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反思

时间:2021-12-06 14:17: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珍珠鸟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珍珠鸟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教学反思1

  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在教学中,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之上,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同时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

  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有自己的感悟,达到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珍珠鸟教学反思2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撰写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述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我班的孩子比较喜欢动物,对动物有爱心,所以我选择这篇课文进行教学。从上课的情景看,我的教学有以下亮点:

  一、创设情境,注重激发学生情感。开课伊始,优美的钢琴曲在学生的耳畔萦绕,各种美丽的鸟儿图片一张张呈此刻学生的面前,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姿态万千的鸟儿,清新、幽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齐,让人看了有种和谐的感觉。这不仅仅触发了学生心底深处的感情,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巧妙地找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本事,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而实施探究性、创造性阅读,关键在于我们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方能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平台。设计这堂课时,我没从头开始,而是叫学生找找“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由此引出“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一中心。指导学生读这句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资料,针对这句话提出问题。学生毫不犹豫地道出了自我心中的疑团:“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谁信赖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将四个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了黑板上,之后抓住第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词、字探究。问题是孩子们自我提出来的,所以无论是自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他们都十分的投入,交流时也妙语连珠。

  三、结合学生的感悟,随机指导朗读。在交流“作者是怎样照顾和呵护珍珠鸟”时,有一个学生谈到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突出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还结合父母平时称他为“小家伙”进一步说明。我觉得他体会得很独特,随机让学生找到出现了“小家伙”这个词的句子,自我反复朗读体会。学生自由读完后,我又指名读、部分读、齐读,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深深的爱。

  四、对教材的合理拓展,为课堂增添了精彩。教学快结束时,我设计了两个很有创意的环节:一是“给文中插图起名”。在学生读完第13自然段后,我出示书中的插图,并深情地配上话语:“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完美的境界呀!你能试着这幅图起个名字吗?请写在插图的旁边。”这样,不仅仅训练了学生的扩散思维,并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概括思维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学生起的名字五花八门:“爱”、“信赖”、“特殊的父子”、“温馨的一家人”……二是“自行编写信赖格言”。这一环节的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精彩发言(如,“信赖是阶梯,让我们走向成功”、“信赖是一双紧握的手,我给你力量,你给我力量”、“信赖是一座彩虹,让我们心相连”……)中,我们能够看出,学生的创新本事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在编写格言的时候,对自身健康品质的构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教学中我也觉得有遗憾,最主要的是朗读指导还少了些。这也是阅读课文一向困惑我的一个问题。我们的阅读课文篇幅比较长,但要求一节课完成,容量可想而之,所以,很多时候是匆匆而过。在以后的阅读课文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如果各位同仁有好的提议请赐教。

珍珠鸟教学反思3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作者以独特的角度,新颖的立意,传神细腻的描写,准确生动的用词,记叙了珍珠鸟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深刻意义;唤醒同学内心的爱,激发他们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一、看图说话,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我首先通过看图说话,让学生描述珍珠鸟的样子,初步体会“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并通过课文中作者的描绘,感受作者简洁质朴的语言,以及对珍珠鸟的喜爱。同时,我引导学生辨析“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与“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真好!”之间情感的细微变化。是同学们更明确了作者内心对珍珠鸟那种情不自禁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特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有了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

  二、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细心呵护。

  通过初步学习,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可是要知道“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她怎么会轻易信赖人呢?仅仅体会到“喜欢”是不够的。这时,我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我是怎样赢得珍珠鸟信赖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起初,作者为珍珠鸟营造了一个舒适而又温馨的家;而且决不去窥探,鸟儿才安心地在里面生儿育女;小鸟出生了,可作者却不惊动它们,鸟儿终于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品味,交流。在"尊重——理解——宽容——沟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三、创造性复述,感悟“信赖”创造出和谐生活的情景。

  但要真正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主题,只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亲切呵护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而鸟儿胆子越来越大,时常接近“我”,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沟通,是零距离的接触。因此我引导学生复述这一动人的情景,并进一步走进珍珠鸟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在复述的基础上,再说一说你为什么会这样一步一步与作者亲近。这就从作者和小鸟的视角,同时出发,真正使学生体会到了相互的“信赖”才会产生美好的境界。学到这里,我自然引读下一段落——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写下一时的感受“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种“美好的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因此,本文的学习,我侧重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世界,走进鸟儿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表达,不仅感受着作者平实质朴的语言,也体会到他从笔尖流泻出的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

珍珠鸟教学反思4

  《珍珠鸟》这篇课文连这次已经是第三次上了,备课的时候一直想有所突破,搞创新。思来想去,还是从“我”抓起,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我喜爱珍珠鸟这个环节,最后领悟到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节课我设计了几个自认为得意的地方,可是却没起到应有的效果,过渡语还是那样的苍白,有些环节甚至给人的感觉是唐突的,这里就想到了:预设!我预设了学生可能会找到的反映我喜爱珍珠鸟的语句,让学生去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去说、想象。尤其小鸟亲近我的过程,引导时自己都感到有点别扭,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还是一个过渡的问题,应该如何做好,我还要好好思考一下。有些反映作者喜爱的的地方也没有提出来,特别是信赖我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我喜爱这小家伙,所以才会信赖我。但感觉指导读书,比以前都做的不错,直到最后学生看了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的时候,好像都有所感悟,真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本次课途中还有个小插曲,正当我读的入情时居然同学来找我要毕业论文,我竟然什么也没说,将大家无情地扔在了一边,把一个创设好的场给打破了,自己也没有做出相应的措施。可能是遇到这样的状况较少的缘故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是要注意的。

  这堂课的设计虽然抓准了喜爱和信赖,教学过程却很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我设计了听读并画出能体现我喜爱珍珠鸟的语句,这部分却读的还不够透,理解不是很深刻,我想还应该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把书透了,因为读的不够,导致最后学生不能水到渠成地和作者发出同样的感叹,有的学生却有点扯远了,其实我喜爱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突出“爱”。因为爱所以爱,如果没有我的爱,怎么会有小珍珠鸟的信赖呢?小珍珠鸟趴在我身上睡着了这幅画面的出示,让学生看图说话,感悟美好的境界,学生的发言却游离于主题之外。归其原因还是前面的内容没领悟透。

  最后想说的是,只有每一次的反思才会有提高,但反思后不去改观那还是无效的。

  乱说了很多,请大家指正。

珍珠鸟教学反思5

  今天上《珍珠鸟》这一课,是仿照昨天晚上看的何捷老师的课上的。

  何老师一节课上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和信赖产生的过程;另一个是作者的写作方法,即写作要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方法为情感服务。

  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情意。也许是预习不够,学生对课文不熟悉,这一环节进行得异常艰难。我知道,一个课时肯定上不完。

  果然,一课结束,我仅带着学生读了第一自然段和“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梳理了作者与珍珠鸟逐渐相互信赖的过程。

  而关于写作方法和最后两个自然段:“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只能留到下一课时去讲。

  但是这一课,其实只安排了一个课时。

  突然觉得有些沮丧。

  学生五年级了,但似乎没有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在文中相应的地方做批注,他们就把《字词句篇》中的句子赏析抄在书上。

  昨天我特别提醒,只需要把课文读熟,今天来上课,很多同学书上一片空白,自然段也没标。当我提到文中的句子,他们竟然找不到。说明回家没有完成“把课文读熟”这一个作业。

  开始上课时,我预设他们是把课文读熟了,要求他们勾画出能看出作者对珍珠鸟的情意的句子,并写上自己的理解。结果大多数学生非凡写不出理解,竟然也找不到相应的句子。我实在有些灰心了。

  可见,我的语文教学有多失败。

珍珠鸟教学反思6

  昨天我听了师傅的课《珍珠鸟》,对于略读课型怎么上,我又产生了疑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问题,就有了探索的欲望。上周又看了王老师写的反思,写得真好!把我的种种疑问,都作了详细的回答。这篇课文我至少看了十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真的非常感谢王老师!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略读课型,才算真正有了一点点新的思考。

  略读课怎么上?今天,我讲了《珍珠鸟》。始终遵循着王老师的教导:“略读课文的主要任务就是粗知大意”来展开。如何粗知大意,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初读,理清文脉。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对“怕人”到“信赖”这个过程的描写,并且初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个层次是再次略读,感受“信赖”。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第三个层次还是略读,这次是从整体印象上,把“我”和珍珠鸟相处、相伴、相依的五个画面整理出来,并通过读,让学生对这五个典型的场景产生更生动的感受。第四个层次是提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尤其是抓住最后一个场景,珍珠鸟在“我”肩头睡着的`这一场景,让学生不断加深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感悟,最后进行延伸和练笔。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始终想着王老师提出的一个略读课要注意的问题:要避免板块、平面的推移。所以,我一直试图体现,每一次“走一个来回”,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这个目的,既是基于前一个环节,又是为下面的环节作铺垫的;后一个目标应该高于前一个目标,它们又应该是处在不同的维度上的。今天的课,我感觉把自己的这种意图比较好地展示出来了。

  除了对略读课型的思考,我还有一点思考。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听了王老师的《珍珠鸟》之后,我有一种别样的感觉:语文课,不能仅仅是学语文的课。语文课,它更应该具有一种人文的关怀。王老师的珍珠鸟,让我看到的是一种“慈悲”,一种生命的关怀,这已经超越了文化,直指人性。我们以前也说“人文性”,但我以为深挖一下某些字词,把背后蕴含的文化的东西挖出来,这就是人文性了。我想得太浅薄了。听了王老师的课后,我突然对此有了新的思考。

  记得在备《珍珠鸟》时,我看到过一篇评论文章。这篇文章是一位研究冯骥才作品的评论家所写的。从前我读《珍珠鸟》,没有过这样的感觉。这位评论家写的,我觉得特别在理。如果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信任的,这种信任给我们的感受,难道不是远远不如失去信赖后再重拾信赖来得震撼吗?

  想到这里,我又想到,语文课,到底要给孩子们什么?评论家的这种思考,我的这种感悟,哪能强加给孩子们呢?根本没有必要。孩子们也无从理解。然而,我的这种思考,又是对这节课毫无价值的吗?不是的。我联想到,文章开头所写的“这是一种怕人的鸟”。这句话,我们不能绕过去。这句话对整篇文章太重要了!正因为这是一种怕人的鸟,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才显得多么来之不易!更是因为这种信赖的来之不易,才让作者产生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感悟。这小小的鸟儿把自己完全托付给作者,它们带给我们的情感洗礼,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的任何一种深刻情感啊!所以,我在最后读到“人鸟相依”的境界时,引领着孩子们回到上文,回忆“这是一种怕人的鸟”,而它从怕人到信赖,才让我们感受到美好的情感在人与鸟之间的流动,这种浓浓的、深深的情,才会让每一个读到这里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打动。虽然我这个设计,没有直接表达出冯骥才先生的这种心境,但是,我想,至少在价值关怀的这个角度,我关照到了这一点。人性,深刻的人性,有时是可以与世间万物相通的。让孩子们在他们力所能及的那个范围内,更深刻地感悟到人性之美,万物之灵,为人性之美与万物之灵所感动,这也许是我们能在上语文课之前,能够为孩子们想得更多的事情。

珍珠鸟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精读课,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他们有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表达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

  首先本文有比较优美的语言,大量的短语。所以我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一:课文集美

  朗读背诵。

  1一组生字

  2一组雅词

  3一组精妙的短语

  4一组美句

  本打算课堂上让学生当堂背会,因时间关系而没有落实。只是读的比较多,为课后背诵积累做了铺垫。

  活动二:品信赖

  抓住文中的关健词理解“信赖"一词。

  例: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的不瞧,得到珍珠鸟的信赖。)

  这一环节说生说的很精彩,抓住文中的句段来说。

  我的不看,得到珍珠鸟的信赖。

  我的不管,得到珍珠鸟的信赖。

  我的不伤害,得到珍珠鸟的信赖。

  我的不理睬,得到珍珠鸟的信赖。

  我的不动声色,得到珍珠鸟的信赖。

  本环节的不足之处就是感觉学生说的比较好,老师没有系统的进行梳理和总结。

  活动三:写美文

  请你摘选文中语句,关注珍珠鸟的外形动作,写一篇100字的小短文。

  由于前边学生说的比较多,所以在这一环节,时间较紧凑,课堂上没有进行展示。但课下我进行了抽查,发现孩子们写的很好,都抓住了重点来写。

  因为集体备课的力量强大,我感觉这节课比较成功。课文的利用价值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孩子读,写和赏析能力都到了训练。在落实这一块还做的不够扎实。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按排时间,争取让课堂效益最大化!

珍珠鸟教学反思8

  1、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小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的变化,从而自然而然地揭示“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主旨,效果较好。

  2、在对主旨的把握上,我主要是通过重点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包含的意思,同时,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板书,让学生从情感上受到熏陶。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别问题我统得过死,导致一些同学没有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3、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很有创意的环节:一是“给文中插图起名”。孩子们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起的名字五花八门,但是每一个名字都能够反映出作者是幸福的,小鸟是幸福的。这是因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家都是幸福快乐的。二是在理解课文结尾的一句话的基础上自编或者是借用自己的积累说一句和信赖有关的格言。这样做对自身健康品质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学习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

珍珠鸟教学反思9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鸟珍珠鸟创造了温暖、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从而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的生动活泼,细腻深刻,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此,我决定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立为:朗读课文,通过赏析好词好句来理解中心,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首先我让学生感受小鸟的可爱,产生对小鸟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珍珠鸟发生的变化,边读边划边写感受。在理解作者与珍珠鸟的信赖关系的建立过程,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我是作者,你是小珍珠鸟,谁和我谈谈心。同学们根据不同问题,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见解,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获得课文丰富的、多元的理解。在教学中,我让同学们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让学生驰骋想象,学生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发言不时闪现充满个性、智慧的语言。一幅幅温馨的感人画面浮现眼前,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引出主题: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使感情得以升华。学生说出了“人与小鸟相处得这么友好,真令人羡慕。”等真实的感受,对动物的关爱,对同学、朋友的友爱,对信赖的理解,都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提高了道德的认识,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虽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但是我有些地方还是放不开手,做的说的过多.通过这节课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赏,在欣赏中进行评价,才会使阅读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珍珠鸟教学反思10

  《珍珠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冯骥才,他带着我们领略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

  这一课的重点就是体会珍珠鸟是如何一步步与作者相互信赖的。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学习的自然段,作者通过由“起先”、“渐渐地”、“后来”,然我们感受到珍珠鸟的调皮可爱,以及它的胆子越来越大。这节课我自以为得失如下,

  一、渗透习作写法。①有详有略。作者略写了珍珠鸟的外形,虽为略写,但也很细致。“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整个身子毛毛绒绒的,像是一个蓬松的球。”简单的几句话,我们的眼前已经出现珍珠鸟的轮廓。作者用大量的笔触详写了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每一步都很细致。这也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为了带着读者和他一起体会他的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每一篇文章都有中心,不能写偏。比如我们自己写动物,如果你喜欢动物的样子,就可以以他的样子为重点,多写一写,如果你喜欢与动物的相处,你们俩有很多的故事想让大家知道,那就多写一写与之相处的故事。总之,每一篇文章都有详有略。②描②描写动物外形要有顺序,整体到部分或者部分到整体,。这篇课文中是按照:嘴、脚、毛、后背、整个身子,由部分到整体。

  二、在朗读中,体会珍珠鸟的可爱、淘气,在朗读中,领略珍珠鸟和作者相处的过程。第四自然段,是我们朗读的重点,学生读,教师鼓励点评,教师范读,想想情景等等,学生感悟出珍珠鸟的可爱,淘气。这些学生用他们愉快的表情回应我时,我感到很欣慰。

  三、评价语不够丰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是很关键的作用,说得好画龙点睛,说的不好就成画蛇添足了。我觉得对学生朗读的情况,评价语不够丰富,我的评价就是“你的声音可以再大一些。”“读得很流畅,但是感情还不够。”“读得有感情!请大家像他一样读一读。”学生没办法从这么简单的评价中获得有效改进和继续保持的方法。没有学生读得满意时,我就范读,好在学生能领会到,再读变得好多了。

  每一节课都是老师获取经验的时刻,我们时刻准备上好每一堂课。每一个人能力有大小,悟性有深浅,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我尽力去做!加油,自己!

珍珠鸟教学反思11

  《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我”的变化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的深刻道理。在教学中,我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和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经过朗读感悟感受作者和珍珠鸟之间深厚的情感。

  一、初读课文,畅谈体会

  在学习中,我首先创设情境并展示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谈感受。初读课文后有的孩子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十分喜欢它。”有的孩子说“珍珠鸟是一种很怕人的鸟,可是唯独不怕作者,因为它和作者有感情。”只要学生能说出自我的体会,我都会及时的表扬并鼓励他们,因为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情感,是难能可贵的。根据学生的体会,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真谛。

  二、细读课文,理解信赖

  经过初读课文,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爱。顺势我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给出的阅读提示: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同时理解课文最终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

  经过默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作者与珍珠鸟相处时“我的表现”和“珍珠鸟的表现”的有关语句,经过朗读从而体会出作者和珍珠鸟之间感情变化的过程。深刻明白由“尊重--理解--宽容--欣赏--信赖”的情感,明白信赖是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基础,仅有经过信赖才会产生的爱、温暖和包容。

  三、抓关键语句,体会珍珠鸟的可爱

  了解到作者和珍珠鸟在相处时的不一样表现后,我再次询问学生,你们认为珍珠鸟可爱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经过抛出问题,引导学生经过小组合作,抓关键语句说体会的方式理解珍珠鸟的可爱,学生学习进取主动,交流时妙语连珠,体会深刻。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语言文字的积累,因为仅有真正理解了课文资料才会把自我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仅有在学习中鼓励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学生的语文写作才可有提高。

珍珠鸟教学反思12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教学反思。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三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珍珠鸟的可爱。

  教师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画出描写珍珠鸟样子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我非常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细读课文,感受珍珠鸟的变化。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珍珠鸟的可爱和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这么可爱的珍珠鸟却是怕人的,它会和“我”亲近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老师及时提问:是作者的那些举动使珍珠鸟逐渐亲近的?老师的问题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就开始认真的读书,读后感《珍珠鸟教学反思》。老师引导孩子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寻找答案,然后汇报。学生在交流中得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再读课文,感受人鸟之间的深情。

  在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如果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缺乏了信赖,我们就没法生活下去……让学生明白,原来‘信赖’是要付出的。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实,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作家冯骥才对人生的感悟。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观看珍珠鸟,通过图文对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写珍珠鸟可爱、表现人与鸟互相信赖的句子、词语,感知语句中蕴含的情感。最后再通过一组表现人与人、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赖”的理解。这种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机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课前教师对文本理解不够透彻;课堂上教师提问过多,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品读;低估学生的能力,急于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锻炼理解能力的机会。总之,这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不断进步。

珍珠鸟教学反思13

  这次,参加小学语文优质观摩课活动感触颇多。

  以前,我在上公开课时,总是挑选精读课文来教。在这次观摩课活动中,我选择了略读课文进行尝试。说实话,对于略读课文该怎样恰当地处理我心里并没有底。所以在第一次设计教案时,我像以往设计精读课文那样,将课文处理得很细。在备课时,我抓住“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和“我是怎样赢得珍珠鸟的信赖的”两条线索贯穿教学。何老师在看完我的初案后指出:这次执教的是略读课文,就应该突出略读课文的特点来,删繁就简,可将两条互相交叉的线索合并成一条线,即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关键句子为切入点,紧扣“信赖”和“美好的境界”两个关键词辐射全文,通过学生自学、品味,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真正内涵。

  在何老师的指导下,我调整了备课的思路,从以下几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通过检查预习来了解学生的学文情况。然后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谈谈各自读文的感受。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特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有了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这时,我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我是怎样赢得珍珠鸟信赖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为珍珠鸟营造了一个舒适而又温馨的家,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接着,小鸟出生了,可作者却不惊动它们,鸟儿才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鸟儿胆子越来越大,时常接近“我”,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沟通,是零距离的接触。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写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是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品味、交流。在“尊重——理解——宽容——沟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

  三、赏读课文,感悟“信赖”。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情感陶冶、心灵净化。

  在串读课文引读到第14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中,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引导:“此时,你是否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声,谁来谈一谈?”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信赖’是相互的,‘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对别人充分信赖,那么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出很多美好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最后,我以课件播放画面的形式结束课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们的生活中,信赖无处不在。

  这次观摩课基本上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读课文,看课文,圈画相关内容,概括主题,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人。可细想起来,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遗憾:在检查预习后紧接着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前半堂课大段的时间处于“静”的状态,因此,学生的情绪难以很快调动起来; 此外,在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时,形式有点单一。虽然最终留有遗憾,但专家的指导将促使我不断反思和成长,使教学实践逐渐走向新的里程。

珍珠鸟教学反思14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所描写的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领悟课文主旨;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揣摩精彩语例;

  3、学会有序合作,提升对话的广度和深度;

  4、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善待动物、关爱生命。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翻开冯骥才的《珍珠鸟》,迎面扑来的是浓浓的人情美。作者以充满爱意的笔触,为我们精心勾勒了可爱的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其间,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简直与人融为一体,整个过程在作者笔下显得如此细腻、动情。不仅如此,作者更于此中开掘出朴素而深刻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显示出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挚爱,给读者以丰富的启迪,堪为当代散文中的精品。

  本文旨远而言近,文字浅近通俗却又生动形象,实在是语文学习的好例子。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这种语言美呢?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朗读。设计中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品悟语言,尤其是扮演角色的朗读,能通过换位思考,边读边感悟人(或鸟)的内心世界,来淋漓尽致地展现文本中无限意蕴。这样做恰恰符合了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

  要透彻领悟其中的哲理并不容易,美好的境界如何才能营造?信赖如何才能营建?我的设想是在读懂课文以后跳出课文,调动学生曾有过的和动物交往的经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比较自己(以至社会、人类)生活中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进而在多层次的对话中与文本碰撞、冲突或者达成一致,并透过例子学会阅读时思索和悟得。

  学法分析

  象这样语言优美、情感细腻的佳作受到学生欢迎是无疑的,但是处理起来却可能有失偏颇。学生往往是读几遍,粗知大意、略览文旨就过去了,对其中的精华不能深究或延伸。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在朗读上下功夫。读有深浅之分,浅读不过读通、读懂而已;深读则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教师须在朗读指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沿着疏通、理解、赏析之路,不断提升朗读表现力,能够读出文章的精彩。

  开放的新课程需要开放的课程资源,走大语文之路,从生活中撷取语文学习的素材加以利用,不仅教师要有意为之,而且要让学生形成习惯。关于动物的话题学生肯定不会感到陌生。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唤起学生类似的生活经历,或共鸣,或反思。然后拓展开去,思考现实生活中人与动物种种现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并在人生观、自然观等人文素养方面受到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导语:许多人小时候都有一个梦想渴望飞翔,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堂课,就让我们放飞想象,化作小鸟飞进课堂,飞到珍珠鸟一起,去感悟作家冯骥才笔下人鸟相依的美好境界吧。

  提示:这主要在于引起学生想象,为后面的情境体验和换位思考埋下伏笔,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显得自然、含蓄。

  (二)感知、把握要点

  流畅朗读,概括要点。

  学生:在鸟儿婉转的鸣叫声和轻柔的音乐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叙述了我与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回答注意说具体。

  教师:提醒朗读要正确、流利,培养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要求学生边听边圈点生字新词。

  提示:重点字词如巢、瞅、雏、呷、细腻、垂蔓、眼睑、眸子、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等;朗读点评可从态度、技巧等方面入手,以激励为主。

  (三)体验、领会主旨

  选择角色,阐述理由。

  演示扮演方案

  A、男生扮演作者,女生扮演珍珠鸟;

  B、男生扮演珍珠鸟,女生扮演作者;

  C、一二大组扮演作者,三四大组扮演珍珠鸟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并畅谈理由。

  提示:其实选择哪一种方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学生自觉地将自我、作者和珍珠鸟联系起来,加以对比、观照,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选择角色的同时也是为学生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感知文本的魅力。

  初入情境,领会主旨。

  提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中蕴涵的哲理。

  (四)赏析、发现精彩

  示范学习:选择片段,深情试读。

  学生自选优美片段试读,并质疑:请问小作者们,他读出了你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了吗?请问珍珠鸟,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吗?

  提示:学然后知不足。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容易做到,但投入的感情是否与当时当地的情境吻合,该用什么方式去表现,这些问题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了。质疑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思考朗读中语速、重音、停顿的处理是否适当,进而通过不同处理方式的对比,招到最佳朗读表现形式。

  合作学习:融入情境,读出精彩。

  学生组织成学习小组,以特定身份进入角色,分组练习,然后在班级交流。要求朗读者说明这样读的理由,特别注意让作者和小鸟的扮演者说明当时当地的心理活动。

  提示: ① 小组合作勿流于形式,要加以引导,可作如下要求:(要求:人人参与,大胆发言。步骤:自选例子,分头准备;组长组织,轮流评赏;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② 不仅要比谁读得美,更要比谁的理由充足,通过让扮演者说明心理活动的方式,可以帮助师生理解为什么在这里要这样读的原因,从而提高在语境中选择朗读方式,运用朗读技巧等综合性朗读能力。

  (五)拓展、感悟生命

  联系自我,思考我与动物的关系。

  问题演示:联系你所扮演的角色,实事求是地谈谈你的想法:A、如果把这对珍珠鸟交给你来养,你会怎样对待它们?B、如果你是珍珠鸟,真的愿意做作者家中的那一只雏鸟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提示:两个话题都是开放的,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角色来阐述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答案。例如问题B:说愿意,有道理,因为人鸟之间相互依存,共享温馨,能不羡慕吗?说不愿意,也有道理,真正属于鸟儿的自由在大自然中,囚笼中的信赖,是不平等的。要让学生自由地阐述,并采取角色互换和相互对话等方式将讨论引向深入,用自己的体验丰富课文主旨的内涵。

  放眼社会,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图片演示:A、盗猎者疯狂捕杀藏羚羊,藏北高原上横尸遍野的景象。B、动物保护者为保护濒危物种,只身在非洲艰苦的环境中工作。

  提示:把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相处的众生相摆出来,师生一起去思考人与自然该如何共处,甚至可以扩展到对生命的认识、对自由的理解等,从而在对话交流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总结

  可以多方面进行。从内容方面总结,可以回顾文章的特色或主旨;从学法方面总结,可以强调以自己独立的眼光去解读文本,从中发现有价值的学习素材,甚至于挑战权威,寻瑕找疵;还可以从学习体验、感悟等方面入手。

  四、教学活动片段(略)

  五、教学设计反思

  1、取舍之间。作为教师,能多层面去解读文本,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是件好事。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实现新课程倡导的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那么,对课文的处理究竟怎样做才算是恰当的呢?答案是明确的,要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此来观照《珍珠鸟》,会发现文章描绘细腻,语言传情,结构精致,感悟深刻,无论形式或内容都可圈可点。倘若只抓住人对鸟的不平等,认为作者是在欣赏囚禁,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信赖的等等,似乎就有点求全责备、吹毛求疵了。面对文本,首先是倾听,然后才有反思;首先是尊重,然后才是批驳。否则,一味地否定经典文章的价值,本身就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是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这样做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课在教学设计中,破与立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做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2、体验和对话。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定位和关系处理往往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为教的方式左右着学的方式。本设计中教师通过体验学习和对话教学,使学生尝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取得了成功。先说体验。类似于本文作者的经历学生们大多有过,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学生们对文字形成更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辅以角色扮演,实现融情于文,文我两忘,在这样的状态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不再是教师的要求而是学生自觉的选择了。再说对话。本课中的对话是网络式的。它一改单向交流的模式,实现了多层次、互动式交流。既有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也有养鸟人、珍珠鸟和读者间的对话。由于学生的多重角色,一会儿他可以读者身份去质疑作者,一会儿又可以小鸟的身份与养鸟人沟通,因而使对话层次丰富,角度摇弋。课堂也因此而多姿多彩,情趣盎然。

  3、因为拓展而精彩。设计中的拓展极有层次,由作者的经历联系到自我的体验,进而引入对社会的思考。这里的每一步,不仅是范围在扩大,而且也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前进。课堂教学因此显得更丰厚,有立体感。由于注意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社会万象,也使教学的人文关怀更为强烈。但是这种人文因素没有贴标签的感觉,是自然而然依附于言语教学本身。所以说,本设计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链接点。

珍珠鸟教学反思15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赏析文章本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还有了相当的背景材料,那么,在课堂上,我就要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反思以前上的课总是不能彻底的解放思想,经常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学生学完课文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出此时的感触,在表达中培养语感。为此,在教学结尾,我请学生在自己的珍珠鸟上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信赖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心灵相通;

  信赖创造了幸福生活,让我们在快乐中飞扬;

  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

  信赖带给我友谊,使我有了很多好朋友。

  ……

  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对同学的友爱,对信赖的理解,都在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了感性的理解,在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提高了道德的认识。学生有感而发,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珍珠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

2.《珍珠鸟》教学反思15篇

3.《珍珠鸟》教师教学反思(通用9篇)

4.《珍珠鸟》教师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5.部编版《珍珠鸟》教学反思(通用8篇)

6.教学课件珍珠鸟

7.《珍珠鸟》教学课件

8.部编版《珍珠鸟》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