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1 11:58:4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清贫》教学反思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贫》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贫》教学反思

  《清贫》教学反思 篇1

  本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题,特别是文章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学习从正面、侧面去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一个侧面人物来衬托一个正面人物形象。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都难以让学生完全掌握这种写法。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自读感悟,自我探究。通过读一读、演一演,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整堂课上,学生的读书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通读、默读、朗读,齐读、分角色读,而且,每一次读书,我都问:“你们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和朗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化,体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特别是语言的感悟理解,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逐步走向深化,从中受到感染。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第一,问题设计的还是有问题。例如“读了以后,你有怎样的体会?为什么有这种体会?”这是一个可以使用于任何课文教学的问题。但是,就每一篇课文来讲,还是应该设计出“个性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这样,针对性会强一些。在这里,我们还可以转变角色,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探究:如,本文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写沃克医生的文字更多,这是为什么呢?从学生的问题入手,用“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学生会表现出预期的兴趣来,这样,情绪受到感染的指数也会高一些。

  第二,过多地注重了侧面的描写,没有转到正面描写上来,因此就缺少了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再感悟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体验大多是教师用激情来渲染的。

  《清贫》教学反思 篇2

  抗日时期出现了刘胡兰、董存瑞等为国献出生命的无数烈士。走近方志敏很容易,也让同学们潜移默化中就已感受他的可贵品质。

  然后,我觉得同学们的分角色对话很成功。特别是同学们的点评很到位,很热烈。在他们的点定评中,他们不仅很好把握了人物的性格,而且深刻领悟到对话描写以及动作、语言描写的魅力。

  其次,这节课目标很清晰。就是教会同学们会对话描写。考虑到同学们是六年级的学生,更重感性认识,所以,我把原文的对话描写改成一般的叙述性语言,然后作比较阅读,这样,同学们一目了然感受到描写的妙处,后经过两次的训练,感觉同学们都会运用了描写。如果长此以往的进行这样的系列训练,我想同学们的写作会大大提高。

  一份清醒。

  首先,当同学们浅层次的目标达到后,应该在处理一些环节上还可以深一些,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讨论,如: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还需要清贫的生活态度吗?我想如果有了这样的讨论,同学们的情感上感受会更深一些。

  其次,同学们的的确很好,也都积极紧跟课堂。但是,同学们的思维还可以开阔一些,让一些思考更深一些,照顾一些优生吃不饱的现象。当然,有一些内向的学生,我应该给一些特殊的关爱,给更多的鼓励,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清贫》教学反思 篇3

  《清贫》这课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但是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真正理解革命年代革命志士的壮志情怀,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方志敏生活的贫入手,接着讲方志敏贫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明白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这一高尚情操已然成为一份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接着从“趣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一个真正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元的共产党人身边却“连一个铜板都没有”。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分角色读、范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

  本文对于人物的刻画很有特色,尤其是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心理,反映出人物的品质。因此在作业中:

  1、让学生自己设置情景,进行对话、动作描写的写作训练。

  2、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将清贫做为自己最大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清贫还需要吗?让学生明白古今如此,将来这一规律也不会改变的。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使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我课后冷静下来再回顾我教学的一些细节时,我发现,这节课如果能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加强会使这节课更加精彩:

  首先,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照顾的层面不完整。朗读时如果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训练的效果会更好,朗读也容易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

  其次,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安排有些短,环节进行的有些仓促。

  还有,板书太简单,没有个性化的彰显。

  遗憾并不可怕,我会正确的认识、对待,敬请各位老师和领导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相信我会在一次次的交流和遗憾中,一点点的进步与成长。

  《清贫》教学反思 篇4

  上个星期我们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就《清贫》这篇课文进行了教学比武。比武前我是满怀信心,可是在教学时却不尽人意,最后很多环节都省掉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有如下体会:

  这堂课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方志敏的清贫。

  2、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方志敏的“清”与“贫”。

  3、学习作者的通过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应如何正确的看待清贫。我觉得我的设计还行,可是课堂上却并非如此。

  第一、二环节学生完成的还好,可是第三环节就糟糕了,在教学这一段时,我主要抓住了国民党的两个士兵的内容来学,让学生先找出描写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然后谈体会,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最后让学生练习读,学生读不出国民党士兵的.贪婪,在指导后还是不是很好,从这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的学生只会学一些皮毛,不会深入揣摩,这有待老师加强指导。

  学习完国民党士兵的,再让学生找找描写方志敏的,学生只能找到一点,课堂上还有一个学生说,课本上就写这么一点,我趁机抓住了这话,问学生“知道为什么只写这么一点吗”,大多数学生说不知道,聪明的学生说出来了,这是侧面描写。

  紧接着我简单介绍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区别,然后出示了几个练习题。学生很茫然。由于这一环节花了很多时间,导致这节课没完成教学任务。

  从这节课,我觉得我们一堂课并不要上一篇完整的课文,只要一个知识点达到了自己预订的目标就行了。

  拓展阅读:关于清贫读后感

  《清贫》是方志敏在狱中写的一篇名著,大家并不陌生。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学过;参加工作后,多次给学生讲授过;今天再读方志敏留给我们的这篇激动人心的《清贫》,感慨万千。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一文,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

  文章述说了他被俘时的经过:两个敌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他,并猜到了他正是那位共产党的大官,可是只从方志敏身上搜到工作所用的一只怀表和一支钢笔,一个铜板都没有。一个兵士则挥动手榴弹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你骗谁!像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一个自称是“老出门的”敌兵马上在他的衣角裤裆仔细地捏了起来,认为肯定有金镯、金戒指之类的东西。结果,这两个家伙直到实在搜不出什么了,只好商定将怀表和钢笔卖出钱来平分。

  方志敏在文章中说,他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长期的奋斗中,他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于革命事业。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美德。

  在战争年代,共产党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重要原因正在于有千千万万像方志敏这样的共产党的干部。

  “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方志敏所代表着的那一代革命者的清贫本色,不是当前官场上的一些人的表率吗?

  有人说,清贫,是一种精神,清贫并不是贫穷,而是不去追求过分的物质享受;有人说,清贫不是贫困,而是富有,是精神的富有;还有的人说,清贫是一种人生信仰,更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因而,清贫的精神,不仅对于过去,对于那个战争年代,对于现在乃至将来都是迫切需要的。

  在革命成功几十年后的今天,有的党的干部贪图享乐,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他们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他们用公款大吃大喝,用公款旅游,用公款买豪华车,用公款建高级别墅,更有甚者,他们用公款、养情人、……他们已经堕落成了人民的罪人。每当人们听说某某省长、市长、区长、局长乃至某校长、科长,因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时,心里别提多痛快啦!割掉了党内的大大小小的“毒瘤”,这是多么大快人心的事啊!

  我想,那些贪官们,你们怎么就管不住自己的那张嘴呢?方志敏烈士任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时,“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一点一滴都用在革命事业上。”他“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具备了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美德。

  最近中央电视台又曝光了东莞扫黄的事,又会有一些贪官纷纷的,他们有的会被开除公职,会被清除出党,还有的会被判刑。

  为官,就要做到像方志敏烈士那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为人民服务。

【《清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清贫课件内容简介05-18

中国名人故事:朱自清的清贫史09-09

祁黄羊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范文03-08

教学设计反思01-27

关于教学反思03-31

《春晓》教学反思03-08

教学反思模板02-18

陶艺教学反思02-14

拼音教学反思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