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28 17:03: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加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加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教学反思

加法教学反思1

  在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中我创设了农民丰收送粮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农民的生活,感受多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巧妙引入课题。学生学习效果好。

  在用计算器计算中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影响,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于是我选择了这样的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策略。以学生自练为主,在自练中摸索按键的顺序。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基于这样的设计,我觉得学生成了课堂的真主人。

  在加减法的关系中,学生发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的规律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只把视线注意在表面现象,并且多数停留在相同点,只有一个同学首先提到第一个算式是加法而后两个算式做减法,只到此而已,这时就发挥起老师“导”的作用了。我顺势追问了一句,“为什么第一个算式做加法,后两个算式做减法呀?”这样,再一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再观察思考,终于发现已知两个加数求和要做加法,而知道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求不知道的加数就要做减法,这样我进一步引导,如果在加法中想求一个加数,必须知道什么,那么一个加数等于什么?学生很快说“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学生明明白白地理解了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在此渗透了加减法的意义。

  在加法运算律中,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决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出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加法教学反思2

  本节教材的例题,都是由主题图引出的。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使本节课的教学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时,也应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4.在整个环节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虽能较快的体会出这两种加法的运算定律,但在总结、交流加法的结合律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教师应适当的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加法的运算律,提高学生掌握能力。学生的记忆方法过于单调,教师应在开发学生思维上多下功夫。

加法教学反思3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运用数的分成,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3个方面的知识点:第一点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第二点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第三点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分组交流,列出算式。接着通过课中操来引导学生用手指游戏写出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分组交流,列出算式。

加法教学反思4

  我讲了一节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加法的验算》。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现在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集中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的多样化。本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能正确验算。2、引导学生感受加法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启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如下的感受。

  1、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根据《课标》中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课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真看主题图,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购买运动服和运动鞋的情境中学习。并在课后练习中也安排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不仅理解算理与掌握方法,而且巩固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益于他们的一生,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从小抓起,循序渐进。

  ①完整的表述题意。现在的教材和一些练习的片子中,很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都是图与文字配合出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题意,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而且坚持下来,能形成方法与习惯。本课中,我随着学生得出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相机板书:一套运动服135元,一双运动鞋48元。一共多少元?让学生感受题意的完整。

  ②引导认真审题,圈画重点的方法。学生对题率的高低,与是否认真审题密切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让学生感受到,解题是从认真审题开始的。今天的审题我用的是圈画重点,并让学生们也仿效老师这样圈画。

  ③指导验算的书写。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加法的验算,验算书写的指导是必不可少,包括教师的板演,个别的巡视指导。

  这节课最大的不足:对学生的前期分析较弱,一些情况没有事先估计出来,如:加法的多种验算方法,小组讨论花费太多时间,没能有效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使教学目标1没能很好的落实。再有,验算的书写,在设计教学时,我也没作为重点来考虑,我想,只要点一点就可以了,课上一看,其实不然,我赶紧又重新板演与个别指导。这样,耽误了很多时间,使教学环节不完整,没有进行巩固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切实的、扎扎实实的备学生、分析学生,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具实效性。再有,要向年轻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敢于放手,学习他们的用于创新,学习他们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加法教学反思5

  10月11日在丝绸路小学进行了说课,丁老师在评说课时,提到我的课堂设计中有很多“假”的东西,回来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到底哪些东西是假的?经过认真思考,我认为丁老师可能是因为我创设的情境不够真实。(这是我的猜测,不知对否?)比如由于营养不良,聂老师我的身高只有1.54米,丁老师说,影响身体生长的原因有很多,怎么能说是营养不良造成的呢?是的,非常赞同丁老师的说法。因此,在上课时情境的创设做了一定的修改。其实这里的目的本想通过自己不高的这一实例,教育学生只有爱运动,不挑食,才有可能长高。在教学中由于教师表达方式的欠妥,实际上是会向学生传递一个错误信息的,今后一定会注意。

  (一)小失误赢得了时间。

  课的开始,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可能误点鼠标的原因,出示情境图的同时,要解决的问题也同时出现了,是把课件倒回去,让学生根据情境图重新提问题,还是直接让学生看着问题列式解答?我选择了后者。课后,得到了同事及评课老师的赞同,认为在这里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没有必要,完全可以直接出示问题,让学生解答,为后面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赢得时间。这也与正在进行的远程研修中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例的设计意图不谋而合。

  【绿色课堂要求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通过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竖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紧紧扣住新知的生长点,为探索小数加减法奠定基础。】

  (二)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算理必须要让学生感悟,而不是让学生单纯的理解,算法是学生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对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的总结。”算理、算法就是根与叶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不能割裂的。算理是计算的基础,算法是计算过程的归纳。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1、通过计算1.43+0.17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计算时要从低位算起,得数的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一般把0去掉。2、通过计算1.6-1.54列竖式时有的学生1.6-1.54,有的学生1.60-1.54,学生在对比中知道了为了更好的对位,好算,当被减数的小数位数和减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时,可以在1.6的后面补0,使其成为相同位数的小数。并借助学生的真实错例1.6-1.54=0.14来纠错,在纠错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对“对齐小数点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相互质疑,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的错例引发的精彩。

  在练习5.28+1.3时,有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5.2 8+ 1. 3

  【借助学生真实的错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小数点对齐的目的是让相同数位对齐,在评课时张丽梅老师说到总以为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一定会对齐,没想到即使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有不对齐的时候,对在学生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很是意外。在这里更要让学生明白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的道理。】

  生:老师,××同学做错了。

  师:我们在做小数加减时,要求小数点对齐,这位同学做到了,怎么还错了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8在百分位上表示8个百分之一,3在十分位上,表示3个十分之一,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师:你的语言表达真完整,老师佩服你!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比较简单,课前并没有熟悉学生,没有和学生进行课前沟通,我认为孩子能表达的如此完整,思路能如此清晰,真是了不起,同时也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注重了学生数学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遗憾

  1、在最后一道解决问题中,学生用了很多种方法,非常好,但我以为时间到了,没有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做法,而是小结,布置课后算一算自己书包里的书一共多少元?匆匆下了课,结果评委老师说,还有四分钟才到点,我让学生汇报完,再小结,时间是正好的。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缺憾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动力。

  2、课堂上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锤炼,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细节上完善了才能使整堂课更好。

加法教学反思6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1、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在其中又复习到了以前学习的估算,然后能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主要是加法计算, 所以我提出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加法就是要把数与数之间合起来,在后来的操作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一道计算题会有很多种方法来解决,所以我请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结果,学生提出可以摆小棒,拨计数器,然后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来操作,由于头脑中已有加法的概念,所以学生无论是选择摆小棒还是拨计数器,都能够较为准确的进行操作,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对本节课的竖式的计算方法埋下了伏笔。

  二、尊重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1、贯彻课程标准,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学习用竖式计算时,由于本节课是不进位,所以可以从高位算起也可以从低位算起。

  2、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板书的竖式,自主探索为什么要竖着列? 体会到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而得出计算方法把握住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3、在本节课的卡片练习中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习形式,如: 火眼金睛辨对错,卡片练习,以及书上的练习找尾巴,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4、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5、在本节课中,我认为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再精炼些,把握住重点难点一针见血,而不是重复学生的话,这样也会显得比较罗嗦.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加法教学反思7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第一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加法教学反思8

  加法的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的普遍规律。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一规律,以便为今后的应用服务。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抽象建模,大胆猜测, 操作验证,合作总结这四个环节,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含义,并从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

  本课我把凑整简算的思想贯穿始终,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选择简便的方法是学习的最好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理解与运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极好时机。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孩子们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纵观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复习引用中,巩固学生的思维基础。

  通过一组口算练习,让学生明确能够凑整十或整百数的两个数加起来比较简便,这个为后面学习结合律打下基础。

  2、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我通过提问、设疑,让学生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四个环节,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发展。

  3、多层次的巩固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

  习题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节课在习题设计中,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①基本练习(填空)②变式练习(判断)③巩固练习(计算)④发展提高等。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在教学中也存在以下不足:

  1加法结合律学习在教学中所占比率应加大,学生在学习中还有疑虑,没有学透。

  2、整堂课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前松后紧,在加法交换律上时间过长,练习的时间相应较短,显得后面在练习中有些仓促。

  3、教师的语言过于成人化,不适于中年级学生的年龄。

加法教学反思9

  不少学生在幼儿园就会计算5以内加法了,因此,计算本身不存在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要让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坐住40分钟,真是不易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重点,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年龄特征,确立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游戏活动为辅助形式,带领学生在情境中结合图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在玩中掌握算法,正确进行5以内加法的计算。教学中确立这样的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5以内的分与合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因此,课前谈话,我以对数学游戏创设情境,即复习了5以内的分与合,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二环节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我分两个层次组织教学。第一层次 认识加法,理解含义。教材选用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校园里原来有3个人在浇花,又来了2个人,一共有5个人,这一现实情境用算式表示就写成3+2=5,这里的3表示原来有3人,2表示又来了2人,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5”表示一共有5人。而后介绍了加号和算式的读法,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这一道例题主要是教学加法的含义。这时,由于已知的数和所求的数从题目中都能看出来,所以学生还不会提问题,但可以在叙事的过程中,运用“合起来”“一共”等词语表达意思,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第二层次 引导探究,掌握方法。我再次创设学生玩荡秋千的情境,出示两组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体会要把1个女孩和2个男孩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就要用加法计算。通过对算法的探究,在交流中掌握把1和2相加就是把1和2合起来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加法的含义,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 巩固对加法的认识。因为是常态课堂,因此,练习的教学我以书本为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开火车”比赛,“送信”等游戏活动。不仅帮助学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又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本节课因为我组织教学比较到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注重学生表达图意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说中很好的理解了加法的含义。但是可能是在下午上的课,学生的状态不是很好,最后的作业布置的较仓促,指导不够到位,今后的课堂上要注意了。

加法教学反思10

  本课时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提供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路。要想使教学内容变的更加丰富,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就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与当前要讨论问题的实际距离,对原有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与创新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

  因为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所以设计这节课时,我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一开始,我就创设同学们一起观赏鱼的情境,这不仅是旧知的复习和回顾,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正方体,满了十个先把他们摆一起,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二、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教学中我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更真实。

加法教学反思11

  每一次公开课对于每个老师来说都是提高和学习的好机会。所以在选课时,经历了初步筛选、中期纠结,到最后确定大胆尝试此课,内心经过了一系列的挣扎。

  这节课是20xx北师大新版教材新添加的一课,手头可借鉴的资料很少,只有一本教参。而且这是整个小学阶段,一年级孩子刚入学2个月,就进行的第一次有序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的复习课。这对于孩子和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为我们的孩子刚刚适应小学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规矩,可要组织孩子们进行较多的小组活动,既要在一个个活动中学到知识,还要让整个课堂井然有序,做到收放自如,就需要孩子们有较好的课堂常规,更需要老师有较强的掌控课堂的能力。而我确实是第一次挑战此类整理复习课型,所以是抱着惶恐的心情来设计这节课,同时也是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体验不同课型的上法来充实自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是之间的联系,提高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加法表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是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情节创设情境,贯穿整节课堂,为了救出被灰太狼抓走的懒羊羊,孩子们一边闯关一边学习整理加法表,学生兴趣盎然,使本来枯燥的整理复习课变得充满了童真童趣,让孩子们在闯关游戏中主动快乐的学习和探索。

  在整理算式的环节中,有两个小组活动,是按顺序给得数是3和10的加法算式排队。接着又有了学生独立上黑板按照前面算式的排队顺序贴出6的加法算式。之后还有男女生比赛贴卡片,老师贴卡片。在最后整理7、8、9的加法算式时,3名学生上黑板贴出卡片,其他学生在

  书上按照规律写出加法算式。这部分的教学环节,我在试讲过程中也不停的调整,再调整。由于自己被自己的思想给禁锢住了,在设计时,就是想把整个加法表让学生整理出来贴在黑板上,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整理的过程,所以这部分环节的设计就占用了课堂的大多数时间,也使得此处教学没有层次感。在最后总结加法表的规律时,就没能留给孩子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孩子说竖着看的规律较好,而横着看和斜着看,到最后升华的分上下两部分总结规律时,有部分孩子是没有完全理解的。这就说明前面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孩子们也参与了,但不是全体参与,如果在这里的设计能够给每个小组一个不完整的加法表,在总结完得数是3、6和10的加法算式排队规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的完成这张不完整的加法表,再让学生去探索和总结规律,这时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到自主学习和探索中来,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一条路线。我想此时,孩子们的思维一定会有璀璨的火花迸发出来!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发散思维,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这部分环节,如果再让我重新设计,一定会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就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加法表,放手让孩子去思维,去动手,最后根据规律完成整个加法表。虽然只是一年级刚刚入学才2个月的小朋友,也要看到和相信孩子们有团结一致、合作学习的能力。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出错了,要允许他们出现错误,错也错的有价值。刚好利用这个错误的信息,因势利导,去强化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有个正误的对比。更强化了有序排列的重要性。

  这次教学的对象是可爱的一年级学生,儿童化语言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还要兼顾知识的讲解,所以充满童趣的语言和准确的数学语言,两者要有机的融合,这是门艺术;一年级的教学内容简单,可孩子的思维也简单,要想通过课堂40分钟,让第二个简单变得不简单,也是门艺术;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单一,为了让孩在玩中学,组织课堂学习的形式却不能单一,这还是门艺术。通过这两个月的时间,我深深体会到,能将一年级的课上好,这个“好”字里包含了太多的艺术,而我将在这条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追求,也将会不断前进!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一年级组所有老师,特别感谢我的组长兼师傅王春艳老师!有了他们的出谋划策和大力帮助,才使我的课一点点完善,达到现在的效果。也特别感谢在课后学校领导对我的指导和鼓励!正是因为有这样好的领导、前辈和同事,才让我能坚定信心,从容的面对每一项工作。

  今后,我将会继续努力,认真钻研教材,多听同事们的讲课,从中吸取经验,并服务于自己的教学,不辜负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鼓励和帮助!

加法教学反思12

  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灵活的使用教案。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太在意教案的设计,恨不得每一句话都要和教案上的一致,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显得有些机械。比如:在创设情境的导入环节,由于学生没有按照我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树上有3只猴子,河边有2只猴子”这一数学信息,我便急于求成自己说出了完整的答案,我应该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一年级本就该重点训练孩子的提炼数学信息的能力。

  2要更多地使用直观教学,一年级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好,大部分数学知识都需要形象的直观物体辅助学习,而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就满足了直观教学的要求,我在本节课的进行过程中,由于担心孩子们无法有纪律的进行动手操作而取消了他们的动手机会,这导致了这节课的低成效。

  3、设计练习题要趣味性,游戏性,毕竟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要控制好教学节奏,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在这节课中,我的课堂节奏是前松后紧,整个课堂节奏有点慢,造成了虎头蛇尾的情况。特别是下课了,练习题还没有处理完,由于缺乏经验就草草收场了,也没有做小结。

  新课标、新教材需要新理念来支持,作为新课标的实践者,我要在积极实践的同时,不断地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贯彻好新课标精神,落实好素质教育。

加法教学反思1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用凑十法,只有少数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加法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我们通过走进花果山来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我把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重点定位在两方面:一是学生的语言训练和对数学信息、数学问题的理解上;二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上。

  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在讲课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本来有的同学无精打采,但歌声一响,他们都变得精神抖擞。这是他们喜欢的,投其所好让我在课堂伊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这时候再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来到花果山,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看到了什么,提出自己的问题,想一想怎样解决。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很短时间便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看到了白云,有的说我看到了小鸟,有的说我看到了小猴子。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他们会看图会找图上的事物,但不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因此在这一环节用了大量的时间。

  对此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由学生回答。继续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出“5只小猴子”,引导列出算式:3+2=5(只),并说出3和2各表示的含义。然后用小棒演示: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猴子。先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小猴子),再摆2根小棒(表示树下的小猴子),然后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之后再让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极强,接下来有的同学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有的同学说我是通过数的,有的同学说我是通过摆小棒得到的,有的同学说我是算出来的“1+4=5”,有的同学说我也是算出来的“2+3=5”,前面同学说自己是按上面的和下面的对小朋友进行的分类,后面同学说自己是按男女进行的分类。对这几种方法都加以肯定,对积极回答的同学进行表扬,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大家动手做一做,用画圆,摆小棒等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让孩子们既动手又动脑,积极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本节课快结束时,我鼓励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都已经会计算了,所以授课重点不应放在计算的训练上,而应继续关注加法模型的建立,所以在教学时我采取 “说一说、摆一摆、交流”三个环节进行,让学生在说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算法的环境中深入理解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和算式表示的意思。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模式,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总结

  注重总结,加强交流。本节课快结束时我鼓励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了什么,通过这一环节,提高了学生分析整理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本节课,我觉得自己的不足在于因为初次接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缘故,讲课过程中过于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不断钻研不断提高。 教学需要不断更新方法,基于学生年龄特征,自己认为对于低年级数学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我们的课堂吸引孩子,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再就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梯度,由易到难,让学生不断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加法教学反思15

  今天,王主任和尚校长早早的来到了二年三班的教师。第一次被领导听课,虽然早在这节课前就用丁老师的班讲过两讲,但心情很是很紧张。在此先感谢丁老师对我的帮助,以及主任和校长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定会吸取改正,努力变得更好。

  在听课前,和丁老师就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环节的设计,重难点的化解已经有了反复的讨论和改正,丁老师也对我上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①上课语言重复、啰嗦:

  课前创设了闯关的小游戏,意在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可是每出一道题我都要重复一遍答案,生怕孩子们听不见,听不清,也怕课堂气氛尴尬。后来在听听课堂录音,就感觉自己想好笑的话唠。之后的二讲就让孩子们每回答一道题后同意的说对。这样哪怕不是回答问题的同学也会认真的听别人的答案,话唠也不用重复啰嗦了。

  ②其他同学发言,应保持安静,适时地提问点拨:

  在四班上课时,我对学生摆小棒、写竖式时都过度提问、插话。导致学生成为了我教学的工具,没有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今天我来到二年三班,孩子们也格外懂事、听话。班级的捣蛋鬼顾恒尔和公子蘅和端正的做好了。这两个孩子平常是班级里的小淘气,很聪明但却坐不住。这次主人和校长两人在后面坐镇,我也放心多了。上课的流程很顺利,因为孩子们有过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经验和不进位加法列竖式的基础,开展教学并不难。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

  课后,王主任和尚校长对我上的课提出了表扬也有批评:

  ①教态很好,能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

  ②语言不够亲切:上课时语言有一些严肃,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语言应更幽默、可爱。

  ③环节设置有遗漏:列竖式环节应结合摆小棒讲解,因为摆小棒就是为了列竖式而服务,便于学生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就是“摆小棒满十根捆成一捆”的过程。环节的设置应环环紧扣,有所联系。

  ④上课语言不够精炼:唐海俊上讲台当小老师的时候讲解的非常好,但是我还是没有控制住,不停地打断孩子的思路,进行我所谓的“点拨”。而这些点拨完全可以由学生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总结、提炼。

  ⑤评价不够有针对性、不具体:赵麒皓在我要进行总结时又举起来手,老师被听课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小心思,害怕问题学生提出跑题的问题,可是赵麒皓就在校长身边,我是叫他也怕,不叫他也怕。当他起来时我以为他是要就刚才的方法说口算思路,结果他又提出了不同的口算方法,并在黑板上板演讲解。实际上这种方法真的很好又很新颖,可是我却为了赶进度没有给他针对性的评价,好在孩子下课时还和我亲切的提问,没有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当赵麒皓板演后,可以这样评价:“这种方法真好啊,和别人都不一样的口算方法……”相信,这种鼓励一定会让他以及其他人更努力更积极的思考问题。

  ⑥小组讨论时间稍长、应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学有所得:

  本节课的小组讨论大约用了10分钟左右,一是每小组停留的时间太长,这也是因为我不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二是小组长没有真正发挥组织引导的作用,导致用时过长。这后果就是课上巩固练习的时间过短,没能让课堂发挥最佳效果,知识点也未能及时巩固。

【加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加法》的教学反思07-06

《加法》教学反思05-23

加法教学反思11-28

加法教学反思10-20

加法的教学反思范文02-22

《加法》教学反思范文02-03

《加法》的数学教学反思02-08

整数加法教学反思06-13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2-26