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23 13:43: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1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有了更多与他人合作、交往的机会和需要;但是有些幼儿不能和同伴友好合作、交往,常为一些小事发生纠纷。究其原因,幼儿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合作交往。为此,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协作、商量的口吻与人合作交往,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下面我就本次活动实施的情况做一些反馈:

  ⒈以绘本为载体,感受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和互相原谅。 本次活动我主要围绕绘本《对不起》来展开,选取了做饭、睡觉、争抢这三幅画面,分别引导孩子了解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互相原谅。配合故事情境来总结这些抽象的情感概念,孩子相对来说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而且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尤其是从好朋友到互不理睬对方的对比,孩子明显体会到了小熊和小兔的孤独与难过,从而体会朋友的珍贵,知道要原谅、珍惜朋友。

  ⒉迁移经验,回忆自己与好朋友的故事。 此环节我运用了表格的形式,主要请幼儿从绘本的三张图片延伸出自己与好朋友的故事。只是中间出现了一个小失误,我把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对应的图片贴反了,在教具方面我应该多加检查,不然会引起教学失误。但是孩子们对于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还是很乐意分享的,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另外,针对每种情况,可能分别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会更好,这里孩子说的机会还是不够多。

  ⒊以游戏形式升华情感。 在活动的导入和结束部分我分别采用了游戏的形式,一是为了激趣,二是呼应主题,让孩子切身感受与好朋友玩游戏的快乐。最后的《口香糖粘又粘》的游戏,我运用了背景音乐,并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可是问答与音乐的节奏不是很贴合,环节进行的节奏感不是很到位,这样会影响游戏的效果,这是我需要注意的地方。

  社会活动注重的是情感体验,如何让孩子乐意接受抽象的情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我觉得游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让孩子边看边想边玩,这比单纯的听或者看有趣的多,效果也更好。所以,教师不管在哪个活动中,都可以融入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学得更精彩。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2

  回首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历程,可以说是学习相伴,潜心研究,大胆实践,勤于反思,努力调整。虽然有艰难独行时的困惑,但也有着乐此不疲的真切感受。

  本学期的心理健康课,依据寒假时编写的心理校本教材开课。六个年级,八大主题均按计划完成任务。每一节课均注重活动和体验,课上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如常规训练活动、游戏、心理短剧、心灵故事、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声像资料等等。如:三年的《游戏中的智慧》一课,让学生亲自参与摸宝游戏,体会“规则”“方法”的重要;二年的《合作中成长》一课,从平日的值日生工作入手,直至学习、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合作之花最美;六年级的《过目不忘你可以》一课,带领学生在图形记忆活动中体验过目不忘记的重要及记忆的好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运用,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五年级的《我心中理想的他(她)》属于青春期教育专题,从开始的学生哄笑、不自然,到后来的平常淡定表现中,每个孩子对找到了属于自己受欢迎形象……根据每一个主题的需要,我都会选择议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心灵故事,或者是声像材料,因势利导,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正强化,注重学生间的分享,淡化讲授,努力打造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生命课堂,真正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成长。

  有时我也会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 “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当然我会慎重地把握自我开放的尺度,尽量起到锦上添花之效果。

  让我成长更快的就参加吉林市心理健康教育“同课异构”活动,主题是“学会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在进修学校王铁英主任的指导下,从备课到试讲,再到录课,一次次的打磨,使我的心理课更有“心理味”了。目标的定位是发展性的,比如:感受、探索、体会、增强、学习等,只是追求学生有收获,有成长就行,而且努力地看到每一个孩子个体的差异。课上,注重学生的感受,巧妙地把握生成,当场演当场交流感受,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思想火花的碰撞。特别是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学生通过对比更能加深认识,从而形成正向的思维与价值观。即:“能正视自己不行,也是我能行”的认识。

  我参加了“四叶草”心理工作室的绘画班学习,三个月中潜心研究“绘画投射技术”,“OH”卡牌的投射理念,让自己先行体验其中的奥妙,了解未知的自己。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咨询中,提升了咨询的技能与咨询的效果。本学期运用“绘画投射”咨询的师生近三十次,带给师生们更多的是愉悦,我也从中体验到了咨询的真正价值。

  作专职心理教师已经一整年了,那套起初绞尽脑汁创编的心理校本教案,平日里有着不少修改之处。计划在这个暑假里,把它根据平日使用修改意见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有备于来学期的合理有效使用。

  我的简单愿望————每一节心理课,都不让学生失望。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3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使我觉得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

  比如,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再如,由于家庭的残缺,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学校也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就应该做到实处。

  使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

  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应该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另外,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单靠个别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

  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那么学习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

  比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共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4

  xx年9月,我有幸代表阴江初级中学参加了第四届阴江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会课比赛,以说课比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决赛,并在随后于山观中学举行的上课比赛的环节中获得了初中组一等奖。现就针对这节课淡淡我教学的感想。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乏目标意识,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缺乏远大志向、盲目做事的特点而设计的。青少年学生尽管在意志品质的发展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有所进步,但有些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不够,耐挫能力低,怕苦,怕累,同时也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关于立志方面的学习,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基础,激励学生追求美好的理想,确立远大的志向,学习一些如何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并通过榜样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自我激励水平,形成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根据以上的理念,本课设计通过联想、讨论、小组交流、合理设计未来等活动,使学生懂得目标对人生的引导作用,进而思考、分析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学习达到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达到目标时的激动心情,促进学生更加奋发向上,向新的目标迈进,并且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制订可实施的计划或方案。

  对应本课的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和名例为主,富有趣味性与真实性,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采用引导、鼓励、表扬、故事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在活动中明白道理,在活动中体会确立目标的意义,并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活动中有感而发,降低教学难度。同时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采用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活动、组织讨论、分享收获,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情境、活动、体验这三步学习方法,层层深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设立目标的意识。

  二、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热身活动

  未来畅想曲

  1、教师指导学生做“看未来”的游戏

  (关掉教室的灯光,有窗帘的把窗帘拉上)请学生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身体放松,情绪放松,静下心来,平稳呼吸。

  在悠扬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渐渐地进入时间隧道,看自己的“将来”。

  导语:“每一个人都从过去走到现在,又从现在走向将来。大家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前进,前进。看到了一些你曾经向往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5年了,你看到了5年之后的自己,你在做什么?”(稍作停顿)

  “我们继续前进,时间慢慢地流逝。10年了。这时,你又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稍作停顿)

  “再往前走,时间不断地流逝。15年了,我们又看到15年之后的自己,身体是否健康?工作是否取得成绩?少年时的梦想是否实现?”

  (停顿一会儿)“大家慢慢地睁开眼睛,回到现实。”

  (教师在讲导语时,要做到声音低沉、平稳、缓慢,留有空间,令人产生联想)

  2、交流分享活动

  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看未来”的经历。交流时可提出这些问题:看到自己的将来了吗?看见了什么?如没看见,想一想,为什么看不见?然后请几位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归纳

  同学们对未来的梦想或设想即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而目标就是你通过活动希望得到的结果。每个同学看到的景象并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理想是不同的,实现的程度也不一样。人生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环节组成的连续统一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过去,也不在于未来,而在于人的现实活动,在于对现实的突破和超越。

  片段二:策略指导

  分享将梦想变成现实的策略,设计实现目标的计划或方案。

  1、教师讲述:“人无志不立”,“立志不定,终不济事”。理想是人生的灯塔,志向是生活的路标。中学时代,正是立志的最好时机。马克思就是在中学时代立下了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的远大理想,并为此奋斗了终生。某某同志在青年时代读到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他为书中介绍的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的英雄业绩所感染,即给自己起名“子任”,表示要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科学史上许多大科学家,也都是在中学时代立下攀登科学高峰的宏伟志愿,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果你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大干一番事业,那就应该早早确立自己远大的理想。一个人到了中学时代还浑浑噩噩没有明确的志向,就会造成终生的遗憾。

  2、出示配图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立志”的三个心理过程:

  动机斗争——确立目标。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我要考上某某大学”、“我要在初二年级加入共青团组织”等等。

  暗示成功——相信梦想能实现。梦想是很有力的暗示,虽然梦想不一定会实现,但没有梦想却是“零”;如果一开始就感觉自己会输,那么肯定会失败。

  自我激励——实现目标。每个人都能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激励自己。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就是记住一句话,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这句话能从下意识心理状态闪现到意识心理状态。梦开始时总是可望不可及的,惟有不断地自我激励才能获得成功。

  3、小组讨论:对“立志”的三个心理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中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补充。那么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课?这是我接触这门课后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次的比赛,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并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获得了一点经验,也总结了一些教训。

  1. 确定合适的活动主题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心理需求以及社会赋予的角色要求都是不同的,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知识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做好准备。在这一阶段暴露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目标意识,进而缺乏学习的动力,针对这个问题,我确定了以自我目标的合理设定及确实执行为主题的活动课——《我的未来不是梦》。

  2. 设计合理的活动环节

  “活动”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本节课我设计了多个活动:冥想、情景模拟、讨论沟通、问卷调查、行为训练等,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环节中。

  第一环节,热身活动:根据孩子好奇爱玩的天性,通过冥想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孩子在活动中通过想象体验自己的未来,初步感受人生目标的设定。以此方式把学生引入本课主题。

  第二环节,情景讨论:用感官和思考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人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心理到生理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环节,问卷调查:让同学们检视自己的目标概况,体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理想的可及性与不可及性的差别。

  第四环节,名人故事:向学生介绍约翰·戈达德的故事。讨论约翰·戈达德是怎样为自己确立目标的,又是怎样付诸行动的? 引出活动“写给未来的信”,请学生回顾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在信纸上写下自己“一生的志愿”及人生激励格言,装入信封,写上姓名、日期等,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约定30年后再启封,看看自己的愿望实现了多少。我认为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第五环节,策略指导:介绍“立志”的三个心理过程:动机斗争、暗示成功、自我激励。帮助学生掌握实现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更有实现的信心。这也是本课的一个升华点。

  第六环节,行为训练:请学生设计一个实现目标的方案,写在即时贴上,贴在课桌一角。要求利用一周至两周的时间实施该方案,并达到目标。

  第七环节,在看未来:请同学注视大屏幕上的人生轴,在“我的未来不是梦”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坚定而满怀信心的想象自己的未来。与第一个环节首尾呼应,使本节课的结构更具完整性。

  3. 产生合情的活动体验

  “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第二个要素。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这堂课是在山观中学初二6班上的,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非常朴实,也非常配合,随着上课环节的进行,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融入到课堂氛围中,用坦诚的心态思考与交流。从整堂课的实施情况来看,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互动好,通过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认识了目标确定的意义,并尝试落实到行动。我相信这堂课会在上课的每位同学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4. 存在的不足和遗憾

  在上课过程中,总的来说,生成和预设基本相符,但在有些环节上,实施时还可以更完善一些。比如:

  1. 在热身活动——冥想时,我设计是让学生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情绪放松,在舒缓悠扬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但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由于觉得这个活动很新奇而表现的太过激动无法进入冥想状态,还影响到了周围的同学,从而没有完全达到我设想的一个状态和气氛。

  2. 在活动“写给未来的信”中,我让学生在信纸上写下自己“一生的志愿”及人生激励格言后,就将信纸装入信封,交给了老师,此环节如果让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交流,教师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肯定,相信会让整堂课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延展性。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5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体。在如今这个多元分工的社会里,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也担负着不同的责任。正是因为有各行各业的人在辛勤劳动,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多姿多彩!引导学生感知各行各业的重要性,体会他们的辛劳,从而激发感恩的情感就是这节课教学目标。

  为了很好地落实这个教学目标,我就怎样开展课堂活动进行反复推敲,还根据课的需要收集了大量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课堂上,我利用身边有效的资源,采用知识抢答、情景模拟等形式开展了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做做、演演等形式全方位地认识了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以及各行业间的差异,让他们了解各行各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各行业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在学生们了解了劳动者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后,便情不自禁地对各种行业的劳动者表现出了崇敬和感激之情。在这个基础上,我又组织学生通过“说一句感谢的话、诗朗诵和合唱”等方式感谢在各行各业工作的人,让他们感恩“服务我们的人”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我采用了“弯下腰与花儿对话”教学态度,注重表扬和鼓励,为学生们创设一个欢松、愉悦的课堂,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因此他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思考回答问题的深度超出我的想象。这节课教学过程流畅完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6

  通过对本学科教学的反思,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以下认识:

  (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因此,作为学生心灵的导航者——心理健康教师,要解读心理健康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认真把握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践,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己任。

  所以,应该把共同研讨心理健康教育的详细操作方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的使命。才可能把发挥心理健康课的实际作用,真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中应体现人文关怀,做到育心育人

  学生健康的身心是其健康成长的保证,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尊敬的师生关系。因此,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方式要有别于其他课程。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设计一些走进学生中间的讨论性问题,减少在讲台上面讲的时间,据心理学家介绍: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是成正比的,所以老师离学生越近,其心理距离就越近,那就要求老师多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交谈讨论,从心理上缩短师生的距离。 “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有意义。

  其次,多一些微笑,多一点赏识。许多学生缺乏自信,课堂上不敢发言。因此,传授知识其实不是目的,心理健康课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若一味板着脸,那么就等于“对牛谈情”。若和蔼、宽容、理解,可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学生是会有变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的赏识要有度。赏学生欣赏之处,识学生整体,有的放矢地运用赏识,激发学生的闪光点。

  再次,要张扬学生的'个性。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敢有怀疑的态度,有发散性的思维,有标新立异的答案,甚至是荒诞的思

  维都可以,一定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空间,使学生能有信心去思考,那么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教学意识,而且要有课程意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要创造学生的个性,哪个方面有发展就培养他哪方面的特长,给他们心理支持,帮助孩子认识到,只要努力,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人人都能成为人才的思想观念。

  总之,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成长中学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懂得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提高其心理素质。与传统学科相比,在教育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原则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应该更着重与学生的体会和实践,而不是他学到了什么。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7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从未接触过心理教学教师,一直在不断的思考。对于本次目标和人生这一课的教学,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1、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我安排在头上贴五官的游戏。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本次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比如: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与目标对话,要求学生站起来,闭上眼睛想像5年后的那个自己就站在自己一米远的前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停顿10秒)?请你上前走进他,现在请你站在5年后的自己的位置,好上前去,走进他(停顿5秒)。好,现在你就是5年后的自己了,转个身来,面对现在的自己,未来的你想对现在的你说些什么?(停顿10秒)好,现在我们要从未来回到现实了,请你走回现在的自己的位置,好,转过身来,看看未来的自己,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停顿5秒)本来不是这么设计的,后来我把它重新设计,从而活跃气氛的目的达到了。

  3、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我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问:“老师,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呀!”我就把自己的目标分享给学生,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以上是我在第一次心理健康课教学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我会再继续努力!也希望老师和前辈们多多给我帮助。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8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从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面对这种高速变革,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不被繁重的工作压力击倒。

  从人的发展本身来看,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在历年中学生中,莘莘学子在各方面的压力面前,由于具备了不同的心理素质,以至于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人成绩优异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有的人意志消沉、名落孙山,甚至走上了毁灭家庭和自己的道路。目前这种现象已逐渐向低龄化蔓延。

  从当前3―6岁儿童现状来看,由于他们处在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低,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父母过分注意对孩子生活上的关怀和呵护,很少细心关照孩子的心理感受,使孩子形成了胆怯、自卑、孤独、焦虑等不健康心理。他们在同伴中不和群,做事不自信,缺乏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整体发展。

  从目前幼儿园的教育来看,主要是以“德、智、体、美”为内容的教育模式,设置的课程也基本停留于传授某些知识及养成某种行为习惯的教育层面,实际上幼儿园的德、智、体、美等教育中都包含着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只是没有系统与独立的心理教育。“心育”多被纳入“德育”的范畴,《体育》、《健康》也只重视幼儿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很少从身心健康方面去研究。就当今社会的发展,当代教育的发展、当代人的发展而言,心理教育应该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

  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从小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及未来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对3―6岁幼儿心理障碍及各个因素间影响的调查和分析,寻找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从而提出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教育方法,为幼儿心理素质的启蒙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概念界定

  健康:指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心理健康。情绪愉悦稳定,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我们要通过“幼儿心理健康”的探索和实验,构建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模式,可以使实验条件下的3―6岁儿童心理健康,并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倾向,使他们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克服困难的勇气,认真做事的态度,待人热情,懂得宽容,富有独创精神和耐挫能力,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总目标:探求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方法”

  我们的具体目标:

  1、研究身心健康发展有障碍幼儿的主要特点。

  2、分析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3、探索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操作模式。

  我们的研究方法:

  1、采用理性思辨为主的文献法和小组研讨法。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意涵和结构因素,并对这一概念作出界定。与此同时,通过小组研讨,了解幼儿各种心理状态下的表现性行为,以此修正和加深理解“界定”的概念。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行动相交融的情景观察的调查方法,了解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发展的特点。

  2、用理性思辨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策略。

  3、采用行动反思法进行培养策略的实证性研究。

  我们的研究策略:

  1、改革幼儿园管理模式

  (1)注重环境创设。良好的环境能使儿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促进高级情感的发展。对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幼儿园密切配合,要求一致,共同走进童心世界,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和教育才能,做到:与孩子关系融洽、和谐,对孩子充满诚意、友好,给孩子信任与温暖。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在友好和善的气氛中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2)注重教师培养。幼儿园从管理观念、管理措施入手,注重“引进人、导向人、激励人、培养人、使用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努力使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

  2、改革教学模式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重新设置课程内容与模式,增设专门的幼儿心理健康课程,并在其他学科中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幼儿对学习发生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的方式和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学习,努力构建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

  (2)改革活动课程模式。增加操作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开设不同内容的活动课(游戏、劳动、参观、实验等),让幼儿尽量参与喜欢的活动。这种相对开放式的课程模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和创造性的才能。

  我们的改革教育模式:

  教育方法要得当。能否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甚大。管教太严会伤他们的自尊心,限制了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百依百顺,迁就溺爱,容易造成过分依赖,耐挫力差。因此,我们将在研究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心理状态下产生的行为表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小朋友:

  1、能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有良好的观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并能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系。

  2、能与父母、老师、同伴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4、做事有信心和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

  5、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

  7、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平等合作,乐意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9、遇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

  10、能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9

  在本课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单一地运用教材中的示范,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入手,将话题延伸开来,学生的辨析也不仅仅拘泥于学生生活的一个场景,而是将学生生活立体化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比如在活动中让孩子们讲一讲父母关爱、疼爱自己的故事,这一步的教学设计就源于孩子们的生活,我从孩子们的生活取材,设计学生能主动参与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悟出道理。

  其实在生活中他们面对的不仅是父母的关爱与呵护,更多时候响起的是父母的唠叨声与责备声,这才是真真切切的生活。而这些他们最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却恰恰是父母一丝一缕的爱!所以我采用这样的形式就是能让学生感受爱的真谛。

  教学中音乐的运用是来渲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眼球,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爱的感染。因为音乐有语言不及的功效。课堂中有多次音乐的导入,一次是在升华母爱的时候,另一次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欣赏歌曲是学生在课堂中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强烈参与课堂活动的愿望和兴趣,又能将学生的心理感受真实地呈现,这样教学使课堂动静结合,有张有弛。

  任何课堂都是存在缺憾的,我也不例外。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的发言非常精彩,多次我沉浸在孩子们的精彩发言中,对孩子们的评价语言过少,过于单一。另外在心理健康课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要由单纯的传授者的角色形象,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和示范者的角色形象。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我没有能很好的把握住角色的转变。今后,我要多从讲台上走下来,俯首弯腰注意倾听学生,做到以学生的身份与他们相处,进行平等对话交流,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营造和提供一个接纳的支持性课堂环境,让他们如同置身于一种人际和谐的空间,感到心灵的敞开和舒展。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10

  《高三压力应对》教学反思

  1.本节课活动丰富多样,使学生在积极的活动中获得体验。

  2.课程充分以学生的体验分享为主,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省自助,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信念,也可以从他人的想法中得到启发,避免了教师理念的灌输,这样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学生用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对于事物进行理解、感受、建构,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领悟和意义,这样才能够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

  《带上焦虑上考场》教学反思

  高考,对学生意味深长,因而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在所难免,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因为高考本身而焦虑,而是因为焦虑而焦虑,所以本节课以认识焦虑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去认识焦虑的现象,并大胆对一些关于考试焦虑的不合理观念进行辩驳,从而对考试焦虑有个正确的认识。相信学生对考试焦虑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更加坦然地继续奋战高考。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11

  五月中旬,在陈**老师在指导以及同组教师的合作备课探讨下,我在水头一小上了一堂主题为爱的礼物的心理教育课。下面我就这堂课作如下反思。

  1、由于执教班级四年级学生较为活跃,所以上课之前,与学生做好了约法三章: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保密。这些课前约定为后面课程的顺利进行起了很大作用。

  2、以父母送的各种礼物引入话题之后带着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选取的内容是学生磊磊与妈妈之间发生的矛盾争吵,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3、成员分享“爱的表达”选取优秀的爱心卡片,在幻灯片上显示。总结感受爱的表达可以有很多很多,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非常用心的爱的表达,我相信爸爸妈妈们一定能够感受到我们到这份爱。我们与爸爸妈妈之间的那份不理解也会慢慢消融。

  4、最后,通过让学生闭上眼睛做冥想的方式,平静学生的心灵,提示他们带着一份美好、感恩、真诚的心情去面对爸爸妈妈,用更深地理解去看待爸爸妈妈的时候,与爸爸妈妈的这份爱一定会更深更暖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12

  作为心理健康课的新老师,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我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在04。9班的教学中,我以前做法是:

  1、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2、围绕主题搞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我会在继续努力!也希望老师和前辈们多多给我帮助。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13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无缺陷或者重大疾病,心里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也非常关键,生活中往往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发生者的心里出现了问题。一些来自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还有人际关系的羁绊,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心里健康,心里不健康做起事来真的很容易出错,甚至犯重大过错。

  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心里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没有被解决过都是自己解决或者发泄掉了,但是对于现阶段的顶岗实习老师和学生,他们的心里健康问题真的很严重,也没有解决的途径,xx是一个完善的大学,有能正常进行的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学生可以通过预约接受心里辅导,即使现在定岗实习的老师们,xx也会关心我们的心里健康问题会不定时的发一些问卷调查的,即使反馈实习生的心里问题,但是在我实习期间,我发现很多学生做的错事,一大部分是因为学生心里出现的问题导致的,而老师批评和教导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单纯的认为是学生这个年龄段犯错误比较多而已,或者说是不懂事。这个实习学校的五楼是有一个心里咨询室的,但是来这里已经一个月多了,并没有看到他打开过,相信那只是个摆设,如果学校都不重视学生心里健康问题,不去解决,哪怕才是初中生。难道等着把他们送到社会上去再去关注解决心里健康问题吗?那个时候人犯的错误就很多了。我希望能在孩子十多岁已经懂事的年龄关注并且告诉他们人心里健康这个问题的存在,并且出现问题去解决掉。

  即使在顶岗实习的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学生,也会有一些心里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对以后做事也是不好的,实习已经过半,大多数学生基本已经适应实习生活的,接近两个月的时间相信也不是顺风顺水的吧,实习生,本来没有什么‘能力’和经验,人事处理也不太好,每个人的性格差异也有很多。心里出现很多问题,或者是感觉到烦恼,心烦,心累。说实话我最近就有一些心累的感觉,实习的第一个月,我感觉我是属于这个地方的,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觉得我不属于这里了,人事关系太复杂,很多道理他们哪里行的同,可是我就不理解。可能我比较偏执。不知道其他的实习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呢。不光是在实习期间,我希望我的学生身体好,学习成绩好,也希望他们的心里健康没有问题。即使我不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也是。

  还有大概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最好的状态调整出来,认真负责的教我的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去工作的,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接下来的时光不要辜负自己的期望。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14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l、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3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带领同学们做一个放松游戏,也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说一部喜欢的电影,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明星、球星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说我和学生是相互沟通进步的。我把学生的演讲内容升华,学生们让我了解了世界名人、认识了很多体坛明星,他们邀我一起游戏的喜悦至今仍让我回味。

  2. 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

  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每一个课题,我都会给同学们一个同龄人的“故事”。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所以有时候我会让学生即兴表演,不事先准备,比如讲《调控情绪》时,我给学生一个问题情景,让他们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去面对和解决。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5、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

  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15

  星移斗转,日月更迭,伴着新课改的强劲东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已走过三个春秋,回眸开课之初,没有新课标做导向,没有教材说明做参考,面对着没人尝试过的新兴学科,我如堕五里雾中,只是觉得它与思品课的界限不是泾渭分明,于是乎我就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对于活泼爱动,好奇心强的小学生而言,让他们静静地听着教师诸多的严肃说教,那种无奈、那种厌倦可想而知。面对学生或麻木或无动于衷的表情,我真的是心痛、自责,每上完一节课心里都感觉不踏实,一种愧对学生,浪费学生生命的罪恶感时常向我袭来。渐渐地,一种改变自己上课现状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我翻看了大量的外省(xx省心里健康教育工作启动晚,缺少成熟的经验)有关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资料,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主动讨论、扮演角色、体验感情等方法,对学生实施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实践活动课。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型和活动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我潜心琢磨,调整了教学方法,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现在学生再也不拒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课于门外,反之,无论去哪个班级上课,都受到学生的欢迎。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由排斥到期待呢?经认真的反思,本人认为主要是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课题导入注意创温馨的课堂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谈一下我常用的情境创设法。

  1、歌曲导入法。孩子们都喜欢听音乐、听歌曲,我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课前使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歌曲,能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活动,如果录音机没准备好,我就发挥自己的特长,现场给孩子们唱,每每这时,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孩子们快乐地边击掌,边随同我一起唱,很快地融入活动中。如:在《好朋友手拉手》一课的导入时,孩子们就随我唱起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样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快乐的心境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活动主题。

  2、设疑激趣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授新课时,我常巧妙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五年级教学《学会感恩》一课的情境创设时,就是用了设疑激趣法:“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谁愿意把你去过的,感觉最美的地方告诉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说去过北京、上海大都市的,还有的说去过九寨沟、长白山等自然风景区的,气氛相当热烈。这时我抛砖引玉“无论同学们到哪旅游,都不会有比它有更美的地方,它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这个地方是哪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最后点出主题——“家”。

  3、妙用故事法。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地吸引他们,启发其思考,这也是我惯用的导入新课法。

  此外,我使用的情境创设还有多种,如:问题讨论法、情感感染法、开门见山法等等。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式,我都是能因年级而定、因活动内容而定,正因为情境的创设适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合了活动内容,才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要灵活,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繁杂,尤其我们长春版的教材有一部分内容不适合我们的学生,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时常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行增删、调整教学内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关心的热点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会很投入地主动参与、积极探讨。从而实现心理上的成长。

  三、关注体验和分享

  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从心理学上讲,体验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体验者亲自参与活动,并用自己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理解、去感受、去构建,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情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经常设计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去领悟。如:在教学三年级的《说声“对不起”》一课中,我就设计了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一个现实情境:下课了王明着急上厕所,匆忙的往外走,不小心把李强的文具盒碰掉在地上,接下来让同学们先议一议,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然后在自找合作伙伴进行角色表演,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样的真事经常发生在教室,他们能很真实的说出可能发生的两种情况,接着叫两组同学到台前分角色表演,表演前我有要求,即表演者要投入,把自己视为当事人;台下的同学边认真观看,边思考:你喜欢哪组同学的做法,为什么?学生表演的声情并茂,一种情况是:王明主动向李强说声对不起,并把地上的文具盒捡起来,李强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这样,由于王明能主动说对不起,两人没有发生任何冲突,而且还手拉手成为好朋友;另一种情况是:王明碰落李强的文具盒,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李强气急了,大声让王明把文具盒给捡起来,王明却说活该,不给你拣,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起来,险些大打出手。表演结束,表演者都谈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从中不难悟出:文明礼貌的语言、行为让人心生感动,会化干戈为玉帛;反之无礼、冲动、不肯包容的行为会使冲突升级,参与分角色表演的同学对“若冒犯了别人,能否主动说对不起”而产生的不同结果感同身受,相信通过这样的体验,今后遇到类似事件,这几位同学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台下的同学虽然没能设身处地的去表演,但他们通过观看,听表演者谈感受,还是分享了表演者的真实体验,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角色扮演、体验情感的活动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和提高。

  总之,我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历史较短,关于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问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我将潜心学习,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为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做出不懈的努力。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07-02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11-23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11-08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范文11-13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1-07

心理健康课教学反思06-27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范本06-12

心理健康课教学反思06-09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范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