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窗边的小豆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窗边的小豆豆教学反思1
巴学园的确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科目,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同桌,音乐课可以随着韵律随意舞蹈。“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使得吃饭也成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散步、露营、野炊……每一天都那么快乐而有趣,每一天都期待着去她的巴学园……这里没有空洞的说教,更没有堆积如山的作业,没有压得孩子抬不起头的考试、排名。哪个孩子不喜欢这里呢?如果说这里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孩子们就是恣意生长的小草,任性而自由。天性顽劣的小豆豆,在这样的环境下快乐成长,可以说是巴学园成就了她。
“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的梦想远比老师的计划还要远大。”小林先生如是说。要提供孩子发展需要的教育,教育与成长应是自由与天真的大合唱。这就是小林先生的办学理想。
看起来像是童话,因为现实的教育已经走得太远太远……
现实中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什么?打造品牌,提高级别、提升知名度。有多少人是从孩子的成长需要来考虑的呢?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成长氛围?孩子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童年?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孩子们就被训练有素。小朋友坐端正,小手放放好。整齐划一的训练,使得多少孩子泯灭了天性与灵性,磨平了棱角变得循规蹈矩。小小年纪,书包变得越来越沉,镜片变得越来越厚,刻板规范的学校生活,繁重的学习负担使孩子童年的天空变得灰暗。单调的学习生活,残酷的竞争与挤压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扭曲而阴暗。难道这就是我们现实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吗?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这是显见的道理,人所共知的道理,可是考试的压力,升学的压力不光扭曲了孩子,还扭曲了教师,扭曲了家长的心态。理想终究是理想,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于是理想的`教育仍旧像是美丽的童话一般,可望而不可及。我们都沦为了现实的奴隶。
小林先生是一个真正热爱孩子,理解并尊重孩子的人。他能静静地倾听一个孩子絮絮叨叨没有条理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他能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让孩子感到自己和校长先生是平等的。顽皮的小豆豆为了找到丢失的漂亮钱包,小小的身体趴在便池边掏空了便池,这在任何一个成人的眼中都是不可理喻的、疯狂而又危险的举动。然而小林先生没有大惊失色,只是“稍微凑近了小豆豆的脸孔,像好朋友似的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虽然钱包最终也没有找到,但小豆豆觉得“即便钱包没有了也挺满意的,因为自己干了这么多的活,还因为校长先生对自己做的事情没有生气,很信任自己,把自己当做一位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就是这样的小豆豆,也许在世俗的眼光中她实在是个不被容忍的“坏孩子”,可是在巴学园,小林先生不停地对她说:“你是一个好孩子。”这简单的一句话给了小豆豆多少激励和鼓舞啊!
窗边的小豆豆教学反思2
展示课结束了,我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喝彩,同时也为孩子间的差距感到深深的担忧。
回想这节课,我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贯穿,以“读书真好”开始,以“让我们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吧”结尾,以推荐好书作为推手,以阅读方法的指导为依据,让孩子学习如何选择书,如何品读书,如何聊书。虽然不一定每个孩子都已经掌握,但至少,感觉孩子们不再那么漫无目的。
在介绍如何读书时,我建议孩子们读封面,读简介,读目录,读内容和读书评,读书是一个逐层深入的过程,更重要的事一个有重点把握的地方——那就是读内容。所以,如果没有读书中的内容,实际上是不能说真正读了这本书的。
在讲解内容时,我从人物入手,抓住主要人物小豆豆和小林校长,通过具体文字的品读,让孩子们想象画面,调动他阅读记忆里的知识储备。在讲到“巴学园”时,我让孩子们去感受巴学园与我们现在学校的不同,孩子们对这段的印象也比较深,有的从教室的外观,有的从教室的内设,有的从学校的食堂饭菜,还有的是从图书馆……不一而足。尤其了不起的是,孩子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这本书的内容,或画或演或用文字,真是高明的“书评家”!这时候再引入书评,就不再那么突兀了。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第一个问题喜欢读哪些课外书,知道了什么?问题的指向不明,孩子有些把他知道的都说出来,有整个内容介绍的,有些语言组织也不是很好,一开始就浪费了时间。在找可以读目录时,孩子们还是没有很好地理解到底目录有什么妙用,以后发新书时,我再让孩子们感受一下。还有,个别孩子发言频率过高,基本上都是她在回答,可见,他们孩子读完书后的效果不甚明显。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或是细节不能很好地掌握。以后,我要更加重视共读的反馈和监督。
【窗边的小豆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窗边的小豆豆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