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1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简短的诗歌,本节课我主要讲授的是识字课。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面对枯燥的文字,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是这节课中我所注重的问题。
由于孩子有一定的'拼读基础,在这节课开始,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让学生先自已拼读生字,对于不会拼读的学生则是采用同桌小朋友互相教认,这样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学生拼读完生字以后,老师指名学生认读生字,集体正音,同时又让学生指出认读生字要注意边音、鼻音、前后鼻音等等。采用分组比赛识字、分男女比赛识字、同桌互认、开火车识字等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我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如:摘苹果、闯关。这些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本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另外,这节课上我还让学生能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有些特别难认的字,学生都能说出用什么办法记住的,这太令我感到震惊了。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2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这是一篇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的诗歌,适宜学生诵读。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反复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本班学生课外阅读少,识字量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提前安排学生在家中进行了预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要求比较简单:1、把课文读熟2、给课后二类字加上拼音。经过预习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书能力,对文中的二类字也初步认识了几个。这样在课堂上我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朗读、感悟。人教版教材的特点是识字量多,对于学生来讲每一个字几乎都是生字,提前预习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应该从学生一接触课文就开始培养。
二、在教学中不断巩固语文的知识点
语文素养是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扎实和牢固程度至关重要。在《操场上》一课中我就带领学生认识了两种基本标点符号“。”在这一课中又进行了复习,请学生独立标出句子,订正后再指名分句读,对读错句子的同学不急于指正,而请全班同学帮助他,这样使大家在思考的同时,对句子的分法又进行了巩固,在后面的分句朗读中学生们都能够正确读出相应句子,并根据标点在朗读时注意了相应停顿。
接下来我请同学朗读课文,再结合我刚才的讲解说一说江南给人的`感受,同学们踊跃地举起了手,虽然他们的语言还显得单调,但听得出那是真心地赞美。为什么说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个本课的理解难点也随之解决,因为学生已经感受到江南美得就像一幅画。
课上完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有多有少、参差不齐?在课下我也思考过,觉得还是要在习惯培养方面要多下工夫。既然有要求更要有检查,每次布置完预习作业,我都应该逐一检查,完成的表扬,未完成的批评,并请学生监督其课下完成。
什么是习惯?就是行为的一种累积,在以后的教学中严检查,我相信预习会成为本班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3
在备课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主要从以上这几方面来考虑。因此在教学中,以下几点还是比较可取的:
1、利用插图、突破难点。
针对“江南鱼米乡”,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幅江南小桥流水图,让学生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有学生说:小河很多,桥很多。)接着请学生回答:小河多,河里的什么可能也会多?(鱼、虾……)又问:小河多,田里的'什么会长得好?通过层层深入,学生不难理解:为什么江南又被称为“鱼米之乡”了。了解完江南后,我让孩子们自豪地说:“我们的家乡在江南!”这时,我从孩子们喜悦地眼神中已经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喜爱。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与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助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2、重视朗读,读中感悟。
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课文,别看这么短的儿歌,有些孩子要读上好几遍才能读通顺,所以要读得有感情就更难了。因此在课上我给了学生充分拼读的时间,先做到读正确、流利。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们说的也不错,这是让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读时采用了指名读、比赛读、同桌读等多种形式,有些学生的朗读还是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4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它主要通过对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江南美丽的风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言。
在学习“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时,我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先小组讨论理解,再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在学习生字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勾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读一读,再在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语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然后全班交流。由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理解了字词、理解了课文后,我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采取自读、自背,小组内读、背,全班赛读、赛背等多种方式,有很多同学学完课文就会背了,而且很轻松,效果非常好。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5
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我由课题质疑入手展开:“1、什么是小小竹排?2、为什么说是画中游,而不是江中游或溪中游、水中游?
”并且抓住第二个问题展开课文教学,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理解画中游一词还是存在一定难度,学生无法直接领悟到景色的美丽,两岸
风景犹如一幅美丽生动的水墨画,所以在教学时我在尊重孩子不同答案的同时,加以引导,逐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感悟风景如画,人在画
中游的意境。
教学片断:
生:为什么说是在画中游,而不是水中游呢?
师:哦,她很会动脑筋,谁也想问这个问题的?(多数小朋友都举起了小手。)
反思:由于这是第一次引导孩子针对课题提出质疑,所以这样做,旨在让孩子们有一种成就感,“原来我也很会提问题”,由此让孩子们懂得
如何提出问题,并激发孩子们敢于向文本提出疑问,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想问这个问题啊,那说说,你们都会怎么改题目呀?
生:小小竹排水中游。
生:小小竹排江中游。
生:小小竹排湖中游。
生:小小竹排溪中游。
师:你们很会发现,很会提问题。不过,聪明的小朋友啊还要学会动脑筋,真的是小作者太粗心了,把题目写错了吗?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
,听着美妙的朗诵,伴着音乐声,一起随着小小竹排游一游,仔细看啊,待会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播放动画《小小竹排画中游》,其中
绿油油一词出现变调,读阴平声)
反思: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我安排学生带着疑问欣赏动画。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
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安排学生欣赏动画,听优
美的文章、动听的故事、美妙的音乐,头脑中就会联想景物的形象,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能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师:我发现好多小朋友在看动画的时候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漏掉一个镜头,赶快说说,你们都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呀!
生:我听到她读错了,应该是绿油油(阳平),她读成了绿油油(阴平)
师:你听得真仔细!其实啊,“油”这个字是一个小魔术师,当她一个出来玩的时候,读“油”(阳平),可当她被颜色词“绿”领着出来玩
,还要带着双胞胎妹妹两个人时,她就要变魔术了,读“油”(阴平),绿油油(阴平),一起读。
生:绿油油(阴平)
师:其实还有好多双胞胎愿意跟着颜色出来玩呢!说说,你想知道哪种颜色?
生:红。
师:红彤彤。(生开心地笑了)
生迫不及待得举手:黄。
师:黄澄澄。
生:紫。
师:紫莹莹。
生:蓝。
师:蓝色是个不太喜欢热闹的人,她只喜欢和一个朋友出来玩,不过她的朋友也很多,像天蓝啊,淡蓝啊,湖蓝啊。你们还想知道哪种颜色?
生:黑。
师:黑乎乎。
生:白。
师:白茫茫。
生:金。
师:金灿灿。
生:银。
师:银闪闪。
生:灰。
师:灰蒙蒙。
师:哇,我们祖国的汉字可真有趣啊,今天我们又学到了好多有意思的词!同桌两个人一起说一说这些表示颜色的词吧!(同桌练说)
反思:先引导学生感悟丰富的祖国语言,体会各种颜色的美。然后让他们合作再读再悟,感悟作者用词的巧妙。
师:说说,刚才你还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
生:我看到小鸟在我们头顶上唱歌。
师:你已经把自己想象成谁了呀?
生:我就是那个划竹排的人。
师:佩服你的想象,能听到小鸟的歌声,了不起!请你读一读。(生读)
师:谁再来试试?(指名读)大家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也把自己当成是划竹排的人了,我看到小鱼从水里跳起来了!
师:大家看,“鸟儿唱,鱼儿游”,多美啊!读一读吧。
(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树很多。
师:这些树都种在哪儿啊?
生:河边。
师:哦,也可以说是……
生:岸边。
师:对啊,刚才有小朋友说岸边树很多,你们还从课文中哪个字也看出树很多?
生:密。
师:你这双眼睛可真亮啊!大家看,从密这个字我们还可以想到树怎么样?
生:树叶很多,很密。
师:说得真好!
生:一棵棵树都好像长在一起了。
生:一棵棵树好像都手拉着手。
生:一棵棵树好像都背靠着背。
师:我知道了,就像我们班里的小朋友一样团结友爱。看谁能把这个句子读美了!(生读句子)
反思: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
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想象,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适时地给孩子提供一个放飞想象的平台。
生:我还看到禾苗绿油油。
师:绿油油的禾苗是怎么样的呀?
生:很绿很绿的,像涂了油一样。
生:绿得让人觉得很亮。
师:是啊,这是一种多美的颜色啊,现在我们就是这绿油油的禾苗了,会和大家说些什么呀?
生:你们好,欢迎你们!
师:很有礼貌的禾苗!
生:大家好,你们看我们漂亮吗?
师:嗯,真漂亮!是谁把你们打扮得这么漂亮呀?
生:是农民伯伯把我们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是大地把我们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是小雨把我们打扮得这么漂亮!
生:是秋风把我们打扮得这么漂亮!
师:你们可真幸福啊!让我们站起来快乐地读读吧!
……
反思: 孩子们一个个沉浸在无限美好的遐想中,忘情地描述着,激动地诵读着,智慧的火花燃烧得如此炽烈,恰当的情境刺激让孩子们自主地
体验,个性得到了张扬。
师:这真是个粗心的小作者呀,刚才咱们明明看到竹排是在水中游,可他却写成了“小小竹排画中游”?
生:老师不是的,我们刚才看到竹排在水里游,四周的景色都很漂亮,就像一幅画一样,所以我想作者才把题目写成《小小竹排画中游》的。
生:我也是这么想的,因为坐在竹排上,看到两边的景色太美了,所以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师:是啊,你们想到作者心里去了,靠自己读懂了课文,真能干!这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让我们拿起书,再次走进这幅美妙的图画吧!
反思:“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在课文的处理上,我先让孩子读懂句子的意思,知道句子在讲了什么,然后才通过读、通过想去思考和感悟文字里深刻的内蕴和美。
语文的世界是广远的,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任你穿越时空,倾心对话。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如轻盈的蒲公英,乘着风儿的翅膀遨游语文天
地,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圈,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其实,孩子们本就是金子
,会闪烁着光芒。我们如果能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他们,充分开掘他们自身的智慧,势必会使有限的课堂时空得以扩张,并且无限接
近饱满。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12个生字。
读懂句子,理解词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结合,师生共读,使学生在美的享受里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自主学习,获得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教法学法
讲解、阅读
四、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小朋友们,不久前,我们刚刚学完了所有的拼音,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好吗?
出示音节:zh pi 指名读、齐读
出示:竹排
2、看见过竹排吗?让大家看着词儿来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出示竹排的图片)瞧,这就是竹排,把一根根的竹子排好队,捆扎起来,就成了竹排。一条条竹排就像一只只小船,载着人们飘荡在平静的河面上。今天咱们要学的课文就跟这竹排有关,题目叫做小小竹排画中游。
出示课题,齐读。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师:题目中还有一个好朋友在等着我们,是谁呢?认识游。
2、 师:请小朋友们快快打开书本第64页,试着读一读课文吧!争取交上更多的生字朋友。
3、 学习生字。把你最喜欢的那个朋友介绍给大家,并说一说怎么记住它?(中、流、唱、两、岸、树、苗、绿、江南)。
4、 去掉拼音识字。
看图,初步了解图画内容,练读短文。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练读短文。
(1)、借助拼音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句读,齐读短文。注意绿油油的读音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读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句
2、理解小小竹排画中游这句话
(1)、教师指图问:
①、谁知道什么是小竹排,它有什么用处?(板书:小竹排)
②、小竹排上坐着谁,竹排上还有什么?
③、什么叫顺水流?(顺着水流的方向往前行)
(2)、读第1句,注意句号的停顿,要读出小男孩乘小竹排顺流而下、头上小鸟鸣叫、水中鱼儿成群这种美景。
2、指名读悟第2句。
(1)、看图,读第3行,问:什么叫两岸?(板书:两岸)
①、河的.两岸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先看竹排的左岸)(岸上有许多树和古式建筑)师述:岸上有这样多的种类不同的树,我们总的叫它们树木。(板书:树木)
②、这些树木长得怎样?
③、读短文第3行。
(2)、看图,读短文第4行。
①、指图上竹排的右岸,问:河岸上还有什么?什么是禾苗?(禾苗)师述:稻子、麦子、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的刚长出来的幼苗都叫禾苗(板书:禾苗)。
②、看看图,读读短文第4行,说说禾苗长得怎么样?(绿油油讲禾苗很绿,长得好)
(3)指导读第2句。
两岸/树木密,
禾苗/绿油油。
3、指导读短文第3句,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1)江南是指什么地方说的?(教师板书:江南)师述: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气候温暖,河流、湖泊多,鱼多,虾也多;江南适合稻子生长,每年成熟季节收获多,所以说江南是鱼米乡。(板书:鱼米乡)
(2)看图,读短文最后一行,问:为什么说画中游?
师述: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告诉我们江南风景美如画。祖孙二人坐在竹排上顺水前行,一路观赏着两岸如画的美景。真好像在画中游览一样。
(3)指导朗读第3句。
5、练习朗读课文,能够达到背诵课文。
五、巩固复习。
1、读词语:树木 禾苗 小竹排 江南 两岸 鱼米乡
2、朗读短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教学反思: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年级的一篇写景诗歌,而孩子学习这样的文章确实是一个难点。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在备课
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当然识字依然是一年级语文课的重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识字是低段孩子学习的重点,所以让小朋友们在玩的过程中也很快的识记了这课的生字,并且反复读,形式多样:小老师带读,去掉帽子读,分组比赛读。
2.在教学中不断巩固语文的知识点。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扎实和牢固程度至关重要。
3.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语文教学中读十分重要,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读出情,读出趣,读出思。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出示课文投影片后我问学生:小朋友在宽阔的江面上划着竹排都看到了什么?快自己读读课文。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认真地读着课文,很快找到了鸟儿唱、鱼儿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等处,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说文中的意思,这样就使学生理解了密、绿油油等词语的意思。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关注学生,鼓励为主。这节课上我觉得比较关注平时识字、读文比较差的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许很多时候教研课怕出错,会多叫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不过我想课堂机会是平等的,所以我总是会把发言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孩子。课堂上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与鼓励他们的学习信心会更足。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7
带着几许忐忑,几许不安和几许期待,今天终于执教了酝酿两周之久的《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下来,感触颇多,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有了更为直接和深刻的认识。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描写江南鱼米乡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的优美小诗,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其中却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课中,我抓住“坐着竹排游赏如画江南”这条明显的线索来展开教学。以“在旅游途中,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为主问题,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
听了几位老师的评课,针对自己在本课执教过程中出现的不当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深刻反思,归结出以下几点:
一、放慢脚步,静心聆听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第一个跑进我脑海的想法是:“我终于把一堂课上完了。”
确实,从备课、修改教案、试教、再改教案,虽然才短短几天,但这一系列的过程,是我从教生涯第一次“磨课”的宝贵经历,直到今天,我终于把课上完了。但是,这个想法折射出来的却是,对于这堂课,我的关注点仅仅只是在“如何把课上完”上面,而不是在学生上面。
因为要把课“上完”,所以上课时,我的所思所想,无不被教案捆绑。抛出一个问题,心中早有预设,思路也被那个答案牵着走,若是学生说出没有达到要求的回答,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当听到了我要的答案,便大肆发挥,顺着原有的教学设计往下走。
学生是课堂里最重要的因素,关注学生,倾听学生的话,我想这也是一堂课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在这堂课中,这一点我做的不够到位。正因为“赶”着往下走,所以在这40分钟里,我的耳朵只是在机械的捕捉我想要的答案,而没有特别关注其他声音。
教学片断1:
师:小竹排顺着水儿流啊流,坐在上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预设:鸟儿、鱼儿、树木、禾苗,随机教学)
生:我看到了鱼儿在游。
师:那你还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水声。
师:你不仅看到了鱼,还听到了水声呀!那谁再来说说,你还看到了什么?
……
整一堂课中,这个片断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在深入研读课文这个环节,我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孩子说说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在备课时,我从文中的内容出发,预设了多种学生可能的回答。在这个片断中,当我提问这个问题后,学生先说看到了鱼儿,我想引导孩子说出“鸟儿唱,鱼儿游”,所以又继续追问:“那你还听到了什么?”按着一般的思路,学生肯定顺利成章说出鸟儿唱歌,可是这个学生却说出“听到了水声”。看到了鱼,一并联想到鱼儿嬉戏时的哗哗水声,妙哉!其实,这正是该生充分发挥想象,深入体验感悟文本的最好体现。或许当即就应大大赞扬该生一番,再鼓励其他学生像他学习,积极思考想象,接着表达表达,这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去感悟画面,深入文本。可我当时却忙于将自己的环节走下去,没有驻足停留,只是隐约觉着这个答案很有想象力,但也没有点破,没有借题发挥。这本该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点,但我却错过了,悔之晚矣!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本节课中,虽然也提醒自己要去“听”,但是只怪自己脚步太快,真正“听”进去的却甚少,所以整堂课下来,令人感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融度不够高。
放慢语速,放缓节奏,认真的听一听学生的想法,真正去考虑“以学定教”而非“以教案定教”,这是我近阶段要学习领会的重中之重。
二、适度放手,鼓励自主
在今天上课之前,一直顾虑重重,由于一直以来自己上课的节奏比较“慢”,担心原先计划完成的几个大环节一堂课结束不了;同时也比较放心不下学生们,怕孩子对于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以及画面情境的感悟有困难,因此上课时,很多环节明显表现出了自己较强的牵引性。比如以下这个“理解鱼米乡”的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2:
理解“鱼米乡”:
师:江南一带河流很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物产非常丰富,人们把它称为“鱼米乡”。
生齐读:鱼米乡
师:而且,老师要自豪的告诉大家,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就叫“江南”,这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丰富的物产呢,那你能不能带上这种自豪的感觉再读读这句话。
生: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
在文本分析时我预计学生对“鱼米乡”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于是课中我先出示图片,再直接口头向孩子介绍什么是鱼米乡,让孩子从鱼、米的丰收图和我的口头介绍获得对“江南鱼米乡”的感知。
原以为这样图文并茂的设计也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课后听取了几位老师的意见之后,我才惊觉,这样的设计恰恰抑制了课堂上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从图片到介绍,从视觉到听觉,学生一直在教师的牵引下向前走,他们的所悟所得,全由教师提供,没了自己的自主探究和主动思索。当然,对鱼米乡的理解也确实为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难点,教师要放手,但也要懂得如何“适度”。
我想,在对江南鱼米乡的理解上,我是不是可以从文中现有的教学资源入手,比如在教学“禾苗”这个画面的时候,设置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看着这么多绿油油的禾苗,你会联想到一些什么?”启发他们通过主动联想和思考想象禾苗成熟、水稻丰收的景象,初步感悟“物产丰富”。进而适度点拨,告诉孩子这种物产丰富的地方就叫做“鱼米乡”。
这样的操作,利用一个问题去启发学生思考,无论孩子思考的结果如何,至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全然被动的接受教师带给他们的知识。紧接着,教师的适时点拨,也令孩子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水到渠成。
除了对“江南鱼米乡”的理解,整个课堂中还有许多环节表现出了较明显的教师牵引性,比如对“画中游”的感悟,从一开始的.课题质疑,到最后的画面感悟,似乎都是自己在“自问自答”。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学会放手,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也要把课堂上欣赏、思考、感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对孩子们太过放心不下,学生的“自主味儿”很淡,这是我这堂课上很突出的一个不足点。
三、随文识字,循序渐进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课上的重点,本堂课中,我利用了大量的时间在识字这一环节上。关于集中识字抑或随文识字哪个更优的问题,在课前也认真听取了师傅的建议,本课的生字教学,我均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主要将这课中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放在课题出示和初读环节中随文一一击破、解决。
如在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出示时,将其中“排、中、游”提取出来,根据字音、字形的特点来进行指导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利用各种方式对三个字的字音、字形进行识记,接着还鼓励学生为生字宝宝找朋友组词,在识记的基础上运用生字,同时也在运用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巩固识记效果。整个初读反馈环节,基本上也都是围绕这样的识字模式,先请学生逐句读课文,读完后我对该句中出现的生字加以教学。
随文识字,所识得每一个字都是被放在不同的语境亦或情境中去的,有了情,有了境,孩子的注意力能更加集中,也乐意投身到识字活动中去,这样的识字方式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合适。
虽说大方向明确了,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由于考虑到每个字词本身发音难易度、字形复杂度等因素,教学时我也是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字词做一些详略处理,有些可能只简单提点了读音,有些在字形识记及组词运用上多说了几句,但也致使一整个识字环节下来让人感觉很细碎,很散。
那又如何将每一个零散的点串联起来呢?课后评课中,几位老师们也据此提出了一些随文识字操作方面的建议,我将其归结为应注重“循序渐进,学会取舍”。
第一步,初读时,只要求“会读”,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第二步,读准字音后可灵活设置环节,如找找发音、字形有联系的生字进行归类识字,在归类识字中深入识记字形并组词运用;也可有重点的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深入识记。
从读准音,到记清形,再到巩固运用,如此循序渐进;同时,要具备一双慧眼,善于去寻找和挖掘生字中的教学点,有取舍的教学。
这堂课是我从教两个月在教学方面的成果验收。以上几点,不仅是我本堂课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同时也提示了我从开学至今这个一阶段常态课的一些共性问题。希望今后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和实践,能改正不足,令自己逐渐成长起来。
放慢脚步,多听,多思,而后行。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8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当然识字依然是一年级语文课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结合我班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我在学前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本班有5、6个孩子不识字,其余的孩子对生字以及课文都能较熟练的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我着重让这几个孩子加强预习,读通课文,认读生字。(别小看这两个要求,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对好学生来说,也节约了很多时间)。这样在课堂上我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朗读、感悟。从课堂的.效果上看,大部分学生完成的还是不错的。
2、课件辅助,突破难点。在课前谈话时,我给学生介绍了江南,知道了江南就是指祖国的南疆,接着给学生欣赏了江南的风光图,让学生发现江南这边什么多?学生观察的很仔细,一个学生说:“水多。”另外一个马上接着说:“桥多。”所以我就告诉孩子们江南又被称为“江南水乡”、“鱼米之乡”。这样的知识还是要通过老师的传授的。这个时候我觉得孩子们也特别专注。
3、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语文教学中“读”十分重要,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读出情,读出趣,读出思。因此在今天的课上我给了学生充分读的时间,先做到读正确、流利。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这样的提问是第一次尝试,孩子们还是能很快领会到我的意思,说的也不错。在逐句朗读时采用了指名读、比赛读、同桌读等多种形式,有些学生的朗读还是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我想孩子的朗读能力就是这样点点滴滴培养起来的。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9
这堂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探求者。教者努力使学生“成为他们获得的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努力“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学会生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倡导和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在与教师、与同伴的平等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
如在学习本课的生字时,孩子们都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主动地思考讨论、交流识记生字:“‘排队’看齐时,手要举起来,所以是提手旁。”“‘排’字,我觉得右边就好象有两排小朋友在排队。”“我知道‘游、流、江’为什么都是三点水旁,因为它们都和水有关。”“‘唱’是要用口的,所以左边有个‘口’ 字。”“‘两’字里边有两个小人。”“‘南’字,我认识。”──(师问:怎么认识的?)──“我看到这样写的,就知道是‘南’字。”“到超市买南瓜饼,包装袋上有这个字”……对以上所有的回答,作为教者的我,不评判对错,不比较好差,只是鼓励“好”或“更好”,并且引导其他小朋友仔细倾听,用心体会、思考,互为学习,互为促进。因为以上的所有结论都是学生积极实践的'结果,作为教者的我必须肯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一切参与活动,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肯定他们对课堂教学活动所做出的一切贡献。
我相信,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变得大胆,变得自信,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说,生动活泼,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探求者。
再者,教师的评价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内涵不光是赞叹鼓励,更注重导学明理。如以上片段的生字学习和识记,因学生生活经验不同,思维方式差异,所以对生字的识记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热情的鼓励,甚至赞叹如和风细雨滋润着禾苗健康成长。再如“你能在逛超市,买东西时,认识生字‘南’,你真的很会学习”“这位同学课文读得这么好,原来是小组内大家互相学习的结果啊!你们小组合作得真好!”……不难发现,内涵丰富的评价能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顺利地开展学习活动。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10
〔教学片断〕
在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读通课文后:
师:小朋友真能干,自己把课文读得那么好。那谁能说说读了课文,你都读懂些什么?
(小朋友纷纷举手想要发言)
生1:我知道“鱼儿游”就是小河里有鱼儿在游来游去。
生2:我知道“鸟儿唱”就是小鸟在唱歌。
师:(故作不解)小鸟会唱歌吗?我怎么没听说过?
生2:(立刻解释)就是小鸟在叫。
(这时有很多小朋友举手,想要发表意见。其中有一位小朋友因为举手后,没请到他发言,手里拿了一支铅笔在玩,听到这里,大概很不满意那位同学的回答,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不断地说:“我……我……”迫不及待地想发言)
师:(走到他身边,指了指自己的嘴,提醒他注意说话先举手,而后问)你想说什么?
生3:(学生放下手中的铅笔,站起来)我有补充,“鸟儿唱”不是小鸟真的在唱歌,而是小鸟一边飞一边叫,叽叽喳喳地很好听,就好像是在唱歌。(学生说的时候特别把“好像”两个字重读,重新坐下时很端正)
师:哦,你是这样认为的,(转向其他小朋友)你们呢?
生4:我也认为是小鸟叫的声音很好听,小朋友就觉得小鸟像在唱歌一样。
师: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谢谢你们。其他小朋友还有读懂的吗?
生5:我从刚才的动画片里看见小河两岸有很多很多的树,这就叫“两岸树木密”。
生6:我读懂了“绿油油”就是禾苗很绿很绿,叶子上面有亮光的。(学生说话时特别强调“很绿很绿”)
生7: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刚才我们看了动画片,里面的小竹排是在水里的,那课文里为什么说“小小竹排画中游”,应该是“小小竹排水中游”?(她的话一说完,立刻有小朋友附和表示赞同)
师:对呀,课文是不是写错了?(听老师这么说,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有的小朋友说是写错了,有的小朋友则说没有写错。正争论中,一个坐在前面的小男孩转过身对后面的同学说:“不会写错的,课文怎么会写错呢?”他的话刚说完,后面就有小朋友不以为然地说:“那也有可能的。”谁也说服不了谁,教室里更热闹了。)
师:看来,我们的讨论一时难以有结果。这样吧,请我们小朋友帮编书的叔叔阿姨想一想:为什么要写“小小竹排画中游”,这样写有没有道理?
(这个问题有难度,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过了一会儿,有些小朋友开始举手)
生8:课本上小竹排是画在画上的,所以是“小小竹排画中游。”
(对于他的意见,其他小朋友颇不认同,有很多同学举手示意不同意)
生9: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从动画片里看到,那个小朋友站在小竹排上,竹排漂下来,看到的景色就像画一样美,所以是小小竹排画中游。
师:(走到一个举手小朋友的身边)你是怎么想的?
生10:小朋友在小竹排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就像在看一幅美丽的画一样。
师:真的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师:(用鼠标提示相关内容)有在林间飞舞歌唱的——
生齐:小鸟。
师:有在水中嬉戏欢跃的——
生齐:小鱼。
师:还有——(走到刚才回答的小朋友身边,请他起立接着说)
生10:茂密的树林和绿油油的禾苗。
师:真美啊,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难怪课文中说——
生齐读:“小小竹排画中游”。
师:小朋友真棒,能动脑筋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还能自己开动脑筋读懂问题。我们读课文就要这样,不光想想我读懂了什么,还要想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能不能想办法读懂,比如:再读读课文,找小朋友讨论,请老师帮忙……
师:(教师伸手示意她起立,问)你想说什么?
生11:我也有一个问题,什么叫“江南鱼米乡”?
师:对呀,这个问题我也不明白,谁来帮帮我们?
生12:“江南鱼米乡”就是鱼和米很香的。
(这个小朋友刚一说完,那个玩过铅笔的小朋友就在下面说:“不对,不对,很‘香’的‘香’不是这个‘乡’,应该是‘香味’的‘香’。)
师:不错,妈妈做的鱼和米饭都很香,但“香”是这样写的……(教师一边板书“香”,一边肯定抢答的同学说得对,又提醒他上课发言先举手)课文中“鱼米乡”是这个“乡”。(教师板书“鱼米乡”)
生13:“鱼米乡”就是鱼和米的家乡。
(学生很赞同这种意见,没人举手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老师还想知道,江南为什么是鱼和米的家乡?
生13:因为江南鱼和米很多很多,所以是鱼和米的家乡。
师:哦,原来是这样。那你们是怎么知道江南鱼和米很多呀?(教师有意识地指了指图上的小河、禾苗)
生14:前面老师让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我看到了江南有很多很多的小河,这些小河里的鱼呀、虾呀,也是很多很多的。
师:你说得真好,正因为河多,湖多,所以我们称江南为水乡。谁还有补充?
生15:我们这里种的稻子很多很多,我到外婆家去,看到公路两边的田里种的都是稻子。
生16:我从图上看到田里种了很多很多的禾苗,禾苗长大了就会长出谷子。
师:谷子可以碾成……?
生齐答:大米。
师:这下我明白了,江南的鱼、米确实很多很多,所以才叫——
生齐读:江南鱼米乡。
师:江南鱼米乡,风景美如画。让我们一起来赞叹这美丽的景色。
生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对话关系是多重性的,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呵护学生的灵性、个性和悟性,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的阅读过程始终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1、通过平等对话,激活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因而,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师与生,尤其是学生乐于、善于对话。以上案例中,无论是教师对于学生感悟体验时充满鼓励、赏识的话语“你说得真好”、“小朋友真棒”……还是对于学生遇到困难时诚恳的帮助、引导“不错,妈妈做的鱼和米饭都很香,但‘香’是这样写的'……”,抑或是教师的体态语言“走到小朋友的身边,指了指自己的嘴,提醒他注意说话先举手”……无不体现“师生平等对话”的理念。学生因老师善意的提醒而乐于接受,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兴奋自豪,更因老师一句句充满赞赏激励的话语而激动不已。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心态才能保持开放,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充满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也才能在对话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
2、善用阅读期待,开放课堂教学。
所谓“阅读期待”,即面对文本,学生产生一种期待心理。如面对童话故事,希望从中读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预期出现惩恶扬善的美好结局;面对一篇散文,希望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灵活的笔调,描写感人的内容,使人得到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等。在教学预设时,对“江南鱼米乡”和“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两个理解难点,原准备在学生充分感悟课文语言后,由老师提出并逐一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但课堂是在不断地生成的,在实际教学时,学生缘于自己的阅读期待,提出了这两个问题。教师对于这一在对话过程中闪现的学生思维的火花,能予以敏锐地捕捉,利用学生即时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不轻易否定,使不同的感悟、理解有交流和争辩的机会,在动态生成中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起来。于是,课堂上精彩的语言纷至沓来:“竹排漂下来,看到的景色就像画一样美” 、“小朋友在小竹排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就像在看一幅美丽的画一样”、“我看到了江南有很多很多的小河,这些小河里的鱼呀、虾呀,也是很多很多的”、“我们这里种的稻子很多很多,我到外婆家去,看到公路两边的田里种的都是稻子”、“我从图上看到田里种了很多很多的禾苗,禾苗长大了就会长出谷子”等等,这是孩子的视野,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感悟,相信在最后进行课文朗读时,必然有一幅幅各不相同的江南美景图呈现在每一个小朋友眼前。
3、注重体验感悟,落实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因此,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体验就是在实践中认识,感悟就是在感受中领悟。以体验感悟为手段和过程的阅读教学,实质上是个体在情感驱动下的感性化的直觉性的阅读理解过程。这样的过程自然不需要“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的说教,而是需要对话、交流和表现。以上案例没有教师的包办代替,没有繁琐的分析讲解,有的只是学生自己对文本的体验感悟,学生通过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理解文本、发展文本,这一过程体现的“三维目标”如
下表:
知识和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过程和方法: 读与看(看课文插图、看课件演示)、读与说、读与思有机、巧妙地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富饶,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学生体验感悟的过程中,知识得以内化,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熏陶。这样的朗读感悟是一个立体感受、多元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体验感悟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语言转化、情感体验、语感积累,个性张扬的过程。
崔峦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11
今天上了《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这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在备课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当然识字依然是一年级语文课的重点。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主要从以上这几方面来考虑。因此在今天的教学中,以下几点还是比较可取的:
1、课件辅助,突破难点。在课前谈话时,我给学生介绍了江南,有些学生通过昨天回家的了解,已经初步知道了江南就是指我们这边(孩子们第一次做这样“了解”作业,还是比较好的),接着给学生欣赏了江南的风光图,让学生发现江南这边什么多?学生观察的很仔细,一个学生说:“水多。”另外一个马上接着说:“桥多。”多好呀把江南“小桥流水”的特点说出来了;当让又有同学联想到“鱼多”、“船多”,这可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发现啊,我的图中并没有出现这些场景。因为孩子们说得比较全面,所以我就告诉孩子们江南又被称为“江南水乡”、“鱼米之乡”。这样的知识还是要通过老师的传授的。这个时候我觉得孩子们也特别专注。了解完江南后,我让孩子们自豪地说:“我们的家乡在江南!”虽然没有正式上课,但我从孩子们喜悦地眼神中已经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喜爱。而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又适当用了一些图片,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而有一个同学看到一幅图时忍不住问:“我们的教室在哪里?”虽然听起来似乎他的话不着边际,但细思量,是因为孩子觉得这地方美,我们的学校就在这样的地方而高兴。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与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助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2、关注学生,鼓励为主。这节课上我觉得比较关注平时识字、读文比较差的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许很多时候教研课怕出错,会多叫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不过我想课堂机会是平等的,所以我总是会把发言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孩子。像小叶这个男孩,他的`识字能力比较弱,但是在我的鼓励下,他整堂课都能积极参与,相信他收获肯定不少;而另一位男孩平翘舌音不分,但我还是请他读,因为他信心十足地举着手,同时也给了他表现的机会。另外在朗读比赛中,虽然同学们明显觉得一位同学好,但我还是不忘给差的同学鼓励,因为他的勇敢。的确,课堂上多给孩子一些表扬与鼓励他们的学习信心会更足。
3、重视朗读,读中感悟。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课文,别看这么短的儿歌,有些孩子要读上好几遍才能读通顺,所以要读得有感情就更难了。因此在今天的课上我给了学生充分拼读的时间,先做到读正确、流利。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这样的提问是第一次尝试,孩子们还是能很快领会到我的意思,说的也不错,这是让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读时采用了指名读、比赛读、同桌读等多种形式,有些学生的朗读还是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我想孩子的朗读能力就是这样点点滴滴培养起来的。另外今天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也是第一次尝试,虽然只有一个人发问,但我觉得还是很值得赞赏的,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会学会提问。(开学两个多月来,一年级的孩子进步是最明显的,他们从不会到会,真的很了不起了。所以面对课堂的冷场也是我预想之中的。)
这堂课上还暴露了许多问题,不免有些遗憾也有些担忧:
1、一部分学生的听课习惯比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有几个调皮的男孩上课比较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常规上还应该加强训练。
2、关注了后进的孩子,但是对中间型的学生似乎表扬、鼓励用得少了些,导致后半节课学生积极性不够高。要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是我应该努力做到的。
3、识字环节趣味性不够。如果在中间安排一个识字游戏,相信孩子们会更加投入,比歌曲的效果会更好。毕竟他们还是一群6、7岁的孩子。
4、低年级的学生很活泼,课堂上有时候真的会有好多“意外”发生,就比如那句“我们的教室在哪里”,真的让我心中一震,虽然我也及时处理了。课堂是有生命力的,对于生成,我应该更好地处理,这样课才会更精彩。
5、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这一直是我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语言应该要更精练些,课堂上应该再从容些。
一年级的孩子学习这样写景的诗歌确实是一个难点,上过后才发现真的遗憾多多。还望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的诗歌,适宜学生诵读。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反复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提前安排学生在家中进行了预习,要求比较简单:1、把课文读熟 2、给课后生字加上拼音。提前预习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应该从学生一接触课文就开始培养。经过预习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书能力,对文中的生字也初步认识了几个。这样在课堂上我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识字、朗读、感悟。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多种形式的识字方法。
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因此,从小学就应该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和态度,主动探究识字的规律和方法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感受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在本课,我主要运用了一下几种识字方法:
1、拼音识字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对生字的初步整体认识上。
2、看图识字法,主要运用在“流、排”字的认识上。在讲“流”的时候,我将“流”字和一张分了三个方向流动的河流图片放在了一起,让学生观察并寻找“图中的河水走向和流字的哪一部分很相像?”通过学生自己对图片的观察,记住了“流字的.下半部分,就像这幅图片当中的小河流水,有的向左流,有的向前流,有的向右流。” 在认识“排”字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竹排,再认识这个字,竹排的“排”六个短横,就像六根竹子,被两条长长的线捆在一起就形成了“排”字。在这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可以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记住字形,了解词义。
3、偏旁记字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对“流、江、游、唱”的认识上,通过对三点水旁的归类,认识了“流、江、游”,通过口字旁记住“唱歌”的“唱”
4、猜谜识字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对“苗”字认识上。通过“小草长在田头上”这个字谜,让学生即记住了字形又认识了新的偏旁部首“草字头”。
三、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教学中“读”十分重要,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在引导学生读,读出情,读出趣,读出思。
1、想像感悟,读出欢快的情绪,读出江南的美景。
儿歌的第一、二句写的是: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让学生边读边想:如果我们现在都站在竹排上,你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有学生说:我听到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唱歌。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茂密的树苗,绿油油的禾苗。我进一步提问:“小鸟都唱了些什么?”这些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通过教师随机板画的形式,让孩子领悟到江南的美,从而激发出对江南美景的向往。
2、质疑解疑,解决具有引申含义的词语。
“鱼米乡”——关于儿歌的最后一句“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中的“鱼米乡”的理解,我就是先请学生读读句子,并提问:“为什么说江南是“鱼米乡”?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一部分学生摇着头,表示不知道。有一位学生说:我知道是鱼非常多,大米特别多。我又通过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江南一带小河多,河里有许多鱼虾。田里种着大片的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作“鱼米之乡”。就是“鱼儿多、稻米多的地方。”
“画中游”——这个“画”字是这篇课文的关键字,也是具有引申含义的字。首先,在上课伊始,我提问:“为什么说小竹排在“画中游”,然后带着问题我们走进了课文。当我把江南水乡的美景用画的形式板书出来时,孩子门立刻明白了,是江南的景色美,美的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在画中游一样。我通过一步一步的设疑解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了这个“画”指的不是“图画” ,而是指“江南的美景”。
3、通过一首白居易的诗《忆江南》,适当地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了解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令人神往的地方,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拿起笔赞美过江南。
4、熟读成诵。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不应该放在多种形式的理解分析之下,而是放在反复地朗读上,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把江南的美景记在心中,达到背诵的程度。
一年级新教材里有很多优美的课文,但是如何把握学生字和学课文之间的关系,我觉得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上这节课时,我在以下环节处理好。
教学中,以下几点还是比较可取的:
1、利用插图、突破难点。
针对“江南鱼米乡”,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幅江南小桥流水图,让学生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有学生说:小河很多,桥很多。)接着请学生回答:小河多,河里的什么可能也会多?(鱼、虾……)又问:小河多,田里的什么会长得好?通过层层深入,学生不难理解:为什么江南又被称为“鱼米之乡”了。了解完江南后,我让孩子们自豪地说:“我们的家乡在江南!”这时,我从孩子们喜悦地眼神中已经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喜爱。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与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助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2、重视朗读,读中感悟。
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课文,别看这么短的儿歌,有些孩子要读上好几遍才能读通顺,所以要读得有感情就更难了。因此在课上我给了学生充分拼读的时间,先做到读正确、流利。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们说的也不错,这是让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读时采用了指名读、比赛读、同桌读等多种形式,有些学生的朗读还是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
这堂课上还暴露了一些问题,不免有些遗憾也有些担忧:
一部分学生的听课习惯比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有几个调皮的男孩上课比较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常规上还应该加强训练。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认识“排”等12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会写“口”等3个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标】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初步感受
1、导入:
我们祖国有着秀美的风光,北国的冰雪,高耸的白杨,南国的椰林,婀娜的杨柳。刚毅秀美,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江南的风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条河,河里有小鱼跳出了水面。天空中有两只燕子飞来了。河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树、禾苗、草地,都是绿色的。远处还有几幢房子,很漂亮……
2、师:江南的风光那么美,树木都是绿油油的,那里的人也很美。你们看,谁来了?(课件演示:小朋友撑着竹排慢慢过来。)他是怎样来的'呢?
3、板书:竹排:
⑴ 解竹排的形状与用途。
⑵ 看图说说竹排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用处?
(通过交流知道竹排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可在此联系竹排的形状来记排这个字。)
⑶ 在那么美的风景里,撑着小竹排,欣赏着两岸秀丽的风光,真令人陶醉。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吧!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
师:书上又是怎样来描写江南美丽的景色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注意要读准字、词、句。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师:请小朋友看看上面的这些生字朋友,你都认识它们吗?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3、小组合作,认记生字:
师: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你们想想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看哪组记得最多。
4、游戏:“捉气球”:
课件演示:每个气球上标有生字,读对了就用鼠标点击生字,把气球定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小组交流汇报。
5、全班齐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掌握结构
1、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已经会写了好多字,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写几个新的字,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口”,学生认读并组词:
⑴ 仔细观察,掌握结构:
师:观察“口”这个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怎样写才好看?
⑵ 师范写,生书空。
⑶ 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⑷ 展示学生作业,生评议。
⑸ 继续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3、同样方法学写其它的汉字。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14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课课文。描写的是江南的美景。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是以识字和初读课文为主;第二个课时是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及语言的拓展,培养孩子的爱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识字方面,因为在学课文之前,拼音已经学完并对其进行了检测,对于识字,难度应该是比较小的.。因此,在老师教之前,会让学生自己借助着拼音自读课文,一来是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再来巩固了孩子们之前所学的拼音。自学完后,我给了充分时间给孩子们交流及展示或上台当小老师,将自己认识的字大声地告诉其他同学,并告诉其他同学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又是如何记住这个字的。最后老师再带着孩子们书空,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组词造句。孩子们的热情性很高。在这一个课时,学生的合作及反馈都比较理想。
然而,孩子们在看图说话时让我感触很深,我觉得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方面做得很不够。比如说指导缺乏一定的技巧性、方向性,导致孩子们的观察不能朝一种有顺序、有重点、有中心的状态发展,从而导致了教学目标的残缺、学生能力培养的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以此为戒,争取高质量的教学。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15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短短三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由于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熟悉,到上课前,甚至有的同学已经能够背诵本课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中”字,认识“草字头”。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不足:
1、这节课我最大的失误是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本来预计对生字“中”的书写指导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完成。准备了一个flash课件让学生欣赏动画,通过动画再次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通过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有感情地跟读课文。
2、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字词的拼读与掌握始终应该作为重点。但是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巩固对生字词的记忆。在这节课中,我只拿出两个字来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他们,而没有巧妙地将学生之前学过的相似字拿出来进行辨析认字。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可以运用点点或圈出来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这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慢慢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能力。
3、由于课堂内容安排的太满,因此这节课有前紧后松的感觉,学生在后面的半节课中,积极性明显降低。此时可以让学生帮助老师贴生字卡片或将生字卡片奖励给孩子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太少没有及时、到位。
4、教师缺乏细节的注重,在小处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语言有时不准确,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这一直是我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语言应该要更精练些,课堂上应该再从容些。
优点:
1、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任务完成的非常好,绝大数学生能够在上课前读准生字,甚至有的学生能够将课文背诵下来。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可以说很多学生在这节课中愉快地接收着知识。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04-22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04-24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反思09-18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与反思06-19
小小竹排画中游反思07-12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及反思03-20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2-13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设计08-10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方案05-24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设计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