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煮书》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煮书》教学反思 1
我在教学《煮书》一课时,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采用了自学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导入新课时,我先板书“煮”,然后让学生认读后组词,找几个同学组几个词后,转入正题:同学们组的词大家都很熟悉,没有不懂的,可你们听说过“煮书”这个词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煮书》,看看是怎么回事?导入从语文基本的练习组词开始,学生不知不觉被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上,方法简便、有效。
在教学课文时,我采用直奔重点的学习方法。课后题2是学习重点。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组织学生按照此题要求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交流后,找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面前汇报心得体会。这一环节体现了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意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
大阅读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更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所以课文的最后我又安排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在学生学完课文后,组织学生谈对《煮书》中提出的学好语文的的重要途径的看法,再说出自己认为还有哪些途径。如此,深化学生对学好语文的几条途径的'认识,开阔了视野。
《煮书》教学反思 2
原文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横幅,上面写着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煮书”。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椅子上品茶。我指着横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会煮坏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侯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写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读课文入手嘛!那些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认识生字新词,初步感受读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目标转化。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质疑,煮书真的是把书拿到锅里去煮吗?)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作记号。
2、汇报自学预习情况。
出示生词:
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犯愁、煮书、火锅、杜甫、诵读、否则、牢记、妙词佳句、一篇文章、疑惑不解、得心应手、豁然开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意的方法。)
疑惑、得心应手、豁然开朗、疑惑不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小组合作,分段朗读全文。
5、自由读,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做上记号。
6、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三、学习课文,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看图理解:苍劲有力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我”觉得奇怪,疑虑的语气。
3、全班朗读此段。
四、指导学生写字。
1、明确读词,复习要写的字。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
2、教师范写。请学生点评。
3、学生独立练写。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分别指7名学生朗读本课的7个自然段。(读后请全班同学评一评)
二、品词析句,体会感悟。
1、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
A、指名学生朗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重点理解: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现场查字典,选义项;把选出的意思抄在书上)
“消化”——食物在人或动物体内,经过肠、胃的作用,变为能够被机体吸收的养料。
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
B、小组讨论:本课的“煮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学生,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品味”——咀嚼和体味,深层次的感悟,细细品位是为了深入浅出的理解。
C、同位合作,反复朗读品味爷爷说的话。
2、学习课文第5、6、7自然段。
A、分角色朗读5、6、7自然段。
B、师:大家想重点煮哪一段?(第六段)
C、指名读一读,第六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A、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一个同学读“我”,一个同学扮爷爷,其他同学扮旁白。
B、请小组全班交流展示。
C、评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得好才会读的好。
D、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提高,课外延伸。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
2、推荐读书方法:
毛泽东——三复四问、不动笔墨不读书,
鲁迅——既要泛览,又要专注,“活读”和“参读”
华罗庚——慢工夫打基础,厚薄读书法。
3、课后收集有关读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今天上这篇课文之前,我没有让孩子们回家预习,我想了解孩子们自学生字的能力如何。需要多长时间记住课后生字。孩子们在交流回报时可以看出,比较注意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区别,后鼻音与前鼻音的区别。能采用多种方法记识生字。在理解词语意思时,告诉孩子们可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如理解“苍劲有力”,可让孩子们看插图中的横幅,让学生直观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和运笔的力量。如:理解“得心应手”,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在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得心应手”说句子,将词语活学活用。如:理解“疑惑不解”、“豁然开朗”,可以通过表情演示、打手势的方法,对比两种心境的不同。如:“消化吸收”“诵读品味”、“妙词佳句”等词语,理解可以联系上下文来。在教学课文时,我采用直奔重点的学习方法。课后题2是学习重点。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组织学生按照此题要求默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交流后,找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面前汇报心得体会。这一环节体现了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意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和能力的乐趣。
【《煮书》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煮书阅读答案06-16
煮书阅读短文答案 煮书阅读理解及答案12-15
《煮书》阅读答案【精选】03-25
《煮书》阅读答案(5篇)03-25
《煮书》阅读答案5篇03-25
答谢中书书 教学反思10-19
《岩石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02-28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范文09-03
《石头书》教学反思15篇03-16
煮元宵作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