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求商近似值》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求商近似值》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求商近似值》教学反思1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本节课的实施中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试图以学生个性思维,自我感悟为前提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学生和谐有效地互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感情。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认识。
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能力、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求商近似值》教学反思2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材安排是一课时,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易懂,而实际教学后发现,其实不然。我边教边调整,用了三课时,才有比较满意的效果。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我认为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要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本节课是求商的近似值的两种变式,是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联系一些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的,比较偏重于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我以学生讨论为主解决。
内容以"生活中的近似数"展开。课前我精心做了个课件,因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实用。一对谈话引入正题后,我抛出一题:天剑服饰公司进了270米布,每套西服用布4米,这批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西服?学生开始算了:270÷4=67.5(套)有取近似数67.68的。这时,我一本正经的说:"67.5,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68,所以做68套,数字还真吉利啊!"底下开始唧唧喳喳了,好多人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开始摆出老师掌握了"真理"的架势,招兵买马般拉拢和我意见一样的。可惜啊,只有几个想忠于我的。"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啊!"我怂恿着,结果还没看到墙头草。"那你们说服我啊!"我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彭老师,你不可能只穿一件衣服或一条裤子吧?那可不是一套啊?!"还有人说:"彭老师,你不可能穿一半西服,穿一半休闲装吧?"顿时哄堂大笑。恩,有点道理啊,但67.5按四舍五入是68吧啊,我想让学生更透彻的明理,又问了一遍。"那实际问题要实际解决啊!""对了,求生活中的近似数要实际问题要实际解决"。紧接着我又练习了一个基础习题。关于用皮革做包的,精确的结果是76.74,同学们立刻得出是76个。有聪明人说,只要算到整数部分就可以了。"会偷懒的聪明人,只有学得巧的人,就轻松",正好体现出学习的.巧妙和轻松。后来要他们给这种方法取名字才搞笑了,由于分析76.74时,我无意中比划着说去掉0.74这个小尾巴。结果就又同学取名:实际法、取整法、去掉法、去小尾巴法……五花八门的,我说能简化到3个字吗?结果有人喊出了"去尾法",真是太合我心意了,哈哈。便板书了"去尾法"。
接下来,我又抛出"炼油厂炼制了3.39吨油,按每桶300千克装在油桶里,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让学生想,这个题还是用"去尾法"做吗?学生再也没被我带笼子了,算出11.3,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要12个桶子。"11.3,3比5小,要四舍五入,应该是11。",底下又开始拱了。我装出一副很无助的样子,希望有人跟我站在一边。结果是没一人"投靠"我,我是急在脸上,喜在心里。我故意说:"那我大方点把那多出的一点点油,奢侈点,倒掉不要了,少用个桶。""彭老师,那你就等着被炒鱿鱼吧!""哈哈,我假装气愤地破笑啦!"教室里也是一阵哄堂大笑。"彭老师,今天好没面子了,没一个人相信我,还笑话我"。我委屈地说着,孩子们笑得却更欢了。其实,他们这坚持真理的举措,我很欣赏。后来,练了个基础题:住房装修时要给45平方米的客厅贴地板砖,如果贴边长为80厘米的地板砖,至少需要买多少块地板砖?在巡视时,我看了好多同学没统一单位,便说:"有人跳到了彭老师挖的陷阱。"学生恍然大悟,开始审题再动手化单位了。我觉得,自己越投入,上课越轻松,学生学得越开心,越好。记忆深刻。
45平方米=450000平方厘米
450000÷(80×80)≈70.31(块)
汇报结果时,大部分同学都说买71块,只有那个叼钻的江可飞说:"我买70块,让老板割一小块给我。"呵呵,真精啊!"要不去附近捡一块也行。"他可真会省钱。"老板烦你这种人了"我调侃他。李泽义却说:"我买72块,怕工人呆会没割好。"其实现实生活中的确不缺乏他们这种很实际的情况。我真服了他们!我爱我的学生!
后来要他们为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取名,"进位法"、"现实情况法"、"补一法"、"进一法"……最后大家一致敲定"进一法"。
总结完这节课后,学生还沉迷其中……
这节课之所以上得如此轻松、精彩,得益于: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学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通过提供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结论,并谈谈理由。从学生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生活中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四舍五入法"只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采用的一个规则。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揭示"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这一法则后,与我故意"错误诱导"的"四舍五入法"形成鲜明对比,如果硬性地让其"四舍五入",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的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于是我开心果断地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真实而又正确的体验,为他没跳入陷阱而高兴!他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显然是受人尊重后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数学终究是我工作与生活乐趣的源头,学生是涓涓不断的清泉。
《求商近似值》教学反思3
“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也加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这节课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帮助学生在数学课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一开始,从这一单元学生熟悉的“三峡工程”谈话中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指导学生掌握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四舍五入”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计算关于用小瓶装鱼苗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掌握“进一法” 取商的近似值;最后指导学生探讨关于做成套衣服用布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去尾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在教完新课后,我设计了3个小题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
1、每千克鸡蛋2.7元,买4.25千克应付多少元?
错误答案:2.7×4.25=11.475(元)
教师点拨: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用元作单位应保留二位小数。所以正确答案应是2.7×4.25≈11.48(元)。
2、一匹布90米,做一套儿童服装用布2.2米,这批布最多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服装?
错误答案:90÷2.2≈41(套)
教师点拨:可以做多少套服装应用“去尾”法,因此90÷2.2≈40 (套)。
3、一辆车最多可以坐55人,230人去郊游,需要几辆这样的客车?
错误答案:230÷55≈4(辆)
教师点拨:需要几辆这样的客车应用“进一”法,230÷55≈5(辆)。
看来在求近似值时,应引导学生多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正确选择对应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多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同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整节课教师都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使探索落到实处。这样学生的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求商近似值》教学反思4
“求商的近似值”是一节计算课,它是由“小数除法”和“求近似值”两个知识点组成。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并不陌生,因此,一般都能较快地理解并掌握这节课的知识。但是,“求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而且学生刚初步学习小数除法,计算还不熟练,计算常出错,这也加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这节课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课堂,使数学课充满生活气息。通过教给学生计算技巧,利用现代化工具减轻学生的计算压力,帮助学生在数学课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课一开始,老师从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的谈话中自然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师出示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是12个,这筒羽毛球是19。4元,买一个大约要多少钱?)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让学生在计算后交流)
整节课教师都以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使探索落到实处。这样学生的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求商近似值》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04-20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05-25
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4-05
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8-23
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7-22
《求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2-18
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4-12
《用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9-23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04-02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