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09 09:31: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1

  上周三有幸在初二八班录了一节录像课,课下反思多多,特如下:

  成功的地方很多,归纳几点:①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四高一块,四环节”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说、写、讲、练、质疑、解惑的综合能力。②同学们课前准备很充分,例如,同学们能利用课间的时间把预习的内容在各小组长的安排下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板书展示。这样能把更多展示机会留给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体现了高效率。③本节课讲述了《长江沿江地带》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两部分内容,同学们学得认真、讲得完整、内容梳理的有头有序,体现出大容量。④同学们在展示时各有千秋,例如范雅雯同学能用歌曲把展示的内容唱歌大家听,是同学们对此内容理解的更深。又如李晓娜同学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又把长江沿江地区的环境问题编成儿歌加深记忆,效果更好。真可谓是高互动。⑤反馈时仅仅5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做了很多题,都是各个小组用了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形式,但效果很明显,在也体现了高互动。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归纳如下:①极个别学生预习不认真如张卫华学案没有完成。②由于个别学生对记忆知识掌握不熟导致讲述效果不好。③还有如李占新同学、李玲辉同学缺乏展示的机会,展示时说话不流利,没有给本组加上分。④拓展、质疑内容少,教材挖掘不深展示提升不够。

  补救措施:①加强预习检查,明确学习任务。督促小组长提前检查。②给学生熟记的时间,告诉他们理解记忆的方法,一定要理解记忆,提高记忆效率。③加强每组4、5、6、号同学的平时的展示训练工作,督促他们要多说、多练,以致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④告诉学生怎样学习教材的方法,怎样挖掘教材、拓展教材完成学习任务。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2

  第一节学过了秦岭-淮河线,孩子们对南方与北方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图片让孩子们对南北方的差异性有更深的认识。课是这样准备,我们先展示南北方的不同景观的图片,让孩子说这些图片有何特点,导入新课,展示思考题:来自哈尔滨的学生说,他们的寒假长达40天,而来自杭州的学生说,他们的寒假只有20天左右,暑假却长达2个月。为什么北方寒假较长,而南方却暑假较长?让孩子们讨论回答。展示南北方在农业上的差异性图片,看关于东北黑土地、江南水乡的视频,让孩子们总结差异性。展示南北方其他方面的差异性,如植被、降水、温度、自然资源、饮食、民居、交通,让孩子们用表格的方式对比填写,最后老师总结,做练习题突显重点。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大家积极参与,充分准备,比用课件效果要好。孩子们记忆的内容要比用课件牢固,像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经常运用,以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这节课的不足是,参与辩论的人数少,有些同学准备了但因害怕辩输而不敢说,在以后要培养这些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大胆参与。由这节课让我想到,在课堂上需要讲的要精讲、细讲,对于孩子们能理解的少讲或不讲,把时间交给孩子们,效果会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把握好,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自主学习中接受知识,还他们一个快乐的课堂!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3

  1、本节课的由学生感兴趣的旅游活动为引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一直围绕着旅游活动,在旅游的话题之中学习地理知识。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那就是:日常的旅游不是简单的游玩,要善于从旅游的现象中发现背后的知识,多思考、勤提问会有更大的收获。

  2、几个效果较好的设计之处:其一,航班、列车时刻表所列的时间和里程将比较抽象的距离和位置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用其它地方加以比较,直观展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位置,体现了地理课标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原则。其二,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地图和图表分析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到旅游中应当准备什么样的物品;分析在气候和地形的综合影响下会有什么样的美景出现?分布在什么地方?由地理又回到了生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原则,同时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其三,通过旅游线路的设计,找出其中规律性的现象,探求现象背后的原因,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魅力。

  几点不足和思考:

  1.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最大的兴趣集中在当地的美食和美丽的风光上,下一次的设计能否尝试以此为切入的突破口来完成教学活动的设计。

  3、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语言组织要准确,需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否则学生会产生歧义,造成“所答非所问”的情况。

  4、第二稿的设计由学生个人感兴趣的景点引导到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和知识,学生想到哪里我讲到哪里,大家一起分析到哪里。这种设计虽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由于学生思考角度的不确定性,会导致课堂内容的凌乱、没有条理、重点不够突出等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和探讨。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4

  1、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先声夺人,辉映全堂;不好的导入则窒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成为教学成功的障碍。优美的歌曲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能调节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自然、和谐、融洽、完美的境界中,在愉悦、欢快的心境中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得到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一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有趣的导课,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只有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爱学,因此导入时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做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互动,能激发求知欲,防止产生厌倦心理。

  2、在处理教材上,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以“启发——引导——讨论——探究——评价分析——总结”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逻辑推理,层层推进。通过对“为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不马上收回香港澳门”、“用什么方式收回港澳”、“一国两制构想内涵”、“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什么地方”、“港澳回归历史意义”、“一国两制的意义”等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课文重点理解掌握,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一国两制”的意义调整到最后处理,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课之后能够自然理解。

  3、在制造历史情境方面,我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七子之歌》导入教学,引导学生回忆近代史上香港和澳门是如何离开祖国怀抱,体会国家统一是全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对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过程,使用视频资料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香港澳门回归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4、课后,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创新能力不足,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此方面能力的培养。

  5、这节课将香港、澳门放在一起比较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找出它们的不同,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香港澳门,分析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响。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5

  本我任教八(2)、(3)、(4)、(5)、(6)5个班的地理,八(2)、八(3)的综合课和九(2)班的校本课程,为了更好的指导今后的,现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如下:在修养方面,我认真向,模范,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思想觉悟,自觉维护工作大局,乐意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并积极完成,能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言行符合职业要求,关心护学生,教育行为规范,与相处融洽,。在发展方面,我认真阅读所订的教育书刊《心理世界》和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善于做差生的思想工作,把教书育人中师生的心理共鸣作为自己的追求,力求达到这种教与学的最高境界,主动参与校本研修,发展积极、有新意的见解,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究,参与教学竞赛和展示,教学成绩突出,学生满意率高,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充分肯定。在教育教学行为方面,我严格遵守教育教学法规,严格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关心爱护教育对象,不歧视学困生,举止言行大方得体,总是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工作尽职尽责方面,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工作任务,尽管很多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总是想方设法使每位学生学有所获,都有进步,《》()。通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最后取得了的成绩,好多学生喜欢地理课,喜欢我的地理课堂。在工作上的与失败方面,我觉得我的成功之处就是和同事和学生相处融洽,愉快,我的工作得到了邻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失败之处就是没有发表,仅仅发表了几篇在自己的上,这是很不够的,以后要多把自己的教学心德,教研论文发表出去。在与人合作方面,我自己觉得做得很好,以后还要虚心学习他人处事的,不断完善自己。在出勤和遵守劳方面,我做到了有事先,不迟到早退,及时到岗到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认真学习操,积极参加各种、研修和。

  下期努力方向

  1,加强专业学习,多撰写专业论文,力争有高质量的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

  2,加强校本研修,多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把地理教学做的更好。

  3,加大辅困力度,努力提高会考合格率。

  4,思想上,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思想觉悟,不断完善自己。

  5,向他人学习,要学人之长补已之短。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6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殊不知人类认识地理事物及其规律的过程,就是一个漫长艰难的探索过程。这一过程中体现的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对于实施新课标后的地理教学无疑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启迪。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反思之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结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导引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水热差异。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还可结合报刊杂志、电视新闻,接收各种音画逼真,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例如通过收看近几日央视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观察电视屏幕上的天气预报图,学会天气符合并能分组报导天气状况。此外,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灵魂。要让学生用好地理图册、填充图、教材彩图、插图。通过读、填、绘、析,养成手不离图,

  反思之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7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

  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四: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

  五:解放学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大手脑活动频率。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解放学生,使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圈,有足够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空间,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创造,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聪明才智,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到实处。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8

  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把目标定位在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显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指导学生西双版纳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尝试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想和健全人格,实现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

  教法分析

  教师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景观图,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可持续发展观的渗透教育。

  学法分析

  新教材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体现此教学思想,本课主要设计以下的学习方式:

  1、学生通过读书,读图,尝试独立地从课文和网络中获取地理信息。课堂上启发学生与教师互动,思考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完成课题。

  3、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动手指导学生从网络,报刊中获取知识,并倡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加深体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运用景观图片等资料,说出西双版纳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并结合案例资料分析说明傣族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通过阅读有关地图和统计资料,分析归纳西双版纳旅游业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和交流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

  丰富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

  教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制作的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图片和傣族民族音乐。

  [引言]这些优美的画面和旋律把我们带入美丽而神秘的西双版纳,今天我们常州地方旅行社,设想为我们常州市民开辟西双版纳新的旅游路线,那么,他们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版纳,该如何进行呢我们就跟随他们一起来到版纳看看他们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讲授新课:

  首先,他们请西双版纳旅游局为他们介绍版纳的旅游资源。请准备的小组进行汇报。

  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讲解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然后,需要西双版纳地方旅行社的合作,请他们为此设计旅行线路和安排。同样,邀请他们进行展示。

  两组学生代表各自展示小组设计成果。请考察团评价。教师也参与评价。

  接着,西双版纳政府为了欢迎考察团,他们为此对本地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介绍并展示近几年版纳经济的发展。

  同样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和交流。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

  最后,请考察团发表自己的看法,述说自己在考察时发现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对刚才学生的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展出路。

  问题:西双版纳旅游业出现下滑的趋势,请我们现在的各方人士为此献计献策。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高招,提出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绿色旅游,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总结升华:

  在学完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后,思考:

  ⑴请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疑问的提出,然后进行解决。

  ⑵请学生谈谈西双版纳吸引自己的地方

  ⑶从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中,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对我们常州旅游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教学反思

  纵观上面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它与我们大多数教师目前采用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有显著不同。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过程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

  本节课堂教学设计围绕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的发展。一开始,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本区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等等,而是首先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基础上列举出他们知道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由此获得更多真实的,感性的材料,丰富关于西双版纳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依据展示信息深入讨论旅游经济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并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为常州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2、教学组织形式不只是大班集体讲授,还有全班集体研讨,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立研究等组织形式

  在本课教学中,有大班集体讲授,如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归纳旅游业发展对常州的借鉴并交流观点时为个人探究与全班集体研讨相结合;在收集,分析地理资料研究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时为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学以致用解决地理问题时为个人独立研究。多种组织形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获得了地理知识,发展了地理技能,锻炼了地理思维能力。

  3、教学材料不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有一定的开放性

  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材料除人教版教材提供的材料外,还有教师共同课前收集的真实材料,以及学生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从网上搜集的资料,因此,教学材料显现出相当的开放性。这些生动鲜活,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分析讨论材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及经验,把握地理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4、教学活动不只是局限于课堂,而是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

  在本课最后,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些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拓展活动,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到了课外。这些拓展活动紧紧围绕本课主题――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而设计。这些活动采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制作地理海报,地理公告板,地理展览,地理宣传小册子。发表地理小演讲,参与家乡旅游业的建设等等,不同的形式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拓宽了渠道,提供了机会。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9

  对于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学习,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观察、比较、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一月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和三级阶梯的界线有何相似之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引导学生质疑、释疑,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运用科学方法手机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自身潜能的发展。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明确一个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完整的自然环境,由于其内部的自然要素的差异造成自然环境的地区造成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这种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不仅影响当地的生产而且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民俗等人文活动,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10

  我在讲“等高线地形图”时分别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式。第一种教学方式:直接出示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解释其含义并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二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予以纠正并解释其含义,然后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三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然后让学生对照立体图发现陡坡和缓坡的位置。

  结果,我发现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第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第二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有所好转,但学生仍很被动。第三种教学方式,学生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整堂课都“活”了起来。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在第一种教学方式中完全是被动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一个听众,只需进行机械记忆,不需要其他方面能力的发挥;第二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学生仍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为教师搭好了“戏台子”;第三种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同时使学生不但能知其然,而且也能知其所以然,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可见,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愿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学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11

  我讲《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这节课的体会是,因为去年在北京刚举行29届奥运会,学生普遍对此比较感兴趣,也对北京有个初步的印象。但是真正深入的去备课,发现原来这节课并不是很好上,因为本身在教材内容上来看,这节内容就有点散乱,重难点不是很突出。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把教材的内容打乱,重新整合,就有了我这节课的内容。

  这节课的亮点:1.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印象中的北京,对北京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观看一组北京风光的图片,这组图片反映到北京的方方面面,如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清华大学、还有像北京国际机场等,让学生看完这组图片后说出北京有哪些城市职能,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来,而且是种很巧妙的结合。

  2.在讲完北京的城市职能后,我就问学生为什么北京有这些城市职能,这就跟它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有关。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在这部分,我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的方法,我给出了几道关于北京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题目,让学生来讨论分析,从而总结出北京的自然特征。

  3.在讲到北京水文这个自然要素的时候,我又联系到了教材后面的内容,把河流与北京城址的变迁联系起来,造成北京历史上城址不断往北、往东扩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源,所以我很自然的就把这部分内容提到了前面,使学生认识到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不足之处:1.虽然我已经把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但是感觉重点、难点还是不够突出,重难点的讲解还不够深入。

  2.给学生讨论的题目还有点简单,有些题目还没有经过深入的推敲,感觉讨论价值还不是很高。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12

  我讲《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这节课的体会是,因为去年在北京刚举行29届奥运会,学生普遍对此比较感兴趣,也对北京有个初步的印象。但是真正深入的去备课,发现原来这节课并不是很好上,因为本身在教材内容上来看,这节内容就有点散乱,重难点不是很突出。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把教材的内容打乱,重新整合,就有了我这节课的内容。

  这节课的亮点:

  1.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印象中的北京,对北京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观看一组北京风光的图片,这组图片反映到北京的方方面面,如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清华大学、还有像北京国际机场等,让学生看完这组图片后说出北京有哪些城市职能,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来,而且是种很巧妙的结合。

  2.在讲完北京的城市职能后,我就问学生为什么北京有这些城市职能,这就跟它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有关。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在这部分,我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的方法,我给出了几道关于北京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题目,让学生来讨论分析,从而总结出北京的自然特征。

  3.在讲到北京水文这个自然要素的时候,我又联系到了教材后面的内容,把河流与北京城址的变迁联系起来,造成北京历史上城址不断往北、往东扩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源,所以我很自然的就把这部分内容提到了前面,使学生认识到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不足之处:

  1.虽然我已经把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但是感觉重点、难点还是不够突出,重难点的讲解还不够深入。

  2.给学生讨论的题目还有点简单,有些题目还没有经过深入的推敲,感觉讨论价值还不是很高。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文字说明少了,但增加了读图题和活动题的量。重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改进我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如: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示在网上搜寻到的相关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增长情况以及造成当今我国的主要人口问题。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两次学生讨论效果良好,一是讨论人口的分布规律;二是讨论我国的人口问题。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去设问、然后想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后的练习情况也较好。本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反思:

  1、这堂课我充分利用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辨正唯物主义观念。通过小组活动形式,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后会多多开展小组活动形式,充分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转变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2、本节课我认为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教法上还应再放开一些,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在知识点上还应把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再突出一些。在组织教学方面有时幽默也是很好的处理问题的办法。本节课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知识容量还不够大,应该掌握好时间分配的基础上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是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中的第二节。学习时间一课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地理位置、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景观、多样性的文化民俗、支柱产业旅游业。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主要从自然、人文和经济切入,升华到人地关系。

  本节课在40分钟的时间内,圆满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得益于导学案的使用。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导学案能尊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性普遍提高,学生乐于探索和表现自我的热情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本节课以导学为主,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后,通过先学、展示、反馈等环节完成。在先学环节中,我设计了6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挖掘教材内容,通过自主学习找到答案,同时让同学们比速度快慢,比效率高低、比正确与否,用10---15分钟的时间完成;接下来配合奖励制度,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按照自学完成任务的先后顺序展示自己的答案,展示中,同学们有的复述,有的概括,有的推理,有的读图分析,有的补充解释,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合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之后全体同学做课堂练习,检验反馈学习效果。做到了学以致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掌握的材料较少,课前未动员进行相应的材料收集与辅导,学生的回答大多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复述,只有少部分同学能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争强好胜,往往思维活跃,自学速度快的同学始终是那几个,导致后进生在反馈当中只是起到摇旗呐喊的作用。

  鉴于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课堂学习与课下学习相结合,留给学生更宽泛的调查研究、分析建议、交流的时间;另外,也可放手于学生,指导学生主持相应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研究的辅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目的性,增强学以致用的实效性。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15

  中东一节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这两节课学生的展示比较好,细节上有这几方面很满意:

  1、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主要有四个,这两课时,准备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成为热点的原因有哪些,第一节课学生总结的不够好,第二节课将两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学生把四个原因归纳较好,缺少了文化差异大这个问题,通过我的追问,其他学生很快就补充了文化和宗教方面的冲突,使整课内容有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所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在六班关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时,孙媛同学的补充让我非常满意,同学们在展示时只能说出水资源的缺少,不知道为什么会为水而战,而孙媛能够结合图,指出多个国家共用一条河流水源,使国家间产生矛盾,进而会使战争加剧。教师及时进行追问:中东的石油资源和水资源比起来谁更丰富,学生很容易就答出是石油资源。

  3、对于阿以冲突的展示,我用很巧妙的方式进行了转折。学生在展示耶路撒冷时,我补充到,耶路撒冷这个城市是三个宗教的圣城,而是在首都是也是有争端,由两国共用,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巴勒斯坦地区的战争历史吧。下面都教师指图精讲,目的让学生了解一下阿以冲突,对中东地区的战争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

  1、学生展示仍然不能将上一组的知识点应用到本组的展示中,如在展示中东水资源时,学生想不到这与中东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有直接的关系,在展示中不能直接应用,而再为什么为水而战时,又不能应用到河流少的问题,使得本来老师设计好的问题递进的学案被学生拆得七零八碎,知道的连接性不够强,还需要老师的一再指点,这方面的培训每节课都有,但是效果不够明显。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

  2、学案后的综合题有些难度,不适合新课后的训练,应该在综合复习时用,以后需要再对学案进行改进。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地理教学反思

2.地理教学反思

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反思 黄河教学反思

4.地理教育教学反思

5.地理的教学反思

6.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

7.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8.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