx年11月我在阜新市第四中学接受跟岗培训,在八年二班上了一节研修课。很高兴也很紧张。高兴的是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能掌握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紧张的是怕自己上得不够好有损学校的名声。

  为了上好本次开放周的课,我早早就开始准备。先是选课题,张萍老师根据实际教学进展情况,让我讲《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的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苏轼豁达乐观、随缘自适、感慨深微的情感。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这一课分为四个步骤讲解的。 一、三读课文,理解成诵。

  二、涵咏品味,共赏佳色。

  三、深入文本,体悟情感。

  四、合作探究,解难释疑。

  上完公开课以后我觉得,本课的教学思路整体上效果不错,教学步骤清晰,教学环节齐全,教学安排科学,整个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一、 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

  因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 新课标中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个因素,所以在文章文意的疏通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老师点拨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 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一节课的关注点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教师要舍得舍弃。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0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教学,来挖掘。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就选取了苏轼借景抒情这一点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此知识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虽然本课的教学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几个地方自己觉得没把握好,觉得挺遗憾的。

  其一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把“闲人”这个词向学生解释透彻,如果能解释得更到位,相信学生对于本文的理解和把握将更深。

  其二可能是自己出于紧张的原因,自己没有掌握好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提前了几分钟下课。

  总的感觉,本次教学开放周让自己进步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得与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论。但对我而言,我要说的是:想收获一缕清风,而你却给了我整个夏天!最后衷心地感谢初二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6

  《记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

  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胸怀。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这一课分为四个步骤讲解的。 一、多读课文,理解成诵。二、涵咏品味,共赏佳色。三、深入文本,体悟情感。四、合作探究,解难释疑。上完公开课以后我觉得,本课的教学思路整体上效果不错,教学步骤清晰,教学环节齐全,教学安排科学,整个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一、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王老师的高效课堂五步教学法为依据,导入后我利用多媒体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先让学生直观认识本课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为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打好基础。

  二、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

  因为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多种方式的诵读方式,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观看视频朗读。让学生听读后再练习有感情朗读、齐读。最后熟读成诵的目标。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品词、析句、培养语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到文言语句的丰富之美、意韵之妙,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越读越感到自己真正进入了角色,真正体味到了语言文学的魅力。如果说教师的朗读是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朗读训练就是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学生在朗读中快乐地走进了文本,很好地完成了第一条学习目标。

  三、新课标中要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就充分考虑了学生这个因素,所以在文章文意的疏通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老师点拨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自学完以后,我再出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字词部分采取抢答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面比较广,平时不爱答问的陈广、莫科等学生也参与其中了。

  四、一节课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的关注点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

  教师要舍得舍弃。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0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教学,来挖掘。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就选取了苏轼借景抒情这一点做为本课教学的重点,重点分析赏月的诗句,抓住能表达人物心情的词语,通过对此知识点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五、 学习一篇文章,把握课本知识是必然的

  但是也还是不够的,所以我在后面增加了对作者进行评价的部分,为了让学生对苏轼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我特意为学生提供了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对苏轼被贬官黄州的落魄经历,学生恍然大悟,原来黄州本是苏轼的受难之地。最后在学生读懂了“闲人”的豁达之后,再次以苏轼在“黄州”的政绩作结,生发学生的人生感悟。这一结构也为学生把握苏轼的人生态度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撑。

  虽然本课的教学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几个地方自己觉得没把握好,觉得挺遗憾的。

  一、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把“闲人”这个词向学生解释透彻,如果能解释得更到位,相信学生对于本文的理解和把握将更深。

  二、 要掌握好课堂时间

  每个环节要分配好时间,我在上课时让学生翻译文章时花的时间多了,所以结束时有点仓促,指导学生背诵也是流于形式了,以后在这方面要把握好。

  三、作业部分如果能放到课堂内来完成就能体现学生的水平,会觉得这堂课更加完美一些。

  四、有些学生还是有点拘谨,放不开,老师也生怕完不成任务没有作很好地引导。

  正确的理念践行得不够。评价一堂课的标准正是看它是否是以“学”为主。本节课所做出的所有努力,主要是为着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搭建桥梁,课堂上听到的最多的还是老师的声音,学生的精彩展现得不够。我想对于我来讲,要将理念变为思维方式,转化为行动,还有更多的问题要思考,更多的事要做。

  总的感觉,本次教学让自己进步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公开课是对自己平时教学的一个总结。得与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多反思,总结一些经验,让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轻松。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7

  今天是到初中学段的第一节公开课,提前的确是很重视,也很紧张。提前准备的一些东西,当然课堂上也没有用到。比如,提前准备了为什么找张怀民,还有今天的时间是十月初九,和课文的时间接近,这样的季节去夜游,对于闲人,闲情逸致的理解和把握等等。

  初中语文不同于高中,大部分需要我们去细细解读文本。初中生,正在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和高中生比起来,很多知识储备还不够。在针对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的就是细致,细致,再细致。

  本节课的教学,评课老师提出了一些很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比如,“闲人”这个词语的探究。文言文的.学习,重要的就是学习“文”和“言”之间的联系。另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不够简洁,学习目标应该简单明了的给学生指引方向。拓展延伸部分,对于初中生而言,给对比阅读苏轼的《定xxx》有点难度。拓展延伸,需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控制在适当的难度范围。依托于文本,和文本有联系,又高于文本。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刚刚接触初中语文,还有很多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以后一定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慢慢成长,不骄不躁。语文,是文火出功夫,不断学习和更新的科目。那么语文教师,更是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课堂技巧的总结,需要厚积薄发。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8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力争在课堂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我大致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景导入法。课前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古诗文中写月亮的名句,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的所写的月景中,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诵读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文言文教学来说,诵读尤为重要,整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朗读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准音,把握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多处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相互释疑,举手回答,教师只作适当点拔,以达到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法。小组讨论文重点字词、课文翻译及写景句子作用。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表现很好,很主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这些是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当然,这节课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朗读方法指导不到位,让学生翻译课文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多,应该在积累词语和翻译课文时,再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在走近苏轼的环节中,学生对苏轼的了解还很表面,课前应该布置学生尽可能地寻找关于苏轼的资料,才有利于真正理解苏轼的`心境。另外,本人来自方言区,普通话咬音不准,表达欠缺。本人所在学校教学条件差,几乎没有运用多媒体,对课堂容量把握不好,再者深圳地区的学生水平和本人所处地区的学生差异,也使本人心中缺了底气,造成课堂心理紧张,这也是个人心理素质、教学功底的欠缺造成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教学中应精于备课,读透教材,挖掘、深化、跳出教材,积极发挥自己的内涵与睿智,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灵活机动,善于驾驭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公开课时面对众多的听课教师应毫不怯场,善于临场发挥,懂得调节现场气氛,注意说话的艺术,同时,注意个人的仪态风度,令教态更亲切,对学生更具亲和力。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9

  教学内容:《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景色的描写,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一、积累词汇,熟读成诵。二、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三、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一、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方法得当 新课标要求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

  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自由朗读、大声朗读等方法,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而后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形式多样,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本。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文章的翻译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三、问题设计巧妙、材料引入灵活

  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主要设计下面几个问题并及时灵活引入材料:如苏轼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及时介绍相关写作背景; 虽然本课的教学在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还有几个地方自己觉得没把握好,觉得挺遗憾的。

  其一不够放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如“闲人”的理解等较有深度的问题不敢放手让学生讨论解决,教师介入太多。以致学生对“闲人”理解不到位,似懂非懂。

  其二课堂教学过程缺少创新,需要大胆革新。融入新的教学方法。

  其三教学过程中只考虑中上层学生,缺少对学困生的指导。没有顾及全面。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0

  这篇小品文已经讲完,但是,讲过之后却是心里放不下,原因就是在板书时,“人生感慨”部分与全文主旨部分有了冲突,备课时竟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导致课堂上自己感觉有些慌乱。

  由于周末,放学后同事们也都记着回家,也没好意思去打扰大家。今天返校,回到办公室,一定得好好问问是咋回事。

  另外,由于仓促,总感觉课堂上有什么东西给遗漏掉了,现在却是想不起来。

  当中的“叙事”和“描景部分推进都很顺利,就是到了抒发感慨这个地方,卡了一下。

  全文总结时,“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漫步的'闲游”还有“人生的感慨”中,最后一个我觉得有些牵强。

  第二部分的比喻句讲解得感觉还比较令人满意,不过需要一些练习题来测验一下才知道真实情况的。

  本周五进行作文时,一定要练一练。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1

  教授文言文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和积累。我先由多张月夜美景图片的连播配乐,创设情境导入,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吟诵描写月的诗句,以旧带新,引出本文写月的别具一格,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是写月之作,为后面理解写景句做了铺垫,又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对理解文章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言文更是如此。我在教这一课时,以读为基础,采用了多种的诵读方式,由浅入深的体会:首先,我让学生听读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准读音,听出节奏和停顿,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断句很准确;再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要求学生:把握好朗读节奏,读出韵味来;在学生有了朗读体会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展示读、评价读、创设师生竞读,多种互动的朗读方式指导学生的朗读,使学生读出韵味来,初步感知文章的感情基调。接下来,译读课文,即结合课文注释,译读全文。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译文。学生们有的看注释,有的查找工具书,有的相互讨论,有的举手问我……充分展现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不出所料,学生对字词句的含义或重点句翻译游刃有余,问题迎刃而解。于是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自然而然的走进文本,理解了文本。紧接着品读赏析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妙处。学生不但分析出月景的特点,修辞手法的效果,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理解,使我意外。可能是由于本节课前面的铺垫做得比较好,特别是品读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于是学生对主题的解读便异彩纷呈,达到了预期目的,也自然而然的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设计的拓展环节,我还是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扩写课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主题。事实证明,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我觉得本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在各种不同形式朗读中,学生比较顺利地走进了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在民主、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略有遗憾的因为麦克太短,为了达到听觉效果,学生面没有照顾全。在设计上,如果趁热打铁,及时指导学生背诵的话会更好。但设计不能贪多,课堂时间有限,我已达到了我自己的预期目标。

  总的一点感觉,公开课是对自己平时教学的一个总结。我会积极总结得与失,并争取今后做的更好。请领导、老师们给予指正。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2

  这次的公开课,安排的内容是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对我来说,苏轼一直是心中的偶像。而这篇散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一句,也一直在心头萦绕。

  文章很短,只有85个字,这一篇短文要教些什么呢?翻阅了课程纲要,查看了整个单元的设计说明,初步确定为:一把握重点文言词汇,二欣赏写景佳句,三感悟作者情感。本着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的原则,字词和句子的翻译主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完成,课上交流重点句和疑难句。感悟作者情感我初步打算从“月”字入手,顺便也欣赏写景佳句。

  就这样设计出初稿进行了试讲,同事们纷纷给出了意见。尤其是欣赏写景佳句和感悟作者情感处,过于单薄。因为在准备时,看到许多教学设计都抓了“闲人”一词,我便想跳出这一藩篱,结果没有把握到更有效的突破口,失于浅薄。在深入思考了同仁提出的意见后,我把“月”与“闲”紧密结合在一起,写月景,抒闲情,因月生闲情,因闲情而赏月,两者本就紧密相关。

  在具体设计中,“闲”字的领悟让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得到证实,学生普遍对“闲人”的含义存在疑惑。预设就在课堂上得以体现,而且学生通过背景的了解,已有了较深层次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东坡”别号的来历,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解,感悟“闲情”的真正含义所在。同时,借助《临江仙》一词中“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一句,进一步深入体会到,作者那种因月释怀,却终难放下的复杂心绪。

  而在“月”景的赏析中,一是紧扣了文本,通过修辞等方面感悟妙处。二是利用音乐,展开想象,在想象中丰富感知。这里,先是利用《春江花月夜》一曲的艺术特征引发出文章的艺术特征,接着,在乐曲中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老师利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澄澈透明的.湖水中,似乎空无一物,却又蕴含一切,包容一切。这一切,包括作者被陷害的愤懑,被贬谪的凄苦,被冷落的落寞……什么功名、才华、抱负、欢喜、忧愁……都被如水的月色悄然融化,化作虚无。此时,此景,我已与东坡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心中默念“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思绪也在月光下无声洒落……只是一个“盖”是把人从梦幻中唤醒,回到纷扰的现实,发出“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的感叹。

  在学生反复诵读之后,我板书下“长夜两闲人,月洗一片心”两句。这正是我对本文的一点总结,一丝感触。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感谢这“月”洗涤我一片凡心,给予我这一课时的安宁。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以自然山水为主题,课文均为文言文,这些模山范水的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除了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品味诗文优美的意境,还必须了解作者的情感,这是深入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

  学习本课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心态。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我所任教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本课要求在了解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经历后对文中“闲人”一词的理解可能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和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对月色的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睹月思人,借月抒怀,留下了诸多吟咏月的`名篇佳句,你能列举一些吗?它们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体会大文豪苏东坡面对挫折时的微妙复杂的心境。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1、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节奏。

  2、自主学习后同桌讨论交流疑难字句(圈点勾画),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户 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至相与空明 交横

  盖 闲人

  四、合作探究(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第二大组讨论第2、3题)

  涵泳品味写景的妙处

  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由积水想见月色之明,由水中藻荇写出月色之清,夜风轻拂,竹柏疏影横斜摇曳生姿……作者轻笔点染,境界全出,一幅皎洁空灵、清丽淡雅的月色图呼之欲出。

  体悟作者思想情感

  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3、文中哪些句子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设置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从被贬官的郁闷,到见月色入户的“欣然”,到无人同乐的失落,再到寻张怀民的喜悦,怀民亦未寝的心有灵犀,赏月的闲适,暂忘愁苦,逆境中聊以自 ,感悟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怀。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这个问题对学生很有难度。提示:第一注意夜游的时间:元丰六年(被贬官已经四年,有职无权),第二联系最后三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和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想到闲人的两层含义:被闲置的人和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理解了作者在面对人生逆境时的旷达胸怀。

  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 ,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五、课堂背诵及小练习

  六、课堂小结

  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逆境中怨天尤人者多,苦中作乐者少,苏东坡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才华横溢,更在于他坚毅、豁达的性格。请以“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叙事: 寻友赏月

  写景:(积水)月色(藻荇)竹柏 ------比喻 抒情、议论: 闲人 旷达胸怀

  教学反思:

  这节课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从字词文意到品赏体悟,紧扣文本,又有所拓展,学生学有所得。自学质疑、小组讨论的方法教会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章;知人论世的方法则教会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练习巩固的环节则针对学生的基础较差的现实,通过不断的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月夜美景、领会到苏轼写景之妙,更感悟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不足之处是背诵没有当堂完成。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4

  1、文言文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这三个方面是:文言文要重视知识的积累;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文言文要注重审美鉴赏。在这一节课里,我觉得这三方面我都做到了。

  2、这节课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有不少值得我继续发扬的。

  (1)教者这一方面:

  ①课堂引入巧妙有效。由学生平时对“闲”的理解巧妙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理解苏轼闲的特殊心境。

  ②课堂设计以“闲”字一线贯穿,又环环相扣。对“闲”的理解逐步深入,而每一步都紧密相连。

  ③目标明确,层次清楚。

  ④注重教学整合度。目标整体达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多样,教学内容综合。

  ⑤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学法指导。

  ⑥重视自身的亲和度。在教学中,我态度可亲,幽默风趣,充满关爱、及时激励。

  ⑦注重文章在提升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感悟反思。

  (2)学生这一方面:

  ①参与度。学生参与活动真实有效,学生参与活动的面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②合作度。合作学习真实有效,每个小组四个成员都积极合作讨论。

  ③兴趣度。学生对课堂活动很感兴趣,争相抢答。

  ④开放度。我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探究和创造的空间。

  ⑤掌握度。这一节课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学生掌握情况良好。

  3、上完这一节课,听了老师的点评和分析,我知道这一节课的教学也留下不少遗憾,值得我好好深思后加以改正。

  (1)课堂容量太大,有不少的知识点不够时间给学生好好吃透。特别是写景美的欣赏,学生一下子还没想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我呢,就给学生分析了,抢夺学生的思考。还有,品味“闲人”给的时间不够,学生还不能充分的透彻的理解,我就帮忙分析了,不该!

  (2)不注意设计有思维梯度的问题,如果有难题需要学生解答,应该先设计有思维梯度的问题,层层推进。如在学生思考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时,看到学生一下想不出来,我应该由浅入深地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逐层思考,水到渠成。

  (3)朗读指导不到位。我很想多一点时间给学生反复朗读体味,但看到时间紧,就没有做到,很后悔,以后不管怎样,也不能轻视朗读。我应该在学生每次读完后都给予点评知道,甚至应该范读文章。

  (4)知识的上下联系不够,没有和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这个知识点原先在哪里出现过,要引导学生联系。学习散文的方法框架怎样?要帮助学生构建起来。

  (5)缺乏脉络清楚的板书。

  教学疑惑:

  1、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多少为宜?有不少专家倡大容量、高效率,说一节课完成三个目标为及格,完成四个目标为优秀,完成五个六个目标才称得上是好课。但是这一次,老师都说我的这一节课的容量太大,应该设计两到三个目标就好。

  2、每个知识点都要上下联系,那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时间?

  3、课前给学生充分的预习吗?

  4、一定要用粉笔板书吗?

  5、新探索与守住经典,孰轻孰重?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5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我便开始进行课堂构思,即以文言为重心,开展字词类教学,培养学生的文言基础。在字词教学的基础上,赏析写月句,感受苏轼面对挫折和逆境的豁达乐观,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生命的人文精神。

  在对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我尽可能在这堂课上体现一种新理念,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在完成基础训练中发现问题。学生自主翻译作为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完成内容的理解。通过展示发现学生表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就是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

  这堂课从最初设计到最后的呈现,感想良多,下面就选择其中最深的'三点谈谈:

  1.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味古人的情感。

  2.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尊重每一个学生,我坚信“没有学不好语文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支持者和帮助者,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层次上有差异的学生,把目标注视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再通过激发竞争意识让学生相互质疑,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注重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把文本只作为一个“例子”。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挖掘学生潜在的语文能力。这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握好拓展的“度”与“法”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阅读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比较准确地确定拓展迁移的方向和范围,使学生望语文而生情,望语文而生趣。一节课的关注点不应该是面面俱到的。教师一点要舍得舍弃。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蕴……但在40分钟时间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点来教学,来挖掘。

  这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就是教会了学生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不足之处是我的语言运用的感染力不足,缺乏抑扬顿挫,影响了表达效果,而且教学评价语言单一,评价学生时表达感情缺乏真实感。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弥补不足。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反思05-29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2-22

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反思05-2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精选)06-1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07-17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08-07

《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反思08-04

记承天寺夜游 反思08-29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范文03-24

【推荐】《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