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山西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1
我执教了古诗《游山西村》。上课之前,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备课做了一番精心的准备,按照要求在书上作了许多圈点,课件也“拿”来了,浏览了几遍,感觉很好。课上,我采用古诗教学“三步走”即解诗题,知诗人——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的策略,最后布置课堂练习,期望达成教学目标。
中午,部分语文教学名师、精英对我的这节“推门课”进行了点评,真正印证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话。综合老师们的指点,这节课值得我反思的地方不少。
一、认识有失偏颇。我以为古诗教学比较容易,因为它短小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很快。其实不然,纵观这堂课,学生没有读出古诗的韵味,对于诗句的理解仍是一团迷雾。
二、备课缺乏整合。尽管课前查阅了许多资料,但是没有认真考虑舍取,课上总想着一一兼顾,致使我有些心慌意乱,难以把持。
三、课件必须实用。很多专家告诫过,课件要慎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工作的指南,我想也包括教学。这节课的课件没有从本班学生出发,所以没收到实效。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流传千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地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时的另类人生体验。对此,所有老师都懂,九岁、十岁的孩子懂吗?肯定不懂。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课件:一天晚上,小明在做数学题,突然有一道题难住了他,想了好久都做不出来,这时,他爸爸走了过来,分析指点了一下,顿时小明就明白怎么做了,这真是——,——。)学生都会回答出诗句来,比起说教省事多了。
吾日三省吾身。我的课堂我懂得,值得反思的还有,比如问答式的教学方式,照搬无用的板书等,必须改进。言辞切切,警醒自我,向实效的课堂挺进。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2
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然后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再去欣赏庐山的山峰,站在诗人的角度,把自己当作诗人,走进庐山去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这样,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来感悟诗中所蕴含道理的就很容易。我先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字面上的意思,让他们明白诗人会写下“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来是自己处在庐山的群山之中”。我让学生模拟表演试试看,把自己身藏在学校的树林中,看能否看清整个校园的面貌。这样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当然就明白了诗人所写的意思。最后我引导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然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评价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是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有生活中我们常常是自己犯了错误还不知道错在哪里而是等到老师或者同学点穿以后在猛然醒悟。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学生自学体会了诗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让学生一诗人的身份去体验,切身感受和再现到诗人写诗的情景,也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也懂得了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人和事。
我认为在教学古诗时,让学生一诗人的身份去读去感悟,效果较好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3
对于中年级来说,理解诗句意思和体会诗人的心境是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我教完 对于中年级来说,理解诗句意思和体会诗人的心境是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我教完《游山西村》这首古诗后感触颇深。通过范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欣赏一段情景后,交给学生第一个任务是:参考注释小组交流诗句意思,此时学生也较积极(可能是校长在场听课的缘故)。过了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此时我也很兴奋,心想学生定会把意思说得很透彻,那我也省力了。但却出乎我意料,提问了几个学生都无法说得正合我意,比如“浑”不知是何意思,因此无法理解第一句意思。于是我及时补充了这字的意思,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较准确理解了第一句意思。
几经周折后,学生基本上弄懂了四句诗的意思了。此时我也松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了第一个任务,接下来是第二个任务:体会诗人心境和人物情感,这对四年级来说是个难题,但我想还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情感吧。所以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本诗你能体会主人家和诗人各自怎样的情感?这时有学生说出了体会到主人家待客的热情,此时我及时抛出一个问题: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到的?学生很快说出“足鸡豚”中的“足”字。
进而引导学生说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而结束了诗句理解和体会感情后,又把重点转移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千古传唱的名句上,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拓展题,即举出实际例子运用这个名句,使学生加深对这一名句的理解和运用。到这里,整首诗的教学算圆满完成。通过这一首古诗的教学,让我切实体会到:古诗的理解和意境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对较抽象的,确实得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引导学生找到突破口,并多给学生交流和说的`机会;还不能丢了“读”这一环节,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多角度地读,在读中感悟,层层深入体会诗的意境。
这是我的一点体会,也许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我会做得更好...........这首古诗后感触颇深。通过范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欣赏一段情景后,交给学生第一个任务是:参考注释小组交流诗句意思,此时学生也较积极(可能是巫校长在场听课的缘故)。
过了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我也很兴奋,心想学生定会把意思说得很透彻,那我也省力了。但却出乎我意料,提问了几个学生都无法说得正合我意,比如“浑”不知是何意思,因此无法理解第一句意思。于是我及时补充了这字的意思,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较准确理解了第一句意思。几经周折后,学生基本上弄懂了四句诗的意思了。此时我也松了一口气,终于完成了第一个任务,接下来是第二个任务:体会诗人心境和人物情感,这对四年级来说是个难题,但我想还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情感吧。所以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读了本诗你能体会主人家和诗人各自怎样的情感?
这时有学生说出了体会到主人家待客的热情,此时我及时抛出一个问题: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到的?学生很快说出 “足鸡豚”中的“足”字。进而引导学生说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情感。而结束了诗句理解和体会感情后,又把重点转移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千古传唱的名句上,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拓展题,即举出实际例子运用这个名句,使学生加深对这一名句的理解和运用。到这里,整首诗的教学算圆满完成。
通过这一首古诗的教学,让我切实体会到:古诗的理解和意境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对较抽象的,确实得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引导学生找到突破口,并多给学生交流和说的机会;还不能丢了“读”这一环节,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多角度地读,在读中感悟,层层深入体会诗的意境。这是我的一点体会,也许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我会做得更好……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4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1《游山西村》这首诗的作者是围绕一个“游”字贯穿全文的,生动刻画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的淳朴和好客的品质。本课教学基本是用问答式授完,没有问答不成课堂。有人反对问答式,但是我觉得小学阶段,没有老师设疑作引领,是很难诱导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活动的。
上课时,我让学生自读古诗,说说古诗从哪些方面来写山西村的,学生说待客和景物,一切都比想象中的顺利,这时候,真的很佩服学生的自学能力。之后以“山西村美吗”这个大问题为主导,引领全诗的教学,所有小问题都围绕这个大问题收放,为这个大问题服务,在引导学生理解山西村不但景美,而且人美的过程中,渗透听说读写训练。学生最初讲的是第三四句,体现景美。还从哪个词看出山西村的美?“柳暗花明”让学生感受山西村的美,体会诗人的心情,再指名学生板演,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句诗。两句优美的诗,既写出了乡村的美,又写出了诗人从“疑无路”到“又一村”的心理变化。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以为无望,但经过努力,又重现生机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就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山西村不仅写了景物的美,但写了人的活动,通过一些丰盛的食物,学生去感受村民们对到访客人是怎样的态度呢?有的说“热情”、有的说“大方”、有的说“好客”等等,这些热情大方好客的村民们,给诗人们展示的,不是景的美,而是纯朴的人性美。最后学生与诗人一道,融进这纯朴的乡情中,感受村民们的热情。通过反思朗读,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真挚的感情读出来。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2《游山西村》是一首古诗,作者陆游,是宋代著名诗人。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村民纯朴的民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尤其是最后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读了古诗之后,谈一谈自己对题目的认识。学生很容易理解:作者写了自己到山西村游玩的事。那么,作者游玩的高兴还是不高兴呢?我请学生自己读古诗,根据自己的朗读说一说自己的感觉。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是玩得很高兴;另一种认为玩得不高兴。
我没有及早下结论,而是要求孩子们自己再次阅读古诗,通过对诗中的词句的理解,看作者究竟玩得高兴不高兴。
学生利用抓字眼的方法来学习前两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莫笑”就是“不要笑话”。我趁机追问:“这是谁说的话?”孩子们说:“这是诗人说的。”有的说:“这是村民说的。”我启发他们想象:“当你在家里招待客人的时候,会讲一些什么客气话呢?”孩子们马上顿悟:这是村民对客人讲的客气话。有的学生甚至为我们模仿村民说的话:“不要笑话我们农家的腊酒浑,虽然不好看,可是味道很好。不信你们尝尝。”读了这句,孩子们把村民们好客的热情体会出来了。
“丰年”是丰收年。孩子们想象到:农村丰收了,腊月间就要杀猪宰羊,准备腊货,到过年时一家人欢欢喜喜聚集在一起。甚至还有个孩子通过“鸡豚”二字想到:这里的鸡豚并不仅仅指“鸡”和“猪”,“鸡”还代表了鸭、鹅那些有翅膀的家禽,“猪”还代表羊、马、牛等一些家畜。这是我备课时没有发现的。
学到这里,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诗人在山西村玩得高兴吗?”这时,所有的孩子都认为:玩得高兴。我特意问开始认为诗人不高兴的孩子,他也同意了这种说法。
教学结束之后,我感觉这个教学片段是成功的。从这里我感悟到:
1、“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这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布鲁纳)”。当学生的认识没有统一,或是没有达到教师认为的高度或深度时,教师不必端出正确的答案,更不必马上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教师此刻要做的是,将学生的答案搁置一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对文本的深层次的阅读,使他们自己感悟到文本中蕴含的情绪。此时,教师再稍加引导,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加清楚。
2、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所营造的意境。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导致他们对文中的一些自词句难于理解。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通过恰当的办法,或简练的讲解,或巧妙的点拨,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例如,在理解“莫笑”这个词语时,有的学生一度认为是诗人说的话。然后我结合生活中小主人招待客人的情景,使学生悟到:这是主人——村民说的客气话。接下来的理解就顺利了。
3、当学生有了新的见解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前面提到一个学生对“鸡豚”的新见解。本来学生已经理解了“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可是这个孩子还是举手要求发言。如果我当时拒绝了他的发言,那么我们就不会听到那独特的见解了。
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可能会更好:
1、学生在学习古诗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如:查字典理解词语,小组讨论体会诗句蕴含的情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感受诗人的诗情。
2、诵读方面不够充分。例如在学习了前面两句之后,我让孩子么读出高兴的语气,部分孩子做到了,还有部分孩子们又做到。但是为了赶时间,没有进一步要求孩子们诵读。在朗读时,没有注意诗歌的节奏,而且诵读的形势比较单一,齐读较多,个人读较少。应该多种形式来诵读:同桌互读、师生合作朗读、小组朗读等。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5
《游山西村》这首诗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让学生理解起来似乎总有一些差距,特别是这首古诗中的后两句,对于孩子们的一生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孩子们理解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即将遭遇的各色困难时,都能够想起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能够在迷局之中为自己指明方向。
古诗,在时代上,离我们很远。儿童读诗,主要是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除了要熟读成诵外,初步感悟其中的韵味也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读出了其中的味道,才能真正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把心放在诗境和诗眼中去读,是本设计的特点。一是通过介绍时代背景和诗歌的具体产生背景,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景中去理解诗歌;二是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抓住一个“游”字,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去玩味诗歌的味道。当然,在具体实施这个教案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比较,不得人为提升,抽象分析。要在诗的韵味中去阅读,去想象,去发现。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6
上课时,我让学生自读古诗,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在来说说古诗从哪些方面来写山西村的。之后以“山西村美吗”这个大问题为主导,引领全诗的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山西村不但景美,而且人美的过程中,渗透听说读写训练。学生最初讲的是第三四句,体现景美。还从哪个词看出山西村的美?“柳暗花明”让学生感受山西村的美,体会诗人的心情,再指名学生板演,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句诗。两句优美的诗,既写出了乡村的美,又写出了诗人从“疑无路”到“又一村”的心理变化。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以为无望,但经过努力,又重现生机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就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山西村不仅写了景物的美,但写了人的活动,通过一些丰盛的食物,学生去感受村民们对到访客人是怎样的态度呢?有的说“热情”、有的说“大方”、有的说“好客”等等,这些热情大方好客的村民们,给诗人们展示的,不是景的美,而是纯朴的人性美。最后学生与诗人一道,融进这纯朴的乡情中,感受村民们的热情。通过反复朗读,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真挚的感情读出来。
第二首诗对于孩子们的一生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孩子们理解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即将遭遇的各色困难时,都能够想起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能够在迷局之中为自己指明方向。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7
我讲的《游山西村》这节课,课堂教学结构比较完整,各个教学环节衔接合理。出示教学目标,体现了三个维度目标的要求,突出了重点难点。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读诗、译诗,想象画面,流畅地描述诗句内容;深入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千古名句写景又寓理的含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一题材、两首田园诗歌的比较阅读训练,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锻炼了其独立思考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布置的作业,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积累,更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学习。这样,学生们可以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在丰富多彩的课堂里,领悟到诗文的精髓,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本次教学仍有不少欠缺。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度不高,有待于教师的有效引导;课堂练习时,因时间紧促而未能充分展开;课堂教学语言还不够生动、简洁。
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向各位同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8
《游山西村》这首诗的作者是围绕一个“游”字贯穿全文的,生动刻画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的淳朴和好客的品质。本课教学基本是用问答式授完,没有问答不成课堂。有人反对问答式,但是我觉得小学阶段,没有老师设疑作引领,是很难诱导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活动的。
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质疑,“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我让学生分解字来解释,“柳暗”柳是指什么?学生回答:“柳树”,“暗”呢?“就是柳树很多,很荫深。”“花明”,学生对这个没有能理解,我引导说春天的鲜花开得怎样,“鲜花一丛丛,颜色很鲜艳”。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有一个孩子拿起书说:“这句诗是说陆游骑着驴走在山间,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条又一条,陆游怀疑前面没有路了,忽然他发现柳树荫深,鲜花鲜艳,不远处看到了一个村庄。”我一听,骑驴,就知道他是从看插图知道的,我立即传递给学生另一种学习诗歌的办法,看插图。借助机会,我顺势让学生找找,“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山、水、柳树、花。”我指着诗句轻声地问:“只写了景物吗?有写心情的吗?”学生受到了挑战,悄悄地诵读了诗句,“有,疑字,诗人看到重重山,怀疑没有路了。”我激动地说:“好,读得真认真,再看看,还有吗?”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还有,又字,我体会到了陆游当时看到村庄他很高兴。”“能把高兴换一个词吗?”“惊奇”接近了,又高兴又惊奇,可以说“惊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了诗人心情的转变过程,我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就是“情景交融”。学生听得特别的认真。平时问题最多的小男孩站起来问:“老师,这句话说诗人去山西村的路上,为什么放在后面写?是不是弄错了。”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说;“是啊,是诗人弄错了吧?同意吗?”学生若有所思地进入了思考,有个同学说:“我不同意,诗人没有写错,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忆说给山西村的村民听。”说得对啊,其实这是一种倒叙的写法,这样更加的突出了最后两句,我这样一说学生,就联系到上个学期学习的《燕子专列》也是采用了这种写法。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9
在备课《游山西村》这首诗时,我就感叹于诗人用词的精炼、准确,仅“山重水复无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把作者当时由疑惑到惊喜的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蕴涵的东西很多,有对美的诠释,不仅景美而且人情更美。
在上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质疑,我们班一向走神的乔一泽站起来就问:“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么意思?我让学生分解字来解释,“柳暗”柳是指什么?学生回答:“柳树”,“暗”呢?“就是柳树很多,很荫深。”“花明”,学生对这个没有能理解,我引导说春天的鲜花开得怎样,“鲜花一丛丛,颜色很鲜艳”。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说?王耀然拿起书:“这句诗是说陆游骑着驴走在山间,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条又一条,陆游怀疑前面没有路了,忽然他发现柳树荫深,鲜花鲜艳,不远处看到了一个村庄。”我一听,骑驴,就知道他是从看插图知道的,我立即传递给学生另一种学习诗歌的办法,看插图。借助机会,我顺势让学生找找,“这句诗中写了哪些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山、水、柳树、花。”我指着诗句轻声地问:“只写了景物吗?有写心情的吗?”学生受到了挑战,悄悄地诵读了诗句,“有,疑字,诗人看到重重山,怀疑没有路了。”我激动地说:“好,读得真认真,再看看,还有吗?”另一个学生说:“老师还有,又字,我体会到了陆游当时看到村庄他很高兴。”“能把高兴换一个词吗?”“惊奇”接近了,又高兴又惊奇,可以说“惊喜”,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了诗人心情的转变过程,我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就是“情景交融”。学生听得特别的认真。平时问题最多的高晨皓站起来问:“张老师,这句话说诗人去山西村的路上,为什么放在后面写?是不是弄错了。”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说;“是啊,是诗人弄错了吧?同意吗?”学生若有所思地进入了思考,有个同学说:“我不同意,诗人没有写错,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忆说给山西村的村民听。”说得对啊,其实这是一种倒叙的写法,这样更加的突出了最后两句,我这样一说学生,就联系到上个学期学习的《燕子专列》也是采用了这种写法。
这节课在师生的共同对话中推进了学习的深入,最后结束,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去进行扩诗。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10
教学过程(简略成一问一答)
一、山西村美吗?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的哪些词语写出了山西村的美景?
“山重水复”山重水复写出了山西村的美,那山重水复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谁能描绘一下?
“一重重的山,一道道的水”、“山环绕着水,水环绕着山”(学生说不出依山傍水,山水相依这些美词)这样的美景与“疑无路”有联系吗?
启发学生用“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练习说话
诗人一时以为找不到路,心情会怎样?
“焦急、失望”让学生板演,引导学生读。
还从哪个词看出山西村的美?
“柳暗花明”如上法,让学生感受山西村的美,体会诗人的心情,再指名学生板演,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句诗。
两句优美的诗,既写出了乡村的美,又写出了诗人从“疑无路”到“又一村”的心理变化,真不愧是千古佳句。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以为无望,但经过努力,又重现生机的情况,你们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做作业”、“下棋”(也有些同学举例不当的)二、诗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到了山西村的美的呢?
“没有了”“前两句只写了人们接待客人的情景,没写到美”“前两句只写了食物多,没写到美”用什么接待客人呢?
从哪些词语看出了食物多?
“腊酒”“鸡肉、猪肉”(相机释词:浑、足等)这两句虽然没有写景物的美,但写了人的活动,通过这些丰盛的食物,你们感受到了村民们对到访客人是怎样的态度呢?
“热情”、“大方”、“好客”这些热情大方好客的村民们,给诗人们展示的,不是景的美,而是纯朴的人性美。让我们与诗人一道,融进这纯朴的乡情中,感受村民们的热情吧。
引导学生读第一二句诗。
板书:
人美:酒浑足鸡豚
景美: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教学反思:
1、以“山西村美吗”这个大问题为主导,引领全诗的教学,所有小问题都围绕这个大问题收放,为这个大问题服务,在引导学生理解山西村不但景美,而且人美的过程中,渗透听说读写训练。2、不要怕学生不能回答,关键是设计问题要巧,学生会在回答问题时理解诗句意思。3、大问题的提出,学生自然而然地找到了最后两句诗,老师当即从后两句开始讲授。此诗正好是倒叙结构,这样讲,学生理解也容易。4、本课基本是用问答式授完,没有问答不成课堂。有人反对问答式,但于小学阶段,没有老师设疑作引领,是很难诱导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活动的。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08-30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05-24
游山西村的教学反思06-29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03-23
游山西村教学反思10-14
《游山西村》教师教学反思07-05
《游山西村》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06-20
《游山西村》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05-27
陆游《游山西村》教学反思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