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23 19:07: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

  《紫藤萝瀑布》在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作者为宗璞,现代著名女作家。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之作,作者借紫藤萝的兴衰寄寓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文章语言一如作者一贯风格:清新,典雅,隽永。为最大限度体现藤萝的美丽,作者不惜运用大量修辞,极尽比拟之能事。授课中,为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本人把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中寻找修辞,反复讨论并体味个中蕴含的感情和哲思,而后以汇报的方式反馈,师生共同赏析。不妥处,再让其他学生补充,畅所欲言,老师适时点拨并指正,因而整堂课气氛活跃,发言积极,极大地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不足处在于太过注重赏析,而忘了笔记,重视了人文性,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知识性。憾哉。《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五》这一教学反思,来!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2

  整个上课环节总体我觉得比较顺畅,可能是设计时抓住了“瀑布”这个比喻的缘故,当然,学生回答也比较踊跃,使我容易进行对话,初一学生参与的热情一向是较高的。

  对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含义分析,考虑到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不大好理解,所以用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加以某种程度的铺垫或许学生也可以自己理解出来,但怎么加,加什么,我还没有明确的思路。

  对于先前比较得意的一个设计——让学生说说“心上”和“心底”二词的巧妙之处,虽然是可以比较顺畅地引入“作者更深的感悟是什么”这个问题,但事后想想,作者“心上”“心底”两个词真有这样的用意吗?真的是由浅入深吗?“心上”和“心底”或许就是同一个意思,我这样鲜明地加以区分,其实是过于技巧化的一种托词,追求过程的顺畅反而变得不顺畅,做作了。

  最后,仿句总结的形式好吗?这种套路真的是太泛滥了,尤其是公开课。来点清新自然的好不好!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3

  学期初开了一节课,在702班上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对于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而言,自认为一天的准备时间尚嫌不足,虽然这只是自己学校内常规开课,谈不上什么级别。

  整个课堂的生成和预设并没有出现太大偏差,如果以两年前刚上讲台时的标准来看,能够将一堂课讲下来就很不错了。但是已不能用两年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对于课堂,总有些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虽说粗浅,总还是结合自身实际的。在此仅就课堂流程谈谈自己的感受。

  整个课堂,能够按照课前的准备和认识落实。这确实是一篇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主要体现在课文内涵的把握上。《紫藤萝瀑布》有着较为深层次的情感,而且没有在文章内直白地表露,教师对课外知识的引入就需要把握分寸。对作者弟弟的死亡这一事件的引入上,我做到了繁简适中,既不让讲解占去过多的上课时间,又要学生能很好地把握情感。

  但我在对“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一句的展开时花费了过多口舌,不但没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较为特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课文主题的把握。我的讲解就没能很好地展现课文的积极面,对过往生活及社会环境分析过多,不但没有必要,也偏离了课文中心。经过反思,我觉得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一定要准,并以准确的认识全面指导课堂。

  其他方面,我的课堂结构过于紧凑,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能会跟不上,对基础知识的提点不够,令整个课堂感觉太“素”。在讨论人生感悟环节中,除部分小细节需再改进外,整体把握尚可,学生气氛得到调动。教态:与学生交流的态势不够,似有自说自话之感,目光和学生的交流有所欠缺。对人生感悟的讨论,要学生能谈出自己的理解,实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也很能体现教师的功底。

  不管如何,通过课堂还是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也认识了自己在两年内成长的情况。希望自己能通过日常的教学成长起来,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4

  我参加市优质课比赛,执教了七年级上第16课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现将准备及授课情况总结如下:

  一、根据文体特点与文本特点确定教学方向。

  这次市优质课比赛,主办方要求参赛教师呈报三篇散文和一篇诗歌作为参赛课题的备选。我理解主办方的意图是要考察参赛教师对“散文”和“诗歌”两种文体的教学把握情况。因此在准备过程中,我首先思考对于这两种文体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哪些重点,从哪些角度展开教学。其次,根据呈报的课题,再研究结合文体特点,具体的文本应该分别把握哪些教学重点。尤其是在这种多篇准备,抽取一篇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把“文体”和“文本”有效结合起来思考。

  二、在反复试讲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试讲不仅是预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同时还是教师调整授课思路的过程,更是教师不断加深对相应文本理解的过程。在试讲中,经过和听课教师的反复探讨,对文本的理解越来越深入,重点把握越来越准确。每次试讲后,我都会利用晚上的时间仔细琢磨听课教师反馈的意见,因为听课教师大多着眼于一个点的不足,我需要把不足改正后能很好地设计成一个整体,这样调整后我再试讲。正是在反复的试讲和讨论中,我对文本的理解才越来越深刻。

  三、授课中的优点

  1、授课设计思路明晰。眼前紫藤萝对作者的感染,与十多年前紫藤萝的对比中明白的道理,心情放松后的振奋前行。

  2、难点把握准确,分析到位。文本的难点在于分析眼前的紫藤萝如何让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在这个环节,我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紫藤萝对我的吸引。

  3、板书设计较为合理和新颖。本书我设计成一个张满帆的船形,既符合作者振奋前行的心理,又比较新颖。

  四、授课中存在的不足

  1、在难点部分——紫藤萝的什么吸引了我的学习中,对学生引导不到位,或者设计的问题不太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导致学生几次卡壳。应该采取小组讨论或者学生默读课文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充分。同样是在难点部分的学习中,我急于推进课堂,问题抛出后在学生没有反应的时候,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深入思考时间,在这种情形下,只是自己过多的引导了。

  3、课件设计简单。课件中环节比较全,但在文本解读的环节,只是设计了几个大框的问题。课件过于简单,不利于引导学生思考。

  4、没有结合背景对文本做深入解读。文本中作者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道理的感悟是借助紫藤萝表达出来的,但他对这一道理的真正感悟是从自己和家庭的遭遇中领悟到的,因此,适时适度的介绍这些会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5

  教学这篇课文,有两点体会:

  一、原来设计的1。5课时,第一个板块里,学生在研读“绘花”这个环节的时候,对于美句的品析精彩纷呈,我临时改变了教学预设,让学生充分的品味赏析语句,并且总结归纳出写景的几个注意点:特点、层次、角度、修辞、情感……因为有了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所以,把这个环节做得很透彻。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真正尊重学生,站在“学”的角度来灵活推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二、在研读紫藤萝花这个环节以后,我这样问“面对这一树闪光的紫藤萝,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在文段中找到了“焦虑、悲痛,宁静、喜悦”等词语。按理说,就可以罢手转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但是,当时,灵光一闪,我让学生回读课文写花的语句,看看哪些句子渗透着“喜悦”,并用喜悦的情感来演读。学生在找句子演读的过程中,我觉得她们对文本又嚼了一遍。最后,我归纳:一切景语皆情语。觉得,解读文本的时候,老师带着学生,在文本里“走一个来回”,收获是多么大啊。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6

  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是从学生心底出发的。无论他们多么幼稚,只要是从他们的“昨天”走过来,就有层次,有深度,就会留下进步的痕迹。我在教授《紫藤萝瀑布》时,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再观看教材上相关的彩色图片,这种“看图说话”是他们熟悉的活动,很容易进入;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行文顺序和观察顺序,反馈到“说话”时自觉地讲究“叙述的顺序”,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并不需要他们浸yin在“体验”中,但是却已经有了“层次”,有了“进步”。语文教学中,过多地用“体验”说事,常常是一种浪费。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我要学生比较图片与课文的异同,也是一种“调动”。比较的能力,学生原本就“有”,不是某一节以至多少节课上从无到有,凭空建构的。课堂上调动它,只是为了强化,使之浮出水面,进而清晰化。而乘机说出“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比颜色、线条、声音等更全面、更准确、也更深刻,因而更有益于智慧的发展”的话,则是现身说法的教化。对于现在“卡通的一代”来说,初中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卡通争夺孩子的眼球。而对“生死谜,手足情”以及“宗璞”的解读,包括《寻找我的名字》的写作练习,正好有利于展示“汉字”的精彩和魅力。我一直觉得,汉字是汉语文教学的根本凭借。请原谅,我非常反感用“词”或“词语”来替代“汉字”。我怀疑是“词”离间了我们的心灵和汉字的距离,否则,何以有那么多的人在获得了汉字的支撑,站直了以至跑出去之后,就过河拆桥,用全球化的词来教训汉字呢?

  同样应该指出,上述展示汉字的精彩和魅力之成为可能,是需要机会的。这机会就是探究。探究,顾名思义,就是探索追究。探究在课堂上,作为一种超出知识或智力游戏的开放性活动,它具有不确定性,但也是有起点和方向的。所以,即使我们探究中常常会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而不得不放弃解决问题的尝试,这种放弃也应该是在竭尽所能之后。例如,对“宗璞”的理解,虽然完全可能是一相情愿的解释,但我们借助工具书完成了一次探究,而且是一次“意外”的探究。当然,意外是相对我而言的,在提出问题的学生那里,它是来自真实阅读、自主思考之后的意料中事。至于像“大革命”这样的问题,由于师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让学生课下解决,作为自主探究向课外的延伸,应该不失为一种策略。

  总之,学习《紫藤萝瀑布》,我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的心灵,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却毕竟为这次课堂探究划上了句号。更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在这次拜访的途中,我一不小心接触到了学生开放心灵的一角,从而相信,那里可以是非常精彩的。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7

  我要学生比较图片与课文的区别,也是一种“调动”。“比较”的能力,学生原本就“有”,不是某一节课上从无到有、凭空建构的。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是为了激活它,使之浮出水面,参与到新的学习中去。我因势说出“ 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比颜色、线条、声音等更全面、更丰富,也更准确、更深刻,更有利于智慧的发展”一番话,则是现身说法的教化。对于现在“卡通的一代”来说,初中语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与卡通争夺孩子的眼球。而对“ 生死谜,手足情”以及“宗璞”的解读,包括《寻找我的名字》的写作练习,正好有利于展示汉字的内涵和魅力。我一直觉得,汉字是汉语文教学的根本凭借。请原谅,我非常反感用“词”替代“汉字”。我怀疑是“词”离间了我们的心灵和汉字的距离,否则,何以有那么多的人在获得了汉字的支撑,站直了以至跑出去之后,就过河拆桥,用全球化的“词”来教训汉字呢?这也许是题外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8

  实际的课堂教学的把握却是不尽人意的,甚至凌乱。比方导入课题后,没有及时地板书课题,后来才补上(这是一个失误)。板书设计没有突出文本的脉络,主要内容的概括,不尽合理。由于紧张的缘故,没有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去,把老师学生割裂了开来,没有和学生、课堂很好地融为一体。时间的把握上,拿捏不住尺度,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这堂课值得思考的就是:一堂课的把握上,究竟该怎样设计,定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最后又究竟生成了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我的这堂课,在目标的设计上,有点“贪多嚼不烂”的感觉,目标设置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导致这堂课的时间不够用,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最后一个环节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只能留待下一节课。

  总之,学习《紫藤萝瀑布》,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走进了紫藤罗的心灵。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但毕竟是我对语文课堂探究的一次尝试。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9

  我对本节课的体会是,教师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出现在课堂上,面对文本,他必须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只有这样,他才能容许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点缀。教师只有是“ 学习者”、“初读者”,才会遭遇真问题,在问题面前发愁伤脑筋,把思考作为“劳动”来经历,从而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我们在课堂里对“宗璞”的理解,很可能是一相情愿的解释,但我们借助工具书完成了一次探究,而且是一次“意外”的探究。当然,意外是相对我而言的,在提出问题的学生那里,它是来自真实阅读、自主思考之后的意料中事。我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的心灵,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却毕竟成就了一次真实的探究。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这次探寻途中,我一直就站在学生的身边,他们不时地提醒我,他们所在的位置在哪里;我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我们就是这样搀扶着,一路走过来的。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0

  《紫藤萝瀑布》是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写的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我原本想偷懒,照前三课的套路上一下,让学生读读课文,整体把握一下,谈谈或是小组交流交流人生感受就完事了。不幸的是,这一课我在导入上就“卡壳”了。

  我以黄果树瀑布导入,不想我们农村学生没有听说过。导入失败后,我索性直截了当地问学生有没有见过紫藤萝。学生先异口同声说没有,后来有一个学生突然插了一句说前面彩图有,我就让他们一起看彩图。在他们看的时候,我留意了一下他们的表情,大多数人的反应告诉我:紫藤萝没什么特别,跟油菜花差不了多少。

  于是我将学生引入文本:“欣赏完了照片上的紫藤萝,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作者笔下的紫藤萝!”先让学生将课文默读了一遍,解决了其中个别生字后,又自己“声情并茂”地范读了一遍。(因为学生在周记中都说我上语文课很深情,读课文时声音很美。)读完后,我请学生比较,是照片拍出来的紫藤萝美还是写出来的紫藤萝美?学生齐声兴奋地说是写出来的美。我追问,课文中的紫藤萝美在哪里?几位学生在座位上脱口而出:“课文中的要有生命力!”我趁势提议:“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为什么作者笔下的紫藤萝会比拍出来的真实的紫藤萝美?”

  学生开始安静地看书。可两分钟过去了,竟无一人动笔!看来他们不懂如何研究!我及时打断了他们的阅读:“课文中万花灿烂的紫藤萝瀑布是由一朵一朵紫藤萝花组成的。同样,美的课文也是由美的句段组成的。同学们为何不先找到那最打动你的美的句子,然后针对这个句子进行思考呢?”这样一提醒,学生果然动笔了。他们的课本上逐渐出现了线条、圆圈甚至笔记。

  又过了五分钟,我请学生把研究的结果进行交流。部分学生举起了手,但举手数量比我预计的要少。我猜想是胆小的同学怕理由讲错,不敢举手,又加了一句:“这篇课文有些句子给人的直觉就是美,美得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朱老师就看到了这样的句子。如果同学们和朱老师有同感,也可以把这种句子找出来,不用讲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琢磨‘花儿为什么这么美’”说完后,原先低头的学生也举起了手。

  第一个学生找出了“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一句,并简单地分析说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使文章变生动了。我又请这位学生精确地说出比喻、拟人体现在哪里。在说到“挑逗”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时,我故作不解状:“‘挑逗’一般指不文明的行为,作者用在这里好像不大合适?”学生对“我群起而攻之”:“这说明紫藤萝花很可爱,写出了他们的生命力。”我满意地故作“茅塞顿开”状。师生笑成了一片。

  或许受了这位学生的启发,其他学生也找出了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其中一个学生答到“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时,我随口提了句“同学们都见过瀑布吧,让我们来想像一下紫藤萝和瀑布结合是怎样一幅画面。”谁知学生对我这句话特敏感,纷纷说没见过,个别说只在电视上看过。这也难怪,农村学生没有城里孩子那么多出门旅游长见识的机会。没有见过或是只在电视上看过是无法体验到瀑布的雄壮气势的,对这个句子的审美会大打折扣。这时,我脑海中出现了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就问学生有没有学过写瀑布的诗,部分学生说出了《望庐山瀑布》。我鼓励学生把这首小学时学过的诗试着背一遍。背完后,我让他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紫藤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组合在一起的画面。几秒钟后,学生闭着眼脱口而出:“哇,雄壮”“很壮美”。通过这个用古诗创设的情境,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

  课堂活跃了一阵后,新的问题又摆在我面前:学生都将注意力放在了作者对修辞手法的应用上,他们出现了思维定势!我立即对他们的答案进行了归纳:“同学们刚才说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都属于修辞手法。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1

  听完《紫藤萝瀑布》一课,我获益匪浅。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朗读与赏析的相得益彰,让灵动的文字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熠熠生辉。

  教师是聪明智慧的,在课的正式环节中虽没有加设生字词训练,但在导入正文前的间歇却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大声朗读生词,这无疑让学生在正课开始的时候便意识到生字词的正确朗读与积累对文章的阅读起着铺垫作用。

  教师的引入令人出其不意,从生活中切实可感的的情节入手,出示几种常见的花。这些花都有自己的秉性,这是它们不同与其他花的独特之处。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将它们用精准的文字演绎出来,将诸如向日葵、玫瑰这些形形色色的花鲜活的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些为人所熟知的花给学生带来了亲切感,也为本课学习紫藤萝瀑布起到水到渠成的推动作用。花与花的对比和过渡,加深了学生对不同花性的认识。

  本课最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素养的地方是朗读与赏析,教师在这一部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围绕直接描写紫藤萝花的句子,让学生勾画和品评。这无疑在细节处给了学生发挥的余地,锻炼了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的引导更是令人拍案叫好,精湛的语言引导,适时的点拨,让学上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对课文的品味有的放矢。本文的题眼“花语”,也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迎刃而解。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与赏析,让“紫藤萝瀑布”这一主角的灵魂特征赫然醒目。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为了更好的走进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所以教师在执教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更多的对作者当时的身世背景作了介绍,让讲解从课内到课外有机结合,促成学生有效的将花与人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全文主旨深刻、透彻。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2

  从前的课堂里,教师似乎无所不知,授课成了呈显才学的机会,是居高临下式的;现在学生主体以后,教师便煞费苦心地将课堂设计成娱乐板块,自己成为节目主持人,还是那种“快乐大本营”式的。我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里有时候需要作为“知识的上帝”出现,有时候扮演节目主持人效果可能更佳。但教师的本色使命除了课堂的组织者外,更应该是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尤其是参与者,教师应该有身临其境的参与姿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超然于学习活动之外,做一些应节而舞的假动作。而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表现出来的通常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真实姿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在组织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格外注意与学生“同甘共苦”,从而有了意外的收获。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3

  本文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的人生意义,是对花形、花色、花香的一个总体提炼和归纳,由景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现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4

  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在我看来,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课就象是跳水运动员做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成功了满堂喝彩给人美的享受,失败则成残缺品全部变味,教的人不是滋味,听的人更是无聊。该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课呢?准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这一问题。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

  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新课标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回忆性的启发导入,要学生将小学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背出来,回忆其中描写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态和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喜欢什么花,描绘一下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最难以忘记的花开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中见到的开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们想象,自己喜欢的花象瀑布一样是什么景象,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最合适,学生沉默了,我让他们翻开课文。简单的将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课文的导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听的很认真,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动一刻。

  由于课文的生字词特别多,而且比较难,所以我在课堂上将重点生字词再解释了一遍,并且将所有生字词带读了两次,,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两次。这样,对于字音、词义就有一个巩固的作用效果。

  新课标提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这个要求,我让他们听课文的录音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问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她是按什么思路来组织文章的?检验他们能否读懂文章。设定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助于他们仔细看课文,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等他们看完课文后,我提问时很多同学举手表示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叫了3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回答正确。

  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像,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成功的导入了文章之后。我采用了“欣赏法”的教学方法,即以审美为主干的阅读方法。这篇文章首先打动人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我首先要求学生将他们认为的文章中最精彩的句子划出来,并且思考这些句子文段好在哪?这个问题我让他们四人学习小组讨论。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品词品句,欣赏美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教学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举手,当时场面有些混乱,学生都认为自己找的句子是写得最好的,主动分析句子罗列理由证明自己的选择是“英明”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基本没怎么分析学生自己就将文章句子分析了,并且分析的很到位。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学生对文章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以及“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等句子能够理解到这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能将写景的句子的妙处说出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的生动具体形象化。我觉得品味语言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

  散文常以生动的语言取胜,散文将文章的语言分析好了,文章结构就好办了,剩下的收尾工作也好做了,接着我就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要学生将文章朗读一遍,将文章中写到紫藤萝树和花的句子画出来。然后思考三个问题:

  1、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写出树的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么描写紫藤萝花的?

  3、作者描写紫藤萝树和花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给五分钟的时间思考,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这三个问题分析文章语言时都有提到,基本只要他们归纳总结好就行啦。到这里文章基本就讲完了。接着,我让学生提出文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听明白,或者有疑问都提出来,提了几个问题,同学之间自己解决了。

  这篇课文是我真正走上三尺讲台教书以来,最有感觉的一堂课,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并且完成了预定目标,这从作业批改可以看出来,我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是学习紫藤萝瀑布的写法写一篇小作文,完成的非常不错,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优秀”,并且其中很多人还写成了大作文,只有极少数学生拿“中”。

  我不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

  一(1)班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学生很活跃,自己设置的课堂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压力”的欣赏文章是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觉得很新鲜,有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欲望。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完课文之后,他们很激动,很乐意借用这篇课文的描写手法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因此我较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有些乱。使学生学得更好,这应该是一切教学形式的最终目的所在。千万不要只顾让学生“自主”学习,追求形式上的课堂活跃,而乱了课堂,疏忽课堂老师的引导作用。今后的教学路还很漫长。对于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兼顾课堂纪律,我将会去摸索,去总结。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5

  通过本次的课堂教学实录,我认为有许多环节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

  1、师生互动开展的还不错,但生生互动方面有所欠缺,今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和学生对话。设置场景,让学生融入情景,从而真正的学以致用。

  2、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发现归纳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但要跟随教师学习,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归纳总结,自己得出结论,我在总结时,没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出来,而是直接出示给他们。使学生直接记忆,效果欠佳。

  此外,我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具备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标准的语音语调,有益于开发学生心智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除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开启学生发散思维的升华,尊重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快乐。

  通过本次课堂实录,我深深的感到,教学永远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无论怎样构思教学,总有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学生,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考虑好每一环节,这样每一节课才会是高效率的。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紫藤萝瀑布》听课记录与反思

2.《紫藤萝瀑布》优秀课件

3.紫藤萝瀑布作文(7篇)

4.仿写紫藤萝瀑布作文

5.紫藤萝瀑布作文7篇

6.《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7.《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8.紫藤萝瀑布阅读答案(15篇)

9.《紫藤萝瀑布》仿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